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1999.09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认定违法主体有关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认定违法主体有关问题的答
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9.09.03
•【文号】工商企字[1999]第233号
•【施行日期】1999.09.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认定违法主体有关问题的答复
(工商企字[1999]第233号)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认定违法主体有关问题的请示》(工商法字〔1999〕241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你局意见。
各类企业法人设立的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均属于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和经营单位),依照《行政处罚法》等现行有关规定,该经济组织可以作为行政处罚案件的当事人,当该经济组织不能完全承担有关行政责任时,应由其所隶属的企业法人承担。
一九九九年九月三日。
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文革结束后曾经经历过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黄金时期,八十年代中晚期以后经济史热降温,一些学者的兴趣转移到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去,但到了新旧世纪之交,经济史坛又呈现出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
一是人们探索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中国经济史重大理论问题的热情在增长,经济史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和新的生长点,研究放在深入;二是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后,一批重要的成果相继问世。
经济史学的理论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设有“经济史学方法论笔谈”专栏,刊登了199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历史所、世界史所等单位举办的关于中国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的4篇文章。
吴承明《经济史的理论与方法》一文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他多年来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试图把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理论融为一炉,简要地论述了历史哲学、历史主义、实证主义、价值判断、经济学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假设、计量研究、新经济因素、制度、社会变迁、非经济因素、底层社会、总体史观、变化制约、思想发展规律、启蒙思潮等方面的问题。
林甘泉论述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关系,主张《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
赵德馨就《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全面阐述了他的观点。
李根蟠《从经济史研究谈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了研究中的“横通”与“直通”。
2000年10月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系、中国经济史学会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这次会议主要也是讨论经济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
与会学者就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特点,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互动关系,引进与创新、理论与史料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对西方经济史理论进行了评述,对经济史研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此外,与会学者还探讨了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微观经济分析与制度变迁,经济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
部分发言已在《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刊登。
1999—2000中国经济史研究综述总论
1999—2000中国经济史研究综述总论论文报告:1999-2000中国经济史研究综述总论一、经济政策的转型和危机应对二、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与结构性变化三、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四、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五、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1999-200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两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多项重大政策转型和经济危机应对,并且在信息技术、农村经济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论文报告将围绕以上五个标题展开论述,分析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政策变化和成就,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经济政策的转型和危机应对在1999-2000年期间,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转型,力图解决当年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具体来说,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控制通货膨胀、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此外,政府还针对当时出现的危机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例如,1999年下半年,中国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洪灾,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全力恢复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案例:2000年,中国推出了《企业破产法》,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这项法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破产监管和法律司法等方面的改革。
