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论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护研究

合集下载

经管类论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护研究

经管类论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护研究

X X X商学院毕业论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护研究学生姓名:XXX学号:XXX所在部系:XXX所在班级:XXX指导老师:XX日期:XXX摘要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社交软件屡见不鲜,相应的互联网隐私等各方面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论文针对目前国内最火的社交软件微信作为切入点,来谈谈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网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自身的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如果更好地在互联网时代保护好网络隐私权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论文将综合利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微信朋友圈用户个人信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隐私被侵犯的现象,与互联网环境下别的社交网络应用在这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

通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保护网络隐私的政策条款,对微信朋友圈所涉及到的个人隐私信息、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进行探讨研究。

在探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对相关侵权主体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设定,进而更好地保护互联网用户使用微信朋友圈的个人隐私问题。

论文将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由国内用户量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微信,进而引发出对网络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继而探讨微信朋友圈以及别的社交软件的交流性质,进一步分析微信朋友圈个人信息的隐秘性,以及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在保护网络隐私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而研究讨论侵犯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行为主体,以及微信应用的提供商应履行好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保护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obile terminals, mobile social software common terminal,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et privacy and other aspects also will be exposed. Aiming currently the hottest social micro-channel softwar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talk about in the virtual world, Internet users on how to better protect their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and if better protect network privacy in the Internet age for the study to explore future development.Papers will combine cas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phenomenon of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personal information, as well as demonstrated by the privacy violations, and other social network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in this appli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rough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disclosure of personal privacy issue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rotection online privacy policy term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or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involved in the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Internet users behavior, and how to avoid similar incidents were discussed research.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i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set the related subject of infringement through legal channels, so as to better protect Internet users use the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of privacy issues. The thesis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of three par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domestic users of mobile Internet network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WeChat social, trigger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twork of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then explore the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and other social AC nature of the softwar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are involv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online privacy aspects,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violations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privacy actors, as well as providing micro-channel applications Suppliers shall fulfill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further better protect the user's privacy.Key words: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Individual privacy Prote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 行业现状 (1)1.2 国内微信朋友圈隐私权保护现状 (2)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2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概述 (4)2.1微信朋友圈个人信息传播途径 (4)2.1.1微信朋友圈功能简介 (4)2.1.2微信朋友圈属于熟人间的社交圈子 (5)2.2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密 (6)2.2.1社交圈子如何传递信息 (6)2.2.2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保护 (8)2.3微信与微博的侵权区别 (8)2.3.1微信与微博隐私的保护差异 (9)2.3.2 微信与微博侵权方式存在差异 (9)3微信朋友圈侵权主体研究 (11)3.1微信朋友圈圈内侵权 (11)3.1.1微信朋友圈好友侵权 (11)3.1.2微信朋友圈陌生人侵权 (11)3.2第三方应用开发服务商侵权 (11)3.3微信应用服务提供者侵权 (12)4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保护对策研究 (14)4.1加强国家监督,构建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14)4.1.1我国相关法律条款保护措施 (14)4.1.2美国相关法律条款保护措施 (16)4.1.3欧盟相关法律条款保护措施 (16)4.2健全行业标准,规范服务商行为 (17)4.2.1依靠行业自律,规范相关“默认选项” (18)4.2.2依靠行业自律,规范隐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8)4.2.3依靠行业自律,协调技术发展与市场占有之间的矛盾 (18)4.3微信应用服务提供者应履行的义务 (19)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3)致谢 (21)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2015年7月份,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l《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信成为了大学生们最常用的社交平台之一。

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展示自己生活、交流情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交网络,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会受到内容过度筛选、信息焦虑、时间浪费等问题的困扰,甚至会造成社交隔阂、个人隐私泄露等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使用频率、发布内容、满意度、使用习惯以及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微信朋友圈,减少负面影响,促进社交交流的健康发展。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探讨他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行为和习惯。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使用频率、发布内容、满意度、习惯以及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在这一社交平台上的行为特征,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频率是否与其社交需求呈正相关,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内容的差异,探讨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满意度是否受到朋友圈内容质量的影响,了解大学生是否会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中受到不良言论或不当信息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管理提供有益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行为特征和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习惯和态度,从而为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微信朋友圈案例分析

微信朋友圈案例分析

引言概述:朋友圈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已经成为许多人分享生活、交流观点和宣传产品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的朋友圈案例,探讨其在个人以及商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个人朋友圈的案例分析1.领导力的展现:在朋友圈上,个人可以通过分享成功经历、帮助他人等方式展现自己的领导力特质。

