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情景图式下的信息分析[1]
图式的种类
作为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图式是多种多样的。
社会交往图式则是人们在社交环境中对于面对面交往的知识进行概括而形成的认知结构。
同一文化中的成员常常会进人相同的情况中,比如婚礼、葬礼、探亲访友、互赠礼品等等,因此会在头脑中形成类似的图式。
而在活动中他们还会进一步收集与图式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图式更抽象、更稳固、更准确、更实用、更得心应手,图式化过程又转而强化了他们作为文化成员的行为特征,例如对同一文化中的成员,我们一般在年长者身上能看到更多的文化的特征。
社会交往图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事实和概念图式(fact-and-concept schemas)是关于事实的一般知识图式。
比如具体的每一个苹果从形状、颜色甚至斑痕都和其他的苹果不同,但是人们头脑中关于苹果的图式是相近的。
也许每一辆自行车都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有一个车把、一个车架、一个车座和两个车轮。
再比如,人们对北京的印象和了解各有不同,但对“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一事实的认定应是共同的。
2、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是关于不同类型的人的知识,包括人格特征。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进行评判,如“某某很神经质”,“某某很内向”,“某某平易近人”。
因为我们头脑中预存了“神经质”,“内向”,“平易近人”等个人类型图式,所以常常套用在一些人身上,我们会据此对人进行划分。
有时候个人图式会和社会“刻板印象”或“偏见”相关,比如认为犹太人聪明而吝啬、法国人浪漫、英国人冷漠、德国人严肃而刻板、美国人慷慨大方又傲慢无理等等。
在美国好来坞影片中常常会看到简单图式化的人物表现,如落难少女一定是金发碧眼、外形纯真而身体柔弱,华人一定是长辫细眼、武功高强等等。
当人们用特定的图式架构来认识他人时,常常表现出一旦看到对方具备某一种特质,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也具备其他相关的特质。
比如认为“漂亮的”人一定“聪明”,“热情”的人一定“大方”,而“丑陋”的人一定“愚蠢”或“凶恶”等等。
情景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情景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作者:陈琳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07期【摘要】语境是语用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篇主要是依赖于语境才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的,同时语篇也是语境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篇模式或语篇结构。
使用语境理论来解读语篇,扩大语境知识,培养语境意识,对于提高语篇理解能力事半功倍。
情景语境与语篇理解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促进语篇理解的最直接因素。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情景语境在语篇分析中应的用。
【关键词】语境;语篇;情景语境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约束的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
不论是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最终都要经由语言表现出来,因而必须受到语言本身的一些特征的制约,如任何语言在实体层都要一个音、一个音一个词、一个词地体现出来,而且在一定语境的表述都不是互不相干的。
他们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使语音盒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
这种有意义的表述的集合就是语篇。
语篇所具有的含义主要是依赖于语境才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同时语篇也是语境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篇模式或语篇结构。
使用语境理论来解读语篇,对于提高语篇理解能力事半功倍。
语境的分类标准很多,简单的一种方式为:语篇内部环境(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这三类语境对连贯的作用强度和方式各有不同。
语篇可分为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两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口头语篇注重情景对话,书面语篇的理解则更多依赖上下文。
因此,进行语篇分析时,语境的考虑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于理解语篇的结构,把握人物的性格与故事情节有突出的效果。
一、语境及其构成因素语境是语用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语境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
总之,语境就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由以下要素构成:1、语言语境,即语篇内部的环境,具体指在话语中位于某个语言单位前后的语音、词、短语、句子、语段和语篇。
利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的探索
识 、学 会 生 存 ,培 养 爱 心 ,学 会 关 心 他 人 、救 死 扶 伤 ,从 而 充 分 感 受 运 用 英语 进 行 交 际 的成 功 。
wi h s j r s t teei u i ? h n e
3. h s 0ul e e y W y h d v r one kno a w bou r tAi ? cFis d
fo t era igmaei . rm edn tr 1 h a
2教 学 内 容 。写 一 篇 介 绍 有 关 “ 何 急 救 ” 的 说 明 性 . 如 的 文 章 , 要 求 学 生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重 新 组 织 曾 经 学 过 的 内 容 , 对 急 救 过 程 加 以 描 绘 , 在 步 骤 中 要 求 用 到 rt s, b fr,te ,al ,f al 连 接 词 。 e0e h n f r i l 等 e n y 3 学 目标 。 . 教 ( )知 识 技 能 : 了 解 并 掌 握 有 关 急 救 的 词 汇 , 使 用 1 恰 当 的 连 接 词 来 描 述 急 救 步 骤 ,并 要 求 在 写 作 中恰 当 运 用 曾 经 学 过 的 好 词 、好 句 。 ( )能 力 目标 :设 计 较 真 实 的语 言 环境 ,使 学 生 有 充 2
3. Compe ii ttono
( )教学 思路 :为 了活跃学 生 的课堂 气氛 ,使 他们 1
进 一 步 对 刚 形 成 的新 图 式 知 识 加 深 理 解 ,笔 者 组 织 了 一 次 急救 常 识 竞 赛 。 通 过 设 置 模 拟 情 境 , 引导 学 生 进 行 思 考 , 同 时 ,还 提 醒 学 生 回 忆 文 章 中 的 一 些 好 词 好 句 ,如 :uig sn
图式理论及其运用
图式理论及其运用一、图式理论1.什么是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的著作。