二、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与结构性变化1999-2000年期间,中国的外贸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凭借开放政策和卓越的制造水平,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有了重要位置。
同时,外贸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产品被出口。
这一趋势的形成,也为中国后来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埋下了种子。
相关案例:1999年,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其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三、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1999-2000年期间,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政府具体推出了一系列的资本市场开放试点政策,这些措施包括放宽QFII,引入外国资金参与A股市场交易等等。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9.09•【文号】教职成[1999]3号•【施行日期】1999.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的通知(1999年9月9日教职成[1999]3号)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是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实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工作目标,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现将我部《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对这次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
在调整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系。
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资源重组,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就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行业和地方分别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了“条块分割”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有的学校布局结构已经不能继续适应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势在必行:1、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效益不高,1998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中专约22000所,除普通中专学校校均规模约1200人,已基本达到原国家教委规定的中专学校设置有关标准外,其它几类学校校均规模只有500人左右,其中有些学校已经连续几年没有招生,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急需通过调整优化,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
进入本专毕业时专业技术职行政职
稽核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
管一部长期从事金融监管工作。在担任现
职前,担任农行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先
后毕业于辽宁大学(1989.10-1993.06)、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1993.09-1996.07)、中国人民大学
(1997.09-2000.06 年)、日本早稻田大
学(1999.09-2005.04 年)和英国剑桥大
民币现金流通净化工程,提高现金整洁度。
积极推动改善全省农村支付环境,支持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全省财税库银联
网工作,使现代化国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戴世宏,男,1989-2007 年先后任国家外汇
管理局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2007-2009 年任陕西金融办副主任。2009
至今,先后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际部副
学(2010.09-2011.09 年),并分别获得
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经济学博士、
党委委员、中国农业银行河北
副行长
省分行
早稻田大学学术博士和剑桥大学金融学 硕士等学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 所特聘研究员。
在《金融研究》、《金融评论》、《经济
学动态》、《国际经济评论》、日本 Institute
营业部
总经理。经济金融基本理论工地扎实,熟
悉现代商业银行基本业务和经营,在中国
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和光大银行沈阳分行
工作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异。
院
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
事、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中国国际金
融学会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与投
资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科研成果:先后
出版学术著作 9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 )渝中组〔2009〕7号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重庆市渝中区人事局共青团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关于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的通知区属各党工委、党委、党组,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区属各团队组织: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关于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的通知》(渝委组〔2008〕99号)精神,为发现优秀人才,研讨改革良策,展示渝中形象,经研究决定,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团区委组织举办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渝中分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现将举办论坛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时间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二、参与对象坚持不设门槛、海纳百川,凡45周岁以下的青年均可报名参加。
