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促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
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商品生产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
2.工业中资产阶级产生的两种途径(1)手工业作坊主摆脱行会的束缚变成资本家(2)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成为工业资本家3.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首先,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同时,掠夺教会等其他方面的地产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第一,17——18世纪,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第二,罪恶的奴隶贸易是英国殖民掠夺的重要手段,也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3、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本原始积累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资产阶级用侵略、征服、残杀、掠夺和奴役这些充满着血与火的文字,写下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页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第二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①按劳分配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②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③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分配的主体。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国有经济生产经营方式: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有经营的单一经营方式;在现阶段,主要包括:股份制经营、国有经营、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等。
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5、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①分配结构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②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决定着分配方式的多样化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行多种分配方式(在此仅述要点,须详细阐述)6、如何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经营收益分配和按福利制度分配。
③实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为:同5④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时应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必须坚持两个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
(219-223)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㈠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第一章制度一.基本概念:1.社会主义本质: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邓小平则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所有制结构: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类型的所有制形式的构成、状况以及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全民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公有制形式4.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再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5.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历史二.辨析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即归属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所有者具体经营和组织利用生产资料的方式。
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再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占主导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与按劳分配并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简答题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及如何把握⑴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由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形式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第8章(川大)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八章
5
三、人口与经济增长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 的再生产的统一。两种再生产比例协调, 便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两种再生产 比例失调,则会延缓经济增长。
图四:
图五:
2、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人的再生产同物质资料的 再生产可以而且也应该结 合在一起,但是这种结合 又是有条件的。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Fra bibliotek第八章
25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1、重要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必然结果; (3)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 需要; (4)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要求; (5)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14
三、经济增长速度和比例
1、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
2、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图八: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八章
15
四、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1、速度、比例和效益问题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基本 的关系问题。经济增长的快慢、水平和质量,最终 取决于三者的协调和统一程度。 经济效益 经济增长速度 比例关系
是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核心
前提 关键环节
辩 证 统 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八章
16
8.3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
1、经济增长方式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是依靠增加投入实现产出量增长的粗放增长方式 二是靠提高效率实现产出量增长的集约增长方式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第一章1、名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脑力劳动者依法维护其创造性活动所形成的智力成果的权利,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权。
【国家所有制】即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由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家来代理。
【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个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和使用,以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
2、说明两权分离的客观必然性。
(1)两权分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也要求两权分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就我国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本质要求(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和谐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知识产权的特点(1)由于它是脑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因而它是一种无形财产,与物质形态的产品相比,它是一种精神财富。
(2)知识产权大多数具有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重属性。
(3)知识产权的依法授予性和时间性。
第二章1、名词【计划配置】计划配置就是指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配置】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居于支配地位、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调节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资源配置功能;市场机制是通过物价的变动、波动来向人们提供一种经济信息,进而实现资源的配置功能。
(2)刺激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由于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是市场经济?(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实践的选择(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长期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4、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
一、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 二、法规建设 三、伦理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生产要素预付
生产要素
企业
市场
最终产品
消费者
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一节 市场体系概述
一、市场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1.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市场体系的概念
2.市场体系的产生 3.市场体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是现代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标志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4.市场体系的特征
★完整性 ★统一性 ★开放性 ★竞争性 ★有序性(规范性)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二、市场体系的结构划分 三、市场体系的作用 四、几种市场状态的描述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二节 市场体系的分类
一、商品市场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
二、要素市场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六章:农户与农村经济汇总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一节 农户与农业生产
一、农业的地位 二、农户 三、农业经营方式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并 且它又是同农业结合着的,而农业是一 切多少固定的社会的最初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产 二、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类型 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三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种植业结构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三、发展乡镇企业
பைடு நூலகம்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我们想不到乡镇企业会异军突起
——邓小平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四节 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小城镇建设 四、农业现代化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前言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发展,是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下面是本次复的
重点内容: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必须加以巩固和发展。
2.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3. 社会主义劳动是全体劳动者的劳动,必须充分发挥劳动者的
积极性,实行按劳分配。
4.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以有计划的方式组织和管理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方式应转变为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促进全体人民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
1.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主导、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各个经济部门的经济方式。
2.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进行必要的调节和修正。
3.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
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1. 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指由国家掌握和管理的全部财政资源,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目标的财政活动。
2. 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3. 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结语
