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结构抗震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地震时会产生较大的水 平变形,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有时甚至造2 成 主体结构的破坏。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框架房屋
3
纯框架结构用于12层40m以下的建筑。 (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剪力墙和 框架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为克服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 各自的缺点,发挥其长处,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定数量的 剪力墙,便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选择结构体系,还要注意经济指标。多高层房屋一般 用钢量大,造价高,因而要尽量选择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 建筑材料,减轻自重,降低造价。
25
二、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及规则建筑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刚度分布均匀,使房屋结构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常见的柱网形式有方格式和内廊式。 (1)在平面布置方面,尽可能满足局部突出的尺寸不
(6)楼梯间、电梯间不宜设置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及拐
角处,因为单元角部扭转应力较大,受力复杂,容易造成
破坏。
32
§5.4 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
它的优点是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较剪力墙结构轻,而 刚度又较框架结构大,因而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 时产生的地震作用和变形。
另外,框架结构为剪切变形,结构上部层间变形小, 下部层间变形大;而剪力墙结构为弯曲型变形,结构上部
4
层间变形大,下部层间变形小,而当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
结构共同工作时,相互之间有所协调,结果是框架下部层 间变形和剪力墙上部层间变形减小,因而使结构的变形均 匀合理。
(2)为减小地震作用,应尽量减轻结构自重并降低重 心位置,可将设备层或大型设备布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 底层或下部几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抗压、抗弯和抗剪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地震是造成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抗震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深入分析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为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合理布置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抗震性能,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本研究旨在总结并提炼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促进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抗震性能的不断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为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在于保障建筑物及其中的人员财产免受地震灾害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科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稳定,减小破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能够大大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多高层结构抗震设计
6.1 结构震害分析 6.2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6.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验算 6.4 抗震墙结构设计 6.5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1
6.1 结构震害分析
一、框架结构震害 1. 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薄弱楼层
框架结构在总体上设计不均匀时,将存在层间屈服强 度特别弱的楼层。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率先屈 服,并形成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 2. 梁、柱破坏 1)柱端破坏:框架结构破坏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 底,尤其是角柱和边柱更易发生破坏。一般发生柱端弯曲 破坏,轻者发生水平或斜向裂缝,重者混凝土压酥,主筋 外露、压屈和箍筋崩脱。 2)梁破坏:由于水平地震的反复作用,梁端产生较大变 号弯矩,当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梁端节点附近产生周 圈竖向裂缝或斜缝。
2. 框架-抗震墙结构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多道抗震防线结 构。其中抗震墙既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又是第一道防线 。因此抗震墙应有足够的数量。
9
四、 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 1.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
节点基本不坏,梁比柱的屈服早发生、多发生 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的塑性铰 较晚形成。 概念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2 .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破坏机制 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且塑性屈服宜发生在柱底,连梁应 在梁端塑性屈服。 条件:控制各墙段高宽比不宜小于2.
10
五、 控制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 1. 轴压比限制(N/bhfc) (1)目的: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达到抗压强度,防止受压 边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 (2)轴压比对柱变形能力的影响,轴压比增加会急剧降低柱 变形能力,需进行限制,但又要符合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 2. 剪压比限制 V / fcbh0 • 配箍率太大时,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发生斜压破坏; • 剪压比对截面变形有影响; • 实际上是限制最小截面尺寸。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好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1.1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
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低也越多。
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
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也就需要结构有更好的延性性能。
