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721宋词三百首,豪放,咏史怀古,爱国,讽刺,慨叹译文及注释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是⾟弃疾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篇怀古词,上阙⽤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侵者的事迹,暗⽰应像他们⼀样保家卫国。
下阙⽤刘义隆冒进误国暗⽰当今的统治者⼀意孤⾏,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的坚决抗⾦但反冒进政治⽴场,表达了⾃⼰深深的忧愤之情。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课⽂原⽂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本研习,使学⽣理解⽂中⽤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 2、进⾏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能的愤概; 3、通过苏⾟豪放词风的差异⽐较,使学⽣进⼀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复习。
1、预习课⽂,对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指英雄遗风,即英雄⼈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吞万⾥:豪⽓简直能吞没万⾥江⼭,形容⽓概⾮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这⾥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弃疾的有关⽣平资料以及创作这⾸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壁怀古》。
4、指名学⽣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之激烈,⼜有⼒地衬托了英雄⼈物。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注释】1.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天色晴明时,楼上可望见江北的扬州城。
词成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词人知镇江府。
词题虽标怀古,命意却在论今。
2.孙仲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自建安五年(200)起继承父兄遗业,据有江东。
与刘备合力大败曹操于赤壁。
又大败刘备于彝陵,故以“英雄”称之。
3.“舞榭”三句:唐·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二首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宋·刘一止《踏莎行·游风凰台》词:“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4.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早年曾居京口。
东晋末年他曾两次北伐,火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元熙二年(420),代晋称帝,国号宋。
在位三年,史称宋武帝。
5.金戈铁马:后唐·李袭吉《谕梁文》:“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6.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匆忙。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南朝宋时,王玄谟屡向文帝陈说讨伐北魏之策,文帝曾谓人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元嘉二十年(450),宋文帝遣王玄谟等分水陆路大举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渡黄河应战,玄谟败走,魏军长驱直入,推进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江苏六合县境),声言欲渡江攻取宋都建康(今南京)。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2
江山如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展现出江山如画的壮丽景象
3
英雄气概: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写, 展现出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4
怀古思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 思考,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词作情感
壮志难酬:对个人 抱负无法实现的无
奈和悲愤
壮志凌云:对理想 和信念的坚定和执
着
怀古伤今:对历史 人物的怀念和对现
词作中的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 04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借鉴作用
对词作发展的贡献
开创了豪放词派:《永遇
1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
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对
词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拓展了词的题材:《永遇
2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
历史事件为题材,拓展了
词的创作领域,丰富了词
的内涵。
提高了词的艺术价值: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实社会的感慨
忧国忧民: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和对人
民的同情
词作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1
2
3
4
语言简练, 意境深远
运用典故, 增强表现力
运用对比, 突出主题
运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抽象的情感 和思想形象化,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
2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 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江山如画,一时
演讲人
01 词 作 背 景
02 词 作 内 容
03 词 作 艺 术 特 色
04 词 作 影 响
词作背景
创作背景
1
2
3
4
创作时间:1205 年
创作地点:京口北 固亭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弃疾的《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是⾟弃疾最负盛名的⼀⾸怀古词,它代表了⾟弃疾怀古词的特点。
从屈原以来,国诗⼈常常借祖国⼭河来抒写感时忧国的感情,屈原说:“望南⼭⽽流涕兮,淋流尽⽽叹兮”。
杜甫说:“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陆游说的则更加明确,“爱国忧君孤⾂泪,临⽔登⼭皆是⼼。
”⾟弃疾同样是借登临怀古,抒发爱国感情,抒发⾃⼰的忧愤。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这⾸词,写登临所见⼜处处关合古⼈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字。
这⾸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已六⼗六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
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岁⽉以后,从国家危殆的局势到他个⼈孤危的处境和郁闷的⼼情都有了新的变化。
作者虽已年迈,杀敌复国的雄⼼壮志仍不减当年。
词⾥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尤其对当时韩腚忻挥凶龊⽶急妇颓崧时狈ナ分担⼼,于是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
词中不仅抒情,⽽且⾔志,不仅⾔志,⽽且直陈时事,发表政治见解。
这样的内容和表现⼿法,在⾟词以前是极少见的。
京⼝,是古城名,故址在今天江苏省的镇江市。
北固亭⼜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的北固⼭上。
作者登上北固亭,想起历史上的⼀些⼈物、事件,不禁感慨万端,写下这⾸词。
题为“怀古”,实际是借古喻今,以抒怀抱。
上⽚追怀与京⼝有关的历史⼈物。
词的开头“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指京⼝这个千古兴盛之地。
这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
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因此作者登⾼望远,⾸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物。
意思是:祖国的江⼭千古不废,可是,曾经在这⾥据长江之险,抗拒了曹操数⼗万⼤军,⼲出了⼀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英雄⼈物孙仲谋,却早已成为历史,再也找不到了。
表⾯上是追怀历史⼈物,实际上是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连像雄据江左的孙权这样的⼈物也⽆处寻觅了。
所以下⾯补充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本指⼀代繁华,这⾥借指政治军事上的`喧赫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千古江山:指历经千年的江山依旧,这里特指京口一带的江山。
孙仲谋处:孙仲谋即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他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建立霸业,但如今已难寻其英雄踪迹。
舞榭歌台:昔日繁华歌舞之地现已荒废,过去的英雄豪杰事迹如同风流韵事一样随时间流逝而消逝。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照射下的草木和普通的街道巷弄中,人们传说这里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寄奴)早年生活的地方。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当年刘裕率军北伐,其气势如同猛虎吞万里之勇。
封狼居胥:以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草率北伐,欲效法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典的事迹为例,结果却遭受惨败。
赢得仓皇北顾:形容北伐失败后的狼狈情景,被迫仓促南逃。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从词人自己的角度回顾过去四十三年来,仍然记得北方战乱的消息传至扬州的情形。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感叹今日敌占区百姓仍祭祀异族统治者(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民族意识淡漠。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战国时赵将廉颇自喻,询问自己虽年老,是否还能为国效力,表达壮志未酬与担忧朝廷不能重用的心情。
主旨: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典故,既抒发了词人对先辈英雄业绩的怀念,又寄托了他对当时政治现实的忧虑以及渴望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及全文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及全文翻译往事真不堪回想,尚能饭否,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
〔赏析〕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以至惨败。
廉颇——自发感慨。
江山千古。
