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知识点专题练习32

合集下载

2014高考历史新课标一卷30-32题

2014高考历史新课标一卷30-32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2014历史高考知识点

2014历史高考知识点

2014历史高考知识点2014年历史高考知识点主要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史和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2014年历史高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中国传统文化1. 春秋时期的国家公卿制度和儒家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国家公卿制度初具规模,开创了后来的封建制度;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等。

2. 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宋朝的经学与理学之争:宋朝时期,经学与理学之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的一个重要争议,经学注重儒家经典的传承和解释,而理学则强调对经典思想的理论体系分析。

二、古代史1. 唐朝的统一与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后,经过几代的发展,唐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2. 北宋与南宋的对立与发展: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北宋时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南宋时期则处于对外战争的困扰与内部动荡的局势之中。

3. 清朝的入主与封建统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一系列显赫的皇帝为清朝的发展与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史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随之成立。

2.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与意识形态变革,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新时代。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土地革命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次重要斗争。

综上所述,2014年历史高考知识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史和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__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1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学案含解析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__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1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学案含解析

第31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拓] 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作为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性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注] 责任制内阁的两层含义一是集体负责,即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是一个整体,阁员与首相共进退。

二是内阁对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的多数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拓] ①联邦与各州分享政治权力。

联邦政府只能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各州政府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注] 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

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

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受斯图亚特王朝的迫害。

(2)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后建立共和国。

(3)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2.确立过程(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①内容: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②作用:使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

(2)形成责任制内阁,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①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②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1.美国独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2.颁布1787年宪法(1)背景①严峻形势: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而且与欧洲的贸易也常处于不利地位。

②人心所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③理论来源: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总结1课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总结1课件

3.(2012 年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 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迁移与 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提供材料可以看出 地方诸侯不得参与政事,这实际上加强了中 央集权。答案为 C。
4.(2012 年江苏历史,21)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 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 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 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 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 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 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 之限制。
点击进入检测试题
2.(2012 年海南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 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 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 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 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 位。故答案为 C。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 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 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 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综合分析 和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汉晋的选官制度 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科举制的进步性可以根 据材料“能破朋党之私”“此实选举之官徇 私舞弊之限制”“士有应举之才”等信息概 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有效稳 定的行政管理。……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 性”等和所学分析科举制在政治、思想以及 整体的统合功能。第(3)问根据材料“为社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3.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政党政治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它起源于英国。早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 大政治派别,到 19 世纪 30 年代产业革命以后,才正式形成英 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
命题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 时空观念——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以英国政治的演变为背景材 料,考查政治文明传承,主 要考查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 的学科素养
★★
英国君主 2015·全国 立宪制的 卷Ⅰ·T33 特点
以英国内阁成员的言论为背 景材料,考查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能力,主要考查时空观 念与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试题难度
从史学研究角度考查世界
专题十二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14世纪至18世纪中期
第 3 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专题十二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14世纪至18世纪中期
考纲解读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克伦威尔。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光荣革命” (1)背景①__工查 _商__理业_资_二_产_世阶__的级__内__外的政利策益损。害了英国
(2)特点①②议国会王取“得_统_而_对_不_行治__政__权_”力,的只监是督最控高制权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
★二、选修: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1.组建军队 (1)1642 年 8 月,内战爆发后,先后组建骑兵中队和“东部联 盟”。 (2)1645 年 1 月,在议会授权下组建“___新__模_范__军________”。 2.军事斗争 (1)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 年 7 月爆发,克伦威尔所率军队赢得 “铁骑军”称号。 (2) _纳_西__比____战役:1645 年 6 月爆发,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 (3)1646 年 6 月,率军攻克牛津,第一次内战结束。

14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答案

14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答案

考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情分析】视角分析考查角度(1)三省六部制:考查隋唐中枢机构的运作机制及其作用(2)选官制度:重点考查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影响等(3)两对矛盾的斗争:即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专题链接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现实链接以官员问责这一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与谏议制度考向预测(1)三省六部制的职责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是考查的重点(3)在当今公务员考试热的形势下,对选官制度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的考查仍然是高考的重点【知识梳理】一、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人教版)A.原因:西汉初年,刘邦错误吸收秦朝灭亡教训,分封子弟建立诸侯国,同并存。

背景知识: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

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汉景帝采纳谋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国势力。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

