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还需社会化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还需社会化方案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10期

“人过四十不学艺”早已成为历史,“活到老学到老”是当下老年人的普遍心态。

近日,各地老年大学纷纷迎来春季招生报名。与往年一样,老年大学“入学难”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哈尔滨老年人大学部分热门课程“秒光”;德州市老年大学門前排起的“长龙”中,有人凌晨4点就过来排队……热火朝天的报名现场,很多老年人独自前来报名,但也不乏子女陪同父母前来,甚至还有高龄老人替有事无法前来的退休子女跑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文化养老日益盛行,老年大学因此“一座难求”。虽然很多老年大学都想方设法增加课程、扩大招生,但仍难满足老年人热情高涨的“求学”需求。传统的现场报名方式之外,多数老年大学都尝试开展网络报名、网络授课等新模式,即便如此,老年大学“入学难”依然普遍存在,四川老年大学不得不为此推出了抽签决定的方式。

面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状,“社会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向社会办学,意味着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敞开校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意味着民办老年大学可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在发展老年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不断丰富文化养老的形式和载体,如果老年人能有更多“老有所乐”的去处,自然能大大缓解老年大学的压力——老年大学应成为培训文化技能的基地,而不应成为享受文化生活的“避难所”。

(摘自《光明日报》3.1 赵志疆/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