例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和管理经验,以激励他人。

2.个人品牌塑造:朋友圈可以成为个人塑造品牌形象的有效工具。

个人可以通过分享专业知识、优秀成果和独特见解来塑造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家形象。

通过在朋友圈上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个人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3.社交影响力的扩大:通过朋友圈,个人可以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可以通过分享有趣的观点和照片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互动。

这些互动可以进一步扩大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促进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4.个人隐私权保护:朋友圈也带来了一些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

个人需要谨慎选择分享的内容,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同时,朋友圈的推送算法也需要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权,避免过度曝光和个人信息被滥用。

5.广告和商业推广的挑战:朋友圈的广告和商业推广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个人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和推广内容,避免向用户传递低质量的广告信息。

同时,平台方也需要更好地管理广告和商业推广,保持用户体验的高质量。

二、商业朋友圈的案例分析1.品牌推广和宣传:朋友圈可以被商业企业用来推广和宣传其产品和品牌。

通过发布优质内容、与消费者互动和转发用户的正面评价,企业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产品试用和推荐:通过朋友圈,商业企业可以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用户试用产品,并在朋友圈中进行推荐。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用户的购买意愿。

3.社交电商的发展:朋友圈与电商结合的发展也为商业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在朋友圈中销售产品,企业可以更直接地与消费者互动,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

关于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是否享有隐私权的思考

关于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是否享有隐私权的思考

关于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是否享有隐私权的思考作者:储贝贝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期摘要:网络的发展在便利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其中网络信息隐私问题尤为突出。

王利明等众法学家针对网络信息中涉及到的隐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隐私权的含义、主客体、特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相对成熟理论成果,但目前公民对于各具体应用软件中的隐私权问题仍有较大争议。

本文针对当下最火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微信朋友圈,从其使用现状入手,结合社会主要舆论观点,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博客等公共空间对比,得出微信朋友圈不是公共空间的结论,并指出朋友圈中的私密信息享有隐私权,而对于公开的信息,转发者对信息本身不享有隐私权,但是对转载的行为和附注的评论享有隐私权。

最后对微信朋友圈内的隐私信息的保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信息;隐私权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60-03一、微信朋友圈的发展概况微信自2011年1月推出以来便受到热捧,集通讯、社交、电子商務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最炙手可热的一款手机软件。

截止2016年的第一季度末,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5.49亿,用户分布于200多个国家、使用超过了20种语言。

已经申请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达到过800多万个,微信推出支付红包功能后,使用用户也达到了4亿左右。

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一个重要功能,也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根据最新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每隔几分钟就刷一次朋友圈成为了时代潮流。

通过微信朋友圈,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即时参与到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组成有共同爱好的社交群体,是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沟通的补充。

但是在微信提供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同时,人们独立、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个人信息的隐私问题也日益突出。

微信朋友圈与个人隐私保护

微信朋友圈与个人隐私保护

微信朋友圈与个人隐私保护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交分享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微信朋友圈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保护个人隐私的建议。

一、微信朋友圈的特点微信朋友圈是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其中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微信朋友圈的特点如下:1. 实时性:微信朋友圈的内容是即时更新的,用户可以随时发布和查看朋友的动态。

2. 公开性: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对所有关注用户可见,用户可以选择公开分享或者设置仅对特定好友可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对朋友圈的内容进行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操作,与朋友进行互动。

二、微信朋友圈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微信朋友圈的公开性和互动性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以下是微信朋友圈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1. 信息泄露风险:由于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对所有关注用户可见,用户发布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相关的人看到,从而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2. 社交压力: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性使得用户可能会受到来自朋友圈的点赞、评论等互动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交压力。

3. 虚假信息:为了追求点赞和关注,一些用户可能会发布虚假信息或者美化自己的生活,从而影响其他用户对真实生活的判断。

三、保护个人隐私的建议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以下是一些建议:1. 设置隐私权限:微信朋友圈提供了设置权限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公开分享或者仅对特定好友可见。

建议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合适的隐私权限。

2. 定期清理好友列表:定期检查好友列表,删除不熟悉或者不信任的人,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3. 谨慎发布个人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个人信息时,要谨慎选择内容和照片,避免泄露个人隐私。

4. 注意互动行为: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互动时,要注意言辞和行为,避免给他人带来困扰或者不适。

