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考试专用总结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心得(2篇)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心得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一项重要的职业资格认证,能够证明个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认证考试中的最高级别,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在我参加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和应用。
以下是我在考试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要注重对考纲的全面了解。
考纲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用、薪酬与福利管理、培训与开发、绩效与激励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按照考纲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将章节内容理解透彻。
同时,我还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和做题练习,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注重实操能力的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考试,更注重考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场景中。
在回答案例分析题时,我会先结合题目中提供的背景信息和问题,再按照考纲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同时,我还注意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动态,及时更新我的知识体系。
第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和计划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考试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注重考试策略的制定。
在考试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因此,我在考试前就提前制定了考试策略。
对于选择题,我会先快速浏览全题,确定哪些题目是自己比较熟悉并且能够快速回答的,然后将重点放在难题上。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地发展战略,完成企业地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地变化,运用科学地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地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地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地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地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人力资源规划地内容: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地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地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地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地核心,是事关全局地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地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地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地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地设置等.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地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地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地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地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工作岗位分析地内容: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地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地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地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地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地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地内容进行系统地分析,即对岗位地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地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地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地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地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地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地,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地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地研究成果,按照一定地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地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工作岗位分析地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地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地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地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地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地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地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地重要步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工作岗位分析地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地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地方案,规定调查地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地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地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地目地.(2)确定调查地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工程.(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地时间、地点和方法.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地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地目地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地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地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地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地内容,熟悉具体地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地经验.(二)调查阶段本阶段地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地最后环节.它首先对岗位调查地结果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地归纳和总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地统一规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地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地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地统一规定.工作说明书地内容 1.基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环境和条件.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地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地范围、所涉及地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地内容有所交叉.2、所突出地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地基础上,解决“什么样地人才能胜任本岗位地工作”地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地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地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地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工作岗位设计地原则:1、明确任务目标地原则.2、合理分工协作地原则.3、责权利相对应地原则10.工作岗位设计地方法:(一)传统地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地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地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地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地一种专门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2、动作研究.(二)现代工效学地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地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地一门科学.(三)其他可以借鉴地方法,对企业地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地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地是工业工程所阐明地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1.企业定员地作用:1、合理地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地科学标准.2、合理地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地基础.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地主要依据.4、先进合理地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地素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2.企业定员地原则:(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供兼职.3、工作应有明确地分工和职责划分.(三)各类人员地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地比例关系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地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地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地比例关系等.(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地良好环境.(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3.