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中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培养中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思考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也已步入了中学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代青年必备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特别注意教学技巧,注重实践与上机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想效果上机操作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传媒业,已步入千家万户,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门技术也已步入了中学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刚刚开始时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应该说是抱有很大兴趣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又有许多学生开始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的情绪。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曾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情“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作为每节课的开场白,也就成为勾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的绝好方式。要真正较好地利用好“开场白”,就需要教师能统揽全书精华,

适度归纳本课重点,并巧妙设计提问。一般来说,开场白的内容不仅要概括本课的内容,而且要适度扩展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如有关逸事、研究动向和应用状况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博采的群体智慧,杜绝一言堂,还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遐想空间

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计算机教学中,这种听课模式只能一步步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曾尝试过改变这种模式,让学生讲、教师评、其他同学评,甚至让学生围绕某个主体展开自己辩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要放手让学生去讲,并且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就要求我们的教师:(1)指导学生备课:教师要对该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解决重难点的关键、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按照规范的备课要求指导学生备课、写案。(2)配合“小老师”上课:①认真听“小老师”讲课,发现并及时记录讲课中出现的纰漏和误教;②记录“小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解答情况;③在学生讲完课后,由教师查漏补缺纠误,进一步深化知识。(3)及时进行总结:“小老师”讲课完毕,要根据“小老师”所教内容,给予“小老师”以正确评价,并对教学内容给予纠错、补漏、点拨、释疑,最终让全体学生不要带着疑问下课。

三、注重上机操作实践,增强能力培养,保持浓厚兴趣

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不同类就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因此,我们只有多上机,边实践边讲解,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目前我们许多学生喜欢上机,还仅仅局限于好玩这个层面上,有的甚至是玩点小游戏,这不仅不能保持兴趣,学到真本领,反而会降低学习热情,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在上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机、去思考、去探究,同时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其自己在上机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兴趣,掌握技能。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适当开展操作竞赛及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

对少数成绩优异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巩固其计算机基础知识,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开拓其学习视野。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淘汰的计算机硬件,组织这部分学生学习组装电脑,安装软件,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刚站等。这样,通过操作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就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通过开展微机操作竞赛、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内在潜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走进计算机学习的广袤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