微信朋友圈隐私保护问题的探究——“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设置功能合理性分析

微信朋友圈隐私保护问题的探究——“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设置功能合理性分析

2018.9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新论一、微信的“泛关系”社交转变微信已经从一个熟人社交软件逐渐转化为泛关系社交软件。

最初用户添加的微信好友多是家人、朋友、同学等强关系人群,但由于微信的普及加之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使用方式的转变,非常多的用户开始拓宽微信的社交范围,微信的“泛好友”越来越多。

“泛好友”指的是微信好友中还未建立稳定人际关系的甚至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等弱关系人群,一般由以下几个途径获得:如陌陌、探探一类的交友软件,部分用户在编辑个人资料时也会选择留下自己的微信号,或者在与陌生人信息交流中互换了微信号,由此带来大量的泛关系好友;再者就是工作上的合作者,据4月24日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中有52.22%的受访用户表示新增好友多为工作关系,职业社交已经成为微信社交重要的一环;其次通过微信群的添加也是弱关系的主要来源,鉴于群体传播需求,微信用户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微信群,用户在微信群的传播场域下产生了信息交流,从而有了相互添加好友的行为。

这些“泛好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身份不明确,用户对于此类好友的基本信息是不了解的,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是不对等的,且对方添加好友的目的也具有模糊性;第二,关系的黏着,一般用户都可以自主选择同意或者拒绝好友的添加,但是有一部分特殊的“泛好友”是通过强关系从中介绍,由于其人际网的特殊性,用户有时是处于被动状态添加的,虽然微信推出“分组”功能来帮助限制信息传播范围,但信息的二次传播瓦解了其功能有效性;第三,好友“僵尸化”,这种泛关系下的人际交往是非常脆弱的,大部分出于短暂的利益需求,一时兴起所添加的好友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逐渐形成列表中零交流好友的存在。

拥有这些特质的泛好友对于用户本身隐私保护是存在威胁的。

二、微信隐私保护的脆弱微信朋友圈到底具不具有公开传播的属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一方面,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是针对微信好友进行传播的,表面上看是具有封闭性的;另一方面,微信“泛关系”社交的转变使得朋友圈信息的接收者具有了暧昧性,其次微信好友对传播者发布信息的二次传播也迫使定向传播的朋友圈透明化。

市场经济下个人网络隐私法律保护论文

市场经济下个人网络隐私法律保护论文

市场经济下个人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的探究摘要:目前我国在社会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很严峻。

伴随互联网”泄密门”、”艳照门”、”人肉搜索”这些正在考验着国人的承受能力,个人网络隐私保护已迫在眉睫。

笔者首先从个人网络隐私的概述入手,厘清个人网络隐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通过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原则的规定找到适合个人隐私法律保护的基本方法。

最后,对我国个人隐私法律保护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个人网络隐私;行业自律一、个人网络隐私的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全球的应用和普及,发达国家跨入信息社会。

在这个阶段,个人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

国家政府机构出于政策分析、弱势人群保护等行政目的,开始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对个人信息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收集与处理。

与此同时,商业机构为了追逐自身经济利益也对个人信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对个人信息的争夺,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社会各个领域悄悄蔓延。

采用任何技术(传统技术或电子技术),对个人信息的处理都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扭曲和错误使用。

【1】因此,网络背景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隐私就是私人生活秘密,它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非法收集、刺探和公开等。

【2】美国的《隐私权法》中给出的”档案”指由某机关保管的有关个人情况的单项、集合或组合,包括但不限于其教育背景、金融交易、医疗病史、犯罪前科、工作履历及其姓名、身份证号码、代号或其他特属于该个人的身份标记,如指纹、声纹或照片。

【3】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个人网络隐私是指公民在网络上享有的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情,或者说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方面的事宜,其受到法律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的一种人格权,而且这信息一旦泄露则会给个人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个人隐私保护的原则个人隐私法律保护的原则是各国数据隐私权立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数据主体依法行使控制、保护私人资料权,约束数据使用者侵权行为的根本依据。

隐私管理视角下透析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现象

隐私管理视角下透析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现象

159 第3卷第04期一线视点一、引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在使用时间上的增加,互联网社交软件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不断地在完善。

当人们越来越喜欢在朋友圈“晒”照片和各种信息时,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在加剧。

2017年微信首次公布了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功能,有1亿的人选择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根据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超9亿。

也就是说,我们微信好友,大约每9个人就有1个将朋友圈设置成了“仅三天可见”,可想而知,人们对于隐私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加强。

