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 两步读文解误区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3.2 古代诗歌鉴赏

天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3.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2-
[导语]近几年天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体裁看,以诗为主。从 诗歌的时代范围看,以唐宋为主,但备考时不可过分拘泥,从两汉到 元明清的古代诗歌都应涉及。从分值看,2015年是9分,其他年份都 是8分。主要考查点有: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侧 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等。
第三部分 1 2 3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3-
参考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 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 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答题思路可分为四个部分:分析 形象内涵,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独立”“相依”及景物“日落断桥”“水涵幽 树”,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的静态画面。
第三部分 1 2 3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10-
3.(2015·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①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①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

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Ⅱ学_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Ⅱ学_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

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 (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果抓 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情感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 写景叙事句中。
3.把握诗歌六要素 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诗中借助 怎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
[古代诗歌“三步赏析法”模板示范] 第一步:看标题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的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调; 4.诗歌的主要内容; 5.诗歌的题材; 6.暗示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看作者、注释 看作者,了解思想情感、写作风格;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 1.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情感; 2.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 3.注解典故; 4.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示例]
[古代诗歌“三步赏析法”模板应用]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三步:看正文
1.理清诗歌结构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近体诗绝律句(诗(:第:主前四前)两句四句最句写重写景要景()(次次)),,后后两四句句抒抒情情(主)有讲承的究转诗起合
词上片(阕)首主尾句句句渲写过染景渡气氛写景(次) 下片(阕):抒情(主)
古代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转”用 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题,卒章显志。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20171121285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20171121285

-7-


二、(2016·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 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 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3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参考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 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 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 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 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 解题时应首先根据曲词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特点确定修辞 手法,再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概括修辞手法在表现意境、表达情感 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11-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 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 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 的意境。 解析: 这道题问“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需要从表达方 式中的写景手法考虑。“斗柄阑干洞庭野”属于静景,也是视 觉;“角声凄断岳阳城”属于动景,也是听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1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_古诗词鉴赏_课件(25张)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_古诗词鉴赏_课件(25张)

意境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 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 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 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 系的新格局。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 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 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类型二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 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 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而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主要 体现在诗歌、作者的整体风貌上。
类型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常见修辞,表达方式 (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 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 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别相 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 的来说,表达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注意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分析。
授解题绝技
[增分妙招] 类型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 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作品中的形象,不仅 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 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组织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 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 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对点演练]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市联合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题。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八)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月”“高梧”“露”“幽草”“土花”等都是静态的景物,“坠”“寒声”是动态的描写,属于动静结合。

(2)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考虑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词的下片描写的与蟋蟀有关的内容,比如“呼灯灌穴,敛步随音”“犹自追寻”是作者小时候捕蟋蟀的场景,“携向华堂戏斗”是作者小时候斗蟋蟀的场景等。

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从作者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如今的客居他乡的“凄咽悲沉”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第 1讲
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技法指导]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 2 步骤 第一步,大体读懂 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 “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 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 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 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 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 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 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 其他考官来完成。
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结

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 分)
——选择题 5 分不能少,主观题拿满 6 分堪称高
“变题型”“降难度”“扩广度”是 2017年全国卷古诗 歌阅读命题的新变化,变题型 ——采用“ 1客观(5选 2,选不 正确两项)+ 1主观”的形式;降难度 ——加入选择题,使得 诗歌的提示信息更丰富;扩广度 ——5选 2客观选择题的设 置,使得考点覆盖面更广。

专题七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 结

对于变化了的古诗歌阅读,我们在得分方面应该有更高 的要求,如果说以前采用 2道主观题考查时能得 8分算是中高 分,那么如今得 8分算是及格分。因为“ 5选 2”的题目只要好 好读诗,仔细比对分析, 5分题目不丢分是正常,而 6分的主 观题得一半的分数算是中档,拿满分则是优等生超人一步的 关键。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3、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 :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 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规律总结
(一)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解题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2、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3、研读比照,筛选排除。
4、辨析核对,去伪存真。
23
(二)诗歌鉴赏“五选二”题目设误类型
1、望文生义。解释诗歌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 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等。 2、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 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
例:
落叶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 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 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 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 常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相得益彰。
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 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关键词语理解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 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表达技巧分析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 “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语言 炼字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 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情感分析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 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表达技巧分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注释)肇:初始。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

