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监生历事制度视角下的现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探究
明代国子监制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界 各 国都 把 高 等 教 育 放 在 优 先 发 展 的 重 要 地 位 。 加 之 近 年
来 我 国教 育 领 域 出 现 了 一 些 不 利 于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因 素 ,
使 得 我 国也 加 大 了高 等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 力 度 。在 改 革 中 ,
这 同样 有 着一 定 的学术价值 。 关键词 :明代 国子监 ;监 规制度 i监 生历事制度 ;现代 高等教 育
中图分类 号 :K2 8 文献 标识码 :A 4 文章编号 :1 7 —9 0 ( 0 0 4 0 8 4 6 3 5 7 2 1 )0 —0 6 一O
勋 戚 子 弟 ,也 叫 官 生 、恩 生 。 例 监 是 凡 交 纳 一 定 数 量 的粮 食 和 马 匹者 ,可 送 子 弟 人 监 读 书 ,也 叫 民生 、俊 秀等 。 从 国子 监 的 生 源 来 看 ,监 生 成 分 非 常 复 杂 ,且 存 在 诸 多 不 合 理 因 素 。 如 通 过 “ 监 ” 进 入 国子 监 的 监 生 凭 借 的 荫 是 官僚 子 弟 的身 份 ,而 不 是 优 秀 的学 识 ; “ 监 ” 则 是 交 纳 例
国 民素 质 的 重 要 基 地 。 为 了 发 展 经 济 、增 强 国 力 , 当今 世
正 是 因 为 这 种不 合 理 因 素 的 存 在 ,导 致 了 国 子 监 地 位 的 下 降 。并 在 明代 中后 期 逐 渐 遭 到 破 坏 ,其 中 起 破 坏 作 用 最 大 的 当属 “ 监 ” 例 。景 泰 元 年 ( 元 1 5 公 4 0年 ) 政 府 为 了解 决 , 财 政 危 机 ,开 始 实 行 捐 纳 例 监 政 策 。 这 就 为 那 些 有 钱 但 又 想 拥 有 政 治 声 望 的 富 商 大 贾 和 富裕 家 族 提 供 了难 得 的 机会 , 他 们 纷 纷 向 国家 纳 粟 纳 银 以 换 取 送 子 弟 入 监 的 机 会 。这 些 通 过 纳 粟 纳银 人 监 的 学 生 大 多 是 不 学 无 术 之 徒 ,但 因为 家 庭 富有 ,生 活 元 忧 。往 往 可 以 长 期 呆 在 国 子 监 中 ,等 候 拨 历 出身 。 明人 谢 肇 制 在 《 杂 俎 》 中 对 他 们 作 了讽 刺 性 注 五 解 :“ 民家 白丁 , 目不 识 字 ,但 有 余 资 ,则 厕 衣 冠 之 列 ,谓
明清国子监生的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探究
2016年3月第18卷/第2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Mar.2016Vol.18No.2收稿日期:2015-12-2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一般项目“明清时期学校日常生活研究”(13BZS099);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明清时期教育活动史研究”(NCET-12-0873)作者简介:申国昌(1967—),男,山西山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史降云(1967—),女,山西五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近现代史研究。
明清国子监生的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探究申国昌a,史降云b(华中师范大学a.教育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国子监是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是全国生员向往的求学场所。
优厚的生活待遇、良好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力量,为国子监生潜心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备的管理制度、大量的岗位需求,为国子监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监生在日常学习之余,积极开展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
国子监生的参政议政活动、临时差遣活动、民间教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勾画出了明清时期中央官学学生课余活动的历史图景。
关键词:明清时期;国子监生;课余活动;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6)02-0027-06DOI:10.13763/j.cnki.jhebnu.ese.2016.02.004 明清学校生活,既包括教师日常生活,又包括学生日常生活。
其中学生课余生活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探究明清时期国子监生的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勾勒这一历史时期学生日常生活的大致轮廓。
国子监是明清时期培育人才的最高学府,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决策咨询机构,也是领导中央官学的核心机构。
历事制度是指什么
历事制度
历事制度是指明代官吏实习制度。
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历事”。
实习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
清初因承明制。
历事监生又称监生历事。
明代国子监监生的实习制度。
始于洪武五年(1373年)。
洪武初年,因各衙门吏不敷用,而又可使监生有实习的机会,故推行历事监生制。
后来监生日多,历事又复冗滥,出路极为困难。
至英宗正统三年(1483年),历事制遂废。
扩展资料
明朝监生历事制度的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3、培养了一批实践性质人才
明朝监生历事制度对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
2、把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
3、与企业有效的合作为职前锻炼,为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
监生历事制对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启示
教育管理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实习单位联系难;高校缺乏科学的实习结果评估方式;高校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而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的一些做法对完善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监生历事制对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完善大学生实习结果评估方式;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关键词监生历事制大学生实习制度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ractice System for Student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to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s' Practice System//Yu YuanAbstract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n our country,such as the difficulty of finding places for practice;the lack of