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财政学发展阶段及财政理论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对财政管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论基础,并开创了财政学的研究方向。

然而,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财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影响。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与财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生产。

他还强调贸易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然而,斯密对财政政策的思考相对较少,他主张“夜光法则”,即对经济的干预应该尽量少,以避免政府滥权。

大卫·李嘉图则关注了财政政策对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提出了相对剩余和绝对剩余的概念,并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他强调了财政政策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但也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以避免干预过度。

2. 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中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主张政府在经济下行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干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他提出了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原则,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以增加总需求。

这一观点对于解决大萧条和实现经济复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想迅速兴起并成为主导,对财政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遵循市场自由原则。

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集中在政府过度借贷和货币供应过度膨胀等问题上,认为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试述财政思想及其发展

试述财政思想及其发展

试述财政思想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财政思想的含义和发展,总结出财政思想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特点揭示了现在的一些财政现象和局面的历史根源和存在依据,启发我们从特点中找出搞好财政的治本之道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财政思想;发展;特点;我们知道财政的主要内容有三点,即取得资财、使用资财、管理资财。

财政思想常常以统治阶级经国思想的支柱性组成部分的姿态出现,从而带有阶级和时代的特定局限性,同时必须遵守经济规律和顺应时事。

一、财政思想及其发展主要阶段1.古典学派之前的财政思想(1)重商主义学派,主要代表是英国,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关税促进出口,禁止黄金出口,为了保护本国利益。

(2)官房学派,主要代表是德国,前期主张财政收入以官产为主,后期主张财政收入以税收为主。

(3)重农学派,主要代表是法国,主张政府的税收收入应针对土地的净生产,而不应涉及劳动工资,极力主张土地单一税。

2.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贯穿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为代表,其《国富论》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圣经,主张以生产要素作为征税来源,反对发行国债,反对财政赤字,反对官产收入。

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的一致之处为:反对国家的干预。

3.垄断阶段的财政思想以瓦格那的思想为代表,承认财政以税收为主,税收不足时,以国债和官产收入补充。

4.现代财政思想以约翰·凯恩斯为代表,极力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政府要举办公益事业刺激需求,国家应加强赤子财政,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承认赤字财政。

二、我国财政思想的显著特点中国财政思想的萌芽、成长和发展是和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息息相关的,反应和作用于社会架构中各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中国财政思想在上下几千年的发展轨迹中蕴含几下显著特点:1.对财政问题从具体发展到对财政理论根本性原则的探讨过去的财政思想家多数是就事论事地就具体财政问题来谈论财政,到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家开始对财政理论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探讨。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四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四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四)郝春虹关于公共财政的性质(Nature of Public Finance),古典经济学将财政问题集中于收入、支出与债务方面,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侧重的是支出,而李嘉图和穆勒更多考虑的是收入。

后来,在马歇尔-埃奇沃斯(Edgeworth)时期(19世纪末期)很少有学者是系统讨论公共财政学科的。

事实上,那个时期,系统阐述公共财政学问题和对公共财政的研究在经济学家著作中消失了。

但例外的是巴斯塔布尔(Bastable)的《Public Finance》(London:Macmillan & Co.,1892)出版了。

Bastable认为,公共财政是地方公共当局的支出和收入,以及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与控制的相互关系。

在道尔顿(Dalton,1922)所著《Principles of Public Finance》和庇古(Pigou,1928)所著《A Study in Public Finance》中,Dalton(1922)给出了一个明晰的关于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是收入到支出的调节。

这是狭义的公共财政的定义。

同时,Dalton仍然认为,公共财政存在于政策实践中,从这一意义上说,公共财政的大部分内容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出于这个原因,公共财政的研究具有相当丰富的遐想。

Dalton的公共财政的政策内涵被1930年代的大萧条所验证,其思想体现在凯恩斯1936年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

政府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总量和就业水平是公共财政的基本部分。

这一特性也体现在Pigou和Dalton的再版著作中。

关于公共财政狭义的定义在近年来的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格罗夫(Harold Groves)关于公共财政的定义是:“A field of enquiry that treats of the income and outgo of government(Federal,State and local)。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摘要:财政学是一门发源时间较长,从传统形式发展到现代形式,隶属于经济学的一门学科。

