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韦氏感应机演示静电现象探究

韦氏感应机演示静电现象探究

韦氏感应机演示静电现象探究姜庆荣一、韦氏感应起电机简介韦氏静电感应起电机是起电机的一种仪器。

两片等大、平行、共轴的有机玻璃板——起电盘,外表面贴有导电膜铝箔。

转动手柄时两盘转向相反,两盘上各有一过圆心的固定电刷,两电刷呈90度夹角,各与横梁成45度夹角,针状电梳的两脚跨过两盘,但并不与两盘接触,脚上装有许多尖细铜丝,铜丝尖端指向圆盘上的铝片。

针状电梳由金属杆与莱顿瓶相连。

莱顿瓶在韦氏感应机中作为电容器使用。

其外观如图1和图2。

当顺时针转动手柄时,由于静电感应,莱顿瓶中可以收集到大量电荷,使两放电球间产生高压,击穿空气从而产生放电现象。

二、实验探究1.认真准备实验,实验前检验感应机各部分元件确保实验可以进行,顺时针转动手柄,描述出现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逆时针转动手柄时会如何,试对其原因进行阐述。

2.仔细观察韦氏感应起电机,电刷和针状电梳的存在都是为了便于静电感应的产生,那为什么电刷与导电箔片是接触的而针状电梳与导电箔片却是不接触的呢?他们在工作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样的?3.试说明韦氏感应机的电路结构,并解释其中莱顿瓶的作用,如果将莱顿瓶拆除,会有怎样的现象?如将两个莱顿瓶串联,又会是怎样的现象?比较现象之间的不同并给出解释。

4.将韦氏感应机的两个放电杆与两面金属板连接,金属板间竖直悬挂一轻金属球,观察实验现象。

5.将一个放电球绕上一根铜丝,使铜丝一头指向另一金属球,并与之保持距离,这时再顺时针摇动手柄,还会有放电现象吗?为什么?图2 6.韦氏感应机不能正常工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三、现象及解释1.韦氏感应机的基本构造如图3所示,顺时针转动手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两放电球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韦氏感应起电机利用了感应起电的原理,可连续地积累较多的电荷,从而获得高电压。

大气中的带电粒子与导电膜发生碰撞从而使导电膜带上一定的初始电荷,如图3所示,为观察方便,将前后圆盘画成大小不一样的同心圆,前盘为小圆,后盘为大圆。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摘要:本课题针对静电演示实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得出实验成功的因素从而采取措施,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一上台就成功。

漏至验电器的外壳,而外壳连底座是可以接地的,把底座和地绝缘开并不能阻止导电杆的电荷漏到外壳上来,则将极大地影响验电器的偏转。

因为在静电平衡时,导体的电荷只分布于其外表面。

在导电杆与外壳导通的情况下,导电杆、指针及外壳成为一个导体,而指针及导电杆的壳内部分处于整个导体内部,将得不到电荷,指针因此不会产生偏转,在验电器底座下加上绝缘座也只能完全是徒劳的。

因此,防止这类验电器漏电的正确方法是设法保持导电杆和外壳之间的高度绝缘。

二、静电的特点及其所导致的漏电问题静电即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通常指因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在物体表面所带的正负电荷。

当一个物体带有一定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时,可以称其带静电,静电是一种相对的称谓。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静电经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减少,这段时间的长段与物体的电阻有关。

实际应用中的而金但导致操实际上这料电线甚至玻璃棒、橡胶棒都是不可靠的绝缘体。

在空气潮湿、材料老化变性或表面不甚清洁时更是如此。

课本中介绍的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起电方法之所以效果不佳,原因不是用这些材料摩擦时不能起电,而是玻璃棒和橡胶棒不易保持住电荷。

空气不够干燥时,通常被我们视为绝缘体的这些材料在静电(高压)条件下形同导体,漏电之快,出乎意料。

这就是影响静电实验诸多因素中最致命的一个。

三、摩擦起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对它的微观处理,一般教材限于知识要求的程度只给出一个总的解释,即电是由于得失电子而带电。

但对在摩擦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理解释,一些老师存在有误解,导致影响在实验中有效地使用这一方法。

如有些人认为摩擦生热导致电子的转移,因而只有快速反复的摩擦才能起电。

有经验的老师在不易起电时,往往易通过紧压摩擦,而不是压导致1.2.-——如果对带电量的要求不高,可以摩擦绝缘棒(如有机玻璃棒)使其带电,再将电荷传递给需带电物体。

静电感应实验方法探讨

静电感应实验方法探讨

静电感应实验方法探讨静电感应实验方法探讨甘忠通崇义中学高中电场一章中关于静电方面的实验较多,而静电实验也是教师上课时较难控制的,甚至有些教师对静电实验进行了错误的讲解。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入的了解实验的一些条件,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只是纸上谈兵,跟本没有自己认真去做实验,这样出现错误的讲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静电感应是高中电场中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中的第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也很广泛,后面我们学习静电屏蔽等内容也是要用到它。

可见对静电感应现象理解透彻对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非常重要,而教师上课时所需的静电,大部分人也是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获得,现于很少人用玻璃棒、橡胶棒摩擦起电了,因为这种摩擦起电所带的电量不是很足且易漏掉,对我们做静电实验影响较大,有些教师平时静电实验做不成功,这也是一个原因。

现在我们来探讨静电感应实验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本上是用带电小球、枕形导体来做这个实验的,这种方法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一是带电小球如何带上足够的电量,且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衰减;二是两金属箔是否容易张开和闭合;三是感应起电后的两枕形导体是否容易漏电。

