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生地,又称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如下所示:1.补益肝肾:生地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清热凉血: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引起的口渴、咽干、便秘、尿热等症状。
3.养阴润燥:生地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盗汗、小便频繁等症状。
4.滋阴降火:生地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燥渴、目赤口疮等症状。
用法用量生地可以制成中药制剂使用,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以下是生地的一些常用用法用量:中药制剂使用1.生地煎剂: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煎药炉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汤液颜色呈红棕色,剂量一般为15-30g。
2.生地汤剂: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2-3小时,剂量一般为15-30g。
3.生地丸剂:将生地煎剂或生地汤剂浓缩至一定程度,加入糖或蜂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剂量一般为9-15g。
4.生地粉剂:将生地煎剂或生地汤剂浓缩至一定程度,晾干后研磨成粉,剂量一般为6-12g。
食品添加剂使用1.生地茶: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冲泡,沏泡5-10分钟后饮用。
2.生地炖品:将生地切片后,与其他食材(如糯米、莲子、百合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数小时即可。
3.生地糖水:将生地切片后,与冰糖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煮至冰糖完全溶解后即可饮用。
请注意,以上的用法用量仅为参考,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生地,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生地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生地过敏者禁用。
3.在使用生地时,应遵医嘱,量力而行,以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4.如果出现不适或不正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生地并咨询医生。
总之,生地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材,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的用法用量。
生地黄滋阴清热的中药宝石
生地黄滋阴清热的中药宝石生地黄,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被誉为“中药宝石”。
本文将从生地黄的来源、药性与功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地黄的来源生地黄,学名为鳖甲、鳖甲生地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百合科鳖甲属植物。
生地黄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山西、甘肃、湖南等地。
其中,以贵州产地的生地黄质量最佳,广受中医界和消费者的喜爱。
二、生地黄的药性与功效1. 药性生地黄性味甘、寒,入肝、肾经。
味甘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性寒则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2. 功效(1)滋阴清热:生地黄可以滋养肝肾阴血,减少肝肾阴虚引起的各种热症,如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等。
(2)养阴补肾:生地黄对于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耳聋、夜尿频多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3)清热凉血:生地黄可以清热凉血,对于各种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生地黄的应用生地黄以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在中医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生地黄炖鸡汤生地黄与鸡肉同炖,可以补益肝肾阴血,对于疲劳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有改善效果。
2. 生地黄煮粥将生地黄与糙米一同煮成粥,每天食用一碗,可以调养肾虚,对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女性不孕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地黄煎剂将生地黄研末后煎剂,可以用于清热凉血。
但需注意不要过量服用,避免引起腹泻等不适。
四、生地黄的副作用与禁忌尽管生地黄具有丰富的滋阴清热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与禁忌。
1. 副作用生地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嘱,控制使用剂量。
2. 禁忌(1)脾胃虚寒者忌用:生地黄性寒,脾胃虚寒者容易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应慎用。
(2)妇女月经期间忌用:生地黄具有凉血的作用,月经期间使用可能会导致血量过多。
五、生地黄的保健作用除了药用价值以外,生地黄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1. 滋养肌肤:生地黄具有润肤滋养的功效,适量食用有助于维持肌肤的光滑与弹性。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1. 基本介绍生地黄,中药材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
在中医药学中,生地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等症状。
生地黄还有一系列的功能主治,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2. 保护肝脏•生地黄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
它可以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损伤。
同时,生地黄还可以促进肝脏的修复与再生,改善肝功能。
因此,生地黄常被用于治疗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
3. 抗炎止血•生地黄具有抗炎止血的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病变。