这样,我们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A、如何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设计地震力取值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B、如何在设计地震力与所要求的结构延性建立对应关系。
对于问题A,以N.M.Newmark为代表的众多学者认为,将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中,美等国)或结构性能系数q(欧共体,新西兰等)折减为结构设计加速度,相当于赋予结构一个较小的屈服承载力,结构在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经受更大的地震,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
建筑抗震等级确定
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L.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L.2倍采用;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办公和居住空间,也是城市地标和人们生活的象征。
然而,由于地震的频发和破坏力,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抗震设计原则1. 结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结构形式选择应考虑各种力的影响,如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地震荷载。
2.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高层建筑抗震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设置隔震装置,能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和钢球隔震装置等。
3. 抗震墙抗震墙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抗震设计手段。
通过将抗震墙布置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4.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强度和韧性使其成为抗震设计的理想选择。
钢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更好地吸收能量,并分散到整个结构中。
5. 增加结构强度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截面尺寸,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地震的烈度和建筑物的高度,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截面尺寸。
二、抗震设计技术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可以评估不同结构形式和材料参数的抗震性能。
2. 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
这为人们提供了逃生和避险的宝贵时间。
3. 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逐渐应用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轻质高强的特点。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 结构柔性化未来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将朝着结构柔性化发展。
通过使用可调节的结构和材料,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以自动调整结构形态,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第五章-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5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l r M M bua V 1 . 1 bua V b Gb l n
l n ——梁的净跨;
V Gb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 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 面剪力设计值; 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一级框架两端弯矩均 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取零;
5.3.4
内力组合
1、两种基本组合 通过内力计算,获得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构件 内力标准值。根据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进行构件的内力 组合所得设计内力值,进行截面设计. 在框架抗震设计时一般有两种组合: (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
S 1 . 2 S 1 . 3 S GE Eh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抗震设计
概述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框架内力和位移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5.1 5.2 5.3 5.4
5.3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
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主要是结构自振周期的确定; • 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包括多遇烈度下的地震荷载与结构 侧移; • 结构内力分析; • 截面抗震设计等。 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 结构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内力计算(竖向、水平向)——内力组合——截面强度计 算——变形验算——构造措施等。
5.4.1
框架梁截面设计
框架结构的合理屈服机制是在梁上出现塑性铰。 对框架梁端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强剪弱 弯) ——设计剪力的取值; ②梁筋屈服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 力——延性设计问题;
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 第2次 )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5 分)1. 考虑多层砌体结构抗震的垂直地震作用,下列正确的是()A.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水平裂缝B.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C.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竖向裂缝D.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2. 对于多高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结构平面布置力求简单B. 结构竖向布置避免刚度突变C. 刚度和质量重合时可以不设置变形缝D. 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3. 按抗震规范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其承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以下所列的哪一项:()。
