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诚信》一

合集下载

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金诚信,这关系着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一个人假设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

从字面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因而,说到“诚信”与否,很多人都认为是道德方面的问题,仅仅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

不过,在市场经济社会,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能够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

就诚信的重要性来说,说“诚信是金”应是不为过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美貌”、“诚信”、“金钱”、“健康”、“聪明”等一些对人非常有用的东西。

他乘船过江,因为所带的东西太多,超过了船的承载水平,船马上就要沉入江中,于是,情急之下,他去掉了诚信。

当他上了岸,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因为,他没有了诚信。

他感到非常痛苦。

现实中,也有过失信的经历。

有一次,和张梦凡借了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说好两天后还他。

不过,半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还他书。

只到有一天,他向讨要,才还给他。

事后很后悔,下决心再也不失信了,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今天晚上,准备去补课。

走了一大半路,才发现自己忘了拿阅读书,只好又返回学校去取。

路上,遇到了胡春雨,真巧,她也忘了拿阅读书。

于是,答应帮她也拿上。

当到了教室拿上自己的阅读书后,便自觉地走到胡春雨的座位上取上了她的。

自己心里想,这回不能失去信用了!当把书交给胡春雨后,看到她那快乐的样子,也尝到了守信的快乐。

人们常说:“诚信是金”。

不过,认为诚信比金钱还要重要。

一个人失信,就失去了朋友。

失去的不但仅是金钱,而是一切!他就会成为一个穷光蛋!诚信,失去就在一刹那,而得到却要几年,其至几十年。

一个公司没有诚信,就会倒闭;一个人失去诚信,他将一生没有什么成就。

啊!诚信是金。

千万不要失去诚信,失去了,就再想得到,只需用两个字来说“太难!”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我和女儿焦急等待雪的降临”的原因是用这种方式怀念女儿早逝的母亲。

《韩非子-八经》与《贞观政要-诚信》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韩非子-八经》与《贞观政要-诚信》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韩非子•八经》与《贞观政要•诚信》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

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

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贤。

任吏责臣,主母不放;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分势不贰,庶适不争;权籍不失,史弟不侵;下不一门,大臣有拥;禁赏必行,显贤不乱。

臣有二因,谓外内也。

外曰畏,内曰爱.。

所畏之求得,所爱之言听,此乱臣之所因也。

外国之置诸吏者,结诛亲暱重帑.,则外不籍矣;爵禄循功,请者俱罪,则内不因矣。

外不籍,内不因,则奸充塞矣。

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

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

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

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

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

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

蔽曰诡,诡曰易。

论功而赏,见罪而罚,而诡乃止。

是非不泄,说谏不通,而易乃不用。

(节选自《韩非子·八经》)材料二: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

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

”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①,间伦知之。

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释】①啬(sè)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来自: Emily瑤 >《[国学]》《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奢纵第二十五【原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①,多者八百余年②,少者犹四五百年③,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

岂无僻王④,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

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

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

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此其所以卜祚遐长⑤而祸乱不作也。

【注解】①传祚相继:帝位一代一代相传。

②多者八百余年:指周传三十七王,历八百六十七年。

③少者犹四五百年:史书载,夏从禹至桀共十七君,十四世,有王与无王,共历四百七十一年。

殷凡三十一世,历六百二十九年。

东西两汉共二十四帝,凡四百二十四年。

④僻王:僻,不正。

僻王指昏庸之王。

⑤卜祚遐长:意谓上天赐予帝位时间长久。

【译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述时政得失说:我一一阅读史书,发现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积善积德,赢得了民心。

其中也有昏君,只不过依赖前哲教诲才免于灭亡。

可是从魏晋以来,到周、隋之时,朝代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就烟消云散了。

关于诚信的古训

关于诚信的古训

关于诚信的古训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2.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

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

——吴兢《贞观政要·诚信》3.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

——《晏子答梁丘据》4.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荀子·修身》5.自王道休明,十有馀年,然而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尽诚信故也。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6.观事君者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