三、主题和论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内陆香港‟”这一主题,重点研讨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研讨如何坚持“一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坚定“内陆香港”城市理想,着力建设国际都市形象区、开放经济样板区、社会和谐示范区、党的建设先锋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参考论题详见附件2)四、举办形式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层层遴选的原则,按照分层、分线组织论坛的思路,采取“1+2+X”形式,重点举办1个分论坛和2个子论坛。
区分论坛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团区委负责举办。
“经济发展类”子论坛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社会事业类”子论坛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
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开展论文征集、推荐选拔等相关工作,并结合实际举办系统论坛,确保论坛活动顺利推进。
五、实施步骤(一)组织发动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1、宣传发动:区属各单位要组织发动本系统、本区域、本单位的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区域单位青年人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团区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综管处负责;区外、市外、海外青年人才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由区外经局等有关单位和区侨联、青联等群团组织负责。
1999年理论经济学研究综述_二_卫兴华
收稿日期:2000-06-20作者简介:卫兴华(1925-),男,山西五台人。
1952年研究生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第6期经济经纬 ECON OM IC SU RV EY No .6 2000 1999年理论经济学研究综述(二)卫兴华,陈享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二、微观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情况和新进展(一)企业产权理论研究企业产权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999年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个进展就是,超越了“产权论”的逻辑,提出了“超产权”论的新见解。
“超产权”论者认为,产权论只是阐明了收益激励机制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而超产权论则进一步阐明了激励机制只有在竞争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驱动企业改善机制,提高效益,因而超产权论者强调了竞争与产权对决定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作用。
认为,竞争是激励的一个基本因素,要使企业改善自身治理机制,基本动力是引入竞争,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机制的一种手段。
因为竞争能产生一种非合同式的“隐性激励”,这种激励来自三方面的动力:(1)竞争可以使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与努力程度的信息充分公开,从而能够达到更有效的监督和激励的效果。
(2)完全的竞争能够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生存动力成为企业的重要激励。
(3)竞争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提供了信誉认可,其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体出出来。
竞争把高效益的企业筛选出来,让其发展,同时又把低效率的企业筛选出来,让其关闭。
因此,超产权论把市场竞争因素引入企业治理结构模型,认为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会迫使企业改变其治理结构并使之趋势于合理化。
认为,产权归属问题只是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一个方面或一个起点,它的解决应有助于促进企业治理的合理化。
关于企业产权改革和与之对应的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国内对于公司制改革的讨论,往往忽视现代公司体制如何运作以及这种体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
1999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1999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呈质升量增的态势。
全年论文为415篇1[1],较1998年猛增42.6%1[2]。
低水平重复和文章“克隆”现象均有所收敛,而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发掘新材料的论文明显增多。
现将其主要特点分述如下。
一、跨学科研究蔚为时尚1998年,吴承明先生两次重申“史无定法”,获得普遍赞同。
有的学者继而主张要积极汲取和运用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但同时应该注意其运用的条件和范围。
1999年,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生态学及计量方法在近代经济史研究上各显身手,进一步凸显了近代经济史作为边缘学科的特色。
严立贤的《略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农业条件》1[3]一文运用古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
该文指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工业化,在其早期阶段,如果不是一种出口导向或者说以国外市场为引导力,而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国内消费需求为引导力的话,它应当是以国内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为前提条件的,而中国近代的农业生产是衰退的。
那么,衰退的近代农业是如何支撑着近代的工业化的呢?该文得出结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是建立在剥夺和破坏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近代工业化不能不进行,但又难以实现,不能不剥夺农村,但农村又过于脆弱,难以为近代工业化提供基础条件,这就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两难困境。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两难困境完全是由于农业的落后造成的,只有通过一场农业革命才能解决。
严文应用了比较研究法和二元经济论。
二元经济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项创见。
近代中国亦属二元经济,传统农业与近代工业并存,研究其互动关系极为重要。
严文的价值正在于此。
但该文偏重于理论分析,其两个重要理论依据是农业生产的衰退使农业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基本的剩余以及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造成了城市工商业部门对农村的剥夺,而这两个问题正是当前近代经济史界争论激烈、歧见分明的问题。
如此看来,重大理论问题的完全解决仍然有赖于实证研究的深入。
权威刊物经济研究
“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