如果以上问题得以解决,这个实验也就成功一大半了,以下我们就来分析和解决。

1、首先要对静电有深入的了解。

所谓静电,就是不流动的电荷或称静电荷。

它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简单的如摩擦起电,比较常见和常遇到的有:脱毛衣时衣服上出现的静电放电火花,在干燥季节时,人们在地毯上行走时就可能产生静电,当你的手伸向金属物体时,手指就会对它放电。

总之,产生了电荷,一时又流不走,或不能放掉,就形成静电(荷)。

虽然静电荷的量很小,但其电压却很高,一般能达到千伏级,甚至万伏级。

因为电压与电荷量成正比,而与电容成反比。

可是电容通常都很小,所以静电荷的电压很高。

实验室产生静电的方法有:一、摩擦起电。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二、利用静电感应来带电。

利用静电感应应使验电器带电;或利用起电盘感应起电;也可用韦氏感应起电机和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起电。

静电场实验中的关键技术与误差分析

静电场实验中的关键技术与误差分析

静电场实验中的关键技术与误差分析在物理实验中,静电场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

静电场实验用于研究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的分布等问题。

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误差,这些问题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对静电场实验中的关键技术和误差进行分析。

首先,关键技术之一是准确测量电荷量。

在静电场实验中,准确测量电荷量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方法有静电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法。

静电感应法是通过感应充电,利用电场产生力的原理来测量电荷量。

而法拉第电磁感应法则是利用电荷的运动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测量电荷量。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电荷量,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关键技术之二是保持电荷的稳定。

在静电场实验中,电荷的稳定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电荷的稳定,例如使用防静电材料、保持实验环境干燥等。

只有保持电荷的稳定,才能够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差。

误差来源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一些固有原因而引入的,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改进实验装置等方法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通常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取平均值来减小。

另外,在静电场实验中,图像处理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些实验中,需要通过观察被测物体的电场分布来研究电场的性质,这就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图像处理。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实验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了解被测物体的电场分布情况。

此外,实验器材的质量和精度也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实验器材的质量不过关或者精度不够高,就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因此,在进行静电场实验前,应该选择质量可靠、精度高的器材,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静电场实验中,仪器的校准也是十分重要的。

校准仪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仪器的误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只有进行仔细的校准工作,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进行静电场实验还需要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静电演示实验仪器与实验——高杨

静电演示实验仪器与实验——高杨

静电演示实验仪器与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电特点,分析研究静电演示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2、熟悉静电仪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及使用操作方法;3、初步掌握检查静电演示仪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验电器、静电起电机、有机玻璃棒、橡胶棒、感应起电盘、验电羽、平行板电容器、尖形导体、金属网罩、丝绸、毛皮、起点拍、旋转支架等。

补充说明:韦氏起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而制成一种能够连续获得大量电荷的仪器,也叫感应器电机。

在正常情况下,其电压可达到几千伏至几万伏。

(1)如果起电机无法起电,可以在转动时用塑料泡沫摩擦塑料盘使其带电。

(2)每次使用完后,应用起电盘接触两放电杆放电。

三、实验内容(一)摩擦起电和电荷守恒1、摩擦起电用验电器做测试工具,检验你所使用的各种物质之间摩擦后是否带电,摩擦后各种物质都带哪种电荷。

实验结果:摩擦带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电荷守恒将未摩擦的两起电拍分别插入放在验电器的金属筒内,验电器指针不张开,表明不带电。

若指针张开,则说明起电拍已带有电荷,此时,可将起电拍分别用酒精灯火焰烘烤一下,利用气体电离的方法,清除原有的残存电荷。

(1)使两起电拍摩擦后再分别插入圆筒中。

把两起电拍同时插入圆筒中,有何现象?(2)再把其中一片从圆筒内抽出又有何现象?实验结果:两拍摩擦后分别插入圆筒内,验电器指针偏转。

两起电拍同时插入圆筒中时,验电器闭合。

把其中一片抽出后,验电器指针又偏转。

结果分析:两起电拍摩擦后,两拍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

当一起电拍插入圆筒中时,筒被感应出与起电拍异种电荷,使验电器电荷分布不均,因此指针发生偏转。

当两起电拍同时插入圆筒时,正负电荷相抵消,验电器指针不发生偏转。

(二)使验电器带电的两种方法1、接触带电实验结果:接触带电可以使验电器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类的电荷。

应使带电体和验电器金属球充分接触(将玻璃棒、橡胶棒滑动),才是接触带电。

玻璃棒、橡胶棒等摩擦所带的电荷并不多,因此只让带电体一点与验电器接触时,主要是感应起电(未接触的部分所感应的感应电荷)。

高中物理静电演示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中物理静电演示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气 湿度 和 仪 器 的绝 缘 性 能 , 而 综 合 笔 者 多
二是通 过移 动接触 采 用摩 擦棒给 验 高 , 静 电实验受 到两个 矛盾 的制约—— 空 程中 , 摩擦棒 是绝缘体 , 摩 擦棒 上 的电荷 不能随意移 动 ,当摩擦棒接触 了电荷 , 才 能将 电荷转移 到导体上 , 如果要想使得导
实验 室 的 内 部 环 境 需 要 示 实 验 使 得 知 识 点 得 以完 整 呈 现 。 本 文 从 验 来 说 也 很 重 要 ,
保 持清新和 干燥 , 经 常要给 实验室开窗通
风, 使得实 验室远离火 花放 电、 火 焰 等 电
提 出了解决 问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 高中物理
体、 验 电器 上 带 的 电 多 一 些 , 也 可 以采 用
因, 针 对这些原 因 , 可 以从 以下 方 面 开 展
实施 :