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共同点在于其主要功能为对政府的收支行为进行探究,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现代财政学的侧重点在于探究政府收支行是否会干扰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对财政谢发展史的了解,来分析目前财政学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财政学;发展历史;现状;方向财政理论和财政时间从始至终都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财政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于财政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日常运用中备受各大实践部门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

财政学从亚当斯密开始,在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财政学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时代的变更和不断出现的问题,寻求未来发展方向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代经济学与财政学在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6之后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财政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经济学的影响范围包括了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同时经济学的变化对财政理论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按照西方财政学的角度来看,财政学的发展历史主要为传统财政学和现代财政学两大阶段。

传统财政学始于18世纪中叶的自有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当时较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代表任务主要有亚当斯密、马歇尔和庇古。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中认为个人利益的增加能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增加。

当时的传统财政学管理,又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管理,其研究对象主要为税收,而无视政府支出,当代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政府支出的作用仅仅是为政府提供开销,政府的少管理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好坏根据政府管理的多少进行评定。

该传统的财政学发展直至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

后来出现的现代财政学也是由该传统财政学在不断发展、转变而来的。

我国财政学的发展阶段则主要分为: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

该阶段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为将西方的财政学内容进行传授;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现代财政学是财政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

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为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世纪初,尼古拉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经济活动对财政政策的依赖性,并倡导通过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

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石之一,强调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调节经济周期。

随后,供给学派等其他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产生了不同解释和观点。

现代财政学除了关注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外,还关注公共财政的其他方面,包括财政体制、税收政策、预算管理、公共债务等。

同时,现代财政学也关注如何提高财政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在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过程中,计量经济学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被广泛应用于财政经济学研究中,以提高预测和政策评估的能力。

此外,现代财政学还关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收入再分配等社会经济问题,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公共利益问题。

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现代财政学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

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全球财政治理,加强国际间的财政合作与协调。

另一方面,需要处理数字经济对税收和财政政策带来的新问题,如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税等。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革,现代财政学还需要关注社会保障和社会权益保障等领域的财政政策调整。

总的来说,现代财政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发展,并在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宏观经济政策到财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现代财政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并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术界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观点综述

学术界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观点综述

学术界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观点综述公共财政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贯穿国家治理、宏观经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

在公共财政领域,学者们对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充满了热情,评论、研究层出不穷。

本文主要对学术界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观点进行综述,旨在对公共财政研究的脉络、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和总结。

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斯密认为政府应该干预市场经济,实施公共支出和税收政策,以促进全体国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公共财政理论也不断发展和进步。

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继崛起。

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围绕着经济效率、公平分配和政治经济学三个方面展开。

其中,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主张政府要尽可能少地干预市场,实现经济效率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公平分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在新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福利经济学等新兴领域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此外,现代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的发展也为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内容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支、公共支出、税收和政府债务等方面。

其中,财政收支是公共财政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涉及到政府财政的基本运作过程,包括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用途、调节与管理等方面。

公共支出则是政府财政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环保等多方面的公共支出。

税收是公共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政府干预市场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债务则是政府财政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关乎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

同时,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还包括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

政府在执行财政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财政政策的效应和成本,还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公众意见和反应等因素。

论财政主体的演进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论财政主体的演进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论财政主体的演进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财政主体是指财政系统中具有财政权力和财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

财政主体的演进和变化是财政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就财政主体的演进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做一些探讨。

财政主体的演进财政主体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阶段,推动着财政主体的演进和变化。

下面我们就从“封建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以及“市场经济时期”等几个方面来看财政主体的演进。

封建主义时期在封建主义时期,财政主体主要是封建王朝。

在中国封建时代,财政主体的职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力,如若想获得财力,就要通过增加税收。

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权也得到了加强。

地方财政是以县为单位建设而成的,地方财政方面也想通过征收各种事业性税来获取财政收入。

资本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时期,财政主体的职能变成了规范经济的方向和提供公共服务。