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
农户信贷市场的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替代还是互补?
一个古典-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中国经验
《经济研究》杂志期刊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的实际经济波动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研究
中国是否挤占了OECD成员国的对外投资?
贸易壁垒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边际?——以反倾销为例的经验研究
现用刊名:经济研究
创刊时间:195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刊名: 经济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577-9154
CN: 11-1081/F
复合影响因子: 9.555
综合影响因子: 6.294
期刊荣誉:
社科双高期刊
《经济研究》杂志期刊简介
《经济研究》是1955年创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为己任,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各级经济决策者、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宣传部门的广大干部、各高等院校和财经类中专学校师生、各类企业的负责人和一切有志于研讨经济理论的各级人士以及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各界朋友服务。
我国经济学研究全景展示——基于《经济研究》2002-2013年间的JEL统计分析
有针对单一 门类的研究 , 如卫兴华 、 侯为民
对理论经济学热点的追踪 , 黄维 、 陈勇 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的分 析 , 以及王 朝 阳I 9 ] 对服 务经济 研究 动态 与热 点 的梳理 , 等 等 。这些 成 果 均有 助 于把 握 我 国经 济 学研 究 的
主流趋势 。不过 , 从研究方法上看 , 黄泰岩 、 张培丽¨ 。 J 、 卫兴华 、 侯为 民
揭示 ; 储凤玲¨ 采用期刊 H指数分析方法 , 以《 经济研究》 所刊文章作为研究对象 , 对我 国经济研究重点主题
的揭示 。不过 , 该 文献 的研 究 范 围仅 限 于 2 0 0 6— 2 0 1 2年 间 , 对 各 类 的研 究 动态也 未做 深入 分析 。本 文 通 过建
立一个更加全面的、 包含《 经济研究) ) 2 0 0 2— 2 0 1 3 年问所有学术性文章 的数据库 , 用来揭示我 国经济学研究 的
晁毓 欣 , 亓亚丛 : 我 国经济 学研 究全景 展示
我国经济学研究全景展示
— —
基于《 经济研 ̄} 2 0 0 2— 2 0 1 3年 间的 J E L统计分析
晁 毓 欣 , 亓 亚 丛2
( 1 . 山 东财 经大 学 财税 学院 ,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1 4 ; 2 . 首都 经 贸大学 财税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7 1 )
我 国经济学 研究 的全 景如 何 ?在 结 构上 主要 围绕 哪些 热 点 展 开 ?在 动态 上 呈 现 出什 么样 的 发 展趋 势 ? 相关研 究成 果 已有不少 面世 , 既有 系列 性研 究 , 如黄泰岩 、 张培 丽 ¨ 关 于 中 国经 济热 点 排 名 的年 度 报 告 , 也
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
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现代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现代经济史既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基础学科,又是随时代脉搏跳动的前沿学科。
面对新世纪的开端,学科研究出现了跨阶段放宽、放长视野的趋势。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学者认真对待旧中国的经济遗产问题。
而研究近代经济史的学者则将研究领域延伸到20世纪50年代。
纵观20世纪中国经济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
一批中华人民共国经济史学术资料、著作与改革史也大量问世。
学术资料包括:《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卷、商业卷、劳动工资和职工保险福利卷、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中国物价出版社),多卷本《中国工业5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苏星、杨秋宝编《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经济发展50年》(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陈云年谱》、《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等。
纪念改革开放20年的著作包括:吴敬琏的《渐进式改革—中国改革20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张皓若主编的《辉煌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国商业出版社)、王梦奎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前瞻》(中国发展出版社)、张卓元等主编《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改革丛书》(中州古籍出版社)等;纪念建国50年的包括: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刘仲黎主编《奠基—新中国经济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曾培炎主编:《新中国经济50年》、《中国投资建设50年》(计划出版社)、中宣部编《共和国50年》(学习出版社)、中国报业协会编《中国经济辉煌的五十年》(人民日报出版社)、董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苏星著《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吕政《中国经济50年》,项怀城主编:《中国财政50年》、《中国会计50年》、尚明主编:《中国金融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
《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总目录
a n
d G
(〕 v e r ll n l e n
t
App
r a o c h
…… G
a O
z
j a n h
u n
2
月
G
. . . . . . .
第 n 期
一
. . . .
3
. . . . . . . . . . . . , . . .
国 外燃 油 税 征 免及 公 路 交 通 基 金 管理
道路 的商业化 管理 公路 基金 设 立 及 运作 的 国 际 经验
《 经 济 研 究 参考 》
月
第
z
年总 目 录
期
B
一
中 国 中长 期发 展 战略 再 审视 ( 上
国务 院发展研 究 中 心 市场 经 济研究 所
《经 济 研 究 参 考 》编 辑 部 关 于 发展 战略研究 的若 干问题 跨 世纪 发展 战略 面 临 的挑 战 与调整 中 国经济 面 临 的重要 问题 与政策 选择
…… 袁
… … 白伊 宏
U l
期 1 期
一
文 摘 总一 3 7
经 济 学 文摘 专 辑
19 9 9
年第
第
6
期
B
一
3
中国 中长 期 发展 战略 再 审视 ( 下 )
叠 暴 臀黔 警粤 嘿 臀纂
合 作课 题
增长 问题要 纳人 中长期发展 战略 的视野 就业优 先 供 求失 衡 市场化 中西 部 产业 化
、
、
、支持体系 荔、 ’ ,
、《
二~
.
《
“
.