随着微信使用活跃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功能给予了更多的思考。

二、“仅三天可见”用户小调查笔者随机在好友列表里选取了200名调查对象,对这20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归类分析:20岁以下的36名,20——30岁的112名,30岁以上的52名。

通过对其200名朋友圈的查看我发现:有87位好友设置了三天可见。

其中女生53人,男生34人;20岁以下的有12名,20——30岁的有51名,30岁以上的有24名,我总结出了以下信息。

(一)90后人群占主体通过调查可以发现,90后的年轻人是把微信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的主要群体。

因为现在大部分90后的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社交软件是QQ,他们大部分人虽然都开通了微信朋友圈,可是因为好友人数少,熟悉的人都不在微信里,所以他们更多的选择在QQ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微信上不开放给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看。

而对于已经走进工作岗位的90后,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使用微信明显增多,但是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过去,更不愿意让别人用曾经的自己来判断如今的我。

这些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90后,怕被窥探,怕被定义,怕被评价。

(二)女性比男性多在我调查的人数中,女性人数超过了6成。

微信朋友圈隐私权侵权与法律保护探究

微信朋友圈隐私权侵权与法律保护探究

微信朋友圈隐私权侵权与法律保护探究作者:黄金韩文涛来源:《传媒》 2016年第18期文/黄金韩文涛摘要: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

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包括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和安宁权;朋友圈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往往是多重责任人;其侵权过错既有主观过错,也存在客观过错;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新型网络社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需通过行政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出台专门法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可执行性。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隐私权侵权法律保护微信朋友圈是微信社交功能的延伸,朋友圈信息只有微信好友才能看到,属于半私密半公开的网络社交空间。

2015年5月,因举报“何炅吃空饷”事件,北京外国语大学老师乔木在网络上被“人肉搜索”,而其私人信息的来源就是朋友圈。

9月,“人大师生断绝关系”事件中,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郝相赫在朋友圈的言论通过社交媒体转载扩散。

在这些事件中,朋友圈信息从个人空间传入公共领域,使得当事人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社交空间的私密性受到侵犯。

假设当事人提起诉讼,谁应当是被诉讼人,谁来承担隐私泄露的责任?微信朋友圈的私密信息是否可以“隐私权”加以保护?与传统的隐私权侵权行为相比,微信朋友圈的隐私权侵权存在哪些特征?一、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凡是个人不愿意对外公开的、且隐匿信息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私人生活秘密,都构成受法律保护的隐私”,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

“隐私权”是1980年由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代斯在其文章《论隐私权》中提出的概念,他们把“隐私”定义为“免受外界干扰的独处权利”。

这种“免受外界干扰”置于朋友圈包括了两种情况。

1.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

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信息是用户自己上传或分享的图片、文章、视频等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了一些比较私密的信息,例如,自己的家庭、住所、照片等,基于安全考虑,用户在发布这类信息时会将部分人屏蔽,不希望被某些人获知。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论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论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论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论文随着网络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一位个体产生的数据量也在迅猛增长,数据的计量单位已经达到PB(1,024TB)级,我们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人们运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地址定位信息、照片、日记等个人隐私信息。

这些信息被网络数据服务商等机构不断地跟踪和记录,挖掘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寻求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如何保护好个人的信息一直是网络用户、专家学者乃至国家备受关注的问题。

1大数据的内涵及其特征1.1大数据的内涵每一位个体在搜索引擎上的任何一次搜索形成的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在不断积累、汇集的过程中,逐渐成了“大数据”。

大数据的定义很多学者已经给出,但表述各不相同。

综合来看,大数据就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的数据集合,同时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及IT技术无法对该数据集进行采集、获取、处理等操作。

用户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大数据表现为:相关企业根据个体在网络上的浏览痕迹,进行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然后向用户提供定制和个性化的服务。

1.2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通常是指数据的规模大于10TB以上的数据集,可以概括成“4V”:①数据量大(Volume)。

生活在网络时代里,数据的计量单位也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大。

②数据类型多(Variety)。

常见的类型有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

多类型的数据结构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价值稀疏性(Value)。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非常大,但是有价值的数据比例又很小。

④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促使数据的增长速度也急速提高,使各行各业对数据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处理数据的响应速度也有更严格的要求。

2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不安全的原因分析2.1外在原因2.1.1数据本身在传播中具有动态、交互、连续性。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与人际关系的隐私保护研究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与人际关系的隐私保护研究

