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100多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奋斗历程就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极大地激励了中华各民族奋发进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诚然,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因此,我们更应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56各民族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观点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去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
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5]1988年11月,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泰纳演讲”(Tanner Lecture)上作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演说。
把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1.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
他认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他认为这是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2.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感悟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感悟民族平等和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
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无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水平高低等都不应成为衡量优劣的标准。
只有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实行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民族地区实行自治制度,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社会进步。
这种共同繁荣的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做好民族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推动民族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平等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的科学态度和坚定立场。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就一定能够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繁荣发展作者:王奇昌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年第6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 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对多民族大一统这一重要政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珍视多民族大一统的传统,维护一统、增进共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包括众多民族和人口的庞大文明体,除地理环境外,与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治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秦朝起的历代王朝,统治者都努力维护一统、增进共性。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在全境推行郡县制,进行直接管理。
汉朝建立后,更是认为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展,中原王朝虽然多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措施,但都坚决打击分裂,在少数民族中推广兼容性较强的儒学,以图增强共性。
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往往为了增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性,重视学习中原文化,西夏仁宗封孔子为“文宣帝”,元武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历史上孔子的两个最高封号。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入中国,并利用民族问题制造边疆危机、分裂中国。
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和混乱局面,促成了空前的统一,也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共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制定了多项民族政策,推进各民族的平等发展、保护各民族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维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日益加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
第一章:中国的多民族国家
1.1 中国的多民族背景
1.2 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第二章:平等发展
2.1 平等就业与教育
2.2 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
2.3 公民权利与人权保护
第三章:保护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3.1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
3.2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3.3 各民族地区的发展
第四章:维护民族合法权益
4.1 各民族地区的自治权
4.2 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4.3 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保护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成果
5.1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
5.2 民族团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5.3 民族政策对世界的启示与借鉴
结论:
中国的民族政策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政策,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伟大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平等发展、保护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措施,中国的民族政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而且为世界各国在促进民族和谐、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政策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加强。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深刻阐述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以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我国民族工作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
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这一重要原则已载入宪法,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如果一些民族经济文化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另一些民族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并且长期不改变,就不利于民族团结,难以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平等。
因此,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不仅帮助以前受压迫剥削的民族达到政治上的平等,而且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于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展现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在家庭的祥和繁荣,使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的现代化。
因此,没有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国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这种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差距上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在当前,突出的表现为民族地区同其它地区、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的经济格局也决定了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所在。
如果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制约而缺乏后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将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
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
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
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
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的最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用和光荣职责。
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两便,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会议主席团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成熟后,才能走向消亡。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
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
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联系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鸸需要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二)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民族的发展。
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的总的一般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循序渐进过程相适应的。
因此,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制约,某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总体发展限度。
民族理论论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本文讲述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性,还叙述了什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举例说明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繁荣发展。
关键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精神正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资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崇高目标。
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推动民族工作新发展,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所取得成果。
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括少数民族的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及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括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周恩来曾经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8]
1.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作为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过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还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是民族繁荣发展时期。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过程。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发展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有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和其它地区的繁荣发展(但当前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自身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既是指目标上各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也是指过程上各民族应通过互帮互助达到繁荣发展。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和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政治层面的在政治层面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通过多边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参与来实现。
各国应秉持平等、互利、互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际机制,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各国还需加强政治对话和协商,解决潜在的冲突和分歧,为全球的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二、经济层面的在经济层面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通过促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来实现。
各国应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做法。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经济互联互通,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共同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经济环境。
三、科技层面的在科技层面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传播来实现。
各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四、文化层面的在文化层面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来实现。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推广各国的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和创意产业,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五、环境层面的在环境层面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通过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各国应当追求的目标。
只有通过合作与共赢,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协调,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时期的大学生,如何看待我国各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doc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如何看待我国各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在全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始终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民族关系始终是我国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革命斗争中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实现民族平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辟了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新纪元。