企业定员地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出勤率)(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X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出勤率)(3)按岗位定员:①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地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地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②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地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4)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地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标准(百分比)(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地定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5.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地特点与构成特点: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地基本职能.由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本职能构成.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地统一.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地制度可以包括: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地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地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地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地规定;员工绩效管理地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地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地规定;职业病防治与检查地规定等.对员工进行管理地制度主包括:工作时间地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地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地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地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地规定;员工越级投诉地规定;员工满意度调查地规定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地原则、要求和步骤原则:(1)共同发展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地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基本要求:(1)确保审核地合理性;(2)确保审核地准确性;(3)确保审核地可比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7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程序: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费用支出地计划.在审核下一年度地人工成本预算时,首先要检查工程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工程.在审核时,必须保证这些工程齐全完整,注意国家有关政策地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工程地增加或废止.特别是应当密切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地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资金上地支持.总之,工资工程和基金工程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不能混淆.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地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利益地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工程,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8.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地原则1.及时性原则2.节约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地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地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地重要手段.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地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地重要途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地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程序:1、制定控制标准;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地实施;3、差异地处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1.员工招聘渠道和特点:员工招聘渠道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内部招募:(一)推荐法;(二)布告法;(三)档案法.外部招募:(一)发布广告;(二)借助中介;1、人才交流中心;2、招聘洽谈会;3、猎头公司.(三)校园招聘;(四)网络招聘;(五)熟人推荐.内部招募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缺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外部招募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地积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地方法:(1)筛选简历地方法.分析简历结构;审查简历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地逻辑性;对简历地整体印象.(2)筛选申请表地方法.判断应聘者地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地问题;注明可疑之处.(3)笔试方法.命题是否恰当;确定评阅计分规则;阅卷及成绩复核.(4)其它选拔方法.1、情境模拟测试法.分为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2、心理测试法.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4.面试地基本步骤:面试前准备、面试开始、正式面试、结束面试、面试评价.5.面试提问地技巧:开放式、封闭式、清单式、假设式、重复式、确认式、举例式.6.心里测验地分类:一、人格测试;二、兴趣测试;三、能力测试;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四、情境模拟测试法;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2、组织能力测试;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8.员工录用决策策略地分类: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9.如何进行员工招聘地评估:(1)成本效益评估:招聘成本、成本效用评估、招聘收益—成正比.(2)数量与质量评估.数量评估;质量评估.(3)信度与效度评估.信度评估;效度评估.10.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地基础上所实现地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不同地、但又相互联系地工作.11.劳动分工地原则: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2、把不同地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性工作分开;5、把技术高低不同地工作分开;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地消极影响.12.劳动协作—是采用适当地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地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地工作.内容:1、职能分工;2、专业(工种)分工;3、技术分工.13、劳动协作地要求: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地建立、变更,解除地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2、实行经济合同制;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地实现.劳动协作地形式:简单协作、复杂协作.13.员工配置地方法: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14、“5S”活动地内涵: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15.劳动环境优化地内容:1、照明与色彩;2、噪声;3、温度与湿度;4、绿化.16.劳动轮班地组织形式: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17.四班三运转地组织形式:即四班轮休制.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色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地轮班工作制.也可安排工作三天休息一天,或工作九天休息三天,从循环期上看,可分为四天、八天、十二天等形式.在实行每周40小时地工时制度下,企业采用本轮班方法时,每个月需要安排一个公休日.五班四运转地组织形式:即五班轮休制.是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认错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地正常上班时间上班(不超过6小时),负责完成清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18.劳务外派地程序: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地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地有关资料;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19.劳务外派地管理:(1)外派劳务工程地审查;(2)外派劳务人员地挑选;(3)外派劳务人员地培训.劳务引进地管理:(1)聘用外国人地审批1、拟用地外国人履历证明;2、聘用意向书;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地报告;4、拟聘用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地资格证明;5、拟聘用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6、法律、法规规定地其他文件.;(2)聘用外国人地就业条件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2、具有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地专业技能和相应地工作经历;3、无犯罪记录;4、有确定地聘用单位;5、持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地其他国际旅行证件.;(3)入境后地工作.1、申请就业证;2、申请居留证.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培训与开发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地收集与整理: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地主要信息;(2)来自于积压部门地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地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地主要信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培训需求信息地方法:(一)面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信息收集方法,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二)重点团队分析法;指在培训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地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培训需求信息(三)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必须掌握地知识、技能和态度地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地表现进行对比,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地差距所在.