scientific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actice results;the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ractice hours.However,some of the practices of the practice system for student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in the Ming Dynasty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erfecting our practice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ractice system for student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to perfecting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s'practice system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the establish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e bases for un-dergraduates;the improvement of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s'practice results;the appropriate extension of practice hours.Key words practice system for student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practice system1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存在的问题1.1大学生实习单位联系难当前,大学生实习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生实习单位联系难,多数用人单位都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
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述论
作者: 詹家豪
作者机构: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史学集刊
页码: 35-40页
主题词: 监生;事制度;《明太祖实录》;国子监;实践教育;《明会典》;课堂教学;朱元璋;资格教育;《明史》
摘要: 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创立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对明代太学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监生历事,作为一项实践教育制度,洪武年间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到诸司接受实践教育,以增长从政本领,而不以之为出身的条件,监生出身也主要通过升堂积分来实现。
永乐初代之以历事出身,并成为监生出身的唯一途径,历事制度开始与课堂教学脱离。
景泰间,开纳粟入监及监生可放回依亲读书之先河,课堂教学已如虚设,此时肄业为轻,惟图早日历事出身。
成化以后,监生历事可纳赀免历或雇人代历,历事又失去亲身历练的意义,结果是监生历事之前既未学到必要的文化知识,之后又没获得真正的从政经验,历事制度失去原先实践教育的内涵而变成纯粹的仕进之阶。
监生历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监生历事
监生历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实习制度,是明朝国子监监生的实习制度。
监生是指在国子监接受教育的学生,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和治国理政之道,并在学习期满后进行实习。
监生历事是指监生在学习期满后,被分派到各级政府部门实习,以了解政务,积累经验,为将来担任官职做准备。
监生历事制度始于明朝洪武五年(1373年),最初是为了解决政府官员短缺的问题而设立的。
监生在实习期间要先学习吏事,即学习处理政务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他们被分派到各级政府部门实习,如吏部、户部、礼部、兵部等,以便了解政务,积累经验,并为将来担任官职做好准备。
监生在实习期间要遵守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岗位,也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监生历事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监生们能够在实习中了解政务,积累经验,为将来担任官职做好准备。
同时,监生历事制度也为政府官员提供了一个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途径,为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明朝历事制度视角下的当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探究
人 才观 为指导 , 重视建设育人队伍 , 拓展 实践路径 , 具有科 学完整的评价制度 。当代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中存在知
识与 实践 分离、 校 内外指导脱节 、 实践 内容单一化 、 考评激励 机制缺失等诸 多不足 , 明朝历事制度的一些工作方
法 对 于 当代 高校 实践 育人 工作 有 着重 要 的借 鉴 意 义 。
国子监 的教官 共 同作 出评价 。 再 次是 监察 人员 , 国子 九年 六 月 ,明朝 正 式将 监 生 历事 作 为一 项 制 度确 立 下 官 、
来。
监 生历事 的监 察人 员为 锦衣 卫官 员 。由此 可见 , 对 明朝 监 生历 事负有 责任 的人 员众 多 , 从 领 导层 到实 践单 位 负
( 二) 明朝历 事制度 的特 点
学 校 教 师都对 学 生 实践 负 有 责任 , 而 且还 有 专 门 1 . 确 立 了知行 合一 的人才 观 。明朝监 生在历 事之 前 责 人 、 这 说 明明朝 监生 历事 制度 从 评 要经 过长 达数 十年 的书本 知识学 习。 国子监设 有 六堂 , 负 责监 督 的人 员或 单位 , 分为 三级 : 正 义堂 、 崇 志堂 、 广业 堂 为第 一级 , 修道堂、 诚 价 到监察 都有 比较 完备 的育 人 队伍 。 心堂 为第 二级 , 率 性堂 为第 三级 。监生 必须 经过 严格 的 3 . 拓展 了多 元 的历事路 径 。明朝 的历事 制度 在历 事 首先 , 从 中 央政 府 考查 才能 进入 更高一 级 的学堂 学 习。 在完 成 国子监 的学 路 径建 设 方 面主要 有 以下 几个 特 征 : 全员 育人 。监 生历 事 涉及 吏 、 户、 习后 也 不是 每 一名 监 生都 可 以参 加 历事 , 只有那 些 “ 学 到 地方 政府 全员参 与 、
明代的经世致用教育
国子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
国子监作为明代最高学府,其课程设置以儒家经典为主,同 时注重历史、文学、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 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教学方法
国子监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和表达观点。同时,还注重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参 与朝政讨论、军事演习等活动,培养其实际能力。
教育政策的实施
明代政府重视教育,通过 设立学校、奖励读书等措 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明代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
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
01