2、强化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交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审 查机制和处罚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社交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应尽早发现和纠 正。
3、加强教育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众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 识,促使广大网民更加注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侵犯个人信 息行为。
4、加强国际合作:面对跨国网络犯罪活动,各国应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打 击跨境网络犯罪行为,确保互联网安全和稳定。
参考内容二
一、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威胁
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隐私泄露:社交网络通常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才能注册账号,例 如姓名、生日、电子邮件等。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并用于恶意用途。
2、身份盗用: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头像、姓名等个人信息也常常会被盗用, 进而导致用户的身份被冒用。
一、社交网络中的隐私问题
1、个人信息泄露: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常常填写个人资料,上传照片和视 频,甚至分享个人的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有意或无意地泄露给陌生人,甚 至被用于不良目的。
2、社交网络中的跟踪和监视:一些社交网络分析工具可以追踪用户的在线 行为,从而对用户的喜好、习惯和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虽然这些信息有助于广告 商更好地投放广告,但同时也可能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一、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素养
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素养是影响其信息隐私保护行为的关键因素。这包括用 户对个人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理解,以及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个 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 对信息安全风险,从而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二、社交网络的安全性
3、人际关系隐私: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可以与朋友、家人、同事以及陌生 人建立。然而,这些人际关系可能会被第三方利用,例如诈骗、骚扰等。

微信隐私保护措施

微信隐私保护措施

微信隐私保护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之一,微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0亿用户。

然而,由于信息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因此,微信作为一款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

本文将对微信所采取的隐私保护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 加密通信首先,微信通过采用SSL/TL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加密。

该协议通过为每个数据包提供独特的密码,有效防止了黑客对信息进行窃取或篡改。

此外,微信还通过强化传输层安全性(TLS)与绑定网站证书(SSL Pinning)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通信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性能。

2. 实名制认证微信在注册流程中进行实名制认证,要求用户提供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

通过实名认证,微信可以有效控制用户的行为,并确保用户在网络世界中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保护用户的隐私。

3. 隐私权限控制微信在应用程序中提供了详细的隐私权限控制选项。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是否允许微信访问手机中的各种权限,如通讯录、相册等。

这种权限控制机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人隐私保护选择,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4. 音视频通话加密微信在音视频通话过程中采用了端到端加密技术。

通过利用该技术,只有通话双方能够解密和获取通话内容,任何第三方无法窃听或拦截通话内容。

这一安全措施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通话隐私。

5. 数据删除策略微信对用户的个人信息采取了严格的删除策略。

当用户删除聊天记录或注销账号时,微信会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删除这些数据,以防止被他人恶意利用。

此外,微信还推出了“一键式清除聊天记录”功能,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保护自己的隐私。

综上所述,微信对于用户隐私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通过加密通信、实名制认证、隐私权限控制、音视频通话加密和数据删除策略,微信有效保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微信涉密情况调研报告

微信涉密情况调研报告

微信涉密情况调研报告微信涉密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微信作为一款常用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

然而,随着微信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涉密信息的泄露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信涉密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微信的涉密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两种方法: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

问卷调查被分发给了100名微信用户,并根据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我们还进行了5场面对面访谈,以深入了解微信涉密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对微信涉密问题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微信涉密问题,并对此持有较高的关注度。

然而,仅有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微信涉密问题的具体内容,大部分人只有模糊的概念。

2. 微信涉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的结果,微信涉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个人隐私泄露,如朋友圈被非法获取、聊天记录被截取等;第二是商业机密泄露,涉及到公司内部战略、商业合作等;第三是个人信息被滥用,如微信支付信息被盗取等。

3. 微信涉密问题的原因分析访谈结果显示,微信涉密问题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是网络安全技术不完善,导致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大;第二是个人安全意识不够,用户对微信的安全设置和隐私保护缺乏重视;第三是黑产链条的存在,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销售用户信息谋取利益。

4. 解决微信涉密问题的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解决微信涉密问题:第一,微信公司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第二,用户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定期更改密码、设置隐私权限等;第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黑产链条的打击,严厉惩罚涉密行为。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微信涉密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用户对此非常关注且担忧。

微信涉密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泄露和个人信息滥用等方面。

而微信涉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网络安全技术不完善、个人安全意识不足以及黑产链条的存在。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实证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实证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实证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实际状况,并以微信平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丰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微信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复杂的信息交互机制,因此其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将首先梳理社交媒体隐私设置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明确隐私设置的定义、功能和影响因素等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结合微信平台的具体特点,构建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分析框架。

该框架将综合考虑用户个体特征、社交媒体使用习惯、隐私认知与态度以及平台隐私政策等多个维度,以全面揭示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将针对微信用户进行广泛的样本收集,以获取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现状和特征。

