微型计算机技术 孙德文 编著 第三版 课后答案 5-7章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txt>第一章1.1 解释题(1) 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2)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3)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4)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5)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6)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7)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8)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1) 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2) 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3) 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4) 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5) 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6) 数据总线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7) 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8) 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2章
8086微处理器
2.1 试说明标志寄存器中AF和PF的定义和用处。 答:标志寄存器中AF(Auxiliary Carry Flag) D4 是辅助进位标志位。如果做加法时低位有进位或做减法时低位 有借位,则AF=1,否则AF=0。 标志寄存器中PF(Parity Flag) D2 是奇偶标志位。 如果操作结果低八位中含有偶数个1,则PF=1,否则PF=0 (通信时用于纠错) 。 2.2 试说明标志寄存器中DF的的定义和用处。 答:标志寄存器中DF(Direction Flag)D10 是方向标志位。 在串处理指令中,若DF=0,表示串处理指令地址指针自动增量 DF=1,表示地址指针自动减量。DF位可由指令预置。
③在读周期中,数据信息一般出现在T2周期以后,双重总线 AD0~AD15上的地址信息有效和数据信息有效之间有一段高阻态, 因为AD0~AD15上的数据, 必须在存储芯片(或I/O 接口)的存取 时间后才能出现。 而在写周期中,数据信息在双重总线上是紧跟在地址总线有效 之后立即由CPU送上,两者之间无一段高阻态
7、 16位微机的奇偶存储体
将1MB内存空间 (00000H~FFFFFH)分 为两部分: ① CPU的A1~A19与奇 偶存储体的A0~A18对应 相连,同时选通对应单元; ②偶存储体— 同CPU低8位数据线 D0~D7相连,由A0 作片选,A0=0时选中; ③奇存储体— 同CPU高8位数据线 D8~D15相连,BHE 作片选,当BHE=0时 选中。
45可改为32位64位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原理线路图516低字节低字节低字节低字节高字节高字节高字节高字节00000h00fffh中的偶地址区2kb00000h00fffh中的奇地址区2kb01000h01fffh中的偶地址区2kb01000h01fffh中的奇地址区2kb02000h02fffh中的偶地址区2kb02000h02fffh中的奇地址区2kb03000h03fffh中的偶地址区2kb03000h03fffh中的奇地址区2kbsram存储器线路图11fe000h4kfffffhfc000h4kfdfffhfa000h4kfbfffhf8000h4kf9fffheprom存储器线路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基础习题详解(初稿)孙德文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09.3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区别?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离散量来表示,是对离散变量进行处理和运算的解算装置。

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连续量来表示,是对连续变量进行运算的解算装置。

在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变量为连续变化的直流电压、电流或电荷。

1.2 说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写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程序设计者按计算要求编制好程序,将程序和运行程序中所用的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程序。

使电子计算机有了通用性,只要能写出正确的指令,计算机执行时就无须人工干预。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机”(或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存储器(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外部设备”。

1.3 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应用范围?解:电子数字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台ENIAC机至今可分为4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应用范围1.4 计算机软件的组成?并举例说明。

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人工智能等。

1.5 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结构的特点?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共分8级,从L0~L7,其中:L0为硬联逻辑,实现微指令的控制时序,是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内核;L1为微程序控制,根据机器指令配备一套微指令,给出微操作控制信号;L2为机器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就是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L3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环境;L4为汇编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由相应级的计算机进行解释、执行;L5为高级语言类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各种高级语言,该级计算机基本上脱离了物理计算机,供程序员使用;L6 为应用语言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直接使用的应用语言;L7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系统总体分析级,用以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确定系统配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基础习题详解(初稿)孙德文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09.3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区别?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离散量来表示,是对离散变量进行处理和运算的解算装置。

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连续量来表示,是对连续变量进行运算的解算装置。

在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变量为连续变化的直流电压、电流或电荷。

1.2 说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写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程序设计者按计算要求编制好程序,将程序和运行程序中所用的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程序。

使电子计算机有了通用性,只要能写出正确的指令,计算机执行时就无须人工干预。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机”(或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存储器(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外部设备”。

1.3 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应用范围?解:电子数字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台ENIAC机至今可分为4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应用范围1.4 计算机软件的组成?并举例说明。