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在1932年提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融入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1],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2.图式理论阅读理论的分类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王初明,1991:68),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一种知识。
因为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字、词、句,所以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
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是文章的主题,因此内容图式又被称为主题图式(王初明,1991:103)。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读者就能猜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尤其对于英语文章,这样一种直线形的篇章结构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篇章大多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所以文章主题和段落主旨句往往突出易见。
所以在日常英语阅读课堂上,除了要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外,还要利用各种训练方法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修辞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王初明,1991:72)。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篇章布局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如记叙文主要把握who,what,when,where,why等要素;说明文则主要在于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议论文则主要是把握作者观点和观点背后的依据。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各类体裁文章的结构知识夯实,那么学生则可以举一反三地学习。
图式理论的含义及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摘要:图式理论对提高英语写作发表相关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基本要义及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句型教学、段落教学和语篇教学中激活和构建图式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图式;英语;写作教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因此,全社会对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写作能力无疑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而且,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能够准确、流畅地用英语写文章已成为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
既然英语写作能力如此重要,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寻求一个适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近几十年,图式理论受到了很多英语专家及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并已被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同样也能为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发挥作用。
一、图式的基本要义自从1932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 C. 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图式概念以来,图式已被不同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冠以不同的定义和形式。
例如,Schank和Abelson(1977)用图式来表示人们常遇到的情景的原型知识( Stereotypical Knowledge); Carrell和Eisterhold(1983)把图式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即背景知识)的构架(structure); Eysenck和Keane(1990)则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来的一族概念,即图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表示或表征事件、事件系列、格言、情景、关系和物体等。
Cook(1992)将图式定义为话语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思想表达(a mental representation essential to discourse processing)[1]。
而鲁梅哈特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石,一切信息加工都要建立在图式的基础之上。
图式理论
什么是图式理论"图式"是指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
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图式"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
图式论任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
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例如,当我们谈起医院,就会想到医生、病床、打针、吃药、动手术等等,这是头脑中有关医院的图式发生了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
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中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内容图式的运用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及狭义的背景知识(赵代玲,2001)。
学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
许多语言专家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
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阅读理解障碍,因而在理解句意时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运用客观世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新传理论24:基模理论
