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量为平台课设说明书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2. 课程设计目的:[填写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需求]3. 课程设计目标:[填写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4. 课程大纲:[填写课程的大纲,包括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6. 教学活动:[列举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7. 评估方式:[说明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8. 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团队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助教等]9. 课程进度安排:[设置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包括预计的课程开始和结束日期]10. 教学参考文献:[列举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和文献]11. 补充说明:[如有任何额外的补充说明,请在此处填写]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具体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填写和修改。

12. 课程设计背景:[解释为什么设计此课程,背景资料和理由等]13. 教学目标细化:[具体阐述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可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层面]14. 教学方法和策略:[详细描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15. 教学评估标准:[明确课程评估的标准和要点,例如针对知识理解的测验、技能表现的评估等]16. 教学资源准备:[具体说明所需的教学材料、设备、实验器具等,以及相关的采购和准备工作]17. 学习支持与辅助:[列举可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持和辅助资源,如电子教学平台、辅导手册等]18. 教学组织和管理:[描述课堂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包括上课时间、课堂纪律、小组分工等]19. 教学团队角色职责:[详细说明教学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职责,包括主讲教师、助教、辅导员等]20. 课程进度和时间安排:[具体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每周课时数、教学时间分配等]这些补充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设计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应,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和目标。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课设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目的该课设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描述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和方法。

它旨在提供给学生和老师参考,以确保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1.2 背景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着重研究某特定主题,并通过设计和开发一个相关的项目来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

2.项目概述2.1 项目目标明确阐述本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例如,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应用程序,或开发一个特定产品的原型。

2.2 项目范围详细说明本项目的范围,包括项目限制、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要求等。

也可以列出项目的时间线和里程碑。

3.需求分析3.1 用户需求描述项目的主要用户,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列出所需的功能和特性。

3.2 功能需求详细说明项目所需的各个功能点。

例如,登录系统、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3.3 非功能需求列出项目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和可用性要求等。

4.设计方案4.1 技术选型介绍所选择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它们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选择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和开发框架。

4.2 系统架构描述项目的整体系统架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动。

4.3 数据库设计如果项目涉及数据库,详细说明数据库的结构和表的设计。

4.4 用户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设计用户界面的布局和交互。

5.开发与实现5.1 开发环境列出项目所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如开发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和版本管理工具等。

5.2 开发过程描述项目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收集、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6.测试与验收6.1 单元测试描述项目进行单元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6.2 集成测试描述项目进行集成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6.3 系统测试描述项目进行系统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6.4 验收测试描述项目进行验收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7.项目管理7.1 项目计划详细说明项目的计划和进度安排。

7.2 风险管理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7.3 资源管理说明项目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说明书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说明书

摘要【摘要】:X-Y工作台是指能分别沿着X向和Y向移动的工作台。

数控机床的加工系统、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的平面移动系统、平面绘图仪的绘图系统等,尽管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相同。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本文通过对X-Y工作台的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及接口电路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共性和关键的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和研究X-Y工作台及其电气原理图。

确定X-Y工作台的传动系统,并且选择了螺旋传动,验算了螺旋传动的刚度、稳定性,寿命等参数;还设计了导轨,根据其用途和使用要求,选择了直线滚动导轨副,确定了其类型、转动力矩、转动惯量。