年的教学经验 , 认为绝缘性能 又是静 电实 验中的最 主要 的矛盾。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
教 师 ,要 大 胆 通 过 自制 以及 改 进 实 验 设 备, 并且不断探索 , 不 断 总 结 经验 , 来为学 生 呈现 成 功 的高 中物 理 静 电实验 。 参考文献 :
二、 保 持 实 验 室 环 境 的 清 新 和 干燥
候, 检验 电荷分布在导体外表面的实验 中。
要 注 意 以 下几 个 方面 的步骤 :首 先 是 将方
形 的纸 盒 放 置 于有 绝缘 支座 的 平 台 上 , 通
绝 缘 的性 能也 是 不 一样 的 。 者 来 说 学 习的 难 度 比较 大 , 有 不 少 问 题 比 材 料 不 一 样 , 较抽 象 , 特 别 是 高 中阶 段 的学 生 , 他 们 的

静电实验演示实验报告

静电实验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加深对静电概念的理解。

2. 掌握静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验证静电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指物体由于摩擦、接触、感应等原因,使物体表面或内部产生电荷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即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静电感应现象是指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自由电子重新分布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1. 静电感应实验装置:包括金属棒、金属球、金属箔、绝缘柱、接地处等。

2. 橡皮、牙签、彩纸、吸管、布等材料。

3. 高压电源、静电除尘仪、白纸、夹子等。

四、实验步骤1. 静电感应实验:(1)将金属棒和金属球用绝缘柱固定,确保金属棒、金属球和接地处三者之间保持绝缘。

(2)将金属棒的一端与接地处连接,形成电路。

(3)将金属球用手指触摸,使其带电。

(4)观察金属箔的变化,验证静电感应现象。

2. 摩擦起电实验:(1)将橡皮放在桌子上,用牙签插入橡皮中。

(2)用彩纸剪出一个四角星,小心地放在牙签上。

(3)用吸管摩擦布,产生静电。

(4)将带静电的吸管竖在四角星旁边,观察四角星的动。

3. 静电除尘实验:(1)将高压电源的输出端接到静电除尘仪玻璃筒的中轴铜杆上,地线接到紧贴玻璃筒内壁的螺旋铜线接头上。

(2)在玻璃筒下方的铁盒里点燃蚊香,可看到浓烟上升。

(3)开启高压电源,逐渐加大电压,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烟尘立即消失。

(4)演示完毕后将电源电压降到0,关掉电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电感应实验:当金属球带电时,靠近金属球的金属箔张开,远离金属球的金属箔闭合,验证了静电感应现象。

2. 摩擦起电实验:当吸管摩擦布产生静电后,将带静电的吸管竖在四角星旁边,四角星会动,验证了摩擦起电现象。

3. 静电除尘实验:开启高压电源后,烟尘消失,验证了静电除尘原理。

六、实验结论1. 静电现象是指物体由于摩擦、接触、感应等原因,使物体表面或内部产生电荷的现象。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作者:陈宇恒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高中物理静电感应演示实验出发,分析了该实验在操作是比较常见失败现象及原因,并结合静电的特点分析了做好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关键。

【关键词】静电感应;演示实验失败;原因;关键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静电学部分安排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静电感应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常常出现实验失败的问题。

演示实验是认知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也是加强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而概念和规律又是物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如果演示实验失败,则达不到预期的演示效果。

一、关于实验常见失败原因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形式。

从知识准备的角度来看静电学的知识,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比较难的。

演示实验便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安排的静电感应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

用金属导体A、B,使其接触,不带电,而金属导体下方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带点金属球C靠近导体A,观察金属箔变化,分开A、B,然后C远离,继续观察金属箔变化,再次使A、B接触继续观察。

但高中物理静电感应演示实验难度相对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常见的实验失败现象主要有如下两种。

其一,当带电金属球靠近金属导体,金属导体下近端的金属箔片张开,但远端的却没有张开,这说明实验失败。

但有时候同样的实验操作步骤在办公室能够成功但在教师却失败。

分析:金属导体下远离带电金属球的金属箔片没有张开,那么金属导体的这一端是不带电的。

结合上述的现象来分析,大部分原因在于空气比较潮湿。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导体远离带电金属球的一端在电荷相互排斥的情况下放电会更加容易;而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由于带电金属球对金属导体电荷的吸引,相比另一端不会那么容易就放电。

如果是晴天,办公室人少,空气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所以同样的步骤在办公室能够成功。

而教室人多,学生呼吸时,使空气中的水分增加。

如果是阴雨天空气更加潮湿。

中学物理静电实验成败因素及对策

中学物理静电实验成败因素及对策

中学物理静电实验成败因素及对策作者:谢光梅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一切理论或假说,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物理学在理论上作出的任何结论,都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判断其正确的程度。

而对于物理教学更是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演示实验,使学生形成概念。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出实验的主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揖关键词】中学物理;静电实验;绝缘材料在中学物理教材中,介绍电学部分的知识,首先就是通过静电实验开始的。

因此静电实验成功以否是以后教学成败的关键,而静电实验却是教师们最感头痛的教学内容。

不少教师认为静电实验特别难以捉摸,不易保证成功,只有天气干燥时才好做。

其实,只要把握了静电实验成功的关键,还是可以做好静电实验的。

静电实验的特点:一是电压高、二是电量少,这可以用两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实验一:将家庭电路的火线用绝缘导线接到验电器的金属球上,把地线接到验电器的外壳上,便可见验电器指针箔片张开,但其张角不大,约在10°以内。

再把一带静电的带电体去接触另一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指针箔片张角要大得多,有时甚至几乎张成直角。

