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进展

合集下载

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调研

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调研
油区 大庆喇、萨、杏
大庆外围 胜利 辽河 吉林 大港 中原
陆上主要油区水驱油效率表
水驱油效率,% 52~62 42~52 45~55 38~52 44~56 48~58 50~56
油区 河南 江汉 长庆 玉门 克拉玛依 吐哈 环渤海湾
水驱油效率,% 52
50~60 37~50
52 45~60 56~67 43.7~55
美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
中国石油提高石油采收率潜力评价结果 化学驱是中国石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主攻方向 !
大庆油田工业化推广区块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个百 分点以上。截止2007年底,三次采油年产油量已经连续6年超过 1000万吨,累计产油量超过亿吨,聚合物驱产量占到油田总产量 的22%,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区断西 大庆喇南
一区 大庆油区
平均 胜利孤岛
中一区 辽河锦 16 块 大港港西
四区 环渤海湾
平均 总平均
注入浓度, mg/L
756
段塞大小, PV
0.667
852
0.576
1000
0.592
989
0.639
897
0.6185
1600
0.281
880
0.228
845
0.127
1223 980
0.212 0.4153
工业区块产量 干粉用量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8
16
14 干 12 粉 10 用 8量 6 (104t)
4
2
0
三次采油产量曲线
时间(年)

挪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挪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提高采收率挪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一、技术现状目前最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是注水,在挪威Statfjord、Draugen、Ekofisk等油田已实施该技术并获得成效。

挪威另一成功作法是注烃气和水气交替注入/水气同注。

也应用泡沫驱提高驱油效率。

无论是注烃气还是水气交替,目的都是恢复或保持地层压力,从而延长油田的高产期。

水气交替注入已在挪威Statfjord、Gullfaks、Snorre、Norne油田应用。

截止到目前,三次采油其它方法对挪威石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中微生物驱虽已经过试验并在Norne油田应用,但商业价值目前还很难评估。

此外,由于缺乏对微生物工艺的认识,在设计和优化上仍存在很多困难。

再就是考虑化学驱成本以及开发效果较难保证,目前认为化学驱(注化学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还不经济实用。

未来在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其它新型有效化学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过去几年,CO2驱在挪威一些油田一直受到关注。

注入CO2提高采收率在美国应用已有几十年,并取得很好效果。

挪威还未进行CO2室内试验,但已进行可行性研究。

制约采用CO2驱的重要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后勤和商业方面的问题,CO2气体分离技术费用高,导致挪威对CO2的需求数量目前还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但从环境和商业角度而言,这个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

表1 NCS采油方法应用及评价情况方法具体应用评价注水大部分油藏MIOR Nore油田评价阶段注聚合物先导性实验阶段评价阶段表面活性剂计划进行先导性试验评价阶段碱驱未应用注烃气和WAG/SWAG 已应用评价阶段FAWAG/泡沫 Snorre、Statford 和Oseberg油田研发阶段注CO2 NCS未应用评价阶段注空气未应用筛选研究阶段(Ekofisk)注N2和烟道气未应用降压开采 NCS未应用(Brent油田已实施) Statfjord等油田计划研发凝析气采油 Sleipner、 Asgard、Veslefrikk油田注入非烃气(空气、氮气和烟道气)是另一种以注气为主的采油方法,尽管相对于其它气体还有更多不确定性,但具有重要的IOR潜力。

国外“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借鉴

国外“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借鉴

-099-2019年第3期(总第151期)国外“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借鉴魏兵摘 要:提高采收率原理是高等学校石油工程和油田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培养石油专业人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作者先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然后结合作者在国外高校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理念、课程定位、课程资料、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提高采收率原理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中图分类号:G642.4关键词:“提高采收率原理”;教学效果;国外教学经验;教学改革;问题与建议一、“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一:基础专业知识要求高“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的一门“石油专业课”,课程内容实际包涵了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实际上这点在本科阶段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必然会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采收率相关知识点带来阻力。

除此之外,课程讲到的化学驱、复合物、混相驱、热采等技术体系,包含了很深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也很复杂,学习难度大[1]。

问题二:内容抽象“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内容繁杂、综合性强,涵盖内容从储层结构、流体性质到渗流规律等。