利用8031、6264、2764、373、8155、8255等MCS—51单片机设计其硬件电路图。

【关键词】: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步进电机;MCS—51单片机目录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 (4)1.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与驱动系统的选择 (4)1.2机械传动方式 (4)1.3计算机系统选择 (4)1.4总体方案的确定 (5)第二章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6)2.1 设计参数 (6)2.2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6)2.2.1 X向进给丝杠 (6)2.2.2 Y向进给丝杠 (8)2.2.3滚珠丝杠副的几何参数 (13)2.3 滚动导轨的计算与选择 (13)2.3.1 滚动导轨副的额定寿命 (13)2.4.1 转动惯量的计算 (15)2.4.2 电机的力矩的计算 (16)第三章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3)3.1 计算机系统 (23)3-2 单片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内容 (23)3.2.1 绘制电气控制系统框图 (23)3.2.2 选择CPU的类型 (24)3.2.3 存储器扩展电路的设计 (24)3.2.4 I/O接口电路设计 (25)3.3 各类芯片简介 (25)3.3.1 8031芯片简介 (25)3.3.2 373芯片简介 (25)3.3.3 6264芯片简介 (26)3.3.4 2764芯片简介 (26)3.3.5 8155芯片简介 (26)3.3.6 8255芯片简介 (26)3.4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27)3.4.1 程序存储器ROM的扩展 (27)3.4.2 数据存储器RAM的扩展 (27)3.4.3 译码电路的设计 (28)3.5 I/O接口电路的设计 (28)3.5.1 8155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28)3.5.2 8255可编程接口芯片 (29)3.5.3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29)3.6 8031的时钟电路 (30)3.7 复位电路 (30)3.8 越界报警电路 (31)3.9 掉电保护电路 (31)3.10 控制系统的功能 (31)3.1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1)参考资料 (33)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1.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与驱动系统的选择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点线系统和连续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中的关键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总结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产生对学科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与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X学科(此处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XX年级(此处填写具体年级)的学生,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的学习:涵盖课本第X章(此处填写具体章节),重点讲解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技能训练:结合课本第X节(此处填写具体节次),开展XXX(此处填写具体技能)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课本内容为载体,融入对XXX(此处填写具体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 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步骤3.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具有明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活动应设计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3 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进行评估和反馈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授课讲解:教师将重点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作业/project成果评价:根据学生交付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口头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演讲等口头表现,评估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设计的背景与目标:
- 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标,说明设计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课程设计的概述:
- 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学时、学分等基本信息,概述课程
设计的总体构架。

3.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 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该课
程后应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4. 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
- 详细说明课程所包含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点,阐述教学的逻
辑顺序和组织安排,包括教学进度表等。

5.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 介绍课程设计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和方式,并给出相应的理论支持。

6. 教学资源与教材:
- 澄清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材,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
参考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7. 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
- 说明课程评价的标准和考核方式,如考试、作业、项目等,给出具体评分细则,明确学生获得学分的要求和条件。

8. 课程实施的支持与保障:
- 确定实施该课程所需的支持与保障措施,如实验室设施、
教学辅助工具、师资等。

9. 师资队伍建设:
- 分析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和需求,介绍师资队
伍的组成、素质和培养计划。

10. 课程改进与优化:
- 提出对已设计课程的改进和优化方案,包括根据实施效果
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善。

以上就是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中的一些参考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灵活添加、修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项目概述本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旨在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模板,教师可以详细说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关键要素,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门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3. 课程大纲:详细列出课程的各个单元或模块,每个单元或模块包括的主题、目标、内容和学时等。

确保课程设计合理有序,能够覆盖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6. 评估方式:明确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

要求评估方式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安排1. 课程周期:确定课程的教学周期,包括总学时和每周学时。

2. 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进度表,每个单元或模块的学时安排和重点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作业布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布置各类作业,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明确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思维发展、实践操作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周期:确定课程的评价周期,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本文档为课设设计的详细说明书,旨在说明课设的目的、背景、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等内容,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