深度访谈则将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进行,以深入了解其隐私设置行为的动机、过程和体验。

本研究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将采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了解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实际状况,为平台运营方提供有针对性的隐私保护建议和措施,同时也为用户自身提供更加科学的隐私保护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还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社交媒体隐私保护研究的深入发展。

1. 社交媒体的发展与隐私问题的凸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在近年来经历了从兴起到繁荣的跨越式演进。

作为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允许用户创建、分享和交换信息的平台,已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用户隐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丰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如何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

如何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

如何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微信已成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

然而,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如何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从设置隐私权限、防范外部风险以及保持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设置隐私权限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设置合适的隐私权限,以确保个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获取。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不公开个人微信号:将微信号设置为“仅我”可见,避免陌生人通过微信号搜到你的个人信息。

2. 限制朋友圈可见范围:可以将朋友圈设置为“仅好友可见”,仅与亲密好友分享生活动态,避免个人信息被陌生人浏览。

3. 管理好友申请:对陌生人的好友申请要谨慎处理,避免添加不熟悉的人,以防个人信息被泄露。

4. 定期检查隐私设置:不定期检查自己的隐私设置,确保设置的隐私权限没有被他人修改。

二、防范外部风险除了设置隐私权限外,还需要警惕外部风险,以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1. 避免使用公共Wi-Fi:公共Wi-Fi存在安全风险,容易被黑客窃取信息,请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微信,以免个人隐私泄露。

2. 防止钓鱼链接:注意不要点击来自陌生人的链接,以防陷入钓鱼网站,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3. 提高密码安全性:设置强密码,并及时更换,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容易被猜测的密码,以确保账户安全。

三、保持信息安全为了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还需要保持信息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直接发送给陌生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 小心公开发布个人信息:慎重将个人信息发布在微信公众号、群组等公开平台上,以免信息被滥用。

3. 不存储敏感信息:避免将个人照片、聊天记录等敏感信息长时间存储在微信中,及时删除无用的聊天记录,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个人微信账户的隐私,可以从设置隐私权限、防范外部风险以及保持信息安全三个方面做起。

关于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是否享有隐私权的思考

关于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是否享有隐私权的思考

V ol.38N o.2F eb.2017第38卷第2期2017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 al of C h ifen g U n iversity (Soc.Sci )关于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是否享有隐私权的思考储贝贝(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网络的发展在便利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其中网络信息隐私问题尤为突出。

王利明等众法学家针对网络信息中涉及到的隐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隐私权的含义、主客体、特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相对成熟理论成果,但目前公民对于各具体应用软件中的隐私权问题仍有较大争议。

本文针对当下最火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微信朋友圈,从其使用现状入手,结合社会主要舆论观点,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博客等公共空间对比,得出微信朋友圈不是公共空间的结论,并指出朋友圈中的私密信息享有隐私权,而对于公开的信息,转发者对信息本身不享有隐私权,但是对转载的行为和附注的评论享有隐私权。

最后对微信朋友圈内的隐私信息的保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信息;隐私权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60-03一、微信朋友圈的发展概况微信自2011年1月推出以来便受到热捧,集通讯、社交、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最炙手可热的一款手机软件。

截止2016年的第一季度末,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5.49亿,用户分布于200多个国家、使用超过了20种语言。

已经申请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达到过800多万个,微信推出支付红包功能后,使用用户也达到了4亿左右。

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一个重要功能,也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根据最新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每隔几分钟就刷一次朋友圈成为了时代潮流。

通过微信朋友圈,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即时参与到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组成有共同爱好的社交群体,是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沟通的补充。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研究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研究

作者: 杨芹
作者机构: 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出版物刊名: 新闻研究导刊
页码: 281-28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4期
主题词: 微信朋友圈 传播隐私管理 使用与满足
摘要:本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新疆大学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微信朋友圈隐私管理功能的使用及其动机进行了解,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的差异,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与朋友圈隐私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管理功能的使用会影响其对朋友圈隐私设置功能的满意度。

网络安全法为防止微信泄密和暴露个人隐私戴上“紧箍咒”

网络安全法为防止微信泄密和暴露个人隐私戴上“紧箍咒”

研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等。

这是我国出台第一部关于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性文件,标志着网络安全治理从此有法可依,建设网络强国的制度保障迈出坚实一步。

2011年初,腾讯率先推出一款能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撑网民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这就是微信。

