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植物开花期构件生物量的分配1

合集下载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不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其生长发育和生物量分配以及水分含量变动策略会有所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生枝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研究不同植物在当年生长过程中生枝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的变动策略。

一、生物量分配变化策略1. 随时间推移,不同植物生枝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初期生长阶段,植物主要倾向于通过合成更多的叶片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以吸收更多的光能,并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叶片的生长,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2. 随着生长季节的推移,植物的生物量分配会逐渐向着根系和茎部转移。

这是因为植物在生长初期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来合成叶片和其他器官,但随着生长季节的推移,叶片的面积已经足够大,植物更需要将更多的养分和碳水化合物储存在根系和茎部,以应对干旱和寒冷等环境变化。

3. 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枝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策略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

在干旱的生长环境中,植物往往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系,以增加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而在富水的生长环境中,植物往往会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部和叶片,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1. 不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阶段,其水分含量变动策略也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植物往往会倾向于通过增加根系的表面积和深度来增加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随着生长季节的推移,植物的水分含量往往会随之变化。

在生长初期和生长季节的早期,植物的水分含量往往较高,以满足快速生长和多次光合作用的需要;而在生长季节的中后期,植物的水分含量往往会逐渐下降,以适应干旱的生长环境。

不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阶段,其生枝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来说,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生枝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木荷幼苗在林窗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响应与生物量分配

木荷幼苗在林窗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响应与生物量分配
收稿 日期: 0 60 —0 20 -61
*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 子课题 (0 4A 1B 42和 湖北 省林 业重点科 研项 目(0 4 3资助 20 B 50 00 ) 20 — ) 0 汤景明 , ,93 男 16 年生 , 副研究员 , 北京林业 大学 森林 培育专 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湖北 武汉 407 309
直径约为 1  ̄2 , 窗边缘处 的次生林 平均 8 0I 林 n 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幼苗及其构件形态特征的研 窗( 3 5m) 整 均 究, 可为探 索森林 植 物形 态 多样 性 及 其 所 构 成 的森 树 高 为 1. 进 行 清 理 、 地 , 匀 播 种 木 荷 种 林群落结构动态机制奠定基础 。本研究 以林窗中人 子 , 按常规方法育苗 。2 0 年 1 月, 05 1 分别 于距林窗 n I 5 n I m处设 置一个 1 m的 2 mX 工培育的木荷幼苗为研究对象 , 在对各项形态指标 边缘 1 处、 处和 9 进行测定的基础上 , 分析林窗 中不 同环境条件下木 样方 , 分别代表林窗边缘 ( 为 A 、 i g )林窗半径 12 / 处 记 )林 i为 3种 生境 , 定 样 方 内 测 荷幼苗的形态响应和生物量分配规律 , 旨在揭示木 ( 为 B 、 窗 中央 (g C) 然后在每个样方 内右上角按顺 序 荷在林窗环境下 的适应策略 , 这不仅对我 国南方常 木荷幼苗的株数 ,
1 研究地点 与方法
替 、 人工育苗 和造林l ]不 同种源 木荷苗期 干 1 8 。年平 均 气 温 1. ℃, _ 、 7 0n 2 I 】9 1月 平 均 气 温 物质积累L等方面 。幼苗作为森林植物个体发育 中 97℃, 端 最 低 气 温 一 1.1℃ 。7月 平 均 气 温 ] . 极 7 的一个重要阶段 , 是森林植物生活史周期中最脆弱 、 2 . 86℃, 极端最高气温 3 2℃。年降水量 180舢n 0 , 最敏感的时期[ n , 到光照、 1 ]受 仉 水分 、 温度等生态 因 相对湿度 8 , 5 无霜期 20d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 6 , 素及其相互作用 的影响 , 其成活、 生长发育状况直接 气候 。土壤以黄棕壤和棕壤为主。自然植被为山地

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种群的构件生物量结构

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种群的构件生物量结构
西
86 7





21 2 0 0年 3卷 3期
V0 3 L2 N 3
S uh s iaJu a fA c l rlS in e o twetChn o rl o 0 0 0 0 7 0 1 1 8 9 2 1 )3— 86— 5 0
a d c mp r d i s a g o ¥ u h a n o a e n Ea tGu n d n ,s c Ama a t u ii i s r n h a vrds,A n mn h  ̄s io u d A e n n h r i x r i e r a t u p n s s a h r a t ea ph l e od s,tk n t e lc lp a t n o a e h o a l n
p a t i o h d l ima sal a i n i e e o e e u a i t ,i ih t e r t fr o o s o to . i x r ie o l e sg i — l i t fr te mo u e bo s lo t n h tr g n o s h b t s n wh c h a i o o tt h o fA phl e od s c u d b in f s cy c o a o o i
关键词 : 苋科 ; 入侵植物 ; 构件; 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 :9 8 1 Q 4.1 文献标识码: A
M o u eBima sS r c u e fAm a a t a e u d l o s t u t r so r nh co s
I v sv a tPo u a i n n Ea tG u g o g n a i ePln p l to si s a d n n