第
9
期
B
一
5
人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永玲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第 1 页 共 1 页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永玲
姓名:姚永玲
职称/职务:副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学,GIS 应用等
教育背景
1990.09-1994.0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经济地理学博士学位
1999.01-1999.04荷兰奈洛德大学经济管理培训班学习
1999.10-2001.10瑞士联邦科学院博士后,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工作经历
1994.07-1998.02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工作
1998.03-1999.09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部工作
2001.11-2002.04公司兼职
2002.05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社会兼职
InternationalJournalofE-government 匿名评阅人
UrbanStudies 匿名评阅人
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Science 编委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
海外讲学经历
2012.07-2012.08:日本早稻田大学,集中讲授一门课程:UrbanandRuralDevelopmentinChina 论文
论文
个人自主简历更新。
《经济研究》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十篇文章
经济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济研究》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顶尖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不断推动经济研究的深入与发展,成为了公认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乏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经济研究》上发表。
我们特意汇总了自创刊以来,《经济研究》刊登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十篇文章,为读者们展示这些杰出研究成果,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研究的发展脉络。
1.《我国工业的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这篇文章于1980年发表,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顾复众教授。
文章通过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配置变动的分析,揭示了技术进步对资源配置的深远影响,并对我国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考和建议。
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政策问题》此文于1995年发表,由李稻葵教授所撰。
文章系统地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政策相关问题,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变迁和农民转移就业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对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企业调研的实证分析》这篇文章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于2005年发表。
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政策启示。
4.《我国的城镇化问题研究》此文由李桂林教授于2010年发表。
文章综合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政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价值。
5.《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这篇文章由吴敬琏教授于2015年发表。
文章在总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为例,系统地探讨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对我国金融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对外经济贸易文件认证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对外经济贸易文件认证收
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财政部
•【公布日期】1999.09.02
•【文号】计价格[1999]1165号
•【施行日期】1999.09.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财务制度
正文
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
调整对外经济贸易文件认证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日计价格〔1999〕1165
号)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你会《关于提高涉外经贸文件认证收费标准的申请》(〔98〕贸促法字第349号)收悉。
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将你会对申请对外经济贸易文件进行认证的收费标准,由每份40元调整为每份100元。
申请人要求在第1个工作日内或立等即取认证证书的,每份认证证书可另收50元加急费。
认证不另收翻译费。
二、商标注册认证和对外经济贸易单证认证的收费标准,仍按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23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你会应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并到国家计委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
续。
本规定自文件发布之日起执行。
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236号文件第二条中的对外经济贸易文件认证收费规定同时废止。
经济研究杂志 方法
经济研究杂志方法
《经济研究》杂志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计量回归分析。
这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经济现象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在计量回归分析中,作者通常会利用各种统计软件和数学工具,对数据模型进行拟合和检验,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除了计量回归分析外,《经济研究》杂志还注重文字论述和模型分析
等其他研究方法的应用。
文字论述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
而模型分析则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通过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需要注意论文的逻辑连贯性和文句表达的准确性。
论文的逻辑结构应该清晰明了,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应该自然流畅。
同时,文句表达应该准确、简练、易懂,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此外,作者还需要注意文献查证和数据核实的准确性,以确保论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审稿过程中,《经济研究》杂志采用了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
这种
制度可以保证审稿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人情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干扰。
同时,审稿人会对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研究方法、数据质量、逻辑结构、文句表达等方面,以确定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贡献性。
总之,《经济研究》杂志注重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经济现象的内
在规律和关系,同时也要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注重逻辑连贯性、文句表达准确性以及文献查证和数据核实的准确性。
在审稿过程中,《经济研究》