60年来,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创造性地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维护少数民族各项权益,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
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飞跃,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民族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成为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同时要看到,我国民族关系在不断巩固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十分复杂。
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活动猖獗,境外敌对势力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
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他们策划组织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给各族人民的感情造成极大伤害。
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涵
On the Conno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hared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Socialist Period 作者: 胡华征;青觉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9-33页
主题词: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内涵;意义
摘要: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中国民族工作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民族工作历史经验教训、社学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和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实际,要求在共同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把握好有关原则,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由它最长的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板。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共同进步才能带动整体进步,这和民族繁荣是一个道理,各民族只有共同繁荣才能使整个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起来,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谈起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历史,曾经那个在人生囧途时吃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满足得似神仙的乞丐,开创了明朝,也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的领导者,朱元璋,他是怎样做到让本已因战乱而颓废的国度再度苏醒?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朱元璋收复疆土的最后一战是与陈友谅交锋,陈友谅何其精明,但还是输了,是朱元璋比他精明?是朱元璋比他实力强?要知道,当时的陈友谅大军最擅长的就是水战,而恰恰就是那场水战让陈友谅元气大伤!这还要说是朱元璋的军事头脑救了他,也帮了他,到他后来统治国家,这种高瞻远瞩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朱元璋赶走蒙古人以后,废除了四等人的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恢复了中国人当家作主的地位,而对待那些没有逃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朱元璋也一视同仁,不歧视他们。
那些留在中国的“色目人”,也就是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人,称为现在回族的祖先,中国得以和谐。
就是他的这种思想让当时的明朝渐渐发展起来并到后来繁荣一时。
这说明了什么?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国家兴旺起来。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发展与停滞,王朝的兴衰与消亡,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
从国际上看,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无论是苏联解体、前南地区冲突和中东问题,都是因为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才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凋弊,人民遭殃,教训极为深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也是历史早就决定了的,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缘关系,所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应该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形势与政策论文—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关键词:团结;奋斗;发展;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
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
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问题(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落实执行这一基本原则?(3)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答:(1)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同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逐步消灭事实上的不平等,解决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所在。
就如材料所说,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集全中国各个民族之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落实这一基本原则应该做到:第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结合国家的各种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方针,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各个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等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
努力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四,确处理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繁荣的各种问题。
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区分矛盾性质,不把非民族性质的问题归结为民族问题,是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
第五,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3期2007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I.27No.3May2007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青觉,马守途(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1)摘要:民族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有其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基本规律。
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族体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作为客观存在,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
另外,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3X(2007)03—0020—04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含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我们全部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观点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强调,“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并把这看成“是整个国家的利益”[13,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少数民族发展理论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周恩来同志对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论述较多,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表述。
如在对待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的关系上,他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2]盯9,“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
”[21377关于如何摆脱整个国家贫困落后的状态,他认为惟一的办法就是我们50多个民族大家合作起来,共同发展。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形势和实践,丰富了关于民族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理论。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各民族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1987年6月29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3]246‘‘不仅西藏,其他少数民族也一样。
”“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
”[3]247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11月2日祝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340z邓小平的民族发展理论,主要是回答和指导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
因此,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把民族发展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联系起来,对民族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等诸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指导并付诸于实践,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代领导人曾经提出过但由于历史条件未能解决的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思想进行了与时惧进的论述。
在1992年1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收稿日期:2006—12—20作者简介:青觉(1957一),男(土族),甘肃省天祝县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政治学研究。
20 万方数据第27卷青觉,马守途: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
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41zS7。
并且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将“生产力标准”理论引入民族工作领域,提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4卫”。
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又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共同进步”,“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是56个民族的共同振兴。
”[53在1999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列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
“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6]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
其中,“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737。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发展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有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和其它地区的繁荣发展(但当前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自身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既是指目标上各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也是指过程上各民族应通过互帮互助达到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1.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的现代化。
因此,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的建成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前的我国各民族,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这种在经济文化发展差距上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在当前,突出的表现为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
我国在20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一客观现实而作出的。
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是在民族地区。
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要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丰富民族地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各民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在民族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创造出保证各民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运行机制,必将在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以及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之,能否共同繁荣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周恩来曾经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
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o2】 万方数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
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作为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过程。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
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还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是民族繁荣发展时期。
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一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过程。
2.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民族的发展。
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制约,某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总体发展限度。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民族的发展也将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废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同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向。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时期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民族的发展也将经历一个从相对低级到高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