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时检测六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22: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酶B.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中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2.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对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微生物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C.用于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均应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用于统计待测菌液中的活菌数目3.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4.反刍动物能以富含纤维素的草料为食,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器官——瘤胃,瘤胃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反刍动物胃内这些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最可能是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5.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
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
(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锈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图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为选择培养B.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梯度稀释C.若图中固体培养基中出现有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该菌株能分解莠去津D.若固体培养基中出现无透明圈菌落和有透明圈菌落,则说明非目的菌来自培养基的污染6.下面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是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7.在将样品稀释液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先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证明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8.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常常加入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19: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7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基础过关]1.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B.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C.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答案] B[解析]初步筛选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
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2.漆酶属于木质素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
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需要进一步纯化D.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答案] B[解析]漆酶降解“木质素”,则漆酶菌株多存在于“木质素”丰富的场所,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A错误;产漆酶菌株可降解木质素,在筛选培养基中加入漆酶的底物木质素,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B正确;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要再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C错误;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D错误。
3.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答案] B[解析]实验的正确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因此需要在稀释涂布平板之前进行,最后根据菌落的特征挑选纤维素分解菌。
4.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使菌体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答案] A[解析]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另一方面便于稀释涂布平板。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配套学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重点难点)3.讨论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1.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鉴别。
2.学会设计实验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离与培养。
自主学习·预习热身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1)化学组成:由__C、H、O__三种元素组成,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__多糖__类物质。
(2)分布及作用:__棉花__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构成植物__细胞壁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3)某些商品纤维素①水溶性的__羧甲基纤维素钠__(CMC—Na)②不溶于水的__微晶纤维素__(Avicel)2.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__复合酶__,包括三种组分,即__C1酶__、__C x酶__、__葡萄糖苷酶__。
(2)作用:C1酶和C x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纤维二糖__,__葡萄糖苷酶__将纤维二糖分解为__葡萄糖__。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__刚果红__染色法。
2.原理(1)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的__刚果红__,可与纤维素形成__红色复合物__。
(2)当纤维素被__纤维素酶__分解后,形成的__纤维二糖__、__葡萄糖__不和刚果红发生这种反应,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出现以__纤维素分解菌__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__透明圈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设计1.流程2.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__富含纤维素__的环境中。
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思考1.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否在不含纤维素但富含其他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为什么?提示:能。
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只是为了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其他有机物若可提供碳源,也可以生存。
2.纤维素酶能在微生物细胞内分解纤维素吗?为什么?提示:不能。
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 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Word版
选修1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一、课题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能力目标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情感目标讨论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四教学流程新课体内没有________,所以人体不能直接以纤维素为能源物质,但土壤中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
C、H、O 葡萄糖纤维素酶葡萄糖2.纤维素酶(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纤维素酶材料,讲解纤维素水解相关知识。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实验课堂演示纤维素水解滤纸实验:右边的试管中加入了纤维素酶,而左边的没有加入。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通过颜色反应筛选。
2.原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原理。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典型例题】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下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回答。
阅读、回答。
阅读、倾听。
演练、回答。
识,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理解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
【答案】量与活性①【方法点拨】有透明降解菌说明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催化降解,则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与活性有关。
降解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二、实验设计(一)展示实验流程图,让学生回答〖旁栏思考1〗。
〖旁栏思考1〗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细菌增殖后,再涂布在鉴别培养基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练习: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附答案)
中午作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材料用具: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纤维素粉、刚果红溶液、培养箱、无菌水。
实验步骤:(1)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及,配制固体培养基,灭菌。
(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制成土壤匀浆。
(3)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4)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中挑取材料制成临时装片。
2.某同学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以下操作:第一步:土壤取样。
用小铁铲和普通信封将士取回,然后倒入一烧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塞好棉塞。
第二步:制备培养基。
第三步:菌悬液涂布平板。
用接种环取少量土壤稀释溶液在以上培养基表层涂布。
第四步:培养观察。
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到35℃的恒温箱中培养1d~2d,观察并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完成下列题目:(1)找出该同学明显的操作错误。
(2)要想增加该实验的说服力,还应该怎么做?3.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
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的环境中。
