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梅-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课程标准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课程标准

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认识和运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2. 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数感和数量基础,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1-20各数的写、读和认识,以及简单的运用。

2. 难点:在11-20范围内数字的交换和组合,以及复杂情景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初步认识11-20各数(1)通过数字卡片、数轴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1-20各数之间的规律,如两位数的组成、个位和十位的关系等。

2. 识字认数(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11-20各数的大写和小写形式,让他们掌握数字的书写规范。

(2)利用绘本、认数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认读11-20各数。

3. 数学应用(1)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日常问题。

(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量对比、组合和运算。

4. 综合评价(1)教师设计相关综合练习和小测验,评价学生在11-20各数认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方法1. 教学资源:数字卡片、数轴、绘本、实物图片等教具,数字游戏、小测验等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和乐趣。

六、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6单元图案美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6单元图案美

单元备课达标检测题一、填一填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条。

3.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二、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圆④长方形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平行四边形形③圆④半圆三、按要求填空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在括号里画上“○”)()()()()2.这些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四、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课题信息窗一:美丽的旗帜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书84-86页备课教师潘春梅教学时间共 2 课时第2课时单位范镇埠东小学教学目标1.经历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的探索过程,掌握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的画图方法。

2.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的具体步骤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直尺、每人一份方格纸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旧知导入1. 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生:将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3.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大家想不想自己创造出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揭示课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画后找一找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数一数,相应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各有几格,你有什么发现?【回顾旧知应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对称轴,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于雪梅)2013.2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于雪梅)2013.2






八年级下学期,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入,难度逐渐增加。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多数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较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个别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几何初步证明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定理、反证法,是在学习了角、平分线、平面图形的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形与相似形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本章只是几何证明的初步,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证明格式,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的某些结果,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从而获取数学结论的过程。这是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圆以及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特殊的四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中心对称,梯形及中位线的有关知识。
本章中矩形、菱形性质的引入,借助于学生已了解的轴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判定定理的引入,借助于他们与性质定理的互逆关系,探索其逆命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条件不足的命题,要求学生举出反例判断它是假命题,并尝试增加命题的条件,使其成为真命题;对于一些条件过强的真命题,则尝试去掉一些条件,使其成为定理。有助于反映数学的本质,理解所学的知识内涵,通过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4
10.4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时
顺序
授课内容
8
复习准备期中检测
9
1

数学认知教案设计:11—20的进位与退位加减法

数学认知教案设计:11—20的进位与退位加减法

数学认知教案设计:11—20的进位与退位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11-20的进位与退位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了解十进制,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2.掌握11-20的进位与退位加减法。

3.认识十位与个位的变化关系,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探究教学法,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通过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与形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阶段通过上课前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数学概念。

2.发现规律在复习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十进制概念,以及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3.活动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1-20的进位与退位加减法,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进位游戏设计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进位的概念,我们设计了进位游戏。

活动目的:通过进位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的概念。

活动步骤:第一步:将10个乒乓球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成两组,各自占一半。

第二步:让学生先依次取乒乓球,如取到第10个球的时候,就要进位了,将手中的球放回去,拿一个新的来,再继续取。

第三步: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总结,掌握进位的规律。

活动二:退位游戏设计背景:退位是加减法中常见的一个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退位的概念,我们设计了退位游戏。

活动目的:通过退位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退位的概念。

活动步骤:第一步:将数码卡片(11-20)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加减计算,当十位计算出现不够减时,就要退位一位。

第三步: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总结掌握退位的规律。

4.总结与复习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需要重点回顾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对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为下一次练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估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小组活动表现、课堂讨论表现、卡片游戏表现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对本次教学的掌握程度。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选修1-1教案:1-1-1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选修1-1教案:1-1-1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4)若a>0,b>0,则a+b<0.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此题中的(1)(2)(3)(4),较容易,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两个例子的比较,学更深刻地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1、巩固练习:P4 2、3
板书设计
1.1.1命题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4.如何判断真假命题.
教学反思
对简略叙述形式的命题改成“若P,则q”的形式,有的学生在叙述时,语句不够通顺,句子结构不完整,这样会四种命题的书写。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点练习,以帮助学生提高。
解略。
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
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