不同坡位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不同坡位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为上坡 >中坡 > 下坡 , 中根分配率表现为中坡最大 , 上坡次之 , 下坡最小 , 其中中坡 中根分配率分别 比上坡
和下坡高 3 5 %和 6 7 % ; .4 .7 其他径级根均表现为下坡 >中坡 > 上坡。这说明随着坡 位的上升, 卷荚相思 较小的根系所 占的比例逐渐上升 , 这样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1 8・ 0
林业勘察设计
( 福建 ) 2 1 年第 1期 01
下坡位林分总鲜生物量分别比中坡位和上坡位提高了 1.2 76 %和 2 .8 6 0 %。就各器官生物量差异而言 , 各 个器官鲜生物量及干生物量大小均为树干 > 树枝 > 树叶。不 同器官生物量所 占的比例中, 树干所 占的分 配率最高 , 但其分配率随着坡位上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不同坡位卷荚相思枝和叶的分配 比例与树干相 比 相对较低 , 但树枝和树叶分配率随着坡位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 但变化的幅度不很明显。从 自然选择的 角度来看 , 树干 、 树枝及树叶分配率的变化主要是受环境条件影响, 由于上坡位水土流失量大 , 土壤浅薄 , 土壤肥力较低 , 因而树木就要通过增加 叶和枝的量来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 提高光合效率来满足 自身对养分
上[ 8 引。本文对福建南安 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林分生物量进的研究 , 旨在了解不 同坡位卷荚相思人工 林林 分生物量分布规律 , 为提高卷荚相思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水平 , 科学合理地经营卷荚相思人工林 , 实现 林分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1 实 验地 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南安县五台山林场 , 地处 182 , 1。4E 北纬 2 。6N 位于南安市北部九都镇 , 区四 5 1 , 该 季分明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海拔 20 年平均气温 2 . c , 0 m, o5 【 年均 日照时数 210h 无霜期 39d 年降 = 0 , 4 ,

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

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

cr l i e encm oe tat s dcm o et i aso - a—l ad . e oa h i t T ,e t n or a o b t e o pn n fc r a o p nn o s f yr o s n s T t e h ( H)h i — e tn w o n bm 2 e dt h tl g h g a
dr rnh( B)adr n f r ce 胎 )w r sbria c r o eda ee t rat e t( B e bac H n o do a hs( u bn ee uodntf t fh i t a be — i D H)o 一 ea o s t m r s hg h f 2
no sg i c tdfe e c n t g b o s ewe n 1 n - e - l tn s h ee we e sg i c n rv r i i c t in f a i rn e i w ima s b t e 一a d 2 y a o d sa d .T r r i f a to e y sg f a in f i r n i n in
年龄立竹 间无显著变化 。2年生立竹各 构件 因子与构 件生物 量 间大多呈 显著 或极显著 相关 , 立竹 全高 、 下高 、 枝 枝 盘数是立竹胸径 的从属 因子 , 立竹胸径对立 竹构 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 总生物量起 着决定作用 , 者具 有极 显著 的三 两
次曲线 函数关 系。四季竹在 资源分配时对竹叶构件 的倾斜有 利于种群对 已占领生境 的巩 固和新 生境的开拓 。 关键词 : 四季 竹 ; 立竹构件 ; 生物量模型 ; 生物量分配格局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etRe e c rs sarh

钻形紫菀开花期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

钻形紫菀开花期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
(. 1 广西壮族 自治区 中国科 学院广 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 10 ; . 4 0 6 2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 10 ) 40 4
摘要 : 在野外用样方法 , 选取 6 0株钻形紫菀 se uu t cx) t s blu Mi . r as h 开花植 株 , 行根 、 叶及 花等构件 的生物量 进 茎、 及其物质分配关 系的 研究 。结 果表 明 : 形 紫 菀开 花 期 构 件 生 物 量为 茎 >花 根 >叶, 变异 系 数 分别 为 钻 其 5 .5 、46 % 、76% 和 5 . , 71% 6 . 6 5. 5 5 % 具有较 大表 型可塑性 ; 2 在各 构件物质 分配变异 系数 中 , 花生物 量分配 的变异 系 数相对较大 , 明其调节生殖分配 的能力较 强 ; 株高度与 各构件生 物量呈显 著的正 相关 性 , 说 植 随着各构 件生物量 的增加均呈幂 函数形式增加 ; 花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呈显 著的正相关性 , 其余 构件生物量分配均 与总生物量及 花生物量分配呈负相关性 , 物质分配 由营养构件 、 支持构件 、 合构件 向生殖构件 转移 。反 映出钻形紫菀 具有 自 光 我调节生长力 的分配策略 , 对异质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
关键词 : 钻形 紫菀 ; 种群构件; 生物量分配 ; 生态适应性
中 图分 类 号 : 9 81 Q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5 3 9 (0 00 — 16 0 10 ~ 3 52 1 )2 0 7 — 6
Bi m a s Al c to n t e M o u e fAse u u a u o s l a i n o h o d l s o tr s b l t s
(. u n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it o oay G ag i hagAuoo u ei dC i s a e yo c ne, 1 G ag intue fB t , u x Z u tnmo sR go a hn e t n n n nn e Acdm fS i cs e

