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基集成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应用
MEMS技术在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MEMS技术在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而智能传感器作为一个主要的信息采集工具,其技术和功能的不断提升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MEMS技术在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就此进行论述。
一、MEMS技术简述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是指微电子机电系统技术,它采用微加工和微纳加工技术,在微米到毫米尺度范围内制造各种微机电系统器件和组件。
MEMS技术的出现,为微系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MEMS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微型化、多功能、高稳定性、低功耗、集成化和低成本等优点。
因此MEMS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医疗、生物、环保等领域。
二、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和特点智能传感器是一种信息检测和处理综合设备,它不仅能够感知环境的某些特征,还能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判断、控制和调节等操作,以实现自我适应和优化。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 智能化:智能传感器能够自动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和控制,实现自主智能化。
2.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集成了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 模块化:智能传感器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4. 低功耗:智能传感器具有较低的功耗,可以通过节能设计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5. 高可靠性:智能传感器采用各种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元器件和技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MEMS技术在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MEMS技术在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高精度化MEMS技术可以实现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高精度化。
例如传感器中的微机电加速度计和角速度计等元件,采用了MEMS技术制造,其精度可以达到0.005g和0.001°/s。
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发展,半导体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基础,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作用。
一、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概念半导体材料是指那些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导电和隔离的特性。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Si)和硒化镉(CdSe)等。
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在电子学、信息处理和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1. 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是指在芯片中集成了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一种技术。
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芯片的制造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采用硬件加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提高算法计算效率,加快人工智能任务的处理速度,提高人工智能设备的性能和效能。
2. 人工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是实现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半导体材料是传感器制造中的关键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优异特性使其在人工智能传感器中可以实现各种感知功能,如声音传感、图像识别、物体检测等。
通过人工智能传感器,可以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智能互联,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人工智能计算模型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计算模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使用半导体材料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神经元的功能,并以高效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学习。
这种计算模型可以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学习和决策能力,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4. 人工智能显示技术人工智能显示技术是指通过半导体材料制造的显示器件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信息展示和交互。
例如,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半导体材料制造的显示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显示效果,为人工智能设备的用户体验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三、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意义与前景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探测,就像“人眼”一样,是人们探索和揭示未知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众多的探测器件中,半导体探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震动、效率高、功耗低、寿命长、以及光谱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实现光信号探测的重要“载体”。
半导体探测器不仅仅是半导体光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军事、国防、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医疗、光通信等应用领域中同样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属于高新技术,是各个国家抢占的制高点。
硅基光电探测器作为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探测器件的主力军,具有效率高、功耗低、体积小、抗震动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安检、医疗、智能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
但是,我国的硅基光电探测器件主要依赖进口,不仅导致其价格占整个设备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而且在高端器件方面受到国际上封锁,因此有必要独立自主地开展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本论文基于半导体物理基本理论,以获得高量子效率的硅基PIN光电探测器为研究目标,提出载流子收集增强结构,对影响硅基PIN光电探测器量子效率和暗电流的重要因素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且利用蚁群算法对垂直入射和全角度入射宽光谱多层增透膜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实验上,制备出与日本滨松相同规格性能相当的硅基PIN光电探测器。