基模理论| 新传理论24信息爆炸时代,面对海量信息,每个人却能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应对和处理。
对此,认知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人们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新事物,是因为大脑中的“认知基模”(cognitiveschema)在起作用。
一、基模理论1、基模的概念基模(schema,也译为“图式”),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
基模代表着一种先入为主、自上而下的过程,描述了人们头脑中已有知识对当前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
日本学者稻叶哲郎称之为人们在处理新信息或认知判断新事物之际所使用“知识的集束”。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nel Kant)首先提出“图式(schema)”的概念。
康德在《纯推理批评》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
”1960s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Piaget)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时提出“同化”“顺应”等概念,“图式”引起广泛关注,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心理学、信息处理和传播学研究中。
当人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进入一个新场所时,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导引人们迅速对新状况做出认识、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
2、基模的类型(1)个人基模。
指对特定个体的特点和目标的看法。
(2)自我基模。
指对自我特征的看法。
(3)角色基模。
社会角色是戈夫曼等社会互动论者从戏剧中借用的概念,指由社会地位、身份产生的期待。
从获得方式上,可以将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和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研究发现,在与他人交往时,人们最先使用角色基模,然后再使用个人特征等个人基模将角色基模进一步具体化。
(4)事件基模。
也被称为剧本,主要描述熟悉的事件的程序。
(5)与内容无关的基模。
这些基模描述不同内容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衡基模、线性基模、因果基模、类比基模等。
图式理论介绍
图式理论介绍何为图式: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
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
比如,人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
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
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
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何为图式理论: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
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1.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
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
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
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
总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
2.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
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
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的特征。
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
比如:前面提到的动物的图式和鸟的图式,后者相对来说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式。
鸟属于动物,对于鸟来说,动物的图式是高级或上位图式,而鸟的图式则是低级或下位图式。
时间维度上情景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
时间维度上情景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唐利平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6期阅读一篇文章,由于不同作者采取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且由于读者的个体差异等,即便他们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效果。
这里,作者的文章是不同风格、结构、内容的文本,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读者的个体差异是另一重要因素。
这两种主要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阅读理解上的差异。
研究者们通过情景模型(situationmodels)来解释这种差异。
一、情景模型的理论研究1.情景模型的含义情景模型是由Kintsch等人提出的关于阅读理解的一种心理模型(Kintsch&vanDijk,1978)。
他们认为,文本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在头脑中建构起关于文本内容、层次及主题的表征系统的过程,并用情景模型来最终解释文本的理解过程。
文本理解的表征一般要经历三个层次:表层表征(surfacecode),基础表征(textbase),和情景模型(situationmodel),他们将这三个层次归纳为文本表征理论。
表层表征是对文本中字、词、短语之间的语言学关系进行编码所形成的表征;基础表征是对文章所提供的语义及等级层次结构关系所形成的表征;情景模型是读者结合自己的背景信息对文本中所描述的信息进行的较深层次的表征。
2.影响情景模型建构的主要因素基于文本所建构的情景模型的内容首先是依据文本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含某一情景中的人物、事物等的图像,还包含了情景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情景模型中的客体应与文本中的客体的状态一致,表征的是单一时空内的静态情景,而情景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则应与事件的过程相对应,表征的是一系列事件状态的结合,即事件间的连接关系,它包含事件、因果和意向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影响的客体的信息。
情景模型涵盖了所描述情景中多种不同维度的信息,如事件发生的空间、时间、人物、当前事件的客体、人物意图和目标,以及人物与客体之间的因果关系(Zwaan&Radvansky,1998),是多维度的,具有高度综合性。