此外,生地黄还能加强血管壁的收缩能力,从而止血。
这使得生地黄在治疗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合并溃疡等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
4.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生地黄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血脂、抗凝血,防止血栓形成。
生地黄还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心脑血管的功能。
这使得生地黄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5. 营养补益•生地黄具有营养补益的功效。
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多糖等。
这些营养物质不仅可以提供给人体所需的营养,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6. 抗肿瘤•生地黄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生地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同时,生地黄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7. 润肺止咳•生地黄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滋润肺部,减少痰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咳嗽和咳痰。
这使得生地黄常被用于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
8. 清热解毒•生地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降火明目,利尿通便。
生地黄在清热解毒方面应用广泛,常被用于治疗热病、痈疮等疾病。
9. 其他功效•生地黄还具有其他功效,如滋补肝肾、明目益智、强筋健骨等。
在中医药学中,生地黄常被用于滋补肝肾阴虚,改善视力及智力等。
以上是生地黄的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它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对多种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主要生长于中国的北方地区,是中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生地黄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以及食品和保健品的制造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食用方法。
生地黄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养阴滋润:生地黄具有滋阴养阴的功效,对于肝肾阴虚、阴液不足引起的眩晕、头晕乏力、口干舌燥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清热解毒:生地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热毒引起的疮疖、口舌生疮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滋肾养肝:生地黄对于肾肝阴虚引起的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耳鸣目眩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 强筋壮骨:生地黄中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于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 改善睡眠:生地黄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对于失眠、多梦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1. 煲汤:将适量的生地黄洗净后,与其他草药或食材一起用水煲煮成汤。
如生地黄猪骨汤、生地黄木耳猪蹄汤等,不仅可以增加汤的口感和味道,还可以充分释放生地黄的营养成分。
2. 煮粥:将适量的生地黄与米一起用水煮成粥,可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对于肾肝阴虚、眩晕口干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茶饮:将适量的生地黄泡水,可以作为茶饮饮用。
生地黄茶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颜的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口腔炎、糖尿病等问题。
4. 其他食品加工:生地黄还可以加工制作成糕点、甜品等食品,如生地黄羹、生地黄糕等。
这些食品既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可以享受生地黄的保健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生地黄属于中药材,虽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在食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方法。
同时,生地黄是寒凉性质的食材,阳虚体质和脾胃虚寒的人群应适量食用,以免影响消化和吸收。
综上所述,生地黄具有滋阴养阴、清热解毒、滋肾养肝、强筋壮骨、改善睡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通过煲汤、煮粥、茶饮和其他食品加工等多种食用方法,人们可以充分享受生地黄的营养和保健功效。
生地黄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与用量
生地黄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与用量1.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等作用。
•生地黄对于许多病症都有明显的疗效。
2.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生地黄的功能主治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滋阴补肾•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阴虚内热、肾阴亏损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它可以补肾阴,改善脾胃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2.2 清热解毒•生地黄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清热降火,治疗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烦渴等症状。
•此外,生地黄还可以净化血液,促进新陈代谢。
2.3 生津止渴•生地黄可以生津止渴,对于口干口渴的人群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增加唾液分泌,缓解口腔干燥的症状,改善口臭问题。
