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作物:广义指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狭义指农作物。
2、作物的分类:
A、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嗜好作物烟草。
(3)饲料及绿肥作物
B、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和耐寒作物小麦
(2)、按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油菜、短日作物水稻、中性作物荞麦、定日作物甘蔗。
(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水稻、C4作物高粱、CAM作物龙舌兰。
3、作物栽培: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
4、作物栽培学:指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5、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内容:作物的特征特性、研究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协调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栽培技术与措施。
6、作物栽培学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生长的规律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
7、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8、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9、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10、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11、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
一、名词解释
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4、作物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作物的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6、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7、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8、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9、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10、作物的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11、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12、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
13、可消营养生长期:实际营养生长期中可受光周期和温度影响而变化的部分生长期
15、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16、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小麦
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
1.近根叶组
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提供养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根底。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提供营养。返青期那么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与根系提供养分,并为拔节奠定根底。
2.中层叶组
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营养;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物质分配关系: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长粗和充实,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如7/0、8/0、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应适当控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
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倒二、倒三叶。
主要功能: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长粗、充实。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后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结实粒数影响:倒二叶〉剑
叶〉倒三叶。粒重和产量: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可见,适当扩大剑叶、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展物质贮存〔叶鞘与茎杆〕。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1、作物产量(yield)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生物产量(biological yield)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
位面积所
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干物质的总重量。
3、经济产量(economic)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一般所
指的产
量是经济产量。
4、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也称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
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5、源(source)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
6、库(sink)是指产
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7、作物群体(crop population)是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包括单作群体和
复合群
体两大类。
8、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
① 存在制约关系,因此要获得高产,必须使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在一个最佳的组合。
② 相互补偿作用,即后形成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前期形成的产量因素的不足 9、源、库、流三者的关系:
①源是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源充足可以促进库的发展,库大又能提高源的能力;
②库和源的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和“推力”的作用;
10、流的主要器官:叶、鞘、茎中的维管系统,其中同化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韧皮
部的薄壁组织是运输同化物的主要组织。
11、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①在地上部分的植株是争取光合营养;
② 地下部分的根系争取水和矿质营养。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
高密度聚乙烯(以下简称为H D PE )管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在埋地情况下,H D PE 管使用年限可达50年以上。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施工便捷,在工期紧和施工条件差时,其优势更明显。H D PE 大口径埋地中空壁缠绕管在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扬州市某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一期工程长约10km ,南北走向,道路设计红线宽为100m ,道路东侧沿线设污水主管道一道,四座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管径为600~1600m m ,埋深为3.5~6.0m 。当管径≥1000m m 时,管道施工采用H D PE 管。根据工程地质报告,本地区地下水位一般在天然地面下0.30~1.20m 。土层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污水管主要敷设在第三层,该层土渗透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土质易液化,扰动后承载力会急剧下降。根据勘探报告地基采用砂石换填和深层搅拌桩处理方案。
一、施工要求
为使H D PE 管道优越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应高度重视施工前
的技术准备工作。施工前应熟悉、掌握施工图;备好相应的施工机具;对操作工人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严格按标准对管材、管件进行验收,把好材料进场源头第一关。
(一)管沟的开挖
管沟的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要确保聚乙烯管道埋设的最小管顶覆土厚度。在稳固的沟底,管沟的宽度由施工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决定,还要考虑到管沟开挖费用以及购买填埋材料等费用的经济性。挖土开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禁止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 的原状土要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
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
关系。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幼苗期;从稻种
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
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
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齐穗:
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
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长穗期:
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
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作物: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大田中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一类植物,又称“大田作物”。
2. 作物生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工-贸易”全过程,确保生产能实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其核心是“种-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栽培。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4。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5。定日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
6.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
7。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伸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伸长的现象。
8.有效分蘖: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
9。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10.一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
11.二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12.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
13。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14.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所组成的根系.