005-徐秋梅教学设计方案

005-徐秋梅教学设计方案
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保险的理解
学生认真听讲、跟随教师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 1共有四种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责任保险、保证保险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讲授,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方面集中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掌握课堂节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难点突破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4分钟)
教师前几节我们讲了金融业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了金融的作用和意义,那么考虑一下金融的概念和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金融的保险业务。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并认真加以研究。
教师总结归纳,进入教学课题。
学生思考
学生了解
复习旧知识,并说明本节课与之前几节课内容上的联系,使知识具有连贯性。
种 。
如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 (四)保证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信用行为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担负信用风险的险种。
三保险的特征及职能
(一)保险的特征1、2、3、4、5、6
(二)保险的职能
1、2
填空题
1保险按保险保障范围分为()()()()四种
2保险特征有哪六大特征()()()()()()
学生自主讨论,分析。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保险,那么保险有哪些内容呢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业务有数百种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但最基本的是按保险保障范围分类。
(一)财产保险
它是以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险种。
包括海上保险 、 火灾保险等
(二)人身保险
它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机能作为保险标的。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思考
学生学习思考,掌握保险概念种类、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徐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小徐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一、前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小徐学校特举办本次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索与成长”为主题,旨在激发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因材施教。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小徐学校积极开展数学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教师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解读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 教学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案例,让教师们了解优秀教学经验,激发教学灵感。

5. 教学技能比赛举办教学技能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6. 教学反思与总结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五、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和地点。

2.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参与活动。

3. 利用学校资源,如会议室、教室等,为活动提供场地。

4. 宣传活动,让全体数学教师了解活动内容,积极参与。

5. 对活动进行全程记录,形成活动总结报告。

六、预期效果1. 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教学能力。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3)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3)

主备人 学 科 主备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 执教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 时课题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3)教学目标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学生体验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明确运用公式求根的前提条件是b 2-4ac ≥03、在探索和应用求根公式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广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求根公式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系数和常数为负数时,代入求根公式常出符号错误。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相关资料 教法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一次备课集体备课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用配方法解下例方程(1)02722=--x x (2)05422=+-x x3、用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 0(a ≠0)的实数根呢? 二、探究学习: 1.尝试:如何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 0(a ≠0)?解:因为0a ≠,所以方程两边都除以a ,得 20b cx x a a++= 移项,得 2b cx x a a+=- 配方,得 222)2()2(22a b a c a b x a b x +-=+••+即 2224()24b b ac x a a -+= (这样原方程就化成了(x+h )2=k 的形式)能用直接开平方解吗?什么条件下就能用直接开平方解了?当240b ac -≥,且0a ≠时,2244b aca -大于等于零吗?因为0a ≠,所以240a >,从而22404b aca-≥当240b ac -≥时,得2422b b ac x a a-+=± 所以 a ac b a b x 2422-±-= 即 242b b ac x a-±-= 到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概括总结一般地,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20(0)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它的根是242b b ac x a-±-= (240b ac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这个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