【详解 高考母题】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高考语文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第1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
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
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一、概述图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
自上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图式理论在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国内对于图式理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国内图式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式的概念界定、图式的分类与特点、图式的形成与发展、图式的应用等方面。
学者们通过对图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图式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国内研究还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图式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和发展,为图式理论的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内图式理论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方面,研究者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神经影像学、计算机模拟等,深入探索图式的神经机制和计算模型另一方面,图式理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如教育、心理咨询、人机交互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实践应用不够广泛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推动图式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在本土化、国际化方面的探索和交流,促进图式理论的全球发展和应用。
1. 图式理论的定义与起源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在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后经过康德、巴特莱特等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图式”一词,在心理学中,通常指的是人脑中一种有组织、可重复使用的信息结构或知识单元。
它是个体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表征的心理结构。
对倒金字塔结构图式的分析与改进
对倒金字塔结构图式的分析与改进对于倒金字塔结构,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的“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层次上不够清晰简明,逻辑上也有问题。
有学者对之修改后,逻辑上还是有问题。
我们加以改进后,既简明清晰,又消除了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对新闻语篇的分析进行了验证。
标签:新闻倒金字塔结构图式改进一、倒金字塔结构在新闻写作及教学中,都免不了要讲“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给阅读选择提供了自由,人们可以只了解新闻事件的中心及结果。
但是,倒金字塔结构是“反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的”。
反顺序则给新闻写作增加了难度。
于是,在新闻语言和写作研究中便试图给出一个倒金字塔结构的图式,以方便人们掌握这种结构。
二、倒金字塔结构图式的比较分析(一)对于倒金字塔结构,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1]:新闻报道概述故事标题导语情景评价情节背景口头反应结论主要事件后果语境历史预测评价环境以前事件此结构图式之所以称为“假设性”的,是因为这是各种要素都包括了的最全面的倒金字塔新闻结构图式,而实际新闻语篇不一定都这么全面,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
梵迪克的这一倒金字塔结构图式,从整体上看层次上不够清晰简明,逻辑上也有问题。
如,其“概述”与“故事”相对,“故事”里又分为“情景”与“评价”两部分。
从逻辑上说,“评价”不属于“故事”本身,是“故事”本身以外的东西,是对“故事”的评价。
其“情景”里的“主要事件”“后果”“语境”“历史”就已经构成了完整的故事。
这就好比对打架事件的评价不属于打架事件本身一样。
(二)李水仙在其《电视新闻语体研究》中将倒金字塔结构图式修改如下[2]:新闻语篇核心话语附属话语新闻主体(主要事件)背景事件评论导语标题细节事件结果目前背景过去背景评价预测李水仙的图式结构比梵由克的简明很多,层次也清楚。
李水仙对此图式的说明是:“在这一结构图式中,核心部分是必备成分,附属部分各范畴之间的位置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且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缺省某一或某几个范畴,当然,它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出现。
图式表征在小学应用题解决问题中的应用(1)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发展与数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数学应用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又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探求问题的方法。
而数学问题解决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数学应用题解决。
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关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
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习经历发现学生们的家庭作业通常需要解大量的应用题,然而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没有随着习题量的增加而增长。
而且应用题的解决很多小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应用题本身方面的原因,如应用题的抽象性、概括性,应用题解决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
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教师往往把能力培养形式化,实行填鸭式教学,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模仿。
而很多学生也只是埋没于题海战术之中,机械做题,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不善于总结。
另一方面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通常是先入为主,主观意识里认为应用题的解决比较困难,结果导致小学生比较害怕解决应用题这类题目。