研究对象是埋深几百到几千米的地下环境,很多模型、现象和机理是经抽提、简化得到,缺少直观的手段去探测和观察。

教学过程缺少体验教学,很难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

问题三:教学手段受限目前,“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教学多数采用“粉笔+黑板+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

这种方式突出表现为师生间缺少互动探讨、课堂节奏快,学生更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该课程学习得很肤浅,背离了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2]。

问题四:教材欠完善国内“提高采收率原理”教材种类多、选择多,有专门针对某一类(种)技术的教材,也有覆盖全部内容的教材。

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

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

·油气开发总论·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杨普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 介绍了国外提高油气采收率(EOR )方法的应用现状、应用规模、增油量及其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支持的三次采油基础研究情况;分析了EOR 方法与油价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聚合物驱、复合驱、注气、微生物采油等方面的技术状况和应用规模,对近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主题词 提高采收率 方法 研究 分析1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据1998年美国《油气杂志》(O il &Gas J ou rnal A p r .20,1998)资料,在1998年初,全世界来自提高采收率(EOR )和重油项目的石油产量大约为213×106b d ,比1996年初的212×106b d 稍有增长,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产量的315%。

美国EOR 产量比两年前增加5%,达到760000b d ,为美国石油年产量的12%。

其他各国的EOR 和重油产量为:加拿大,400000b d ;中国,280000b d ;前苏联,200000b d ;其他国家,700000b d 。

111 热采热采(蒸汽,地下燃烧)仍是最主要的方法。

美国EOR 产量中约60%来自热采,其他绝大多数来自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

化学驱主要在我国得到发展,其他国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热采,尽管实施的项目数有所减少,但自1986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在EOR 产量中始终保持在60%以上。

图1 美国EOR 产量112 注二氧化碳近年来,在低油价下,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实施的项目都在减少,只有二氧化碳混相驱项目一直在稳定增加(见图1)。

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有十分丰富的天然二氧化碳气源,并在高油价下已修好了三条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可以把二氧化碳从产地直接输送到二氧化碳的用地T exas 州;另一方面,二氧化碳驱的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其成本大幅下降,使一些较小的项目也有利可图,从而促进了二氧化碳驱收稿日期:1999207201 改回日期:1999208223杨普华,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层物理和提高采收率科研工作,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采收率研究所所长。

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国外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
据2007年国际《油气科学与技术》杂志报道,目前世界原油总产量(包括 凝析天然气)8450万桶/d,通过EOR技术开采出来的原油有250万桶/d(统 计总量中尚未包括我国化学驱产油量)。
大部分来自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热采主要应用于美国、委内瑞拉、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气驱主要应用于墨西哥,其次是美国、委内瑞拉。 我国化学驱则明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 发展方向
2011年6月
当前我国的石油供给形势
2004年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08吨(1.23×108吨),原油对 外依赖程度接近40%;2005年达到1.30×108吨;2006年为 1.45×108吨;2007年增至1.63×108吨,届时原油进口依存度 为46.6%(警戒线为50%)。
三大石油公司一方面加大国内外勘探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 产,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阶段。 国家计委在“七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把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 攻关项目,先后开展了热采、聚合物驱、微乳液-聚合物驱、碱-聚合物驱以及碱-表 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等技术研究。 我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在80年代开展了CO2 和天然气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气源问题,一直未得到发展。
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世界级气田的发现。 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 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吉林的扶余油田、苏北黄桥气田、江苏秦潼凹陷以及广东三水盆地等一批CO2气 藏的发现,推动了CO2混相或非混相驱先导试验研究。 2006年4月25~27日,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为——温室气体的地下埋存及在提 高油气采收率中的资源化利用。 深入了解国际温室气体CO2地下储存的研究现状以及以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应用技术和发展前景,研讨针对我国实际实施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地下储存面 临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断 68 2 第 1 7卷 第 5期