本文档将依次介
绍课设设计的背景和意义、需求分析、设计方案、技术实现、测试
与验收等。

二、背景与意义
【此处介绍课设的背景和意义,例如该课设是为了解决某一特
定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等】
三、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
【课设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可以分项进行说明】
3.2 性能需求
【介绍课设对性能方面的要求,如响应时间、并发能力等】
3.3 可靠性需求
【说明课设需要保证的可靠性要求,如数据完整性、系统稳定
性等】
四、设计方案
4.1 系统架构设计
【介绍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
4.2 数据库设计
【说明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包括表的设计和关系】
4.3 界面设计
【描述系统的界面设计,包括页面布局、交互设计等】
4.4 功能设计
【详细介绍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
五、技术实现
5.1 技术选型
【说明所选择的技术栈、开发工具等】
5.2 系统实现
【描述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各个模块的开发流程和注意事项】
六、测试与验收
6.1 单元测试
【介绍系统的单元测试计划和执行结果】
6.2 集成测试
【说明系统的集成测试计划和执行结果】
6.3 验收测试
【说明系统验收的标准和测试结果】
七、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例如原型图、数据库设计图等】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如XXX概念、XXX原理,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明确本章节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本章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形成包容、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讲解:依据课程目标,详细介绍XXX概念、XXX原理等基础知识,结合课本第X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XXX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与课本第X章实例紧密结合。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XX概念、XX原理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认识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XX方法、XX技巧等。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查找资料、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学科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讲解XX概念、XX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 第1章:XX概念及其应用- 第2章:XX原理与XX方法- 第3章: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 课程实践应用:结合教材第4章至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4章:XX案例分析- 第5章:XX实验操作与技巧- 第6章:XX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3. 知识拓展与深化:依据教材第7章至第9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第7章:XX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第8章:XX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9章: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目标和要求,学习第1章内容;第2周:学习第2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第3周:学习第3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第4周:学习第4章内容,分析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第5周:学习第5章内容,开展实验活动;第6周:学习第6章内容,总结实践经验;第7周:学习第7章内容,了解最新研究动态;第8周:学习第8章内容,探讨学科发展趋势;第9周:学习第9章内容,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课程设计说明书旨在详细说明课程设计的目的、背景、范围以及设计方案,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和目标。

2. 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课程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人才。

本课程设计所选题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多个方面,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范围本课程设计主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将根据题目要求和指导,完成一个实际的计算机应用项目。

项目的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开发、网站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设计与实现。

5. 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采用前期项目立项、中期项目分工合作、后期项目实施三个阶段的方式进行。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5.1 前期项目立项在前期项目立项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与团队成员协商确定项目的选题和形式。

学生需要提交项目立项申请书,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项目内容及计划等。

经过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5.2 中期项目分工合作在中期项目分工合作阶段,学生将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分工情况,分配任务和责任。

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时间。

同时,学生需要建立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

5.3 后期项目实施在后期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将根据项目计划,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

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学生还需要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报告,以跟踪项目的实施情况。

6.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学生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及要求1、方案设计说明从总体上概括介绍所设计项目的构成、功能,详细说明该方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对功能如何实现进行细分和规划,哪些功能用硬件实现,哪些功能用软件实现,这样设计的考虑是什么。

2、硬件设计说明画出完整、规范的电路图,简要介绍所用单片机的性能及工作原理,说明单片机I/O口分配使用的情况以及为何这样分配使用,介绍电路中其他元器件的性能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功能。

3、软件设计说明说明软件设计的思路,介绍软件的总体功能,画出完整、规范的程序的流程图;1) 单片机资源的分配,寄存器、标志位、定时/计数器、中断如何分配;2) 介绍程序的总体框架结构,即整个程序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功能是什么,其中又包含哪些子功能,等等;3) 列出完整的程序清单,重要、关键或难以理解用意的指令要加以注释;4) 从总体上说明整个程序的执行及工作过程。

以上各项应具有对应关系,是一个从粗到细的整体。

4、制作调试说明介绍制作调试的过程、结果,以及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作品操作说明书介绍该作品具体如何使用、如何操作。

6、小结介绍本次设计的收获、体会或经验教训,要求客观、具体。

二、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摘要写一个100~300字的摘要,3~5个关键词。

2 前言简要说明设计任务;简述所设计项目有何应用或者意义。

3、总体方案设计清楚地说明设计的方案,画出设计方案的框图。

注意:是框图不是原理图。

对框图的各部分进行必要的解释。

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

4、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画出设计的原理图,将原理图分成几个功能块,说明各功能块的功能、在本设计中的作用、主要参数的计算。

一些重要的器件也要介绍,但不要把资料中的内容完全照搬,只说明最重要、具有特点的部分。

内容为:(1)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2)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3)特殊器件的介绍;(4)各单元模块的联接。

课程设计说明样本

课程设计说明样本

课程设计说明样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对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

