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肾虚阳痿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雄激素水平关系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9月第33卷第3期Sep 2010,V o l 33,N o 3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 f Chengdu U n i versity o f TC M
125例肾虚阳痿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雄激素水平关系探析
薛建国1 卢宗林1 樊千1 宁克勤2 何映2 倪良玉2,王磬
2
黄健2,孙志兴2,黄新飞2,佘勇琴3,葛亮3,张春兵
3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江苏南京 210029;
3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0029)
摘 要:目的:探讨肾虚阳痿患者血清雄激素指标中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睾酮分泌指数的变化对于肾阴虚阳痿、肾气虚阳痿、肾阳虚阳痿证的相关性和贡献度。方法:非随机选择125例肾虚阳痿患者的
血清总睾酮、游离睾丸酮,并计算睾酮分泌指数进行分析,并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肾阳虚、肾阴虚组血清总睾酮低于肾气虚组(P <0 05);肾阳虚组游离睾酮低于肾气虚组(P <0 05);肾阳虚组睾酮分泌指数低于肾气虚组(P <0 05)。结论:血清游离睾酮能较好的区分肾虚阳痿各证型,可以作为判别肾虚阳痿证型的客观指标之一,同时结合血清总睾酮和睾酮分泌指数能较好的区分肾虚阳痿各证型。
关键词:阳痿;肾虚证;血清雄激素;总睾酮;游离睾酮;睾酮分泌指数
中图分类号:R256 5;R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68(2010)03 0021 02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N o H Z07058)
作者简介:薛建国,男,1963年生;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男科学的教学、医疗与科研。
中医辨治阳痿上至 内经 下至清末韩善徵著 阳痿论 ,从肾虚论治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现代中医对肾虚本质的研究多结合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并侧重于与血清雄激素的相关性研究。Aversa 等
[1]
认为:一氧化氮合酶的
表达取决于足够的雄激素水平,雄激素缺乏可能会影响磷酸二脂酶5型(PDE -5)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选择了125例肾虚阳痿患者观察血清总睾酮(Tota lTestosterone ,TT )、游离睾酮(Free Testos ter one ,FT)及睾酮分泌指数(TS I)的分布特征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以探讨肾虚阳痿患者血清雄激素指标中TT 、FT 、TS I 与肾阴虚阳痿、肾气虚阳痿、肾阳虚阳痿证的相关性,评价TT 、FT 、TSI 在肾虚阳痿中医辨证中的客观化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2007年6月~2008年1月间江苏省中医院男科门诊和病房的阳痿患者。按照中医证候部颁诊断标准[2]
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
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7版[3]
及勃起功能国际
指数
(I nter national I ndex O f Erectile Function,
II EF)问卷中勃起功能(问题1~5和问题15)进行评分,小于26分、病史大于6个月的阳痿患者
125例,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细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3个证型组。肾气虚证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尿后余沥不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主症;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失眠,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赤短,舌红少津,少苔,黄苔,脉弦细数为主症;肾阳虚证以头晕目眩,面色恍白,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精神萎靡,性欲减退,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为主症。1 2 标本采集及处理
早晨8:00~10: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 ,分离血清,其中TT 、血清黄体生成素(L H )应用美国BECKMAN 公司化学发光仪测定,单位换算为nm ol/L ,然后计算睾酮分泌指数TSI=TT (nm ol/L )/L H (I U )。血清FT 采用美国DSL -4900ACTI V E 游离睾酮包被管放射免疫测定药盒检测。正常参考范围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门诊体检中心30例正常成年男性血清雄激素水平检测指标均数。1 3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采用SPSS 15 0forW indo w s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 !s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
2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33卷
