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 功大于过 过大于功 人教版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风雨习题精选第六十六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风雨习题精选第六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诗句在原诗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非凡的智慧。
C、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D、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加线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A、日:一天天B、殚:用尽C、竭:用完D、犯:冒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___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
B、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C、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
D、春天是到南沙赏樱花的最好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是(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福建仙游县枫亭中学方东摘自《历史学习》2000年第7-8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曾经在高考中命过大题的有评价唐太宗、康熙帝的政绩,有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比较评价,有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对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思想主张的阐述及评价等等。
所以正确掌握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对高考复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又是什么呢?一、历史人物的分类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几百位之多,但教材对不同的历史人物的叙述分量有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如孔子、秦始皇、孙中山、毛泽东等。
这类人物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巨大,评价时不仅要注意分阶段对具体问题评述,还要从宏观上综合把握。
第二类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并在某一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
这类人物数量多,在学习和复习中容易忽视,在评价时一定要紧紧扣住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如中国古代许多帝王名臣、文化名人,近现代史上的正、反面人物等等。
在教材中一笔带过的人物,仅需简单了解即可,一般不宜作为典型评价。
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历史人物特点,评价方法上应有所区别。
其一,功过论。
即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为“功”和“过”,分别评述,然后综合指出功大于过、过大于功或功过参半具有两面性等。
如汉武帝、隋炀帝、唐玄宗即分别属于上述三种类型。
其二,阶段论。
有些历史人物,其前后两个时期的活动截然不同,或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历史表现,对此则用阶段论为宜。
如古代史的唐玄宗、中国近代的康有为、世界史的拿破仑等。
其三,是非论。
有些历史人物的活动较为复杂,有是有非,是非夹杂在一起,如此则采用“是非论”评述较为合适。
如曾国藩、左宗棠、世界史上的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等。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论文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探析【摘要】本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结合历史人物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传统历史人物评价存在的弊端,对新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情感与理智等方面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新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96-011 历史人物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首先,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有这么一个特点,喜欢以历史为中心的历史故事。
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知道与该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学生乐于历史人物所演绎的历史故事,这就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大量关于历史人物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其次,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深入就是知识的获取。
学生如果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就会收集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将学习变为自身的主观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最后,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中,有着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角色。
认识了这些历史人物,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以历史人物自诫、自勉。
2 传统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对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大多限于课本。
因为旧教材对于评价的内容就要求学生掌握,如果材料太多,评价的太多,学生可能就记不住。
因此,对内容进行压缩,抓最主要那一点,忽视了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全面。
课本上只记最主要的事件,仅以课本上那么一点史料给人物下定论,未免显得以偏概全。
小学生善于感性认识,对历史人物认识两极分化,好或坏。
诸如曹操是坏人,诸葛亮是好人,蒋介石是坏人,毛泽东是好人等等。
而中学生不能这样,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一、本教材简要分析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共22课。
(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共3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重点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其生活状况。
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 有比较全面的材料(化石材料)来揭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可以使学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都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化,北方以粟为主(以半坡为代表),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以河姆渡为代表)。
教材分别介绍了南北不同的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发展的高度(包括他们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课《华夏之祖》。
这一课吸收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国境内在五六千年以前,东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当高度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在起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通过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汇合汇聚在一起,然后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