2.第二部分: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第三部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设计手册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设计手册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设计手册第1章引言 (3)1.1 在线教育概述 (3)1.2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3)第2章课程设计原则与流程 (3)2.1 课程设计原则 (3)2.2 课程设计流程 (3)2.3 课程设计团队组建 (3)第3章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3)3.1 确定课程目标 (3)3.2 设计课程内容 (3)3.3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4)第4章教学方法与策略 (4)4.1 教学方法选择 (4)4.2 教学策略制定 (4)4.3 教学活动设计 (4)第5章互动与协作 (4)5.1 互动策略 (4)5.2 协作学习设计 (4)5.3 互动与协作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4)第6章课程资源开发 (4)6.1 资源类型与特点 (4)6.2 资源开发流程 (4)6.3 资源评价与优化 (4)第7章学习评价与反馈 (4)7.1 评价方法选择 (4)7.2 评价体系构建 (4)7.3 反馈与改进 (4)第8章技术支持与平台选择 (4)8.1 技术需求分析 (4)8.2 在线教育平台选择 (4)8.3 技术支持与维护 (4)第9章课程推广与运营 (4)9.1 课程推广策略 (4)9.2 课程运营管理 (4)9.3 课程品牌建设 (4)第10章在线教师培训与发展 (4)10.1 教师培训内容 (4)10.2 教师培训方法 (4)10.3 教师职业发展 (4)第11章学员管理与服务 (5)11.1 学员招生与注册 (5)11.3 学员满意度调查 (5)第12章案例分析与总结 (5)12.1 成功案例分享 (5)12.2 问题与挑战分析 (5)12.3 课程设计优化方向 (5)第1章引言 (5)1.1 在线教育概述 (5)1.2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5)第2章课程设计原则与流程 (6)2.1 课程设计原则 (6)2.2 课程设计流程 (6)2.3 课程设计团队组建 (7)第3章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7)3.1 确定课程目标 (7)3.2 设计课程内容 (8)3.3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8)第四章教学方法与策略 (9)4.1 教学方法选择 (9)4.2 教学策略制定 (9)4.3 教学活动设计 (10)第五章互动与协作 (10)5.1 互动策略 (10)5.2 协作学习设计 (11)5.3 互动与协作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11)第6章课程资源开发 (11)6.1 资源类型与特点 (11)6.1.1 资源类型 (12)6.1.2 资源特点 (12)6.2 资源开发流程 (12)6.3 资源评价与优化 (13)6.3.1 评价内容 (13)6.3.2 评价方法 (13)6.3.3 优化策略 (13)第7章学习评价与反馈 (13)7.1 评价方法选择 (13)7.2 评价体系构建 (14)7.3 反馈与改进 (14)第8章技术支持与平台选择 (15)8.1 技术需求分析 (15)8.2 在线教育平台选择 (15)8.3 技术支持与维护 (16)第9章课程推广与运营 (16)9.1 课程推广策略 (16)9.1.2 创意宣传手段 (16)9.1.3 合作伙伴关系 (17)9.1.4 优惠活动与奖励政策 (17)9.2 课程运营管理 (17)9.2.1 课程内容更新与优化 (17)9.2.2 教学资源整合 (17)9.2.3 教学互动与反馈 (17)9.2.4 学习进度跟踪与辅导 (17)9.3 课程品牌建设 (17)9.3.1 品牌定位 (17)9.3.2 品牌形象塑造 (17)9.3.3 品牌传播 (17)9.3.4 品牌维护 (17)第10章在线教师培训与发展 (18)10.1 教师培训内容 (18)10.2 教师培训方法 (18)10.3 教师职业发展 (18)第11章学员管理与服务 (19)11.1 学员招生与注册 (19)11.2 学员学习支持 (19)11.3 学员满意度调查 (20)第12章案例分析与总结 (20)12.1 成功案例分享 (20)12.2 问题与挑战分析 (21)12.3 课程设计优化方向 (21)第1章引言1.1 在线教育概述1.2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第2章课程设计原则与流程2.1 课程设计原则2.2 课程设计流程2.3 课程设计团队组建第3章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3.1 确定课程目标3.2 设计课程内容3.3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第4章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教学方法选择4.2 教学策略制定4.3 教学活动设计第5章互动与协作5.1 互动策略5.2 协作学习设计5.3 互动与协作工具的选择与应用第6章课程资源开发6.1 资源类型与特点6.2 资源开发流程6.3 资源评价与优化第7章学习评价与反馈7.1 评价方法选择7.2 评价体系构建7.3 反馈与改进第8章技术支持与平台选择8.1 技术需求分析8.2 在线教育平台选择8.3 技术支持与维护第9章课程推广与运营9.1 课程推广策略9.2 课程运营管理9.3 课程品牌建设第10章在线教师培训与发展10.1 教师培训内容10.2 教师培训方法10.3 教师职业发展第11章学员管理与服务11.1 学员招生与注册11.2 学员学习支持11.3 学员满意度调查第12章案例分析与总结12.1 成功案例分享12.2 问题与挑战分析12.3 课程设计优化方向第1章引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平台设计说明(3篇)