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还发现问题表征在小学生应用题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在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是不可能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而且一个好的问题表征将会导致高效率的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应用题解决问题中,小学生常用画图表的方式来表征问题,因此图式表征在应用题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将会对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尽管国内外关于数学应用题解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式的总结研究占很大比例。
图式阅读理论
图式阅读理论一、图式与图式阅读理论1. 图式。
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18 世纪哲学家康德(Kant)的著作。
他强调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
上个世纪20 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 应用并发展了图式的概念, 将图式定义为过去的经验新组成的知识结构(Parviz, 2003)。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之后,图式概念获得了更新、更丰富的含义。
鲁梅哈特(Rumelhart,1977) 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建筑组块, 是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 库克(Cook, 1994) 把图式称作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 而魏德森(W iddow son, 1983) 则将图式定义为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并管理信息的认知框架。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图式具有以下功能: 影响人们对所呈现的信息的注意与解释; 具有推测和推理作用; 具有迁移作用。
换句话说,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 相关的图式被激活后, 图式会为人们提供解释信息的背景知识, 使人们超越给定的信息而做出预测和推理。
所以,说的通俗些,图式就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
如谈到“手机”图式,人们想到的不仅是一部具体的手机的形状,还会把它的传播信息、拍照、播放音乐、储存文件等功能联系起来。
这也就是运用的图式构建法去理解手机这个概念。
2. 图式阅读理论基本观点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梅哈特依据大量的实验研究, 率先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 并很快得到了其他学者的支持和响应, 近些年来, 图式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所以,这种理论强调的就是当读者将记忆中的图式(如背景知识或抽象知识框架)与文本材料信息联系起来并使之相匹配时,就能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
反之,则不能。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1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方位词Down和“下”的空间概念及隐喻层次分析
No 2. 01 . 2 0
阜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l f u agT ahr C l g ( oi c n e ora o yn ec es ol e Sca S i c ) F e l e
总第 14期 3
S m u No. 3 14
空间、 处所 以及事 物相对 位 置 的方 位词。廖秋 忠 (99 给“ 18 ) 方位 词 ” 的定 义 是 : 方位 词 是 一 组 既 下 “ 能表示方 向又 能 表 示 位 置 的 体 词 。它 们 到 底 是 表 示方 向还 是 位 置 可 由语 境 中 相 关 的词 语 和 情 景 决 定 ”2H -( 。基 于人 的这 种身 体 体 验 , J 形成 了人类 最
( ored m i) 另一 个 认 知 域 (agt o a ) sHc o a 向 n t e d m i 进 r n
了 “ ” 2 义项 , 去义 项 ( 6 ( 9 为量 词 , 下 的 2个 除 1) 1 ) 其 余的 2 0项可 以按 照 “ ” 下 的词性分 为 三大类 : 1 名 ()
差异性 。
词 :. a指底部 , 低处 ;. b 指时间或顺序在后的;. c指等 次或品级低 ;. d 属于一定范围或条件下 ;. e表方位或 方 面 。 ( ) 词 :. 于 , 于 ;. 高 处 到低处 ;. 2动 a低 少 b从 e ( 北 到南 , 上级 到下 级 等 ) , ;. 布 , 送 ; 从 从 去 到 d发 投 e结束; 退场 , . f . 离开 ;. 雨雪 等) g( 降落 ;. h 开始使 用 ; 投 入 放 进 ;. 行 活 动 ; . 下 , 下 ;. 动 i . j进 k取 卸 1( 物) 生产 ; 作 出( 断 , 定 等 ) ( ) 在动 词后 m. 判 决 。 3用 面 :. a 表示 有高 到低 ; . 示 空 间容 纳 能 力 ; . b表 c 表示 动作 完成 或结果 。 根据 以上 的 释义 , 以看 出 , 间方 位 词 dw 可 空 on 与其汉 语 中对应 的 “ ” 可 以表 示 两 种空 间关 系 : 下 都 () 1 静态的空间关系——勾 画的是参与实体之间的 关 系 ] u : 如 : 我 在 楼 ( ’ on 。n ) 例 ( “ I m dw Me
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所面临的信息和知识不断增长和复杂化,如何高效地获取和理解这些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图式理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阅读教育和阅读研究中。
图式理论是指人类脑中存储的一种基本认知结构,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记忆信息。
它主要由基本概念、场景和情境等构成,能够帮助人类快速获取和组织信息,使得阅读更具效率和可靠性。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图式理论可以被应用于多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捕捉文章的主题。
当学生读一篇文章时,如果能够判断文章的头几句话或者段落的主题,便能够建立相应的图式,快速地组织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比喻。
由于隐喻和比喻常常会用具体的场景和情境来描述抽象的概念,而学生能否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往往决定了他们在阅读中的成败。
通过图式理论,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情境,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图式理论通过对情境和场景的抽象和脱离,将文章中的信息整体化和模式化,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认知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快速地识别文章中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最后,在阅读理解教育中,图式理论也被广泛应用。