具体开展工作如下:1、基于对探测器中光生载流子收集过程的深入分析以及量子效率、暗电流和电容性能与器件结构的关系,提出了载流子收集增强结构,通过在光敏面内增加重掺杂的叉指结构,引入横向电场对光生载流子进行调控,提高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减小光生载流子的表面复合,从而提高硅基PIN光电探测器的量子效率;2、通过对暗电流理论与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到了器件暗电流的根源,并进一步优化硅基PIN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包括优化退火温度、时间和离子注入能量和剂量等工艺条件,最终制备出与日本滨松相同规格性能相当的硅基PIN光电探测器。
在实验上得到:10mV反向偏压时,载流子收集增强的叉指结构硅基PIN光电探测器的暗电流为1.3pA,优于滨松S5668器件的暗电流为4pA;在300nm-1100nm波长范围内,该器件的量子效率均大于滨松S5668器件的量子效率,特别在闪烁体的荧光峰540nm处,该器件的量子效率为81.3%,高于滨松S5668的64.6%。
硅基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硅基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光电器件是指在光和电磁场的作用下进行光电转换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通信、光储存、显示和传感等领域。
而其中的硅基光电器件,具有成本低廉、稳定性好等优势,因此在光电器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硅基光伏技术硅基光伏技术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中硅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
硅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其基本结构是由硅基材料构成的PN结和金属电极层组成。
当太阳能照射在硅基材料上时,能量激发了硅基材料中的电子,形成电流流动。
硅基光伏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硅基光探测器光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
在光通信和光传感等领域中,硅基光探测器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硅基光探测器主要是基于内建电场机制工作的,因此需要将光探测器制造在厚度较大的PN结上,增加杂质掺杂浓度以增强电子-空穴对的产生。
然而,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制造复杂性和成本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高效的硅基光探测器,如基于纳米材料的硅基光探测器和基于微细加工技术的硅基光探测器等,这些新型光探测器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优势。
三、硅基光调制器光调制器是一种能够通过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实现光信号的控制的器件。
硅基光调制器是一种在硅基材料上制造的光调制器,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和光电子计算等领域中。
硅基材料的局域特性和高能量检测效率使其成为理想的光调制器材料。
目前,硅基光调制器主要有基于PN结电光调制器和基于微环谐振器的调制器等。
这些硅基光调制器在光通信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硅基光收发器光收发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传输的器件。
硅基光收发器是一种基于硅基材料制造的光收发器,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领域。
硅基光收发器的制造技术相对成熟,而且具有成本低廉、稳定性好等优点。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硅基光收发器将在数据传输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硅基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
硅基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硅基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硅基光电探测器是一种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是现代光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一、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原理当光子在半导体材料中被吸收时,会释放出能量,形成电子与空穴。
由于半导体是一种电子亲和力很强的材料,这些电子与空穴极易被捕获并分离,形成一个光生载流子对,进而形成一个电信号。
硅基光电探测器的核心技术就是将这个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二、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分类1. 基于探测范围的分类:硅基光电探测器根据探测范围可以分为紫外型、可见型和红外型光电二极管等。
2. 基于结构的分类:硅基光电探测器根据具体结构可以分为PN结光电二极管、PNP结光电三极管、PIN结光电二极管等等。
3. 基于生长工艺的分类:硅基光电探测器可以根据生长工艺分为晶体生长型光电探测器、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生长型光电探测器等。
三、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应用领域1. 通讯领域:现代通讯中,光通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硅基光电探测器可以作为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帮助信息传输。
2. 安防领域:硅基光电探测器可以应用在安防领域,作为摄像头。
在夜间,红外光可以被硅基光电探测器探测到,帮助监视区域的安全。
3. 医学领域:硅基光电探测器在医学领域中使用广泛。
例如,医学成像技术需要使用光学技术,而光学器件中就必须运用硅基光电探测器。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硅基光电探测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也推动了多个领域技术的发展。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作为传感器技术的新兴方向,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
本文将重点介绍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定义和原理,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MEMS传感器MEMS是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缩写,即微机电系统。
MEMS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传感器,通常由微型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组成。
它利用微型机械部件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电子元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MEMS传感器在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的特点下,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2. 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指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信模块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功能的传感器。
它除了具备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能够主动与外部设备通信。
