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4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贺盛第四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6 舒适度验算4.7 抗震设防类别4.8 抗震等级4.9 变形缝设置4.1 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4.2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4.3 承载力验算4.4 荷载效应组合4.5 变形验算本章重点➢掌握各类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掌握各类结构布置原则及规则性判别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组合及承载力验算方法➢掌握变形验算方法➢了解舒适度验算方法➢掌握各类建筑抗震等级确定方法➢熟悉各种变形缝的类型及设置原则4.1 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结构设计首先需根据房屋高度、抗震设防、设防烈度等因素,确定一个与之匹配的、经济且合理的结构体系,以使结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混规》)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JGJ-2015(以下简称《高钢规》)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混合结构房屋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划分为A与B级。
当房屋高度满足下表时,为A级。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高度不满足上表,但满足下表时,为B级。
当房屋高度不满足下表时,为超限高层建筑。
民用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筒体不包括钢筋混凝土筒。
混合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如下表所示。
4.1.2 房屋建筑适用的高宽比房屋建筑适用的高跨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指标。
当结构设计满足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及舒适度等基本条件之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高宽比限值不是必须满足的。
高宽比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4.1.2 房屋建筑适用的高宽比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混合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4.2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建筑平面可分为板式和塔式两大类。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5.1一般规定5.1.1玻璃幕墙应按围护结构设计。
5.1.2玻璃幕墙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
采用螺栓连接的幕墙构件,应有可靠的防松、防滑措施;采用挂接或插接的幕墙构件,应有可靠的防脱、防滑措施。
5.1.3玻璃幕墙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作用效应:1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效应;2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
5.1.4玻璃幕墙结构,可按弹性方法分别计算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作用效应,并应按本规范第5.4节的规定进行作用效应的组合。
5.1.5玻璃幕墙构件应按各效应组合中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5.1.6幕墙结构构件应按下列规定验算承载力和挠度:1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4双向受弯的杆件,两个方向的挠度应分别符合本条第3款的规定。
5.1.7框支承玻璃幕墙中,当面板相对于横梁有偏心时,框架设计时应考虑重力荷载偏心产生的不利影响。
5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5.1一般规定5.1.1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主要承受自重以及直接作用于其上的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不分担主体结构承受的荷载或地震作用。
幕墙的支承结构、玻璃与框架之间,须有一定变形能力,以适应主体结构的位移;当主体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时,不应使幕墙构件产生过大内力和不能承受的变形。
幕墙结构的安全系数k与作用的取值和材料强度的取值有关。
因此,采用某一规范进行设计时,必须按该规范的规定计算各种作用,同时采用该规范的计算方法和材料强度指标。
不允许荷载按某一规范计算,强度又采用另一规范的方法,以免产生设计安全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5.1.2玻璃幕墙由面板和金属框架等组成,其变形能力是较小的。
在水平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将会产生侧移。
由于幕墙构件不能承受过大的位移,只能通过弹性连接件来避免主体结构过大侧移的影响。
例如当层高为3.5m,若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u p/h为1/70,则层间最大位移可达50mm。
3第三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4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等级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 1.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 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 类。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 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 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 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 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等级
1.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 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 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 类。
当Z>0时,结构能够完成预定的功能,处于可靠状态 当Z<0时,结构不能完成预定的功能,处于失效状态 当Z=0时,即R=S结构处理临界的极限状态
保证结构可靠的条件 Z=R-S>0是一非确定性 的问题,只有用概率来 加以解决。
Β——可靠指标
z
2 R
2 s
z R S
目标可靠指标[β] 安全等级
2 材料强度
钢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 HRBF500 钢筋, 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HPB300、RRB400 钢筋; 2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 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 钢筋; 3 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 注:RRB400 钢筋不宜用作重要部位的受力钢筋,不应用 于直接承受疲劳荷载的构件。
钢结构设计规范03版理解与应用
第2章 材 料
2.1 钢结构对材料的要求
1.较高的抗拉强度及屈服点; 2.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3.良好的工艺性能(冷加工、热加工、可焊性)。
2.2 钢材的种类和牌号
1. 规范推荐的钢材牌号 普通碳素钢:Q235 (相当于旧标准的3号钢) 普通低合金钢:
新修订的荷载规范增加了以恒载为主的不利组 合式,屋面活荷载中主要考虑的仅是施工荷载即偶 然因素的不利影响,故又恢复到0.5kN/m2。但注明 “ 对 不 同 结 构 可 按 有 关 设 计 规 范 作 0.2kN/m2 的 增 减”。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支承 轻屋面的构件或结构,当仅有一个可变荷载且受荷 面积超过60m2时,取0.3kN/m2 ” 。这与原规定有所 不同,应注意檩条的计算。