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人工智能等。

1.5 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结构的特点?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共分8级,从L0~L7,其中:L0为硬联逻辑,实现微指令的控制时序,是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内核;L1为微程序控制,根据机器指令配备一套微指令,给出微操作控制信号;L2为机器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就是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L3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环境;L4为汇编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由相应级的计算机进行解释、执行;L5为高级语言类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各种高级语言,该级计算机基本上脱离了物理计算机,供程序员使用;L6 为应用语言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直接使用的应用语言;L7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系统总体分析级,用以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确定系统配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基础习题详解(初稿)孙德文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09.3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区别?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离散量来表示,是对离散变量进行处理和运算的解算装置。

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连续量来表示,是对连续变量进行运算的解算装置。

在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变量为连续变化的直流电压、电流或电荷。

1.2 说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写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程序设计者按计算要求编制好程序,将程序和运行程序中所用的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程序。

使电子计算机有了通用性,只要能写出正确的指令,计算机执行时就无须人工干预。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机”(或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存储器(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外部设备”。

1.3 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应用范围?解:电子数字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台ENIAC机至今可分为4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应用范围1.4 计算机软件的组成?并举例说明。

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人工智能等。

1.5 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结构的特点?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共分8级,从L0~L7,其中:L0为硬联逻辑,实现微指令的控制时序,是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内核;L2为机器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就是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L3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环境;L4为汇编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由相应级的计算机进行解释、执行;L5为高级语言类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各种高级语言,该级计算机基本上脱离了物理计算机,供程序员使用;L6 为应用语言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直接使用的应用语言;L7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系统总体分析级,用以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确定系统配置。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习题11.1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解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有以下5方面特点:(1)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和指令;(2)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按顺序自动依次执行指令;(3)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基本硬件系统;(4)由控制器来控制程序和数据的存取及程序的执行;(5)以运算器为核心。

1.3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有那些?【解答】除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可自动连续工作等基本特点以外,还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和维护方便等。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与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外部设备以及软件配备等有关。

常用的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主要有:字长、主频、内存容量、指令数、基本指令执行时间、可靠性、兼容性、性能价格比等。

1.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

分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什么是总线,微机中的总线通常分为哪几类?答: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是一种在各模块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有四类,片内总线,微处理器总线,系统总线,外总线。

4.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总线接口部件(BIU)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执行部件(EU),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1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5.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微型计算机技术第三版孙德文编课后习题答案全

微型计算机技术第三版孙德文编课后习题答案全

2.1.4 Intel 80486微处理器的基 本结构特点


(3)采用突发式总线方式,使与一地址相 关的一组数据都可输入/输出,加速CPU与 内存的数据交换; (4)可模拟多个80286实现多层次的多任 务功能。
2.1.5 Intel Pentium微处理器的 基本结构



1993年推出,集成310万只晶体管,频率达 150MHz,性能超过工作站和超级小型机,同等 80486相比,结构上的特点: (1)超标量流水线 超标量:含多个指令执行部件和多条指令流水线。 有U和V两条指令流水线,各自有独立的ALU、地 址生成逻辑和Cache接口,每条流水线分指令预 取、指令译码、地址生成、指令执行和回写5个 步骤,这样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两条整数指令。
1.1.3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概述


(一)按数据总线位数划分 1、4位微机 应用: 2、8位微机 3、16位微机 4、32位微机 5、位片式
(二)按组装形式和系统规模划分





1、单片机(微控制器、嵌入式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制作在一个芯片中,有时包括A/D、 D/A转换器。 应用: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领域。 特点:体积小、功耗低。 常用:MCS-518系列,-96系列,MC6805。 2、单板机 微型计算机、小键盘、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监控程 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 如:TP-801、TP-86
第二章 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



重点介绍8086和80386的结构特点、编程结构、 引脚信号功能及总线时序。 2.1 从8086到Pentium III 2.1.1 Intel 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16位,约29000个晶体管,频率有5、8、 10MHz。 一、组成 由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组成。

微型计算机技术答案孙德文

微型计算机技术答案孙德文

微型计算机技术答案孙德文【篇一:微型计算机技术课外习题(科技)】t>1.2.3.4.5.6.7. 简述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及微计算机系统三个术语的内涵。