智能传感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智能化程度,使得传感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MEM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型机械部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感知,然后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加速度传感器利用微机械重力加速度检测技术感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光学传感器利用微小的光学元件感知光信号的变化等。
这些微型机械部件通过微加工工艺制备成簇多结构,使得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特点。
随着微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MEMS传感器的制造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汽车、手机、医疗等领域,MEMS传感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生物、化工等新兴领域的发展,MEMS传感器将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
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增多。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在数据处理和通信方面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直流
气压高 (1.3~13.3Pa)
射频 0.133Pa
磁控溅射 0.133Pa
离子束 (1.33×10-3Pa)
高真空
只能用于导电材 用于绝缘靶 薄膜均匀性好,淀积 可用于绝缘靶,
料
速率高1μm/min
淀积速率高
第4章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蒸镀、平面溅射、S枪溅射台阶覆盖能力示意图
第4章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目录
第1章 概 述 第2章 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经典传感技术基础 第3章 不同集成度智能传感器系统介绍 ➢ 第4章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第5章 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化功能的实现方法 第6章 通信功能与总线接口 第7章 智能技术在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第8章 智能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第9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述
温度低(300℃)
薄膜电阻
S i O 2 ,氮化硅膜
氮化硅膜
§4.1.6光刻
光刻工艺是利用光刻胶受光照部分与未受光照部分溶解特性的巨大
差异在衬底表面制作图形的技术。这有点类似照相底片的功能。
第4章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热壁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原理图
第4章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1、 光刻工艺流程 光刻胶分:正性光刻胶(曝光部分被溶解);负性光刻胶(又叫反
第4章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技术
§4.1.5 化学气相淀积
作用:淀积用于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绝缘和钝化的介质膜,与物理
气相淀积相比产生化学反应。
方法: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
CVD
LPCVD
PCVD
用于金属化工艺 用于钝化器件、绝缘膜 作器件最终钝化膜
硅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硅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硅基技术指的是以硅为主要材料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硅基技术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背景、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来探讨硅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技术背景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元素,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板、LED等领域。
在1960年代,摩尔定律的提出推进了硅基技术的发展,即每隔18-24个月,单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倍,芯片尺寸也将缩小一倍。
这就意味着,通过硅基技术,可以将更多的电路集成在更小的芯片上,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功耗比,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近年来,人们对于更高效、更集成的芯片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硅基技术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
二、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通讯领域是硅基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通讯设备通常采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硅基技术对于实现宽带、高速和高质量的通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超高速光纤、光耦合器和微波器件等,都需要硅基技术的支持来实现。
2. 能源领域能源领域是硅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太阳能电池板是目前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它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使之成为可再生的能源之一。
硅基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燃料电池和储能设备等,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使用。
3. 生命科学领域生物领域是硅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硅基芯片是生物芯片的基础,可以用于分子诊断、基因测序、药物筛选等领域。
使用硅基技术,传统的生物实验室操作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通量化和高度标准化,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生物研究和治疗。
三、研究进展1. 三维集成技术三维集成技术是近年来硅基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传统的集成电路是二维结构,其性能和复杂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三维集成技术可以通过多重层次组合将单元件从二维空间封装到三维空间,降低电路的尺寸和功耗,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三维集成技术目前已经在一些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得到广泛应用。
【全文】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智能温度传感器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其内部结构一般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电路、存储器或寄存器及I/O接口,有些甚至集成有中央处理器(CPU)、多路开关、RAM、ROM等。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应的温度控制信号,可与各种微处理器(MCU)适配,在硬件基础上通过软件完成测试功能,其智能化程度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3) 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 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主要包括温控开关、可编程控制器,自成系统,工作时不需要微处理器控制,这是它与智能温度传感器之间的主要区别。典型产品有LM56、AD22105、MAX6509等。 (4) 通用智能温度控制器 通用智能温度控制器是智能温度传感器的发展,与各种微控制器适配可构成智能温控系统,甚至自行组成一个温控仪,单独工作。它和智能温度传感器一样,被广泛用于温度测控系统及家用电器中。