财政主体在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这个时期国家财政主体对经济有着很大的支配和调控作用。

社会主义时期在社会主义时期,财政主体主要是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主体必须由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家财政部门,中央/地方和区域财政部门组成。

财政主体在提供国家公共服务、财政收入保障和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策形成方面,国家经济财政政策都是权力集中的体现。

市场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时期,财政主体的职能主要是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

这意味着市场经济下的财政主体不再是单方面地操纵经济,而更多地是为了提供市场运行和规范等服务。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中国财政学是在财政主体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中国,财政学始于一些学者对国内外财政政策的研究和审议,如魏则胜教授、陈旭麓教授等,他们对现代财税制度的提出与研究开拓了中国财政学的道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财税传统结构的转变,财政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郝春虹(1)关于凯恩斯和庇古。

1890年马歇尔发表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宣告了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马歇尔拓宽了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认为“纯粹”的经济学只研究可以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

不可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尽管对经济有重大影响,比如政治问题,不属于“纯粹”经济学的范畴。

这就是说,“政治问题”、“国家问题”对于“纯粹经济学”来说,只是外生变量。

从此古典经济学喜欢使用的“政治经济学”的名称被“经济学”替代。

而后来马歇尔的两个学生并未完全遵循老师划定的经济学研究范围,一个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1920)将社会公平问题纳入经济学的大雅之堂;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将宏观问题请进经济学的殿堂。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通常把“新古典”时期划到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1936年,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以1950年左右为界较为恰当。

因为就学术成就上看,凯恩斯仍然应该被纳入“新古典学派”,但标志着新古典学派的终结。

凯恩斯以他关于经济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创立了“国家干预的财政学派”,其财政学思想拯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从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理论取得奇效之后,凯恩斯理论就取代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并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至今。

凯恩斯因此也享有“战后繁荣之父”的美称。

其理论问世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未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

即新古典学派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领域,成为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条主线,政府职能也由此聚焦于公平、效率、经济稳定三个方面。

(2)关于鲍温、布坎南、马斯格雷夫等。

在凯恩斯将“宏观”问题纳入到“财政学”研究的同时,另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对“国家组织”进行了微观研究。

早在1880年,维克赛尔就开始将财政经济纳入交换结构进行分析,把财政支出和税收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并且把公共部门决策作为政治和集体选择的过程来看待,这实际上暗含了经济学要研究“政治需求”的问题,即“动机问题”。

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财政基本理论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调控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财政政策从过去的重点是稳定经济增长,到现在的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从过去的短期调节,到现在的更加注重长期稳定。

这些都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调控方面进行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财政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管理财政资金,我国财政基本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我国开始注重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财政绩效评估,以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这些创新与发展的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财政政策的制定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在过去,我国财政政策主要以宏观调控为目标,而现在,我国财政政策越来越注重结构性政策、信用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我国鼓励创新创业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此外,我国财政政策还注重注册制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以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金融领域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体系的完善,我国财政基本理论也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例如,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审慎管理、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此外,我国财政基本理论还关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是20世纪上半叶完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已经
从财政预算理论、公共支出理论、财政税收理论、财政分权理论、财
政政策理论等比较成熟的分支理论中取得诸多成果。

财政学的研究方
向在不断发展,从传统财政学中向新兴领域拓宽并深入发展,广义财
政学和中国财政学也得到了发展。

近年来,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
进一步发展,例如增加了金融财政研究、能源财政研究、廉政财政研究、媒体财政研究、教育财政研究等,使财政学得到了更快发展进步,弥补了财政学学科研究领域的过早终止。

预计未来财政学将带来巨大的发展。

将进一步改善财政学的经济
理论,开发出适用于政府政策制定的方法,充分考虑企业、政府、金
融市场、消耗者、投资者和其他各方集体利益,建立完善的政府收入
管理和财政支出管理模式,共同促进国家财政社会化进程,以促进国
家财政决策的科学性、理性性和经济性,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
更大贡献。