2.4 润肺止咳•生地黄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它可以润肺止咳,缓解因肺部燥热引起的咳嗽、咽痛等症状。
2.5 其他主治•生地黄还可以用于治疗病后虚弱、体力不支、腰膝酸软等症状。
•它对于肾虚腰痛、夜尿频多、白发早生等问题也有一定疗效。
3. 生地黄的用量生地黄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建议的用量如下:•成人每次用量为10-15克,每日2-3次。
•儿童用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口服时可以将生地黄煎煮后喝汤液,或者加入其他中药煮制。
注意: -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地黄,尤其是针对慢性病人群。
- 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生地黄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头晕等症状。
结论生地黄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等多种功效。
它可以治疗许多病症,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
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用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必须谨慎使用。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生地黄,又称熟地、天冬,为百合科植物生地黄的根茎。
生地黄自古以来就是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1.补肾养肝: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肾功能不足所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2.滋阴清热:生地黄可以滋润阴液,清除体内的火热、炎症,对于口干、咽干、目赤、舌红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3.益精补血:生地黄具有滋养精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因精血不足引起的面色无华、疲乏无力、月经量少等症状。
4.益肺生津:生地黄有润燥生津的作用,对于因肺阴不足引起的咳嗽、咽痛、燥咳无痰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用量与使用方法生地黄可以制成药酒、煎剂、丸剂等不同剂型,具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如下:1.生地黄酒:每次口服10毫升,每日3次。
2.生地黄煎剂:每次取生地黄10克,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
3.生地黄丸剂:每次口服生地黄丸10颗,每日3次。
在使用生地黄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具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一般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进行指导。
注意事项使用生地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虽然生地黄具有滋补作用,但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需要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过敏反应:如果使用生地黄后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3.药物相互作用:生地黄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建议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4.儿童用药: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地黄,并严格控制用量。
5.存储注意:将生地黄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使用生地黄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专业意见,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生地黄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生地黄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1. 性味性味:生地黄的性质呈甘、苦,微寒。
2. 归经归经:归入肝、肾经。
3. 功能主治生地黄具有以下功能与主治:•补肾养阴:生地黄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可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阴虚证、阳痿、遗精、梅核气等病症。
•益肺生津:生地黄可益肺生津,对于肺阴不足、咳嗽、咯血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清热凉血:生地黄具有清热祛火的作用,可以用于热性病症、高热不退、牙龈出血等病症。
•润喉止咳:生地黄可润喉止咳,对于咽喉干燥、咳嗽无痰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清心安神:生地黄可清心安神,常用于失眠、健忘等症状。
4. 使用方法与剂量在中医临床中,生地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使用:•煎汤:将生地黄煎汤服用,一般剂量为10-15克。
•煎剂:将生地黄煎剂服用,一般剂量为20-30克。
•炖煮:将生地黄和其他药材一同炖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再服用。
5. 注意事项在使用生地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寒湿体质者慎用生地黄。
•个体过敏者禁用生地黄。
•使用生地黄时,需遵医嘱,遵循适量、适时使用,以免引起不适。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尽快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6. 总结生地黄是一种具有滋养肾阴、益肺、清热凉血等功效的中药材。
它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阴不足、阳痿、遗精、梅核气、肺阴不足、咳嗽、咯血、热性病症、高热不退、牙龈出血、咽喉干燥、咳嗽无痰、失眠、健忘等病症。
使用生地黄时,需要遵循适量、适时使用的原则,并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可能。
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咨询。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炮制方法生地黄是一种药材,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炮制,可以提高生地黄的药效,并使其更适合特定的应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地黄炮制方法:1.生地黄炙制法:•将新鲜的生地黄用微火烘炙至皮肉干枯,内部呈暗红色。