1. 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产品种类 (1)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集成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而制成的,又称硅传感器,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它将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实现温度测量并以模拟形式输出信号。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仅测量温度)、测量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合于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典型产品有AD590、TMP17、LM315等。
3.4.2 典型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1. 基于总线的智能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已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目前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1-Wire总线(单总线)、I2C总线、SMBus总线和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三总线等,其中I2C总线和SMBus总线都属于二线总线。基于总线的智能传感器作为从机,通过专用总线接口与主机通信。
si4463的原理及应用
SI4463的原理及应用简介SI4463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无线收发器芯片,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SI4463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原理SI4463是一种集成度高的无线收发器芯片,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射频、数字和基带电路。
其核心部分是一款高性能的调制解调器,能够实现卓越的射频性能和数据通信效果。
SI4463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射频部分:SI4463内部集成了射频前端和射频收发信道模块,能够实现高灵敏度、低功耗的无线数据传输。
射频前端包括射频放大器、混频器、频率合成器等,能够将输入的数据信号经过射频调制、放大等处理后发送出去。
2. 数字部分:SI4463内部集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能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器负责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调制解调器则负责将传输的数字信号调制为射频信号。
3. 基带部分:SI4463内部的基带部分包括同步检测、编码解码、误码纠正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多种调制方式、长距离传输以及抗干扰能力等。
应用SI4463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场景:1. 无线遥控SI4463作为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无线收发器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遥控领域。
通过与微控制器等外部设备配合使用,SI4463能够实现远距离的无线遥控功能,用于家电控制、汽车钥匙等。
2. 物联网应用SI4463在物联网领域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设备通常需要长距离、低功耗的通信方式,而SI4463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
它可以作为无线模块集成到各种物联网设备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3. 无线传感网络SI4463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分布在各个地点的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网络。
SI4463能够提供稳定、低功耗的无线通信,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实时、可靠地传输数据。
4. 无线数据传输SI4463具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无线数据传输。
传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技术
传感器旳集成化和智能化技术来源: 开关柜无线测温传感器是人类探知自然界旳触觉, 为人们认识和控制对应旳对象提供条件和根据。
在信息社会中, 人们为了推进社会生产力旳发展, 需要用传感器来检测许多非电量信息, 传感器是流程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旳关键技术之器件, 其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旳水平。
目前世界上旳传感器旳种类约有2万多种, 目前传感器旳发展重要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1.传感器旳体积越来越小, 微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伴随半导体集成技术和微加工技术旳发展, 微型传感器得到了迅速发展。
微型传感器具有尺寸微小、功耗小、启动快、成本底、测量精度和敏捷度高、易于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等长处, 且制作精确、反复性好、易于集成化, 因此将广泛应用于工程、生物和航空等领域。
此外, 微传感器还可以实现把传感器和测量电路集成在一起, 用于恶劣环境下得测量。
例如: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就是这样一种新型传感器。
这种微传感器把测量电路、参照电容和测量电容制作在一起, 并且在零压时, 参照电容和测量电容旳值完全同样, 置于同一压力场中, 使参照电容旳电容值不随压力旳变化而变化。
2.运用新旳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物效应作为传感器原理。
日本夏普企业运用超导技术研制成功高温超导磁性传感器, 是传感器技术旳重大突破, 其敏捷度仅次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
而它旳制造工艺远比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简朴, 可用于磁成像技术: 抗体和抗原在电极表面相遇复合时会引起电极电位旳变化, 运用这一现象可以制成免疫传感器。
用这种抗体制成旳免疫传感器可以对生物体内与否有这种抗原进行检查。
美国加州大学已经研制出这种传感器。
3.运用新材料。
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旳基础, 某些新型传感器伴随材料科学旳发展而涌现。
高分子聚合物能随周围环境旳相对湿度旳大小而成比例旳吸取或释放水分子。
高分子旳介电常数小, 水分子能提高聚合物旳介电常数。
将高分子电介质做成电容器测定电容量旳变化, 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而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则是目前传感器技术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1. MEMS传感器的发展历程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是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缩写,是指集成微型机械元件、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及微型电子控制器于一体的技术。