财政学的发展趋势

财政学的发展趋势

财政学的发展趋势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支出和管理资金,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财政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财政学发展的趋势:1. 增加政府角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加。

财政学研究也逐渐从传统的财政收入、支出管理转向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政府角色分析。

这包括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控制通胀等。

2. 财政节约和效率:随着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竞争的加剧,财政学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财政节约。

这包括改革税收制度、减少政府浪费行为、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效率等。

同时,财政学也开始关注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以确保公共支出的有效性和社会效益。

3. 公共债务管理:面对经济不稳定性和政府财政风险的增加,公共债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财政学研究也开始关注如何合理运用债务来满足公共支出需求,并探索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公共债务。

这包括制定债务限额、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债务管理能力、拓宽债务融资渠道等。

4. 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财政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包括推动财政政策数字化、数字化税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应用等。

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5. 绿色财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财政成为财政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绿色财政研究关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工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这包括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环境税收的运用、绿色金融的发展等。

6. 国际合作与跨国财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和跨国财政问题也成为财政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财政学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税收政策、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等问题,以及国际间的财政合作和税收协调。

中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研究综述与评析

中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研究综述与评析

收稿日期:20ll一03—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10AZD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与实践研究》(10BJY054) 作者简介:囝坤(1964一 ),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货币政策;刘新波(1981一 ),
的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9 J。
从上文对“公共财政”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到,学者们所给出的各种定义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只是强 调的重点不同。“市场经济”、“社会公共需要”、“分配”均是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关键词,是建设公共 财政的原因、目的和内容。在新近的文献中,我们越来越不容易找到对“公共财政”的直接定义,更多 的都是有关内涵、本质和特征的研究,而“公共财政”一词代表的则是复杂的“公共财政体系”。因此可
因此要把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问题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去解决。他提出政府一市场一社会的
三角模式,其中政府扮演着社会管理者角色,以公平为首要价值取向,从各个方面关注社会发展;市场 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以效率为首要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社会则是发展成 果的最终享受者,在这里以公民个人、第三部门、公共舆论主要代表和体现,既要对政府监督,也要对
首都摇I埤贸易太誊学报
2011年第3期
中国 公共财 政理论发展研究综述与评析
闫坤1,刘新波2,3
(1.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北京100736;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42;3.云南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公共财政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夫定义的财政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一观点也被中国大多数的学者所接受, 但对财政职能的定义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简单地说,财政职能是指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它是政府活动所固有的 经济功能,通常表现为政府“应当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李茂生认为财政职能的内涵是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中征收一部分去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财政职能 的外延则包括:提供原生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和实行社会保障;纠正外部负效应和 促进广义效率的提高;调节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汪71。楼继伟则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将财政职能概括为: 弥补市场缺陷,直接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总需求的调节;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正激励和负激 励);向社会提供财经行为规范;作为政府活动的公共账户,接受社会的监督ⅢJ。 基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承担着经济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责任, 郭代模、杨舜峨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包括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职能,社会总供求的调控职 能,效率与公平的协调职能,和谐社会环境的保障职能,以及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制度供给职能旧J。 何振一特别指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公共财政职能各有鲜明特点,中国公共财政的特殊职能表现为: 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职能,以及促进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职能㈣J。 关于财政职能的争论首先集中在马斯格雷夫定义的财政三大职能。杨灿明、李茂生认为资源配置职 能应当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形态的社会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配置资源,因此,资源配 置只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中介或载体,而并不是财政职能本身。此外收入分配职能也是在进行资源配置, 所以不应该单独列出来,也只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工具或载体。而且通常所说的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应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二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二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二)郝春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建立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对财政税收理论作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贡献:(1)斯密原则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他特别反对重商主义,也批评重农主义,在他看来,应该废除一切特殊的或限制的制度,树立起最明白而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认为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也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补偿所费而有余,但代由个人或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斯密把一国的经济分成了私人和公共两大部门,市场经济及其体制的差别会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比例、赋税征收项目和方式、对外贸易制度、银行信用制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斯密主张支出节俭的“廉价政府”,他认为,国家所必需的费用须有其合理的收入来源,各项费用应该由受益人分别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