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值法(One-W ay ANOVA LSD)。各证型资料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P>0 05。
2 结果
125例肾虚型阳痿患者,肾气虚型70例,占56%;肾阳虚型24例,占19 2%;肾阴虚型31例,占24 8%。肾阳虚、肾阴虚组血清总睾酮低于肾气虚组(P<0 05);肾阳虚组游离睾酮低于肾气虚组(P<0 05);肾阳虚组睾酮分泌指数低于肾气虚组(P<0 05)。见表1。
表1 125例肾虚阳痿各证型患者血清TT、FT、TS I(x!s)
n TT(nm ol/L)FT(nmol/L)TS I(TT/L H)肾虚阳痿12514 01!4 710 07!0 034 15!3 87肾气虚型7015 22!4 61#0 08!0 044 62!4 75∃%肾阳虚型2411 28!4 07&∃0 06!0 04&2 87!1 14&∃肾阴虚型3113 39!4 42&0 07!0 044 11!2 65正常成年人3014 32!3 37&0 09!0 04&3 87!1 51&
&与肾气虚型比较,P<0 05,%与肾阳虚型比较,P<0 05, #与肾阴虚型比较,P<0 05,∃与正常参数比较,P<0 05
3 讨论
从125例肾虚型阳痿患者看,肾气虚型占56%,肾阳虚型占19 2%,肾阴虚型占24 8%,肾虚型阳痿以肾气虚、肾阴虚较多,而肾阳虚者较少。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现代人群的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水平的提高,性观念的开放,性生活频率增加,易耗伤阴精;生活习惯中烟酒较多,兼之喜食辛辣煎炸更易暗耗气阴;夜生活的增多,熬夜沉迷电脑也易伤神耗气。正如清代陈士铎 石室秘录所云:∋至于痿而不振者,乃过于琢削,日泄其肾中之水,而肾中之火亦日消亡。盖水去而火亦去,必然之理。(说明肾阴损伤可导致肾阳受损而成痿。近代著名中医男科学家徐福松教授[4]也认为:∋以阳痿为例,当今太平盛世,阴虚者十有八九,阳虚者仅一二耳(。肾中阴精与气阳虽然均与阳痿的发病密切相关,但推究疾病本质,肾中阴精的盛衰实为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的结果认为:肾中阴精是性功能的基础,肾中气阳的兴奋鼓动和温煦推动作用是性功能正常的必备条件。肾气虚型、肾阴虚型在肾虚型阳痿中占据主要类型。
另外,根据对143例阳痿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的调查、收集,通过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可以发现: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溲黄、脉细数、脉弱、舌质红、苔薄白为主症;肾阳虚证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脉弱为主症;肾气虚证则多无明显不适体征,多以乏力、易于疲劳,失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主症。基本与中药新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2]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7版[3]中相应证型的辨别相符,肾气虚证则是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早期表现,临床上此类患者也较多见。
关于肾虚阳痿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重点放在垂体-性腺激素水平,对肾虚阳痿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血清睾酮与雌二醇,另外还有阴茎勃起角度以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 E F-5)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但都存在着区分度不高,假阳性率较高等问题。本研究选择血清雄激素参数作为肾虚阳痿各证型的客观化指标,在观察TT、FT的同时也计算TS I,以此探寻它们与肾虚阳痿各证型的相关性及对肾虚阳痿各证型的诊断意义。从研究结果看:肾阳虚、肾阴虚组TT低于肾气虚组(P<0 05);从TT均数统计结果比较:肾气虚>正常组>肾阴虚>肾阳虚;肾阳虚组FT低于肾气虚组(P< 0 05);从FT均数统计结果比较:正常组>肾阴虚组>肾气虚组>肾阳虚组;肾阳虚组TSI低于肾气虚组(P<0 05);从TSI均数统计结果比较:肾气虚>肾阴虚>正常组>肾阳虚。TT、FT能较好地区分肾阴虚、肾阳虚两个证型与肾气虚证的关系,但无法在统计学上判别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但比较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气虚证3个证型TT、FT和TSI的均数可以发现,在这3个指标上,肾阴虚证要高于肾阳虚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例数不够大有一定关系,这还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观察研究。血清雄激素水平中FT指标能较好的区分肾虚阳痿的3个证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肾虚阳痿的一个客观实验室检查指标。
参考文献
[1]A versa A,Is i do ri AM,G reco EA,et al H or m onal sup
p l e m entation and e rectil e dysfuncti on[J] Eur U ro,l
2004,45(5):535 5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1993:200 203
[3]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2:193 196
[4]徐福松 男科临证指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6
(收稿日期:2010 05 1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