15。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16。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
作物栽培学重点
名词解释
1、作物
广义:人工栽培的植物
狭义:大田作物(人工栽培的大田植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
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即“作物-环境-措施”。
3、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4、作物的感光性:水稻作物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5、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温度和光照最适宜的条件下,水稻必须经过的最短营养生长期。
6、生物产量(MY):由个体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利用光能、水、CO2和矿物质养料而组成个体的全部体重或提体积的总称
7、经济产量(EY): 是群体的主要栽培收获物的产量,即群体主产品的产量,由生物产量减去非主要栽培收获物的产量
8、收获指数:又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9、破胸:胚根突破谷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
10、现青:幼芽最先出现的是芽鞘,为筒状、无叶绿素,然后从中抽出一个不完全叶,它含有叶绿素,所以它出
现后秧苗开始现绿色,称之为“现青”,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
11、离乳期:水稻三叶期的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称“离乳期
12、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分枝。或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
13、水稻抽穗:穗顶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14、抽穗期:有50%稻穗时为抽穗期。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作物生长发育
1.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种子发芽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第一步,它受到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了解种子的发芽条件和发芽率对于作物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而幼苗生长阶段则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土壤湿度、适当施肥和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以保证幼苗茁壮成长。
2. 茎、叶、根的生长
茎、叶、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长受到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在茎、叶、根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修剪和疏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以保证作物生长的健康和稳定。
3. 开花结果
作物的开花结果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它受到温度、光照、水肥等因素的影响。了解作物的花期和结果期、花粉传播和受精、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栽培技术
1. 土壤肥料
土壤肥料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了解土壤肥料的类型、施用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关注土壤养分的平衡和肥料的配比,以避免土壤盐碱化和养分失衡。
2. 水分管理
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的持水性、灌溉的方法和时机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注意土壤排水和保湿,以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影响。
3.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了解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的危害和预防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关注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避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作物的概念
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经过人工栽培的植物。一般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三类。
狭义: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草和饲料等种植业所栽培的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的特点
①强烈的季节性
②严格的地域性
③对土壤的依赖性
④生产的连续性
⑤系统的综合性
⑥技术的实用性
3.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其与条件环境的关系,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科学。
4.作物栽培学性质与特征
①作物栽培学以作物群体为研究对象
②作物栽培学以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为研究目标
③作物栽培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④作物栽培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5.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
①“深耕细锄”,“少种多收”,耕作体系的革新
②农业用具发明与改进
③历代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④开辟了多种肥源,创造了沤肥,堆肥,熏土等一系列肥料积制方法
第二章作物起源传播与分类
一,作物起源
1.中国起源中心
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大麻,水稻等
2.印度起源中心
稻,绿豆,甘蔗,芝麻等
3.中亚起源中心
小麦,豌豆,蚕豆,亚麻等
4.近东起源中心
小麦(各种),黑麦,燕麦等
5.地中海起源中心
小麦,甜菜等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小麦,高粱,亚麻,芝麻等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
玉米,甘薯,陆地棉等
8.南美起源中心
马铃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
二,作物的分类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作物:从广义上讲,凡人类以利用为目的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狭义上是指粮、棉、油、麻、茶、糖、烟等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3、喜温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其生长发育最低温度约为10℃的作物。
4、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5、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7、复种(种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10、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叶功能期:从叶片抽出展开到枯黄一半以上所经历的天数。
12、合轴分枝:当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得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侧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不久其顶芽又停止生长,便再由其侧芽代替,形成曲折的、由多级侧枝连接而成的主轴。
13、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作物栽培学 期末复习材料
作物栽培学总结
[1]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进而采取栽培措施使各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已达到生产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目的,使投入发挥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一门科学。
[2]作物种子,种子休眠
作物种子:凡在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营养体的部分
种子休眠:在适宜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出叶速度;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概念、收获指数
出叶速度:作物主茎发生新叶的速度,常用主茎发生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或生长日度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绿叶面积的总和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群体与个体
作物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个体:指单独占有周围环境的孤独生活的生物体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个体是群体成员中的个体,组成群体的个体并不是独立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作为群体成员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5]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生物产量:作物在生产发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包括矿物质)
[6]生态因子及生态因子的分类