MEMS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微型加工技术制造的传感器,其尺寸小、响应速度快、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EMS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开始进行MEMS技术的研究。
随后,随着微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晶体硅工艺的发展,MEMS传感器的制造成本逐渐下降,从而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MEMS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电子、智能手机、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汽车电子领域,MEMS传感器主要应用于车载安全系统、车载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方面。
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主要用于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气囊传感器主要用于安全气囊系统等。
在智能手机领域,MEMS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重力感应、方向感应、光感应、加速感应等方面。
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的重力感应和方向感应;光敏传感器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的光感应等。
在医疗健康领域,MEMS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医疗影像、健康监测、疾病诊断等方面。
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的位置控制和图像质量调节;血压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主要用于健康监测设备的血压测量和心率监测等。
智能传感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对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的传感器。
MEMS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MEMS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摘要:简述MEMS压力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技术,MEMS压力传感器Die的设计、生产成本分析,从系统应用到销售链。
关键词:MEMS压力传感器惠斯顿电桥硅薄膜应力杯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硅电容式压力传感器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是指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压力传感器可以用类似集成电路(IC)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行高精度、低成本的大批量生产,从而为消费电子和工业过程控制产品用低廉的成本大量使用MEMS传感器打开方便之门,使压力控制变得简单易用和智能化。
传统的机械量压力传感器是基于金属弹性体受力变形,由机械量弹性变形到电量转换输出,因此它不可能如MEMS压力传感器那样做得像IC那么微小,成本也远远高于MEMS压力传感器。
相对于传统的机械量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的尺寸更小,最大的不超过1cm,使性价比相对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大幅度提高。
MEMS压力传感器原理目前的MEMS压力传感器有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硅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两者都是在硅片上生成的微机械电子传感器。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采用高精密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组成惠斯顿电桥作为力电变换测量电路的,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较低的功耗,极低的成本。
惠斯顿电桥的压阻式传感器,如无压力变化,其输出为零,几乎不耗电。
其电原理如图1所示。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应变片电桥的光刻版本如图2。
MEMS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采用周边固定的圆形的应力杯硅薄膜内壁,采用MEMS技术直接将四个高精密半导体应变片刻制在其表面应力最大处,组成惠斯顿测量电桥,作为力电变换测量电路,将压力这个物理量直接变换成电量,其测量精度能达0.01%~0.03%FS。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结构如图3所示,上下二层是玻璃体,中间是硅片,硅片中部做成一应力杯,其应力硅薄膜上部有一真空腔,使之成为一个典型的绝压压力传感器。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是当前物联网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传感器技术之一,在智能家居、物流、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等方面探讨它们的发展。
MEMS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将微米精度的机械元件、传感器、执行器、电子电路以及微加工技术集成到同一芯片上的技术。
MEMS传感器是一类采用MEMS技术制造的小型、低功耗、以集成电子设备为基础的传感器。
MEMS传感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采用MEMS 技术制造微机械系统,但是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无法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到了80年代,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成熟,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MEMS传感器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产品。
到了90年代,MEMS传感器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从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到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目前,MEMS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
MEMS传感器已成为物联网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
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的传感器,它通过内置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符合应用需求的数据。
智能传感器可以直接与云平台进行通信,提供实时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智能传感器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智能传感器的研究热潮。
90年代初期,智能传感器开始进入实际应用中,但是当时由于成本较高、性能不稳定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到了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开始逐渐扩大,涉及智能城市、智能工厂、智能家居等领域。
目前,智能传感器已成为物联网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光电子技术作为现代通信与信息领域的重要支撑,正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
而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本文将从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由于硅材料的优势,人们开始尝试将光电子器件集成到硅基芯片中。