“七国之乱”震惊朝廷。

景帝杀掉晁错,刘濞仍不退兵,扬言“我已为东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征,平定叛乱。

事后,汉朝不断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B.目的:分封诸侯拱卫中央,维护西汉王朝长治久安。

C.结果:诸侯强大,威胁中央,形成了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时期才通过“推恩令”“附益之法”才最终解决。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要求】: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负责审批文件)——(负责执行)。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供三省宰相合议军国大事;2、六部的名称与职责:六部隶属。

2014届高考复习(历史必修一试题)含解析

2014届高考复习(历史必修一试题)含解析

2014届高考复习(历史必修一试题)含解析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解析】:C A项错在“全面崩溃”,B项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制度,从材料的“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判断C项正确。

2.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解析】:D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大,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因此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D项说法错误。

3.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解析】:B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平三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解析】: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权制度”,中国古代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体现集体决策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5.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1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选修4,69张PPT)33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选修4,69张PPT)33
出了深刻的理论论证。 (3)列宁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4)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夜的关键时刻,在中央委员会中坚持武 装起义的方针,同时不畏艰险,深入斗争第一线,直接领导和
指挥革命的行动。
三、毛泽东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开始投身革命:1920年11月,创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成为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 (2)开辟革命道路 ①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及湘鄂赣农民运动;
方向。
问题2: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 怎样的伟大现实意义? 提示:(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 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 的基本路线。
②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_________”后创建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三湾改编 权”的道路。
(3)领导红军长征:1935年的_________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
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
(4)指导抗日战争 ①___________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策略的理论;关于政
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
党的建设理论等。
二、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 设计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人教版,必修一)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人教版,必修一)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巴黎公社经济方面同最后失败革命历史的新纪元性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分别是普法战争和一战都邓小平理论的过程1982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体系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概述1871了较为立创造“光荣革建立了君美国在独立战争创了世界,分析人限性而失败分权制衡、公民自由为基本特点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概述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为半殖民地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农民阶级翻了中国两千多五四运动后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第四单元框架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爆发(1)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2)标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阶段(1)时间:1914年8月~1916年(2)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军的“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3)1916年是关键性一年,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第二阶段(1)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2)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3)1918年11月,同盟国接受协约国的苛刻条件,一战结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工人阶级队伍不断但工人的处境仍十分艰难(有保障,月成立主各国工人阶级斗争联合起来,()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用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方式基础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结合都使人民获得了解放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对象性质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法国大革命革命爆发。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上台。

②颁布《人权宣言》2吉伦特派统治八月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了君年月初,,各宾派上台。

2014届高考历史考纲知识点复习课件32

2014届高考历史考纲知识点复习课件32



③对君主政治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
的揭露,提出“众治”的主张。(人民版) 影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
响 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 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② 三 大 王
主 认识论: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
► 思维启迪2:明朝中期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表现有哪 些?代表人物是哪位思想家? 答案:表现:①心即理,“心外无物”,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 物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 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 “仁”的思想。②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 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 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王阳明。
3.(浙江省台州市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19)朱熹同王阳明的 主张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理在气先 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B ) 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④心外无理 B.②③ D.①③④ ③要求克服
4.(山西省大同市 2012 届高三 10 月调研,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 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 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吹幡动! ” 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 与甲徒相近的是( )
张 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



步 思
证法思想。
影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 响 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家 评价
①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习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习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习篇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一些同学的现状:“昨天我都记住了,不过今天忘了!!”“上课时我都听得懂,怎么做作业考试时又不会了”“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成绩还是上不去”要解决的问题:文综考试突出考查的“基础”。

一是什么是“基础”?二是高三历史第一轮习,如何有效落实“基础”?一、什么是“基础”?“基础”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双基”。

1、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

组成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和事。

高考面前无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考的就是重点。

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考试大纲》里有明确规定。

2、什么是基本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规定。

二、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第一,确立合理复习目标。

所谓确立合理的第一轮复习目标,就是第一轮复习对“双基”应该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和状态?历史基础知识中的大小知识点、重要历史知识的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等等,都应该烂熟于心,胸有成竹,以便于第二、三轮的综合复习,为后面的复习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如果用的考试成绩来说,平时历史单科考试至少70分,才算合格。