两种生境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

两种生境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28(5):598~605Jo u rna l o f W uha n Bo t a n i ca l Re sea rc hDO:I10.3724/S P.J.1142.2010.50598两种生境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洪岚1,2,刘梦佼1,2,沈浩1*,叶万辉1,曹洪麟1(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 要:于2004年薇甘菊(M i ka n i a m i c ra ntha)生殖阶段的现蕾期至种子成熟期,从种群和构件水平上研究了两种生境(林窗和开阔地)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

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两种生境中的种群用于营养生长的生物量分配均占有绝对优势,而生殖生长的波动相对较大。

花序的生物量分配(RA)总体上均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

在不同时期,林窗薇甘菊种群的营养枝生物量分配均小于开阔地,而除了种子形成期和种子成熟期以外的其它各个时期,林窗中生殖枝的生物量分配均大于开阔地,林窗中花序的生物量分配均显著大于开阔地。

表明薇甘菊能有效权衡其在不同生境中的繁殖策略,开阔地中的薇甘菊种群的繁殖策略倾向于克隆繁殖,而林窗生境中薇甘菊种群则相对更倾向于有性生殖。

关键词:入侵植物;薇甘菊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花序中图分类号:Q948 12;Q949.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470X(2010)05 0598 08Reproducti ve A ll ocati on of B i o mass i n M i kan i am i crantha Popul ati o ns from Two HabitatsHONG La n1,2,LIU Me ng J i a o1,2,SHEN Ha o1*,YE W a n Hu i1,CAO Ho ng Li n1(1.S ou th C h i n a B o t an i c a lGa rd en,C h i nes e Aca d em y o f S c i enc es,G ua ng zh ou510650,C h i na;2.G r ad u a t e Un i ve r s it y o fC h i n es e Acad em y o f S c i e nce s,B e ij i ng100049,C h i na)Abstr ac t:Re p r o duc ti v e a ll o ca ti o n o f b i o m a ss i n M i k a n i a m i c r an tha H.B.K.po pu l a ti o ns fr om t w od iffe r e n t hab it a ts,fo res t g ap a nd o pe n l a nd,w as stud i e d a t o ur fi e l d s ta ti o n i n Do ng g ua n C ity,C h i n a.Fr om No vem b e r to Dec em b e r2004,sam p l e s w e r e take n from b l o om i n g p l a n ts o fM.m ic ran tha a t s i xd iffe r e nt fl o r a l s t a g e s:bud em e r g i n g s tag e(Nov.1s t),bud s t a g e(Nov.12th),m i d d l e pe ri o d o f bud sp r ea d i n g(Nov.20th),b l o om i n g sta g e(No v.29th),se ed fo r m i n g s t a g e (Dec9th),and seed m a tu r a ti o n sta g e(Dec.24th).Re p r o duc ti v e a ll o c a ti o n o f b i o m a ss a l o ng w ith the i r re l a ti o nsh i p to the li v i n g e nv ir o nm e n t from the t w o d iffe ren t ha b i t a ts w a s e xam i n e d a t the m od ul a r a nd po pu l a ti o n l e ve l s.The r e sults s how e d tha t du ri n g M.m i c ran tha r ep r oduc ti o n pha se s,bo th po pu l a ti o ns a ll o ca ted p r ed om i n a n t b i o m a ss to the i r ve g e t a ti v e g r ow th,w h il e the b i om a ss a ll o ca ted t o r e p r o duc ti v e g r ow th d i s p l a yed a r e l a ti v e l y s i g n ifi c a nt fl u c tua ti o n.W i t h o ng o i n g r ep r od uc ti v e phase s,b i o m a ss a ll o c a ted t o i n fl o r e sce nce(RA)i n c r ea sed a s a w ho l e.Du ri n g the s i x s tag e s i n o ur s tudy,b i o m ass a ll o c a ted to veg e ta ti v e sho o ts i n the g ap pop u l a ti o n w as s i g n ifi ca ntl y l e ss tha n tha t i n the op en l a nd po pu l a ti o n,w hil e the o ppo s it e oc cu rr e d f o r r e p r o duc ti v e sho o ts,e xc ep t a t the l a s t t w o s tag e s.B i o m ass a ll o c a ted to i n fl o r e sce nce i n the g a p p opu l a ti o n w a s s i g n ifi c a ntl y g r e a te r tha n i n the o pe n l a nd po pu l a ti o n th r oug h a ll the s i x s tag e s.The r e su ltsd em ons tr a te tha tM.m i c r a ntha po pu l a ti o ns i n g aps t e nd to use c l o n i n g a s its r ep r od uc ti o n s tr a t eg y,w h il e the po pu l a ti o n i n ope n l a nd use s se xua l r e p r o duc ti o n.Key wo r ds:I nva s i v e p l a nts;M i k a n i a m i c r a ntha po pu l a ti o ns;Re p r o duc ti v e a ll o c a ti o n o f b i o m a ss;Ve g e ta ti v e g row th;Rep r o duc ti o n;I nfl o r e sc e nc e收稿日期:2009 09 05,修回日期:2010 07 02。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并总结不同植物在这方面的策略。

通过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对比它们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化,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时间对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的影响也得到了探讨。