;(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二单元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1)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七年级学生不易理解,主要让他们知道,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国家的过程中,原先通过原始民主方式(禅让制)来更替领导权的方式变化了,变成了世袭制,再加上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国家产生了。
在夏商周更替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单元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社会变革。
(三)、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三单元设置的课程比较多,但是重点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及它的发展和巩固。
有关秦朝建立的问题,关键是,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在文化上的各种统一措施,不仅在当时的秦朝,实际上对以后整个中国的走向,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秦朝时间不长,二世而亡,推进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任务就落到了汉朝。
汉初充分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这可以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一些政策上体现出来。
基础训练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答案详解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课前预习1. 221嬴政秦咸阳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3.圆形方孔度量衡小篆4.焚书坑儒5.临洮辽东6.东海陇西长城一带南海课堂练习一、1.C 2.D 3.C 4.B 5.B 6.C二、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发南疆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措施可以使刚刚统一的秦朝通过强有力的手段,防止出现分裂和来自外族的进攻,有利于国家内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焚书坑儒”的措施是不利的,因为这种极端粗暴的手段使大量的文化典籍遭到毁灭,还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出现新的成果。
2.东至东海,西至陇西(今陕西省),南至南海(今广东省),北至长城一带(今内蒙古、河北、辽宁一带)。
图示:学习延伸1.(1)政治。
因为嬴政统一了天下,开始治理国家。
(2)秦邦业。
因为秦国统一了天下,四海之内都是秦的基业。
(3)九州方圆。
因为九州方圆之内都被秦朝统一。
2.秦量是秦朝为统一全国量制而由官府颁发的标准量器,用来量容积;秦铜权用来当秤砣,作为重量衡器的标准。
统一容积和重量单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前预习1.陈胜吴广大泽乡2.项羽刘邦3. 202长安西汉汉高祖课堂练习一、1.B 2.A 3.B 4.C 5.C 6.B二、1.(1)赵高(2)陈胜、吴广(3)巨鹿之战(或项羽)(4)鸿门宴(或刘邦、项羽)(5)刘邦(6)项羽2.(1)公元前209年。
(2)大泽乡。
(3)雨声。
(4)昏黄。
(5)陈胜、吴广。
(6)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发动起义。
(7)陈胜:天下受秦的残酷统治时间太长了,大家都怨声载道,这次我们不能按期到渔阳,肯定要死,大丈夫要死就死得轰轰烈烈,我们不如起来干一场大事业,推翻秦朝的统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1)反映了秦朝刑罚残酷,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第2分册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 .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4、下列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秦朝“三公”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A 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 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 .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 .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 .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右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A.西汉B.唐朝C.清朝D.清朝7.(此题为多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不同。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历史解释则是根据各种历史事实加以阐述与说明。
下列是关于唐太宗的叙述,哪些选项是属于『历史解释』者?(A)唐太宗灭东突厥,西北诸国向他献上「天可汗」尊号(B)唐太宗治国时,物阜民丰,四夷宾服,人民安乐,号称治世(C)唐太宗对夷狄一视同仁,不予歧视,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D)中国帝王的历史评价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功过各半,唐太宗当属于功大于过(E)唐太宗是位卓越的政治家,时时以隋亡为戒,知人善任,接纳直谏 。
唐玄宗 功大于过 过大于功 人教版
唐玄宗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有几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科技领先,称霸全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曾触及过多瑙河畔,但他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与痛苦。
大清王朝也曾鼎盛过,但最终却败于列强之手。
只有唐朝,才是最令我们汉人乃至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与扬眉吐气的朝代。
而创下这盛世基业的,就是一代名君——唐玄宗。
唐玄宗,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他是唐朝第七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从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他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时期,从小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
在各种宫廷斗争中,他表现得少年老成,年少有为。
年纪轻轻就善于把握时机,诸韦后,灭太平公立。
在扫平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后,终于于公元712年登上大唐天子之位。
是他,开创了唐朝最鼎盛的时期;但也是他把这自己开创的盛世一手推向了那个无底的、昏暗的深渊。
对于唐玄宗的功过是非,世人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至于唐玄宗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那就只能让世人按自己的喜恶而定了。
唐玄宗在他统治的44年中,前期的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这与他励精图治,善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他选拔人才时,一律不论亲疏,不计贵贱,特别重视德、能。
当初就是因为唐玄宗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重臣姚崇。
姚崇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
当了宰相以后,大胆地向各种腐败现象进攻,改革了一些弊政,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这可以说是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的唐明皇李隆基即位时才二十多岁,血气方刚,虽然年轻但非常有主见。
他一心想恢复先帝唐太宗的事业。
他重整了朝政,除旧布新。
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彻底扭转过来了。
唐王朝渐渐恢复了元气,并且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以至如今外国人仍称华人为“唐人”,可见这影响的深远。
历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供参考学习
高二历史选修四总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高二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同时面临着高考挑选的考验,文科班历史是一门必考课程。