主备人 学 科 数学 主备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 执教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 时课题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1)教学目标1、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进一步体会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2.、经历探究将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化成()0()2≥=+n n m x 形式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配方法的意义3、在用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x +h )2= k (k ≥0)形式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相关资料 教法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一次备课集体备课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什么是配方法?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完全平方式?式子a 2±2ab+b 2叫完全平方式,且 a 2±2ab+b 2 =(a ±b)2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6x-16=0; (2)x 2+3x-2=0; 3、请你思考方程x 2-25x+1=0与方程2x 2-5x+2=0有什么关系? 后一个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变为1,即方程两边都除以2就得到前一个方程 ,这样就转化为学过的方程的形式,用配方法即可求出方程的解 二、探究学习: 1.尝试:问题1:如何用配方法解方程2x 2-5x+2=0呢?解:两边都除以2,得x 2-25x+1=0 移项,得x 2-25x=-1 配方,得x 2-25x+2245145⎪⎭⎫ ⎝⎛+-=⎪⎭⎫ ⎝⎛即169452=⎪⎭⎫ ⎝⎛-x开方,得4345±=-x ∴x 1=21,x 2=2 问题2:如何解方程-3x 2+4x+1=0?...2.概括总结.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求解时要做什么?首先要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系数化为一,移项,配方,开方,求解,定根3概念巩固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配方错误的是(C ) A.x 2+2x-99=0化为(x+1)2=100 B.t 2-7t-4=0化为(t-27)2=465 C.x 2+8x+9=0化为(x+4)2=25 D.3x 2-4x-2=0化为(x-32)2=9104.典型例题:解下列方程(1)4x 2-12x-1=0 (2)2x 2-4x+5=0 (3)3-7x=-2x 25.探究:一个小球竖直上抛的过程中,它离上抛点的距离h (m )与抛出后小球运动的时间t (s )有如下关系:h=24t-5t 2经过多少时间后,小球在上抛点的距离是16m 6.巩固练习:练习1解下列方程 (1)2x 2-8x+1=0 (2)21x 2+2x-1=0 (3)2x 2+3x=0 (4)3x 2-1=6x (5)-2x 2+19x=20 (6)-2x 2-x-1=0练习2用配方法求2x 2-7x+2的最小值练习3用配方法证明-10x 2+7x-4的值恒小于0 三、归纳总结: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 1、填空:(1)x 2-31x+ =(x- )2, (2)2x 2-3x+ =2(x- )2.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 2-5x-8=0的步骤中第一步是 。

我的拼图教学设计徐红梅

我的拼图教学设计徐红梅

我的拼图教学设计徐红梅第一篇:我的拼图教学设计徐红梅我的拼图银川市金凤区第十五小学徐红梅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提示“我的拼图”作为结合“多边形认识”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剪、拼图案,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对简单图形的认识,体会简单图形与组合图形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电脑作图等活动中,激发创作的欲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会整理已学过的图形的特点。

2、能自己设计有简单图形组成的图案,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积极参加拼图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合梯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拼图。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拼图。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张,剪刀、胶水,A4纸,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单元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把所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概括所学知识。

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更重要,综合性很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进行汇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特征? 知识内容主要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图形的分割等。

这时汇报的只是零散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到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何种地步。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1)、尽量记录详实,避免漏掉内容。

(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清理思路。

2、展示学生的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2)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用GeoGebra信息技术软件辅助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

用GeoGebra信息技术软件辅助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

用GeoGebra信息技术软件辅助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徐雪梅
【期刊名称】《数理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24()9
【摘要】数学建模活动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探究在GeoGebra信息技术软件辅助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总页数】3页(P125-127)
【作者】徐雪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GeoGebra软件平台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设计研究
2.GeoGebra软件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索
3.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以GeoGebra 软件为例
4.基于信息技术工具GeoGebra辅助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设计及反思——以“对数函数”新课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徐梅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徐梅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徐梅发布时间:2021-07-28T05:05:24.64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徐梅[导读]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师对高中教育的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复习,使学生能够在高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213115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师对高中教育的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复习,使学生能够在高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知道高中数学作为高考中的一大主科,所占分值较大,而且高中数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紧迫的,所以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老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好高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并使学生能够在枯燥的高三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学习;数学教学;教学研究;策略分析引言:高三数学复习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课程,教师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深度把握,而且需要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高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活跃同学们的解题思路。

除此之外,对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老师要提高高三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本人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师如何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展开高效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讨论,希望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能够对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进而使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得到高效的实施。

一、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发现,处在高三阶段的学生常常会面对高考的压力,所以心思较重,学习压力较大[1]。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
反思
第八册 第 一单元、课时课题小数的加减第 7 课时
内 容
小数的加减(第14-15页)