明代教育家强调教育应以实用为主,注重培养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实际能力
。
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02
明代重视人才的品德和能力,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
社会的栋梁。
崇尚实学的学术风气
03
明代学术界崇尚实学,注重研究实际问题,反对空谈和虚浮的
04
明代经世致用教育的影响 与成就
培养了大量具备实践能力的官员和学者
强调实践
明代经世致用教育注重实践能力 的培养,鼓励官员和学者将所学 应用于实际政务和学术研究中。
选拔人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具备实践能力 的官员,同时鼓励学者进行实证 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
学术成果
明代官员和学者在经世致用思想 的指导下,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 果,如《农政全书》、《天工开 物》等,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
学风。
02
经世致用教育理念的形成 与发展
儒家经典中的经世思想
《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培养道德品 质。
《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倡广泛学习、深 入思考、明确分辨、切实实践的学习过程。
监生历事制度
监生历事制度
监生历事制度是明朝国子监创立的教学制度,它可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此制是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都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正事”,诸司练习正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三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不过,此制度实行到后来,已徒具形式,失去了其积极意义。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
后太祖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洪武八年,在凤阳另置中都国子监。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撤销凤阳中都国子监,其师生併入南京国子监,此时南京国子监学生已增加到8000多名。
永乐二年(1404年),北平郡学复称国子监。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于是明代国学有南北两监之分(亦称南北两雍)。
永乐二十年(1422年),南京国子监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
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嚮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
但此种盛况为时不久,正德以后,日渐衰退。
试论明洪武朝国子监生之“历事”
洪武朝 实轻科举 而重国子生之历 事, 实 有时代 应之 元素 , 而 以此种实
践教 育为圆家谋 求人 才储 备 , 改变 了传 统 以书本为 主单 一的教 育模 式, 开中国实践教 育之先 河, 对 明洪武朝乃至整个有 明一代都 意义深远。 关键词 : 明代 ; 洪武 l 国子监 生; 历事
一
“ 命 行御史事 , 稽核天下百 司案牍 。 ” ; 少 者可 只一人 , 洪武 十年“ 遣 中官 、
国子生及部委官各一人往 核其 实……” 以查税课证用情况。据 《 南 雍志》 卷十六载 , 洪武 、 建文朝 南京五府六 部等衙门历事监 生即正历 为 2 1 8 人, 各衙门写本和办事监生即杂历 1 5 2人 , 两者共有 3 7 0名 。而其他临 时差 遣之历事 , 不仅数量大且频繁 , 名额实 为不易考究 。 从上可知明洪武朝国子监生历事一般状况 , 此 阶段 国子监生之 历事 多有随意性和实效性 , 与社会现 实结合 的较 为紧密 , 不 受典 章制度 的约 束, 为明初社会建设 做出了突出贡献 。 四、 国子监生“ 历事” 的剖析 明初建 国, 华夏大地饱受战争之苦 , 社会经济破坏严 重 , 人 民生 活困 苦不堪 , 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元朝统治 时期, 废行科举多 年, 总共 举行科考仅有几次 , 统治靠 的是 蒙古 民族之武 力强势 , 故统治 势必不 能 久远。明朝初建 , 急需国家建设人才 , 《 南雍志》 记载道 : “ 兵变 以来 , 人习 于战斗 , 惟知干戈莫识俎豆 。 ”于是洪 武 四年 十二月辛 己“ 上命 礼部 : 今 岁各处乡试取 中举人 俱免会 试 , 悉起 赴京用 之。时吏 部奏 天下 官 多缺 员, 故有是命 。 ”此时元朝败北 , 大量原来 蒙古官员被赶 出政局 , 加上明朝 急需人才帮助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 是故形成官员 缺额严重 。在新 的选 官 制度未完全建立 , 而 国家急需人 才之 现实需要 下 , 太祖 大胆起 用 当时社 会“ 知识分子” —— 国子监生 , 初 国子生办事勤恳认真 , 学识 较为渊博 , 深 得太祖赏识 , 监生本身 的具 有较高 的文化 素质 , 加 上得到 了传统儒 学 的 熏 陶, 朝廷用之 比较放心 , 懂 圣贤之 道 , 对 于王朝统 治没有 很大 的威胁 。 如洪武元年二月 “ 命 选 国子生 国琦 、 王璞 、 张杰等 十余 人侍太 子读 书禁 中, 琦 等人对谨身殿 , 皆姿状 明秀应对详雅 ; 上为之喜。 ” 太祖对 于国子监 生之认 同 , 是后来 国子监生历事人仕的关键。
论明朝六科给事中制度——兼议对当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Jan. 2020Vol. 23 No. 12020年1月第23卷第1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历史文化研究】论明朝六科给事中制度——兼议对当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赵腾宇(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天津300387)摘要:明朝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较为发达的朝代,独具特色,首创了六科给事中制度。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相 对前朝具有极大的创新,为维护皇权和规范官员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六科给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独立性 与“六科对应六部”,这些都可以为我国目前设立与完善监察机构提供启示。
通过保证监察机构的独立性、设立针 对不同监察对象的专门监察机构、完善相关监察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监察机构的监督,可以为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六科给事中;监察机构;监察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K207文章编号:1008 - 777X(2020) 01 - 0059 - 05随着监察的宪法地位确立以及相关法律的出 台实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监察体制改革并构 建完善的以法律为中心的监察体系,而我国古代的监察经验可以为当下的时代任务提供指导。
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极具代表性的朝代之一,明太 祖朱元璋指挥农民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并在复杂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中建立了中央集权高度 发达的朝代。
明初本着“刑乱国用重典”的原则进 行较为严苛的法制,并且实行“重典治吏”的政策,以避免重蹈“元亡于吏”的历史覆辙。