•炙制后的生地黄较之生品干燥,呈红褐色,质地黏滞。
2.生地黄炒制法:•将新鲜的生地黄切成薄片,放入锅中炒制,直到变为枯黄色。
•炒制后的生地黄质地较干燥,呈红褐色。
3.生地黄水炖法:•将生地黄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
•加入适量的清水,炖煮1~2小时,直到水变为红色。
•炖制后的生地黄质地较软糯,呈棕红色。
功能主治生地黄属于中药材,具有多种药效和功能主治。
以下是生地黄的主要功能主治:1.补肝肾: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主藏精,生地黄能够滋补肝肾,强壮体内的肝肾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2.清热解毒:生地黄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地黄味甘,性凉,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引起的炎症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3.滋阴润燥:生地黄能够滋阴润燥。
中医认为生地黄味甘,性凉,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因阴虚引起的口渴、烦躁、病后恢复期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养血生肌:生地黄对于血虚和肌肤不足有滋养作用。
中医认为生地黄能够养血生肌,常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等问题。
5.降低血糖:生地黄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生地黄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因此可以作为辅助降血糖的药物之一。
总的来说,生地黄具有补肝肾、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养血生肌和降低血糖的功效。
在中医中,生地黄常被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以上是关于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通过炮制,可以提高生地黄的药效,使其更加适合特定的应用。
在使用生地黄时,根据不同的医疗需求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以充分发挥其药效并确保安全使用。
地黄(别名:生地)
地黄DihuangREHMANNIAE RADIX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
栓内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
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
木栓细胞淡棕色。
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核状物。
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
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lg,加8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lO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也叫何首乌。
以下是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标准:
炮制方法:
1. 选择新鲜生地黄,洗净杂质。
2. 入锅蒸热,取出晾凉。
3. 晾凉后切成薄片,和适量的黄酒混合搅拌均匀。
4. 白天晾晒,晚上收回酒液。
5. 将酒液煮开后,将晾晒的生地黄片逐渐加入煮沸的酒液中,同时煮沸拌匀,煮沸30分钟。
6. 将煮沸过的生地黄片捞出,放入烧红的炉中,烘干至微黄色,呈弹性。
标准:
1. 外观:色泽黑褐,呈颗粒状,味苦。
2. 气味:气特异,无臭。
3. 性味:甘,苦,凉。
4. 鉴别:应无杂质,无异味。
5. 含有有效成分:主要含有大黄酮类、大黄酸类、大黄素、大黄素-3-O-glucoside。
以上是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标准,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要求进行操作。
注意在炮制过程中保持卫生,避免受到水分或异味的污染。
生地黄的炮制和功能主治
生地黄的炮制和功能主治炮制方法1.鲜用法–选择鲜嫩的生地黄根茎,去除杂质,洗净。
–将生地黄切成片状或细丝状。
–可直接使用或晾干备用。
2.炙用法–将鲜生地黄根茎晒干,并剁碎。
–将剁碎的生地黄放入炙器中,用文火炙烤。
–炙制后的生地黄呈红色。
3.清炖用法–将生地黄根茎洗净,切成大块。
–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炖盅中。
–加入其他药材或食材,根据需要搭配。
–慢火慢炖数小时,直至生地黄完全熟烂。
功能主治生地黄是一种常见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1.滋阴补血: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血热、阴血不足等症状。
2.润肺止咳:生地黄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咳嗽痰多等症状。
3.养肝明目:生地黄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养肝明目,改善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4.补肾益精:生地黄对于肾虚所致的精力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5.抗炎消肿:生地黄中含有多种抗炎物质,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引起的肿胀、疼痛等问题。
6.降压降脂:生地黄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7.延缓衰老:生地黄中的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人体细胞的衰老过程。
8.提高免疫力:生地黄中含有多种提高免疫力的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注意事项在使用生地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体质虚弱者应避免过量使用。
2.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生地黄有一定的滋阴作用,但不适用于湿重、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等情况。
4.在使用生地黄时,应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遵循中医医师的建议。
