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未遂个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自杀未遂心理状况研究的个案分析,探究影响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笔者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心理行为现状分析研究,并针对研究提出了几种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未遂心理康复治疗法
一,导语
(一)论题提出的背景
自杀是指当一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端,对进一步的事态发展产生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唯一的,最后的“保护”手段。
自杀未遂是指一个人实施了自杀行为,但没形成事实死亡结果。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自杀未遂报告系统,因此无法评估我国确切的自杀未遂率,据卫生部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因自杀死亡,若保守地按自杀未遂人数是自杀死亡人数的8~10倍计算,中国每年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2]。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3],而大学生作为这部分重要组成人群,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状,我们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它对于以预防为主,诊治有效,尊重生命、关爱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在如今中国的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案例随处可见,这对学校的老师与学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这些坏因素会感染其它学生,从而会发生同样的悲剧。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者的研究,我们能够明白与了解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大致有哪几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方面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学校如何正确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治疗,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开展心理讲座,才能避免大学生自杀。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与引导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笔者对这一课题所做的个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三)文献综述
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18]四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对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证不够充分和完整,而大学生自杀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将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成长相联结的系统研究几乎没有。
大学生自杀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
给周围的学生、老师留下难以抹去阴影甚至是心理的创伤,而且还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给学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给社会造成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表现为“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的理论认为,大学生自杀是一种极端的行为,增强生活情趣,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公共心理卫生问题。
“十要素说”用系统论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观系统的角度分析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中专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国外研究者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则更为关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情况简介:
姓名:小梅(化名)性别:女年龄:21岁
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农村往届生。
个人状况:在2007年12月26日上午9时50分,她自己偷跑回宿舍,把两周前悄悄从老家带回的敌敌畏农药喝下,并从四楼宿舍窗口跳下,欲意自杀,幸亏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经
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在医生和学校选派的心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药物、手术和心理治疗该生已奇迹般康复,并在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的情况下,顺利毕业。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笔者通过多次调查访问小梅的家人,老师与同学,从他们的口头描述中了解小梅在家及在学校的行为,从侧面来了解分析小梅的日常心理行为表现状态变化过程。
2,作品分析法
通过对小梅的作文或日记等本人亲笔的文章来仔细分析其语言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小梅的心理变化特点。
3.文献检索法
通过借助图书馆,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查阅与大学生自杀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资料,帮助笔者更好地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个案分析与研究
(一)研究对象异常心理行为的现状分析:
1,家庭状况
幼年时奶奶喝农药自杀,六年前她目睹父亲猝死和几天后母亲喝药自杀,原本一切靠父母的姐弟俩成为孤儿,从此,也为她今后的成长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创伤。
2.,至亲状况