A.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时,所引发的惯性力B.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众值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所引发的惯性力C. 根据取自本地区相应于基本烈度时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标准值D. 相当于建筑遭遇比设计烈度低一度时的地震作用标准值4. 下列关于地震烈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基本烈度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超越概率是10%B. 众值烈度是50年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地震烈度C. 基本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是相同的D. 罕遇地震烈度的确定、既考虑了技术可能性也考虑了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5.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B. 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C. 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D. 可以避免墙体的开裂6. 下列有关轴压比的说法错误的是()A. 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 其中,N为柱内力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Ac为柱的全截面面积,fc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B. 当轴压比较大时,箍筋对延性的影响也变大。
桥梁抗震设计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
构 筒体结构
板柱—抗震墙
结构类型 高度(m) 框架
设防烈度
6
7
பைடு நூலகம்
8
9
≤30 >30 ≤30 >30 ≤30 >30 ≤25
(2)柱底:常见的震害是在离地面或楼面100mm~ 400mm处有周圈水平裂缝。柱底受力状态虽与柱顶 相似,但由于其箍筋一般较密(处在柱的纵筋搭接 接头加密箍筋段),故震害较轻。(如图示)
(3)柱身:当地震剪力较大而柱抗剪强度不足时, 柱身可能出现斜裂缝。(如图示)
(4)角柱:在地震作用下房屋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扭转,角柱所受的附加扭转剪力最大,同时角柱又 受有双向弯矩作用,而其所受的横梁约束又比其它 柱小,所以震害重于内柱。(如图示)
§5-2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三、抗震结构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2、框架--抗震墙结构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多道 防线的抗震结构,其中抗震墙既是主要抗侧力构件 又是第一道抗震防线。因此,抗震墙应有相当数量, 其承受的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小于底部总地 震倾覆力矩的50%,否则这种结构的特性不能很好 发挥,框架部分仍应按主要抗侧力构件进行抗震设 计。
§5-2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二、结构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划分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应越高。 因此,综合考虑地震作用(包括区分设防烈度、场 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次抗侧力构件)和房 屋高度等主要因素,划分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是比 较经济合理的。这样,可以对同一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 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同一建筑物中不同结构 部分也可以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表5-5是规范规定 的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划分。
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单项选择题(共90题)1、关于纵向受力钢筋的抗震锚固和连接,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于地震时的内力很大,所以抗震锚固长度比静力锚固长度大2、以下地震类型,哪一种是按照地震成因分类?()A、火山地震3、下列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竖向布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楼层刚度大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8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不超过60%。
4、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C、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5、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D、6~9度6、在地震区,多层普通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在墙内的最小支撑长度为()。
D、120 mm7、有关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布置的下列叙述中,何项错误:()B、楼梯间可设于房屋的尽端,但必须是对称设置两个楼梯间,这样,房屋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重合,有利于抗震8、对于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验算的框架结构,当其沿高度分布均匀时,结构薄弱层位于:()。
A、底层9、下列关于构造柱设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构造柱一定要单独设置基础10、下列对柱轴压比描述正确的是()。
B、柱的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11、规定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的理由是:()。
C、使楼盖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传递水平地震作用12、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软弱地基上的基础不需加强其整体性和刚性。
13、13层办公室,框架剪力墙结构,总高为34m,当设防烈度为8度时,其剪力墙承受地震倾覆力矩占总值的45%,该结构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B、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14、下列有关震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7级以上为特大地震15、框架梁的净跨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其理由是:()。
D、梁可以适应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16、强剪弱弯是指()?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17、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要求处理?A、6度18、某大型影剧院,房屋高度为25m,建筑场地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车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答案
车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答案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图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
然而,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变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地震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答:对于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地震破坏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于不同用途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不宜采用同一标准,而应根据其破坏后果加以区别对待。
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的具体规定为: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答:从概率意义上说,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