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为碳源、并加入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填“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或“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________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实验专练:(6)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实验专练:(6)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在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D.对照组可将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2、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A.湿润的环境中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池塘中3、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4、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B.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可在灭菌后按照每1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刚果红溶液,混匀后倒平板C.刚果红染色后,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5、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刚果红不能与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B.在用刚果红染色时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也可以在倒平板时直接加入C.该实验需用到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过程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则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一定为所需菌种6、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① 稀释倒平板法② 涂布平板法③ 单细胞挑取法④ 选择培养基分离A.① ②B.④ ③ ②C.② ③D.① ③ ④7、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 )A.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B.是纤维素分解后的葡萄糖C.是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是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8、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① 制备培养基时② 梯度稀释时③ 倒平板时④ 涂布时⑤ 长出菌落时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9、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当土壤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多时,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C.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10、下列与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鉴别培养基中的CMC-Na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B.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C.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D.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11、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 + + + - + +培养基乙+ + + - + +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12、纤维素为白色、无气味的纤维状结构物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而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分层作业(六)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滤纸条D.塑料条C[纤维素酶只能使纤维素分解,本题中只有C项滤纸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可以将滤纸条分解。
]2.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将下列哪些物质染色( )①纤维二糖②葡萄糖③纤维素④苏木精⑤弹性纤维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D[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在植物制片中可以跟苏木精作二重染色。
] 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在C1酶和C X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二糖,再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但葡萄糖苷酶不能直接分解纤维素。
]4.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酵母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①碳源②氮源③生长因子④无机盐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C[酵母细胞的水溶液提取物浓缩而成的膏状物质为酵母膏,富含B类维生素,也含有机氮化物和糖类。
]5.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上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C[要把纤维素分解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就要选择使纤维素分解菌能生存,但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其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
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够生存,其他微生物因不能利用纤维素而不能生存。
] 6.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课下能力提升:(六)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基础题组】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解析:选D自然界中只有部分能够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
2.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解析:选C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最终两种染色法都可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解析:选C选择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含有该种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且其他菌种在这种培养基中不能生存。
4.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B.加快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C.使纤维素分解菌均匀地分布在稀释液中D.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解析:选D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富含纤维素,主要适合于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所以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5.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解析:选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6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分层作业(六)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滤纸条D.塑料条C [纤维素酶只能使纤维素分解,本题中只有C项滤纸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可以将滤纸条分解。
]2.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将下列哪些物质染色( )①纤维二糖②葡萄糖③纤维素④苏木精⑤弹性纤维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D [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在植物制片中可以跟苏木精作二重染色。
] 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D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在C1酶和C X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二糖,再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但葡萄糖苷酶不能直接分解纤维素。
]4.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酵母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①碳源②氮源③生长因子④无机盐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C [酵母细胞的水溶液提取物浓缩而成的膏状物质为酵母膏,富含B类维生素,也含有机氮化物和糖类。
]5.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上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C [要把纤维素分解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就要选择使纤维素分解菌能生存,但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其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
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够生存,其他微生物因不能利用纤维素而不能生存。
] 6.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D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别一、选择题1.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将下列哪些物质染色( )①纤维二糖②葡萄糖③纤维素④弹性纤维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 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类的多糖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2.下列有关纤维素酶作用的验证明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报纸、复印纸来代替滤纸条B.两支试管中所加缓冲液的量相等C.在确定范围内,滤纸条的分解速度会随着纤维素酶含量的增加而加快D.振荡会加快滤纸条的分解解析:选B 在验证纤维素酶作用的试验中,两支试管所加缓冲液的量分别为10 mL和11 mL,加入10 mL缓冲液的试管中还需滴加1 mL的纤维素酶,而另一支试管则不加。
3.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先培育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既可以先培育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育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解析:选D 刚果红染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培育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一种是配制好培育基灭菌后,倒平板时加入经灭菌处理的刚果红,再接种微生物培育,直至产生透亮圈。
4.加工橘子罐头时采纳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峻污染。
目前运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削减污染。
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的是( )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解析:选B 依据题目分析可知须要的酶为纤维素酶,黑曲霉、平菇、木霉分别以分解麦麸、棉籽壳、木屑为生,故能产生纤维素酶,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不能合成纤维素酶。
5.若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采纳下列哪组培育基可将它们分别( )A.加食盐的培育基和蛋白胨培育基B.伊红和美蓝培育基和无氮培育基C.斜面培育基和液体培育基D.加青霉素的培育基和液体培育基解析:选B 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可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黑色并带金属光泽;圆褐固氮菌能自行固氮,可用无氮培育基选择。