结论部分对不同植物的异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对植物生长管理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提高植物生长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植物、生长、生物量分配、水分含量、时间变化、影响因素、管理、研究方向、生长特点、策略、异同、植物生长管理、生物量分配、水分含量变动、时间影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植物生长状况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不同植物之间存在着生长特点和生物量分配上的差异。

对于植物而言,生物量的分配和水分含量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其生长和发育过程。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的生长,实现了光合作用和水分吸收,从而保证了植物正常的生长。

不同植物之间在生长速率、叶片的数量和大小、茎的粗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植物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上的差异。

枝叶的水分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受到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水分含量会有所变化,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生物量分配差异、枝叶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植物的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为植物生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探究不同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性,为植物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枝叶水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云南松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对其生长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松其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云南松幼苗的生物量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而在不同地理种源中,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有所不同。

在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云南松幼苗中,根系生物量较小,地上部分占主导地位,其中叶和茎的生物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来自云南省曲靖市的云南松幼苗中则叶和根的生物量占比较大,茎的比例较小。

另外,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松幼苗异速生长速度也有所差异。

在同样的生长条件下,来自大理州的云南松幼苗生长速度较快,而来自景洪市的云南松幼苗生长速度较慢。

此外,在对云南松幼苗进行比较时,来自较高海拔地区的幼苗生长较慢,而来自较低海拔地区的幼苗生长较快。

总之,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松其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这些差异与环境因素及基因因素有关。

对于种植者来说,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云南松种源,可实现更好的生长效果。

外来入侵杂草田菁的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分析

外来入侵杂草田菁的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分析

杂草学报 2023年第41卷第1期邓美菁,张忠华,莫秋丽,等.外来入侵杂草田菁的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分析[J].杂草学报,2023,41(1):35-42.doi:10.19588/j.issn.1003-935X.2023.01.005外来入侵杂草田菁的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分析邓美菁,张忠华,莫秋丽,胡 聪,徐超昊,胡 刚(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100) 摘要:田菁(Sesbaniacannabina)是我国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通过测定其构件(根、茎、叶、花、果)生物量和植株高度等数据,分析其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与异速生长的关系,以期掌握该入侵杂草的生长发育规律。

结果表明:田菁的构件生物量分配关系表现为茎>叶>果>根>花,而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为果>茎>叶>根>花,其地上与地下以及生殖与营养构件间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

此外,田菁各构件之间以及株高与构件间均为异速生长关系,株高与各构件生物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田菁种群各构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以及较高的地上构件生物量与其较强的入侵性有密切联系,该结果对评估田菁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田菁;外来入侵杂草;构件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 中图分类号:Q944;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23)01-0035-08BiomassPartitioninginModulesandAllometricGrowthofAlienInvasiveWeedSesbaniacannabinaDENGMei jing,ZHANGZhong hua,MOQiu li,HUCong,XUChao hao,HUGang(SchoolofEnvironmentalandLifeSciences,NanningNormalUniversity,Nanning530100,China)Abstract:SesbaniacannabinaisaseriousalieninvasiveweedinSouthChina,CentralChinaandEastChina.Thisstudymeasuredthedatasuchasbiomasspartitioninginmodules(root,stem,leaf,flowerandfruit)andplantheight,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ofbiomasspartitioninginmodulesanditsrelationshipwithallometricgrowthsoastounderstandtheregulationofgrowthanddevelopmentofthisalieninvasionweed.Resultsshowedthatbiomasspartitioninginmodulespresentedwithstem>leaf>fruit>root>flower,andtheircoefficientsofvariationwerefruit>stem>leaf>root>flower.Meanwhile,therewere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biomasspartitioninginreproductiveandnutritionalmodulesorabovegroundandundergroundmodules(P<0.01).Inaddition,allthebiomasspartitioninginmodulesweretheallometricgrowthrelationships,soweretheyandplantheightwithhighly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P<0.01).AllometricgrowthandhigherbiomassinundergroundmodulesofS.cannabinawerecloselyrelatedtoitsstronginvasiveness.TheresultswasofgreatvaluetoevaluatetheinvasionmechanismofS.cannabina.Keywords:Sesbaniacannabina;alieninvasiveweed;biomasspartitioninginmodules;allometricgrowth收稿日期:2022-07-31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1GXNSFFA196005、2021GXNSFAA196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960275、31760128)。

木棉树类树苗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木棉树类树苗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木棉树类树苗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木棉树(学名:Bombax ceiba L.)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乔木和花卉观赏植物,其属于木棉科(Bombacaceae)植物。

木棉树类树苗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木棉树类树苗生物量分配规律,并阐述对其生长的意义。

一、生物量分配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木棉树类树苗生物量分配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定位法、收割法和采样法。

其中,定位法通过标记树苗的枝条或叶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了解木棉树类树苗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趋势;收割法则是将整株树苗或其部分组织进行收割,然后进行干重测定,从而得出树苗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占比;采样法通过采集树苗的枝条、叶片等组织样品,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各组织部位的生物量数据。

二、木棉树类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因素1. 光照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因此光照水平对木棉树类树苗生物量分配起着重要的影响。

高光照条件下,树苗叶片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

而低光照条件下,树苗的生物量主要分配到茎和根部,用于维持生长和生存所需的基础代谢。

2. 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木棉树类树苗往往能够较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从而促进生物量的积累。