可见,此时指针箔片的电压高到几百伏特乃至几千伏特,这表明一般带静电导体的电压是相当高的。

实验二:用毛皮摩擦一下塑料衬板,使衬板带电后,把用绝缘丝线(长为0.2 米)吊着的两个轻且薄的小纸片(质量为20毫克),放在带电的塑料衬板上,用手指触一下每张纸片后移开,两纸片由于静电感应就带上同种电荷,提起丝线两纸片便互相排斥而张开,这时纸片所受到的重力mg、电力F和悬线上的张力T互相平衡,它们有如下关系:Fmg=tgα即F=mgtgα=mg d/2h若纸片很小,其所带电量可以用点电荷的库仑定律F=KQd来进行估算:测出纸片分开的距离d为0.04 米,则估算出纸上的电量的库仑数为10-9数量级。

我们知道一个手电筒小电珠上每秒钟流过的电量约为1/3库仑,这个数量是纸片带电量的一千万倍。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河南省长垣县宏力学校高中部赵会军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是静电学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实验失败,现对常见的两种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现象一:金属导体靠近带电金属球,距金属球近端的铂片张开了,距金属球远端的铂片没有张开,实验失败。

该实验在办公室却可以成功。

【分析】远端的铂片没有张开,说明这一端不带电。

为什么会不带电呢?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空气太潮湿,远端的电荷相互排斥而更容易放电;而近端的电荷因为带电球的吸引,相对来说不容易放电。

空气的潮湿主要原因是阴雨天气造成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教室内人多,呼出潮湿的哈气太多。

而办公室人少,空气相对教室干燥些。

【解决办法】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阴雨的天气,可以提前打开教室通风,实在不行,只能等到空气干燥了再做实验。

现象二:发生静电感应后,把金属导体的A、B两部分分开,移走带电金属球,再让金属导体的A、B两部分接触,两个铂片都没有合并。

【分析】正常情况下,A、B分别带等量的异同电荷,金属导体的A、B两部分接触后,两个铂片会合并的,如果没有合并,说明A、B 带的不是等量异种电荷。

经过检验,A、B合并前带同种电荷。

这种情况是因为带电球距离金属导体太近,而它们之间电压又高,导致带电球和金属导体之间的空气被击穿,带电小球的电荷直接转移给了金属导体,导体A、B 两部分带上同种电荷了,所以不会合并。

【解决办法】起电机的小球与金属球相连,带电较多,可以产生上万伏高压,容易击穿空气。

实验时,把带电球离金属导体远一些就可以了。

例谈演示实验中失误原因及对策

例谈演示实验中失误原因及对策

例谈化学实验中的失误原因及对策安陆市木梓初中张志鹏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实验异常。

影响教学效果。

以下是结合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的失误,浅谈以下几点:一、常见实验现象异常的原因1、试剂的浓度不合要求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演示实验中液体试剂都按一定浓度试验才能顺利完成,过浓过稀都可能造成实验失败,所以我们在开出实验单时,要注明试剂的浓度、纯度。

例如:①铁与稀硫酸反应,酸液过稀则很难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我们在实验中,适当选用浓酸液和细铁丝(绕成团)加热反应,则效果较好,用铁粉与硫酸反应,则效果更明显。

②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浓度较稀,又易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久置的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时沉淀较少甚至没有。

我们在实验中,用新制生石灰配制石灰水,并用碳酸钠的饱和浓溶液与之反应,则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很清晰。

③酚酞试液滴加到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时会出现白色浑浊沉淀,主要是因为酚酞试液浓度过高,酚酞难溶于水,酚酞试液是酚酞酒精溶液,滴入水溶液中,酚酞形成过饱和水溶液,会析出白色酚酞固体。

④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色一会儿后,又变成了无色,原因就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过浓,我们在实验中用0.5%的NaOH溶液,则红色能稳定存在。

2、药品用量把握不当有些化学演示实验中,药品用量有适当要求,用量过多,既是一种浪费,又影响实验效果。

例如:①氧化铜固体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用量过多,不能完全与硫酸反应溶解,出现黑色浑浊,影响观察生成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从而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②白磷燃烧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4-1],白磷用量应为火柴头大小。

过多磷燃烧则放热也多。

会使锥形瓶气压过大,易冲开瓶塞,造成实验失败。

③演示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红磷应过量,如不足,则不能完全消耗空气中氧气,从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静电测试仪的故障排除

静电测试仪的故障排除

静电测试仪的故障排除静电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静电电荷的设备。

它通常用于工业生产线上,以确保产品表面不带有静电电荷,从而避免静电放电造成的质量问题和损失。

然而,在使用中,静电测试仪也可能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如何排除静电测试仪的故障。

故障:测试结果不准确如果静电测试仪测试结果不准确,可能有以下原因:1.零位校准不正确。

应按照使用手册上的指示进行重新校准。

2.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静电测试仪的测量结果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应该在稳定的环境下使用。

3.测试对象表面存在障碍物。

如果在测试对象表面有灰尘、水滴、油污或其他杂质,这些物质会干扰测试结果。

在测试之前,请务必确保测试对象的表面干净。

4.传感器故障。

如果传感器受到损坏或尘埃等污染,测试数据会受到影响。

应该保持传感器的干净和完好。

故障:设备无法启动或停止如果静电测试仪无法启动或停止,可能有以下原因:1.电源故障。

请检查电源是否插好,电源线是否完好。

2.控制器故障。

如果控制器有故障,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启动和停止。

尝试重新启动设备或者重置控制器。

3.电缆损坏。

如果被插入测试仪的电缆线损坏,也会导致设备无法启动或停止。

更换电缆线即可。

故障:测试仪显然过度感应如果静电测试仪的测试结果显示显然过度感应,可能有以下原因:1.传感器位置不当。

如果将传感器放置在过于敏感的区域或靠近其他设备,则可能会导致过度灵敏。

应该移动传感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测试。

2.设备没有接地。

静电测试仪必须保持接地才能工作。

如果设备没有接地,则可能会导致过度灵敏甚至无法工作。

请检查接地线是否插好。

结语以上是静电测试仪可能出现的故障和解决方法。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使用静电测试仪时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误操作造成的损失。