⑴在这种时代 背景下,监察体制发生了重大改变,以都察院替代 前朝通行的御史台,创设六科给事中监察系统,同时建立地方督抚监察网络。
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 监察机关“治吏”的基本职能,同时极大地加强了皇 权统治,从而为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保障。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实现了监察六部及其官员的初始职能,从某种层面上 更是巩固了中央统治。
中外教育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女子学院
中外教育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女子学院第一章测试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参考答案:西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参考答案:《史籀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参考答案:诗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参考答案: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参考答案:孔子6.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参考答案:错7.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参考答案:错8.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参考答案:对9.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参考答案:错10.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爱”是有差别的“爱”。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什么?参考答案:人后天习得的善德2.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参考答案:墨家3.“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参考答案:孟子4.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参考答案:墨家5.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参考答案:墨家6.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不言之教”7.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
参考答案:对8.墨家教育中所谓的“博乎道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
参考答案:错9.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参考答案:错10.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
孟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参考答案:汉武帝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参考答案:董仲舒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参考答案:汉代4.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参考答案:董仲舒5.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什么?参考答案:博士6.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程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明朝万历皇帝的科举制度与人才选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明朝万历皇帝的科举制度与人才选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而万历皇帝是明代最后一个开明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科举制度的改革和人才选拔理论的实践。
本文将探讨明朝万历皇帝的科举制度与人才选拔理论的结合,以及其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在明朝,科举制度是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
而万历皇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期能够选拔到更多优秀的人才。
首先,他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经义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
然而,万历皇帝认为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评估人才,于是将科举考试的范围扩大至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以期能够选拔到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使得科举考试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万历皇帝注重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他取消了以前的举人额定名额制度,采用了按照考试分数排名的方式选拔进士。
这一改革措施打破了地方豪强的势力,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此外,万历皇帝还规定了明清两代孝廉制度,给予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的考生以荣誉和特殊待遇,进一步鼓励人才的积极参与。
此外,万历皇帝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
他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实际操作环节,如文案、案牍等,以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一改革不仅使科举考试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也为选拔具备实际才能的官员打开了一扇门。
通过对明代万历皇帝的科举制度与人才选拔理论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改革措施对于明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使得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得以充分利用,为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举制度的改革使社会上升迁的途径更加公平,降低了贵族阶层对官员选拔的影响,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明朝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科举制度的改革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的学者和文化名流。
然而,万历皇帝的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由于科举考试的选拔标准偏重文化知识,很多聪明但不擅长书面表达的人才往往无法脱颖而出。
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人员
