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六下2-8《物质变化与我们》(基础性)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变化与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变化与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变化与我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物质变化与我们》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物质变化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掌握一些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变化的本质,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物质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变化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变化的过程,总结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

3.物质变化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本质:…原理:…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等环节,了解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优质复习课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优质复习课件

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
物质变化与我们生 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常见现象
物质 变化
物理变化
不产生新物质
颜色、形状或状态 (固体、液体、气 体)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伴随着发光、 放热、变色、 产生沉淀、产 生气体等现象
1.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白醋的酸味变淡了。 3. 白色的小苏打变少了。 4.塑料瓶的外壁有点凉。
5……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 方法 实验 现象
初步 结论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的白醋后小心倒入一匙小 苏打稍后在玻璃杯上盖上玻璃片。
用肉眼观察,发现___反_应__剧__烈__产__生_大__量__气__泡____。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__比__原__来__凉__一_些_____。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___有____明显的变 化,__有____新物质产生。 (填“有”或“没有”)
黑色
气味变化: 无味
————
焦味
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固态的蜡 熔化 液态的蜡烛油
物理变化
固态的蜡 燃烧 水和二氧化碳 (碳)
化学变化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
小资料:蜡烛燃烧中的秘密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 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 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 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 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 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2)有的物质变化是人为因素,有些是自然因素;(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例如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白糖加热后由白色的糖变成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例如:(1)蜡烛燃烧时,蜡烛熔化后变得越来越短是物理变化,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2)白糖加热时,先由固体的糖熔化后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炭化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我们咀嚼过程中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

2.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蓝色)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___________。

4.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变化。

5.利用物质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6.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___。

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_____变化。

8.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_______变化。

9.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_____变化。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1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这种气体导致气候变___________,冰川融化。

1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15.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16.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7.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我们生活在(物质) 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 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 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6. 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投实心球的诀窍》知识点:1.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含研究背景(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2.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平投出去,实心球会很快落地,投出的距离就很近;如果竖直向上投,实心球会落在原地地,所以角度太小或者太大都投不远。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点有一定的高度差,一般以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得最远。

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知识点:1.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2.丹顶鹤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滩等环境,那里的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繁多,为丹顶鹤提供了必要的食物。

而大熊猫爱吃箭竹,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3.金丝猴的栖息地以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最为合适。

这些地方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野果、嫩芽、苔藓植物繁多,不仅能满足金丝猴的生存条件,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了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5.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

,被污染的水注入湖泊,,水藻疯长,使得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7. 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

不同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温度不同的环境里。

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海拔高度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一般会比山下低。

植物的生长,,所以才有了让诗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妙现象。

11.地球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动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一、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将为后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探究活动。

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继上节课观察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沙与豆子的混合和加热白糖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

三、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教科版科学六下2.8《物质变化与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2.8《物质变化与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2.8《物质变化与我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物质变化与我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以及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认识不同类型的变化,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质变化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和深层次原因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观察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

2.教学难点:物质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分析变化的原因,总结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

3.认识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食物的腐烂、铁的生锈等。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不同类型的变化等关键信息呈现出来。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概念: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等),将纸张折叠、把铁丝弯曲等。

在这些变化中,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2. 化学变化。

- 概念: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食物腐败,食物中的成分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有异味、变色等现象的新物质;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 物理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方面的改变,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时,蜡烛先熔化(物理变化),然后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颜色改变。

- 许多化学变化会引起颜色的变化。

例如,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反应后溶液颜色变浅,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铜)附着。

这是因为发生了化学置换反应,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了硫酸亚铁溶液(颜色变浅)和铜(红色)。

2. 发光发热。

- 像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化学变化都会发光发热。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产生气体。

- 例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大量气泡。

这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水和醋酸钠。

4. 生成沉淀。

-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三、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基本内容(笔记形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基本内容(笔记形式)

《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李大敏整理2011-2-19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答:需要用到放大镜的行业或人员有:公安侦查人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花、种子、植物的结构);考古工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生(观察病菌细菌);测绘人员(看地图)等…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P2)答: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物体与人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的作用:(P 3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大镜的特点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变化
1.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3.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所以变甜了(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5.鉴别食物中含有淀粉:因为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的新物质,所以在食物中滴一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说明这食物中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能听见吱吱的声音,产生大量的气体,用手触摸烧杯感到比原来凉一些。

7.二氧化碳的特点:能灭火、比空气重。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
9.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和水有关。

1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使铁与空气、水隔开。

例如:涂油漆、电镀、喷蜡。

1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现象: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铜)附着,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浅。

1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14.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物理变化:把木材作成椅子等家具、泡茶、制作橙汁饮料等。

②哪些行为属于化学变化:吃食物、生产水泥、放烟花等。

15.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5.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麦芽糖。

