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浙江专用苏教版选修4课件:2.3化学平衡的移动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路点拨】
【解析】 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说 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为气体,m+n=p,若A、B都为气体,则增 大压强,平衡不会移动,而加压平衡发生移 动,则A、B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态,则平 衡必定逆向移动;由题意知改变B的量,平 衡不移动,则B应为固态或液态。 【答案】 (1)吸 (2)逆反应 (3)气
反应Ⅲ由于没有其他限制条件和提示,只能 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方面若该反应的正反 应是吸热反应,ΔH>0,则有T2>T1的关系, 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则 可推出T2<T1,故C正确;由反应Ⅳ的图象知, 若T2>T1,则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 ΔH>0,D错误。 【答案】 BC
变式训练2 对于反应:2X(g)+Y(g)2Z(g)在不同温 度(T1 和T2)及压强(p1 和p2)下,产物Z的物质 的量n(Z)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T1<T2,p1>p2,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溶液稀释,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少,平衡移动吗? 【提示】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 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 正 减小,v 逆 也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 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 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温度变化对平衡浓度的影响》参考教案
—
)
)
1.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对于可逆反应2A 2(g)+B 2(g)
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
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3. (06高考天津)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4.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
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5.下图为PCl5(g) 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A.降温B.降压C.增加PCl5的量D.增加PCl3的量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2(气) + Y2(气) 气), 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0.3 mol/L, 0.2 mol/L, 在一定的条件下,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选修4 2.3化学平衡的移动
C% A ·
·B
T0
T
化 学 平 衡 的 移 动
思考: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气态。A与B可发生可逆反
应:A+B C+nD。若将2molA和2molB混合充入容积可变 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达平衡时,C的浓度如下表: 温度/OC 25
压强/Pa
1X105
C平衡浓度/mol/L
1.0
25
判断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思路:
压强如何改变?压强变化是否引起体积变化? 若体积变化则浓度发生改变 浓度改变则引起速率的变化 速率变化后,若导致V正 ≠V逆时平衡移动 若V正 = V逆时,则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图象
mA (g) + nB(g) ⑴当 m + n > p + q时:
V
若同比例增加A和B的量,看m+n与p+q的大小关系
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 容器中有如下平衡:2SO2(g)+O2(g)
已知SO2和O2的起始浓度均为 0.10mol· -1时,达平衡时SO3的浓度 L 为0.06 mol· -1,若SO2和O2的起始浓 L 度均为0.20 mol· -1时,则平衡时SO3 L 的浓度(mol· -1) L 范围:0.12<C(SO ) <0.2
例(2004年广东18).右图曲线a表示 放热反应X(g)+Y(g) Z(g)+M(g)+N(s) 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C 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D )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减小体积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吸热
(2)降低温度: 正向移动
平衡:
v正、v逆 都减慢
{ v正 > v逆
v正 减慢得少 v逆 减慢得多
V mol/(L▪s)
v正
v逆 > v正 谁大谁在上边
平衡状态1
v正 = v逆
v’正
平衡状态2
v’正 = v’逆
强调:向哪边移动哪边速率就大 v逆 o
v’逆
t1
t2
t3
降低温度
t (s)
一、速率时间图像:(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压强(p): Ⅰ、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例:N2 + 3H2
v’正
t1
t2
t3
减小压强
t (s)
一、速率时间图像:(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压强(p):
Ⅱ、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例:H2 + I2
2HI
(1)增大压强: 平衡不发生移动 v正、v逆 同等程度加快
V mol/(L▪s) v正
v’正 = v’逆
v逆 o
v正 = v逆
平衡状态1
t1
t2
增大压强
3、压强(p): Ⅰ、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例:N2 + 3H2
2NH3
(2)减小压强: 逆向移动
平衡:
v正、v逆 都减慢
{ v逆 > v正
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A的转
等温线 A%
等压线
500℃
化率
1.01*107Pa
200℃
1.01*106Pa
1.01*105Pa
T P
•正反应放热 m+n > p+q
•正反应放热 m+n< p+q
【练1】 mA(g)+ nB(g) pC(g)+ qD(g)
C%
1.01*106Pa
A%
1.01*105Pa
1.01*104Pa
V V正
V V逆
V逆
V正
A
t
B
升高 T 或增大P
V V正
V V逆
V逆
V正
t
Ct
Dt
降低 T 或减小P 8
【练1】对于mA(g)+nB(g) pC(g)+qD(g),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a.升高温度
T↑→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吸热方向 移动
△H < 0
v v逆 v正
t1 t2 t
B%
B%
pC(g)+qD(g)
T2 P2 加压 T1 P2
T1 P1
t
•判断压强高低:
< P1_<___P2, m+n____p+q
升温TT21
【课堂设计】14-15苏教化学选修4课件:2.2.3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2.了解平衡转化率的含义。 3.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温 故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学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 应体系中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 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 反应条件保持不 变。 (2) 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物质的物质的量 (或浓度 )保持不 变。 (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 0,体系中的反应仍在继续。
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 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
