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苏教版数学六上《探索与实践》教学设计-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教学例10的内容有问题,需要删除。
教学例9:1、操作准备。
要求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每个小组摆出的长方体都不相同。
2、观察思考。
让学生观察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让学生数出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让学生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数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3、分析推想。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学练:让学生完成练六第1-3题,巩固所学知识。
1.在刚才的操作和讨论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否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但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依次展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然后问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学生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
3.要求学生按自己小组的想法摆放,然后数一数,看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4.组织交流,问学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是否与他们操作前的想法一致?追问:如果再给你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来吗?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5.根据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提问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交流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 x 宽 x 高。
然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进一步启发: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需要特殊说明。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明确每个a³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6.进行“试一试”和“练一练”练,让学生独立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并强调用公式计算更简便。
和高,巩固已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和前面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不同和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通用公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页的例1。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橡皮泥,小刀,萝卜,小棒,课件。
1.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学生一边说,图形下方一边显示出图形名称)教师指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课件放大长方形,并通过面的“移动”,变成一个长方体。
教师质疑: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不是)你知道这种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吗?(长方体)教师讲述:长方体是立体图形中的一种,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举例。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们能说出几个长方体的物体吗?(铅笔盒,电脑主机……)教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请你们看看这个木块(出示一个不规则木块),它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不是)你们都认为这个木块不是长方体,并且都认为刚才举的例子是长方体,那么长方体应具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面、棱和顶点。
(1)教师操作。
教师示范切萝卜。
(竖直切下第一刀)观察切面,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一个很平的面)板书:面教师把萝卜的平面朝下,垂直切下第二刀。
通过观察,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摸一摸。
(我发现了一条边)教师讲述:在数学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
板书:棱教师从侧面垂直切下第三刀。
再次观察,教师指名学生用手摸一摸,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一个小尖)这个小尖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小尖是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教师讲述: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2)学生操作。
学生运用橡皮泥和小刀进行实际操作,感知面、棱和顶点。
此环节也可与教师操作同步进行。
(提醒学生务必注意安全)2.根据实物,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请学生摸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说说感受。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教师将长方体教具的面削下,露出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感受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苏教版+boke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一、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点全面,涵盖了整数、分数、小数、图形、面积等多个方面。
每个知识点都有清晰的概念解释和具体的例题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教材采用了大量的生活化例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够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通联起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操练、练习、讨论等,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大量的示范和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四、注重知识点的渗透性贯通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渗透性贯通,通过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通联进行讲解和衔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还注重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五、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合理教师在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上也非常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及时订正和反馈,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点的渗透性贯通和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合理。
这些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挥苏教版教材的优势,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与实践-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与实践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加强四则运算的熟练度。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例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基本的统计图表绘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的运算规则、平面图形的性质、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难点: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图形面积的计算、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教学挂图。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授:讲解新知识,配合实例和练习。
3.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与实践内容:分章节展示关键知识点,配合图表和示例。
作业设计书面作业:巩固知识点,提高计算能力。
实践作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六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中,不仅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详解1. 导入阶段: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方法:使用生活实例、故事、问题等方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交通标志、建筑图形等)作为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的存在和应用。
时间:约5分钟。
2. 新授阶段:目的:系统讲解新知识,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与实践-苏教版
一、回顾并整理整体框架。
指导复习的内容P112“数的世界”,学生读一遍,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复习所提内容。
【板书框架】。
二、回顾并整理本学期有关比的知识。
1、引导学生回答出:比的意义、性质,比、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对比求比值与化简比。
并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练一练。
如,20:50求比值并化简比。
指名学生版演,其他学生评议。
2、练习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评析。
3、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时,指出应注意些什么?
三、回顾并整理本学期有分数运算的知识。
1、引导学生口头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倒
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时强调两点:1、除法的转化;2,约尽。
3、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邀请一部分学生到黑板来板书。
议一议:那几题能简便算,举例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哪题看起来好像能简算,为何又不能?