《静电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反思

《静电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反思

《静电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反思《《静电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静电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反思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而在“静电场”这章中,基本概念多而且抽象。

针对这个特点,应注意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感性认识。

但在静电实验的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下面就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静电实验的.成功关键之一是必须确保静电一起不易发生漏电现象。

而漏电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1)环境因素,如空气潮湿而引起绝缘性能差、空气中自由电荷较多。

(2)仪器上导体表面有尖端,以至发生尖端放电。

(3)绝缘物如支柱和手柄,绝缘性差。

应针对上述三个因素,要选用电阻率较大的材料,对年代较长的实验仪器应及时更换如老化的塑料和有机玻璃等,另一方面要保持实验仪器洁净、干燥的状态,常擦拭、晒太阳或用电吹风吹干。

不同的实验有个又注意点。

静电感应实验中需要注意带电体离枕形导体不要太近,易发生放电现象,而使实验失败,特别是去除枕形导体端的尖端,防止尖端放电。

在电力线模拟实验中,绝缘油应选用透明度好、绝缘性好、粘滞形适当的油,如蓖麻油、四氯化碳。

头发约1~2毫米长较合适,应选比较细软的。

平行板电容器的研究实验中,在开始状态,要使两板相对距离近些,不超过1厘米较好,这是静电计的张角小些比较好,然后改变正对面积或增加间距,现象较明显。

在插入介质板时,应确保介质板不带电,表面绝缘性好,插入或抽出时不能与两极板相碰或擦拭,否则会使实验发现异常现象。

2、《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

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

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

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浅析静电实验的几点疑难

浅析静电实验的几点疑难

浅析静电实验的几点疑难摘要:论述了静电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难题,总结了成功实验的因素,并采取措施实现了实验的成功。

关键词:静电;摩擦起电;仪器;环境;绝缘材料静电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师感受最困难的物理实验之一。

有时,当实验准备就绪时,它就能成功。

一旦上台演示,它就是不管用。

因此,一些教师非常害怕做静电演示实验,尤其是在恶劣的雨天。

影响静电实验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如仪器、材料、天气、操作和清洗。

为了讨论这些因素的作用,为了解释每一种实验方法和仪器的结构和原理,我们在具体的实验条件下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实验成功。

一、静电仪器结构原理要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使用者必须对仪器的结构和原理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教科书中的静电仪器主要是验电器。

验电器的结构并不复杂,原理也不难理解,但也有很多人对它缺乏真正的理解。

例如,当怀疑验电器漏电时,往往是将绝缘块置于验电器的基部,使电荷从基部泄漏到地面。

事实上,这样做对防止漏电作用不大。

这是因为验电器可以检查电荷,因为导电棒和可旋转指针是相连的。

当导电棒带电时,指针也会有同样的电荷。

相同类型的电荷相互排斥,以一定的角度偏转指针,从而反映充电情况。

验电器的漏电实际上是导电棒上的电荷漏到验电器的外壳上。

外壳和基座可以接地,将底座和地面绝缘不能防止导电杆的电荷泄漏到外壳中,影响验电器的偏转。

因为在静电平衡中的情况下,导体的电荷只分布在它的外表面。

导电杆和指针以及外壳成为导体,内部的指针和导电杆在整个导体内,将免费获得指针偏转。

在电器底座下面加一个绝缘底座只能是完全无用的。

因此,防止这种示波器漏电的正确方法是尽量保持导电杆与外壳之间的高度绝缘。

二、静电的特点及其所导致的漏电问题静电是相对静止的电荷,通常是指物体表面由于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当一个物体带有一定数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时,就可以说是有静电的,这是一个相对的名词。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静电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少,这段时间的长度与物体的本身的电阻有关。

中学物理静电演示实验研究

中学物理静电演示实验研究

中学物理静电演示实验研究周小燕【摘要】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法静电演示实验所存在的困难,建议从实验的材料和趣味性来提高静电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并介绍一些低成本高教育价值静电实验,以期望对中学物理教学法演示实验课程的开展有所帮助。