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新人教版选修
课时作业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别离1.纤维素酶是一种( )A.合成酶B.转移酶C.水解酶D.裂解酶解析:催化两个分子合成一个分子反响的酶为合成酶;催化分子间基团转移的酶叫转移酶;催化非水解地除去底物分子中的基团及其逆反响的酶为裂解酶;催化水解反响的酶叫水解酶。
答案:C2.在酸性贫瘠的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占优势的菌为( )A.真菌B.细菌C.兼性厌氧细菌和真菌 D.放线菌解析:在酸性贫瘠的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占优势的菌常为真菌;在氮素丰富的中性土壤中以细菌为主;粘重土壤中(特别在热带)常为兼性厌氧细菌和真菌;枯燥土壤中以放线菌为主。
答案:A3.(2022年高考·江苏卷)以下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别离及运用的表达,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C.在别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解析:产纤维素酶菌能利用纤维素,故筛选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A项错误;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能分解纤维素的产纤维素酶菌,B项正确;在别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还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C项正确;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动物食用后更容易消化吸收,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故经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D项正确。
答案:A4.在分解纤维素的酶组分中,C X酶能水解的物质是( )A.纤维素和CMCNaB.纤维素和果胶C.纤维二糖和微晶纤维D.麦芽糖和蔗糖解析:C X酶是纤维素酶这一复合酶中的一种组分,其作用与C1酶共同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CMCNa是纤维素衍生物,也可被C X酶水解。
而根据酶的专一性纤维素酶不能水解果胶、纤维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答案:A5.以下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含量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中的土壤B.寒带森林中的土壤C.花盆中D.荒漠地区解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纤维素含量高的环境,纤维素分解菌含量较多。
2021-2022年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新人教版选修1
2021-2022年高中生物课时训练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新人教版选修11.下列不属于纤维素酶用途的是( )。
A.可作为消化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B.可制成加酶洗涤剂,去除污渍C.可减轻环境污染,水解森林废物D.可作为能源供其他生物使用解析:纤维素酶能专一性地去除纤维素,不能作为能源供其他生物使用。
答案:D2.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A.C1酶和C 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 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解析:纤维素属于复合酶,至少包含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其中C1酶和C X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3.配制的培养基成分是:纤维素粉、NaNO3、Na2HPO4、KH2PO4、MgSO4、KCl、酵母膏、水解酪素,该培养基能使下面哪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A.酵母菌B.自生固氮菌C.各种细菌D.纤维素分解菌解析:该培养基中加入了纤维素粉,而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利用纤维素。
答案:D4.用添加纤维素和刚果红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结果是( )。
A.菌落的周围出现红色B.菌落的周围出现紫色C.菌落的周围出现蓝色D.菌落的周围出现透明圈解析:纤维素和刚果红能形成红色复合物,而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纤维素—刚果红复合物无法形成。
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分泌纤维素酶,因此用添加纤维素和刚果红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答案:D5.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
①稀释倒平板法②涂布平板法③单细胞挑取法④选择培养分离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解析: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培养。
稀释倒平板法是先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溶化并冷却至50 ℃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6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含解析人教版选修1
课后分层检测案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基础巩固练]1.下列哪种物质可以被纤维素酶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滤纸条 D.塑料条2.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 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 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3.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D.选择培养可以省略,但不可以重复操作4.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设计,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5.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常用方法,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A.均会出现透明圈B.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C.均不会出现透明圈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6.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的,这些物质是( )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发现,秸秆还田的过程中施加外源纤维素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纤维二糖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B.纤维素分解菌主要分布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C.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D.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8.为了从牛的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实验操作及叙述,不科学的是( )A.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即为纤维素分解菌B.将培养基和实验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C.将提取的胃液进行稀释后接种培养D.接种后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培养9.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
人教版-生物-高二-选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含答案.doc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2、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3、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4、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教学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而技术的理解和学握。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塑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草食性动物肠胃中的共生微生物。
除自然环境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外,在草食性动物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而人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索酶”,冋答下列问题: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再萄Gir o叭纤维*丨葡萄破即K思考Q实验分析:投影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K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25 °C,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lmin 内转化Immol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冋答下列问题: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來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纤维素分解的生物学原理,掌握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步骤;2.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纤维素分解的生物学原理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地球上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由于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只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供自身代谢的简单糖类物质。
通常情况下,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异链菌属、放线菌属、线虫菌属、底物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素酶、纤维素底物和酶解产物等。
2. 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步骤(1)样品采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或从肠道、唾液等人和动物的体内采集样品。
(2)菌群分离:将样品通过适当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利用差减法等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菌群。
(3)分离纯化:将菌群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分解纤维素菌株。
3. 实验操作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取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样品或肠道、唾液等人和动物的体液样品,通过过筛、高温灭活和加入去离子水等方式,处理样品,然后制成适当浓度的待测样品①。
(2)制备固体培养基利用纤维素、蛋白胨、酵母提取物、钾二氢磷和硫酸铜等物质,制备纤维素酶制剂。
制作含有纤维素酶制剂的固体培养基②。
(3)分离放线菌将样品涂于纤维素酶制剂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培养。
在培养期间,观察并记录不同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
(4)分离纯化将筛选出来的菌涂于新的培养基上,并进行固体培养。
记录不同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选取单一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离纯化。
三、教学反思本次实验设计主要针对纤维素分解这一生物学现象进行实践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纤维素的分解原理、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生物人教版选修1自我小测:专题2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Word版含解析