——《吕氏春秋》7.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

——《礼记·祭统》8.臣闻为国基于德礼,保于诚信。

诚信立,则下无二情。

——《新唐书》9.令虽明不能独行,必待精诚,精明也,诚信也,非明与信,莫能赏善伐恶。

——《文子·卷二·精诚》10.天道贵信,地道贵诚。

诚信者,盖二仪所以生植万物,人君所以保乂黎蒸。

——《晋书》1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1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1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篇》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篇》17.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中庸·第三十三章》18.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19.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淮南子·说林训》20.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译文(二)1、《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二)贞观政要【原文】贞观十年,魏徵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

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①。

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②而废也。

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

”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解释】①格:来,至。

意谓信服,归顺。

②斯须:须臾,一会儿。

【译文】贞观十年,魏徵上疏说:臣听说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用。

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

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

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

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

”还说:“一个人终有一死,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

”文子说:“说出话来能够使人相信,是因为说话之前已经取信于人,发出令来能够得到执行,是因为命令之中含有诚意。

”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

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处境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

【原文】自王道休明①,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廪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

普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

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②。

謇谔之辈③,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

谓同心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

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可疑;谓之为至公,虽矫伪而无咎。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一)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一)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一)
贞观政要
【原文】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译文】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

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

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见,那就是佞邪的人。

”唐太宗回头对封德彝说:“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

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诈妄为,却要臣下行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我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所以很看不起他的为人,现在如果让我也这么做,不是让我效仿他吗?这不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办法!”于是,唐太宗又对上书的人说:“我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诈骗的行为损坏社会风气,你的话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

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

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

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

贞观政要·诚信(3)原文-翻译-全文

贞观政要·诚信(3)原文-翻译-全文

贞观政要·诚信(3)原文|翻译|全文【译文】况且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内心不一。

君子宽容别人的缺点,表扬别人的优点,危难之时绝不苟且偷生,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成就仁义的美德。

小人不知羞耻,不讲仁德,不知敬畏,不守信义,只知唯利是图,诬陷别人于危险境地自己却苟安于世。

如果将危险推给别人,那么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现在,朝廷治理国家,将重任委托给君子,可是如果政务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况。

对待君子,尊敬却很疏远。

对待小人,轻视却又亲近。

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子,那么朝廷就得不到实情。

所以对人诋毁赞誉的权利实际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罚处置的总是君子,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对待吗?诚如孙卿所说的:让有智能的人谋划,那么愚蠢的人就会议论;让品行高洁的人实行,那么卑鄙的人就会怀疑,要想事情成功,怎么可能呢?具有中等智能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能力。

可是他们非治国之才,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难免失败。

更何况心怀奸邪私利,处处阿谀逢迎的小人呢,这些人难道不是国家的祸患吗?竖立直木,却怀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尽脑力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这是很明白的事。

【原文】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

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①,间伦知之。

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注释】①啬(s )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

诚信的价值阅读答案诚信的价值ppt

诚信的价值阅读答案诚信的价值ppt

诚信的价值阅读答案诚信的价值ppt诚信的价值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间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镰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洋洋扬扬)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呀( )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 )诚信( )只五元给卖掉了( )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彻底破产了。

但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画上“”。

2.在第4自然段画( )的地方加上标点。

3.按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 )4.“妻子得意洋洋”的原因是;最终的结果是 /news/D3C343F4A 2C226C9.html 。

5.联系全文,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写出合适的话。

6.读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阅读答案:1.廉;洋洋2.!——,。

3.一落干丈4.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破产。

(答案不唯一)5.我明白了诚信才是我们最值钱的东西。

(答案不唯一) 6.感受:诚信是无价的。

(答案不唯一)《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阅读答案诚信做人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王遐10月7日是重阳节,无数中国老人和家人一起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望远,度过了这个和乐第一文库网、温馨的节日。

而74岁的吴兰玉老人,却和以往的许多个重阳节一样,独自忙碌了一天,捡回了一大堆废纸箱、饮料瓶。

和以往许多个重阳节不一样的是,她如此忙碌不再是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而仅仅是为了活动自己的肢体。