杂志采用了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以保证审稿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1。
经济研究知识点总结
经济研究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变化和发展趋势,其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国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外汇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1.1 GDP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最主要指标,通常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两种。
名义GDP是指未经调整的GDP,实际GDP是指经过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调整之后的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
1.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通常用GDP增长率来衡量,它是指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年均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财富的增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发行超过实际需要,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总需求持续高于总供给,从而引起商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储蓄价值缩水、企业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等,因此宏观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国家货币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汇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供求关系,以达到维持货币价值稳定、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周期的目的。
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1.5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降低或提高税收水平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持物价稳定等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资本流动与汇率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课题组中国经济自出现通货紧缩以来,政府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中心,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虽然有些成效,但却不尽人意。
为此,几乎用尽了各种可用的政策措施,诸如,扩大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赤字,提高出口退税,连续7次降低银行利率,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对中小企业信贷作出专门安排,增加职工工资,甚至行托市之策。
然而,作为重要宏观政策的汇率政策,始终没有用作宏观调节的工具,以至使人民币汇率成为国内外各个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打算从贸易和资本流动与汇率的关系方面作些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我们的理论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贸易波动与宏观均衡1.贸易下降推动通货紧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增长,明显地改变了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从1981—1997年,出口增长了7.3倍,年平均增长13.2%,进口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11.2%。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分别从1981年的1.10%和1.05%,提高到1997年的3.23%和2.42%。
由于贸易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定义的贸易依存度有了很大提高。
虽然用现行汇率和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贸易依存度相差很大,即使将二者简单地加以平均,贸易依存度也不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贸易国家。
在开放经济中,净出口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决定着总供求的均衡,而且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快慢。
实践表明,贸易的高速增长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力量,而贸易的下降则是导致目前中国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以90年代中期为界表现得特别明显。
如果说8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靠内需推动的,当时,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传统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状态,在改革的推动下,形成了以居民消费需求带动的经济增长,那么,到了90年代,随着温饱的逐步实现,新的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尚未形成,良好的国际环境给中国提供了外向型发展的机遇,出口推动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组,1998)。
我们计算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①,80年代年平均只有0.5%,1990—1997年年平均达到了7.5%。
依靠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财富,是一种重商主义政策。
中国实践再一次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发展中国家实施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体制政策的影响,中国的贸易增长并不是直线提升的,而是存在着很大的波动。
就从90年代来看,既有增速超过20%的高增长年份(1994),也有增速只有3.2%低增长年份(1996);如果按季度来观察,增长波动的幅度更大,波峰波谷高达±70%。
特别是1998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显现,贸易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连续3个季度的负增长。
此时,正值国内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下滑阶段,过度紧缩使国内需求锐减,出口的下降又削减了国外需求,二者共同促成了通货紧缩的出现,且出口下降和通货紧缩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导致了国内经济运行的失衡。
因此,影响贸易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决定了贸易的波动,在大力启动内需的前提下,如何保持贸易增长的持续和稳定,使之成为促进内外经济平衡和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就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急迫而又重要的问题。
2.汇率调整与短期均衡中国的出口是由我国对出口商品的供给和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两方面力量的对比决定的,中国的进口是由我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和外国对我国进口商品的供给两方面力量的对比决定的。
假定供给具有充分弹性,出口和进口均由需求决定,这样一来,我国的出口是由外国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决定的,而我国的进口则是由我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决定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告诉我们,决定商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收入越高,需求愈大(除劣等商品外),价格越高,需求愈小。
与国内市场交易不同,一国的进出口是与国外厂商的交易,商品的计价和货款的收付一般使用外币,这就出现了汇率的变动问题。
在进出口商品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用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以及用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进而影响到本国商品在外国以及外国商品在本国的销售额。