时,
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用符号 K 表 示。 2.表达式 以化学反应:aA(g)+b cC(g)+dD(g)为例:
ccCcdD K= a ( 纯固体或纯液体不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c AcbB 中 )。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 c(H2)= 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5)在 800 ℃时, 发生上述反应, 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 浓度分别为 c(CO2)为 2 mol/L,c(H2)为 1.5 mol/L,c(CO)为 1 mol/L,c(H2O)为 3 mol/L,则下一时刻,反应向________(填 “正向”或“逆向”)进行。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_课件2
3.(2009·全国Ⅰ理综,13)右图表示反应X(g)
4Y(g)
+Z(g),Δ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6 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解析:A项,6 min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但正、逆反 应并未停止;B项,X的起始浓度为1.0 mol·L-1,平衡时 为0.15 mol·L-1,浓度变化量为0.85 mol·L-1,转化率为 85%;C项,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X的转化率将小于85%;D项,降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减 小,但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 数。 答案:B
控制反应温度在 700K 左右;
根据反应器可使用的钢材质量及综合指标来选择压强,
大致可分为 低压 (1×107 Pa),中压(2×107~3×107
Pa)
和 高压 (8.5×107~1×108 Pa)三种类型,通常采用的
氮气
与氢气的分压为 1∶2.8 的投料比。在目前的工艺条
件下合
成氨厂出口气中的氨含量一般为 13%~14% 。
选修4 化学平衡移动 ppt课件
各组分含量保持恒定
各组分含量在 不断改变
各组分含量保持新 恒定
平衡1
平衡2
破坏旧平衡
建立新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
ppt课件
3
【思考】 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浓度
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
催化剂
ppt课件
4
4.勒夏特列原理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浓度、 温度或压强),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 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N2 (g)+ 3H2(g)
2NH3(g)
1.现对此平衡容器体积缩小一半,问化学反应速率 如何变化?
2.化学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如何移动?
压强/105Pa
200 300 400 500
NH3的物质的量分数 0.3p8pt课7件 0.478
0.549 0.606 10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方向移动。 压强通过改变体积来影响浓度,进而影响平衡!
用平衡常数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
Cr2O72-+H2O
2CrO42-+2H+
K=
[C(CrO42-)]2 [C(H+)]2 C(Cr2O72-)
Qc=
[C(CrO42-)]2 [C'(H+)]2 C(Cr2O72-)
化学:2.3《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4)(苏教版选修4)
B组:
1、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改变了什么条件?
2、滴加KSCN溶液的目的是什么?改变了什么条件?
3、滴加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改变了什么条件?
结论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特点:
“逆” ——可逆反应 “等” ——V正=V逆≠0 “动” —— 动态平衡 “定” ——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保持恒定 “变” ——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变化
一定条件下 建立的平衡
V(正)=Vຫໍສະໝຸດ Baidu逆)
条件 改变
平衡被破坏
V ’(正)≠V’(逆)
新平衡
V”(正)= V ” (逆)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你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 ,△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应选择的条件是 ( ) C
红色 用空白滴管将上述溶液分置于井穴板的三个井穴中, 其中一个井穴进行对比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 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教案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与本单元有关的要求如下:(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为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三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电离、水解及沉淀溶解等其它平衡体系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教学参考书》中建议本单元分3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仅针对此单元第1课时即“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此教学侧重点在于:(1)引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得出浓度变化使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结论并加以应用;(3)更深层次地理解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程度,为总结归纳勒夏特列原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及能力罗列如下:
1.《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经知道“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2.《化学反应原理》中学生已经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结论,能够用v-t图表示化学平衡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用c-t图表示建立平衡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为从速率和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打下了基础。
3.作为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简单化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分析等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结合,并运用图像及化学符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化学的语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实验现象等。
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学目标
三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学会抽象概括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观察和分析,学会由现象到实质、由具体到抽象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增强探索化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概念的深刻剖析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其中的“变”是指什么?