然而,在干旱或水分亏缺的环境中,木棉树类树苗会减少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以保护自身免受水分胁迫。

3. 养分养分对木棉树类树苗的生物量分配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充足的养分供应能够促进树苗的生长,使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上部分,如茎和叶片。

而养分的限制则会导致树苗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系以确保养分的吸收和转运。

三、木棉树类树苗生物量分配的意义对木棉树类树苗生物量分配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木棉树类树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其合理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其意义:1. 生态恢复木棉树类树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通过研究其生物量分配规律,可以更好地确定其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生境植物开花期构件生物量的分配

不同生境植物开花期构件生物量的分配

实验7-8 不同生境植物开花期构件生物量的分配一、实验目的1、认识不同生境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分配与权衡的生活史对策;2、认识物种能量分配对于植物种族延续的意义;3、学习测量生物量的一般方法和统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活史对策,包括体型大小对策、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等。

能量分配与权衡对策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用于一方面的能量不能再用于另一方面,即生物不可能使其生活史的每一组分都达到最大,而必须在不同的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即生长和繁殖间能量输出的权衡。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

在由单体生物组成的种群中,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昆虫都是单体生物;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并且构件数很不相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

生物构件是指植物的根、叶、花、果实等构件或各部分组成的集合。

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须对各组分进行能量分配。

然而不同植物生物能量分配的趋势有所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种群(不同生境)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不同生活史对策。

三、实验用具和器材花期的飞扬草电热烘箱电子分析天平铲子、尺子四、实验方法1、取材(1)每组选取1种开花期入侵植物,选取有显著差异的3个生境。

在每个生境中随机设置5个1 m2小样方, 每个样方选取4株开花植株, 共20株;注意:同一种植物选取生境的种群,每一种群取20株开花(果)的个体。

生境选择:三个有显著差异的生境,如土壤潮湿度(干燥)、肥沃或贫瘠, 或光照条件如全日光照或光弱;(测量植物叶表面光强)2、统计与分析(1)测量和统计3 个种群各自的植物高度变幅、平均高度、平均生物量、个体生物量变幅、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来反映观测样本的实际大小范围;平均数(M)代表样本各性状整体水平特征;标准差( SD)反映样本的绝对变异度;变异系数(CV ) 反映样本的相对变异度,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占其相应平均数的百分数。

不同长势黄山木兰生物量分布规律

不同长势黄山木兰生物量分布规律

不同长势黄山木兰生物量分布规律陈荣【摘要】以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人工黄山木兰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生长情况,分析林分中优势木、平均木、劣势木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长势黄山木兰平均胸径差异极显著,平均树高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不同长势黄山木兰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率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干生物量分配率均最大,超过60%,而树叶生物量分配低于2%;树干生物量垂直分布呈金字塔状,树枝、树叶生物量垂直方向呈倒金字塔分布;各径级根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随根系径级的减小而减少,不同长势黄山木兰同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与生长势有关.【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黄山木兰;生物量;分布规律【作者】陈荣【作者单位】南平市森林资源管理站,福建南平 3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47.1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为木兰科(Magnoliaceae)落叶乔木,是我国中亚热带山地特有树种,因首次在黄山发现而得名,由于森林过度砍伐和人为导致的天然更新困难,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1,2]。

森林生物量是指特定时空中活生物的有机质量,常用干质量表示[3],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是评价森林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指标[5],它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固定、分配、积累和转化规律,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因此,研究林分生物量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和实现林分可持续经营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对黄山木兰的研究非常有限[6-8],对其生物量的研究鲜有报道[9]。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长势黄山木兰生物量分布规律,从而为黄山木兰有效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地概况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位于闽江最大支流富屯溪畔,海拔200~300 m,属于闽北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5 ℃,年均降水量1 733 mm,无霜期295 d以上。

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

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

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黎磊;周道玮;盛连喜【摘要】不论是在对植物种群自疏规律还是在对能量守衡法则的研究中,个体大小(M)大多针对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和构件生物量及其动态十分重要又多被忽视.以1年生植物荞麦为材料研究了自疏种群地下部分生物量、包括地下部分的个体总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地上生物量和个体总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关系指数(γabove-ground和γindividual)分别为-1.293和-1.253,与-4/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4/3自疏法则提供了有力证据;平均根生物量-密度异速指数γroot(-1.128)与-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一致;平均茎生物量-密度异速指数γstem(-1.263)接近-4/3(P>0.05),平均叶生物量-密度异速指数γleaf(-1.524)接近-3/2(P> 0.05),分别符合-4/3自疏法则与-3/2自疏法则;而繁殖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关系指数γreproductive(-2.005)显著小于-3/2、-4/3或-1(P<0.001).因此,不存在一个对植物不同构件普适的生物量-密度之间的关系.光合产物在地上和地下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构件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特异的异速生长关系导致不同构件具有不同的自疏指数.无论对于地上生物量还是个体总生物量,荞麦种群能量均守衡,而对于地下生物量,荞麦种群能量不守衡.【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13【总页数】11页(P3987-3997)【关键词】异速指数;生物量-密度关系;能量守衡法则;-3/2自疏法则;-4/3自疏法则【作者】黎磊;周道玮;盛连喜【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自疏,即同龄植物种群的密度制约死亡现象[1],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种群数量动态过程[2- 3],普遍存在于自然和人工植物种群[4]。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枝叶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化策略。