与作物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统称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7]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生育期:把作物出苗到成熟期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物候期: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
定具体指标,以便科学的指导作物的生育进程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短日照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短日照,短日照促进发育,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一定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稻、玉米、棉花等。
2.收获指数:又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3.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作物营养临界期。
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为有效温度。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5.棉花铃重:指棉花单铃子棉重,以g表示。
6.冬发油菜:越冬时幼苗有9~10片绿叶,叶面积指数在1.5以上,开盘直径在30cm以上的油菜,称为冬发油菜。
7.水稻僵苗:水稻移栽后不长新根、不分蘖,生长基本停滞。
8.水稻有效分蘖:能最终正常抽穗结实的分蘖为有效分蘖,一般在拔节以前15天发生的分蘖,其有效的可能性较大。
9.温度三基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
10.复种: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1.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2.棉花衣指:指100粒子棉上纤维的重量,以g表示。
13.作物生育期: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麻类、薯类、绿肥、甘蔗等,生育期是指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
浙江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重点
作物栽培学复习要点
绪论:
名词解释:
作物、作物(crop)的概念也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大致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桑、菜、果、药、杂等。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o C左右,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 0o C 左右,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填空题:
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
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有:
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forage andgreeruaanure crops)
按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简答题: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复习要点
绪论:
名词解释:
作物、作物(crop)的概念也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大致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桑、菜、果、药、杂等。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o C左右,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 0o C左右,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填空题:
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
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有:
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forage andgreeruaanure crops)
按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简答题: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的特点:1.作物生长的规律性2.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作物生产的持续性4.作物系统的复杂综合性
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成就:1、作物产量源库理论2、作物叶龄模式理论3、作物群体质量理论 4、作物化学调控理论
水稻
名词解释:
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分蘖: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分蘖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
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水稻的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二大主要形式。在各种作物中,水稻的生理需水并非最多。
水稻的生态需水水稻的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二部分。
填空题:
栽培稻种的起源: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有一共同的祖先,而后在亚洲和非洲独立、平行演化,即多年生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一年生栽培稻。
中国栽培稻种的演变与分类:
丁颖曾根据它们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5级:籼、粳亚种,早、中季稻和晚季稻群,水稻和陆稻型,粘稻和糯稻变种,栽培品种。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水稻的一生,在栽培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经过生根长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结实,最后形成新种子的生育过程。根据水稻生育特点可划分为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四个生育阶段。
米粒的形成①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叶、蘖同伸现象:母茎第n出现时,正是(n-3)叶位的分蘖出现期。
水稻产量: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即上述各因素的形成与各器官建成、群体物质生产、运输和积累等过程紧密相关。按时间进程,水稻产量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穗数形成阶段、穗粒数形成阶段以及结实率和粒重形成阶段。稻米品质:我国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从加工、外观、蒸煮与食味、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鉴
秧龄三种表示方法:天数、叶龄和积温。
简答题:
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占我国粮食作物总产近1/2。水稻种植区域广,适应各种不同的土壤;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很广。
壮秧的标准及意义:
壮秧的标准:(1)壮秧的形态特征: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齐,适当秧龄等。
抛秧栽培的优点:
具有省工、省力、争季节,省种、省水、省秧田,增产、增收及有利于实行专业化规模育秧与供秧等多方面的优点。
论述题:
高产稻田土壤基本特征和耕整原则:
1.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整体构造良好;土壤养分充分协调,不缺微量元素;有适当的保水保肥力;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生化强度高,保热、保温性能好,升温降温较缓和。
2、稻田的耕整原则
田平整,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有利于插秧和插秧后早生快发。
晒田的作用及技术:
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1)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
(2)晒田技术晒田技术主要在于掌握好晒田时期和晒田程度。确定晒田时期的原则为“到时晒田”和“够苗晒田”。“到时晒田”是指在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晒田。“够苗晒田”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90%左右时排水晒田。对于土壤肥力高,苗数增长快,长势旺的田块,一般以“够苗晒田”为准;对于土壤肥力低,苗数增加慢,长势差的田块,一般以“到时晒田”为准。
晒田程度有重晒、轻晒和露泥(晾田)三种。一般对“够苗晒田”的田块,应重晒,晒到田边开大裂,中间“鸡爪裂”,人立不陷脚,叶色明显落黄;对于“到时晒田”的田块,应轻晒或晾田。轻晒的标准为:田边开“鸡爪裂”,中间稍紧皮,人立有脚印,叶色略退淡;晾田则只排于水。通过晒田,应使禾苗出现“风吹稻叶响,叶尖刺巴掌,下田不缠脚,叶挺茎秆壮”的长相。
水稻直播栽培:
(一)直播稻的技术优势省工、省力,劳动生产率高;提高复种指数;节本增效;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二)直播稻的生育特点
全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主茎叶片数减少;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高,成穗率低;根系发达,集中分布于表土层。株型矮小。
(三)直播稻配套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应选用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一般以选用早熟品种(组合)为宜。要求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抗逆、抗病能力强。
2.全苗技术
在精细整地,适时精细播种的基础上,播后灌3cm左右的浅水层,保证种子获得必需的水分。待稻种发芽后适时排水晾田,促进扎根立苗,若田面发白,出现小裂缝,再灌跑马水,保持田土湿润,到2叶1心后保持浅水以促分蘖。
3.除草技术
精选稻种、消除杂草种子、早建水层、以水控草、拔净杂草及实行水旱轮作等措施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