田 21 0 0年 9月
F U |- L K 0I GA I L A I ' 0C L& 1B SFE D
文 章 编 号 :0 5 8 0 ( 0 0 0 — 2 — 4 10 — 9 7 2 1 )5 6 8 0
提 高 采收 率技 术 的应 用 状 况 及 发 展 趋 势
I d n sa 0 s i l o d n n y r c r o s il/ n o e i.C 2mi b e f o ig a d h d o a b n micb ei c l mmicb e f o i g a e t e ma n g sf o i g t c n lge i h a e s i l o d n r h i a o d n e h oo i swh c r l l
王 友 启 , 周 梅 聂 俊
(. 国矿 业 大 学 , 京 10 8 2中 国 石化 石 油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京 10 8 ;. 1中 北 0 0 3;. 北 0 0 3 3中原 油 田分 公 司采 油 一 厂 , 南 濮 阳 4 7 7 ) 河 5 1 1
摘 要 通 过 对 世 界 提 高 采 收 率 ( O 技 术 应 用 状 况 的 统 计 分 析 , E R) 了解 了 不 同 国 家提 高 采 收 率技 术 应 用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 热 采 、 气驱 、化 学驱 是 目前 规 模 化 应 用 的 三 大提 高采 收 率技 术 ,大规 模 应 用 的 热 采技 术主 要 为 蒸汽 吞 吐 、蒸 汽 驱 和
P y n 5 1 1 Chn ) u a g 4 7 7 , i a
AbtatT iat l aa zsh p l a o au f O e hn e irevr tcn l yb re i e O cn l i src: hs rc nl e e pi t ns ts R( a cdo oc )eh o g ys vyn t Rt h o g s ie y t a c i t oE n le y o u gh E e oe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知识创造未来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越来越
受到大力推广和关注。

这项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值得人们深入
探究。

首先,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种植作物方面,
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比如优化施肥方案、利用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
害虫和病害、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农业生产。

在养殖方面,人们
利用科学饲养模式,控制饲料质量和数量,提高养殖效能,保障生产
质量。

其次,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如精准施肥、图像识别、自
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
证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可持续提升。

未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化饲养
技术将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如增加营养成分、改良饲料、开发优质肉
制品和奶制品等。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说明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当前,人们不仅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高农产品产量,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为此,强
化技术创新、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当地农户进行指导,实现“科技增产、产销衔接”的目标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大势所趋。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近年来给世界石油工业带来技术革命的几项高新技术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巡航系统给水平井技术和复杂油井结构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水平井从过去边缘和高风险技术变成今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常规技术。

钻井监控系统使石油钻井工艺技术迸入了全球实时监控时代,人们可以在办公室与远在万里之遇的井场工程师和技术总监通过网络进行通讯,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完井技术对石油资源提供了一种更智能化、更灵活可变的管理,同时,智能完井系统给油藏参数监测和生产参数的计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先进的完井技术在疏松砂岩油藏的长水平井段裸眼完井获得成功,实现了油井长期的无砂生产。

新的人工举升系统在油田的应用可提高产量和减少井下故障,降低采油成本。

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带动了世界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优势明显。

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头钻遇油层靠新一代的地质巡航(Geo-Navigaion)系统进行井眼轨迹的准确导向,100%中靶,确保其最大限度地钻遇油层。

在实现油藏和采油生产一体化的优化管理方面,借助网格技术的钻井井眼结构实时监控(Realtime Well Construction Monitoring)技术实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设想,已经可以使相距万里之遥的钻井现场总监与地质师之间进行有效通讯,交换钻井意见,共同查看钻井的全过程和修改井眼轨迹,真正实现优化钻井。

智能完井系统(Intelligent Completion system)可使人们目睹井下油藏变化的动态参数,并能随时根据生产需要遥控井下各个不同油水层的开关,实现油嘴或水嘴的无级调速,油井管理更高效、更科学和更灵活。

先进的完井技术主要体现在高难度的疏松砂岩油藏的水平井裸眼完井技术,该技术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压裂(Water Fracturing)技术结合下入具有独特结构的防砂管(Stand-Along Pre-packing Screen)和管外砾石充填(Gravel Packing)完井技术,成功地实现水平井和多分支井的裸眼完井,从而达到长期的无砂生产。

提高采收率技术概况((新)

提高采收率技术概况((新)