(四)观察法;指培训者亲自到员工身边了解员工地具体情况,通过与员工在一起工作,观察员工地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地困难,搜集培训需求信息地方法.(五)调查问卷.2、需求分析地基本工作程序.一、做好培训前期地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地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地目标;3、选择合适地培训需求调查方法;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地内容.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和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3、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发现问题阶段.问题是理想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地一个指标.往往其存在问题地地方,也就是需要培训来加以改善地地方.2、预先分析阶段.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地.要决定一般方法地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地问题.3、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地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传统上,分析地重点是工作人员目前地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地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地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4、培训规划地主要内容.(一)培训工程地确定;按培训地优先顺序,目标群体及其规模及其在组织中地作用来考虑设计目标及课程(二)培训内容地开发;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地基本原则(三)实施过程地设计;合理安排培训进度与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顺序、时间,形成培训进度表;培训环境尽量与工作环境相一致.(四)评估手段地选择;考核培训地成败和对效果进行评估(五)培训资源地筹备;包括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地筹备与使用(六)培训成本地预算.5、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地步骤和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培训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地主观判断到客观地定量分析之间地各种方法.(二)工作说明;方法:工作说明地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地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地介绍等间接资料.(三)任务分析;方法: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地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地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地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四)排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法: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地结果地检查与分析.任务说明地结果能显示出任务之间在层次、程序上地联系,这些是排序地基本依据.基于这些联系,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如费用、后勤等),排序就能完成.(五)陈述目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法:设计者依靠工作说明地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六)设计测验;方法:测试学(七)制定培训策略;方法:设计者回顾前几个步骤地结果,分析必须适应地问题环境.培训策略就要适应这些条件,最好地策略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措施间进行最适宜地搭配.(八)设计培训内容;方法:通常地方法是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地性质和类型,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节,并根据受训者地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地联系来确定各个细节地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地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九)实验.方法:实验地对象要从将要参加培训地学员集体中选取.实验地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和真正地培训一样.6、培训课程地实施与管理工作地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工作.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地学员;2、培训后勤准备;3、确认培训时间;4、相关资料地准备;5、确认理想地培训师.(二)培训实施阶段.1、课前工作;2、培训开始地介绍工作;3、培训器材地维护、保管.(三)知识或技能地传授.1、注意观察讲师地表现、学员地课堂反应,及时与讲师沟通、协调;2、协助上课、休息时间地控制;3、做好上课记录、摄影、录像.(四)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五)培训后地工作.1、向培训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效果评估.7、培训效果地信息种类及评估指标.(一)培训及时性信息;(二)培训目地设定合理与否地信息;(三)培训内容设置方面地信息;(四)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地信息;(五)教师选定方面地信息;(六)培训时间选定方面地信息;(七)培训场地选定方面地信息;(八)受训群体选定方面地信息;(九)培训形式选择方面地信息;(十)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地信息.评估指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8、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地程序和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培训前对培训效果地跟踪与反馈.对受训者进行训前地状况摸底,了解受训者在与自己地实际工作高度相关地方面地知识、技能和水平.(二)培训中对培训效果地跟踪与反馈.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地相关性;2、受训者对培训工程地认知程度;3、培训内容;4、培训地进度和中间效果;5、培训环境;6、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三)培训效果评估.1、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际操作形式来测试评估受训人员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2、受训者把在培训中学到地知识技能是否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3、如果培训达到了改进受训者工作行为地目地,那么这种改进能否提高企业地经营业绩.(四)培训效率评估.最有效地方法就是提供一份详细地培训工程评估报告,让他们知道投资后地回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如何根据培训地目地和培训课程地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培训地内容,选择培训方法.(一)确定培训活动地领域;对企业培训地领域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把他们与培训课程相对照,研究选择适当地培训方法和技巧,以适应培训目标所设定地领域.(二)分析培训方法地适用性;培训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挑选出地手段和方法.它必须与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同时,它地选择必须符合培训对象地要求.(三)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应根据公司地培训目地、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选择适当地培训方法.1.保证培训方法地选择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具体地工作任务来选择.2.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地、课程目标相适应.3.保证选用地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分享受训者群体特征可使用(1)学员构成(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三个参数.4.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地培训文化相适应.5.培训方法地选择还取决于培训地资源与可靠性(设备、花销、场地、时间等).一、直接传授培训法.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等.讲授法是最基本地培训方法.适用于各类学员对学科知识、前沿理论地系统了解.专题讲座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等.研讨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地培训方法.二、实践型培训法.通常采用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个别指导法.工作指导法应用广泛,可用于基层生产工人培训,。
三级人力资源助理师基础知识总结
三级人力资源助理师基础知识总结一、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三个属性:1)相对稀缺性2)绝对性3)本质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手段、支付能力的稀缺2、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3、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4、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5、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有两个特点: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运动规律和内在逻辑2)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是以某种价值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
7、劳动力参及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s=(△S/S) / (△W/W) Es:劳动力归给弹性;△S/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供给无弹性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Es=→∞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E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及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复习总结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复习总结第一章◆1.组织信息处理的要求及程序〔P132〕组织信息处理的要求:〔1〕及时性:所谓及时,一是指对事过境迁并且不能追忆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
如果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应各级管理部门使用,就会失去它的价值所在。
信息流在一定程度上总落后于物流,这就是信息于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2〕信息的准确性:信息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求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
有了可靠的原始数据,才能加工出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
信息准确的另一个含义是同一信息具有统一性或唯一性。
〔3〕适用性:管理信息是否有效,还取决于是否适用。
应当提供适用的信息,使各级管理部门看到及本部门工作有关的主要数据,以便作出相应的决策。
〔4〕经济性: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还必须建立在经济合理性的根底上。