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
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
情感教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估算意识。
重点
探究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比拟、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局部,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沟通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视察比拟,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清晰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明显二者是相等的。
4
18
6.21――6.25
总复习
5
19
6.28――7.2
综合复习
5
20
7.5――7.9
期末考试
第八册第一单元、课时课题小数的意义第 1 课时
内 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
义,并且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简洁比拟,让学生先改写成一样的单位,再进展比拟。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沟通。
第6题:引导学生视察前5排数的规律,简洁发觉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终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某某省某某市第九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眼疾口快:请抢答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2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3、方程的定义.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3个方程的特点;(2) 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3) 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由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理由.其中(1)~(6)题较为简单,学生可非常容易给出答案;而(7),(8)两题有一定难度,(7)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7),(8)两个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尤其结合字母系数,加大题目难度,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此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 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试一试:下面给出了某个方程的几个特点:(1)它的一般形式为(2)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3)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倒数的相反数。

「活动3」例1某某九中为树立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依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请问全校有多少个队参赛?先由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问题,由学生经过思考,给出符合条件的答案,全体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正确.在此环节可设置一个小游戏,让答对学生给出类似条件,找其他同学回答给出的新问题,让大家进行判断给出的方程是否正确.此环节中,教师应注意板书学生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采取游戏的形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鼓励学生课下继续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3)整理一般形式后,教师应强调整理过程中应用到的等式变形方法,如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等.(4)让学生指出各项系数时,教师强调系数须带符合.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小试牛刀:你能否把下列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例2、当m取何值时,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考考你:判断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为有理数);巩固练习学生整理一般形式的方法,并准确找出各项系数.此环节可找学生口答结果.此题是字母系数问题,由学生思考解题过程,让学生讲解此题,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大屏幕显示解题过程.此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并由学生给出结果并进行解释.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让学生落实将刚才教师板书的整理一般形式的过程,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题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常见题型,通过此题让学生加深对定义和一般形式的理解,为其他字母系数问题做好准备。

徐 教案 五下数学一单元

徐 教案 五下数学一单元
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雅臣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细节问题解决策略
继续探索《观察物体
二.新课探究
四块积木,用不同方法摆出形状,观察研究
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总结规律。学生发现
三.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学生展示成果。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题
观察物体
主备人
徐晓艳
章节
第一单元
课时
1
课堂
改革
设计
理念
整体入手,形成“立体图形”研究的基本思路;以概念理解为支撑点,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状,重视想象,将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贯穿始终。
教材
解析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需要学生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9.1 不等式-名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9.1 不等式-名师

《不等式及其解集(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实验中学:徐剑梅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不等式及其解集2.内容解析引入不等式,将等式的范围延伸到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它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后续内容,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个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及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同时渗透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通过图片到视频从等到不等引入不等式,既能让学生感受不等式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不等式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意义,从而学会用不等式去解决现实中具有不等关系的现实问题.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意义.(3)掌握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2.目标解析(1)学生能自己观察体验身边的不等关系的存在,说明引入不等式的必要性;(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不等式的解.在探究不等式的解集和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中,学生能用不等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等式,方程的概念,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其实对不等式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不等式比较两具体数的大小,但他们对不等式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需要列出一些含未知数的不等式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对未知数的取值范围理解都会有困难。