一、概述
2. 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分类
化学驱的基本特点
1.高盐敏性(矿化度 限制较严) 2.化学剂损失严重
3.化学剂成本一般较高
一、概述
2. 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分类
主要化学驱方法及比较
驱油方法
1.聚合物驱 2.碱驱 3.活性剂驱 4.ASP 复合驱
主要驱油机理
改善流度比,提高宏观波及效率,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改善岩石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通过乳化改善流度比。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大毛管数。 1+2+3+协同效应
热 力 采 油
蒸 汽 驱 化学热法
注热水
火烧油层 电 加 热
物理热法
电磁波加热
一、概述
2. 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分类
微生物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油层及油层中的原 油,改善原油的流动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提高驱 油剂的波及体积和微观驱油效率。 微 生 物 采 油 微生物吞吐 微生物驱
主观因素对油藏开采的作用程度在逐渐增加:
一次采油
依靠
天然能量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二次采油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学 等宏观作用
三次采油 应用 (强化采油)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 或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二、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采收率可以表示为:
Vsw So Vsw Sor Vsw So Sor ER EV ED VS o V So
评价覆盖的总地质储量:101.36×108吨(各方法之间有重叠)
提高采收率方法 覆盖储量(108t) 聚合物驱 二元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 混相气驱 非混相气驱 热 采 67.50 4.81 58.60 8.52 7.53 5.73 提高采收率 (%) 8.20 12.70 17.90 18.70 8.60 22.20 增加可采储量 (108t) 5.53 0.61 10.50 1.59 0.65 1.28 占总增加开采储量 百分数(%) 66.80 4.80 58.00 8.40 7.50 5.50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r c v r nd p y ia i e o e . wa a s t e f s f u e h o o is h v e n w d l p l d i i ed e o e a h sc lolr c v r No d y h r t o r tc n lg e a e b e i e y a p i n ol l s y y i e i f
技术 向高温高盐油藏 、 大孔道油藏和聚合物驱后 油藏发展。 关键 词: 改善水驱 ; 化学驱 ; 油热采; 气; 稠 注 技术进展 ; 高采收率 提 中图分类 号 :E37 T 5 文献标识码 : A
Pr g e s a o pe t fe o r s nd pr s c so nha e i e o e y tc o o is a nc d olr c v r e hn lg e t

t eijc o rd c o s m a drain n om o t lo i lcmet r l b t t sb i s n a d i et npo ut ns t n el i u i r cnr fds a e n o e ys aa u dv i n r n i i ye zg f o p p f r i0
w i h at rt o t c n l ge r t li e e r h n n e t g Ba e n a t o o h a ay i ft e f r in h l t e lt w e h oo i sa e s l n r s a c i g a d t s n e e i i s d o h r ug n l s8o h o e g
r c mb n t n,t r o o tmiain o la e o e y。h e st m. e o i ai o se e p i z to fwel a t n a d t p e rt e h a y ol h r lr c v r t e k v i o i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结课论文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结课论文

一、概述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

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

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

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

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

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

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

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

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

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传统的开采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差异和发展趋势,为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

然后,从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限制因素。

本文展望了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为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行业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油田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注水技术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注水质量和注水效率,国内油田成功实现了油藏的有效驱动和采收率的提升。

同时,针对注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注水井堵塞、注水压力不足等,国内油田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了注水技术的顺利实施。

化学驱油技术在国内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性质和油藏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目前,国内油田已经成功应用了多种化学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等,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气驱技术也是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形成气液混相或气水交替驱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且目前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越来越少,因此如何有效尽可能多的开采出地下的油气资源成为研究者们的重要课题。

根据前人的研究可知,一次和二次采油过程原油采收率不会超过50%。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原油采收技术。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原油采收技术,对我国今后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石油资源采收率研究一、引言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资源作为非再生能源正逐步的减少。

再发现较大储油气田的机遇很小,而且已经开发的老油田正在老化。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为34%,最高的超过70%。

所以研究者们就将注意力转向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技术方面。

由于地质条件的共性和异性,各个油田所采用的采收技术也不相同,达到的增产效果也有差别,经过长期以来学者专家们的不断创新研究,原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然,这些技术还有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而提高采收率技术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主要采用热力采油,二氧化碳和化学驱油方法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同时这三种方法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较好的技术,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

1.热力采油法当油藏中含有低密度(小于20°/A P I)高粘原油并且油层的孔隙度较高时,用二次采油方法驱油效果不大。

对于这类油藏来说,应重视热力法开采,注蒸汽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原油流动性。

第一种热力采油法为火烧油层或火驱采油方法(地下燃烧技术)。

开始时用井下电加热器或井下气体燃烧器点燃近井地带原油,燃烧带从注入井通过含油砂层向生产井推进。

在近井地带完成点火后,就要连续注气促使燃烧带向生产井移动。

连续燃烧带的延伸几乎能够清除所有油藏流体,并在清除过的岩石中留下热量,留下的热量能够使注入空气到达燃烧带前被预热。

第二种方法为注蒸汽法。

蒸汽被连续或周期性地注入油藏,连续注汽是注入井注汽,生产井采油;而周期性注蒸汽仅使用同一口井,即在同一口井注汽又在该井采油。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采收率技术成为了许多行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采领域,提高采收率不仅可以增加资源利用效率,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与采收率技术的结合,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二、微生物在采收率技术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采收率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采过程中,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作用,改善油藏条件,提高采收率。