根据分析,当分析年限值取50年时,上述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63.2%,因此可以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小震烈度,又称多遇地震烈度。
而全国地震区划图所规定的各地的基本烈度,可取为中震对应的烈度。
它在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一般为10%。
大震是罕遇的地震,它所对应的地震烈度在50年内超越概率2%左右,这个烈度又可称为罕遇地震烈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抵抗震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细节。
一、设计原则1. 坚持安全优先原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严重破坏,以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 遵循合理的抗震设计标准根据地震状况和建筑物类型,设计师应遵循相应的抗震设计标准。
通常,每个地区都有相应的建筑规范和地震烈度等级,设计师应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合理的设计。
3. 保证结构的合理抗震能力合理的抗震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耐久性,还要兼顾结构在地震后的恢复能力。
设计师应采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结构在地震后的完整性和可修复性。
4. 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将建筑物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而不是将其分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
通过优化结构的整体性,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二、设计细节1. 钢筋的布置与加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钢筋的布置和加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而适当的钢筋加固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2. 基础的设计与加固建筑物的基础是支撑整个结构的关键部分,也是抵抗地震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和加固建筑物的基础,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3. 剪力墙的设置剪力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抗震构件。
通过合理设置剪力墙,可以在地震中提供较大的抗震刚度和强度,从而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力。
4. 楼层间的连接与约束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楼层间的连接和约束是保证结构整体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用合适的连接件和约束措施,可以增加楼层之间的水平刚度,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5. 预制构件的应用预制构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预制构件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并能够减少施工期间的不确定性。
抗震结构设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放置箍筋时,柱纵向筋压曲外鼓。 梁筋锚固破坏。锚固长度不足,从节点内拔出, 将混凝土拉裂。 装配式框架构件连接处易发生脆断,剖口焊接钢 筋处易拉断,焊接处后浇混凝土开裂或散落。 原因:节点受弯承载力不 足,约束混凝土太少,梁 筋锚固长度不足及施工质 量引起。
三、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 承载力低,首先承受地震 作用而遭破坏。一般7度 即出现裂缝,8度和8度以 上地震作用下,裂缝明显 增加,甚至部分倒塌,一 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 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快 墙重于砖 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上 部较严重,框架结构下 部震害严重。
5.1 概述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 框架结构体系由梁和柱组成,平面布置灵活,易 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应用广泛。 抗震墙也称剪力墙,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 纵横墙组成,抗侧力性能较强,但平面布置不灵 活,纯剪力墙体系一般用于住宅、旅馆和办公楼 建筑。
筒体结构或由四周封闭的剪力墙构成单筒式的筒 状结构;或以楼电梯为内筒,密排柱深梁框架为 外框筒组成筒中筒结构。这种结构的空间刚度大, 抗侧和抗扭刚度都很强,建筑布局亦灵活。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 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根据设防烈度、 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 等级,一级最高。
2、框架-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的各墙段(包括小开洞墙和联肢墙肢)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使其成弯剪破坏。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墙段 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
五、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
主要抗侧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破坏应以构件弯曲时主筋受拉屈服 破坏为主,应避免变形性能差的混凝土首先压溃或剪切破坏,以及钢筋锚固 失效和粘接破坏。
③合理地设置变形缝。 ④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使结构受力均匀。
⑤尽可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框架结构布置 A,一般的柱网形式。
承重框架宜双向设置。楼电梯间不宜设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及拐角处。
B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 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四、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 1、框架结构 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应为节点 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屈服 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发生。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 可能分散。
2、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是次要抗侧力构件, 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区分 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规定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规定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性能比混合结构好,结构的整体性较好,在地震时,能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13.5.1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震害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层数一般在10层以下,多数为5~6层。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13.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房屋最大适用高度《抗震规范》在考虑地震烈度、场地土、抗震性能、使用要求及经济效果等因素和总结地震经验的基础上,对地震区多高层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给出了规定,见表13—12。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二)结构的抗震等级综合考虑建筑物重要性、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主要因素,《抗震规范》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划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抗震等级。