而历史科目必然遇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棘手问题,只有迈过了这道门槛,思想认识才能有质的飞跃,能力才会有成倍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才会有长足的发展,高考中解答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怎样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呢?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中指出:要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
”下面仅就自己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学习、探讨和总结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浅谈如下: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
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
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1)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从而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
他们都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2)中国近代历史上(1840年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而反对外来侵略则是首要任务,因为这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秦始皇的评价
活动课二、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根据课本的人物、事件及相关的内容作为此活动课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史料能力(3)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筛选材料的能力(5)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个过程按照课前准备和课堂辩论方式进行,课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B 组)A组代表正方队、B组代表反方队,作为辩论双方。
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着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2、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课堂辩论前准备工作。
3、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群众队员补充阶段;评委对双方观点及辩论过程进行点评;宣布结果阶段。
4、辩论的规则(1)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5分。
(2)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文明用语。
(3)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
5、评判标准:(1)将聘请学校五位历史教师和班级中由同学们推选出的五位同学担任此次评委,评委将对本次辩论赛进行全程评议和监督。
(2)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要求: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
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
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
⑤辩风:要求文明用语。
⑥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
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
辩论赛团体评分表团体部分满分正方得分反方得分一辩立论陈词15二辩陈词15三辩陈词15总结陈词15语言表达15团队配合15应对能力10总分100辩论赛个人评分表项目分值选手一正方选手二正方选手三正方总结正方选手一反方选手二反方选手三反方总结反方语言表达能力20推理过程20临场反应能力20配合能力20仪容仪表20总分10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9张PPT)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特 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学说 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 学色彩,给封建统治者披上神圣 的外衣,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统治的需要……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特 点 (四) 意 义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 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这是汉武 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认 为君主无道会遭天的惩罚,有限制 君权的目的。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关系组成:君臣、父 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 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以天人感应 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 了理论概括,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 心的系伦理思想体系。 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 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 常。
经济恢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盛世危机
①南北边境不宁;②诸侯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指出, “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 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矣”。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1、社会潜伏的危机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国力的强 盛提供了条件),而道家学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要; 2、儒家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整合出一套为中央 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 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 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5)牛老师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一】课程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基础);2、政策;3、交通;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周:“商人”出现,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秦汉:(1)重农抑商;(2)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
4.隋唐:(1)商业城市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3)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5、两宋:(1)城市中,打破坊、市界限,打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
(2)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市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023人民版选修4《千秋功过秦始皇》ppt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我脚下……夷平六国 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描
写的是中国古代哪位帝王( ) A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
2.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B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防止大臣专权
C.削弱地方权力
过: 推行暴政,激化阶级矛盾,秦短 命而亡
总评:功大于过,封建社会初期杰出的地 主阶级政治家