“我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我的腰、腿啥子就没得劲了。

”她说。

吴兰玉是兵团第二钢铁厂的职工家属,她的丈夫李升然、儿子李培川都是厂里的工人。

自从1990年27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这个家庭就走上了困顿、辛酸之路。

儿子的肾移植手术需要10多万元费用,夫妇俩省吃俭用,一元钱一元钱地给儿子积攒手术费。

《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诚信

《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诚信

《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诚信转:学思不致的博客《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

”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

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

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

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

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

’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

太宗从之。

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

’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

”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

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

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

”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份纲领提供了许多有关国家管理和运作的重要细节。

这份纲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贞观政要的原文和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凡立政之主,必有所凭,所以应经纶于国事,成大功于世,非盲听妄从之言,得其道也。

权变之际,庶几有恩慈之心,以行仁政,不然灭其国也。

程、朱之学,庶几致治之极难,其得度可知,然无国家盛衰之情,不亲临民间,不知今日大唐天命所在,兴亡如神,奚复知治之艰难而行事乎?道是司察刑科,不得偏颇,严于王佐,松于资财。

然则主者当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首重立政之始,心诚口正,以道为始,以法为次。

虽有勇力,不如道德,不能劲持,而能安壹九族。

唐家身亲以来,史书不闻割裂兄弟之类,皆由圣主之先志,惧其一岝一城损坏天下之神器也。

是以欲为明君,当先立忠信之教,定各自分地之权,使君权具备,而民权保障,万物因之得以定位。

是以当今誉称唐公之明,都是基于太宗独揽大权,抑制权臣和封建势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谋求社会的进步与政治的稳定。

莫之妙于推贤举能,礼贤下士,是以上日春秋生雄杰,下则文武兼备,衙门事务,八分给文,二分给武,故人人钦仰。

远则国家之荣,近则兵民之福,上下合力,各执其职,真如披发左衽,说到却赢主人公。

盖是国文之最无憾也。

昔人有言,「二十丈之野,不能一步之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利刃能断金仆姑之首,玉箫能破石重之膜,良医能治万病之疾,圣主能将政事精理致治。

然而天下之事,不尽在一人之手,各体一分,只要扶正神器,化离愁竹榆,慷慨赴国难,慷慨施重利,独有忠臣义士,传于岁月长久。

此正义之求所在,不宜因物化之为私利,窃据人权而强占权势,以致中原四塞,木亦削、石亦消,乱在与否,可知一二。

主者既能如此,则朝中贤卿之选,上不偏近,下不厌贱,逐人才器之度,绿林豪杰,石崇之流,唐策子之类,咸得其位,而嫔妃后妃之选,亦不可懒处。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

太宗贞观之初,天下大定。

帝曰:“朕欲致治,当何首乎?”魏徵对曰:“自古圣帝明王,皆以得贤为本。

是以尧举舜,汤举伊尹,故能成大业。

今陛下诚能举贤授能,何患不治乎?”帝深然之。

帝曰:“然则何者为贤?”徵对曰:“贤者,德行纯厚,学问渊博,才干出众,忠诚正直者也。

陛下宜求之,必得贤才矣。

”帝曰:“贤才难得,朕当如何得之?”徵对曰:“陛下宜广求天下,不拘一格。

且当察言观行,察其言行是否一致。

若言而不如行,则不可用;行而不如言,则不可信。

如此,则贤才可得矣。

”帝曰:“贤才得矣,朕将如何任用?”徵对曰:“陛下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若用贤才而不用其所长,则贤才无以自展;若避贤才之短,则贤才无以自全。

陛下宜明察秋毫,勿使贤才埋没。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任人唯亲。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去私情,任人唯贤。

人主无私,则天下皆服;人主任贤,则国家大治。

陛下宜以公心待天下,勿以私情害公义。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信谗。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明辨是非,勿信谗言。

人主明辨,则谗言自息;人主信谗,则国家受害。

陛下宜以诚信待人,勿以谗言乱政。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好大喜功。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崇实抑华,勿好大喜功。