然而,由于硅材料本身的特性,硅基光电子器件的效率和性能一直受到限制。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深紫外光刻技术的突破,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突破使得硅基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工艺变得更加成熟,同时也为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核心在于光电子器件的制备与集成。
其中,硅基光调制器是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核心组件之一。
光调制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光信号的相位或强度来实现光信号的调制。
而硅基光调制器的研究一直是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硅基光调制器主要采用PN结构,但由于硅的直接带隙较大,其光调制效率较低。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硅基光调制器结构。
近年来,基于硅基光子晶体的光调制器逐渐崭露头角。
光子晶体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调控光的传播和耦合,从而提高光调制器的性能。
此外,基于硅基光子晶体的光调制器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的优势,有望在光通信和光计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硅基光调制器,硅基光放大器也是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硅基光放大器由于硅材料的特性,其增益较低。
为了提高硅基光放大器的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增益增强技术。
其中,基于光子晶体的硅基光放大器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
光子晶体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调控光的传播和耦合,从而提高光放大器的增益。
此外,基于光子晶体的硅基光放大器还具有紧凑、可靠的优势,有望在光通信和光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不仅体现在核心器件的改进上,还体现在系统级集成与应用上。
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
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人们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感器在现代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智能家居、机器人、医疗器械等许多领域,都需要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小尺寸、低功耗等特点的高性能传感器来支持其发展。
在过去,传感器设计主要采用离散器件,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因此,本文将探讨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
一、传感器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结合传感器是探测和测量特定物理量的设备,例如温度、压力、重量等。
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是一种电子元器件集成的技术,它能让大量器件集中在微小的芯片上,从而实现高度集成和微小化。
在现代传感器中,VLSI技术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优势。
首先,VLSI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多种参数的测量。
其次,VLSI可以使得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得到提高。
多种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可以相互协调提高精度,同时VLSI可以实现对数据的优化、滤波等操作,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VLSI还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多模块之间可以分别进行测试和维修,减小整体出错的风险。
二、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门领域。
传统的传感器设计主要是通过调节电路参数来实现测量,而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则更加注重芯片层面上的控制和设计。
首先,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传感器设计,可以通过芯片设计来控制电流和电压,从而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得到提高。
其次,在芯片设计中,可以加入特定的滤波器和放大器等电路,从而减少传感器中的杂波干扰,使得测量数据更准确。
第三,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可以实现更加微型化的设计,从而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三、应用领域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新型传感器设计拥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如下:1、智能家居: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行为、偏好和生活状态,从而实现智能化控制,如智能灯光、智能能耗等。
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技术应用研究
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技术应用研究智能制造是当今工业制造的一种重要趋势,传感器技术则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传感器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对设备、工艺和产品进行可追溯的监测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应用实例等方面阐述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技术应用研究。
一、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外界物理量并将其转换成能量信号的设备。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材料物理学、电子学、信息学等学科的成果,将传感器与通信、控制、计算、数据处理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能够实现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化系统。
传感器技术根据所感知的物理量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二、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1.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物体表面或内部温度的装置。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电阻变化或振动频率等特性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在智能制造中,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工艺过程中的温度监控,如在化工、冶金、热处理等行业中,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反应或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控制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2.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环境湿度的装置。
湿度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吸湿材料或电化学反应的变化来实现湿度的检测。
在智能制造中,湿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生产中,如在制造纺织品时需要控制相对湿度,以确保纤维的质量和传感器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3.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测量介质(如液体或气体)压力的装置。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电阻、电容、电感、振动等量变化来测量介质压力的大小。