四、全课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知识体系再简要说一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学科,它是研究数量、空间、结构以及变化等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科学。
数学的应用广泛,包括了建筑、工程、金融、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能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本篇文章将讲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介绍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
一、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学知识,例如:在超市购物时计算折扣,衣服裁剪时计算面积和周长,饮食健康时计算卡路里等等。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介绍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一本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课程教材。
该教材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以真实生活场景为例子,通过导学、讲解、演示、练习、评价等环节,帮助小学生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该教材的特点是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1. 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例如:购物、游戏、旅游等,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游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教具,它可以轻松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游戏的形式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3. 着重讲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介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实际计算、物体计量、图形构建等等。
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
4. 常见问题的讲解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讲解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如何计算面积、周长、体积等,如何正确选择数据和单位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探索与实践1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上)册教学内容课题:探索与实践页码:53~54主备人复备人教学时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和应用计算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预案教学反思教学流程教学意图一、探索与实践1、先找规律,再填数(1)4/5,2/5,1/5/,(),1/20,(),()。
请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分数的1/2,括号里的每个书3都可以用它前面的数乘1/2求出来。
(2)2/3,1,3/2,9/4,(),()。
请学生独立思考,如有一定的难度,四人一组合作讨论。
老师提示:2/3乘什么数等于1?1乘什么数得3/2?3/2乘什么数得9/4?揭示规律:前面一个数乘2/3等于后面一个数。
2、涂色请学生独立完成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测:(1)绿色空格有多少个?(2)黄色空格有多少个?(3)画斜线的空格占所有空格的几分之几?二、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的得数,能发现什么规律?(1)1/2-1/3=()/()1/2×1/3=()/()(2)1/4-1/5=()/()1/4×1/5=()/()请学生填一填,探索规律。
汇报:分母是相邻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差等于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对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自评与小组内的互评。
体验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思考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分层突破难度。
依据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初步认识相关分数减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
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教后记一:教后记二:。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百分数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课题: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第 1 课时总第课时同学们: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2015年秋季。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今天我利用开学的契机,围绕“安全”这个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及沟通,“关爱生命、安全第一、教育为先、预防为主”是我们安全工作的宗旨,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
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
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老师们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
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关注课间安全。
1、禁止在校园、楼梯上追逐、打闹、嬉戏合作危险游戏,防止拥挤踩踏。
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跳皮筋,严禁翻爬扶栏等。
禁止到危险建筑物周围玩耍。
2、不触摸开启校内班内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除实验外,校内严禁使用明火。
3、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
4、上操、集会、放学时上、下楼的高发时间,下楼梯千万不可奔跑,不可拥挤。
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准使用固定体育器械。
二、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道路要走斑马线并且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骑“英雄”车,严禁在校内骑车。
2、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骑摩托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设置路障,两人成排,三人成行,靠公路右行。
苏教版小学教学教育教案六年级教案上册数学知识总结点总结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点: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S 表=(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注:不足6 个面的实质问题依据详细状况计算,比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m3=31dm3=1000cm3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L=1000mL1dm3=1L1cm3=1mL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2.观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余物体的体积叫做3.它的容积)。
4.计算公式:5.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或6.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或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或底×h8.(二)分数乘法9.分数与整数相乘及实质问题:10.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红最简分数。
或许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方计算法例。
11.注:【任何整数都能够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1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能够用乘法计算。
小学数学4.5.解题时能够依据表示几分之几的条件,确立单位1的量,想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哪个数目,找出数目关系式,再依据数目关系式列式解答。
6.分数与分数相乘及连乘:7.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红最简分数。