老师可以通过建立特定的场景和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图式,然后通过与阅读的内容进行对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和可行的方法。
通过对阅读过程中的情景和场景进行抽象和整合,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图式理论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相应的图式来优化阅读理解的成果。
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1、图式与图式理论早在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Kant首先提出,他认为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
随之,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图式进行了研究。
根究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储存于人们记忆之中的由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的认知结构;2、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纵观国内研究内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年),理论介绍阶段。
这一阶段发文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图式的介绍和解读,涉及的主要的学科领域为哲学。
第二阶段(1991―2000年),理论介绍与应用并存阶段。
人们除了对理论继续引进和介绍外,已意识到图式理论的应用问题,开始把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翻译等领域,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性的,涉及的学科领域已从哲学扩展到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领域。
第三阶段(2001―2010年),理论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图式理论研究的发文量急剧增加,并且图式理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介绍走向理论的应用,尤其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且研究方法趋于严谨。
3、图式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心理学中的“图式”最早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发现: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
国内关于图式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不多,关于记忆的研究更少。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法或实验法对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检验。
4、图式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图式理论的解释作用已为认知学界广泛地接受。
基于图式阅读理论,探讨初中英语三阶段阅读教学中处理文本信息的
基于图式阅读理论,探讨初中英语三阶段阅读教学中处理文本信息的问题设计发表时间:2014-06-06T14:10:11.99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学研究》2014年5月中作者:曾敏艺[导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阅读阶段:读前,读中,读后。
但许多教师设计这三阶段阅读任务时比较粗糙,问题设计只是对阅读文本的表层信息处理,学生阅读达不到深层理解和语篇阅读。
曾敏艺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阅读阶段:读前,读中,读后。
但许多教师设计这三阶段阅读任务时比较粗糙,问题设计只是对阅读文本的表层信息处理,学生阅读达不到深层理解和语篇阅读。
本文根据图式阅读理论,探讨从三阶段阅读教学中,围绕阅读文本如何处理文本信息,设计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使问题设计有梯度和逻辑性,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参与语篇阅读,参与富有深层次的阅读能力训练。
关键词:图式阅读理论;阅读策略;问题设计;阅读三阶段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按照三阶段阅读教学:读前“有趣热身”,读中“提问和应答”和读后“热烈讨论”设计阅读教学。
但是,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处理阅读文本比较粗糙,问题设计仅限于一些事实细节信息的查找,停留在浅层信息理解上。
问题设计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学生阅读理解只是“蜻蜓点水”。
教师花大部分时间在阅读文本的语言点分析和讲解上。
阅读文本在教师眼里,往往只是充斥着单词、短语和句型等语言点的书面工具。
教师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充分解读,忽视阅读文本包涵语篇结构,阅读深层理解,文化情感,文体特点和写作技能等解读。
英语教师如果只停留在这样阅读教学中,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加大了对文章阅读的检测力度,进一步从速度、语篇、能力等方面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新要求,加大了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
图式化总结
图式化总结什么是图式化?图式化是一种将复杂的概念、信息和思维模式以图形方式呈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使得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图式化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学习、思维导图、认知科学等。
图式化的优势和好处1. 提高信息理解和记忆能力图式化可以简化信息,将复杂的概念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信息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将信息转化为图形,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记忆信息,提高信息的吸收和记忆能力。
2. 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图式化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展示信息之间的关系,使得思维更加逻辑和连贯。
通过将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信息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图式化可以激发创造力,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将思维过程和想法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提升表达能力。