(2)斯密分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税收的原则。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公债。

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在乎时举债,因为债权者贷予政府的资本已经不是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者,而是用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者了。

当公债增大到某种程度时,几乎没有道德地完全偿还了的实例。

税收的来源不外是工资、利润、地租等三种收入。

最适合课税的是地租,因为地租是地主寄生性的收入,向他们征收不会影响社会生产,也不会转嫁给他人。

同时,斯密也不反对对工资和利润课税。

他提出了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四项税收原则。

大卫·李嘉图的财政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中。

李嘉图的财政税收理论虽不像斯密那样完整和系统,但对税收问题也作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精华。

李嘉图认为,税收来自劳动产品的价值,“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前言财政理论是财政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财政收支的规律,探讨财政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学说体系。

财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财政理论的发展源流进行概要回顾,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下我对于“公共财政”这个不可或缺的概念的看法。

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古代财政理论古代的财政理论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一是如何增加国家收入;二是如何节约开支以满足需要。

中国的经济理论家和政治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财政理论的探索,其中往往涉及国家税收的问题。

古代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财政学”,并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的公共财政理论。

现代财政理论现代财政理论起步于欧洲,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的“金融革命”时期,特别是从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大卫·李儒斯通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等经济学家的作品的发表,这些著作中开始有了涉及财政的内容,成为了财政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家财政力量的不断增强,财政学这个学科逐渐从单纯的政府财政管理进化为国家财政管理,对于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财政理论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并开始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

当代财政理论财政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与演进。

当代财政理论强调财政管理的现代化,从财政制度的角度来探讨重点财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等等。

例如,加拿大经济学家马丁·菲斯特等人提出的“新财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新公共经济学”等新的领域,推动了财政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也被称为国家财政,是财政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既包含为公共目的而筹备和运用国家资金和等财产资源的行为,也包括制定和推行财政政策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等等。

论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论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论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摘要】中国财政基本理论是财政学的核心,对于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历史演进、核心内容、创新与发展路径、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财政体制的效率和透明度等。

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中国财政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财政基本理论,创新,发展,历史演进,核心内容,路径,挑战,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意义1. 引言1.1 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重要性中国财政基本理论是财政学的理论核心,是指导中国财政工作的理论基础。

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财政基本理论是指导中国财政实践的理论武器。

财政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财政基本理论为财政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为中国财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障财政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历史演进中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财政理论主要体现在《尚书》和《礼记》等古代经典文献中。

这一时期的财政理论主要关注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注重税收征收和财政管理。

随着时代的演变,中国财政基本理论在秦汉、隋唐等朝代逐渐发展完善。

在宋明清时期,中国财政基本理论进入了繁荣期,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财政学家如王守仁、黄宗羲等开始对财政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建构。

他们强调政府与社会的联系,提倡财政收支的平衡,注重财政管理的规范和效率。

这一时期的财政理论对后世的财政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以来,中国财政基本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走向现代化。

(精选)财政学发展阶段及财政理论研究述评

(精选)财政学发展阶段及财政理论研究述评
6
(一)财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市场失灵的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揭 示了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
一是偏好显示; 二是公共产品的管理。 研究的内容由财政收入开始转向公共支 出,以适应公共部门不断膨胀的经济环境, 因此,许多经济学家用公共经济学取代了 财政学的概念。
7
(一)财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些学者用公共部门经济 学直接取代了公共财政学。事实上,公共部门经 济学的出现可以被认为是对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一 个新发展。
在对税收征管的研究方面,“十五”期间学界 尝试引入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26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四)公债理论研究的进展 公债与经济的关系是公债理论研究的一个 重点。 关于公债的合理规模问题,学界尝试从新 的角度进行审视。 出于现实的要求,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问 题也成为“十五”期间学界关注的热点。
2.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研究 关于公共支出效率的概念,公共支出效
率和市场经济领域的效率概念在本质上是一 致的。公共支出效率除了政府资源配置效率 外,还包括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也称 作公共部门的X效率。由于公共部门内部的 组织管理状况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像未知数 X一样不确定,所以称其为X效率)。其实 质表现为公共支出安排的技术过程。
19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他们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得出结论: 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 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人力资本 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 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 高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 济增长。
20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27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一、建国前财政学的发展建国前中国财政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民国时期的财政学和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学。