实践教学平台设计说明(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平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进行说明,以期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实践教学平台设计目标1.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教学成本。

3. 促进师生互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4.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5. 具有可扩展性:实践教学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平台设计原则1. 实用性原则:实践教学平台应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2. 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平台应涵盖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3.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平台应具备开放性,便于校外资源的接入和共享。

4. 可维护性原则:实践教学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便于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

5. 安全性原则:实践教学平台应确保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四、实践教学平台功能设计1. 实践教学资源库:包括实验指导书、课件、视频、案例等实践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

2. 实验预约与管理系统:实现实验设备的预约、分配、使用、归还等管理功能。

3. 在线实验系统:提供虚拟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

4. 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

5. 师生互动平台:包括讨论区、问答区、在线答疑等,便于师生交流。

6. 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7. 实践教学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管理功能。

五、实践教学平台技术架构1. 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

实践教学平台设计说明书(3篇)

实践教学平台设计说明书(3篇)

第1篇一、概述实践教学平台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设计的一个综合性教学平台。

本说明书旨在详细阐述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目标、功能模块、技术实现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

二、设计目标1.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内容。

3.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自动化管理,降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功能模块1. 用户管理模块(1)用户注册:允许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注册账号,并设置相应的权限。

(2)用户登录:用户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3)用户信息管理:允许用户修改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等。

2. 教学资源管理模块(1)课程资源管理:教师可以上传课程教学资料,如课件、视频、实验指导书等。

(2)实验项目管理:教师可以创建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报告等。

(3)实践教学资源库:整合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企业案例、行业资讯、实践教学基地等。

3.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模块(1)实践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等。

(2)实践教学进度跟踪:平台自动记录实践教学进度,便于教师和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实践教学情况。

(3)实践教学考核:平台提供多种考核方式,如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答辩等。

4. 实践教学交流模块(1)在线讨论: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讨论,分享实践经验。

(2)提问解答: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习心得分享: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相互学习。

5. 数据统计与分析模块(1)实践教学数据统计:平台自动统计实践教学数据,如实验完成情况、考核成绩等。

《维平台设计说明书》word版

《维平台设计说明书》word版

目录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第二章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3)2.2 确定系统切削力 (3)2.3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3)2.4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11)2.5 计算减速比i (13)2.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 (13)第三章微机数控硬件电路设计 (20)3.1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21)3.1.1 MCS—51系列指令系统简介 (21)3.1.2 定时器/计数器 (21)3.1.3 中断系统 (23)3.2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23)3.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23)3.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24)3.2.3 译码电路设计 (24)3.3 I/O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 (26)3.3.1 81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26)3.3.2 82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28)3.3.3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30)3.3.4 电机接口及驱动电路 (31)3.3.5 辅助电路 (31)参考文献 (33)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1.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为了满足二维运动平台实现X.Y两坐标联动,任意平面曲面的加工,自动换象限,越位报警和急停等功能,故选择连续控制系统。

考虑到工作台的加工范围,不考虑误差补偿,故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由于任务书规定的脉冲当量尚未达到0.001mm,定位精度也未达到微米级,因此,本设计不必采用高档次的伺服电动机,可以选用性能好一些的步进电动机进行驱动,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1.2机械传动方式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杠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1mm的脉冲当量和 0.10mm的定位精度,滑动丝杠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才能达到。