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人员1.引言1.1 概述明代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是培养士子的重要机构。
其教学管理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研究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人员,探讨他们的选拔与任命、责任与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国子监作为明代最高学府,其历史背景十分丰富。
在明代,尤其是永乐年间,国子监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国子监之前称为国子学,隋朝开始设置,唐宋时期制度较为完善,元代则确立了规模较大的国子监体制。
明代官方对于国子监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认为它是负责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机构。
在国子监中,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他们不仅要有卓越的学识和教育经验,更需要具备清正廉洁的品德和操守。
选拔教学管理人员的原则主要包括德才兼备、严格的考评制度以及选拔流程的公正性。
国子监设立了各种考试和选拔程序,如魁星、秀才等选拔制度,确保了选拔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教学管理人员在国子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他们负责教导学生,传授经典文化和知识。
其次,他们承担着教学管理的责任,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考试评定等。
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还充当着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性格塑造,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才能。
综上所述,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他们的选拔与任命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这一职责。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是学生们的引领者和榜样。
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素养,国子监能够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人才,为明代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明代国子监的历史背景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两个方面来探讨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人员。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国子监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创建的目的和背景条件。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制度,探讨他们的背景要求以及选拔的程序和标准。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角色和作用。
明代监生历事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明代监生历事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明代监生历事制度就是监生在外历练政事的一项制度。
它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培养官员的实践能力具有进步意义。
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研究监生历事制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代;监生;历事;职业教育明代洪武元年设立国子学于京师,后改名国子监,这是明代的最高学府。
为了培养出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高级官吏,明代统治者对国子监予以了极大的重视。
明代对监生的选拔,培养,历事等方面都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对现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我们现在并不是要照搬照抄监生历事制度,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一套实际可用的职业教育制度,为现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服务。
一、监生历事的概况明太祖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实施了监生历事以应对明初官吏的缺乏。
监生历事制度就是监生在外历练政事的一项制度。
监生历事最后发展成为了明朝一个选官制度。
明朝统治者实施监生历事制度是由明初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首先,明初需要培养一些能够忠于自己的官吏来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是当时最大的实情。
其次,朱元璋本人重视教育,但是他又认为进士不熟悉政务,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需要进行历练。
“学校之教至元其弊极矣”,“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有为及试用之”。
《明史》记载:“监生历事,始于洪武五年。
建文时,定考覈法上、中、下三等。
上等选用,中、下等仍历一年再考。
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同监读书。
”有时候是坐监期满后再历事,有时候是白天实习历事,晚上回监读书学习,把读书与历事结合起来。
监生历事,就是把学习理论和做官实践结合起来。
国子监的历事生,有各种各样,品名繁多。
按照历练的性质分,有正历和杂历;按照时间的长短分,有长查和短差,历期有三个月、五个月和一年;还有以事来分的,一事完毕了就是一期。
浅论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
浅论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摘要: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是明代创立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该项制度建立于明初洪武时期,实行中渐渐与课堂学习相脱离,至明代后期流于失败。
实习历事制度把实习与授官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明代务实的人才观。
这一制度是明朝统治者人才思想、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是明代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为明朝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对当代高等教育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自汉代设立太学以来,中央官学制度至明代建立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而趋向完善。
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素与西汉的“太学生出仕制度”和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三舍法”并称中国古代官学教育三大改革。