8086是多少位的微处理器?为什么? eu与biu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协同工作? 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有那些寄存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8086对存储器的管理为什么采用分段的办法?在8086中,逻辑地址、偏移地址、物理地址分别指的是什么?具体说明。

.给定一个存放数据的内存单元的偏移地址是20c0h,(ds)=0c00eh,求出该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

8. 怎样确定8086的最大或最小工作模式?最大、最小模式产生控制信号的方法有何不同9. 8086基本总线周期是如何组成的?各状态中完成什么基本操作?10. 8086的中断向量表如何组成?作用是什么?11. “80386是一个32位微处理器”,这句话的涵义主要指的是什么?12. 8086cpu的起始取指的地址是多少?怎样形成这个地址?这个地址对于系统设计有什么影响?13. 字节扩展指令和字扩展指令用在什么场合?举例说明。

14. 用普通运算指令执行bcd码运算时,为什么要进行十进制调整?具体讲,在进行bcd码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程序段的什么位置必须加上十进制调整指令?15. 某计算机的主存为3kb,则内存地址寄存器需多少位就足够了?16. 若256kb的sram具有8条数据线,则它具有多少条地址线?17. 什么是随机存储器?它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18. 什么是只读存储器?它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19. 动态ram为什么要刷新?在芯片引脚上具备什么信号条件才能进行刷新?20. 8086最多可有多少级中断?按照产生中断的方法分为哪两大类?21. 非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可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分别在什么场合?22. 什么叫中断向量?它放在哪里?对应于1ch的中断向量在哪里?如1ch中断程序从5110h:2030h开始,则中断向量应怎样存放?23. 8259a的中断屏蔽寄存器imr和8086/8088的中断允许标志if有什么差别?在中断响应过程中,它们怎样配合起来工作?24.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传送的信息有哪几类?25. 为什么有时候可以使两个端口对应一个地址?26. 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有哪几种?实际选择某种传输方式时,主要依据是什么?27. 无条件传送方式用在哪些场合?画出无条件传送方式的工作原理图并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doc

计算机组成基础习题详解(初稿)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区别?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离散量来表示,是对离散变量进行处理和运算的解算装置。

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连续量来表示,是对连续变量进行运算的解算装置。

在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变量为连续变化的直流电压、电流或电荷。

1.2 说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写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程序设计者按计算要求编制好程序,将程序和运行程序中所用的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程序。

使电子计算机有了通用性,只要能写出正确的指令,计算机执行时就无须人工干预。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机”(或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存储器(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外部设备”。

1.3 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应用范围?解:电子数字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台ENIAC机至今可分为4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应用范围1.4 计算机软件的组成?并举例说明。

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人工智能等。

1.5 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结构的特点?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共分8级,从L0~L7,其中:L0为硬联逻辑,实现微指令的控制时序,是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内核;L1为微程序控制,根据机器指令配备一套微指令,给出微操作控制信号;L2为机器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就是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L3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环境;L4为汇编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由相应级的计算机进行解释、执行;L5为高级语言类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各种高级语言,该级计算机基本上脱离了物理计算机,供程序员使用;L6 为应用语言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直接使用的应用语言;L7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系统总体分析级,用以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确定系统配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孙德文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基础习题详解(初稿)孙德文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09.3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区别?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离散量来表示,是对离散变量进行处理和运算的解算装置。

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据由连续量来表示,是对连续变量进行运算的解算装置。

在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变量为连续变化的直流电压、电流或电荷。

1.2 说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写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程序设计者按计算要求编制好程序,将程序和运行程序中所用的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程序。

使电子计算机有了通用性,只要能写出正确的指令,计算机执行时就无须人工干预。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机”(或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存储器(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外部设备”。

1.3 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应用范围?解:电子数字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台ENIAC机至今可分为4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应用范围1.4 计算机软件的组成?并举例说明。

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人工智能等。

1.5 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结构的特点?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共分8级,从L0~L7,其中:L0为硬联逻辑,实现微指令的控制时序,是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内核;L1为微程序控制,根据机器指令配备一套微指令,给出微操作控制信号;L2为机器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就是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L3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环境;L4为汇编语言级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由相应级的计算机进行解释、执行;L5为高级语言类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各种高级语言,该级计算机基本上脱离了物理计算机,供程序员使用;L6 为应用语言计算机,该级的机器语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直接使用的应用语言;L7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系统总体分析级,用以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确定系统配置。