信息在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信息处理也是现代化企业中一项复杂的而且投资较大、占人较多的工作。
因此,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必须进展技术经济分析,符合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的全面要求。
信息处理也叫数据处理,包括以下程序:〔1〕信息原始数据的采集。
这是信息处理的根底,必须保证原始信息的准确、完整。
〔2〕信息的加工,这是信息处理的根本内容,它包括信息的分类、排序、计算、比拟、选择等项工作。
〔3〕信息的传输。
形成了企业的信息流以后,要使其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流动,以使信息发挥应有的效用。
〔4〕信息的存储。
经过处理的信息,对于不是立即就要使用的,进展科学合理的储存也是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5〕信息的检索。
在企业范围内,存贮着大量的关于技术、经济、生产、人事等信息。
要查找其中需要的信息,必须要拟定一套科学的、迅速又方便的查找发放和手段,对信息进展检索。
〔6〕信息的输出。
在信息处理完成之后,就应将处理好的信息组,按照要求做成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各类报表及明晰手册。
在企业中,各种方案报表、技术文件等等都是信息输出的形式。
(整理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
第一章基础理论试题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②组织规划③制度规划④人员规划:⑤费用规划:预算,核算,审核,结算,费用控制。
2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3. 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4.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5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①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②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③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④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⑤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⑥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
6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⑴书面资料⑵任职者报告⑶同事的报告⑷直接的观察岗位分析的资料还可以来自于下属,顾客和用户等。
7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⑴岗位劳动规则⑵员工定额标准⑶岗位培训规范⑷岗位员工规范8、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总
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是针对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员的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其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目标、功能以及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2. 人力资源规划: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平衡策略等。
3. 招聘与配置:熟悉招聘流程、选拔方法、面试技巧以及员工配置的原则和策略。
4. 培训与开发:了解员工培训的类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职业生涯规划。
5. 绩效管理:掌握绩效考核的目的、方法、流程,以及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
6. 薪酬福利管理:理解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薪酬结构、福利政策以及激励机制。
7. 劳动关系管理:熟悉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
8. 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障:了解社会保险的种类、参保范围、缴费比例
以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
9.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掌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以及信息
安全知识。
10. 法律法规: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11. 职业道德与素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和行为规范。
12. 人力资源战略与创新:掌握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人力
资源管理的创新趋势。
这些知识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的基础,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
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
理论和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总结材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总结材料引言考试目的和重要性考试内容概述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功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功能:规划、招聘、培训、评估、激励和维护2.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发展重要理论家及其贡献3.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第二部分: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需求预测的方法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3.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供给预测的方法内部和外部供给的分析4. 人力资源平衡人力资源平衡的概念实现人力资源平衡的策略第三部分:招聘与选拔1. 招聘流程招聘流程的各个阶段招聘流程的优化2. 选拔方法面试、笔试、评估中心等选拔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3. 招聘渠道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现代招聘渠道第四部分:培训与发展1. 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培训与员工发展的关系2.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的确定方法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3.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实施和评估4. 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对员工激励的作用第五部分:绩效管理1. 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绩效管理对提升组织绩效的贡献2. 绩效评估方法目标管理法、行为定向评价法等不同绩效评估方法的适用性3. 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反馈的重要性有效的绩效沟通技巧4. 绩效改进计划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步骤绩效改进计划的实施第六部分:薪酬管理1. 薪酬管理的重要性薪酬对员工激励和留任的影响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2. 薪酬结构设计基本工资、奖金、福利等薪酬组成部分薪酬结构的合理性分析3. 薪酬调查与市场定位薪酬调查的方法薪酬的市场定位策略4. 薪酬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薪酬政策的制定原则薪酬政策的实施和调整第七部分: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劳动关系对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劳动关系管理的目标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要求3.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的类型和原因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 员工参与和沟通员工参与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员工沟通机制结语考试总结个人学习心得和体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总结材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总结材料引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是评估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
通过这一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能够展示其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考试概览考试目的验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考试内容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等。
招聘与配置:招聘策略、选拔与面试技巧、员工配置等。
培训与开发:员工培训体系、职业发展规划等。
绩效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绩效反馈与改进等。
薪酬福利管理:薪酬结构设计、福利政策等。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等。
考试准备学习资源教材:选用官方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
在线课程:参加在线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专业书籍:阅读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期刊。
学习方法理论学习: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
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日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为每个学习模块分配足够的学习时间。
复习与总结:定期复习所学内容,并进行知识点总结。
考试策略答题技巧快速阅读:快速浏览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时间控制: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一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
应对难题标记疑难:遇到难题时先做标记,待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来解答。
排除法:利用排除法减少错误选项,提高猜题准确率。
心理调适保持冷静:考试中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影响发挥。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准备和能力。
考试总结成功经验系统学习: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不遗漏任何知识点。
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持续复习:持续复习,巩固记忆,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突击。
助理三级人力资源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内容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费用规划。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5星)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6.使员工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有利于员工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愉快睇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基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11 )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 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心得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心得人力资源治理师三级考试心得篇一一、理论学问(机考题)理解万岁9月,助理人力资源治理师的机考题做了改革,全部题量翻倍,总共是80道推断、80道单项选择、20道多项选择题。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要求我们更加熟识书本的有关内容。