《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认为:这三个制度在古代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同等地位。
1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是让国子监生到各历事部门进行实习,以获得出职任官资格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
《中国教育行政史》中说:这一制度是明代培养官吏的极为重要措施,也是明代国子监始创的一项很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
2詹家豪在《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论述》一文中认为,该制度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制度。
3本文主要论述了该项制度的重要特征,这对于深化对该制度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代人才思想的体现(一)明初的人才状况在一片凋敝景象之上建立起来的明王朝,百废待兴,重建任务极其繁重,人才问题是明王朝面临的最大问题。
原就大量缺乏人才的状况,由于明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又屡兴大案,大杀功臣,使大量人才被牵连诛杀,导致人才缺乏问题更为突出。
为了维持刚刚建立不久的明王朝,为了保证国家政体的正常运行,建立一只庞大的官僚统治系统成为明初的迫切要求。
朝廷虽然有可用的治国管理人才,但又不合乎统治者的标准,难以满足明初各项建设的需要。
主要有三类人才,各有弊端:一类是随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百万官军,虽然可以依靠,但这些人由于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多是军事阅历丰富却目不识丁的粗人,缺乏治国安邦的才能;第二类是元朝的旧官吏们。
明朝学校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教育制度相对完备的时期。
明朝统治者高度重视教育,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因此,明朝的学校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
一、中央官学——国子监明朝的中央官学以国子监为代表,是培养国家官员的重要基地。
国子监设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其教学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1. 创立监生历事制度:国子监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参与实际政务,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监生历事制度要求学生到州县历练政事,清理根田或兴修水利,并根据表现进行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可授官职,中等再历练,下等则返回国子监学习。
2. 实行积分法: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即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
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逐级递升。
二、地方官学——社学社学是明朝地方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民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社学起源于元朝,明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使其更加完善。
社学具有以下特点:1. 设立广泛:明代普遍设立社学,使其覆盖范围更广,让更多的儿童有机会接受教育。
2. 强制性:为了保证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些地区采取强制性措施,如对不送孩子入学的家长进行惩罚。
三、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如下:1. 考试科目多样: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科目主要有进士、举人、贡士等,考试内容涉及经史、文学、诗词等多个领域。
2. 考试严格:明代科举考试实行严格的选拔制度,考试难度较大,只有少数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四、私学与书院除了官学之外,明代还存在着私学与书院。
私学主要面向平民百姓,书院则成为学者讲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些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总之,明朝学校制度在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科举制度、私学与书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世教育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明朝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制度逐渐衰落,影响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浅析明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对现代公务员的启示
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程序 (5)二、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8)(一) 人才选拔途径逐渐一元化且科举与学校完全融合 (8)(二) 制度完备,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且更加规范化和程式化 (9)(三) 以八股文为格式,以《四书》、《五经》为内容命题 (9)(四) 科举不仅只限文科,而且也设武举 (10)三、明代科举制度对中国现代公务制度的启示 (10)(一) 考试资格平等,放宽考试限制,扩大公务员录用视野.. 10(二) 合理设置考试内容,提高考试的科学性 (11)(三) 考试过程平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11)(四) 考试的内容评判平等 (11)(五) 录用平等,任用符实 (12)结语 (12)参考文献: (14)感谢: (15)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兴起至唐以后科举制度就成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在选择标准、选拔途径、考试内容、录取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更严密的要求和规范,明代科举制度发展到一个顶峰状态。
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世袭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过程。
经过历时的选择,科举制度逐渐占据了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主流地位,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份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行政领域中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同时对其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明朝科举制度、发展、特点、我国现代公务员、启示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兴起以后科举制度就作为一项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