《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贬之为镇江知府,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斜阳草树。
⑧。
这首词用典精当,香烟缭绕。
寄奴——怀念古人?〔注释〕①,起用主战派,便仓皇失措,寻常巷陌,抚今追昔,风流总被,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战国时赵国名将。
想当年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击退强敌,繁华景象,抒发志不得伸。
⑥、京口,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
四十三年⑥、元嘉草草句,招致大败妁历史事实,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志的多重主题,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巩固在朝势力:谦颇老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佛狸祠。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
〔创作背景〕南宋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收复洛阳,认为战机未成熟,吐之为是词,蓄积起来,就是急于北伐。
京口北固亭怀古社鼓,仓促北伐,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气吞万里如虎。
上片怀念孙权,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称,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孙仲谋处②,英雄无觅?[说明]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赢得仓皇北顾。
④。
可堪回首,不要草率从事。
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
全词豪壮悲凉:轻率,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词中之龙,凭高望远、雨打风吹去,收复失地,饭量还好吗。
孙仲谋——怀念英雄,重新起用辛弃疾: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忧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注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注释一、背景介绍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概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该诗描绘了作者在京口北的固亭遗址游玩时怀古之情,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景仰与钦佩之情。
1.2 京口北固亭京口北固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始建于战国时期的秦朝。
这座古园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二、诗歌赏析2.1 诗歌内容概述诗歌通过描绘京口北固亭的自然景物及历史痕迹,表达了诗人怀古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2.2 诗歌注释1.“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中首句描绘了草木茂盛的幽静景象,传达了诗人的静谧之情。
2.“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是一种具有美妙歌声的鸟类,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3.“春潮带雨晚来急”: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历史的向往和渴望。
4.“野旷天低树矼矼”:描绘了荒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5.“迟日江山丽”:描述了景色美丽的江山,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6.“千里清风常”:表达了诗人对风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繁荣的期望。
7.“只在此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固亭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三、固亭的历史与文化3.1 固亭的历史渊源固亭作为一座古园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秦朝,固亭就作为军事设施存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城池。
3.2 固亭的文化价值固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展示了优秀的艺术价值。
固亭的建筑风格、雕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3.3 固亭的文化影响固亭作为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在文化交流和历史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固亭所体现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不仅是地方性的,更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四、怀古之情与文化传承4.1 怀古之情的表达诗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描绘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等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怀古之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目录编辑本段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u),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编辑本段注释(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6)“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7)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原文(精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对照翻译一句一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mì)孙仲谋处。
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
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引伸为普通、平常。
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及注释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饭量还好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情境)默写汇编(超详细)
【作品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xiè,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mò,市中街道),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古代的小官),赢(yíng,有余利,获利)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lí,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祠(cí,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白话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作品简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理解性背诵】(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 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 用。1203年,宋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 金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一直 主张抗战的辛弃疾,任浙江东路安抚史,作为号召北 伐的旗帜。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韩侂胄好大喜功、急 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于1204年草草北 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 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 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 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辛弃疾施展雄 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首词是 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 写下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 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 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 愤概。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著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
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位英雄。1161年,金国 大举南犯,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率群众两千多人在 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 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曾亲率 五十骑兵,直逼驻有 五万大军的金营,杀 死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1162年辛弃疾率众南归南宋朝廷。到了南方后, 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 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主张。但是,统 治者却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 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南归的起义将领 也一直心存忌惮。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 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 悲愤。
•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解释下列词语
• • • • • • •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无处可寻 英雄业绩 普通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不堪,哪堪
初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品读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悟读
既然明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何 词人还矢志不渝?
孙权:英雄难觅 上阕 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愤斥偏安,借古讽今
壮志未酬,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