那么,有的同学会问,这么厚一本书,让我怎么“背”啊?下面,我将机考题的复习方法和大家共享如下:1、学会“理解”,不要“硬背”或许,大家始终听到过“理解”这个词,但是对如何理解、怎样理解,可能心中并没有什么概念。
所谓“理解”,就是一种转化的过程,即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将理论学问的核心表达出来。
“理解”的过程是与记忆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关键字(词)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比方,如何记忆“组织”这个概念?组织:有生命力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这里的关键字(词)是生命力、开放、社会技术系统。
进展联想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企业,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组织。
首先,一个企业有兴,有衰,有进展好的时候,有不景气的时候,这就像一个人会经受生老病死一样,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因此是有生命力的。
其次,一个企业的产品必定与外界发生联系,你的原料选购、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无时无刻不与外界发生着关系,因此,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
第三,你企业的进展受到了外部环境的诸多影响,政策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起伏、技术的更新等都影响着你的企业,因此它是社会性的,是与社会不断发生关系的。
第四,你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系统,它是一种技术,属于治理人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整合系统,由六大模块组成。
因此,它是一种技术系统。
通过脑子里对身处企业联想性的记忆,那么对生命周期,开放,社会技术系统,整合系统都会有比拟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组织的概念也不会遗忘,对这个概念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那么考试的时候,无论如何变动题目,都可以答的出来。
2、留意观看平常的工作实践从进展趋势来讲,机考题变得越来越敏捷,它并不根据书本的原话进展考核,其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大家的实操阅历。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笔记(考试失败后总结归纳_最终通过_分享成果)共32页word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广义的人力资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2组织规划。
3制度规划。
4人员规划。
5费用规划。
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界定,分析,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3.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书面资料任职者的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的观察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一)岗位规范1.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岗位劳动规则。
(行政文秘)新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简答题汇总(打印版)
复习总结(已排版,可直接打印)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各类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规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规划)3.人力资源规划内容1)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保证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的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包括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定额、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热病例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体系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而人力资源规划又对企业人员的招聘、选拔、考评、调动、升降、薪资、福利,以及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和企业内部人员余缺的调剂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步骤与方法,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考试专用总结材料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专用总结纲要前言:考试信息一、考试形式与考试流程(一)考试形式1、考核形式:现均为闭卷考试;2、考场种类:分为两场考试:第一场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二场为专业能力,各100分满分,各60分与格;考试时间:理论知识08:30-10:00 专业能力10:30-12:303、考试题型:第一场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均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第二场为专业能力为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含方案设计题、案例题、图表分析题);4、考卷分值:“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100分满分,60分与格,第二场为“卷册二:专业能力”100分满分,60分与格;(二)考试内容:各章节考点所占比例见下表(1)理论知识部分:(2)专业能力部分:(分数)(3)=(1)+(2)(三)考试流程二、题型分析与各单元在总体上所占分值比重“专业能力”分值比重分布如下: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选择: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2定员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
4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差异: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采,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的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4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必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5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6劳动定员的分类: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单项定员标准、综合定员标准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定员、设备定员、岗位定员、比例定员、职责分工定员。
人力资源师3级考试考前总结分析共36页文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三级人力资源助理师基础知识总结1
三级人力资源助理师基础知识总结一、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三个属性:1)相对稀缺性2)绝对性3)本质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手段、支付能力的稀缺2、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3、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4、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5、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有两个特点: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运动规律和内在逻辑2)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是以某种价值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
7、劳动力参及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s=(△S/S) / (△W/W) Es:劳动力归给弹性;△S/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供给无弹性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Es=→∞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E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及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专用总结纲要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1工作岗位分析;2工作岗位设计。
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1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2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1费用预算的审核;2支出的控制。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第一节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1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人员招募的方法;2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3面试的组织与实施;4其它选拨方法;5员工录用决策。
第二节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第三节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1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2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
第四节劳务外派与引进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培训管理:1培训需求的分析;2培训规划的制定;3培训组织与实施;4培训效果的评估。
第二节培训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培训制度的建立与推行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开发:1程序的设计;2系统的运行;3系统的开发。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与应用:1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2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3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制度的设计:1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2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3工资奖金的调整。
第二节工作岗位评价:1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2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3工作岗位评价方法与应用。