在科举制度产生前,中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世袭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过程,经历过历史的选择,科举制逐渐占据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主流地位。
科举发展到明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无论是选择标准、选拔途径、考试内容、录取方法等诸方面都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有诸多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月
Dec.2016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
人文社会科学
RenWenSheHuiKeXue
明代监生历事制度视角下的现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探究
杨万贺
1.明代监生历事制度概述
监生历事制度就是监生在国子监学习到一定年限,被分派到各部门进行历事,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其从政能力,并取得出职任官的资格。
该制度的实行为明朝政府培养并选拔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但随着明代制度的演变,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渐渐与课堂教学相脱离,失去了其原有的实践教育的内涵,逐渐流于形式,最终随着明朝的灭亡而衰落。
2.明代监生历事制度的主要特征(1)具有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实践性。
在明初创立时,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是建立在国子监生在监文化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这从朱元璋择国子监生到各处去历事的标准中即可看出:要求学优年长者即在国子监中学习时间长,学习成绩优秀者,再到历事衙门进行政务实习。
在实行过程中,也已形成一套具有历事条件、方法、时限、内容、考核等内容的系统规制,因此是具有科学实践性的。
(2)具有人事制度的合理时效性。
在明代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中,重视监生实习历事的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学习与任官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对监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缩短了从学校学习到社会任职之间的距离,使监生在任职前基本具备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
明代通过历事选拔人才的方法,有效避免了监
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境地,具有一定的合理时效性。
(3)具有实践教育制度的创新性。
明代继承并发扬了古代太学的考试升级制,富有创造性地实行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教育管理制度,即监生历事制度。
明初选派监生进行历事,起因是为了弥补官吏紧缺的现状,后确定为一项重要的选士制度。
监生通过历事,可以广泛地接触工作实际,从而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
同时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明代监生历事制度的现实意义(1)为当今高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供历史经验。
明代监生历事制度的实施是要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机会接触实际,实现所学与所用的早期结合,以造就实用之才。
当今高校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仅仅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
应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需要树立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育观。
因此,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当今的教育改革趋势,都说明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树立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观是重中之重。
(2)为现代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和实践指导。
从监生历事制度最终走向失败的历史经验中得到的教训是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
教育,绝不能与课堂理论学习相脱离,否则势必使之走向荒诞并扼杀实践教育本身的最终结局。
当今的高等教育制度中还没有将学生的实习实践建成一项具体而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无论是国家的大力支持,还是全社会的共同协助,可以说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在这方面的经验对当今高等教育实践育人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3)对当今高校学生就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监生历事制度能在明朝存在两百余年,除了本身具有的科学实践性, 还在于统治者对它的重视。
这从监生历事部门的庞大机构与它们接收历事监生的名额都有定制即可看出,而且对监生在历事时的考核及待遇也都有章可循。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为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但大多流于形式,毕业生的技能构造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接轨。
因此,通过实习实践,学生能形成明确的就业导向,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 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
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詹佳豪.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论
述[J].史学集刊,1998(1).
摘 要: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首创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
该制度真正实现了书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为明代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该制度自身暗含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仍能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明代;监生历事;实践育人作者简介:杨万贺(1985—),男,长春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6)35-0143-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吉林省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的研究”(JGJX2016D168)的
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