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周训一
高三导学案 必修一 历史 全部
沭阳府苑中学高三历史周练(1)命题人:孙略审核:姜兆建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
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睦邻友好 B. 战略结盟 C. 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3、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6、《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7、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权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C. 抗日战争爆发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奉制之得亦明亦”。
郑州一中高三历史试题以及答案
郑州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周练一、选择题:1. 假设甲、乙、丙、丁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但德才兼备2.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以下旗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3. 学习了《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这段历史的特征,你认为哪一个概括得最恰当()A.风雨如晦。
B.风云变幻 C.风雨交加 D.风花雪月4.“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经……”(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6.奥巴马历史性地当选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并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56届总统。
为此,许多非洲裔选民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奥巴马说:“这是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他的当选表明()①自1787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以来,美国的选举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②美国的民权运动取得重大胜利③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的种族歧视观念正逐步淡化④共和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主张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7.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致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高三历史第一周周测卷一、选择题(50分)1.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
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某某的运作方式B.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史学家在某某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100多枚秦代竹简。
墓主生前任县令,竹简上是他抄录的有关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文书,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秦朝的确切信息是()A.关心民众生活 B.加强专制集权C.形成立法规XD.进入法治社会3.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B.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5.著名学者沃尔特•李普曼说:“如果我们去看一下最古老、最强有力的某某政治就会发现,它们早已把公众舆论搞成了一个谜。
那些老到的舆论组织者几乎可以说参透了这个谜,因而能够在选举日制造出多数来。
”这主要表明()A.最古老的某某政治就是利用公众舆论B.西方的多党制能让人民直接参与政治互动C.老到的舆论组织者善于玩弄政治权术D.近代西方国家选举结果往往被舆论所左右6.柳宗元《封建论》中有“陵夷迄于幽、厉,(周)王室东徙,自列为诸侯。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某某黄冈模拟)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解析:B 儒家的入仕是为了实践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更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都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2、(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汉代的教育系统,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A 项正确;儒家已经垄断学校教育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官学、私学相得益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系统均很完善,下移趋势并未看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中央太学并未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故D项错误。
3、(2017·某某某某质检)“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解析:B 根据题目中康有为主X“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体现了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B项正确。
4、(2018·某某一模,29)1895年,某某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
最新 湖南祁阳一中2018学年高三历史周考试卷附答案 精品
高三历史周考精品园Array祁阳一中序言为了减轻师生的负担,增强效率意识,我们尝试推出“历史精品园”,力图做到精干、新颖、典型、实用、高效,欢迎师生提出宝贵意见。
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形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有一中国显要,吃着波斯枣,看着中亚舞,以高丽参养生,诵佛经以养性。
此人可能生活在:A、西汉;B、西晋;C、南北朝;D、唐朝。
3、郑和下西洋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政府加强对外交往的一种手段;C、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4、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有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彻底废除旧制度;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民主和共和。
5、恩格斯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第一原则是迅速行动,直到获得决定性胜利为止。
”下面太平天国的行动中,明显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东乡称王;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出师北伐。
6、解放战争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首战地分别是:A、锦州、双堆集、张家口;B、锦州、陈官庄、张家口;C、锦州、碾庄、张家口;D、沈阳、碾庄、新保安。
7、展望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其最重要的前提是:A、必须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B、必须排除任何去何从个国家的干涉;C、必须坚持两党的和平谈判方式;D、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8、秦朝实行的下列措施中,对形成中华民族稳定的共同体起作用最久的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钳制思想;D、统一车轨。
9、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的自治。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含解析 精品
课后限时集训(一)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75740002】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D[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血缘政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虽然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但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灭商后推行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缘政治,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2.(2017·深圳宝安调研)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
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材料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B.“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C.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D.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B[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说法过于绝对,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军功爵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宝座”可知冲击了宗法制度,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崩溃指的是僭越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平民的地位,故D项错误。
]3.(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导学号:75740003】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C[“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反映出它的合法性并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君改变嫡长子继承制带来的危害,故B项错误;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改变是因为“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故C项正确;即使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嫡长子继承制也能解决王位继承问题,根源不在于此,故D项错误。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历史周练
周练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合计80分。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
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
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
这主要表明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B.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2.福建省漳浦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喻”四字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1417年)正月二十七日。
”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A.地方机构的改革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宦官与大臣的矛盾 D.抗击倭寇的情况3.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4.“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5.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
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材料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A.北伐战争 B.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建立抗日根据地6.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周练1.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周练1基础训练题1.“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
