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完整)最新⼈教版⼩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能够⽐较熟练地⼝算整⼗、整百数乘⼀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位数的计算⽅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会⼝算整⼗、整百数乘整⼗数,会⼝算两位数乘整⼗、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

过程与⽅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措施:1、让学⽣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法。

2、让学⽣主动探索计算⽅法。

3、加强估算,⿎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的⽬标。

课时安排:课时⼝算乘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位数的⼝算(41页例1)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位数成两位数的⼝算过程与⽅法2、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学会⼝算整⼗、整百数乘整⼗数及两位数乘整⼗、整百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算整⼗、整百数乘整⼗数及两位数乘整⼗、整百数教学难点:掌握⼀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具准备:⼝算卡⽚等。

教学过程:⼀、导⼊新授⼝算下⾯各题:40×4 60×5 30×3 300×7 200×812×4 24×2 13×3 32×3 11×5⾃⼰选两题,说说⼝算⽅法。

⼆、探索发现1、独⽴尝试(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提出问题。

(3)从学⽣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每筐装15盒草莓,阿姨买了3筐,3筐草莓有多少盒?2、组内交流(1)请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17平方米=( 1700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7 )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 45 )平方米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知道了客厅 的长和宽。
地砖是正方形的, 边长是……
问题: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我这样算:边长是1分米,面积 就是1平方分米。
还可以这样算:边长是10厘 米,面积就是10×10=100 (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二)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90×6=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54000平方分米 54000÷4=13500(块) 答:需要13500块。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 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 1平方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1.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5个
16个
27个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2. 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
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8平方厘米
最小
10平方厘米
最大
9平方厘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5篇每个三班级数学教师都应当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把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三班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共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生疏”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接受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猎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洁建立表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课题分一分(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课题分一分(一)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一、预习互测:1.请你将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

折一折2、请你将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折一折3、把自己准备的图形平均分。

二.交流质疑小组交流,把()平均分成()份。

三.合作探究认识1/4、2/4、3/4、4/4。

动手操作,并写出结果。

(1)把手中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

(2)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

涂色的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4)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

涂色的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5)如果我把整张纸都涂上颜色,那么应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6)4/4。

4/4也就是这1张纸,所以还可以用()来表示。

四.展示交流先小组交流结果,然后全汇报。

小结:像1/2、1/4、2/4、3/4……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数,这就是分数。

五.点题精炼1.出示书本第54页的说一说。

2.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三幅表示什么意思?3、练习书本上55页。

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第2题.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第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如果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会:- 认识并掌握数夹子的概念;- 能够准确地使用数夹子进行数字的比较;- 学会用数夹子解决简单的数量比较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数夹子的概念;- 学生能够用数夹子进行数字的比较。

教学准备- 数夹子;-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数夹子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温故知新1. 复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数字的大小比较。

研究新知1. 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夹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 教师解释数夹子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数夹子是用来比较数字大小的工具。

3. 向学生展示一组数字卡片,提醒学生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数字。

4. 教师拿出两张不同数字的卡片,示范使用数夹子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鼓励学生模仿操作。

5. 继续示范比较不同数字的组合,让学生逐渐熟悉数夹子的使用方法。

6.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帮助他们用数夹子比较大小。

拓展研究1. 制作一些自编数字卡片,让学生自行比较数字大小。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和比较数字大小。

总结归纳1. 和学生一起总结数夹子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提醒学生使用数夹子时要准确判断数字大小,不要盲目比较。

课堂延伸1.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数夹子在练册上完成指定的数字比较题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夹子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如何用数夹子比较数字大小的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独立操作数夹子进行比较。

不过,对于一些较大的数,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

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夹子技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说课稿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面积,并且通过图形的展示和以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求解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什么是面积;2.了解求解面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求解面积的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首先出示生活场景中介绍面积的图片,例如工地上的面积测量,超市上放置商品的面积等。

让学生通过图片,简单的了解什么是面积。

2.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物体,例如室内电视机、黑板、祖传木桶等,将这些物体的面积进行比较。

2. 思考探究1.采用全班研究或分组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小广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等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并比较,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面积。

3. 归纳总结1.通过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2.通过学习,了解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

3.通过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问题。

4. 拓展应用1.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面积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评估1.利用小组讨论或提供同质任务来检测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的程度。