自2012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微信作为一种即时交流工具,因其包月包年打电话、玩微信价格便宜,加之手机又是随身携带的必备通信工具,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有事没事刷刷朋友圈、点赞、发消息等,已成为很多网友生活中的新常态。

据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我国现有6.97亿微信用户,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

随着微信在社会上广泛使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微信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

尤其是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军事秘密的特殊部门公务人员,微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渠道。

一、毋容置疑,手机是泄密的“传话筒”,而微信又离不开手机这个载体进行传播,当务之急军地双方必须警惕手机和微信泄密手机的通信过程,就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电信局),再由移动通信网络(电信局)把语言信号变成电磁频谱,通过通信卫星辐射漫游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接收到无线电磁波,转换成语言信号接通通信联络。

手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的电磁波信号转输到通信卫星,再传播辐射到受话人的手机中所产生的电磁频谱,人们只要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就能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跟踪目标,并且能对目标进行定位,查清楚使用手机人的方位以及所讲述的语言,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因此,持有手机者,则应强化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平时,军地双方公务人员不要在微信内谈论国家大事、军事机密,特别是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官绝对不能用手机通信、微信下达指令,否则易暴露自己的行踪,带来杀身之祸。

微信平台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研究

微信平台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研究

微信平台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种新型的即时通信工具,是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成为发展趋势的必然写照。

它以操作简单,支持文字输入、语音、图片等特点,拥有了大量用户,这种新型的通信工具已然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然而,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危机,近几年,由于社交功能而造成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层出不穷。

如何认清在虚拟网络下的安全风险及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成为大数据时代首当其冲的问题。

一、平台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交媒介,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满足了受众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理,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格局。

用户通过使用“附近的人”“摇一摇”等社交功能,从附近众多显示出来的用户中,结交自己想认识的朋友。

虽然这种交友功能便于用户找到或结识具有吸引力的新朋友,但使用者的信息也会暴露于公众之中,加剧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

1、查找附近的人。

点击查找“附近的人”功能后用户会看到100m~1000m范围内同样使用过此功能的用户。

一些不法分子对用户的图片等个人信息加以收集、加工、利用,得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进行敲诈勒索行为。

据统计,近几年仅国内媒体报道的利用引起的犯罪案件就多达60余起,其中强奸案高达半数。

2、摇一摇。

“摇一摇”是推出的一个随机交友程序。

通过摇动手机可以匹配出同一时间使用此功能的用户,这种有筛选性的择友方式使得用户既张扬了个性,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因此,“摇一摇”上线后很快便达到了每日多达1亿次的使用次数,它的简单、便利,快速地帮助人们扩大了社交圈,然而这样的便捷也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微型“摇一摇”的社交功能并没有信息控制及筛选功能,人们的交流具有极大的自由化、开放性、匿名性,“搖一摇”的便捷使得人们对于另一端的使用者降低了警觉性。

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这些心理,可以轻易地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是互联网时代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技术的日益普及,个人的隐私越来越容易受到侵犯,对数据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尤其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更加敏感,因此对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维护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安全现状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存储和分享。

这些数据包括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用户偏好等,对于数据的安全需求也呼之欲出。

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监管的不完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黑客攻击、个人信息泄露、数据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个行业和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数据安全的新模式。

例如,金融行业采用了多重身份验证和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医疗行业开展了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来确保患者隐私的安全;社交媒体平台则加强了用户权限和隐私设置,提高了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掌控程度。

二、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的隐私保护需求在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研究者通常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实验结果、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等。

为了确保研究对象的隐私权不被侵犯,研究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

首先,研究者应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

例如,对于个人身份信息,可以通过编码或者加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不可识别的数据。

这样可以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同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

其次,研究者需要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处理和分析数据。

并且,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如使用加密通信协议。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制定数据保留和销毁的规则。

一旦研究完成,不再需要这些数据时,应该及时删除或销毁,以防止数据被滥用或泄露。

三、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除了隐私保护的需求外,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的数据安全也需要得到充分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商学院毕业论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护研究学生姓名:XXX学号:XXX所在部系:XXX所在班级:XXX指导老师:XX日期:XXX摘要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社交软件屡见不鲜,相应的互联网隐私等各方面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论文针对目前国内最火的社交软件微信作为切入点,来谈谈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网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自身的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如果更好地在互联网时代保护好网络隐私权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论文将综合利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微信朋友圈用户个人信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隐私被侵犯的现象,与互联网环境下别的社交网络应用在这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