她二叔被家族强迫收留了她姐弟,结果是缺少家庭亲情,相伴的是责难和排压。
她无自主能力的外婆是仅有的亲情温暖。
她期盼不到家庭温暖和长辈的爱。
3.,在校状况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年获一等奖学金。
平时能得到学校及社会的同情关爱,但她内心接受不了,也回避不掉个别学生无意中流露出的享受父母关爱的言行。
4,性格状况
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从外表上看不出与他人计长短,但少言寡语,性格内向,自信心弱的她自尊心强,即使与其交往密切可信任的同学,也很少交流且不交心。
5,恋爱状况
自杀前她心中暗恋上本班一名,经常诚心帮助她的男生。
但这个男生却与另一个也是孤儿的女同学恋爱了,这越发加重了她感觉事事不如人的自卑心里。
7,经济状况
自杀时她上学的集资款还余一万多元被冻结。
在校学费全减,每年有社会资助,基本能满足个人上学支出。
弟弟向他要钱施压,并以姐不管他为由,与姐决裂。
(二)研究对象的自杀成因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该生在家庭,学校等多种心里焦虑的重压下坚持,目的就是为弟弟。
而弟弟与其决裂,不仅刺痛了姐姐使其绝望,而且也增加了该生的精神崩溃速度。
(三)研究提出的几种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一)采用温暖感化疗法。
在该生住院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心理康复小组负责该生的心理治疗,始终采用温暖感化,主要是去改善她失落的亲情心境,校正其人格障碍。
主要做法:老师和同学轮流陪床日夜守护服务:另外通过村委、学校和社会舆论让该生二叔家明白,由于过去对小梅姐弟缺少关爱,是今天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并要求他们到医院能像对待自己孩子似的去真关爱小梅,尽可能弥补该生以前缺失的家庭温暖和呵护。
之后把她弟弟接来探望,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感化治疗,因为该生的小弟弟是她情感世界中最在意的人。
(二)采用认知领悟疗法。
主要针对小梅的特殊身世、经济拮据、自卑感等造成的心理压抑现象进行释解与指导,把她受不正确观念影响或缺乏科学知识而产生的各种烦恼和痛苦化解,帮助她形成合理认知结构。
其主要做法是:笔者可根据该生的精神状况,先分多次、有针对性的采用暗示说教,再进行明示指向性的认知沟通。
我们把认知领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一是心理暗示段。
开始大约需要七天的时间,这个阶段该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处理不当很容易对该生造成新的刺激,出现排他性情绪反应。
所以谈话主题不能直接针对该生,应由心理老师与其他陪护者看似随意地谈论别人的事非,使该生像听故事一样倾听。
二是正视问题。
这段时间心理老师要帮助该生端正态度并引导她逐渐认识错误,找出解决错误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让其明白一旦受了挫折,用改善策略、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手段的办法重新尝试,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来予以补偿。
(三)采用支持疗法和森田疗法。
从该生主诉和观察分析,该生仍存在因是孤儿所致的依赖型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另外该生有严重抑郁的心结。
于是运用支持疗法并结合森田疗法积极采用同情的办法去缓解该生的情绪抑郁。
通过对该生诸多困境的认同,释缓其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
其主要做法:一是要做到关心、同情,能够耐心地倾听。
使该生清楚,她的痛苦已被人们所理解。
鼓励该生珍惜社会所给与的第二次生命,希望不辜负大家对她继续奋发的期盼。
二是通过使该生内心的痛苦和哀怨的积压有机合理的宣泄,进一步治疗和缓解她的抑郁情绪。
(四)采用创设情景法。
主要是通过针对该生在出院前期忧心忡忡,自杀后感到羞愧而自责,感觉没脸再回到学校,对大家不接受自己而产生的顾虑,进行的心理健康治疗。
为能使其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解除该生新出现的不良意念,消除心理顾虑。
其主要做法:一是创设病房课堂。
具体办法是让其班内学习好的同学在轮换陪床的同时,把当天所学知识在第一时间传授给她。
让其以学习为伴,从而缓解长期住院产生的寂寞,促进与本班同学的亲情融合和解决与在校生学习同步的衔接。
二是自我解困。
具体办法是让该生在即将出院的时候亲自用文字记录其自杀的情节。
这在调动她克服困难的内在气量的一种方法,也是让她敞开心扉勇敢面对大家的一个契机,有利于帮助她克服不敢面对大家的心里疑虑。
三是超先预警。
具体办法是我们在要求该生写清自杀情节的同时,还留给了该生几个今后容易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也让该生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
这标志着该生已冲破了心理顾虑这道障碍,也为重新回归集体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本文研究的启示
本文虽然是针对一名自杀未遂的大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进行的个案研究,但这一个案在大学生特殊群体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对象小梅身上存在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发展的共性,所以
笔者认为,对小梅这一个案进行的研究与分析对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借鉴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本案例看,当面对该生自杀前和自杀后所存在心理问题,笔者在消除其自杀冲动,解除其诱发自杀的那些强迫意念,提高她心理受挫的能力,纠正该生的不良认识和态度,帮助她掌握一些合理宣泄情感的技巧,指导其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等方面,都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在研究中,由于笔者个人水平有限,也存在着笔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深入程度、访谈资料内容的可信度大小、分析研究的主观性因素等问题,而且个案研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以后的调查研究中会注意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4,6.张家恕.心理医生病案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44~440
2.夏云.某高职院校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6;27(2):158
3.OATRIC W,CARROLL behavior O.Measuring adolescent behaviors related to intentional jinjur ies.Pub Heal Rep,1993;108
5.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