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思考与习题55.1 什么是接口?CPU与外设之间为什么需要接口?接口的功能是什么?答:(1)计算机对外设(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进行数据操作时,要通过一个过渡电路相连,连接CPU和外部设备之间的逻辑电路称为接口电路(简称接口或I/O口)。

(2)因为CPU 为TTL电平,并行数据格式,而外设的电平各异,信息格式不相同,必须进行转换使之匹配,而且CPU的数据线是外设或存储器与CPU进行数据传输的唯一公共通道,为使不产生使用总线的冲突,以及快速的CPU和慢速的外设时间上协调,CPU和外设之间必须有接口电路。

(3)接口的功能是缓冲、锁存数据、地址译码识别设别设备、电平转换、信息格式转换、发布命令、传递状态等。

5.3 8XX51的4个I/O端口在结构上有何异同?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答:相同:都有两个输入缓冲器,分别受内部读锁存器和读引脚信号的控制,都有锁存器及场效应管输出驱动器。

不同:(1)P0口P0口的输出驱动电路由上拉场效应管VT1和驱动场效应管VT2组成,控制电路包括一个与门、一个非门和一个模拟开关MUX。

使用P0口注意:①当作为输入接口使用时,应先对该口写入“1”,使场效应管VT2截止,再进行读入操作,以防止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使引脚钳拉到零而引起误读。

②当作为I/O口使用时,V T1管截止,输出驱动级漏极开路,在P0口引脚需外接10k 的上拉电阻,否则VT2管无电源供电而无法工作。

(2)P1口P1口电路的输出驱动部分内接有上拉电阻。

注意:作为输入口使用时,要先对该口写“1”。

(3)P2口P2口的位结构比P1多了一个转换控制部分。

注意:当P2口的几位作为地址使用时,剩下的P2口线不能作为I/O口线使用。

(4)P3口P3口内部结构中增加了第二输入/输出功能。

注意:采用位操作形式。

5.5 在例5-2中有如下语句:MOV P1,#0FFH ;高4位的LED全灭,低4位输入线送“1”ABC: MOV A,P1 ;读P1口引脚开关状态,并送入A为什么执行了ABC语句后A的值低4位为开关状态,而不是前一句的FFH,那么它的高4位值是什么呢?答:由内部结构图知,MOV P1,#0FFH将使锁存器Q=1,同时Q=0,同时Q=0,VT截止,当执行MOV A,P1时,读引脚信号有效,低4位的开关电平通过门2进入内部总线到A,而读锁存器信号无效,门1关闭,Q的信号进入不了内部总线,高4位没有引脚新的电平变化,由于VT截止,二极管也截止,进入门2的是VT的漏极电压Vcc,因此,高4位通过门2读入的均是高电平即1111B。

微型计算机技术孙德文版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微型计算机技术孙德文版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第1章(略)第2章(略)第3章3. 1. 已知DS=091DH,SS=1E4AH,AX=1234H,BX=0024H,CX=5678H,BP=0024H,SI=0012H,DI=0032H,(09226H)=00F6H,(09228H)=1E40H,(1E4F6H)=091DH。

在以上给出的环境下,试问下列指令或指令段执行后的结果如何?(1)MOV CL,[BX+20H][SI];(2)MOV[BP][DI],CX;(3)LEA BX,[BX+20H][SI]MOV AX,[BX+2];(4)LDS SI,[BX][DI]MOV[SI],BX;(5)XCHG CX,[BX+32H]XCHG[BX+20H][SI],AX解:(1)CL=[09226H]=F6H(2)[BP][DI]=[1E4F6H]=CX=5678H(3) BX=0056H; AX=[09228H]=1E40H(4) SI=[09226]=00F6H; [SI]=[1E4F6H]=BX=0024H(5)AX=5678H; [BX+20H][SI]=1234H3. 2. 设,DS=1000H:SS=2000H,AX=1A2BH,BX=1200H,CX=339AH,BP=1200H,SP=1350H,SI=1354H,(1135OH)=OA5H,(11351H)=3CH,(11352H)=OFFH,(11353H)=26H,(11354H)=52H,(11355H)=0E7H,(126A4H)=9DH,(126A5H)=16H,(21350H)=88H,(21351H)=51H下列各指令都在此环境下执行,在下列各小题的空格中填入相应各指令的执行结果。