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

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高亢豪放B.蕴藉深沉C.清新雅丽D.平实质朴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扠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役夫家中的亲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旧说是黎国诸侯为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

这里取其劝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D.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特点,二者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词鉴赏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2021年整理)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2021年整理)

(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练习教学目标:总序第个教案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

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6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6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六)古代诗歌鉴赏(唐代诗歌)1.(2018·湖北省第二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①上秋天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B项,“虚实结合”不当,应是虚写,作者设想二人到了贬谪之地。

(2)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颈联“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使人获得精神慰藉,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

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表达了宽慰勉励之情。

[答案](1)B(2)①惜别关切之情。

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17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K12课件
14
-1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对点训练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解析: 题干中“铺垫”一词,提示了答案信息应在本诗的前半部分, 再找与曹霸、马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时要分析出画此 马的困难之处。
K12课件
9
-1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热点突破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 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K12课件
7
-8-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 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 呵成。
解析: 第一问主要分析概括曹霸所画马的外形特点,结合“斯须九 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一联分析即可;第二问结合“意匠惨淡经 营中”分析即可。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1两步读文解误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1两步读文解误区
12/10/2021
第一步 “三看”初懂诗家语
一看标 题(判断 题材)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从本诗标题看为送别诗,是写自己弟弟苏辙(子由)的一首
诗,其感情大致应惜别、嘱托。
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
12/10/2021
[典例 1]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 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 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 来邪?”
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这有赖于考生平时的了解与积累。
二看作 者(感知 情感)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 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有忧患
之思。 此诗看似单写惜别,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不作儿女之
态的依依惜别,语重心长的真情嘱托,忧思深远的家国
情怀。
12/10/2021
12/10/2021
【典题试做】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 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 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 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 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 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 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看注
是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
释(弄懂 本诗的注释多达 3 处,每一处皆有所指:①“回看清禁
内容) 月”,嘱托弟弟莫忘朝廷故国;②“应梦武林春”,抒
发自己对弟弟的思念;③“莫道中朝第一人”,对弟弟
语重心长的嘱托。
第二步 “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
读懂诗歌不仅要靠“三看”,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语言,靠咬文 嚼字泡开诗家语。
第一步 “三看”初懂诗家语
一看标 题(判断 题材)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从本诗标题看为送别诗,是写自己弟弟苏辙(子由)的一首
诗,其感情大致应惜别、嘱托。
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
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这有赖于考生平时的了解与积累。
例如清词人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读这首词,常 为词牌名“梦江南”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神怡,饶有兴 致。这样一来,感情基调就完全搞反了。
《送子由使契丹》一诗的语言亦需咬文嚼字,才能泡出其中真 意,如“清禁”明指皇宫,暗指朝廷故国,实指皇宫,“第一人” 明指“唐代李揆”,却暗指子由苏辙,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从而以 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 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 无义。
(1)读懂诗歌: ①题目及注释提供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本身提供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紧抓关键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性格,除 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 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 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 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 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 容具体分析。
二看作 者(感知 情感)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 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有忧患
之思。 此诗看似单写惜别,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不作儿女之
态的依依惜别,语重心长的真情嘱托,忧思深远的家国
情怀。
诗歌后凡有注释绝对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
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偏僻语的解释,有的
[典例 1]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 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 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 来邪?”
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而 备受命题人的青睐。但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鉴赏 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有的读不懂诗歌,有的找 不到答题方向,有的答题不规范。为此,二轮复习重在诗歌理解、 鉴赏和答题的细节上下工夫,力求把得分提升到新的层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 项, “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 项,“要展示出 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 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 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 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 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 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 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典题试做】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 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 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 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 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 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 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 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
②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抗金救国的事业,但屡遭排挤, 一生多在闲居赋闲中度过。最终因忧愤而终。
③“偃蹇”。(“寒”及“《离骚》”也暗 Nhomakorabea了一部分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