同时,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传动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

1.3计算机系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8位微机。

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31、80C31、8086、DSP、基于DSP的运动控制芯片,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 10128学号:201220102068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学生姓名:向青松学院:机械学院班级:机电12-2指导教师:崔昭霞2016年1 月21 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设计2 _ 学院:机械学院班级:机电学生姓名: _ _ 学号: 20xxxxxxxxxxx 指导教师:崔昭霞一、题目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二、目的与意义《专业综合设计2》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机械类高年级学生综合应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等知识体系,将机械、驱动、传感及计算机控制有机地集成融合在一起,独立设计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机电装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机电装备设计》课程的知识,对典型机电装备的工作原理、组成要素及核心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用《机电装备设计》的知识及相关知识体系,掌握如何将机械和电气驱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融合在一起,如何构成一种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及结构简单的机电装备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规律,提高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践,熟悉设计过程,学会正确使用资料、正确使用图书特别是电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查阅技术文献、设计计算、分析设计结果及绘制机械、电气图样,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上得到训练;通过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充分的设计空间,使其在巩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在设计实践中深刻领会机电装备设计的内涵。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技术参数1、运动平台面尺寸:250×200;2、平台移动行程:X×Y=160×125;3、夹具和工件总重:500N;4、最高运行速度:步进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 切削:0.7m/min;交流伺服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切削:6m/min;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半闭环模式0.005mm/step;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半闭环模式±0.01mm;7、切削负载:X向300N;Y向400N;Z向500N设计要求1、实现X-Y两坐标联动;2、用步进电机或交流伺服电机作驱动元件;3、设置工作台的越位报警和紧急事故的急停开关,并响应中断;4、任意平面曲线的加工,具有自动换象限的功能;5、平台具有快速驱动功能;6、平台具有断电手动调整功能。

图纸量和工作量要求1、机械总装配图用A1号图纸绘制通用两维运动平台的结构图。

2、硬件电路图控制芯片可采用8031、80C31或基于PLC的运动控制技术,绘制控制电路图,电路图幅为A2~A1为宜。

3、设计说明书要严格按照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认真撰写,说明书不少于6000字。

四、工作内容、进度安排1、总体设计分析、确定方案、设计计算------- --0.5周2、机械部分结构设计、装配图绘制----------------1.0周3、硬件电路设计----------------------------------------0.5周4、撰写说明书---------------------------------------------5天5、答辩-------------------------------------------------------2天五、主要参考文献[1] 林述温等. 机电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机床设计手册组.机床设计手册(三分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3] 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4] 尹志强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5] 滚珠丝杠、线性滑轨[OL]. 汉意精工..[6] 滚珠丝杠、线性滑轨[OL].天津海特传动机械有限公司.[7]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OL].北京斯达微步控制技术有限公司.[8]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交流伺服电机及系统[OL].步进机电有限公司.[9] 伺服电机相关技术、直线运动产品、光电传感器[OL].深圳市湘聚事业有限公司,[10] RORZE高精度步进电机及驱动器[OL].北京伟恒升级团.[11] 步进联轴器,编码器联轴器,微型电机联轴器[OL].广州菱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12] 日本富士、美国Copley等交流伺服电机[OL].重庆钧智自动化仪器控制有限公司[13] 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index.asp[14]台达交流伺服电机等. [OL].台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审核意见系(教研室)主任(签字)指导教师下达时间 2016年 1 月 4 日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摘要【摘要】:X-Y工作台是指能分别沿着X向和Y向移动的工作台。

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的加工系统、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的平面移动系统、平面绘图仪的绘图系统等,尽管这些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相同。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本文通过对X-Y 工作台的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及接口电路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共性和关键的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和研究X-Y工作台的机械结构及其电气原理图。

确定X-Y工作台的传动系统,并且选择了螺旋传动,验算了螺旋传动的刚度、稳定性,寿命等参数;还设计了导轨,根据其用途和使用要求,选择了直线滚动导轨副,确定了其类型、转动力矩、转动惯量。