通过研究时间和环境因素对生物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揭示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差异。

结合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探讨其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策略,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为未来植物栽培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物生长规律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 生枝叶, 生物量分配, 水分含量, 时间变化, 环境因素, 生长特性, 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植物的生长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生长的枝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枝叶生物量分配策略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对于揭示植物生长的规律、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枝叶生物量分配策略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分析时间和环境因素对生物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揭示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的机制,为实践中的植物生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及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机制和规律。

通过分析时间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生物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可以揭示植物生长中的适应策略和调节机制。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的变化对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展现出不同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析。

一、生物量分配的变化1. 年生植物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所以它们在生物量分配上更加注重在短时间内最大化生长。

在植物幼苗期,年生植物会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部分,以建立起强大的根系系统,同时也会保留一部分生物量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花果结实。

随着生长季的展开,年生植物会逐渐将生物量分配给地上部分,加速茎和叶的生长,并在成熟期将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给果实。

这种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策略让年生植物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和繁殖,从而更好地适应短暂的生长季。

二、水分含量的变动年生植物在生长季内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支持快速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在幼苗期,年生植物会积极吸收水分,并通过根系系统将水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以支持茎和叶的生长。

随着生长季的展开,年生植物会继续积极吸收水分,并将大部分水分分配到果实中,以保证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在果实成熟后,年生植物会逐渐减少对水分的需求,将水分储存起来,以度过干旱或寒冷的季节。

这种水分含量的变动策略让年生植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和繁殖,并且在逆境中存活下来。

不同植物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上展现出不同的生长策略,这些策略能够让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存活。

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并且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植物生长的奥秘,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植物的生长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则是影响其生长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在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

深入研究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指导植物栽培和保护、提高植物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不同植物在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水平生长物种和垂直生长物种两大类。

水平生长物种的当年生枝叶生物量主要分配在较低的部位,例如茎和叶片,这些植物常常生长较为矮小,茎和叶片生长茂密,树干较为纤细,适合于生长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中,如森林底层和草地。

而垂直生长物种的当年生枝叶生物量主要分配在较高的部位,通常表现为茎和叶片的生长茂盛,树干较为粗壮,适合于生长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如荒漠和草原。

这些差异是由植物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和生长环境所决定的,反映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同植物在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变化规律。

例如在干旱环境下,一些植物会通过增加根系的生物量分配来提高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而在湿润环境下,一些植物则会通过增加叶片的生物量分配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以适应其生长环境。

这些变化规律反映了植物在生物量分配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与生物量分配类似,不同植物在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植物的水分含量变动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水分节约型和水分浪费型。

水分节约型植物主要通过减少蒸腾和保持较低的水分含量来适应干旱环境,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和较为小的叶片,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分的丢失。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方百合生长状态及生物量的分配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方百合生长状态及生物量的分配
采用周径为 4~6 cm 的西伯利亚 、索尔邦 、提伯 3个目前市场较为流行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 113 试验方法
经过低温打破休眠的百合鳞茎于 5月份定植 , 每个品种分别在露地 (光照 100 % ) 、棚膜 (光照 80 % ) 、遮阳 (光照 30 % ) 3个不同的栽培环境中进行 试验 ,每个品种 3次重复 ,面积为 1 m2 ,处理间进行 列区排列 ,品种间随机排列 。试验过程中进行统一 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 114 测试方法 1. 4. 1 叶面积 系数法 :即量出各叶片的长和宽 , 单位为 cm ,求出它们的积 。用鲜重法测出的叶面积 除于该叶片的长宽积 ,得到系数 K, 取平均值 , 记作 Ks,再用各片叶子的长宽积乘以该系数 ,即得到该叶 片的估测面积 。因为是不同品种和不同的栽培条 件 ,其单位鲜重不一样 ,系数也不同 。通过取样计算 求得本试验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的叶面积系数 (表 1)。 1. 4. 2 叶绿素 采用 SPAD 2502叶绿素测量仪 ,每 个处理选择 20株带 15片叶子的植株 ,每片叶子测 量 5个点 ,取平均值 ,得到 2 mm ×3 mm = 6 mm2 单 位面积的叶绿素相对含量 ( SPAD 值 ) 。 1. 4. 3 比叶重 用铜模 ( 1 cm ×1 cm )在叶主脉两 侧打孔 ,每处理取同一高度的叶片 10片打孔 ,取 20 片置于 ISO9001 电热恒温箱铝盒中 , 130 ℃条件下 杀青烘干至恒重 ,用 1 /10000的电子天平称重 ,重复 3次求平均值 。 1. 4. 4 生物量测定 当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 ,每处 理随机选择 15片叶子的百合 20株 , 3次重复 ,挖大 土坨 ,用水浸洗地下部分后 ,将植株的根 、鳞茎 、茎 、 叶等器官分开 ,分别放入电热恒温箱铝盒中 ,杀青烘 干并称重 ,计算各器官平均生物量 。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
通讯联系人 ,E2mail : luotx @itpcas. ac. cn ,Tel :010264889271
第 2 期
张 林 ,等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
171
1 黄冕林场生物量实测样地
111 调查地区自然概况
广西黄冕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境内 ,地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属于天平山 支脉和驾桥岭南麓支脉 ,多为丘陵和低山地貌 ,最高海拔达 89519 m. 一年中光照充足 ,水热同季 ,冬夏干 湿明显 ,平均气温 19 ℃,年平均降雨量 1750~2000 mm ,降雨量集中在 4~8 月 ; 年均蒸发量 1426~ 1650 mm ,为水分充足区. 林地土壤主要以砂岩 、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 、山地黄红壤为主 ,适宜马尾松 、 杉木和常绿阔叶林的生长.
113 乔木地上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
对于杉木林分 ,利用本次样木实测值对广西全区杉木人工林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6] 进行修 正 ,即在检尺的立木胸径范围内 (3~21cm) ,从 3cm 起始每隔 2cm 选取一个原方程拟合值 ,共 10 个 ,与本 次实测数据点拟合得到的以胸径平方乘树高 ( D2 H) 为底的幂指数关系式 ;对于马尾松林分 ,选用贵州省 龙里林场马尾松林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25] 进行拟合 ,即在立木胸径径级范围内 (5~41cm) ,每隔 3cm 选取一个原方程拟合值 ,共 13 个 ,与实测数据点拟合. 利用经过修正的以 D2 H 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图 1) ,分别推算广西黄冕林场杉木和马尾松林乔木层地上的生物量 ,并以广西黄冕林场次生阔叶林的相对
地上部分 生物量合计Πkg
125174 33109 34134 10140 288115 91178 19101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
地球的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提供了基础。