以上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济形态的内容。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汇编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汇编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3、马克思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区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5、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6、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7、在生产力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起着最根本作用的是人的因素8、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9、既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的是生产工具10、生产力性质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1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13、第一产业是指农业14、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分部门、和行业的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15、国民收入等于社会总产品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16、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的重要综合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17、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平衡18、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是社会分工1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0、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1、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22、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2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4、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25、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劳动二重性2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7、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8、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产生通货膨胀29、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30、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31、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33、资本总公式是:G—W—G’。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 世纪初期产生的C、18 世纪初期产生的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B、17 世纪中叶产生的D、18 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 、宗教关系B 、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 、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D 、在19 世纪中叶所建立的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D 、经济增长与发展)B 、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D 、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 )E 、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 )A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C 、资源配置方式E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 、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C 、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 E 、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 A 、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 、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 、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 、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 1、 ABCDE 2、 ABCDE 3、 ABCDE 4、 ABC 5、 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 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十章:宏观经济调控(精)
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
发达型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模式 典型的自由市场制度的美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模式 政府主导型的日本模式
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模式 转轨型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模式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启示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二、我国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
1.必然性: 共性:弥补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市 场失灵的原因 特性: 2.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问题 第一阶段:1978.12——1984.10 第二阶段:1984.10——1992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
涵义:理想的状态下,国际收支的差额等于 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额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三种情况: 第一种:等式两边都等于0,则 X-IM=0 KI-KX=0 (X-IM)+(KI-KX)=(X+KI)-(IM+KX)=0 总供给-总需求=0 涵义: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社会总供给与总 需求平衡相适应,国民经济就可以顺利发展。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手段 一、宏观财政政策
1.概念 2.内容 国家预算 税收 国债 财政补贴 财政投资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3.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二、宏观货币政策
1.概念 2.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涵义:在开放条件下,出口影响总需求,进 口影响总供给,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应等于国 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额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B.资金流入有四种情况 社会总需求=C+I+Gt+St+X+KI 资金流出有四种情况 社会总供给=C+S+G+SQ+IM+KX 平衡: C+I+Gt+St+X+KI= C+S+G+SQ+IM+KX (X-IM)+(KI-KX)=(C+S+G+SQ)-(C+I+Gt+St)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
对于政治经济学这样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下面是一些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1. 价值观和利益观: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是价值观和利益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评价和认同程度,而利益观则是指一个人为了获得某种好处所做的行为。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如何影响和塑造经济和政治生活。
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学两大学派之一。
前者强调自由市场和产权,后者则更加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体,其特点是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既有计划经济又有自由市场。
3. 政治、经济制度和制度变迁: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政治、经济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政治经济学家通常会研究制度变迁、行为和决策制定的影响,以及政治和经济力量如何相互作用。
4. 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需求和供给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政治经济学家通常会研究市场结构、垄断和价格歧视等问题。
5. 收入分配和产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收入分配和产权。
政治和经济力量对收入分配和产权有着深刻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家会研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收入分配和产权的影响。
6. 经济增长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家会研究不同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以及政治和经济力量对其影响。
他们会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不同的发展途径所面临的挑战。
在复习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新问题,例如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从未停止发展和演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最新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研究经济关系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基本要素(构成劳动力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注:劳动对象:分为两类:未经人类劳动干预的自然物质,如:矿产,森林。
以及加工过的物质即原材料。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活动。
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5.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
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数量结构。
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8. 1.经济规律的含义:即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A.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B.大多数的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条件的消失而消失。
C.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3.经济规律的客观意义:(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2)人们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
(3)经济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政经科社考点整理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T)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2、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其一,这一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各种矛盾的根源。其二,这一矛盾 决定着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其三,这一矛盾
D、资源的有效配置 E、供求关系的变化 (注:ACE 是手段;BD 是结果)
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分析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遵
循利用价值规律的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自觉地尊重和利用好价值规律。
①(企业)按照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商
品生产者应该注重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企业盈
① 价格机制:直接对应于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② 供求机制:直接对应于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③ 竞争机制:直接对应于价值规律的第二、三个作用。(竞争是企业之
间的竞争;企业竞争围绕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E)
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价格波动
今,一些币值坚挺的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纸币,像美元和欧元也可以 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②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各属于货币执行何种职能 A、 顾客用 10 元钱可购买 5 斤苹果→价值尺度 B、顾客购买 5 斤苹果,一周后付款 10 元→支付手段 C、顾客用 10 元钱购买了 5 斤苹果→流通手段 D、 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两元的价格预定 5 斤苹果→价值尺度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第1章(川大)
20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所有制
(1)涵义: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指生产资料的归 属问题,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是人们 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一般又称 为“生产资料所有制”。 广义地说,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 有、支配和使用等四个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所 形成的经济关系,它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图 四 :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一章
5
3、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必要性: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的特点决定的
生产关系产 生的特点 资本主义制度 代替封建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代替资本主义 制度
革命的 特点
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时, 只是为了夺取政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 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经在封建社会内部产 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 生、成长 路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 可能在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内部孕育 不仅仅是夺取政权, 还要建立旧社会没有 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一章
2
(2) 具体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竞争规律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等 资本积累规律 收入分配规律等
图二:
生产无
限扩大
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相对缩小
1929年 2008年 经济危机
经 济 危 机
图三: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一章
3
(3)资产阶级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不懈的调整 和改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
9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
名词概念1.虚拟企业:指某一企业或假设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经济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企业目标,仅保存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虚设,实现资源的最正确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
主要有三种类型:网络型虚拟企业、品牌型虚拟企业和联盟型虚拟企业。
2.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对商品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它以垄断价格为前提,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工人创造的一局部价值。
3.企业制度:指企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企业内部工人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工人与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资本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那么,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它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中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根底,它说明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产权制度的表现和实现形式。
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开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特征:劳动力自由、资本所有权为中心、分配制度以剩余价值规律为根底。