利用8031、6264、2764、373、8155、8255等MCS—51单片机设计其硬件电路图。

【关键词】: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步进电机;MCS—51单片机目录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 (1)1.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与驱动系统的选择 (1)1.2机械传动方式 (1)1.3计算机系统选择 (1)1.4总体方案的确定 (2)第二章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2.1 设计参数 (3)2.2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2.2.1 X向进给丝杠 (3)2.2.2 Y向进给丝杠 (5)2.2.3滚珠丝杠副的几何参数 (10)2.3 滚动导轨的计算与选择 (11)2.3.1 滚动导轨副的额定寿命 (11)2.4 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择 (13)2.4.1 转动惯量的计算 (13)2.4.2 电机的力矩的计算 (15)2.4.3 步进电动机性能校核 (18)第三章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3.1 计算机系统 (21)3.2 单片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内容 (21)3.2.1 绘制电气控制系统框图 (21)3.2.2 选择CPU的类型 (22)3.2.3 存储器扩展电路的设计 (22)3.2.4 I/O接口电路设计 (22)3.3 各类芯片简介 (23)3.3.1 8031芯片简介 (23)3.3.2 373芯片简介 (23)3.3.4 2764芯片简介 (24)3.3.5 8155芯片简介 (24)3.3.6 8255芯片简介 (24)3.4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24)3.4.1 程序存储器ROM的扩展 (25)3.4.2 数据存储器RAM的扩展 (25)3.4.3 译码电路的设计 (25)3.5 I/O接口电路的设计 (26)3.5.1 8155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26)3.5.2 8255可编程接口芯片 (27)3.5.3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28)3.6 8031的时钟电路 (29)3.7 复位电路 (30)3.8 越界报警电路 (30)3.9 掉电保护电路 (30)3.10 控制系统的功能 (30)3.1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0)参考文献 (32)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1.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与驱动系统的选择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点线控制系统和连续控制系统。

为了满足二维运动平台实现X-Y两坐标联动、运动定位、暂停、急停等功能,故选择连续控制系统。

驱动系统有开环系统、闭环系统和半闭环系统,考虑到工作台实际位移的检测,补偿系统的误差精度要求较低而且采用步进电动机进行驱动,开环系统就可满足精度要求。

故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1.2机械传动方式为了实现设计要求的分辨率,采用步进电机转动丝杠。

为了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传动平稳性,尽量减小摩擦力,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

同时,为了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传动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

1.3计算机系统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采用8位微机。

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31、80C31、8086、DSP、基于DSP的运动控制芯片,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及光电隔离电路。

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数码管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1.4总体方案的确定图1—1 X —Y 数控工作台总体方案设计微机 驱动器驱动器 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 工作平台中拖板第二章 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2.1 设计参数1、工作台台面尺寸:250200⨯2、工作台移动尺寸:160125X Y ⨯=⨯3、夹具和工作台总重:500N4、最高运行速度:步进电动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m :切削:0.7m/min ;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 ;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 ±;7、切削负载:X 向300N ;Y 向 400N ;Z 向 500N ;2.2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2.2.1 X 向进给丝杠(1)、计算进给牵引力作用在滚珠丝杠上的进给牵引力主要包括切削时的走刀抗力以及移动件的重量和切削分力在导轨上的摩擦力。

因而其数值的大小与导轨的型式有关,由于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加有导轨块的滚动导轨,所以选择的计算公式为综合导轨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μ G F KF F Z x m ++=式中 X F ---进给方向的载荷(N );z F ---垂直方向的载荷(N );G ---移动部件上的总重量(N ); μ ---导轨上的摩擦系数,随导轨型式而不同;滚动导轨μ =0.003 K ---考虑颠覆力矩影响的实验系数;综合导轨的15.1=K ,005.0~0025.0μ =,取003.0μ =,式中300X F N =, 500Z F N =,500G N =;代入计算可得348m F N =。

(2)、计算最大动载荷C选用滚珠丝杠副的直径0d 时,必须保证在一定轴向载荷作用下,丝杠在回转100万转(106转)后,在它的滚道上不产生点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