具体来说,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原油中的大分子物质,使其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同时,微生物还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油滴的聚并和分离。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特点,研究者们筛选出了一系列具有高效降解和产表面活性剂能力的优势菌种。

其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基因改造和优化,提高了其适应性和降解能力。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微生物与油藏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优化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选取了不同类型油藏的样品,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然后,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降解和产表面活性剂能力。

同时,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这些菌种进行采收率优化后,可显著提高采收率。

五、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虽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因素需要关注。

首先,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pH 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油藏条件进行针对性的环境调控。

《2024年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开采过程中,采收率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石油工业的难题。

为了提高采收率,许多技术手段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其中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及未来发展前景。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油气藏的特殊作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国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在油气藏中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形成及对油气藏的特殊作用等方面。

在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科研机构和石油企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与油藏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领域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油田开发:利用微生物对油气藏的特殊作用,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2. 采油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对采油污水的处理作用,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天然气开采:利用微生物在天然气藏中的生长繁殖,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降解:微生物能够分解原油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有利于原油的开采。

2. 改变油藏物理性质:微生物在油藏中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和聚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如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储层孔隙度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国外粮食采收情况汇报

国外粮食采收情况汇报

国外粮食采收情况汇报
近期,国外粮食采收情况备受关注。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多个主要粮食
生产国家的粮食采收情况良好,产量稳定,为全球粮食市场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就小麦而言,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小麦生产国家的小麦采收情
况良好,预计今年的小麦产量将有所增加。

这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小麦供应紧张的局面,为全球粮食市场提供更多的保障。

其次,玉米的采收情况也表现出色。

美国、巴西等玉米生产大国的玉米产量预
计将创下新高。

这将为全球玉米市场提供更多的供应,有助于稳定全球粮食价格,满足全球粮食需求。

此外,大豆的采收情况也值得关注。

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的大豆产量预
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将有助于满足全球大豆需求,缓解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压力。

总的来看,国外粮食采收情况良好,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有所增加。

这将为
全球粮食市场提供更多的供应,有助于稳定全球粮食价格,满足全球粮食需求。

同时,也为我国粮食进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国外粮食采收情况积极向好,对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供应起到了积
极作用。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国外粮食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我国粮食战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北美石油工业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现状研究

北美石油工业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现状研究

北美石油工业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现状研究[摘要]环境保护受到高度关注,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应用CO 2提高采收率是埋存CO 2的重要途径,美国拥有应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成熟技术。

CO 2提高采收率包括混相驱油和非混相驱油2种方式,实现了最大CO 2的埋存和提高原油产量有机结合,改善开发效果。

北美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应用思路研究,必将为全球生态保护,石油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混相驱油,非混相驱油1、应用CO2提高采收率主要工作量在北美陆上油田,CO2-EOR是增加原油产量的成功技术。

2004年在世界范围内有79个CO2-EOR项目,在美国有70个CO2-EOR混相驱油项目,1个CO2-EOR 非混相驱油项目。

2个CO2-EOR混才目驱油项目在加拿大,5个中试阶段的CO2-EOR 非混相驱油项目在Trinidad,1个CO2-EOR商业非混相驱油项目在Turkey。

2004年累计日增油约23万b/d,占世界原油产量的0。

3%。

20世纪80年代在Uungary,CO2-EOR项目数量少且应用规模小,到90年代中期项目被终止。

在Egmanton油田有一CO2-EOR混相驱油项目,项目运行不成功且注入CO2较少。

94%的CO2-EOR项目在美国,自80年代以后CO2-EOR项目稳定增长。

2004年CO2-EOR增加的原油产量占美国提高采收率项目总产量的31%。

CO2-EOR的产量占美国石油产量的3.6%。

5个大型项目,产油量占所有CO2-EOR产量的1/2,Wasson-Deriver项目产量为41000b/d,Means项目产量为7200b/d。

1972年第一个CO2-EOR混相驱油项目在Permian盆地的Sacroc油田实施,在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CO2-EOR技术得到适度的发展,到80年代和90年代虽然油价低,但CO2-EOR技术迅速发展。