两台吊车产生的最不利组合,新规范改为由一台 吊车加自重进行计算(相应挠度容许值有所调 整)。
理由是: ① 符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② 与多数国外规范相一致。
3.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强调了对设计原则的 指导。突出设计原则是目前各国规范的共同特点, 早期的规范条文以试验或实践经验为主,故条文 简单具体。随着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规范的任 务不再仅限于提供计算公式和具体数据,而是应 给予设计原则的指导。因此,规范补充了有关设 计原则的有关条文。
对重屋面由于增加了以永久荷载为主的组合, 不再提高屋面活荷载。
2.吊车的卡轨力 原规范参考苏联规范,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将 荷载规范规定的横向水平荷载乘以增大系数以考虑 由吊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力(即卡轨力,荷载规 范只规定了小车的制动力),现改为按下式计算: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 (2)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1. 引言钢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高强度、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可塑性等优点。
为了保证钢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必须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
本文档针对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进行详细介绍。
2. 规范适用范围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适用于各类钢结构工程设计,包括工业厂房、桥梁、高层建筑等。
本规范规定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分析、材料选择、构配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3. 设计原则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结构的安全和整体性能。
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强度要求:结构应能承受各种荷载,并满足相关的强度要求。
•稳定性要求:结构应保持稳定,避免因不稳定而发生倾覆或坍塌。
•抗震性能要求: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减少地震灾害对结构的破坏程度。
•耐久性要求:结构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经久耐用,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4. 荷载分析钢结构设计需对各种荷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
常见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动荷载和温度荷载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各种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5. 材料选择钢结构的材料选择是钢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结构钢材料包括普通碳素结构钢、高强度钢和合金钢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
6. 构件设计钢结构的构件设计包括梁、柱、框架、悬挑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荷载分析结果和材料特性对各个构件的尺寸和受力状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计算。
7. 拼装和施工钢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拼装和施工。
在拼装和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完整性。
8. 质量控制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对材料、构件和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结构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9. 结论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的基本内容,包括规范适用范围、设计原则、荷载分析、材料选择、构配件设计、拼装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是针对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出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保证钢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以下是一个涵盖了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约2003500字的范围。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适用范围1.2 规范的引用文献1.3 术语和定义1.4 基础理论第二章:材料2.1 钢材的选择和分类2.2 钢材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2.3 钢材的质量和标志2.4 钢材的保护措施第三章:构件3.1 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3.2 柱和梁的设计和计算3.3 连接件的设计和计算3.4 钢板和钢板连接的设计和计算第四章:荷载和荷载组合4.1 建筑物荷载的分类和计算4.2 风荷载的计算4.3 地震荷载的计算4.4 温度荷载的计算第五章:结构设计5.1 结构的整体设计方法5.2 桁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5.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5.4 复合结构的设计和计算第六章:施工工艺6.1 钢结构制作工艺6.2 钢结构安装工艺6.3 钢结构腐蚀防护工艺6.4 钢结构验收和检测工艺第七章:质量控制和检验7.1 钢结构质量控制体系7.2 钢结构制造和安装质量检验方法7.3 钢结构焊缝质量检验方法7.4 钢结构防腐检验方法第八章:安全技术要求8.1 钢结构施工安全技术要求8.2 钢结构使用安全技术要求8.3 钢结构维护安全技术要求第九章:工程应用案例9.1 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与施工案例9.2 钢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案例9.3 钢结构厂房设计与施工案例9.4 钢结构体育场馆设计与施工案例以上是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章节,详细规范内容请参阅相关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是指钢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份关于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示例,约1000字。
一、总则1. 本规范适用于钢结构的设计、计算和施工。
2. 设计应满足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
3. 钢材料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 施工应符合相关施工工艺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二、基本原则1. 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2. 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抗震性能。
3. 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火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 钢结构设计应与其他建筑结构有机地结合。
三、荷载及组合1. 采用国家规定的荷载标准进行设计计算。
2. 荷载组合应满足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3. 荷载计算应合理分布,考虑荷载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4. 荷载计算应包括正常使用荷载、临时加载以及特殊荷载。