%Begin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electrostatic experiments in the course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ethodology ,this paper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materi-als and interestingness ,and introduced some low cost ,highly effective electrostatic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s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ethod-ology .【期刊名称】《物理实验》【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静电实验;物理教学;演示实验【作者】周小燕【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71 引言中学物理静电实验一般包括2类:一是摩擦起电,二是应用高压静电源(主要是感应起电机)所做的各种静电感应实验. 同时静电有2个特点:一是电压很高,可以达到103~104 V,使通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失去绝缘性而变成导体. 如用玻璃棒、橡胶棒分别与丝绸和毛皮摩擦,可以产生103 V电势,而感应起电机在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可产生成4×104~6×104 V电压. 二是实验时物体起电所产生的电量少,电量也只有约10-6 C. 电荷不断地通过空气中的水汽或静电仪器的绝缘部分向外释放而很快减少,电压高易漏电,电量少经不起漏. 静电现象很弱或很不明显[1]. 所以不可否认,对于很多物理教师而言,特别是物理专业师范大学生而言,静电实验还是属于不可捉摸, 难于把握的一类实验,特别是在相对湿度大的天气,更是难上加难. 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静电实验的资料,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教学实践,发现静电实验其实并不是很难演示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实验. 而且只要选材合适,静电实验还是很具有趣味性. 本文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如空心吸管、纸巾、氖泡、纸杯、大头针、塑料瓶、易拉罐等这样的小物品演示静电实验,效果明显,而且趣味性很强.2 摩擦起电实验摩擦起电是大家熟知的现象. 其原理是通过摩擦,每个物体都有一些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跑到另一物体上去. 但由于不同物体向对方转移的电子数目往往不等,就造成了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因此,所谓摩擦起电就是通过摩擦作用,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2]. 一般物理书中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是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或是用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若验电器的指针张开,就说明物体摩擦后带电. 但一般教科书上所介绍的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和用皮毛摩擦橡胶棒起电效果不佳,原因不是这些材料摩擦时不能起电,而是玻璃棒和橡胶棒不易保持住电荷. 特别是空气不够干燥时,这些通常视为绝缘体的材料,在高压之下,漏电较快[3]. 最精彩的物理实验在于能利用生活中最简单的材料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验演示. 其实利用纸巾、空心吸管、氖泡、大头针就可以很好的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2.1 吸管贴墙实验吸管贴墙实验是利用纸巾轻轻地摩擦空心吸管,然后往墙上一点,吸管就稳稳地贴在墙上. 因此可以利用吸管贴成各种形状的图案. 原理很简单,因为墙上有很多微小的小颗粒,类似于小碎纸,将吸管紧紧的吸在墙上. 说明用纸巾摩擦后的空心吸管带电.2.2 氖泡发光实验验电笔中的氖泡是充有氖气的短型放电管,一般氖泡的起辉电压大约60 V. 而在静电实验中,各种材料如用玻璃棒、橡胶棒分别与丝绸和毛皮摩擦,可产生上千伏电势,这些电压足以使氖泡中的两电极中任意一个电极出现明显的橙色辉光. 用纸巾轻轻地摩擦空心吸管几次,然后将氖泡1个电极沿着空心吸管的表面慢慢移动,氖泡会断断续续地发出橙色闪光,同时也发出噼啪放电声. 尽管氖泡发出的橙色辉光滞留时间不长,但只要房间内的光线较暗,就能看清氖泡内橙色的闪烁光,如图1所示. 实验表明,空心吸管经纸巾擦后带上了大量电荷.图1 氖泡发光实验2.3 旋转的吸管旋转的吸管实验第一步,在第1根空心吸管在中间插1根大头针,接着把将它套在第2根空心吸管上,将其固定. 然后用纸巾轻轻地摩擦第1根吸管,接着摩擦第3根空心吸管,将摩擦过的吸管靠近第1根空心吸管的一端,该端吸管受到排斥,第1根吸管跟着第3个吸管相反的方向发生旋转;接着用摩擦过吸管的纸巾靠近第1根空心吸管,该端吸管受到吸引作用,吸管跟着纸巾的方向旋转. 根据塑料吸管的运动情况,可以很清晰地演示电荷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效果良好,如图2所示.图2 带电吸管使得另一根吸管不断旋转3 感应起电实验感应起电现象是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吸或相斥作用,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产生趋向或远离带电体的运动,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处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如图3所示演示静电感应实验.图3 静电感应实验图3中C是带正电的物体,A和B是1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导体,两者紧密接触,它们下部分别贴有金属箔(2片),当A和B不带电时金属箔是闭合的,一旦A或者B带电,由于有一部分电荷要分配到金属箔片上,两金属箔片在电荷间排斥力的作用下将要分开. 该实验是起初导体A 和B 均不带电,当把带正电的物体C 移近导体A时,导体A和B上的箔片均张开, 说明导体A和B由于感应均带电[2].该实验可以很好地演示感应起电,但是该实验的成功率不高,而且缺少趣味性. 其实除了教材中静电感应演示实验外,物理中教法演示实验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丰富内容的同时也增加静电实验的趣味性. 利用空心吸管、易拉罐、空塑料瓶、纸杯、锡箔纸、水等常见物品也可以很好地演示感应起电实验.3.1 滚动的易拉罐如图4所示,将空易拉罐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然后用纸巾轻轻地摩擦吸管,接着让吸管接近易拉罐,慢慢移动吸管,可以看到易拉罐跟着吸管的移动方向慢慢地滚动. 该实验原理是由于易拉罐靠近带负电的吸管,由于感应起电,靠近吸管附近一侧的易拉罐带正电,由于异性电荷相吸引,所以易拉罐跟着吸管移动而滚动. 该实验现象可以很明显地演示导体的感应起电现象.图4 易拉罐跟着带电的吸管滚动3.2 转弯的水滴如图5所示,在空的塑料瓶底端扎一小孔,向塑料瓶中装满水. 接着将它固定在高架台上,底端放一个盛水盆,即有一股线状水滴流入水盆中. 用纸巾摩擦多次吸管后,用带电的吸管靠近水流附近,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水流向着吸管方向偏转,同时水流四处散开. 因为当带电吸管或者带电的橡胶棒靠近水流时,由于静电感应,使得线状的水流感应带上相反的电荷,由于异性电荷相吸,水滴就向着带电吸管方向偏转. 同时由于水滴因为带上同种电荷排斥向四周散开[4]. 该实验现象明显,而且材料很容易获取,可以很明显地演示静电感应现象.图5 线状的水流靠近带电的橡胶棒方向发生偏转3.3 静电铃铛如图6所示,2个空的易拉罐,分别在适当的位置刮掉表面镀膜露出金属部分,然后让2个易拉罐相隔2~4 cm站立,刮掉镀膜的地方面对面. 然后用1根吸管横着悬挂在易拉罐上,下面悬挂着金属环,金属环的高度刚好是易拉罐刮掉膜处. 然后把起电机上2根放电杆前端的金属小球靠近1个易拉罐,当安装和调整好以后,摇动起电机或者将带电的PVC管靠近,就会看到金属环左右摆动撞击易拉罐,发出叮、叮、叮的铃声. 该实验原理是起电机起电后,由于感应起电,使2个易拉罐带上异种电荷,金属环在2个易拉罐的中间,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很容易偏离平衡位置而摆向某个易拉罐. 假设首先是摆向带正电的易拉罐,当金属环与易拉罐碰撞时,金属环获得正电荷,而随即被带正电荷的易拉罐排斥,且被带负电的易拉罐吸引,摆向带负电的易拉罐. 同理,当金属环与易拉罐碰撞时,金属环获得负电荷,而随即被带负电荷的易拉罐排斥,且被带正电的易拉罐吸引,摆向带正电的易拉罐,这样金属环在2个易拉罐之间来回摆动,撞击易拉罐而有节奏地发出铃声[5].图6 静电铃铛3.4 静电马达静电马达也是比较有趣的静电感应实验,也叫富兰克林电动机. 常用的电动机都是由直流电和交流电供电,通过电磁转换,磁场作用驱动转子运动. 静电马达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静电马达利用高压静电来供电. 根据静电感应和高压静电的尖端放电能驱动纸杯转动. 取1块绝缘泡沫板,在它中心安装1根圆珠笔笔芯. 将剪好的条状的锡箔纸8条,均匀地贴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上. 将贴着锡箔纸的杯子倒扣在圆珠笔芯上使其能轻易地自由转动. 再将2条条状的锡箔纸的一端剪成锯齿状,分别对称地放在纸杯两侧. 然后把起电机上2根放电杆前端的金属小球靠近1个锯齿状的纸杯纸,当安装和调整好以后摇动起电机. 这时可以看到贴着锡箔纸条的杯子飞快地转动起来. 静电马达的原理是因为高压静电使得靠近锯齿状的锡箔纸带电,另一侧的锯齿状的锡箔纸由于感应带上相反的电荷. 两侧的锡箔纸带上高压电后,锯齿产生尖端放电现象,此时,空气被大量电离,其中,与锡箔纸所带电荷同种的电荷飞向纸杯锡箔纸上,并只附在纸杯一侧的锡箔纸上,因为纸杯是绝缘材料,这些电荷在绝缘体上不能流动. 这样,纸杯受到来自两侧带电锡箔纸的静电斥力力矩的作用下开始旋转. 当纸杯旋转180°后,纸杯上锡箔纸的电荷的极性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纸杯可以不停地旋转[5]. 如图7所示.图7 静电马达4 结束语从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欢迎这种由简易的材料而又比较具有趣味性小实验,因为这些小的实验除了在实验室外,平时也可以动手演示这些实验,形象生动地将静电的原理展示给学生,使得他们对静电演示实验有进一步认识. 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演示物理实验,同样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物理中教法实验所要教给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实际上,积极探寻由简易材料所做的静电实验并以此指导实践,是做好物理中教法演示实验的有效途径. 对我们从事其他物理中教法实验的研究及其实验教育同样也会大有裨益.【相关文献】[1] 吴永熙,王明怡,刘军.谈谈静电实验[J]. 大学物理,2002,21(2):37-38.[2] 赵凯华,张维善.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M]. 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罗星凯.中学物理疑难实验专题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刘贵兴,方鸿辉,倪闽景.创新物理实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 周鉴恒.轻松学物理的第一本书[M]. 台北:如何出版社,2005.。