国外果树增产新技术

国外果树增产新技术

国外果树增产新技术引言果树的高产对于农业发展和果农收入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外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的果树增产新技术,以期对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1. 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一种通过修改果树基因来改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国外许多果树种植园和研究机构正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展果树基因改良研究。

通过引入抗病虫害的基因、调节果实发育的基因等方式,可以增强果树的抗性、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2. 栽培管理技术国外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十分先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节和改善果树生长环境,提高果实产量。

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包括:a) 水肥管理国外果园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保持果树水分和营养的平衡,提高果实产量。

例如利用滴灌技术,将水肥准确地供应到果树根部,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b) 傅锁疏果通过傅锁疏果技术,果农可以调控果实数量和大小,提高果实质量。

通过在花期或果实初期进行适量的疏果,可以使果实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使果实长得更大、更甜。

c) 器官修剪果树的器官修剪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可以促进果树分枝和花芽分化。

适时进行树形修剪和果枝修剪,可以控制树冠形状,增加阳光照射,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3. 遗传改良和选育遗传改良和选育是国外果树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通过选择出产量高、抗性强的果树品种,进行人工授粉和杂交,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后代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许多优点,如抗病害性强、生长迅速、果实产量高等。

4. 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果实产量和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国外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a)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生物控制果树的害虫,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果实对农药的残留。

生物防治方式包括释放天敌、培育和利用寄生生物等。

b)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物理手段杀灭或驱避果树上的病虫害。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黄板诱捕、陷阱、灌水冲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注空气提高高含水饱和度轻油油藏 采收率
HPA I是一种燃烧驱替工艺 [ 1 ] 。部分原油作为 燃料 消 耗 掉 了 , 剩 余 的 原 油 可 以 采 出 。因 此 , HPA I的驱替效率取决于燃料消耗量 , 燃料需要量 (是燃料消耗量和岩石体积的比 ) 与原始含油饱和 度关系不大 。如果岩石性质相同 , 燃料需要量几乎 相等 , 与原始含水饱和度无关 。原始含油饱和度对 于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原始原油地质储量小 于储集岩的燃料需要量 , 就几乎采不出原油 。因 此 , 在水驱轻油油藏的情况下 , 残余油饱和度值对 于用 HPA I工艺成功采油十分重要 。
过滤和微粒传播研究表明 , 为了确保易于注入 和传播 , 叫做 “核 ”的原始微粒必须具有小于孔 喉大小分布平均值的十分之一的平均微粒直径 , 并 且具有能够确保微粒与水流一道被有效携带的物理 性质 (例如密度 ) 。为了保证 “爆裂 ”后的实际效 果 , 预计 “米花状 ”微粒直径需要约为或大于平 均孔喉直径的四分之一 。但是 , 这两个条件将与微 粒浓度有关 。当注入核浓度较低时 , 也可以注入较 接近孔喉大小的核 。
8 微井眼技术
对于微井眼来说 , 钻井液体积和钻头质量分别
能够低至标定直径生产 井的 14/2和 17/7 。与小 井眼 相
比 , 微井眼在规模上减小至原来的 1 ~ 1 。由于微