当然,能经常维持在80分以上,那自然是优秀的了。

如果没有达到优秀成绩,也不用害怕,因为还有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

即使是70分,对的一般本科上线是达标的。

过高的要求,面临的压力过大,学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严格按《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和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进行复习,不要节外生枝。

复习备考时,千万不要陷入盲目之中,不分主次地进行知识扫荡。

为了保证“学什么考什么”的命题原则的完全落实,这几年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实际上少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凡标有★号的阅读内容和《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没有列出的内容,复习中应坚决删除不复习,不要人为地加重学习负担。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键入文字]
2014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摘要:高考复习就像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仅要制定好大的战略,针对每一场战役更要制定好相应的战术。

2014 高考历史如何复习?下面是2014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欢迎大家点击参考!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作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是到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导致出现春秋战国分裂混战的局面。

(2)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大宗)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小宗)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秦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 年221 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1。

2014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汇总

2014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汇总

[键入文字]
2014 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汇总
【摘要】历届高三同学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高三的专项复习见效最快。

高考一轮复习正是打基础,逐一击破的阶段。

同学们一定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精品的2014 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汇总,帮助大家有效复习!
2014 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汇总201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2014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2014 高三一轮复习:文综历史高频考点2014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历史常考知识点2014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综历史备考策略2014 高考文综第一轮复习指导:历史备考辅导策略2014 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历史万能公式2014 年高考文综历史单选题考场答题技巧2014 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历史事件类题型
总结:上面的2014 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汇总供大家参考,希望精品网的高考第一轮备考可以给高三的同学们提供最优秀最有效的复习策略,感谢您参考!
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明清
高三历史知识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资料]2014年历史全国卷1解析

[资料]2014年历史全国卷1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0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0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0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0【答案】B0【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汉以后的政治统治。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君主专制缘于秦朝的“大一统”,故排除A项;祖先崇拜早在原始社会即已产生,早于秦始皇确立的皇权至上的原则,故排除C项;宗法制度衰落于春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秦汉以后”,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祭拜……祖先”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0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0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0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0【答案】C0【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

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对佛、道两教态度的变化,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故排除A项;B、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武则天的态度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对儒学的排斥态度,故C项的表述正确。

0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00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0【答案】D0【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A、B两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学代表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在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仍与“善”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1]

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1]
三年0考
低频考点
12.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三年3考
中频考点
1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三年2考
低频考点
14.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三年0考
低频考点
第2讲近代欧美工人和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5.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三年6考
高频考点
16.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三年1考
低频考点
26.亚洲觉醒的先驱
三年4考
中频考点
27.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年1考
低频考点
28.杰出的科学家
三年0考
低频考点
非教材和课标要求的知识
三年6考
高频考点
29.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年6考
全国只有江苏、海南、浙江等几个部分地区选学,此处不做考点频度的统计
30.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三年7考
三年1考
低频考点
81.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年3考
低频考点
选修部分
第十五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古代中外历史改革
1.梭伦改革
三年2考
低频考点
2.商鞅变法
三年1考
低频考点
3.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年4考
中频考点
4.王安石变法
三年1考
低频考点
第2讲近代中外历史改革
5.欧洲宗教改革
三年3考
中频考点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26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58.宋明理学
三年10考
中频考点
59.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三年10考
中频考点
第2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知识点专题练习34

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知识点专题练习34

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知识点专题练习3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某某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2012·南安模拟)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3.(2012·某某模拟)“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2013·某某三市模拟)1982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9 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3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11 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初见成效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6.(2013·某某四地联考)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某某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史实与该结论相符的是( )①设某某为经济特区②设某某为沿海开放城市③开辟闽东南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南方谈话的视察地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7.(2013·宁化一中模拟)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某某开放?因为它对着某某;开放某某,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某某,因为它对着某某;开放某某、某某,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知识点专题练习23

201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知识点专题练习23

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长沙模拟)“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

”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B.社会主义社会C.工业文明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2.(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B.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C.有利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2013·河南三市模拟)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表明在波普尔看来( )A.对马克思主义应该完全予以肯定B.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核心C.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4.(2012·福州模拟)《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阶级斗争学说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5.(2013·福建四地六校模拟)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中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福建专用必修一专题三专题知识整合(精)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福建专用必修一专题三专题知识整合(精)

