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材分析和计划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景物”为主题,包含《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4 篇课文,以及“习作:______即景”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单元的习作“______即景”,属于半命题作文,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词三首3《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间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长相思》描写的是行军中的将士们在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眠。
1.会写25个生字,会认1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四季之美 2 文章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 2 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 1 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色的美丽,赞美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习作 3 ______即景1.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四时景物”的主题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景象带来的不同乐趣。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我们能初步体会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领略大自然的美,陶冶我们感受美的情操。
“习作”以补全题目的形式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是一种自然景观,通过观察写下心得,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通过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交流,要求积累单元的妙语佳句。
“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对单元中一些描写比较具体的写景的句子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体会如何将景物描写具体,能做到仿写。
“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渔歌子》的学习,让我们积累知识,传承经典。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会认23 个生字,会写28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累”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连篇课文,积累优美的句段。
3、能理解诗歌大意,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4、学习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
5、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会认23 个生字,会写28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累”,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连篇课文,积累优美的句段。
3、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学习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
三、教学措施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体会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学习如何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_即景》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_即景》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风景即景》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能够观察身边的风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风景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篇作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来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观察不够细致,描写不够生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细致观察身边的风景,发现美好事物。
2.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风景的感受和体验。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例法: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和表达。
3.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风景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准备相关的范文,用于示例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示例:教师展示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学生观察树林的特点,如树木的形状、颜色,树林中的生物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和表达。
示例:教师呈现一篇关于海滩的范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观察海滩的,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风景的短文。
示例: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风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风景的感受和体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包含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和《万年牢》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欣赏和分析民间故事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民间故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相关民间故事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民间故事的意义和魅力,引起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本节课文的标题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语音的感知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一些基本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白鹭》、《灰椋鸟》和《珍珠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文字描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中所描述动物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视频: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模仿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习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课文中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依次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傍晚和早晨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中秋月的变化轨迹。
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本单元对阅读的要求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的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第二,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
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
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第三,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的顺序。
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
习作教学,可安排在语文园地后进行,以便更好地迁移运用“交流平台”中体会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以及“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成果。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词三首31.会认20个生字,读准“更、悄、累”这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4.品味、积累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5.能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交流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四季之美 2鸟的天堂 2月迹 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一、教材解读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背景知识。
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
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第七单元的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玲珑剔透”等词语,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居高临下”“屹立”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
(字词)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读、背、积累)3、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理解)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写作)5、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搜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匆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即景》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即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七:即景》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并通过文字把它描绘出来。
教材通过提供具体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景物的描绘,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 观察不细,描写不够具体;2. 表达缺乏生动形象,语言不够优美;3. 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通过阅读和分析,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描绘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和构思。
五. 教学方法1.示例引导法:通过教材中的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
2.讨论交流法: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实践训练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教师及时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景物描写文章,作为教学示例。
2.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这个景色的感受。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景物描写。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示例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观察景物的心得。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尝试自己动手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欣赏并进行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学会珍惜爱,传递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本单元的主题“爱的教育”,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共鸣。
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学会珍惜爱,传递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学会珍惜爱,传递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爱的力量。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爱的伟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相关教学素材、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关爱他人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爱的教育”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课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
观山,鲜花遍野、树木丛生;看水,流水淙淙,汩汩多情;听鸟,啁啁啾啾,宛如天籁……,还有那日月星辰,轮换变转;还有那风霜雨雪,变化多姿。
朝晖夕阴,四季更替。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她多情的方式召唤我们投入她的怀抱。
让我们聆听着大自然的召唤,去雨后的空山、夜泊的江边、边疆塞外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到四季的轮回中感受大自然不同格调的美,到神奇的“鸟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追寻月迹的童趣中感悟纯真之美。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壮美与神奇。
本单元课文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用心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中的景物别样的美。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词三首 2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理解诗
词的大意;想象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
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词)
人寄托的情感。
四季之美 1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运用时
间顺序描写景物;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
以致用。
鸟的天堂 2
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
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赏析描
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
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月迹 1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品味
语言,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
的对家乡深沉的爱;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口语交际”、“阅读感悟”、“写字练习”和“写作训练”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际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高表达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材料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1)口语交际: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写字练习:教师展示优秀字体,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写作训练: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园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案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二、教案目标1、学会生字、会认33 个生字,会写28 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领悟文章表达的持点,提高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案重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案时,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想象,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受到教育。
四、教案措施及手段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2、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案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2 课时21、圆明园的毁灭一、教案目标1、学会本课11 个生字,13 个生词。
2、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案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为“民间故事”,包含了《猎人海里布》、《牛郎织女》和《略读课文:中国民间故事》三篇文章。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通过学习,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民间故事,提升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能够简单分析民间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能够分析民间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难点: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民间故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的民间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
2.参考资料:关于民间故事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对民间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题“民间故事”,并通过PPT展示民间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猎人海里布》一文,并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的角色和情节,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民间故事的理解和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七单元自然之趣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
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单元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并且在练习写作时,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创新。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鸟的天堂》、《桂花雨》和《幸福是什么》。
这些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教育意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美、人文情怀和道德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懂得感恩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分析文章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道理。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准备教学素材:如PPT、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用具:如黑板、粉笔、课本等。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丁晓梅单元导读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经的无比仇恨;《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本组教材将“勿忘国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二是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四是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选做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内容。
引导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学写读后感,开展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将相和》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小故事?2. 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
(板书:语言行动)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一)研究“完璧归赵”品读语言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句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也来读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
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有几处,先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品读语言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本单元重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11个汉字,掌握“更”等多音字。
会写本单元15个汉字。
掌握“黎明、红晕、漆黑、陆续、白茫茫、榕树”等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四季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学习重点1.认识本单元11个汉字,掌握“更”等多音字。
会写本单元15个汉字。
掌握“黎明、红晕、漆黑、陆续、白茫茫、榕树”等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四季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 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教材分析和计划
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林冲棒打洪教头》 2课时
《少年王冕》 2课时
《黄鹤楼送别》 2课时
《清平乐村居》 2课时
《练习七》 2课时
《习作七》 2课时
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由《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这些课文组成,从教材内容上看,涉及到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唐代大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名篇、名著编排在一个单元中,我们把这一单元主题称为——走进名著。
如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名著,了解文化名人,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单元主题目标:
1.在让学生学好本单元基础知识、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品评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结合练习七,把学生阅读视野引向少儿版《水浒传》,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举办水浒传故事会等。
3.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一些文史知识、文化常识,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简要介绍词的有关常识,教学少年王冕时,可简要介绍《儒林外史》和吴敬梓,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拓展教学,如教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教完清平乐村居,可补充一首辛弃疾的描写军旅生活的词,感受辛词豪放的一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积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改编来自古典名著的小说的一些字词。
凭借课文的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性格特点。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昔别之情。
3.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