(一)民国时期的财政学随着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至中国,中国国内逐渐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

财政学作为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新学科,也随着经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

民国时期,中国财政学研究的专门著述主要有:胡钧的《中国财政史》(1920)、陈启修的《财政学总论》(1924)、杨汝梅的《民国财政论》(1927)、王宗培的《中国之内国公债》(1933)、何廉、李锐的《财政学》(1935)、尹文敬的《财政学》(1935)、胡善恒的《公债论》(1936)等这一时期,中国财政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在于:大都是就财政论财政,多对财政现象进行描述和批判,很少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联系起来。

中国的财政学基本上还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并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的存在。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开始编写自己的财政学,但这种编写带有很强的编译性质。

不同学者无论是否直接使用了“公共财政”的字眼,其实质都是“公共财政”观点。

陈启修的《财政学总论》(1924)一书,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学专著之一,他强调:“财政者公共团体之经济或经济经理也;易词言之,即国家及其他强制团体当其欲满足其共同需要时关于所需经济的财货之取得管理及使用等各种行为之总称也。

”寿景伟的《财政学》(1925)就明确提到了“公共财政”概念,并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对全书进行了分析,有财政学者从政府角度分析研究财政问题的特点,何廉、李锐的《财政学》(1934)指出:“财政学者,讨论政府为执行职务所需资财之取得,使用,及管理之科学也。

”其以简练概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关于财政概念的看法。

姚庆三的《财政学原论》(1934)从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角度对财政概念作了系统的说明:“公共经费的支配问题,公共收入的筹划问题,公共收支的适合问题,公共收支的管理问题,政府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因果关系,就构成财政现象,专门研究这种财政现象的科学就是财政学。

财政学发展

财政学发展

财政学发展财政学发展: 历史成就和未来取向时间:2013-06-27来源:经济与管理评论作者:郝书辰编辑:XL[摘要]作为经济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纵观财政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财政学的发展。

基于对财政学发展史的认识,财政学未来取向主要体现在: 研究对象应从宏观主体政府扩展到微观主体个人,研究目的应从提供公共产品转变到满足公共需要,研究内容也应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应进一步融会贯通。

[关键词]传统财政学; 现代财政学; 历史成就; 未来取向一、引言作为经济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财政学历来受到社会实践部门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

特别是,自斯密于18 世纪中期为财政学搭建了基本框架后,在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的交互推动下,财政学一步步走向辉煌。

然而,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其他一些经济学科研究领域向财政学的渗透以及财政学科内在学科名称如“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之间的争论,国内外财政理论界的一些学者开始对财政学的发展与未来产生了担忧以至于一些学者提出了“财政学的出路在哪里”和“中国的财政学向何处去”等问题。

而如何回答财政学的去处或出路也就成为当前财政学者特别是财政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相信大多数财政学者心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对一个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是一件困难的事,何况是对一门研究学问了。

然而,还是有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做了一些工作,如张文春于2005 年专门对全球部分大学从事财政学教学和研究的经济学家进行了网络调查,并梳理了这些学者对财政学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这些经济学家包括马斯格雷夫、罗森、波特巴和费尔德斯坦等。