2.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建议1.小组讨论、分组研究、游戏竞赛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场景和教学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计算的步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同时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一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熟悉题目中的信息,所以这种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体验解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校牌。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平方分米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2)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

这片菜地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后的交流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方形的,边长3厘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生1:就问一个长方形客厅的地板能铺多少块瓷砖?生2:就是找出一个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可以放多少个边长3米的小正方形。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学习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重点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1-63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达标训练【学习流程】■自主学习:第 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难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1-63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达标训练。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见《一课一案》第70页自主学习部分。

■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第1-3题,同学之间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展示交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总结提升:1、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2、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3、独立完成课本第64-65页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学习目标】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6-67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胶棒、长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涂色的游戏,我们把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请一位男生上来再请一位女生上来,女生给这个图形涂色,男生给这块黑板涂色, 我说开始你们就开始涂,预备开始涂,好停!我宣布女同学获胜,我们看看男同学涂好了吗?男生你服吗?生:不服师:为什么不服?生:因为他的比我的小师:他的什么比你的小?生:他涂的面比我涂的面小.师: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女生涂的面,这是男生涂的的面,男生认为女生涂的面小一些,男生要涂的面大一些,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这个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由于女生涂的面小,男生涂的面大,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无效,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发现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的手掌面,大家一起来摸摸自己的手掌面,非常不错。

好,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数学书拿出来,跟着老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数学书的下面,他还有面吗?生:有侧面师:那大家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非常好,请大家静静的将数学书放好,刚才都是老师带着大家找面摸面,那请你们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还发现哪些面呢?你来说生:桌子的桌面我们大家一起摸一摸,非常不错,请坐。

师:你来说生:讲台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找的真准确。

师:你来说生:手背面师:大家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生:黑板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摸不到的地方老师来帮帮你,黑板的面可真大呀,黑板的面比谁的面大呢?你来说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能像这样比一比别的物体面的大小吗?生:门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生:窗户的面比课桌的面大,生:课桌的面,比铅笔盒的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本的封面大师: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发现物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好,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声音真洪亮,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比如我们把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我们一起一边摸一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和老师一起边摸边说一遍师: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面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3. 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熊芳、丘雄英、李改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总课时8课时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

4.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估计,动手实践验证等数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5.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面积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虽然物体表面的大小在生活中接触较多,但它比较抽象,要建立面积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

特别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更难让学生感知。

因此教学中,应该多使用体验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提供具体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我感知,并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共8课时)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例1、2,练习十四1—4题)2、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两位数乘一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而且把握了多位数乘一名数的计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两位数乘一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而且把握了多位数乘一名数的计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要紧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本单元的口算乘法要紧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名数的估算和把握了乘法的大体口算方式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式做好必要的预备。

而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能够进一步巩固口算。

如此,有利于培育、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显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份积的书写位置,帮忙学生明白得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进程,帮忙学生把握笔算乘法的方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把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不仅能够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第一,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明白得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式。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成心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

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的整理和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三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主要是围绕“长度”的概念和运算展开,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单元的课堂教案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引入新知识二、新知识的解释和探讨三、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四、集体总结五、极值、递增、递减、图形中的长度的认识六、相关例题的分析七、自主练习和评估其中,在引入新知识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性认识长度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长度的理解。

在新知识的解释和探讨环节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对长度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集体总结环节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

在极值、递增、递减、图形中的长度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长度的概念。

在相关例题的分析环节中,老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一些相关的例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自主练习和评估环节中,学生将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练习,老师将根据学生的练习状况进行评估。

本次课堂教案的实施,更加注重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课程也强调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递增、递减等概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课堂分析的深入度,题目设置的差异性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重视。