在工业生产中,压力传感器常用于测量气体管道、水管等管道中的液压系统的压力,以控制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增强生产安全。
4.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物体加速度(包括重力加速度和加速度)和速度的装置。
影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影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影像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广泛应用于摄影、安防监控、医学影像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影像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影像传感器的原理影像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和晶体管技术的。
当光线照射到影像传感器上时,光子会与感光元件相互作用,激发电子的运动。
感光元件通常由光敏材料组成,如硅(Si)或硒铟(SeIn)。
影像传感器中最常用的感光元件是CMOS和CCD。
•CMOS传感器:像素点是由一个光敏元件和一个放大器组成的。
当光线照射到光敏元件上时,会产生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转换为数字信号。
•CCD传感器:光线照射到CCD传感器上时,会产生电荷积累,并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进行转移和放大,最后转换为数字信号。
3. 影像传感器的应用3.1 摄影影像传感器在数码相机中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已逐渐取代传统的胶片相机。
影像传感器能够快速捕捉图像,并通过处理算法得到高质量的照片。
相比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动态范围和更低的噪声。
3.2 安防监控影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领域。
监控摄像头中的影像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画面,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
此外,一些高级监控系统还采用多传感器技术,将多个影像传感器的图像融合,提供更全面的监控视野。
3.3 医学影像在医学影像领域,影像传感器被用于X射线机、CT扫描仪和MRI设备等设备中。
这些设备采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捕捉体内器官的影像,帮助医生诊断病情。
通过影像传感器,医生可以观察和分析患者的骨骼结构、内脏器官等。
3.4 智能手机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像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内置的摄像头,智能手机可以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
影像传感器的质量和性能对于拍摄的图像和视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传感器集成化的例子
传感器集成化的例子
传感器集成化是指将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以实现更全面、多功能的感知和监测。
以下是一些传感器集成化的例子:
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光传感器和GPS等,用于实现方向感知、运动跟踪、环境光控制和位置定位等功能。
2.汽车驾驶辅助系统:
现代汽车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等,用于实现自动驾驶、停车辅助、碰撞避免等功能。
3.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等,以实现智能温控、智能照明、安防监控等功能。
4.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如健康手环、智能血压计集成了心率传感器、加速度计、血压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
5.工业生产监测系统:
在工业领域,传感器集成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环境监测系统:
用于城市环境监测的系统集成了空气质量传感器、噪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环境状况。
7.农业智能化:
农业领域采用传感器集成化技术,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等监测农田状况,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8.航空航天系统:
飞机和卫星系统中集成了各种传感器,如惯性导航传感器、气象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用于导航、飞行控制和气象监测。
这些例子展示了传感器集成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智能性和综合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业 技 术10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1.106基于Si基集成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应用①吴开拓 张继华 张万里(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54)摘 要:随着传感器向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微机电系统(MEMS )和集成电路(IC)工艺技术为基础制备智能传感器,已成为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传感器发展的历程,详述了智能传感器中Si基集成技术的单片集成(异质生长和离子注入剥离)和混合集成技术两类三种实现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现状,介绍了其在磁性、红外、热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Si基集成技术 智能传感器 MEMS IC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106-02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检测装置,其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根据BCC Research的数据,2016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235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接近2403亿,2017—2022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8%,到2025年,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1]。
目前,传感器的发展已进入智能化阶段,它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成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2-3]。
2017年11月20日,工信部制定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正式印发,明确了传感器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就是智能化传感器,并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确定了MEMS工艺和集成电路工艺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及以市场应用为主导的政策扶持原则[4]。
可以看出,智能传感器是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
1 Si基集成技术实现Si基集成技术是指将敏感材料薄膜化,通过MEMS工艺与IC集成在一起的一种智能传感器芯片制备技术。