5.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头晕、头重、口干等,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总之,生地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润肺止咳、养肝明目等多种功效。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指导,以避免不适反应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生地黄
生地黄文章目录*一、生地黄的概述*二、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三、生地黄的分类*四、生地黄的药方选录*五、生地黄的服用方法*六、生地黄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生地黄的概述1、生地黄的概述生地黄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即《本草便读》记载的生地的别名。
为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
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2、生地黄的别名生地、地黄。
3、生地黄的性状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无臭,味微甜。
4、生地黄的性味归经甘、苦,寒。
入心、肝、肾经。
5、生地黄的来源来自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
6、生地黄的产地分布产于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陕西、湖南等地。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1、生地黄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主要成分:生地黄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β- 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及少量豆甾醇(Stigmasterol)、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
亦含地黄素(Rehmannin)、梓醇(Catalpol)、二氢梓醇(Dihydrocatalpol)、乙酰梓醇(Acetylcatalpol)、单密力特甙(Danmelittoside)、密力特甙(Melittoside)、去羟栀子甙(Geniposide)、筋骨草甙(Ajug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ol)、1-乙基-β-D-半乳糖甙(1-Ethyl-β-D-galactoside)、地黄甙(Rehmannioside)A、B、C、D等环烯醚萜、单萜和甙类。
营养成分:生地黄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
生地黄
生地黄目录[隐藏]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习性用途药物采制性状特征化学成份药用价值食疗价值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习性用途药物采制性状特征化学成份药用价值食疗价值栽培技术[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名称【拼音】SHENGDIHUANG【中文名】:生地黄【英文名】dried rehmannia root【拉丁名】原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或Aral ia elata(Miq.)Seem.[Dimor-phanthus elatus Miq.;Aralia mandshuricaMaxim.] 【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处方名】生地、生地黄、鲜地黄、地黄、干生地、干地黄、大生地、细生地、怀生地、淮生地、生地炭处方中写生地、干生地、干地黄、大生地、细生地、怀生地、淮生地均指干地黄。
为鲜生地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者。
鲜地黄为新从地下挖出汁液饱满的地黄根。
生地炭又名生地黄炭,为干生地炒成的炭。
【商品名】怀生地:又名怀地黄、怀庆地黄。
为产于河南温县、博爱、孟县、沁阳、武陟(旧时怀庆府)一带者,品质最优,产量最大。
干地黄:又名生地、生地黄、干生地等。
为鲜地黄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而成。
大生地:指根茎肥大体重者。
品质较优。
小生地:又名细生地、根生地、次生地。
指药材个体细小如根者。
品质稍次。
以上商品以块根肥大、味甜者为佳。
种类【分类】:双子叶植物纲Angiosperm菊亚纲Asterales玄参目Scrophulariales玄参科Scrophulariacease双子叶植物药科来源【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
玄参科植物地黄R 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 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炽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 称为`生地黄'、`干地黄'.鲜地黄味甘、苦, 性寒.入心、肝、肾经.[编辑本段]形态特征生地茎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生地黄,又称女贞子、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有滋阴清热、益肾生津、补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阴虚火旺、盗汗等症状。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分为三种:鲜用、炙用和煅烧用。
1. 鲜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将新鲜采摘的生地黄搓洗净,去杂质,晾干。
然后将鲜生地黄置于容器内研磨、捣碎成泥状,或切成薄片备用。
如果需要使用鲜生地黄的汁液,可以将生地黄切碎后挤取汁液。
鲜用生地黄力度充足,能够保留更多的药效成分,但需要相应的注意保存时间,防止变质。
2. 炙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取干燥的生地黄,将其放入炙炉内进行炙烤。
一般要炙至生地黄的外表呈现红棕色,内部仍然保持浅黄色。
炙用生地黄炮制后,功效更加温和,适用于阴虚阳亢、虚热症状。
3. 煅烧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将生地黄放入炉内进行煅烧,要控制好温度,以免过度烤焦。
煅烧后的生地黄呈黑色或黑褐色,质地更加坚硬。
煅烧用生地黄具有较强的滋阴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阴亏火旺的症状。
标准的生地黄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外观:色泽鲜艳,无虫蛀、霉斑、霉层和异物。
2. 气味:具有特有的药香,不应有异常或有味。
3. 性状:形状自然,无碎片、杂质,感觉厚重。
4. 汤液:煎煮后的汤液呈棕红色,饮服时无异常或有异味。
此外,应注意以下事项:1. 存储:生地黄宜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远离异味。
2. 食用禁忌:生地黄属于滋阴补火的药物,阴虚火旺者慎用。
孕妇禁用。