秦灭亡的原因: 1. 秦始皇的暴政:——根本原因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 (2)刑法严酷——轻罪重罚 (3)大兴土木——阿房宫、陵墓 (4)赋税沉重
2、秦末农民起义
——直接原因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2010·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 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 思)。器械一量,书同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 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 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 如画。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 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唐的盛衰(人教版新教材八上社会)
唐朝全盛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像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①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 ②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求谏; ③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亲考县令政绩; ④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⑤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开元盛世的表现:
(总体表现+具体表现)
渐趋衰落
618年 李渊建唐
755年 鼎盛 衰弱
907年 朱温篡权 灭亡
建立
发展
618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一、唐朝的建立——太原起兵
618年 李渊(唐高祖) 定都长安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的表现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 赋役负担减轻,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力增强,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
彩绘牛车
巧 夺 天 工 的 瓷 器
邢窑白瓷 唐三彩
唐朝陶瓷业达 到很高的水平,邢 窑的白瓷像银像雪 ,越窑的青瓷像玉 像冰。闻名于世的 唐三彩融合绚丽, 斑驳淋漓。
越窑青瓷莲花碗
白瓷盘
唐 三 彩 骆 驼 彩 陶 佣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严格。
手工 业 商业 城市 社会 生活
五、安史之乱(755—763年):
唐由盛转衰
六、唐朝灭亡(618—907)
907年,节度使朱全忠夺取政权,建立后梁。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发展的影响:
• ①破坏了北方经济,削弱了中央集权, 导致边防空虚,从此,唐朝开始由盛 转衰。 • ②由于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家破人 亡,人口大量南迁,对江南经济的进 一步开发起了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功大于过过大于功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有几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
科技领先,称霸全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曾触及过多瑙
河畔,但他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与痛苦。
大清王朝也曾鼎盛
过,但最终却败于列强之手。
只有唐朝,才是最令我们汉人乃
至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与扬眉吐气的朝代。
而创下这盛世基业
的,就是一代名君——唐玄宗。
唐玄宗,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他是唐朝第七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从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他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时期,从小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
在各种宫廷斗争中,他表现得少年老成,年少有为。
年纪轻轻就善于把握时机,诸韦后,灭太平公立。
在扫平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后,终于于公元712年登上大唐天子之位。
是他,开创了唐朝最鼎盛的时期;但也是他把这自己开创的盛世一手推向了那个无底的、昏暗的深渊。
对于唐玄宗的功过是非,世人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至于唐玄宗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那就只能让世人按自己的喜恶而定了。
唐玄宗在他统治的44年中,前期的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这与他励精图治,善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他选拔人才时,一律不论亲疏,不计贵贱,特别重视德、能。
当初就是因为唐玄宗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重臣姚崇。
姚崇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
当了宰相以后,大胆地向各种腐败现象进攻,改革了一些弊政,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这可以说是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的唐明皇李隆基即位时才二十多岁,血气方刚,虽然年轻但非常有主见。
他一心想恢复先帝唐太宗的事业。
他重整了朝政,除旧布新。
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彻底扭转过来了。
唐王朝渐渐恢复了元气,并且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以至如今外国人仍称华人为“唐人”,可见这影响的深远。
当时四方来朝,不可一世。
同时,唐玄宗还十分开明,他让不少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定居,学习外国优秀之处,不许官吏加重税收。
因此,大批外商都十分向往来唐经商,唐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当时就与七十多个国家发生来往。
对此,唐玄宗可谓一代明君。
但可惜的是,唐玄宗晚年一改年轻时的作风,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不理朝政,终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并且醉心于此。
渐渐疏远了劝谏他的忠臣,于是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趁虚而入,朝政越来越腐败。
可唐玄宗依旧一味地宠幸杨贵妃,甚至为了讨好杨贵妃,不断为杨氏家族加官进爵,挥霍无度,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同时,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安禄山又趁机反叛,气焰十分嚣张,叛军直指长安。
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历史上叫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使当时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连当时最繁荣的洛阳、长安也不能幸免。
叛军南下攻占了洛阳,长安。
一时之间,两座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顿时成为废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为以后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它们加深了政治黑暗,削弱了统治
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纵观唐玄宗一生,我认为他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毕竟他开创的“开元盛世”流芳百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最辉煌的一面。
然而“安史之乱”的出现却击碎了这无以伦比的盛世。
而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局面,竟是同一个人——唐玄宗李隆基造成的。
他把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
大唐王朝从此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为此,世人对唐玄宗的一生而各持己见,争论纷纷。
这,就是大治大乱的唐玄宗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