人主崇实,则天下归心;人主好大喜功,则国家劳民伤财。

陛下宜以民为本,勿以虚名害实政。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不纳忠言。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虚心纳谏,勿拒忠言。

人主虚心,则忠言必至;人主拒谏,则忠言难求。

陛下宜以仁爱待天下,勿以刚愎自用。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任人唯贤。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去私情,任人唯贤。

人主无私,则天下皆服;人主任贤,则国家大治。

陛下宜以公心待天下,勿以私情害公义。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好大喜功。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崇实抑华,勿好大喜功。

人主崇实,则天下归心;人主好大喜功,则国家劳民伤财。

贞观政要原文与解析

贞观政要原文与解析

贞观政要原文与解析贞观政要是唐代大历史家魏征所著的一部重要政治著作,全文共分为六十五篇,包括政事、礼仪、法制、兵备、财政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贞观政要的原文进行逐篇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政策。

第一篇:政事篇这一篇主要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时的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包括了国家政权的来源,君主的权威以及各级官员的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贞观政要的研究,我们能够看到李世民是如何通过稳定政权、选拔人才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第二篇:礼仪篇这一篇主要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大力倡导儒家礼制,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基本准则。

他希望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举止,来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稳定。

同时,他还注重各级官员的仪态和言行,以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篇:法制篇这一篇主要介绍了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法律制度。

他实行了公平公正的裁判制度,并设立了各级法院来审理各种案件。

此外,他还注重修订法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他使法治成为国家的基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公平。

第四篇:兵备篇这一篇主要介绍了唐太宗如何加强军队的管理与建设。

他注重军事装备的改进,并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制度。

此外,他还注重选拔军事将领,建立了一支强大、纪律严明的军队。

通过这些措施,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边疆安全,并且在对外扩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五篇:财政篇这一篇主要介绍了唐太宗在财政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他注重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通过增加国家财富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他还注重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和腐败现象。

通过这些措施,他使国家的财政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通过对贞观政要的原文解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政策和思想。

他在政事、礼仪、法制、兵备、财政等方面的举措都为后世政治家和统治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他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我们应该去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阳泉语文模拟考:文言文翻译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阳泉语文模拟考:文言文翻译解析

阳泉模拟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谓上书人曰:“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年,魏徵上疏曰:“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然而道德未益厚,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

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且君子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

今欲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

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

’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晋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

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

’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译文』贞观初年,有人呈上奏疏请求除去,唐太宗对他说:“我任用的臣子,你知道奸佞是谁吗?”上书人回答说:“请您假装生气来试探一下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直率地进言规劝,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顺从您的心情迎合您的心意,那就是奸佞的臣子。

”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混浊,关键在于它的源头啊。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由此总结了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及其目的。

总体来说,儒家就是以教化百姓之仁义道德为伦理核心、以辅助君王之统治秩序为政治目的的学派。

谈到儒家仁义道德,就必然离不开道德修养,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应该主动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以成为“贤者”“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这是促进社会和谐、使“天下为仁”的保证。

与此同时,儒家也强调君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治国,群臣百姓都会自觉地靠拢;相反,“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国家混乱、政治腐败、社会不安、百姓浮薄,都可归于上行下效,君不正且民效仿,因此为政者应该反省自身,以德正己,使百姓向善。

庄子道德观是对孔子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

从《庄子》中频繁出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可以看出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确存在不少的质疑和批判言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仁德品质并没有绝对地否定,实际上,他强调的是更高层次的仁德。

正如庄子在《齐物论》篇所说的“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仁”“廉”“勇”都是儒家所认同的具体德性和品格,而庄子所提倡的是不夸耀于外的“大仁”“大廉”“大勇”,由此可见,庄子和儒家在具体的道德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主要集中在道德形式。

(摘编自闫晖洋《浅析庄子道德观的生成逻辑》)材料二:“义”的最一般含义是适宜、合理、正当,“义者宜也”。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指出:“宜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宜也。