总之,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经过适当的炮制后,能发挥出更好的药效,适应于不同的症状治疗。
在选购生地黄时,要注意外观、气味和汤液等特点,并注意存储和食用禁忌。
生地黄化学成分化学结构
生地黄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并且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
本文将介绍生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结构及其作用。
1. 主要化学成分:生地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甾体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生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占生地黄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60%以上。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矢车菊素、芍药苷、野菊花苷等。
2. 化学结构:生地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
其中,芍药苷的化学式为C23H28O13,分子量为504.46。
其结构由葡萄糖、苯乙烯基和苯丙氨基三部分组成,具有明显的苷类结构。
此外,生地黄中还含有多种甾体类化合物和单萜类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也相对复杂。
3. 作用:(1)清热解毒生地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降低体温,消炎利咽,用于治疗热毒病。
芍药苷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表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肝炎等疾病。
(2)益肝养肾生地黄能够益肝养肾,具有明显的肝肾保护作用。
生地黄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和单萜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肝、肾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对于肝肾疾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滋阴润燥生地黄可以滋阴润燥,是用于滋补虚弱的良好食疗材料。
芍药苷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改善皮肤干燥、缺水等情况,常被用于护肤和美容。
综上所述,生地黄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甾体类和单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芍药苷是其代表性成分,具有多种作用,如清热解毒、益肝养肾、滋阴润燥等。
因此,生地黄在中药和食品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生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中医药方中。
它的药用部位是生地黄的根茎。
生地黄的主要功效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止血、润肠通便等。
下面将介绍生地黄的详细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首先,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肾主藏精,调节水液代谢,掌管生长发育。
生地黄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纯草酚、绿原酸等,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肾小球滤过速率,增强机体对抗损伤的能力,从而达到滋阴补肾的效果。
长期服用生地黄可以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其次,生地黄还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生地黄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降温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生地黄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因此,生地黄可以用于治疗热病、高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此外,生地黄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压,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生地黄还有止血的功效。
生地黄中的纯草酚具有止血、收缩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鼻出血、咯血、便血等症状。
生地黄还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的治疗。
同时,生地黄的草酚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血管壁的损伤,促进伤口的愈合。
最后,生地黄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生地黄中的黄酮类成分可以促进胃肠黏膜的分泌,增加肠道蠕动,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因此,生地黄可以用于治疗便秘、肠燥口渴等症状。
对于生地黄的食用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生地黄可以入药,或者煮汤、炖汤食用。
比如可以将生地黄切片,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炖煮,制成滋补的汤品。
此外,生地黄还可以用来制作茶饮品,将其煮沸后,泡入茶中饮用。
此外,生地黄还可以用来制作糕点、甜汤等食品,增加食物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地黄具有许多功效与作用,但适量使用比较合理。
对于患有肾炎、肝炎等疾病的人来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地黄。
同时,生地黄属于中药材,通常需要煎煮一段时间才能充分释放有效成分,所以在食用时要有耐心。
中药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中药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主要产于河南、河北等地,以河南出产的品质最佳。
秋季采收,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处方用名】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干生地、生地炭。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
归心、肝、胃、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主治温热病热人营血证,阴虚证,血热出血证等。