)4.利益相关者:指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当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力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给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决策时要考虑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5.公司治理构造: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构架,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约束机构。
(其具体原那么包括①保证公司利益相关者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得到尊重;②利益相关者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时机得到补偿;③使利益相关者的赞誉有助于建立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机制;④利益相关者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应当得到有关的信息。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复习社经主要要点.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的根源,并且在牛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木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冇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杲。
2.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②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③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
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木途径:①没收官僚资木,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②和平赎买民族资木,壮人社会主义全民所冇制。
③改造个体私冇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冇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①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屮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屮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另一方面,由于屮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牛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住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2.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这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表现: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状况。
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冇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在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耍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社)复习资料一.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二.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及其多种实现形式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其次,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必然要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性质。
再次,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着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2.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三.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即归属谁所有;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生产资料所有者具体经营和组织利用生产资料的方式。
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四.所有制结构的概念,多种所有制结构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与作用1.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数量比例。
2.a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存在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b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和约束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经济资源,促进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有利于引进国外资金、设备、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就业和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五.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六.先阶段按劳分配的特征1.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奖金等,然后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
2.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而只能在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内部实现。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
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
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九.如何理解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允许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又不利于社会稳定。
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必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必须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同时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保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十.我国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政策1.依法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收入。
2.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3.整顿不合理收入。
4.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
5.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要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十一、如何有效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
2.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3.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十二.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1.制度特征: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全体社会成员既是劳动者又是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者。
B.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
2.运行特征:A.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B.计划调节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市场调节发挥作用。
C.按劳分配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二层次实现,丰富了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极大地抑制了两极分化,有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实现共同富裕。
二.市场机制的含义和内容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运行过程中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它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的含义和内容及相互关系1.价格机制是指竞争性市场的商品价格形成及其变动影响商品供求的联系和作用,即价格运动引起供求变化从而引起价格与供求相互运动的机制。
包括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市场价格变动,即指某种产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与同种产品的社会需要的增加或减少所引起该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应的升降变动的机制。
3.价格与供求双向互动、相互调节,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4.竞争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之间为了谋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对有利的市场地位即有利的生产条件和产品实现条件展开的争夺,并最终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5.风险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为谋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参与市场竞争时可能遭受亏损甚至破产的压力,迫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作出明智决策的机制。
6.风险机制与竞争机制互相影响,共同作用。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风险机制则是压力机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的充分条件。
3.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正确处理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保证社会公平。
5.建立多层次的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经济运行有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五.计划调节、市场调节的概念、优缺点1.计划调节是通过计划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
优势:A.有利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自觉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B.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大建设,实施经济赶超战略。
C.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社会公正。
弱点:A.一旦计划失误,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受到损害。
B.受计划调节的影响,经济利益的调整可能损害经济主体的利益,影响经济主体的活力。
2.市场调节是通过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优势:A.通过市场竞争,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B.市场机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需衔接和供求平衡。
C.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可以增强经济主体的活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弱点:A.经济运行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供求关系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
B。
事后性。
C。
不能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容易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D。
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造成市场失灵。
E。
竞争可能导致垄断,市场调节对垄断行业和垄断产品的调节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六.市场体系的构成和特征P501.交易对象,交易者,空间,时间,市场结构。
2.开放性,整体性,调整性。
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P581.重新塑造市场主体。
2.大力发展各类要素市场。
3.必须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4.发展各种交易方式。
5.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组织形式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是由管理经济运行及各种构成要素的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
九.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2、内容不同。
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而经济体制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规律机构的设置等。
3、划分类型不同。
经济制度包括的几种类型;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而经济体制按决策权可划分为集权型经济体制和分散型经济体制。
4、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不同。
经济制度的性质变化了,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就变了;而经济体制变化了,社会制度不一定变化,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存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因为经济体制会随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条件、政治文化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由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一.企业的特征1.企业是一个历史范畴2.企业是一种营利组织3.企业是一个生产要素集合体4.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5.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6.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要素有机构成的、自主经营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经济基本组织。
二.企业制度的概念企业制度是一系列用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的权利义务规则和习惯。
是一个历史范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
三.企业的类型1.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2.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3.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信息企业4.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5.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四.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特征、内容1.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系列用来规范或约束现代企业行为的权利义务规则和习惯。
2.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3.产权制度,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代理问题。
五.产权制度概念与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1.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
2.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特征)六.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结构1.利益不一致,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