时 间
1965.2 1975.1
届 次
第三届全国政协 第届全国政协 第五届全国政协
时 间
1959.4 1964.12
1978.2
1983.6 1988.3 1993.3
1978.2
1983.6 1988.3 1993.3
第六届全国人大
第七届全国人大 第八届全国人大
第六届全国政协
第七届全国政协 第八届全国政协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 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工具
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 所。议员由竞选产生,不对选 民负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 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一般是按照 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 互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 和平衡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人民日
报》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 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的基层行政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层民 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 得说明了什么?
»【 实 例 点 评 】
–点批:(1)能做到条理化答题。 – (2)对某些概念掌握不准确。 – (3)语言表述不到位,对一些要点不能完整表述。 – (4)思路偏窄。 – (5)书写字体太小,评卷容易吃亏。
体现三权分立 体现议会至上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原则 的原则 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近代世界上第 确立了民主共 开创中国人民民主 一部成文宪法 和政体 的全新阶段
» 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比较
类 别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评估检测(十二)专题十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武汉模拟)对联——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对联“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可能出自( )A.土地改革中的地主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商业资本家C.“大跃进”中的农民D.“文化大革命”中的知识分子2.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3.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

”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A.大幅度增长B.下降C.增长乏力D.不增不降5.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

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抗美援朝”胜利C.“左”倾错误影响D.三大改造完成6.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7.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8.(2013·江南十校模拟)1979年9月24日英国《卫报》刊文《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

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

”该文中“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有( )①思想路线未变②人口基数过大③经济模式单一④中美关系紧张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9.(2013·亳州模拟)下表反映了1953-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情况。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10.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

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 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 )A.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突出B.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C.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用平凡琐事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的变化。

2006年,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叫侯永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1年12月1日,侯永禄在日记里写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篇思想活动记录,题目为《分不分》,在三页半纸里,他满怀忧虑地写道:“分开各干各,有干劲,能做好,这意味着分田单干。

没有受过单干苦的人,是不知道单干难的。

解放前旧社会的单干,是受着封建社会的束缚……土改后多亏及时组织互助组成立合作社,没有使两极分化过于悬殊。

就那很短的时间,也有不少人很快变穷,分下的房屋土地牲口农具只好卖掉,靠借债过日子。

因此分田单干弊多利少,不能实行。

只有走集体化道路才好。

”——侯永禄《农民日记》材料二“五八年来了个大跃进,实行了吃饭不要钱、干活不记工的办法,造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生产又受到了损失。

”——侯永禄《农民日记》材料三“丁万成一家3口人,共有14.7亩土地,主要种植大豆。

2005年,他承包了外出打工村民的两垧土地,价格为每亩190元,用自己的15马力拖拉机耕作。

那是他第一次承包土地。

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益约为50元,总收益仅为2 000元左右。

去年,他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又承包了别人两垧土地。

赶上春旱,产量低,每亩地产量只有200余斤。

他以每公斤3.72元的价格卖了大豆,除去地租外,毛收入还剩6 000元。

”——侯永禄《农民日记》材料四“国际大豆市场供不应求,但中国豆农获利不多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受控于人。

国内的大豆价格跟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走的,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一位压榨企业的老总分析道,“从成本上看,压榨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

中国豆农的大豆要么贱卖,要么就是卖不出去。

”——中国青年报(1)材料一中“解放前旧社会的单干”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有人说在古代农业经济的经营模式下“农民是‘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为了巩固这种经济基础,我国古代长期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8分)(2)材料一中让侯永禄产生思想斗争的是什么问题?这一事件在我国现代史上有何重大意义?(4分)(3)材料二中说的是当时农村中存在的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今年应聘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4分)14.(2013·福建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二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商控制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分)(3)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3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

1950年,上海市私营工商业大量歇业,工人失业,资本家就说出了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信心,感到惶恐。

针对这一点,中央政府采取了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

根据“进退两难”“新中国成立初”,排除C和D;土地改革中的地主受到镇压,排除A。

故选B。

2.【解析】选D。

通过图示对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说明我国的农业比重下降,B错误。

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说明我国的工业发展较快,A错误。

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说明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国家计划经济的实行,D正确。

中共八大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如果贯彻中共八大路线,农、轻、重三者应协调发展,C错误。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在经济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行政命令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广告就消失了。

4.【解析】选B。

材料中的“第二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30年,“第三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60年。

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沉重灾难。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导致中国人口大幅下降。

5.【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犯的“左”倾错误。

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