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不一致。

突破这一难点,需要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不等式的解集,并用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言:数量有大小之分,这是人们熟知的客观事实.有大小,就会有相等或不等.用等式(包括方程)可以研究相等关系.要研究不等关系也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引出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一)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 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 几分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 义。 2、填一填。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3、练一练 出示标价牌上数字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 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小组内讨论。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二) 、认识小数 二、 学 习 新 知 1、上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像这样的数都 是小数。 2、你能举出几个小数吗?(小数有无数个。 ) (三)小数的读写 1、读小数 (1)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整数的读法 不同。比如: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 “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2、物品的价格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刚认 识的小数表示。 例如:5 元 4 角 1 分=5.41 元 课件出示:妈妈买菜情境 2、你是怎样写出来的? 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把元写在小数点的前面,角和分写 在小数点的后面。 12 元 5 角= 2 元零 4 分=
把 堂 伸 生 中
课 延 到 活
五、 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部分知识在以 堂 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学生谈收获 总 下课。 结
归纳 总结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创设情境导入: 谁自 己买过东西?买过 什么?花了多少 钱?
学生自由发 言
课件 1 小组相互说说商品 的单价是多少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中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小组活动和师生互动共同总结知识点,为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方 法。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2.评价方式:小组互评、自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的评价方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2、启发引导式策略 3、问题解决式策略 4、小组讨论式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 电脑课件、钱币模型
六、教学过程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 学 过 程 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及资 源准 备
同学们, 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 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 一、 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 创 (板书课题) 设 情 境 准 备。 课作 发言 习新 让学生自由 为学
8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八、帮助和总结 1、 2、 3、 4、 图文并茂,能提高学生的积极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资源含有丰富的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让这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9
7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认真, 参与 讨论态度认真 积极举手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与 交流,大量阅读 课外读物 大胆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大 胆尝试并表达自 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虚心听取别人的 意见 能有条理表达自 己 的意见, 解决 问题的过程清 楚,做事有计划 具有创造性思 维,能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B级 上课能认真听 讲,作业依时完 成,有参与讨论 能举手发言,有 参与讨论与交 流,有阅读课外 读物 有提出自己的不 同看法,并作出 尝试 能与人合作,能 接受别人的意 见。 能表达自己的意 见,有解决问题 的能力,但条理 性差些 能用老师提供的 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定的思考能 力和创造性 C级 上课无心听讲, 经常欠交作业, 极少参与讨论 很少举手,极少 参与讨论与交 流,没有阅读课 外读物 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敢尝试和表达自 己的想法 缺乏与人合作的 精神,难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 不能准确表达自 己的意思,做事 缺乏计划性,条 理性,不能独立 解决问题 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经常购物,认识人民币,对元、角、分比较熟悉,能从具体的购物情境中找到几元几 角几分。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学生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1 元=100 分等, 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 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 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 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学习小数是学生从认识整数向小数的转变,对学生来说这种转变有一定困难。自己用小数 点表示一些钱数,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的读法方面存在困难,特别是带零的读法。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多彩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引力” ,熟悉的生活情境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小组 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讨论、探索、发现的平台,也使学生的信心大增,从 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题目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成员 1 成员 2 成员 3 成员 4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 的过程,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这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买文具 数学 1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提供者 徐雪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3 页的内容。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材在呈现方法上还 是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基础为背景开 始,结合购物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 因此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的首要环节,会用元、角、分说明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 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也为后面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具体的模型。理解小数 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认真
积极
自信
善于 与人 合作 思维 的条 理性
思维 的创 造性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 100 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 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 巩 固 出示课本标价,引导学生读写小数 练 习 四、 拓 展 延 伸
1、你知道吗? 同学们,宋、元之际,我国古代数学家们已经会普遍使用小数了, 并通过在个位下注明单位的方式表示小数, 这比欧洲采用小数早了 三百多年。
写出课本标价 读出课本价
巩固 所学 新知
学生读我知道的 内容
学生小组说 文具的单价
课件 2 全班汇报师 评价
学生填写文 具的单价
课件 3:小数的 特征 课件 4 总结小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
课件 5、6 小数的读写法
学生做相应 的练习
完成练习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拓展延伸
读资料
学生活动
课堂总结 结束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 动
多媒体应用
6
学生活动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学生观察 调动 同桌相互说出每 一种文具的单价 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填写每种文 具的价格, 并集体 交流 学生观察后 小组内讨论, 并给 文具标价中的数 分类 全班汇报交 流 数中间都有 一个小圆点。 学生举小数的例 子 指名学生读出小 数 师生共同小 结小数的读法 培养 学生 学生写出小数 学生谈自己 的想法 归纳 总结 的能 力 的能 力 培养 学生 合作 学习 学生 学习 的积 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