8、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答:火柴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燃烧后火柴变 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的物质;木条折断后,只 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 子
豆 子
混合——
沙 子
豆 子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糖 加热———— 炭 熔化
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实验步骤:
1、留样,将少量沙和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
比较前后两组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的物质
• 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它们都 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 它们的变化条件和变化的速度一样吗?
刚才我们说的是常见的物质,对于岩石、
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 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切物质都在变 化。 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 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
•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 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形状、大小发生 了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 成了我们的教室?
桌子、板凳、椅子、电灯、黑板---------
观察时不要离勺子太近; 4、加热结束后将勺子放在盘子里,
不能用手触摸加热部分; 5、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 (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及时记录。 6 、第二阶段实验请一直持续加热到不再有变化.
白糖加热后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试教体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试教体会
问题:如果植物是落下来的难道还会分层落 吗?——继续思考,会不会是植物本身变成 了煤?——亲自考察——发现问题——再次 大胆假设——得出结论。
2 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 (3)依托教材,兼顾儿童认知特点 第二课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学生对小苏打缺乏了解,因此确定 学习起点从认识小苏打开始。
2 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
2 物质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3% 7%
90%
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不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03 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
3
将下列物质变化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①铅笔折断②气球吹鼓③纸燃烧④冰融化⑤放烟花⑥铁生锈⑦面包发霉⑧糖溶解
02
利用记录单,分析 学生科学思维的发 展。
03
利用纸笔测试,再 探学生科学概念的 掌握。
03 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
调查 问卷
利用调查问卷,初探学生的前概念水平。
03 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
去掉空白卷,共有 352份有效问卷。
352
7个开放性的问题。
7
8
8个六年级教学班。
358
共计358名小学生。
03 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
1 你认为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你家厨房有哪些物质?
03 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
“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统计表
112 32
208 112 40
200 168
184 0
对物体的理解
基本正确
对物质的理解
厨房里有哪些物质
不清楚
不正确或毫不相关
03 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
《课标》在前言中提到: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 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 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本单元教材内容,从我们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吃”这方面开始了研究物质变化的学 习。这是“源起生活”。接下来,教材编排了一系列 的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物质间的各种变化,如厨房中 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地球家园中的物质变化、我们人 类本身生命体的变化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归 纳出物质变化的本质,这是归纳本质,本单元的最后, 教材内容又回归到物质变化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这样的逻辑关系恰恰体现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服务生活的科学本质。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2、学生交流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3、指名汇报,相应出示课件。
4、课前自学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讨论
A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物理变化吗?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在整理回顾的基础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知识。本课教学中我准备遵循这些理念,让学生经历“观察—回忆—探索—表达”的过程,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最终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材分析
2、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变化。
3、墨汁滴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变化。
(二)选择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2、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
A、火药爆炸B、衣服晒干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A、产生沉淀物B、颜色变化
C、发光发热D、生成气体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D、塑料瓶变形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
4、思考: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对与我们来说都是有用的吗?(观看视频,教师注意引导)
5、小结,由此可见,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的所有生产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册科学全册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靳瑞芳2017年2月舜王城完小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最后一课。

它由三部分组成:“整理单元主要内容”、“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

“整理单元主要内容”是对本单元主要内容的总结和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把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从观察现象开始,通过假设,寻求证据检验,最后得到结论。

“物质变化和我们的生活”是通过列举的方法进行讲述,列举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制作饮料”是动手制作的内容,它既体现物质变化和生活的关系,又是可以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不陌生,只是平时生活中很少将其与物质变化联系,更没有梳理这些变化的本质。

但是经历了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法的能力,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本质来判断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1.能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立物质变化的概念体系。

1
2.能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分析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
体会到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物质变化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简单课件
分组材料:柠檬酸、小苏打、杯子、开水、糖、1-2种新鲜水果、资料(学生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明确变化
1.引导:这个单元我们在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现在你能很自信的告诉我物质的变化主要分哪几种吗?
预设: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谁来举几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2
预设:物理变化有:水烧开……;化学变化有:铁生锈……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预设:看它们是否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追问: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预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主要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还有产生沉淀。

4.我们一起通过记录单来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3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如果在第6课已经进行了梳理,第4、5两个小环节简化或者省略。


二、联系生活,分析变化
1.物质变化报告会———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引导:同学们都知道物质在变化,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它们,为什么要研究它们吗?
预设:因为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关。

2.上课之前同学们都去收集有关物质变化的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开一个物质变化的报告会,说说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汇报时,请你围绕“什么物质、怎样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来表述。

3.分析物质变化的利弊:分析了许多生活中的物质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利的吗?
4.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它或者想办法控制它们的变化速度。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同学们爱喝的饮料中就是物质变化的产物。

(如果在交流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时,学生不是很能说得出来,那么借助PPT中的第4-12页帮助学生;或者学生对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举例的个数不多时,出示4-12页的PPT丰富交流。


三、自制饮料,感受变化
4
1.同学们很爱喝饮料,今天老师就要请大家喝柠檬汽水。

先准备柠檬汁,往柠檬汁中加点小苏打,等待一会,美味的柠檬汽水就完成了。

(边说边演示)在制作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预设:冒气泡
2.引导: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预设:它跟我们做过的小苏打和醋的现象有点像,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3.学生制作柠檬汽水和橙汁饮料(橙汁饮料的制作方法PPT出示)
4.分享制作的饮料,并说说它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四、拓展延伸,发现变化
1.说说看这节课你又增长了哪些见识?
2.课后你能更仔细地去观察我们身边的物质吗,也许你有重大的发现哦!继续收集生活中利用物质变化的例子,并且分析它们属于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物质变化与我们
关系密切:利用变化或者尽可能减缓变化速度
改变形状、大小、形态…未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改变颜色,产生气体、沉淀,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记录表】
5
物质变化记录表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作业辅导】
6
一、判断题
1.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光,并且冒烟。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3.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二、连线
空气液化铜器生绿锈酒精挥发火药爆炸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答案:
一、判断√√√
二、连线
空气液化铜器生绿锈酒精挥发火药爆炸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