四、构件设计1. 钢构件的设计应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包括受力状态和材料性能。
2. 构件的尺寸应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要求。
3. 焊接和螺栓连接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4. 构件的防腐措施应考虑结构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五、基础设计1. 基础设计应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
2. 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条件和地震要求。
3. 基础设计应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六、施工技术要求1. 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2. 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
3. 施工现场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4. 施工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或设计不合理应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七、检验与验收1. 钢结构的质量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 钢结构的验收应符合现行验收规范。
3. 检验与验收工作应有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之,钢结构设计规范是保证钢结构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保障钢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3 基本设计规定
3 基本设计规定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3 基本设计规定
3.4.1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 括下列内容: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 影响时,可增、减一个附加值;
fc——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 s——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按本规范第10章的规定考虑预应力的效应。
3 基本设计规定
3.3.3 采用应力设计或其他形式表达作用效应的混凝土结构构件,
承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或其他组合效应的形式,采
3 基本设计规定
本次修订增加了对非荷载间接作用的规定,非荷载间接作用包括温 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强迫位移、环境引起材料性能退化等造成 的影响。设计时应根据有关标准、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分析作用的效应, 通常采用经验性的构造措施进行定性设计。
对于爆炸、撞击、罕遇自然灾害等偶然作用以及非常规的特殊作用, 应根据有关标准或由实际条件和要求确定。
对原02规范3.1.7条彻底修改。
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由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确定。本条仅补充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 对关键传力部位和重要的构件适当提高安全等级,以提高构件重要性系数等 方法确保结构的安全;对可更换构件以及重要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可以降低 其重要性系数。
3 基本设计规定
【新增条款:】
3.1.6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实际工程条 件的可行性。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施工要 求。
钢结构设计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GB/T50017-2003卷:1钢结构设计规范第1部分通则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截面属性、材料性能、计算步骤和设计规定的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地铁、城轨、高速铁路桥梁、隧道、车站、高层建筑结构等工程结构的设计。
1.2术语1.2.1钢结构经涂漆、抛丸处理、焊接等处理方法后,采用热轧、冷弯、型钢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形状的构件或结构物,称为钢结构。
1.2.2截面属性截面属性是指构件的截面形状、截面尺寸、截面形心、翼缘投影面积和抗弯截面截断面积等。
1.2.3材料性能材料性能是指材料强度、材料刚度和材料延性等。
1.2.4计算步骤计算步骤是指计算钢结构有关受力、变形、承载力等参数所需要经过的步骤。
1.2.5设计规定设计规定是指在设计钢结构时,针对不同结构、不同受力状态,应满足的设计要求。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是指针对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钢结构设计规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文件:规定本规范适用的钢结构工程类型、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等,并列举了本规范所涉及的其他规范和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对于本规范中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定义,确保各方对术语的理解达成一致。
三、材料和制造:包括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的选择、性能要求和制造工艺等,确保钢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基本要求和荷载:规定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结构强度、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等,并对各种荷载情况进行了分类和规定。
五、受力分析和设计:规定了钢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地震分析等,确保钢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安全性。
六、构件和连接件设计:规定了钢结构构件和连接件的设计要求,包括梁、柱、框架和节点等的设计方法和验算,确保各个构件和连接件的稳定性和强度。
七、施工与验收:规定了钢结构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包括各种施工工艺的要求和施工顺序等,以及钢结构的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
八、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控制:规定了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施工图审查、施工检验和质量验收等,确保钢结构工程的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九、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规定了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包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安全管理和工人个人防护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是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的钢结构工程类型和要求,规范的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
设计和施工人员在进行钢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钢结构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可靠。
结构设计步骤、要求