(1)MOV AX,1352HAX=(2)MOV AX,[1352H]AX=(3)MOV 0150H[BX],CH(11350H)=,(11351H)=(4)MOV AX,0150H[BP]AX=(5)POP AXAX=,SP=(6)ADD[SI],CX(11354H)=,(11355H)=,SF=ZF=,PF=,CF=,OF=(7)SUB BH,0150H[BX][SI]BH=,SF=,ZF=,PF=,CF=,OF=(8)INC BYTE PTR 0152H[BX](11352H)=,(11353H)=______,CF=______(9)INC WORD PTR 0152H[BX](11352H)=,(11353H)=,CF=(10)S AR BYTE PTR 0150H[BX],1(11350H)=,CF=,OF=(11)S AL BYTE PTR 0150H[BX],(11350H)=,CF=,OF=解:(1)AX=1352H(2)AX=26FFH(3)[11350H]=33H; [11351H]=3CH(4)AX=5188H(5)AX=5188H ; SP=1352H(6)[11354H]=ECH; [11355H]=1AH; SF==ZF=PF=OF=0; CF=1(7)BH=75H; SF==ZF=PF=OF=0; CF=1(8)[11352H]=00H; [11353H]=26H; CF不变(9)[11352H]=00H; [11353H]=27H; CF不变(10)[11350H]=D2H; CF=1; OF=0(11)[11350H]=4AH; CF=1; OF=13. 3. 设下列各转移指令的第一字节在内存中的地址为CS=2000H和IP=016EH,且环境均为;DS=6000H,BX=16C0H,(616COH)=46H,(616C1H)=01H,(616C2H)=00H,(616C3H)=30H,(61732H)=70H,(61733H)=17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CPU同外设交换的信息有三种类型: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说明CPU是如何通过三种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同外设交换这三种信息的。

外设接口一边通过CPU的三总线同CPU连接,一边通过三种信息: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同外设连接,CPU通过外设接口同外设之间交换的信息就是这三种信息5.2 简述查询传送方式的工作过程读取外设的当前状态,如果外设处于“忙”或“未准备就绪”,则程序转回重复检测外设状态,如果外设处于“空”或“准备就绪”,则进行第一次数据传送5.3简述中断传送方式的工作过程在中断传送方式中,通常是在程序中安排好再某一时刻启动某一台外设,然后CPU继续执行其主程序,当外设完成数据传送的准备后,向CPU发送中断请求信号,在CPU可以响应中断的条件下,现行主程序被“中断”,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一次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传送完成后仍返回被中断的主程序,从断点处继续执行。

采用中断传送方式时,CPU从启动外设到外设就绪这段时间,一直在执行主程序5.4 简述三种DMA传送方式的区别(1)单字节传送方式:每次DMA传送只传送一个字节的数据,传送后释放总线,由CPU控制总线至少一个完整的总线周期。

以后又是测试DMA请求线DREQ,若有效,再进入DMA周期。

在这种方式中要注意:○1在DMA响应信号DACK有效前,DREQ必须保持有效;○2即使DREQ在传送过程中一直保持有效,在两次传送之间也必需释放总线。

(2)成组传送方式:一个DMA请求可以传送一组信息,这一组信息的字节数由编程决定,只要在DACK有效之前DREQ保持有效即可。

一旦DACK有效,不管DREQ是否有效,DMAC一直不放弃总线控制权,直到整个数组传送完。

(3)请求传送方式:又称查询传送方式。

该方式的传送类似于成组传送方式,但每传送一个字节后,DMAC就检测DREQ,若无效,则挂起;若有效,继续DMA传送,直到①一组信息传送结束;②外加信号强制DMAC中止操作。