静电仪器与静电演示实验研究预习报告

静电仪器与静电演示实验研究预习报告

静电仪器与静电演示实验研究实验预习报告院系名称班别姓名专业名称实验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静电仪器与静电演示实验研究实验时间2013年月日实验地点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静电特点,分析研究静电演示仪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2. 熟悉静电仪的结构原理用途及使用方法。

3. 初步掌握检查静电演示仪器性能的方法。

4. 初步掌握一个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去做实验。

5.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了解相关的静电知识,在实验中积累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6. 从人文心态的角度锻炼自己,使自己有一个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二.实验器材验电器、静电起电机、有机玻璃棒、橡胶棒、感应起电盘、验电羽、平板电容器、尖形导体、富兰克林轮、金属网罩、丝绸、毛皮、起电拍、旋转支架。

三.实验内容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质结束时,常有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上,从而使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两种物质的物体相互摩擦也都能带电。

①. 两起电拍摩擦带电并且是异种电荷的电。

有机玻璃和丝绸摩擦带电,有机玻璃带正电;②. 橡胶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荷;2.电荷守恒取两块起电拍,试验时先将起电拍放进验电器的圆桶内,验电器的张角不张开,证明起电拍刚开时都不带电;如果张开可以用清水冲洗并用酒精灯加热烘干,利用气体电离的方法除去残余的电荷。

;之后我们把上述的两起电拍摩擦一个放进圆通内观察现象,然后另一个也放进圆筒内再次观察现象。

然后移开一个起电拍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当一个起电拍放进圆筒里时验电器的脚张开,当我把另一个起电拍也放进圆筒里时验电器的张角闭合。