4. 制作演示文档和报告图式化可以用于制作演示文档和报告,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呈现的信息。
通过将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可以使得演示文档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提高演示效果。
如何进行图式化1. 选择适当的图形符号在进行图式化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形符号来代表不同的概念和关系。
常见的图形符号包括箭头、方框、圆圈、线条等。
选择符合直觉和易于理解的图形符号可以使得图示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2. 建立层级和组织结构在进行图式化时,我们可以使用层级和组织结构来展示信息之间的层次和关系。
通过将信息进行分层和组织,可以使得信息更清晰和易于理解。
3. 利用颜色和图形的大小在进行图式化时,我们可以利用颜色和图形的大小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使用明亮和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注意力;通过调整图形的大小,可以突出重点和关键信息。
4. 使用标签和注释在进行图式化时,我们可以使用标签和注释来解释和说明图形所代表的意义。
通过在图形旁边添加标签和注释,可以使得图式更加完整和易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 愿1,陈 功2(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21安邦集团,北京 100020)论大情景图式下的信息分析 摘 要: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传统情报研究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情景分析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本文从情景观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情景分析的核心思想———大情景图式,并在该模式下,构造出了一个信息分析模型。
最后针对如何实施情景分析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关键词:不完全信息;情景分析法;信息分析Abstract:The traditi onal intelligence analysis method is confr ont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under the incomp lete inf or mati on conditi ons,while scenari o analysis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 on of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Based on the scenari o viewpoint,this paper creatively puts for ward a big scenari o schema which is the core idea of scenari o analysis,and then constructs a ne w inf or mati on analysis model.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 o perf or m scenari o analysis in p ractice.Keywords:incomp lete inf or mati on;scenari o analysis method;infor mati on analysis1 情景分析的提出背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完全信息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对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研究情报分析和决策过程中的不完全信息现象,以及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情报分析和决策问题具有很强的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这个“情报爆炸”和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极为丰富的时代,大量有用信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错误和虚假信息也大行其道;竞争的加剧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保密工作,这使得情报分析工作很难搜集到全面有用的信息;用于分析的情报往往由存在于多个信息资源的信息片断构成,情报来源的分散化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以超文本结构和超链接形式组织的网络信息资源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
上述这些因素造成了作为情报分析对象的信息的不完全,使可供情报分析的信息往往表现为一些表象信息或信息碎片[1]。
如何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获取有用的情报,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面临着挑战,亟待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最明显的局限性体现在现有的分析方法是在获取过去或现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时,忽视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且无法对研究对象未来的状态进行跟踪和预测。
许多用于预测的方法一般都是以趋势外推为基础的,其基本假设是:影响和决定事物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因素,在未来也基本保持不变,也即关于现在和未来的信息是完全的。
但在新环境下,信息的数量和内容是瞬息万变的,可能再无“权威、绝对准确”而言,而是不完全的信息碎片,由此带来了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如何预测与评价这种不确定性是现有的情报分析方法无能为力的[2]。
由于现有传统分析方法往往不能适应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决策环境中进行情报分析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情报分析,出现了征兆分析、假设分析、情景分析、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C BR)、信息融合技术等方法和工具。
这其中,国内外实践表明情景分析无疑是一种应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效方法。
情景分析法最早被用在军事上,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的国防分析员对核武器可能被敌对国家利用的各种情形加以描述,这是情景分析法的开始。