5.5 简述DMA控制器与一般接口芯片的区别①能发出地址信息,对存储器寻址,并修改地址指针。

DMAC 内部必须有能自动加1减1的地址寄存器;②能发出读、写控制信号,包括存储器访问信号和I/O访问信号。

5.6画出查询传送方式输出数6.1 根据接口电路功能,简要说明I/O接口电路应包括哪些电路据的流程图单(1)实现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数据端口(2)在程序查询的I/O方式中,便于CPU与接口电路或外设之间用应答方式来交换信息——控制命令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3)在中断传送的I/O方式中,必须提供各种中断控制功能——中断控制逻辑(4)具有选择接口电路中不同端口的功能——地址译码器(5)能对地址译码器选中的端口实现读写操作——读写控制逻辑。

6.2 扼要说明8255A工作在方式0和方式1的区别方式0可以工作于无条件传送方式,也可工作于查询传送(条件传送)方式,可由用户选择PCL和PCH中各一条线作为PA口和PB口的联络信号线,方式0不能工作于中断传送方式;方式1可以工作于查询传送方式和中断传送方式,芯片规定了PC口中6条线作为PA 口和PB口同外设之间的联络信号线以及同CPU之间的中断请求线。

6.3试说明8255A在方式1输入时的工作过程当外设准备好数据,在传送数据的同时,送出一个选通信号STB,8255A的A口数据锁存器在STB,下降沿控制下降数据锁存。

8255A向外设送出高电平的IBF,表示锁存数据已完成,暂时不要再传送数据6.4 试说明8255A在方式1输出时的工作过程当输出缓冲器满信号OBF为高电平时,CPU执行输出指令,CPU输出的数据送入8255AA口,并使INTR复位,OBF置为低电平,通知输出设备CPU已把数据输出到了8255A的A口,输出设备接到OBF信号有效后,发ACK有效,ACK下降沿将OBF置为1,ACK上升沿表示输出设备已从8255A指定端口取走数据,此时若INTE=1,则INTR被置为高电平,向CPU申请中断,CPU可采用中断方式输出下一个数据。

CPU也可通过查询OBF信号,若OBF=1,CPU输出下一个数据给8255A,即用查询方式传送数据。

6.5 8255A的3个端口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通常端口A或B作为输入输出的数据端口(端口A还可以作为双向数据端口),而端口C作为控制或状态信息的端口,它在"方式"字的控制下,可以分成两个4位的端口。

每个端口包含一个4位锁存器。

它们分别与端口A 和B配合使用,可用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出,或作为状态信号输入。

6.6 说明8251A引脚信号中RTS、CTS、DTS和DSR的作用DTR这是一个通用的输出信号,可由命令字的位1置“1”而变为有效,用以表示CPU准备就绪DSR这是一个通用的输入信号,用以表示调制解调器或外设的数据已准备好DTS此信号用于通知调制器,CPU已准备好发送,它可由命令字的位5置“1”而变为有效CTS这是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外设送到8251A中的调制解调器信号。

当其有效时,表示允许USART传送数据6.7 什么是8251A的方式指令字和命令指令字?对两者在串行通信中的写入流程进行说明方式指令字:指定8251A为异步方式还是同步方式,并按照其通信方式约定帧数据格式。

命令指令字:命令的作用是确定8251A的实际操作,迫使8251A进行某种操作或处于某种工作状态,以便接收或发送数据6.8 异步通信中,异步的含义是什么?发送器和接收器不共享共用的同步信号,也不在数据中传送同步信号6.9 8251A的状态字哪几位和引脚信号有关?状态位T X RDY和引脚信号T X RDY有什么区别,他们在系统设计中有什么用处状态寄存器的1、2、6位分别与8251A引脚RxRDY,TxE,SYNDET上的信号有关。

状态位TxRDY和引脚信号TxRDY上的信号不同,状态位TxRDY不受输出信号CTS和控制位TxEN的影响。

而引脚TxRDY必须在数据缓冲区为空,CTS为低电平且TxEN为高电平时,才为16.10 8251A芯片控制信号CS和C/D的功能CS:片选输入。

该引脚输入低电平时,芯片可以和CPU传输数据,反之芯片的8个数据引脚处于悬空状态C/D:一个决定CPU对芯片读/写内容的控制输入。

如果输入为高电平,CPU对芯片就是写控制字或读状态字,反之读/写内容就是数据6.11 8255A用做查询式打印机接口时的电路连接和打印机各信号的时序如下,8255A的端口地址为80H~83H,工作在方式0下。