因而,汇率贬值通常会刺激出口,而限制进口;而汇率升值则会增加进口而减少出口。
从汇率变动到进出口的增减是一个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价格变动,又有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数量(需求量)变动,而价格对数量的影响既有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间代替效果,又有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效果。
另外,从汇率的变动到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存在时滞以及时滞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进出口和贸易收支对汇率的反应程度。
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开始出现(戴祖祥,1997;brada等,1993)。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实证分析的重点放在进口函数和出口函数的测算上。
决定我国出口的主要因素有全世界实际收入和世界市场上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
在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一定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决定我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同性,我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比较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
我国和这些国家同一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
除生产成本外,人民币汇率和这些国家货币汇率的相对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与这些国家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的出口。
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测算的总出口函数如下:Export t=a+b*ExChina t+c*GDPWorld t+d*ExAsia t+e t(1)式中,Exportt 为中国出口的实际值,ExChinat为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GDPWorld t表示世界实际收入,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等10国GDP的加权平均而得,权重为各国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它们的和不等于100;以上均取自然对数值;ExAsia t表示亚洲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指数(1981年第1季度为100),由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六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各国出口在此6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e t为误差项。
进口函数为:Importt=a+b*ExChina t+c*GDPChina t+e t(2)式中,Importt 为中国进口的实际值(自然对数值);GDPChinat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值(自然对数值)。
对日出口函数和对美出口函数与总出口函数一样,但是,因变量分别换成中国对日出口实际值和对美出口实际值,自变量中的收入项分别变成日本实际收入和美国实际收入,汇率项在对美出口函数中与总出口函数相同,在对日出口函数中变成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亚洲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指数被相应地换成对日元实际汇率变动指数。
考虑到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影响有时间的滞后问题,我们在测算中把时滞因素放进了自变量。
数据的时间频度为季度,总出口函数和总进口函数使用的是1981年第1季度到1998年的第2季度的数据,由于资料限制,对美出口函数和对日出口函数的测算期间为1985年的第1季度到1998年的第2季度。
在上述三个出口函数中,对外国收入我们期待的是正效果,即国外的收入愈高,对我国的出口需求就愈大。
人民币汇率的估计参数亦被期待为正值,人民币汇率的币值下降将促进我国的出口增长。
亚洲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或日元)实际汇率变动指数的估计参数应为负数。
在进口函数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估计参数期待为正数,人民币汇率的估计参数期待为负数。
从总出口函数的测算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世界实际收入的估计参数为正,且稳定在1左右。
这说明世界实际收入每增长1%,中国的出口亦增长1%。
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的估计参数符号是正,与我们的期待相符,但是如果在测算中不对亚洲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加以控制(估算式1—3),不仅估计参数的值较小,而且不能通过检验,t值达不到显著性水平。
在估算式4—6中,我们引入了亚洲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指数的滞后2期,这时不仅该变量的估计参数为负,而且人民币汇率的估计参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准,同时参数值增大。
特别是估算式5,亚洲国家汇率变动滞后2期,人民币汇率变动滞后3期,弹性系数达到0.58,就是说,人民币汇率贬值1%,中国的出口将增长0.58%。
这说明,(1)亚洲诸国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出口存在着我们所预料的影响;(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是独立的,而是受限于亚洲各国汇率的变化;(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列出进口函数、对美和对日出口函数的测算结果,对此作如下解释。
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值表示的国内需求的估计参数为0.9左右,且具有显著性,但人民币汇率估计参数的符号与期待的相反,为正数,而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大,t值由不显著变为显著。
人民币汇率估计参数为正数不但说明了政府对进口的干预和限制较大,进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大大减弱,同时也暗示了进口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可能是相反的,也就是说,进口的增加有可能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对美出口函数的测算结果简单明了。
美国实际收入的估计参数维持在7左右,显著性水准亦特别高,这表明美国的实际收入每增加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增加7%。
在测算对美出口函数时,即使不控制亚洲诸国汇率的变动,我们也可以对人民币汇率得到所期待的正的估计参数,估计参数在1左右,在对美出口函数加上亚洲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指数,几乎对人民币汇率的估计参数没有任何影响。
亚洲主要国家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出口有负的影响,此影响在滞后2期时有意义,此时的估计参数维持在-0.01左右。
与对美出口函数不同,测算对日出口函数,不易找到预期的测算结果。
在人民币汇率滞后4到6期,亚洲主要国家汇率滞后3期时,找到了所期待的显著性的测算结果:日本实际收入的估计参数在1左右,人民币汇率和亚洲主要国家汇率的估计参数分别为1和-0.01左右。
对美和对日出口函数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对美或对日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和亚洲主要国家汇率变动的影响大小大致相同,但是两国实际收入对中国出口的弹性则大不相同,美国实际收入对我国对美出口的弹性高达7%,而日本仅仅是1%,前者为后者的7倍。
二、资本流动与宏观均衡1.外资内流和内资外流随着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程度的明显提高,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本流动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1992年以来,中国资本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以年平均28.9%的速度增长,到1997年底,中国累计利用外资3479.4亿美元,其中,国际直接投资2201.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