1972年,SHE LL公司的规划人员P.W ark运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了中东局势,得出将爆发石油危机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情景分析法才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提出了所谓的美国模式、法国模式、OECD模式和欧洲共同体模式,世界许多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陆续开始使用情景分析法。
近期陈峰博士在总结国外多个技术预见项目过程与方法后也明确指出:在该领域情景分析已经成为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主流方法[3]。
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把情景分析法带入国人视野,但相对于国外大规模的普遍应用,情景分析在国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显得十分的薄弱。
为了揭开情景分析的神秘面纱,有必要从情景观入手进行研究。
2 情景观———大情景图式认知情报学派认为,情报的接受(用户)与传递(情报系统)都需要与知识结构发生作用,并以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为目的。
只有运用了哲学方法、思维方法或现代科学方法,才能使情报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得到关于情报研究对象的更本质的判断和更准确的预测[4]。
我们的情景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提出的。
目前在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模型统治着的学习研究中,批评者已经认为它由于片面关注认知过程而忽视了一些重要方面。
这些方面包括:①学习的社会/文化本质;②“真实任务”(现实世界)而非人工任务;③动机、兴趣和情感的作用;④学习的具体领域本质。
以上代表了正在出现的研究领域和对已存在的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扩展,从而表现了在学习研究上的一个转变。
这就是学习研究正在向一种新取向———情景观转变,这种取向一般又称为“建构主义”。
情景观强调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空间、相互构建理解和人们的活动投入等方面,扩大了认知观学习研究中的原有知识基础或知识结构概念。
它不仅指原有的书本知识,而且指原有的情景知识。
情景观同样非常强调社会因素、动机等对知识和策略获得的影响[5]。
情景分析方法第一次将情景观带入到信息分析领域之中进行考量,而“大情景图式”的情景观对传统预测逻辑是具有颠覆性的(见图1)。
图1 大情景图式的情景观传统预测的逻辑框架是根据现有的情况推测未来的发展,并力图勾画被研究对象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将不确定性极小化。
其逻辑结果是单一的,因为它的预测线路是固定的———从现在到未来的展望分析。
如果说传统预测是一种静态的情景观,那么情景分析则是一种动态的情景观。
大情景图式的情景观,首先承认事物的发展模式是发散性的,或称之为爆炸性的,在此假设上的展望分析,必然呈现出来一个宽阔的“面”,这就远远突破了作为传统预测结果的那一“点”。
与此同时,在这个“面”的基础上,有一个从未来指向现在的回溯分析(Backcasting )。
在展望和回溯的过程中,是完全有可能勾画出一个更全面更合理的“大情景图式”。
大情景图式,在承认未来发展多样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线性思维,对未来形成一种发散式的图景。
这个图景远远超越了人们对未来的所期望的那一“点”,也超越了通常人们关于未来的大概的一个预期情况(区域1),而是包括了由许多不可控因素、突发事件导致的偏移,区域2的边界为可以想象的极端情景。
包括区域2在内和区域2之外的所有图景是我们所界定的“大情景”。
3 大情景图式统筹下的信息分析模型作为核心观点,我们把大情景图式作为情景分析的情景观提出。
这里的情景分析我们更愿意将其定位为广义的情景分析法。
之所以称其为广义,一方面是因为情景分析已远远超出方法的本身,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情景分析实践过程中整合了多种其他信息分析方法。
在信息分析方法论的讨论中,一般都是从金字塔塔尖的哲学方法到一般方法再到作为应用基础的专用方法[6]。
在这样一种体系结构指导下,我们构造出了大情景图式统筹下的信息分析模型(见图2)。
图2 大情景图式统筹下的信息分析模型大情景图式统筹下的信息分析模型包括这样三层结构:核心层:以大情景图式为基础的情景观,是整个信息分析模型的核心和指导思想,它负责统筹整个信息分析过程。
方法层:情景分析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并且可能借鉴到传统的一些信息分析方法。
实际上这种方法上的结合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国外许多项目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像日本在第八次技术预见中的情景分析就综合运用了德尔菲调查、社会经济需求分析和引文分析[3]。
包括德尔菲、想象法、模型模拟技术、交叉影响分析、Backcasting 在内的方法和技术为情景分析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应用层:或称为操作层,它将按照情景分析的框架组织项目实施。
这里我们从情景发展顶层的三个维度来刻画,首先是项目目标(Pr oject Goal),主要是探索型和决策支持两种类型;然后是过程设计维(Pr ocess Design),两种基本思路是直观想象和正式演绎;最后是情景描述维(Scenari o Content)。
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从一项有机过渡到另一项,其中情景描述和项目目标之间是一种弱相关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联取决于情景发展是否续接、循环或者其他特设的处理[7]。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该信息分析模型内核是作为哲学思维的大情景图式,中层以一般的信息方法和分析工具为手段,而外延再次回归到情景分析的大框架下,将情景分析的思想和传统信息分析方法融合起来。
通常在讨论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信息分析的流程功能块和方法块嫁接起来,形成所谓的方法集成分析体系[8]。
这种“集成”由于缺乏作为核心的情景观的支撑,显得空洞无力,有堆积方法之嫌。
而在大情景图式统筹下的信息分析模型中,方法维则是作为大情景图式思想和情景分析实践的过渡桥梁,不再是简单的方法综合,而是将有关方法在情景分析的框架下进行了有效整合,真正形成了一个既开放又统一的方法体系。
4 情景分析的实施流程关于情景分析法的实施步骤的讨论,国外有众多版本。
A.L.Gilbert将情景分析分为10个步骤。
A.Fink认为情景工程应该分为从“情景准备”到“情景传递”的5个阶段。
现在大多数国际组织和公司更常用的是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 nstitute,SR I)拟定的6项步骤[9]。
各研究机构对情景分析步骤的划分存在较大的区别,从某些方面也说明了情景分析应用过程中的灵活性,但是他们对情景分析内涵的理解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分析的侧重点可能会不同。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大情景图式统筹下的信息分析模型,我们提出情景分析的实施框架,分为以下6大流程。
1)全景扫描。
以所在行业或领域为对象,进行全景扫描。
如在考察国内外环境的时候,通常可以使用STEEP 方法,分别关注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政治5个方面的因素对本领域的驱动力(D rivers)和限制(Con2 stra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