【临证运用禁忌】1.生地黄质地滋腻,柔润,味甘而厚,擅补阴血,但有伤脾阳阻碍胃气的不良反应,故脾胃气虚,或脾阳不足,受纳运化之力不足,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少食便溏,或腹满泄泻,舌质淡,苔白多津,脉细无力等症者当忌用鲜地黄、生地黄,以免伤阳困脾。
2.生地黄养血滋阴,属性阴,湿邪也属阴,两阴相加,多生寒湿阻滞,且中焦脾土,与湿同气相求,最易致滞,故不可使用本品。
临床表现为脘腹胸胁胀满痞塞,暖气不畅,矢气不通,食欲不振,口渴少饮,舌苔厚腻等症者应忌用。
3.湿停成饮,饮聚成痰,痰饮与湿浊同源,皆因肺、脾、肾三脏阳虚所致。
生地黄阴柔伤阳,有生痰积饮之弊,故痰饮滞膈,呕吐清水,气短胸闷,胁肋胀满,肢体肿痛,肥胖,咳逆倚息,肠间辘辘有声等症者,应慎用。
《医学人门》曰:“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临证煎服注意】不宜用铜、铁器煎药。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10~30克,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1.地黄功擅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自古至今为血热出血,温病营血分证,以及阴虚内热,口渴、消渴等证的要药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良好的保护肝脏与降低血糖效应,特别是后者,为传统生津止渴之品,为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2.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和干地黄两种,均有清热、凉血、养阴的功效。
但鲜地黄苦重于甘,其气大寒,清热凉血作用较为突出;干地黄甘重于苦,益阴养血之功较佳。
故急性热病,热人营血,以鲜者为佳;慢性阴虚内热的病证,以干者为宜。
3.地黄性寒而滞,故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胸膈多痰者忌用,外感病邪者忌用,盖邪从外人最忌滋滞,“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人剂”。
中药生地的功能主治
中药生地的功能主治生地的基本介绍生地,又名黄精、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百合科植物。
生地具有多年生根茎,茎直立,叶互生,花黄绿色。
生地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如云南、广东等地。
生地的营养成分生地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其中,生地所含的活性物质如生物碱、多糖类物质等具有药理作用。
生地的功能生地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补肾滋阴:生地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缓解肾阴不足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生地可以滋养肾阴,提高肾脏的功能。
2.清热解毒:生地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如火热烦渴、口舌生疮等。
生地中的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3.养血生津:生地具有养血生津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口干舌燥等症状。
生地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口腔干燥。
4.祛瘀生新:生地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相关症状,如瘀血瘀结、经血不畅等。
生地中的活性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形成。
生地的主治生地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肾阴不足:生地可以滋养肾阴,改善肾阴不足造成的症状,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2.火热症状:生地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火热症状,如火热烦渴、口舌生疮等。
3.阴血不足:生地可以养血生津,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口干舌燥等症状。
4.瘀血症状:生地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瘀血瘀结、经血不畅等。
综上所述,生地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肾滋阴、清热解毒、养血生津、祛瘀生新等多种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火热症状、阴血不足、瘀血症状等疾病。
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配和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存在差异,对该中草药的使用可能会有个体差异,请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或中医药师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地黄
药材名称:
生地黄
拼音名称:
SHENGDIHUANG
别名:
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狗奶子、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
科属: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产地:
它原产于中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江苏、安徽、
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主产地河南、辽宁、
河北、山东、浙江。
性味:
[性味、归经]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中成药:
共有47种中成药使用生地黄:金莲清热颗粒(无糖型)双清口服液龟胶养阴
颗粒抗衰老片宁神补心片润燥止痒胶囊抗病毒口服液金莲清热颗粒糖脉康颗粒
小儿宝泰康颗粒等。
应用: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本品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常与玄参、连翘、丹参等同用;若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
同用;治疗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治疗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
常与益母草同用。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泄伏火。