8.分数连乘:经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9.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10.倒数的认识:1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3探索与实践|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3探索与实践|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探索与实践的意义和重要性;2.能够用探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实践,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探索与实践的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3.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难点1.探索与实践的思维方式;2.实际问题的应用;3.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融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板书;2.学生携带数学课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Step 1引入新课,了解探索和实践的概念,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重要性。
Step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探索和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在生活中发现某一道路交通拥堵,探索原因,寻找解决方案,提出建议等等。
让学生理解探索和实践的方法和思维。
2. 学习探索和实践的方法Step 1让学生自主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探索和实践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Step 2学生向全班汇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探索和实践方法。
3. 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Step 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如:通过制作折纸,了解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加深对它的理解。
Step 2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点,创造新的实践活动。
如:用平面图形制作手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点。
4. 总结归纳Step 1让学生总结探索和实践的方法,了解它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Step 2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并告诉学生,探索和实践不是一次性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作业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探索和实践的方法,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一份小结。
参考资料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2.《探索与实践》教材。
六年级上册数学实践与探究同步实践
六年级上册数学实践与探究同步实践一、引言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通过实践与探究同步实践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次报告将对六年级上册数学实践与探究同步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本次实践是在某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通过实践与探究同步实践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践过程1、问题解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既包含了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又涉及到了实际问题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3、案例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案例既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又涉及到了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教师引导: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成果与反思1、实践成果:通过实践与探究同步实践的方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二是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四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探索与实践3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材
1、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积累空间图形学习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
1、课前布置:分小组进入商店,借购物之机观察了解有关包装问题。
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
一、探索与实践
1、实践活动:第8题
①出示一个橡皮泥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
的特点,观察框架。
②同学们拿出橡皮泥和小棒,做长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
分别用来做什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用几团橡皮泥、几根小
棒?做一个正方体呢?
③分四组,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合理选材,先在35
页书上填好选料单。
④每组根据选料单上填写的长度选好小棒,动手操作,完成3
个框架的操作。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第9题
①上一课布置大家到商店观察包装问题的,大家收集了哪些电
器的有关数据,请填在35页书上。
(可用计算器计算)
②大家交流:
A、说一说:通过走进商店,了解商品包装,说说你对包装方
面的哪些问题最感兴趣
B、看一看:投影出青啤集团包装啤酒的全过程,看后说说哪
种包装方案最省材料。
C、做一做:四人一组拿出火柴10盒,动手包装。
D、比一比:分析每种包装方法,哪种最省包装纸。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
二、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
教后记一:
教后记二:。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与实践教学设计 苏教版
探索与实践学程导航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探索与实践2
课题:探索与实践
页码:P9 人人时间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探索与实践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探索与实践”
第11题
先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后操作。
小组成员交流成果。
实物投影出示。
第12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再动手分一分。
操作完成后让同组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并交流方法。
全班交流。
第13题(课前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测量活动)
首先交流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重点考查数据的合理性。
第14题
让学生先找出这个游戏的计算方法,再同桌相互出题。
二、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自评与小组内的互评。
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
六年级上数学探索与实践电子教案
单元章节第一单元第十三课课题名称探索与实践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示意图展示解读学生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课型活动课主备教师冯卫星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自主备课部分一、交流前置。
口答汇报口算。
二、申报讨论。
1.拿出课前完成作业本,静静浏览梳理11题、12题、思考题的思路。
(2分钟)2.组内交流。
(重在交流解题思路、对题目的分析解读)3.申报、板演、讲解。
4.互动点评。
(听懂的复述、有意见的补充、不同意的争辩)展示:说说自己选用的材料,展出自己做出的作品,教师板书大家选择的材料。
观察发现一些共同的现象。
汇报:自己调查的数据,教师用视频展示台,辅助学生叙述。
交流:思考题中的三个问题。
(听懂的复述、有意见的补充、不同意的争辩)1.独立整理思考方法。
2.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所用的操作策略。
4.小组合作5分钟内完成。
5.集体汇报,评点成功、失败操作。
三、拓展延伸。
1.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一、二两题完成。
申报讲解。
2.课后完成导学单其余练习。