当我移走其中一个起电拍时验电器的脚再次张开。

因此我们通过上述的实验验证了电荷守恒。

3. 使验电器带电的两种方法①.接触带电接触带电可以使验电器和带电体带有同种电荷的电,其主要原理就是电荷的转移。

如下图②. 感应带电感应带电的方法和步骤如图所示可使验电器带上带电体相反种类的电荷。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前言静电实验是物理学实验课程中常见的一种,通常包含了静电感应、静电力、电场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学知识。

但是,在进行静电实验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静电实验,并尽可能解决一些问题。

演示实验疑难探析问题一:静电感应导致的电补偿静电感应是静电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橡皮布或电子膜来感应物体上的电荷,使得物体上的电荷发生分布。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使用导体去接触物体上的电荷时,发现电荷不再存在了。

这是因为静电感应导致了电补偿。

在这个过程中,靠近导体的一侧会产生相反的电荷,而靠近远离导体的一侧则会产生相同的电荷。

当导体接触到物体时,相同的电荷会把物体上的电荷吸引过去,最终导致物体上的电荷被抵消掉。

因此,在进行静电感应实验时,要注意避免电补偿的发生。

问题二:静电感应产生的电场影响在进行静电实验时,我们不仅可以使用薄板或球体等几何形状的物体来表达静电余量,还可以使用线圈来实现静电感应,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电场的性质。

但是,使用线圈产生静电感应时,往往会遇到电场影响的问题。

当我们在线圈周围放置一个电荷时,由于线圈内部产生了电流,自然也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进一步影响电荷周围的电场,因此就会导致静电感应的效果变得不稳定。

因此,在使用线圈产生静电感应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问题三:电荷分离的影响在进行静电实验时,我们常常需要用到金属触头来接触物体上的电荷,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操作方法。

但是,如果不注意操作方法,则容易发生电荷分离的问题。

电荷分离的问题是指,在接触物体时,由于静电力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电荷分离。

这个分离会导致物体上的电荷不再平均分布,而是集中在一些局部区域内,从而影响实验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静电实验时,要注意避免电荷分离的问题。

总结静电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学知识。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

静电演示实验疑难探析摘要:本课题针对静电演示实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得出实验成功的因素从而采取措施,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静电;摩擦起电;仪器;环境;绝缘材料静电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师感到最难做的物理实验之一,有的时候在实验准备时能做成功,一上台就莫名其妙地不灵了。

因此,一些老师很怕做静电演示实验,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阴雨天气。

影响静电实验成败的因素颇多,仪器、材料、天气、操作、清洁等。

讨论这些因素作用,对每一实验方法及仪器结构与原懂得释,不能在具体的实验条件下发现问题的症结,这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得以成功。

一、静电仪器结构原理要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使用者对仪器的结构、原理务必有正确的懂得。

现行课本中静电仪器要紧是验电器。

验电器的结构不复杂,原理也不难懂得,但也有很多人对它缺乏真正懂得。

比如,在怀疑验电器漏电时,常常有人会将绝缘块垫在验电器的底座下面,以为电荷是从底座漏到地上了。

实际上,这样做对防止验电器漏电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

这是由于验电器之因此能检验电荷是由于导电杆与能够转动的指针是连通的,当导电杆带电后,指针也会带同种性质的电荷。

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而使指针偏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反应出带电情况。

验电器的漏电实际上是导电杆上的电荷漏至验电器的外壳,而外壳连底座是能够接地的,把底座与地绝缘开并不能阻止导电杆的电荷漏到外壳上来,则将极大地影响验电器的偏转。

由于在静电平衡时,导体的电荷只分布于其外表面。

在导电杆与外壳导通的情况下,导电杆、指针及外壳成为一个导体,而指针及导电杆的壳内部分处于整个导体内部,将得不到电荷,指针因此不可能产生偏转,在验电器底座下加上绝缘座也只能完全是徒劳的。

因此,防止这类验电器漏电的正确方法是设法保持导电杆与外壳之间的高度绝缘。

二、静电的特点及其所导致的漏电问题静电即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通常指因不一致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在物体表面所带的正负电荷。

当一个物体带有一定量的正电荷或者者负电荷时,能够称其带静电,静电是一种相对的称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的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河南省长垣县宏力学校高中部赵会军
静电感应演示实验是静电学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实验失败,现对常见的两种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现象一:金属导体靠近带电金属球,距金属球近端的铂片张开了,距金属球远端的铂片没有张开,实验失败。

该实验在办公室却可以成功。

【分析】远端的铂片没有张开,说明这一端不带电。

为什么会不带电呢?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空气太潮湿,远端的电荷相互排斥而更容易放电;而近端的电荷因为带电球的吸引,相对来说不容易放电。

空气的潮湿主要原因是阴雨天气造成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教室内人多,呼出潮湿的哈气太多。

而办公室人少,空气相对教室干燥些。

【解决办法】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阴雨的天气,可以提前打开教室通风,实在不行,只能等到空气干燥了再做实验。

现象二:发生静电感应后,把金属导体的A、B两部分分开,移走带电金属球,再让金属导体的A、B两部分接触,两个铂片都没有合并。

【分析】正常情况下,A、B分别带等量的异同电荷,金属导体的A、B两部分接触后,两个铂片会合并的,如果没有合并,说明A、B带的不是等量异种电荷。

经过检验,A、B合并前带同种电荷。

这种情况是因为带电球距离金属导体太近,而它们之间电压又高,导致带电球和金属导体之间的空气被击穿,带电小球的电荷直接转移给了金属导体,导体A、B 两部分带上同种电荷了,所以不会合并。

【解决办法】起电机的小球与金属球相连,带电较多,可以产生上万伏高压,容易击穿空气。

实验时,把带电球离金属导体远一些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