”他也把义视为“天理之所宜”,与“人情之所欲”的“利”相对而言。

贞观政要读后感

贞观政要读后感

《贞观政要》读后感《贞观政要》是一本关于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治理的史书,通过记录太宗李世民与臣僚们的对话和政策决策,展现了唐朝初期的政治智慧和治国之道。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对于现代社会治理和管理的启示。

治国理念:强调以民为本,注重民生,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提倡德治,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臣民,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

决策艺术:强调君主的决策能力,认为君主应该善于倾听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以科学决策推动国家的发展。

同时,也强调了诚信、公正、稳健的决策原则,反对轻率、冒险的决策行为。

领导方法和用人艺术:提倡君主应该具备仁爱、智慧、勇敢、公正、诚信等品质,善于识人、用人,任人唯贤。

同时,强调了君主的自我修养,认为君主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臣民的楷模。

法制建设: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提倡“以法治国”,主张君主应该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同时也注重法律的制定和修订,使之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军事建设: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主张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同时也注重军队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

外交理念:主张国家之间和平相处,互利共赢。

强调了外交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太宗李世民的明智和开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善于倾听,勇于纳谏,对于臣僚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认真对待,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能够接纳不同的声音,集思广益,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

《贞观政要》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太宗李世民注重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关注民生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员工的利益和需求,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贞观政要》文言文

《贞观政要》文言文

《贞观政要》文言文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

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

”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注释翻译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古代的帝王,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都国运久远。

用严刑酷法统领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既然我们看到了前代帝王成事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用作统治国家的典范。

现在,我们要以诚信、仁义作为治理国家的方针,希望这有助于铲除近代的虚伪之风。

”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荒废凋疲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陛下在天下积弊之时统领国家,弘扬古代圣贤的.遗风,实乃万民之福。

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

”太宗说:“我求贤若渴,即使夜晚做梦都梦到贤才。

”给事中杜正伦说:“哪个时代都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呢?”太宗十分赞赏他的话。

观沧海、出师表、贞观政要诚信比较阅读及答案

观沧海、出师表、贞观政要诚信比较阅读及答案

观沧海、出师表、贞观政要诚信比较阅读及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观沧海、出师表、贞观政要诚信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1题(14分)(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守信与担当”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守信与担当”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守信与担当”导写及范文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2)孔子出游卫国时,得知卫国臣子公孙戌意图谋反,正想揭发其阴谋时却遭到扣押。

他受到威胁,就答应不再告发,但被放出来后,他立刻就去告发了公孙戌、于是有弟子责备孔子未能守信。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指导【材料解读】本题要求我们阅读关于孔子守信问题的材料,并从中引发自己的联想与思考。

材料中,孔子在出游卫国时,得知卫国臣子公孙戌意图谋反,但在被扣押并被威胁的情况下,孔子答应不再告发。

然而在被放出来后,孔子却立刻去告发了公孙戌。

这一行为引发了弟子们的责备,认为孔子未能守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为政》。

原文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子说: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就像大车没有了輗,小车没有了軏,它靠什么行走呢?”“輗”和“軏”是古代车子上连接车辕和车轭的插销,大车的叫“輗”,小车的叫“軏”。

没有了輗和軏,车子是不能行走的,孔子用“大车无輗,小车无軏”来形容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意思很明显,就是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也无法成事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出处就是这样。

这不是孔子第一次谈诚信。

实际上,在《论语》中,“信”字共出现了38次,用在“诚实不欺”这个意义上的有24次。

通观《论语》,在孔子的观念中,诚信的要义有三:第一,它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诚信的人,简直就不配做人;第二,它是与他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才能成事,所谓“信则人任焉”;第三,它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贞观政要诚信》一
原文】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译文】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

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

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见,那就是佞邪的人。

”唐太宗回头对封德彝说:“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

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诈妄为,却要臣下行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我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所以很看不起他的为人,现在如果让我也这么做,不是让我效仿他吗?这不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办法!”
于是,唐太宗又对上书的人说:“我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诈骗的行为损坏社会风气,你的话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