5
2
井眼所需的质量和材料都减少 , 所以微井眼钻井系
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节省费用 。
从概念上讲 , 微井眼钻井系统 [ 8 ] 部件多半是
(包括套管 、钻井液添加剂和水泥 ) , 大大地减轻
了钻井系统的质量 。与现有的工业用钻井系统相
比 , 微井眼钻井系统将大幅度减小钻井设备所占的
面积 。对挠性管传送的钻井系统进行改进将会进一
步提高效率 。
在 EOR作业中微井眼作为注入井的作用非常
值得研究 , 因为通过提高波及效率微井眼在油田开
发中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例如 , 与目前能够
8 国外油田工程第 25卷第 4期 (200914)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进展
金佩强 张恒发 陈林风 (大庆油田公司研究院 )
摘要 虽然在继续寻找石油 , 但是如果 要达到避免出现油气短缺的目的 , 就必须提 高已知储量的开采水平并且采用先进的提高 采收率技术 。通过跟踪和收集文献报道资 料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外 提高采收率新进展 : 注空气提高高含水饱和 度轻油油藏采收率 、低矿化度水驱采油 、气 辅助重力泄油 、降低黏度 WAG、用于地层 深部调剖的 B right W ater试剂 、黏弹性表面 活性剂在增产增注处理作业中的应用 、智能 井在 CO2 EOR 中的应用和微井眼技术 。
在 CO2 EOR 项目中应用智能井可获得较高的 采油量及改善经济效益 [ 7 ] :
◇ 把智能井完井系统用于多层或非均质油藏采 油井 , 能够控制单层的生产压差和采液量 。当在一 个特定层出现过量产 CO2 和水时 , 能够回堵或关 闭这些层 , 不影响其他层正常生产 。通过限制一个 层的产 CO2 量能够影响驱替前缘和对井网的波及 , 以便使 CO2 驱替其他未波及到的原油并且使这些 原油向其他井或层流动 。还减少了 CO2 循环以及
10 国外油田工程第 25卷第 4期 (200914)
有关的处理和压缩费用 。 ◇ 把智能井完井系统用于多层或非均质油藏注
入井 , 能够控制层间注入剂的分布 。能够限制突破 层 、漏失层和波及到的层 , 迫使更多的 CO2 进入 未波及到的层 。
◇ 安装智能井完井系统后 , 通过关闭其他层的 阀门能够对单层实施增产增注措施和清洗 。
6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VES)
为了保持碳酸盐岩储层的压力 , 沙特阿拉伯油 田采用注海水和处理过的水的方法维持储层压力 。 用 VES对含有高渗透薄夹层的 7 口注水井进行了
酸化处理作业 。对这些井实施增注措施是一个挑 战 , 因为处理液优先流入了高渗透层 , 留下了未波 及到的低渗透层 。
在这些处理作业中 , 由用氮气制成的黏弹性表 面活性剂泡沫代替了用水溶聚合物稳定的常规泡 沫 。这一高度稳定的泡沫起到了较好的改变酸的流 动方向的作用 , 没有造成任何地层损害 。处理井的 注入能力提高了 2 ~3 倍 , 这与使用聚合物基泡沫 的效果相同 。与用聚合物基体系处理的对比井相 比 , 用 VES处理液处理的井的注入能力持续的时 间较长 。这是因为 VES比其他体系更好地改变了 酸的流动方向 。
4 降低黏度水气交替注入
在 Kuparuk油藏首次应用了降低黏度水气交替 注入 (VR 2WAG) 工艺 [ 4 ] , 以便替代混相气 EOR 项目 , 在该项目中使用购买的液化天然气 。在这一
金佩强等 :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进展 9
严重欠饱和油藏 (泡点压力为 1214 M Pa, 油藏压 力为 24112 M Pa ) 中 , 该 工 艺 叫 做 欠 饱 和 WAG (US2WAG) 。采用该工艺使原油黏度降低了 45% , 采收率提高了约 6%的 OO IP。油藏模拟结果和实 际矿场动态证实了这一效果 。
对于处于或接近其泡点压力的稠油油藏来说 , 在 WAG工艺中使用富化气 。将采出气中的重组分 脱除并且将其与采出贫气混合配制成 VR I, 也可以 把贫气与少量 NGL 混合配制成 VR I, 可以将原油 黏度实际降低高达 90%。通过降低原油黏度大大 改善了原油分流量 , 提高了水驱采收率 。
5 用于地层深部调剖的 BrightWater试剂
◇ 不进行各种常规的采油修理作业 , 减少了操 作费用和停产停注时间 。