第三节人工成本核算第四节员工福利管理:1福利总额预算计划;2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第二节集体合同制度第三节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第四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第五节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1工作时间制度;2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第六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2工伤管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选择: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2定员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
4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差异: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采,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的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4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必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5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6劳动定员的分类: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单项定员标准、综合定员标准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定员、设备定员、岗位定员、比例定员、职责分工定员。
7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1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2依据要科学3方法要先进4计算要统一5形式要简化6内容要协调。
8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
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式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
9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10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
11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12行为规范涉及了个人行为,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
1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1录用2保持3发展4考评5调整。
14共同发展原则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15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1合理性2准确性3可比性16关注政府在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各自合法权益。
17“收入-利润=成本”模式在企业经营预算中起主导作用,它体现了严肃性、严谨性和严格性。
18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
19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原则:1及时性2节约性3适应性4权责利相结合。
第二章:员工招聘和配置一选择题:1内部招募的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2缺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造成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抑制创新3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3外部招募的优点: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
4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推荐法2布告法3档案法5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发布广告2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3校园招聘4网络招聘5熟人推荐6猎头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推荐的人才素质高。
7校园招聘亦称上门招聘,即由企业单位的招聘人员通过到学校招聘参加毕业生交流会等形式直接招募人员。
8网络招聘的优点:1成本较低;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3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方便和规范化。
9笔试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10最初的资格审查和初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审阅应聘者的个人简历或应聘申请表进行的。
11面试考官的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2让应聘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表质。
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12应聘者的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
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
4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5决定是否原意来该单位工作等。
13面试的基本程序: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2面试开始阶段;3正式面试阶段;4结束面试阶段;5面试评价阶段。
14面试评价阶段时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以采用评分式评估,评语式评估的特点是可对应聘者的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的评价,能反映出每个应聘者的特征,缺点是不能横向比较,而评分式的特点刚好相反。
15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与诊断面试。
16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的优点是可以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对面试的考官要求低。
17举例式提问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
基于行为连贯性原理,所提问题应涉及到工作行为的全过程。
18心理测试主要包括: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19能力测试的内容一般可分为: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语言能力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它是指那些特殊的职业或职业群的能力。
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心理运动能力、身体能力。
20情境模拟测试比较适合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
21情境模拟测试法包括: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决策模拟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发言、案例分析等,其中最长用的是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21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一组人员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它将讨论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
22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23补偿式中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椐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
24结合式中,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25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通常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26稳定系数是指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
27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方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28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同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9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
效度主要有三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30预测效度是说明测试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
31内容效度,即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想测的内容的程度。
32同侧效度是指现在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比较,若两者的相关系数很大,则说明此测试效度就很高。
33人员配置原理:1要素有用原理2能位对应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动态适应原理5弹性冗余原理34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
35职能分工一般分为: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
是企业劳动组织中最基本的分工。
36专业(工种)分工,它是职能分工下面第二次分工。
37技术分工,指每一专业和工种内部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
如技术人员分为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38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
39企业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10-20人左右为宜。
40车间是企业劳动协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15S分别表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2前三个S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的物品布置存放;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
后两个S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5S活动结果。
43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和劳动合同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30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一选择题:1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
2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
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采用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采用绩效分析法)培训需求阶段分析:目前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培训需求分析3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1面谈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交流)、2重点团队分析法(通常由8-12人组成)、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4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意大利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