试编写一段程序,将数据区中变量DATA的8位数据送打印机打印,程序以RET指令结束,并写上注释MOV AL,OBH ;置STB=1OUT 83H,ALPULL :IN AL,82H ;咨询busy信号TEST AL,08HJNZ PULLMOV AL,DATA ;将data送PA口OUT 80H,ALMOV AL,0AH ;置STB=0OUT 83H,ALMOV AL,0BH ;置STB=1OUT 83H,AL ;产生负脉冲选通信号RET6.12 键盘输入信息的过程有哪些? 6.13 若用共阴极LED(1)检测是否有键按下数码管作显示器,他(2)查出按下的是哪个键的接口连接如图,写(3)将该键所代表的信息翻译成计算机能出显示“7”的段选码(4)识别的内部代码,如ASCII或其他预先约定的编码答:07H6.15 设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对应1个起始位、7个信息位、1个奇偶校验位和1个终止位,如果波特率为9600bps,则每秒钟能传输的最大字符数是什么?一个起始位,七个信息位,一个奇/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共10位 , 9600 / 10 = 960 字符/秒6.16设8251A为异步方式,1个停止位,偶校验,7个数据位,波特率因子为16,。

试写出其方式字。

若发送使能,接收使能,DTR端输出低电平,TxD端发送空白字符,DTS端输出低电平。

内部不重复,出错标志复位,试给出控制字方式字=01111010B 控制字=00111111B6.14 若输入设备输入的ASCII码通过8255A的B口,采用中断方式,将数据送入以INBUF首址的输入缓冲区,连续输入直到遇到$就结束输入。

假设此中断类型码为52H,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为INTRP。

8255A 的端口地址为80H~83H(1)写出8255A初始化程序(包括吧入口地址写入中断向量表)MOV DX,83H ;选择控制口MOV AL,10000110B ;B口方式1,输入OUT DX,AL ;C口PC2位置1,允许中断MOV AL,00000101BOUT DX,AL ;设置中断向量表PUSH DSMOV AX,SEG INTRPMOV DS,AXMOV DX,OFFSET INTRPMOV AL,52HMOV AL,25HINT 21HPOP DS(2)写出完成输入一个数据并存入输入缓冲区BUF1的中断服务程序MOV DI,OFFSET BUF1AGAIN:IN AL,81HCMP AL,'$'JE QUITMOV [DI],ALINC DIJMP AGAINQUIT:MOV AH,4CHINT 21H6.22 用一片8255A控制一组红灯、绿灯、黄灯,如图,反复检测S1、S2,要求用S1、S2的闭合和断开控制红灯、绿灯、黄灯是否点亮。

当S1合、S2合时,黄灯亮;当S1合、S2短时,红灯亮;当S1断、S2合时,绿灯亮;当S1断、S2断时,黄灯亮;试根据以上条件编制初始化程序以及控制程序(已知8255A的端口地址为60H~63H)MOV AL,90HOUT 63H,AL ;8255A初始化LOP:IN AL,60HCMP AL,01HJZ GREENCMP AL,02HJZ REDMOV AL,04HJMP SHOWGREEN:MOV AL,02HJMP SHOWRED:MOV AL,01HSHOW:OUT 62H,AL ;灯亮JMP LOP7.1 说明8253-5的方式2与方式3的工作特点(1)写入一次计数初值后,输出连续波形。

其实质是,当减1计数器减为0时,计数初值寄存器立即将原写入的计数初值再次送入减1计数器,开始下一轮计数。

(2)减1计数器可重新写入计数值,用软件启动,也可由GA TE 引脚上低到高的跳变,用硬件出发启动7.2 说明8253-5的方式1与方式5的工作特点(1)输出单一波形,方式1输出n×TCLK宽度的负脉冲,方式5输出1×TCLK宽度的窄负脉。

(2)只能在写入计数初值后,由GATE引脚上低到高的跳变,用硬件触发激动减1计数7.3 8253-5在写入计数初值时,二进制计数和十进制计数有区别?若有,有何区别?有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