通过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保护网络隐私的政策条款,对微信朋友圈所涉及到的个人隐私信息、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进行探讨研究。

在探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对相关侵权主体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设定,进而更好地保护互联网用户使用微信朋友圈的个人隐私问题。

论文将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由国内用户量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微信,进而引发出对网络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继而探讨微信朋友圈以及别的社交软件的交流性质,进一步分析微信朋友圈个人信息的隐秘性,以及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在保护网络隐私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而研究讨论侵犯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行为主体,以及微信应用的提供商应履行好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保护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obile terminals, mobile social software common terminal,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et privacy and other aspects also will be exposed. Aiming currently the hottest social micro-channel softwar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talk about in the virtual world, Internet users on how to better protect their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and if better protect network privacy in the Internet age for the study to explore future development.Papers will combine cas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phenomenon of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personal information, as well as demonstrated by the privacy violations, and other social network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in this appli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rough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disclosure of personal privacy issue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rotection online privacy policy term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or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involved in the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Internet users behavior, and how to avoid similar incidents were discussed research.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i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set the related subject of infringement through legal channels, so as to better protect Internet users use the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of privacy issues. The thesis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of three par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domestic users of mobile Internet network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WeChat social, trigger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twork of personal privacy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then explore the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and other social AC nature of the softwar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are involv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online privacy aspects,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violations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privacy actors, as well as providing micro-channel applications Suppliers shall fulfill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further better protect the user's privacy.Key words: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Individual privacy Prote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 行业现状 (1)1.2 国内微信朋友圈隐私权保护现状 (2)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2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概述 (4)2.1微信朋友圈个人信息传播途径 (4)2.1.1微信朋友圈功能简介 (4)2.1.2微信朋友圈属于熟人间的社交圈子 (5)2.2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的保密 (6)2.2.1社交圈子如何传递信息 (6)2.2.2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保护 (8)2.3微信与微博的侵权区别 (8)2.3.1微信与微博隐私的保护差异 (9)2.3.2 微信与微博侵权方式存在差异 (9)3微信朋友圈侵权主体研究 (11)3.1微信朋友圈圈内侵权 (11)3.1.1微信朋友圈好友侵权 (11)3.1.2微信朋友圈陌生人侵权 (11)3.2第三方应用开发服务商侵权 (11)3.3微信应用服务提供者侵权 (12)4微信朋友圈个人隐私保护对策研究 (14)4.1加强国家监督,构建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14)4.1.1我国相关法律条款保护措施 (14)4.1.2美国相关法律条款保护措施 (16)4.1.3欧盟相关法律条款保护措施 (16)4.2健全行业标准,规范服务商行为 (17)4.2.1依靠行业自律,规范相关“默认选项” (18)4.2.2依靠行业自律,规范隐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8)4.2.3依靠行业自律,协调技术发展与市场占有之间的矛盾 (18)4.3微信应用服务提供者应履行的义务 (19)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3)致谢 (21)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2015年7月份,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l《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份,我国网民数量高达6.68亿,相比于2014年12月份,我国共计新增使用互联网人数为1894万人,将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至48.8%,相比于2014年12月份提升了0.9个百分点,数据体现了我国整体网民数量增速继续放缓。

其中我国手机网民数量高达5.94亿,相较于2014年12月份人数增加了3679万,在我国所有的网民中使用手机移动终端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2015年6月份的88.9%,这个数据说明了未来移动互联网是趋势,手机已成为移动终端上最为重要的社交工具。

1.1.2 行业现状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增长,进一步带动了手机终端各类网络应用(APP)的开发,使得PC机的网络游戏、社交软件、聊天工具以及各类应用呈现下降趋势,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代替PC机各类应用趋势不可改变。

人类已进入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人手多机、24小时全天在线是人们社会协作方式之一。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面改变了人们在通信、网上购物、电子支付、交通出行、网上理财的方式,移动智能终端在现实生活中担任着不可代替的角色。

在2015年3月两会期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做年度报告时提出“互联网+”一词,很多传统企业也试图利用互联网来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以用户体验为基础,推出相应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进而改变现有用户的消费习惯,保证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也可保证自己的企业在互联网的思潮下不被淘汰。

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的大潮下,截止到2015年6月份,我国手机网民已超过整体PC 网民数量达到了88.9%,网民对互联网的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快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重要的信息,处理重要的事件等,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发展趋势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逐渐地浸透到网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中,移动互联网慢慢改变着人们在通信、网上购物、电子支付、交通出行、网上理财等方式,深刻地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