(三)防震缝布置震害调查表明,设有防震缝的建筑,地震时由于缝宽不够,仍难免使相邻建筑发生局部碰撞,建筑装饰也易遭破坏。
但缝宽过大,又给立面处理和抗震构造带来困难,故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方案。
当建筑平面突出部分较长,结构刚度及荷载相差悬殊或房屋有较大错层时,可设置防震缝。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7、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2.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学校建筑,纵向无 墙走廊大悬臂,严 重破坏。
.
17
23.08.2021
走廊有柱,破坏 较轻。
.
18
走廊有柱,带翼墙,震害 较轻。
23.08.2021
.
19
临街建筑,单面纵墙,刚度偏心, 倒塌。
23.08.2021
.
20
§4.3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特点及概念设计
一、单柱及群柱的 P曲线
P
P
23.08.2021
.
9
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受剪承载力 低,变形能力小,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 在往复变形时墙体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
23.08.2021
.
10
四、抗震墙的震害
在强震作用下,抗震墙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墙肢之间连梁的剪切破 坏。主要是由于连梁跨度小,高度大形成深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形 成X型剪切裂缝,为剪切型脆性破坏,尤其是在房屋1/3高度处的连梁 破坏更为明显。
节点破坏将导致梁柱失去相互之间的联系。
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节点的受剪承载力不足,约束箍筋太少,梁 筋锚固长度不够以及施工质量差所引起。
6、框架梁
震害多发生于梁端。在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屈服,出现上下贯
通的垂直裂缝和交叉裂缝。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梁端屈服后产生的剪力较
大,超过了梁的受剪承载力,梁内箍筋配置较稀,以及反复荷载作用下
23.混08凝.20土21抗剪强度降低等。
.
8
三、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承载 力低,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 破坏。一般7度即出现裂缝,8 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裂缝 明显增加,甚至部分倒塌,一 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 于实心砌体墙,砌快墙重于砖 墙。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4.3.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2、自振周期计算:顶点位移法
T1 1.7 0 u
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
Fi
Gi H i
G H
j 1 j
n
FEk (1 n )
j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计算
局部突出小建筑的处理
楼层地震剪力调整
V
EKi
跨中:
M M EGE
剪力:Βιβλιοθήκη V 1.2VGE 1.3VEhk
框架柱: 无地震:
M x 1.2M xGk 1.4M xQk
N 1.2N Gk 1.4N QE
有地震:
M x 1.2M xGE 1.3M xEHk
N 1.2N GE 1.3N Ehk
4.3.4 框架结构截面抗震验算
S 1.2C G Sk 1.4C Q Q k R
地震作用组合:
S 1.2SGE 1.3SEhk R / RE
框架梁: 梁端:
M 1.2M GE 1.3M Ehk M 1.3M Ehk - 1.0M GE
M G M Gk Q M Qk
Gr
r i
n
4、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D值法 ①结构侧移刚度D的计算: ②地震剪力分配:
③各柱反弯点位置的确定;
④计算各柱的柱端弯矩;
⑤根据节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
⑥计算梁端剪力;
⑦计算柱轴力;
⑧绘制内力图; 4.3.2、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分层法。
①各层梁柱线刚度计算:
②计算各层在本层竖向荷载下内力: ③各层组合:柱弯矩叠加、梁不变;
延性设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地震时,一个平面如图 图 唐山地震时,一个平面如图(图5-2) 所示的框架厂房产生了强烈的扭转反 应,导致第二层的十一根柱产生严重的 破坏(图 破坏 图5-2)。 。
图5-2 框架厂房平面和柱的破坏
2.薄弱层破坏 2.薄弱层破坏
图5-3 底部框架结构的变形
第 五 层 破 坏
图5-4 高层建筑的第5层倒塌
4.防震缝处碰撞 4.防震缝处碰撞
碰撞
Ⅰ
ⅡⅡ
防震缝如果宽度不够, 防震缝如果宽度不够,其 两侧的结构单元在地震时就会 相互碰撞而产生震害
碰撞
图5-8 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的碰撞
5.1.2框架结构的震害 5.1.2框架结构的震害
1.整体破坏形式. 1.整体破坏形式. 整体破坏形式
框架的整体破坏形式按破坏性质可分为延性破坏 脆性破坏 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 延性破坏 脆性破坏,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梁铰机制(强柱弱梁型)和柱铰机制 柱铰机制(强梁弱柱型)。 梁铰机制 柱铰机制 (A) (B)
水平地震作用一般都可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规则框架在节点水 平力作用下的典型弯矩图如图5-19所示,其中弯矩为零的点为反弯点 假定: (1)梁的线刚度为无穷大; 梁的线刚度为无穷大; 梁的线刚度为无穷大 (2) 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基础 柱高处。 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基础2/3柱高处 柱高处。 由上述假定可知,同一层柱两端的相对水平位移均相同;且除底层外,各柱 的反弯点均位于柱高的中点。
5.1.1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 5.1.1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
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主要有:
1.扭转破坏 扭转破坏 2.薄弱层破坏 2.薄弱层破坏 3.应力集中 3.应力集中 4.防震缝处碰撞 4.防震缝处碰撞
1.扭转破坏 扭转破坏
旋转轴
图5-1 平面为L形的建筑
唐山地震时,位于天津市的一幢平面为 形的建筑 形的建筑(图 唐山地震时,位于天津市的一幢平面为L形的建筑 图5-1)由于不对称而产生了 由于不对称而产生了 强烈的扭转反应, 强烈的扭转反应,导致离转动中心较远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处严重破坏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见表5-1。 表5-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 (m)
结构体系 6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全部落地 部分框支 筒体 框架--核心筒 筒中筒 板柱--抗震墙 60 130 140 120 150 180 40 7 55 120 120 100 140 160 35 烈度 8 45 100 100 80 100 120 30 9 25 50 60 不应采用 70 80 不应采用