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知母、地骨皮同用;若配伍青蒿、鳖甲、知母等,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证。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治疗热病津伤,烦渴多饮,常与麦冬、沙参、玉竹同用;治疗阴虚内热之消渴病,常与黄芪、山茱萸同用;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常与玄参、麦东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注意事项:
脾虚湿滞、阳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一般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芦头、茎叶、须根,洗净泥土。
炮制工艺:
1、干地黄:用水稍泡,洗净泥砂杂质,捞出焖润,切片晒干或烘干。
2、生地黄炭:取洗净的干地黄,置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缝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缎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干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二氢梓醇、单密力特苷、乙酰梓醇、桃叶珊瑚苷、密力特苷、地黄苷、去羟栀子苷、筋骨草甘、辛酸、苯甲酸、苯乙酸、葡萄糖、蔗糖、果糖及铁、锌、锰、铬等微量元素以及Β-谷甾醇。
鲜地黄中含有20多
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
2、药理作用:本品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
其流浸膏有强心、利尿作用;其乙醇提取物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以其为主药的六味地黄丸有降
血压、改善肾功能、抗肿瘤作用;地黄有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
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激素萎缩的作用,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T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并能增强网状皮内细胞的吞噬作用,特别对免疫功
能低下者作用明显。
临床应用:
1、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生地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生黄芪15份,生
甘草6份,研末,过20目筛后混合制成四黄粉,分包备用。
用时取四黄粉
30G,加水200ML,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
每天2次分服。
重症加倍。
5天为1疗程。
治疗100例,止血成功者90例。
(《中医杂志》1983,12:59)
2、治疗便秘。
玄参、麦冬各50G,生地50~100G,水煎25~30分钟,每
剂分2次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治疗50例,显效(3日内恢复正常)41例,有效(3~6日内恢复正常)9例。
(《中医药信息》1987,1:26)
3、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
生地90G切碎,加水
1000ML,煎煮1小时,过滤得药液300ML,1次或2次服完。
儿童用成人量
的1/3~1/6。
采用间隙服药法,即每次连续服药3天,共服4次,第1次服药
后停药3天,第2次停药7天,第3次停药14天,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1疗程。
1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疗程。
治疗37例(1例加用抗生素),痊愈28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无效1例。
其中以对湿疹的疗效比较明显。
(《天津医药杂志奯》1966,8(3):209)
4、治疗红斑狼疮性肢痛。
生地120G,黄芩60G,苦参30G,水煎服。
治疗20例,全部临床治愈。
10天内治愈者13例,11~30天治愈者5例,1~3个
月治愈者2例。
(《山东中医杂志》1981,2:93)
5、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生地黄60G,黄酒500ML,为1日量。
将生地黄
放锅中,先加黄酒375ML,再加冷水125ML,用文火煮开,水开后去掉锅盖任
其挥发,煎至药液剩100ML左右,倒在杯里,然后将剩下的125ML黄酒加冷
水250ML,倒入锅中,用上法煎取药液100ML,两次药液混合,放红糖少许调味,早晚2次分服。
治疗48例,全部有效。
用药时间最短1天,最长3天,平均2天。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176)
食疗食谱:
1、生地黄粥
[材料]鲜生地、陈仓米各适量。
[做法]将鲜生地捣烂,取汁150毫升,兑入陈仓米煮成的粥内,搅拌和匀,
即可食用。
[养生提示]本方来源于《食医心鉴》,具有养阴清火的功效,适宜阴虚火旺患者服用。
2、麦地粥
[材料]粳米100克、麦门冬40克、生地黄50克、姜20克
[做法]先将麦门冬、生地黄分别取汁,然后取粳米及生姜(切片),以常法煮粥,加入麦冬汁和生地汁搅匀,略煮成稀粥。
[养生提示]本粥具有安胎、,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的准妈妈们服用。
3、生地黄鸡
[材料]乌鸡1只,生地黄250克,饴糖150克。
[做法]将鸡除去内脏,洗净,再将生地黄切成细丝与饴糖和匀,放入鸡腹中缝固,上屉蒸熟,不加五味调料,单食其肉。
[养生提示]本药膳功能健胃益精髓,止盗汗。
适宜于因肾精亏虚而引起的腰背疼痛、不能久立、乏力少气、身重盗汗、食少等症。
4、三汁饮
[材料]麦门冬10克,生地黄15克,藕200克。
[做法]先将麦门冬、生地黄切碎,加10倍量水煎煮,过滤取汁。
藕切碎,煮汁,两汁混合。
[养生提示]本方具有生津润燥之功效。
凡因津液伤燥而引起的咽干、食物难咽、反胃呕逆等症,饮此汁有一定疗效。
5、归地炖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于姜15克,酱油25克,葱10克,姜3克,蒜3克,植物油600克(耗油50克),精盐、味精、料酒适量。
[做法]当归、生地、于姜均切片,每种挑出外形完整美观的切片各5克,直接加入,剩余部分同煮提取混合浓缩汁25克。
把羊肉切成长4.5厘米、宽2厘米
的长方块。
把锅置于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油见烟时,把切好的羊肉块放入,约煸5—6分钟,肉变金黄色时捞出。
把砂锅放在微火上,加入煸好的羊肉块,加清水没过肉,再放进调料及当归等混合浓缩汁,一直煨到肉烂(一般约
2小时左右)。
在肉烂前30分钟,把当归等三种切片放在砂锅内共煨,煨好后
再把当归等三种切片挑出。
将肉倒入汤盘内,然后把三种切片整齐码放在盘边,作为点缀。
[养生提示]本药膳功能益气补血,温中补虚。
适宜于病后、产后体虚、贫血、肾虚的患者食用。
6、地黄枣仁粥
[材料]生地黄30克,酸枣仁30克,白米50克。
[做法]先煮地黄、枣仁取汁,用汁煮米做粥。
食时可加糖少许。
[养生提示]本药膳功能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凡因虚劳体弱而致骨蒸烦热、羸瘦乏力、失眠多梦者可辅食此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