这种集成技术使只有单一信号变换功能的传感器扩展为有信号放大、运算、补偿等功能的传感器芯片,兼具高灵敏度、低功耗、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易产业化等优点,且适用于多类传感器芯片制备,是一种关键共性技术,已成为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敏感单元与IC集成的形式看,Si基集成技术可分为单片集成和混合集成两大类。
1.1 单片集成技术单片集成技术即是将薄膜敏感单元直接制备在IC 上,形成“单片式”传感器芯片,根据敏感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可细分为异质生长技术和离子注入剥离技术。
对于能够使用CVD、PVD等方法大面积制备,且制备与MEMS、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的敏感薄膜材料,可采用异质生长技术在Si基IC 上生长敏感薄膜,进而制备集成传感器芯片。
该技术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但对敏感材料的特性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研究重点是如何结合缓冲层技术解决敏感薄膜与Si基IC间界面失配问题,如何在不平整的IC晶圆钝化层上和不破坏Si基IC的条件下,沉积晶圆级高品质敏感薄膜,如何使用无源敏感薄膜在线无损测试技术,优化生长参数,实现对无源敏感薄膜材料厚度和性能均匀性的有效控制。
对于晶格失配较大、不能大面积异质生长、制备温度较高(大于400℃)的敏感薄膜材料,可采用Smart-Cut(离子注入剥离)单晶薄膜制备技术,将薄膜材料从单晶块材上剥离并转移到Si基IC 上实现异质集成,可解决敏感材料与Si基IC集成过程中的工艺兼容性问题。
该技术适用材料广泛,但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研究重点是如何有效降低敏感薄膜与Si晶圆界面热失配应力,以确保晶圆级敏感薄膜的完整性。
1.2 混合集成技术混合集成技术是指敏感薄膜未直接沉积在Si基IC 上,而是和IC互连封装在一起,形成“混合式”传感器芯片。
①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YFB0406400)。
作者简介:吴开拓(1989,6—),男,汉族,四川泸县人,硕士,主要从事薄膜材料制备及集成技术研究。
张继华(1975,9—),男,汉族,四川遂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微系统三维集成研究。
张万里(1966,1—),男,汉族,重庆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研究。
工 业 技 术10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对于敏感单元与IC有隔离要求的传感器以及单片集成不能得到优异性能的敏感材料宜采用此类集成方法。
敏感单元与IC分别制备、互联集成,克服了工艺兼容性,降低了工艺复杂性和成本。
从集成方式上看,混合集成技术在衬底类型、工艺条件方面选择灵活,集成方式简单,工艺移植性好,可集成传感器种类多。
尽管集成度相对单片集成较低,仍是目前传感器集成技术的主流方向。
如何采用先进技术制备出更高性能的晶圆级敏感薄膜材料,如何实现更优化的集成结构设计是该类技术的研究重点。
2 典型应用2.1 磁阻传感器磁阻传感器是根据磁性材料的磁阻效应制成的一种磁场探测装置。
美国Honeywell公司、电子科技大学[5]等相继研究了磁阻传感器芯片,其使用了基于异质生长薄膜的单片集成技术,将具有各向异性磁阻效应(AMR)的磁性薄膜直接沉积在Si基IC上,并通过切割、封装、测试得到传感器芯片。
磁阻传感器芯片具有超低功耗、低成本、小尺寸(1.3×2.9)mm、可表面贴装等优点,其中Honeywell公司SM351LT型号电流消耗仅为360nA,却能提供超高磁敏度(典型为7 高斯),且其探测气隙距离的能力是霍尔效应传感器的两倍[6]。
目前主要应用于水表、煤气表、电表、工业烟雾警报器、健身设备、安防系统、手持式计算机、扫描仪、大型家用电器(如洗碗机、微波炉、洗衣机、冰箱和咖啡机)、医疗设备(如病床、药物分发柜和输液泵)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无线扬声器)。
2.2 红外传感器红外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基于不同气体分子的近红外光谱选择吸收特性,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鉴别气体组分并确定其浓度的气体传感装置。
由于集成加工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单片集成传感器。
随着红外光源、传感器及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分光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针对当前红外气体传感器存在体积大、功耗高、成本高和无法集成的问题,开展新一代红外气体传感器研制[7],其主要基于离子注入剥离单晶薄膜制备和MEMS加工技术,突破单晶薄膜热释电探测器制备、Si基微型气室设计与加工、高精度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传感器三维集成等技术,实现红外气体传感器体积(预计<(10×100×3)mm 3,表面贴装)、重量和成本的数量级降低。
其研发成功将促进红外气体传感器在文物保守、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并拓展其在高端检测仪器、智能终端、单兵监护等新领域的应用。
英国PYREOS公司研究热释电薄膜红外敏感元件与IC的混合集成技术(锆钛酸铅薄膜与IC互连封装),研制出PY02XX系列双通道气体传感器、PY07XX系列线列传感器产品,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其单只体积及成本大大降低,广泛应用于气体检测、太赫兹探测、流体分析等。
2.3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展了高温制备热敏薄膜材料及其与Si基IC的互连和键合集成方法研究,研制温度传感器芯片[8]。
相对传统温度传感器,由于实现了敏感材料薄膜化及器件集成化,此类集成式温度传感器在测温精度、响应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都有较大提升,其海水测温产品测温范围-5℃~+50℃,热时间常数10~500ms(在水中),年稳定性优于±0.01℃,且体积小,可贴装,大大促进了其在海洋水文、智能家电等领域的应用。
3 结语科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传感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传感器种类众多,应用广泛,对于特定传感器的技术指标和发展方向应与其应用相结合。
例如:家居用温度传感器要求其低成本,装备用温度传感器要求其集成化、智能化,海洋测温温度传感器用要求其快响应、高精度。
但总体上讲,随着传感器中新材料、新机理、新结构、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基于敏感材料制备方法创新和MEMS、IC工艺进步的Si基集成技术,是未来传感器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1] SRINIVASA R.Global Markets and Technologies for Sensors[M].New York:BBC Research,2017.[2]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Z].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4.[3] VOLKER G,DETLEF H,RALF M,et al.Sensor Trends 2014[M ].Wunstor f:A M A Associat ion for S ensor Technology,2014.[4]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R].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5] 艾明哲,贾雅婷,陈忠志,等.基于各向异性磁阻的开关芯片的制备与优化[J].功能材料,2013(4):54-55.[6] 董姣.霍尼韦尔在中国市场推出纳安级超低功耗磁阻传感器集成电路[Z/EB]./news-center/press-releases/2014/q2/honeywell-introduces-nanoampshttp://w w w.honey /news-center/press-releases/2014/q2/honeywell -introduces-nanoamps.[7] BAI X,SHUAI Y,GONG C,et al.Surface modifications o f c r y s t a l -i o n -s l i c e d L i N b O 3 t h i n f i l m s b y low energ y ion ir radiat ions[J ].Applied Su r face Science,2018,434(8):669-673.[8] 常爱民.新疆理化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研究取得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3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