◇ 智能井允许对单个油层和多个油层进行测试 (生产测试和不稳定试井 ) 。采用智能井增加了对 油藏动态和 CO2 驱前缘移动的了解 , 因此能够做 出管理和分配注入 CO2 的优化决策 。
◇ 对于 CO2 EOR项目来说 , 可以在多层油藏的 垂直井中采用单层线性驱动开采方式的水平或分支 水平注入井 , 或采油井中使用智能井完井系统 。
在沙特阿拉伯的注水井和采气井的酸化压裂中 也使用了 VES流体体系 。
用 VES处理液进行酸化压裂的采气井的开采 效果比预计的好 , 与用聚合物进行处理相比 , 洗井 的速度快 。
7 智能井在 CO2 EOR 中的应用
CO2 EOR 项目的最重要难题是调剖 。地质非 均质性严重是进行 CO2 混相驱的碳酸盐岩油藏的 特征 , 但是这一特征导致了不均匀 CO2 驱替前缘 。 CO2 驱扫高渗透层 , 使 CO2 早期突破 , 导致 CO2 在注入井和一些采油井之间循环 。不必要的循环影 响了采出油与注入 CO2 的比 。
由 BP公司资助的一个工业与学术研讨会提出 了微粒概念 , 即微粒能够注入并且通过岩石基质与 水驱一起传播 , 然后在高渗透层中的温度发生变化 或经过一段时间后 , 微粒体积增大 (爆裂 ) 堵塞 了孔喉 , 使跟踪水改变方向进入波及效率低的层 。 为了保持注入能力 , 重要的是注入体系的黏度应该 尽可能地接近水的黏度 。一旦爆裂 , 确定与孔喉的 相互作用将成为产生水阻力系数的手段 。
得到的用于勘探 、储层表征和输送 EOR 化学剂的
技术相比 , 微井眼和测井仪相结合的使用费用是非
常低的 。
参考文献
[ 1 ] T Teramoto,等. A ir2injection EOR in highly water2saturat2
ed light2oil reservoir. SPE 100215
3 气辅助重力泄油
气辅助重力泄油 [ 3 ] ( GAGD ) 概念起源于重力 稳定注气项目的自然扩展 。由于重力分离 , 在垂直 井中注入的 CO2 聚集在油层的顶部并且驱替原油 , 把原油排驱到跨越几口注入井的水平采油井中 。随 着连续注入 , CO2 体积向下并且向横向增大 , CO2 波及的储层体积越来越大 , 而储层中的含水饱和度 没有提高 , 这提高了体积波及效率 。CO2 的重力分 离还有助于延缓甚至消除 CO2 向采油井中突破 , 并且防止气相与原油流动竞争 。通过使压力保持在 最小混相压力以上 , 能够提高 CO2 的驱油效率 。 这有助于在原油和注入 CO2 之间获得低界面张力 , 同样也增大了毛细管数并且降低了 CO2 波及区域 内的残余油饱和度 。如果地层是水湿的 , 由于毛细 管压力的作用 , 水很可能在岩石孔隙中退缩 , 而 CO2 将优先驱替原油 。如果地层是油湿的 , 连续油 膜将帮助形成泄油通道以便原油流到水平采油井 中 。因此 , 提出的 GAGD 工艺看来不但能够消除 WAG常规工艺的两个主要问题 (波及效率低和水 屏蔽 ) , 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优点 , 即提高了含油饱 和度 , 因此提高了采油井附近地层的油相渗透率并 且减弱了与气流动的竞争 。该工艺利用油田上现有 的垂直井注 CO2 , 需要钻一口长水平井开采排驱出 的原油 。总之 , 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常规 WAG工艺 相比 , GAGD 工艺不但提高了最终采收率 , 而且提 高采油速度的潜力巨大 。
众所周知的常规钻井和挠性管技术中使用的部件的
小型形式 。因此 , 微井眼钻井大致上具有与常规钻
井技术相同的特性和限制条件 , 但是微井眼钻井由
于减小了规模而节省了费用 。在用微井眼技术代替
常规钻井技术的情况下 , 由于减小了钻柱尺寸 、钻
机支撑 结 构 、地 面 坑 和 罐 , 并 且 减 少 了 消 耗 物
2 低矿化度水驱采油
低矿化度水驱采油 [ 2 ] (LoSal) 是向油藏中注 含有低浓度可溶性固体总量 ( TDS) 的水 。进行了
许多室内岩心驱替试验以便比较模拟地层水水驱动 态和低矿化度水驱动态 。低矿化度水驱将原油采收 率 从 56% OO IP 提 高 到 64% OO IP。用 含 有 01000 15 TDS的水进行的超低矿化度水驱显示 , 采 收率一直提高到 73% , 与用含有 01015 TDS的地 层水 进 行 的 高 矿 化 度 水 驱 相 比 , 采 油 量 增 加 了 30%。在所有驱替试验中 , 原生盐水的成分与驱替 水的成分相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