图5-9 框架的破坏形式 (a)强梁弱柱型;(b)强柱弱梁型
2.局部破坏形式. 2.局部破坏形式. 局部破坏形式
(1) 构件塑性铰处的破坏 (2) 构件的剪切破坏 (3) 节点的破坏 (4) 短柱破坏 (5) 填充墙的破坏。 填充墙的破坏。 (6)柱的轴压比过大时使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引起柱的脆性破坏。 )柱的轴压比过大时使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引起柱的脆性破坏。 (7)钢筋的搭接不合理,造成搭接处破坏。 )钢筋的搭接不合理,造成搭接处破坏。
第五章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5.1 析 5.2 5.3 5.4 5.5 5.6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 选型、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框架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5.1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5.1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图5-15 抗震墙的破坏
图5-16 抗震墙的剪切破坏
图5-17 墙肢间连梁的破坏
选型、 §5.2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主要内容
1 选 型 2 结构布置 3 材 料 4 抗震等级 5 按抗剪要求的截面限制条件 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 防震缝的设置
5.2.1 选 型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 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和框架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 等。
用计算机进行框架结构的静力计算(把框架上的地震作用作为静力荷载) 或动 力计算(时程分析法),可直接得到各杆的内力。 在初步设计时,或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 时, 可采用下述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 反弯点法和D值法 值法,后者较为常用。 反弯点法 值法
(1)反弯点法 )
5.1.3 具有抗震墙的结构的震害
高层结构抗震墙的破坏有以下一些类型: (1)墙的底部发生破坏,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的大片压碎剥落,钢筋压屈(图5-15)。 )墙的底部发生破坏,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的大片压碎剥落,钢筋压屈( )。 (2)墙体发生剪切破坏(图5-16)。 )墙体发生剪切破坏( )。 (3)抗震墙墙肢之间的连梁产生剪切破坏(图5-17) )抗震墙墙肢之间的连梁产生剪切破坏( )
结构类型 框架,板柱—抗震 墙 框架—抗震墙 筒体,抗震墙 6度 4 5 6 7度 4 5 6 8度 3 4 5 9度 2 3 4
3. 防震缝的设置
平面形状复杂时,宜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 宜尽可能不设缝。 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 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 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规定数值的 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规定数值的50%; 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需要较宽的规定采用, 并可按较低房屋高度计算缝宽。 (4)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 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 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
5.2.5 按抗剪要求的截面限制条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抗震墙和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跨高比大于2.5的梁和连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要求:
V≤
1
γ RE
1
(0.20 fcbh0)
(5-1)
(2)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梁和连梁、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和框支架、以及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要求:
5.2.4抗震等级 5.2.4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6 框架 高度(m)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 建筑 框架--抗震 墙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抗震墙 高度(m) 抗震墙 部分框支抗 震墙结构 筒体 抗震墙 框支层框架 框架--核心筒 框架 核心筒 筒中筒 外筒 内筒 板柱--抗震 墙 板柱的柱 抗震墙 ≤80 四 三 二 三 二 三 三 三 二 ≤60 四 三 >80 三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80 三 二 一 ≤30 四 三 >60 三 ≤60 三 二 >80 二 ≤80 二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二 >30 三 ≤30 三 二 >60 二 ≤60 二 一 >80 一 不宜采用 烈 7 >30 二 ≤30 二 一 >60 一 度 8 >30 一 9 ≤25 一 一 ≤50 一 一 ≤60 一 不应采 用 一 一 一 一 不应采 用
5.2.2 结构布置
1. 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 从抗震的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尽可能靠 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 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简单、 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简单、对称和规则 表5-3 L、l 的限值
设防烈度 L/B ≤6.0 ≤5.0 l/b ≤2.0 ≤1.5 l/Bmax ≤0.35 ≤0.30
5.3.2 地震作用在结构各部分的分配和内力计算
1. 地震作用在结构各部分的分配
底部剪力法 例如,求得结构第i层的地震剪力Qi后,再把Qi按该层各柱的刚度进行分配,得 该层第j 柱所承受的地震剪力Qij为
Q ij =
D ij
∑D
k =1
m
Qi
ik
其中Dij为第i层第j根柱的抗侧刚度
2. 内力计算
(1) 构件塑性铰处的破坏
图5-10 柱的破坏形式之一
图5-11 柱的破坏形式之二
(2)构件的剪切破坏 (2)构件的剪切破坏
图5-12 柱的剪切破坏
(3)节点的破坏 (3)节点的破坏
图5-13 节点的破坏
(4)短柱破坏 (4)短柱破坏
图5-14 短柱破坏
(5)填充墙的破坏 (5)填充墙的破坏。 填充墙的破坏
楼盖应优先选用现浇楼盖 现浇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装配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 现浇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最大长宽比见表5.2 表5.2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最大长宽比 烈度 楼屋盖类别 6 现浇、迭合梁板 装配式楼盖 框支层和板柱-抗震墙的现浇梁板 4 3 2.5 7 4 3 2.5 8 3 2.5 2 9 2 不宜采用 不宜采用
具 有 薄 弱 底 层 的 房 屋 , 易 在 地 震 时 倒 塌 。
图5-5 软弱底层房屋倒塌形式之一 (倾倒)
图5-6 软弱底层房屋倒塌形式之二 (底层完全倒塌)
3.应力集中 3.应力集中
结构竖向布置产生 很大的突变时,在突变 很大的突变时, 处由于应力集中会产生 严重震害。 严重震害。
图5-7 应力集中产生的震害
6度和7度
8度和9度
高层建筑(8层及8层以上)的平面中L不宜过长(图5-18),突出部分长度l宜减 小,凹角处宜采取加强措施。图5-18中,L、l和l‘的值宜满足前表5-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