(1)有一个长30厘米、宽18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加工时,把8个顶点各凿去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加工后的表面积是多少? 关键:借助示意图,理解凿去一个正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宽、高不变,它的体积减少48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长、高不变,它的体积增加99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长、宽不变,它的体积增加352立方厘米,求原长方体的体积。
核心:借助示意图说清变化情况,(听懂的复述、有意见的补充、不同意的争辩)(3)如图,这是长方体纸箱的展开图,请根据有关数据填空,这个纸箱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高是( )厘米。
做成的这个纸箱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2倍,而体积比小正方体大420立方厘米,那么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板书设计教后反思9 116。
部编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探索与实践
备课时间: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单元章节第三单元课题名称探索与实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张传宝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自主备课部分一、交流前置性作业1、师生校对口算练习二、探索与实践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3、实践:分析讨论第15题。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4、实践:分析讨论第16题(1)出示第16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第(1小题)先找出24是哪两个因数的积,再根据条件确定长和宽的数值;也可以运用假设的策略,先算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再根据面积调整。
第(2小题)周长的一半按照5:3进行分配;也可以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5、实践:分析讨论第17题(1)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2)全班进行交流讨论(3)明确我的发现三、评价与反思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1)学习分数除法计算时,能积极探索和归纳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吗?(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能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加以应用吗?(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吗?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部编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探索与实践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备课第( 25 )课时单元章节 二、分数乘法 课题名称探索与实践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型 探索实践 主备教师 蒋雯霞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自主备课部分一、 交流前置作业学生汇报口算答案,并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二、探索与实践1、 完成42页第14题。
学生尝试填空,让自己发现规律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你是怎么思考的?连续两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明确:第(1)题中的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分数的12,追问:后一个分数可以怎样求。
第(2)小题提示:23 乘什么数等于1?1乘什么数得32 ?32乘什么数得94?追问:你发现规律了吗?后一个数可以怎样得到呢? 补充习题:(即导学案展示)(1) 1,13 ,19,( ), ( ) (2) 83 , 43 ,23, ( ), ( ) 2、完成第15题提问:共有多少个小方格?怎么知道的?学生尝试按要求涂色。
展示学生作业,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追问:黄色方格的35,是把谁看作单位“1”?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教师点评与及时鼓励。
3、思考题展示导学案上的拓展题,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发现。
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学生根据规律再写几组,集体评价。
补充规律应用计算:12 + 16 + 112 + 120 + 130 + 142三、 评价与反思1、 指导理解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并让学生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
2、 自我评价。
3、 指名结合指标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 补充练习1、 已知A × 35 =B × 53 =C × 1111求A 、 B 、C 中,( )最大,( )最小。
2、一张正方形纸,它的边长是67分米,把它对折成长方形,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依据目标,自主梳理。(预设2分钟)
学生明确本课练习的内容及目标。
二、成果分享,梳理构建。(预设8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2)全班交流。
2、释疑解惑: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有疑惑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钟)
1、“探索与实践”第12题。
举例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做出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2、完成后交流订正。
板块一
问:前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哪些知识?
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充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探索与实践。(揭示课题)
板块二
1、小组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结果。组织交流;
2、教师准备:课前分好小组,准备若干小黑板。
3、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测出自己和爸爸(或妈妈)每分大约步行多少米?
预
习
设
计
1、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长是3厘米的长方形。
2、把12个苹果分成两份,使其中的一份是另一份的3倍,怎么分?
3、和家长一起,测量自己和爸爸(或妈妈)一分钟步行各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题后集体交流。
2、“探索与实践”第13题。
同桌两人合作,列出方程并借助计算器计算出假设两人同时从长2000米的一条路的两端相对而行,大约经过几分钟可以相遇。
4、“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同桌互玩。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评价与反思”
根据书本所提供的指标,仔细回顾相关的学习情况。
2、全班交流:
(1)第1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决;
(2)第2题:可以用方程,也可以从份数的角度来思考解决;
3、集体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板块三
1、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解题前要先测量出这条线段的总长度。
展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学2、交流每一组的解题思路。
4、明确游戏规则。
教师先找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游戏。
3、让学生在评价反思中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做出评价,并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在独立探索、尝试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分析问题时思路的条理性、清晰性和严密性。
教
学
资
源
1、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在系统地解决问题的学习中,会有条理、清晰地思维,同时对探索数学规律有浓厚的兴趣。
“探索与实践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9页“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及“评价与反思”。
共几课时
共7课时第7课时
课型
复习课
第几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业
设计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10页。
《一课一练》的智力冲浪
家庭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