不同植物在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
动策略会受到环境因素以及植物自身特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物量
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适应环
境的策略。

我们将从植物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入手。

当年生的枝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重要器官,它们通过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将产生的养分分配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不同植物种类在生长季节中的生长速率和养分分配比例会有所不同。

有些植物在生长季节
的早期会更加注重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储存,以应对生长季节后期可能出现的干旱等负面
影响。

而有些植物则更注重叶片和枝干的生长,以追求更大的光合效率和养分获取能力。

在养分分配方面,植物更加注重生长季节早期的根系和储存器官的生长,以迎接生长季节
后期的生长需求。

植物在不同生长季节中的生物量分配策略是根据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以
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调整的。

植物当年生枝叶的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
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增长、养分获取、生存能力等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深入研究,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植物生长管理和生
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研究,探索出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规律,为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8 不同生境植物开花期构件生物量的分配一、实验目的1、认识不同生境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分配与权衡的生活史对策;2、认识物种能量分配对于植物种族延续的意义;3、学习测量生物量的一般方法和统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活史对策,包括体型大小对策、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等。

能量分配与权衡对策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用于一方面的能量不能再用于另一方面,即生物不可能使其生活史的每一组分都达到最大,而必须在不同的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即生长和繁殖间能量输出的权衡。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

在由单体生物组成的种群中,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昆虫都是单体生物;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并且构件数很不相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

生物构件是指植物的根、叶、花、果实等构件或各部分组成的集合。

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须对各组分进行能量分配。

然而不同植物生物能量分配的趋势有所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种群(不同生境)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不同生活史对策。

三、实验用具和器材花期的飞扬草电热烘箱电子分析天平铲子、尺子四、实验方法1、取材(1)每组选取1种开花期入侵植物,选取有显著差异的3个生境。

在每个生境中随机设置5个1 m2小样方, 每个样方选取4株开花植株, 共20株;注意:同一种植物选取生境的种群,每一种群取20株开花(果)的个体。

生境选择:三个有显著差异的生境,如土壤潮湿度(干燥)、肥沃或贫瘠, 或光照条件如全日光照或光弱;(测量植物叶表面光强)2、统计与分析(1)测量和统计3 个种群各自的植物高度变幅、平均高度、平均生物量、个体生物量变幅、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来反映观测样本的实际大小范围;平均数(M)代表样本各性状整体水平特征;标准差( SD)反映样本的绝对变异度;变异系数(CV ) 反映样本的相对变异度,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占其相应平均数的百分数。

(2)三个种群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各构件的生物量占该株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作为生物量分配的数量指标,即某一构件生物量分配= (该构件生物量/该构件所在植株的总生物量) × 100%。

五、实验结果1、各构件数量特征分析所测三个种群植物高度及变幅、平均高度、各构件生物量、各构件生物量大小排序;生境A隧道入口处,此处光照为11600勒克斯,土壤肥沃度一般。