在此,笔者也想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做一些尝试,不奢望能完整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求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实际上,无论是财政学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还是未来的发展取向,都是要靠财政理论工作者和政府实践部门点点滴滴的工作所推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问题
3
一、准确把握我国财政学 所处的阶段
4
一、准确把握我国财政学所处的阶段
(一)财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以研究对象和内容划分,财政学的发
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财政学、确把握我国财政学所处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 流行和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得财政学分析的视 角发生变化。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因为公共 产品理论是整个财政学理论的基石),使人们 认识到了市场的失灵,不再相信市场是万能的, 而凯恩斯主义更加论证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 应该怎样进行干预,由此根植于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的政府管被抛弃,一系列的财政原则也被 否定
首先,在拓宽公共经济学研究范畴的同时,它 深化了公共经济学的某些研究领域。
其次,与公共经济学相比,公共部门经济学在 主要研究其本身的同时,还强调公共部门和私人 部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平衡问题。
再次,在研究公共产品的同时,公共部门经济 学还将公共选择、福利经济学纳入其研究范畴。
8
一、准确把握我国财政学所处的阶段
(二)我国财政学建设的阶段
我国财政学学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研究的范围比较窄。
对公共选择理论、偏好显示理论、福利 经济学内容等介绍极少。
9
(二)我国财政学建设的阶段
根据收入来源不同,历史上主要存在五种财政 国家:领地国家、贡赋国家、关税国家、贸易国 家和自产国家。
从我国的历史来开,在封建社会时代,基本上 是一个领地国家或贡赋国家,谈不上现代财政, 当时只不过是“家计财政”、“皇室财政”,皇 帝就是国家。1917年后,整个国家陷入战争,其 财政也只是“战时财政”,一切为战争服务,也 与现代财政理论相差甚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至改革开放,我国基本是一个自产国家,即政府 本身生产财政收入以供支出。
如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公共权力制 约机制?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共财政是与民主 和法治紧密相关的财政制度安排,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表现出服务性、有 限性、制衡性、透明性等特征。
18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二)公共支出理论研究的进展 1.公共支出与经济绩效
对于公共支出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的 研究,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是从公共 支出的结构出发,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尤其是强调人力资本支出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我国已经从自产国家过渡成为一个税收国家。
12
(二)我国财政学建设的阶段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 实践服务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国的财政 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13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 发展述评
14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中 国财政学界针对正在发生着的丰富的财政 改革实践,结合引介国外先进理论,在发 展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理论体系方面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5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一)公共财政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完善 在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关系上,
多数学者认为,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者财政模式,国家 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所涉及的是两个不同 层次的问题,前者主要回答财政的本质, 而后者主要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 式定位或者财政类型。
11
(二)我国财政学建设的阶段
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对应,1998年12月中央提出构建公 共财政模式的目标。在这一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当中,首先, 国家不再可能通过价格控制将农业部门的剩余转化为工业 部门的利润进而转化为财政收入;其次,放弃垄断和允许 私人部门出现并与国有部门竞争意味着国有企业不能再获 得垄断利润,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低,并 最终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第三,对于私人部门来讲,国 家不可能再像对待国有企业那样,通过上缴利润的方式获 取财政收入;第四,对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越来越大 比重的个人分配来说,国家也不能通过价格的方式获取财 政收入。
19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他们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得出结论: 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 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人力资本 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 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 高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 济增长。
财政学发展阶段 及财政理论研究述评
主讲:李广舜 教授
新疆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1
主要内容
一、准确把握我国财政学所处的阶段
(一)财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我国财政学建设的阶段
2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一)公共财政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完善 (二)公共支出理论研究的进展 (三)税收理论研究的进展 (四)公债理论研究的进展 (五)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的进展 (六)财政风险理论研究的进展 (七)我国财政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八)我国财政理论进一步发展需要研究的若
6
(一)财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市场失灵的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揭 示了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
一是偏好显示; 二是公共产品的管理。 研究的内容由财政收入开始转向公共支 出,以适应公共部门不断膨胀的经济环境, 因此,许多经济学家用公共经济学取代了 财政学的概念。
7
(一)财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些学者用公共部门经济 学直接取代了公共财政学。事实上,公共部门经 济学的出现可以被认为是对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一 个新发展。
10
(二)我国财政学建设的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并逐步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 “利用商品交换、价值规律的计划经济” 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发 展到1984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 1987年“国家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 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最后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改革方向。
16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 的职能问题,学界一般认同,资源配置、收 入分配与经济稳定这三大经济职能应当包括 在内。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 才横框架的构建,学界从收入制度、支出制 度和财政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7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发展述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