设计要求一.一般规定1、设计说明应注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选用的建筑材料,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2003年签订合同的设计项目,一律采用与新规范配套的软件作计算分析,TBSA用6.0版,SATWE用2003.1及以后的版本。
3、用新版本软件计算结果用钢量将会提高,我院规定用新版本软件计算梁、柱主筋,钢材优先采用HRB400。
一级柱箍筋优先采用HRB400.4、风荷载取值,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w0=0.40Kpa,设计周期100年w0=0.45,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按w0=0.45取值。
5、基本雪压,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取0.65Kpa,设计周期100年取0.75Kpa。
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
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
(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
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0 S 0 ( G S Gk Q1 S Q1k Qi ci S Qik )
i 2
n
0 S 0 ( G S Gk Qi ci S Qik )
i 1
n
对于一般排架和框架结构,可采用下列简化公式:
0 S 0 ( G S Gk Qi S Qik )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
固定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分布的作用。 可动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的作
用。
3.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静态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动态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的作用。
(五)、 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
• 结构极限状态方程可写为: Z=R—S=0 当Z>0时, 结构处于可 靠状态, 当Z=0时, 结构处于极 限状态, 当Z<0时, 结构处于失 效状态。
《标准》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所规定的、作为设计
依据的可靠指标,称为目标可靠指标[β]
(三)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内 力)组合的设计值 。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按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计算,必要时 尚应按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进行计算。 对于基本组合,其内力组合设计值可按 以下两公式中最不利值确定: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 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1)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雨 篷压重不足而倾覆、烟囱抗风不足而倾倒、挡土墙抗滑 不足在土压力作用下而整体滑移等。 (2) 结构构件或其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 劳破坏),如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达到了轴心抗压强 度、构件的钢筋因锚固长度不足而被拔出等;或因变形 过大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 (3)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如构件发生三铰共线而形成 机动体系,丧失承载能力。 (4) 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如细长柱到达临界荷载后压 屈失稳而破坏。
结构设计规范
规范要求: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 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规范范围:适用于各类建筑的地基 基础设计
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关系:与其他建 筑规范相互协调,确保建筑整体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
建筑构造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
制定方案: 根据分析结 果,制定相 应的设计方 案,包括结 构形式、材 料选择、施 工方法等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 案进行评估 和优化,确 保方案的合 理性和可行 性
方案设计
确定设计目标: 明确设计要求 和目标,包括 结构类型、荷 载要求、使用 功能等。
方案构思:根 据设计目标, 进行初步的方 案构思,包括 结构形式、材 料选择、构造 措施等。
符合人们的审美 习惯和需求
考虑与周围环境 的协调性
结构设计的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设计目 标:确定设 计的目的和 要求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 设计规范、 标准、技术 资料等
现场调查: 对建筑物或 构筑物进行 实地勘察, 了解实际情 况
分析问题: 对收集到的 资料进行整 理、分析, 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矛盾
交付与实施:将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交付给施工 单位,并监督施工过程,确保设计意图得以实现
施工图设计依据:包括设计规范、 标准、技术要求等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绘制方法:包括绘制工具、 绘图流程、绘图技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结 构构件、节点构造等
施工图审查与修改:包括审查内容、 修改要求、审查流程等
木结构设计规范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主要符号作用效应M--弯矩设计值;N--轴心力设计值;Nb--保险螺栓承受的拉力设计值;V --剪力设计值σt--轴心受拉应力设计值;σe--轴心受压应力设计值;σm--受弯应力设计值;τ--受剪应力设计值;w--受弯构件的挠度。
材料性能和抗力E--木材顺纹弹性模量;ft--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fe--木材顺纹抗压及承压强度设计值;fe,90--木材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fcα--木材斜纹承压强度设计值;+ 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v--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Nv--连接物每一剪面的设计承载力;[w]--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值。
几何参数A--毛截面面积;An--净截面面积;A0--截面的计算面积;Ac--承压面面积;Av--剪面面积;I--毛截面惯性矩;S--毛截面面积矩;W--毛截面抵抗矩;Wn--净截面抵抗矩;b--截面宽度;bv--剪面宽度;d--直径;h--截面高度;i--回转半径;l--长度或跨度;l0--受压构件计算长度;lv--剪面长度;r--半径;re--弧形构件的曲率半径;s--螺栓、钉等的间距;t--钢板、层板的厚度;α--夹角;η--坡度;λ--长细比;计算系数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kv--螺栓或钉连接设计承载力的计算系数;ψa--螺栓连接中考虑木材斜纹承压的降低系数;ψv--考虑沿剪面长度剪应力分布不匀的强度降低系数;ψm--弧形木构件抗弯强度修正系数。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木结构的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节约木材,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承重木结构(包括由木板组成的承重胶合木结构)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承重木结构应在正常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的房屋结构和构筑物中使用。
结构设计基本规范(初稿)
卡扣与其固定面间的间隙 为 0.15~0.20mm.