A隧道飞扬草各构件数据分析编号植株长(cm)叶子(g) 花(g) 根(g) 茎(g) 总质量(g)1 16 0.0184 0.0048 0.0212 0.07 0.11442 11.6 0.0806 0.0136 0.008 0.0217 0.12393 9 0.0367 0.0119 0.0115 0.0195 0.07964 10.5 0.0359 0.0114 0.0141 0.0272 0.08865 9.9 0.0393 0.0094 0.0074 0.0186 0.07476 14 0.0639 0.0227 0.019 0.0368 0.14247 12.3 0.0497 0.0104 0.0124 0.0305 0.1038 7.7 0.0168 0.0049 0.0044 0.0085 0.03469 10.1 0.0178 0.0042 0.006 0.0176 0.045610 10.7 0.033 0.0118 0.0127 0.023 0.080511 7.2 0.0232 0.0038 0.0047 0.0141 0.045812 15 0.0335 0.0114 0.0145 0.0338 0.093213 10.3 0.0498 0.0191 0.0041 0.049 0.12214 7.4 0.0208 0.0047 0.0114 0.0104 0.047315 9.6 0.0252 0.0065 0.0083 0.0156 0.055616 10.1 0.0162 0.005 0.0055 0.014 0.040717 11.2 0.0336 0.0155 0.0071 0.0267 0.082918 13.2 0.0189 0.0026 0.0053 0.0218 0.048619 12 0.0381 0.0113 0.0183 0.0271 0.094820 10.6 0.0288 0.0063 0.0143 0.0161 0.0655 最大值16 0.0806 0.0227 0.0212 0.07 0.1424 最小值7.2 0.0162 0.0026 0.0041 0.0085 0.0346平均数10.9818181820.0353181818180.00984545454550.0107045454550.0263863636360.080031818182标准差2.57110453160.0188425687390.00593424018820.00552732692860.0167317416210.033422833599变异系数23.41% 53.35% 60.27% 51.64% 63.41% 41.76%A隧道飞扬草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编号叶子生物量分配花生物量分配根生物量分配茎生物量分配1 16.08391608 4.195804196 18.53146853 61.188811192 65.05246166 10.97659403 6.456820016 17.514124293 46.10552764 14.94974874 14.44723618 24.497487444 40.51918736 12.86681716 15.91422122 30.699774275 52.61044177 12.58366801 9.906291834 24.899598396 44.87359551 15.94101124 13.34269663 25.842696637 48.25242718 10.09708738 12.03883495 29.611650498 48.55491329 14.16184971 12.71676301 24.566473999 39.03508772 9.210526316 13.15789474 38.5964912310 40.99378882 14.65838509 15.77639752 28.5714285711 50.65502183 8.296943231 10.26200873 30.786026212 35.94420601 12.23175966 15.55793991 36.2660944213 40.81967213 15.6557377 3.360655738 40.1639344314 43.97463002 9.936575053 24.10147992 21.9873150115 45.32374101 11.69064748 14.92805755 28.0575539616 39.8034398 12.28501229 13.51351351 34.398034417 40.53075995 18.69722557 8.564535585 32.2074788918 38.88888889 5.349794239 10.90534979 44.8559670819 40.18987342 11.91983122 19.30379747 28.5864978920 43.96946565 9.618320611 21.83206107 24.58015267最大值65.05246166 18.69722557 24.10147992 61.18881119最小值16.08391608 4.195804196 3.360655738 17.51412429平均数42.8780647 11.73710767 13.73091634 32.11729668标准差11.226281 3.936891018 5.571088411 11.3333459926.18% 33.54% 40.57% 35.29%变异系数A隧道飞扬草各构件生物量大小排序编号叶子(g) 编号花(g) 编号根(g) 编号茎(g)16 0.0162 18 0.0026 13 0.0041 8 0.00858 0.0168 11 0.0038 8 0.0044 14 0.01049 0.0178 9 0.0042 11 0.0047 16 0.0141 0.0184 14 0.0047 18 0.0053 11 0.014118 0.0189 1 0.0048 16 0.0055 15 0.015614 0.0208 8 0.0049 9 0.006 20 0.016111 0.0232 16 0.005 17 0.0071 9 0.017615 0.0252 20 0.0063 5 0.0074 5 0.018620 0.0288 15 0.0065 2 0.008 3 0.019510 0.033 5 0.0094 15 0.0083 2 0.021712 0.0335 7 0.0104 14 0.0114 18 0.021817 0.0336 19 0.0113 3 0.0115 10 0.0234 0.0359 4 0.0114 7 0.0124 17 0.02673 0.0367 12 0.0114 10 0.0127 19 0.027119 0.0381 10 0.0118 4 0.0141 4 0.02725 0.0393 3 0.0119 20 0.0143 7 0.03057 0.0497 2 0.0136 12 0.0145 12 0.033813 0.0498 17 0.0155 19 0.0183 6 0.03686 0.0639 13 0.0191 6 0.019 13 0.0492 0.0806 6 0.0227 1 0.0212 1 0.07从飞扬草各构件数据分析,可知茎的变异系数最高,且开花期飞扬草种群的生物量分配大小为:叶﹥茎﹥根﹥花。

生物量分配大小为:叶﹥茎﹥根﹥花2、以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生境的植物各构件生物量与植株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植株高度根生物量植株高度Pearson 相关性 1.616**显著性(双侧).004N20 20 根生物量Pearson 相关性 .616**1显著性(双侧) .004N2020相关性植株高度茎生物量植株高度Pearson 相关性 1.745**显著性(双侧).000N20 20 茎生物量Pearson 相关性 .745**1显著性(双侧) .000N2020通过各构件生物量与株高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根、茎、叶、花的生物量分配与株高的相关性分别为0.616,0.745,0.261,0.291,都呈正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