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中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中考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
中考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化学课程的重要工具,以下
是人教版化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原理
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变化:反应类型、条件、能量变化。
4.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电子排布。
5. 分子结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化学用语
1. 元素符号:元素的国际符号。
2.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三、物质的分类
1.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2.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
1.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
五、化学计量
1. 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 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数的关系。
3.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六、溶液与胶体
1.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2. 胶体的性质: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状态。
七、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 酸碱的定义: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八、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九、有机化学基础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 NO3- CO3 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 K+ 、Na+ 、H+ 、Ag+ 、NH4+
+2价 Ca2+ 、Ba2+ 、Mg2+ 、Zn2+ 、Cu2+ 、 Hg2+、亚Fe2+
+3价 Fe3+ ,Al3+
-1价 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合金、溶液是混合物。
7.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化合价改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化合价不变)
8.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册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2.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金属:导电性强、延展性好,常见金属及其用途。
2.非金属:导电性差,常见非金属及其用途。
3.常见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三、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
1.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手工挑拣法、磁法、陷阱法、溶液结晶法。
2.液体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法、蒸馏法、萃取法、沉淀法。
四、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分子式。
2.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3.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五、常用化学实验
1.常见实验器材和用途。
2.酸碱中和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与氧反应实验。
六、常见物质的安全使用
1.常见物质的危险性和防护方法。
2.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的注意事项。
七、化学能和能量转化
1.物质的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2.燃烧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特点。
八、酸、碱与盐
1.酸的性质和常见酸。
2.碱的性质和常见碱。
3.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性质。
九、金属
1.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金属腐蚀防护。
十、非金属
1.常见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氧气和水的性质和应用。
十一、盐
1.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2.盐的晶体结构和制备。
十二、化学式
1.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2.化学式的应用和计算。
十三、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十四、水的性质和用途
1.水的性质:凝固、熔化、汽化、沸腾。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全册化学方程式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全册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 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
验):4P + 5O2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Hg+ O2 ↑
14. 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2KMnO4K2MnO4 + MnO2 + O2↑
15.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
分解反应:2H2O2MnO22H2O+ O2 ↑(实验
室制氧气原理2)
16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2KClO3 MnO22KCl+3O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
18.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
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绪言、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可感知和测量):——无需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必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
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
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
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纯净物(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
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考点梳理
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考点梳理
化学研究的原子 ~ 分子 ~ 离子(团)的物质结构和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相互作用,它们的自然规律也与人类生存的宏观世界中物质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最为息息相关。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考点梳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考点梳理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考点
高考频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氧气:
2KMn O4=KMnO4+MnO2+O2↑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
(市卷三15)6.现有下列实验仪器:
烧杯 ,g_________ 酒精灯 ; ⑴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 ⑵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 积的 1/3 ;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及上述仪器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MnO 一定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 ; ====2 2H2O+ O2 ↑ b c e f h i 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五、公式总结: 该原子的质量(千克) 某原子的相 对原子质量 =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千克) ≈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或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之比
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 ; 贴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口有气泡往外排出
⑷利用高锰酸钾及上述仪器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 K MnO + MnO + O ↑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 2 4 2 2 b c e f h g i ②一定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 ; c b e ③安装仪器时,必需 。 a.试管口向上倾斜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 d.铁夹在试管底部 e.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九年级)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
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
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
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
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
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
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
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
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
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
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中考化学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O2、O3单看纯净物,两者一起就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注意: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③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铝。
④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
⑤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除CO、
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⑥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
的化合物。
⑦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⑧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 ,SO2,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
的含氧酸。
1、CO2 +2NaOH=Na2CO3 +H2O
2、CO2+Ca(OH)2=CaCO3↓+H2O
a、CO2+ H2O= H2CO3
b、SO2+ H2O= H2SO3
c、SO3+ H2O=
H2SO4
注意:C 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⑨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
O 、 MgO、 Fe2 O3、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
化物, BaO 、K2 O、 CaO、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K、Ca、Na、Ba)具体如下: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如硫酸H+、SO4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
遇酸不变色。
1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可溶碱有五种:钾钙
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12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NaCl,KNO3)(需掌握)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Ca(HCO 3)2)(需了解)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需了解)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
原子总称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思考:什么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
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
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3)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 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5)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
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
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
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6)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
子构成。
(7)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特例: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
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8)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
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
SO42--, CO32--,NO3-- ,OH--,MnO4-, MnO42-, ClO3-,PO43- ,HCO3--,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9)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常见阳离子:Na+ Mg2+ Al3+、H+、NH4+、Fe2+ Fe3+ Ca2+ 常见阴离子:O2- 、OH- S2-、 F- Cl- SO4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10)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
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与离子写法区分开)。
(11)背诵化合价归纳: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