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
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
这说明“谶语”( ),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2.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C.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D.“海禁”政策大力推行3.宋代以后,乡绅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阶层出现,崇祯年间,邓藩锡知福建龙岩县,因得罪“权绅”被朝廷左调至浙江嵊县;江南乡绅甚至与知识分子组成的东林党相抗衡、成功阻挠李三才入内阁,此类事件在明代极为常见。
可见明代乡绅( )A.集中于商品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B.能够左右从地方至中央的决策C.介入党争和搅乱正常的政治秩序D.是传统政治在明代的集中体现4.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5.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家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这表明( )A.宗法制度顽强存续B.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导C.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D.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6.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7.宋代士人洪迈《容斋随笔》记载:“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江西省于都中学高三上学期周练一(历史).doc
于都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周练(一)历史试题(100分钟 100分) .9.17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2.“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而事异’”这一观点可以印证: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主张3.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 世袭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5.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6.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7.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他这种自信源于A.领袖地位B.充裕的物质生活C.雅典人所受的良好教育D.雅典的民主制8.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一精英班(含答案)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一)(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2.“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3.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
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B.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D.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4.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送交皇帝“划可”,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
这反映了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实行分层决策机制C.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5.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
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6.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7.明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人陆楫针对政府当局的“禁奢”政策,写文为奢侈辩护道“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而“奢则其民必易为生”,陆楫的理论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C.代表了晚明社会的思想主流D.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8.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周训一一:选择题:(4*12=48分)1.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
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A.孔子的“中庸论”B.墨子的“交相利论”C.庄子的“齐物论”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2.《秦律》中规定:“稻后禾熟,计稻后年(下一年的帐上)……上内史(治粟内史,掌理国家财政)”;“县遗麦以为种用者,骰(效法)禾(谷子)以臧(藏)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据此可知A秦朝法律体系完备 B商鞅变法非常成功C秦朝非常重视农业 D农业技术体系形成3.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 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4.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推演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5.“来自星星”的都敏俊教授1609年来到地球。
如果他在当时的北京和伦敦之间瞬间移动,最有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中国商人叫卖粉彩瓷英国农民收获马铃薯B中国女人穿着旗袍,英国男人正去工厂做工C.中国文人参加科举考试,英国绅士争睹莎翁戏剧D.中国小孩放着鞭炮,英国市民乘坐火车机车6.下图是根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的(清代书院分布图),该图反映出A清代文化重心与经济中心基本一致B南北文化发展呈现相对均衡的趋势C西南地区成为全国教育和学术中心D清代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越来越严密7.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上述现象从本质反映了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8.18世纪,非洲埃俄王国的一个民众代表团,送给国王一些鹦鹉蛋作为礼物,其含义是:国王您肩负执政的重任一定很累了,现在是应该考虑轻松地休息睡眠的时候了。
国王也就知道民众已经不满意他了,于是进到内室吩咐他的女人将自己勒死。
这蕴含了 A人民主权的意识B天赋人权的精神C人人平等的原则 D原始法治的做法9.“西方的历史是一部改恶从善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则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在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
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
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
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假如同意上述观点,那么你认为导致东西方差异的思想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理灭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10、对右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第①②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成型时期B.第③④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C.第⑤段是殖民体系崩溃时期D.整个曲线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消亡11.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
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A政策指导失误 B.优先发展工业C.整风运动过激D.自然灾害严重12.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
它们反映出报刊文章《农村工作》《分田单干必须纠正》《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二:材料题:(52分其中13题25分,14题27分)13.联合国教科文组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每年2月21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25分)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
两千多年前,《周礼》及《札记》中就提到“通译”。
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
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l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
……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1)据材料一,古汉语的对外传播有何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不断外传的原因有哪些?(6分)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六次高潮(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任选三个时期)(6分)由此指出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分)材料三随着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中式英语应运而生。
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必定存在着辩证关系,中式英语也必然有着自身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 L M)的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L o n g t i m e n os e e!(好久不见),F o u r B o o k s(四书),F i v e C l a s s i c s(五经),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y s t e m(科举制度),F a m i l y F o n t r a c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S y s t e m(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O n eC h i n a P o l i c y(一个中国政策),K n o w l e d g e E c o n o m y.(知识经济),P e a c e f u l R i s i n g(和平崛起)等等,现己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
——据颜研、余承法《“中式英语”的认知学阐释》整理 (3)综上所述,就中式英语的产生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
……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
……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被消灭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材料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
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四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但是,建国以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总体上看是非常缓慢的。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3)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
材料四所显示的D E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E F阶段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新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6分)高三历史周训一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材料题: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高三历史周训一答案:一:选择题 1-5C C B A C 6-10A D A C C 11-12A D二:材料题:13.(1)特点:历史悠久;传播形式多样;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