自我小测1.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A.C1酶和C 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 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2.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
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
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大量产生所用酶的有()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3.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分别属于()A.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4.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的,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5.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A.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上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6.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使菌体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7.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选取深层的土壤作为样品B.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C.可选取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作为样品D.可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天左右,再选取已烂的滤纸作为样品8.选择培养时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 d,直至培养液变浑浊。
由此推论,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是()A.自养需氧B.自养厌氧C.异养需氧D.异养厌氧9.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10.通过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这只是分离提纯的第一步,还需要进行()A.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B.提取纤维二糖的实验C.浓缩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D.提取葡萄糖的实验11.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12.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滤纸条D.塑料条解析:纤维素酶只能使纤维素分解,本题中只有C项滤纸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可以将滤纸条分解。
答案:C2.下列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含量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中的土壤B.寒带森林中的土壤C.花盆中D.荒漠地区解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纤维素含量高的环境,纤维素分解菌含量较多。
答案:A 3.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解析: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酶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控制酶合成的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B 4.在从土壤中分享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中,先进行选择培养,再进行刚果红染色法分离。
先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A.浓缩目标菌种B.除去杂菌,获得能分解纤维素的纯菌种C.杀灭不需要的微生物D.在微生物的菌落上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种解析: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目标菌种的作用,但是不能得到单一菌种。
该培养基中的化学成分不能杀灭微生物。
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培养液中繁殖,不能获得目标菌落。
答案:A 5.农作物秸秆可用于还田、种蘑菇、生产燃料乙醇、造纸等,既能解决集中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又能变废为宝。
(1)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主要是土壤中微生物以纤维素等有机物为_______,合成自己需要的有机物,并通过____________将有机物最终转化为________,供植物生长需要。
(2)把水稻的秸秆做袋料栽培蘑菇,需要先将秸秆粉碎,再进行________处理,然后接种蘑菇菌种,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
解析:选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则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D.②⑤
C.③⑤D.④⑤
解析:选C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最终,两种染色法都可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C x和葡萄糖苷酶三种
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
解析:选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其中C1酶和C x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纤维素可以为以纤维素为碳源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提供营养物质。
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①稀释平板法②涂布平板法③单细胞挑取法
④选择培养分离法
A.①②D.②③④
C.②③D.①③④
解析:选B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然后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最后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种培养。
稀释平板法是先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 ℃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但此方法只适用于耐高温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5.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 .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选C 分解纤维素菌的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6.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过程的操作,有误的是( )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 .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 .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选A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7.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将秸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秸秆―→秸秆碎屑――→①反应罐水解――→②压滤出渣――→③酒精发酵――→④
真空分馏
A .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①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
B .过程①加入的纤维素酶是葡萄糖苷酶
C .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 .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解析:选B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纤维素酶为复合酶,至少包含三种组分,C 1酶、C x 酶和葡萄糖苷酶;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8.下表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S 、C 、M)为简单培养基,U 、V 、X 、Y 、Z 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哪一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
注:表中“+”
A.U D.V
C.Y D.Z
解析:选C从表中可以看出,凡是能生长的均有Y,而不能生长的均无Y。
因此,Y 是细菌不能合成的物质。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2分)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分析回答问题:
(1)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______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
________(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3)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
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但第一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3)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
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1)液体选择培养(2)倒平板第一种
(3)透明圈发酵葡萄糖(4)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10.(14分)35%~40%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可作为防腐剂,其防腐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
自然界中有能分解甲醛的细菌和真菌。
下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
请分析回答:
(1)②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培养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③→④的接种可选用______________法,通过培养能获得______________。
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分离、培养菌株。
此菌种异化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研究甲醛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甲醛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由图可知,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小于1 200 mg/L时,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增高至1 600 mg/L时,48 h后菌株对甲醛的降解能力很弱,甚至失去降解能力,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过程是扩大培养,其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数量(浓度)。
③过程培养基中甲醛为唯一碳源,用以筛选出分解甲醛的细菌。
活性污泥含菌种,不需灭菌,其余培养基及装置都要经过灭菌。
常用的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通过④过程的选择培养,可得到单个菌落,经过⑤过程培养,根据培养液中甲醛的浓度可判断该菌种分解甲醛的能力,甲醛浓度越低,该菌种分解甲醛的能力越强。
图中甲醛初始浓度为400~1 200 mg/L 的3条曲线最终都可降到0,说明甲醛初始浓度小于1200 mg/L时可被完全降解。
答案:(1)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提高目的菌的种群密度)以甲醛为碳源的细菌
(2)活性污泥高压蒸汽灭菌法
(3)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单个菌落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需氧型
(4)可以完全降解甲醛甲醛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甲醛浓度过高会产生毒害作用,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