讲述:化学平衡状态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有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化学平衡的移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问:改变外界条件是如何使化学平衡产生移动的?
分析: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要使平衡能产生移动,必然要让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进行。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小结: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速率的改变。
3、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当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进行。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3化学平衡的移动6-苏教版
化学平衡的移动
(苏教版选修4)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第3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新课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
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
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一《必修2》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苏教版《选修4》专题2 第1单元中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第2单元中又详细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以及化学平衡常数。在本节内容之后,课本又介绍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2个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深度讨论,又是学好后一专题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阶段已经有了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认识,但对于哪些反应能建立平衡状态知之甚少,仅限于高一学过的几个反应,因此首先要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平衡状态的存在。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掌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常感到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再设计情境,让实验现象和学生既有认知产生矛盾碰撞,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推理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⑴ 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⑴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word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
时)word教案
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选修4233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 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2(g)
2NO2(g) 正向移动
②H2O(g) + CO(g)
CO2(g) + H2(g) 不移动
分析: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PS: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 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气)
(红棕色)
N2O4(气) △H=-56.9kJ/mol
(无色)
现象: 混和气体受热颜色变深;遇冷颜色变浅。
[讨论] A:混和气体受热颜色变深,说明① NO2浓度增大 ; ②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吸。热反应)移动 B:混和气体遇冷颜色变浅,说明① NO2浓度减小; ②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放。热反应)移动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温度升高,对吸热反应有利; B:温度降低,对放热反应有利。
[分析] A:混合物受热时,速率均增大,但Ѵ(吸)> Ѵ(放) ,
注意点
①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看作 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 影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3单元 第1课时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苏教版选修4
(1)向容器中充氮气 正向移动
(2)向容器中充氢气 正向移动 (3)向容器中充氨气 逆向移动
不移动
(4)向容器中充氦气
正向移动
(5)向容器中充入氯化氢气体
减小生成物浓度, 可使化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 可使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v
原因分析:
v
V(正)
v,正 > v,逆
v,逆 > v,正
V’ (逆)
V’ (正)= V’ (逆)
V(正)= V(逆)
V(正)
V(逆)
’V (正) V’ (正)= V’ (逆) V’ (逆)
V(正)= V(逆)
方向进行
。
回忆: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v源自文库
V正
V逆
0
V正=V逆
t
思考:当条件改变,使V正≠ V逆时,会怎样呢?
图示:
v正=v逆≠0
条件改变 v正,≠v逆,
各组分含量保持恒定
各组分含量在 不断改变
平衡1
一定时间后 v正,,= v逆,,≠0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 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 态___否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大__于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 全等效平衡 不同条件下平衡结果的比较
不同条件下平衡结果的比较
⑶只有⑴的一半 起始物质对应一半
x+0.1=0.5
y+0.3=1.5
x 0.4 +0.1 1.2 y+0.3
9
0.2 0
3a
0.75z x+0.5
2 0.5 y+1.5z=3
x+0.5z=1
不同条件下平衡结果的比较
1.相同条件不同数量的甲乙二种平衡结果的比较 将被比较对象设计成一个变化的前后过程,在联系中比较 第一步:研究甲和乙中mol,确定倍数x 第二步:甲平衡=乙平衡的x倍+△(改变以满足甲的所有要求) 相同T、V时,改变体积或mol,以满足甲的mol和V的要求 相同T、P时,改变体积或mol, 以满足甲的mol和P的要求 第三步:改变中涉及移动,移动中比较出结果
不同条件下平衡结果的比较
相同mol,不同容器
反应造成mol变小 保证恒压须减小体积 T和变小的V 恒TP=恒TV+ △ 压缩体积 即P↑ 平衡→
T和V
>
不同条件下平衡结果的比较
= <
相同mol,不同容器 A为恒T和V B为恒T和变小的V B为恒T和P 反应造成mol变小 保证恒压须减小体积 恒TP=恒TV+ △ 压缩体积 即P↑ 平衡→
全等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