2.2.5 塑胶螺丝柱设计规范 对于不同材料,塑胶螺丝柱内、外径尺寸对应表如下:
螺钉种类 M2 M2.6 M3
材料种类 ABS PC,ABS+PC ABS PC,ABS+PC ABS PC,ABS+PC
标称内径(mm) 1.6 1.65 2.3 2.35 2.5 2.6
3.机顶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检查要点列表 3.1 初始 3D 图设计及自查阶段
此阶段是设计者根据初始 ID,进行 3D 建。根据外形特征进行初始的 PCBA 布局,为硬件和 PCB 工程师 提供硬件设计评估和 PCB 布板的 PCBA 结构图(DXF 文档)。此阶段应该有以下基本的检查要点: 根据产品规格书,确定是高档机、中档机还是低档机。 对于中、高档机,其目标用户基本上都有一定经济实力,他们不但注重产品性能,还对产品的 美观程度和使用便捷性特别关注。这类机的需求量小但售价较高。因此,这类机的设计,应增 加一定的装饰物件,允许结构比较复杂、装配工艺也允许比较复杂; 对于低档机,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或普通旅馆或社区。他们主要关注产品性能,其售价不高, 但销量比较大。因此,这类机的设计,不要有太复杂的装饰物件,一定要考虑组装容易、成本 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外观设计是否符合制造工艺,并确定是否与对应档次的机型匹配; 装配是否可行,是否有必要的装配间隙; 是否易于模具制造; 是否与 HW 和 PCD 核实过 IR、LED、卡座及其它接口的位置; 对于需用较大力进行插拔的接口,要评审其固定是否牢靠、其强度是否足够;
1.2.3 PCBA 布局的机械图纸的基本技术要求 禁布元件的位置、尺寸及图示; 限高元件的位置、尺寸及图示; 其它必要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3.1.2抗震设计的高层混凝土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注:本规程中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的简称。
3.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和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
3.1.4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1.5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局部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2,抗震设计时宜具有多道防线。
3.1.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取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基础差异沉降等非荷载效应的不利影响。
房屋高度不低于150m的高层建筑外墙宜采用各类建筑幕墙。
3.1.7高层建筑的填充墙、隔墙等非结构构件宜采用各类轻质材料,构造上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应满足承载力、稳定和变形要求。
3.2 材料3.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3.2.2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3,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4,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6,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7,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8,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
3.2.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2.4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2.5混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型钢及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宜采用Q345和Q235等级的钢材,也可采用Q390、Q420等级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其他钢材;型钢梁宜采用Q235和Q345等级的钢材。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3.3.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A级和B级。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1-1的规定,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1-2的规定。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注:1,表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甲类建筑,6、7、8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9度时应专门研究;4,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以及9度抗震设防的表列其他结构,当房屋高度超过本表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2,甲类建筑,6、7度时宜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8度时应专门研究;3,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3.2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3.3.2的规定。
3.4.1 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3.4.2 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状。
3.4.3 抗震设计的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3.4.3),L/B 宜符合表3.4.3的要求;3,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 不宜过大、宽度b 不宜过小(图3.4.3),l/B max 、l/b 宜符合表3.4.3的要求;4,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3.4.3 建筑平面示意3.4.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与平动为主的第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一自振周期T1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3.4.6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时,应在设计中考虑其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3.4.7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时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3.4.8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宜采取下列措施: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2,洞口边缘设置边梁、暗梁;3,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
3.4.9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设置防震缝。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
3.4.10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二者均不宜小于100mm。
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3,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4,8、9度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沿房屋全高在缝两侧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5,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6,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7,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否则应采取可靠措施。
3.4.11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3.4.10条关于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3.4.12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3.4.12的规定。
之间的数值;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 ~40m 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 ~1000mm ,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 后浇筑;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3.5 结构竖向布置3.5.1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
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3.5.2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1可按式(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
i111ΔΔγ++=i i i V V (3.5.2-1) 式中:γ1——楼层侧向刚度比;V i 、V i=1——第i 层和第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kN);△i 、△i=1——第i 层和第i+1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m)。
2,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2可按式(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1i 112+++=i ii i i h h V V ΔΔγ(3.5.2-2)式中:γ2——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
3.5.3 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