我们还需要注意,从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总结,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是一个基础性非常强的数学知识,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5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5单元教案
3、认识1平方米
⑴猜想:还可能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样想?⑵回答要点比较小的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用1平方厘米,那么大的面积应该有大的面积单位去测量,1平方米!⑶也请做一个1平方米面积单位。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行,太大了,作不了的!追问:到底有多大呢?
精讲
点拨
精讲点拨: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
2、认识1平方厘米。
⑴尝试作出1平方厘米的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你想怎么样做?每个学生自己在纸片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⑵剪的那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厘米)每个孩子用红色涂一涂。加强感知。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还可以写成1c㎡⑶找一找身边大小和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学生边叙说边用1平方厘米去比划,再次加深这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强化1平方厘米的感知。估计情况: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一个电源按钮的大小;……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数学思想渗透
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网络。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三、单元编排特点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单元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五、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六、分课时分析重难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教学中更应该强调方法的探索、规律的发现,能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关键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p58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算:20×5 30×6 4×70 100×5500×3 1000×6 23×2 12×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1) 3个十是()? 30是()个十?(2) 300是()个百? 60是()个十?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观察情景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学生交流,展示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引导列式:(1)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全班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师:你怎么口算?3、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该怎样口算?(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10单元教案(已整理、含单元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10单元教案(已整理、含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对面积的真正理解,注重了体会测量的意义,注重了经历探究过程,注重了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一维空间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周长的概念;在二维空间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面有一定的认识,对面积差异大小有初步的直观感知经验。

三、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六、教学建议:1、面积概念的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中。

2、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3、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4、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时分配:8课时。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总第31 课时)教学内容: P61-62例1、例2,P64第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面积
教学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包含了教学中的双向引导和自主练习相结合的过程。

教学的重点是在学生学了封闭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学生的认识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意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单位,使封闭图形的大小游了度量的标准,以这样的过程来减少学生认识上,理解上难度。

学情分析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
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

4.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估计,动手实践验证等数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
法。

2.让学生在经历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3.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
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图形-了解概念- 记忆与案例和条件,计算规则-解
答线管问题”的过程。

2.让学生学会思考,动手,质疑和交流,多亲身经历。

单元课时安排:
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例1、2,练习十四1—4题)
2、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例3,练习十四5—8题)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例4,练习十五1、2题)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

(例5,练习十五3—6题)
5、练习课(练习十五7、8、9、10题)
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例6、7,练习十六1—3题)
7、解决问题(例8,练习十六4、5、6、7题)
8、练习课(练习十六8、9、10、11题)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P60内容及第61~63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同意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法与学法:
教法:师生交流与示范。

学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面积大小相等的基础图形,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教学教材第61页例1.
根据教材第61页例1所提的问题进行提问:黑板面和过期的表面,哪一个面比
较大?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黑板面。

为什么呢?因为教室的黑板上面的国旗感觉比黑板小很多。

你还举起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课桌的面积比数本大,因为课桌上可以并排放好多书。

强调:在学习“面积”这个概念之前,同学们都是通过感性的经验来判断谁大谁小的。

面积大的物体所占的平面九比较大。

教师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一本书和地面谁的面积大?(地面)
一面国旗和一张床谁的面积大?(床)
2.教学教材61~62页例2.
比较完了具体的物体后,如果是这样的两个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大小的封闭图形,我们该怎么判断它们的面积的大小呢?
强调:从具象的物体上升到抽象的面积。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我们可以把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多出来的那一个就是面积大的哪一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同学们上台示范,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是比较不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测量呢?
引导学生借助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请同学们完成第62页选用图形作单位的方法,分别选用三角形,圆等多个面积大小相等的基本图形对某个图形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每次只能选择一个相同类
型的基本图形来对被测量的图形进行测量。

让同学们选自己认为规则的图形测量,注意测量画图时一定要注意大小相等,注意比较。

那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测量图形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合适。

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线,不会在拼摆时产生空隙,这样测量页就比较准确。

3.教学教材第63页例3.
了解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概念,以及用重叠法来比较面积,还有用一些基本图形作单位来测量面积,现在我们进一步探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它们的简写分别是什么?
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大小吗,或者实际上物体形象化地说一下?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概相当于大拇指的指甲的面积。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运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笔画)边长1米德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用身体或脚步走动的范围来示意1平方米)
二丶巩固练习
1.教材第61页“做一做”
生说一说,然后说一说原因,跟班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2.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教材第63页“做一做”
(1)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抒己见,进一步巩固面积单位的概念。

(2)指导学生在长方形中画出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看这样的正方形总共能画多少个,注意刻度尺的运用。

(3)实践:大家一起在1平方米大小的地方实践一下,数一数能站下多少人。

三丶小结
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相互说一说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丶作业
练习册相关题(ABCD生)。

教材p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
小明身高128
小华腰围6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五丶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