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石钟山简介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石钟山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石钟山记》

朗读第一段
1、《水经注》是谁的作品?他认为石钟 山是怎样命名的? 2、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3、作者对两人的说法持何种态度?
研习、思考
得 由 郦 道 元 名 来 作 者 态 度 作 依 者 据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人 常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疑 之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而:连词表修饰 莫:通“暮”,晚上
焉:形容词尾,同“然” 独:单独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 山上栖鹘qī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é zhé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 此鹳鹤也。 侧:名词作状语 且:一边… …一边… …
或:不定代词,有的,有的人。 译文:巨大的石头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 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向人猛扑 过来(似)的;而山上栖息的老鹰,听到人的声音也 受惊飞起来,磔磔地在高空中鸣叫;还有像老人在山 谷中边咳边笑(似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 鼓不绝。 方:正要
心动:心惊 绝:停止 译文: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 (听到)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噌吰噌吰地 响着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不断。
作者听到的是什么的声音?(石穴罅的“噌吰”之声)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 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石钟山
自古有上下石钟山之分,其南临匡庐,北 镇长江,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淼;眺望长江, 白浪滔滔,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 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天工造化,叹为 观止。 现开放的下石钟山,海拔57米,全山面积 为九万平方米,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纪冰川遗 迹,控江扼湖,为“八省通衢”。集亭、台、 楼、阁、塔、榭、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 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联合国专家称石钟 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 界之最。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彭蠡( lǐ )
郦(lì ) 桴(fú )止响腾
chēnɡhónɡ ) 噌吰(
铿(kēnɡ ) 莫(mù ) 栖鹘( qīhú )
磔磔(zhé zhé) 窾坎(kuǎnkǎn ) 穴(xué )罅(xià )
如乐( yuè )作焉
xià wú yì 罅( ) 识(zhì ) 无射( )
镗鞳( tānɡtà )
栖( qī )鹘 无射( yì )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莫(mù)夜 “莫”通“暮”。晚上。 函胡(hán hu) “函胡”通“含糊” 汝识(zhì )之乎 “识”通“志”。知道。
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段; 以前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 两种说法的怀疑。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 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 , 开创豪放派词风;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之一。 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作品有《苏东坡全集》。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石钟山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石钟山记》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 鼓不绝。 方:正要
心动:心惊 绝:停止 译文: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 (听到)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噌吰噌吰地 响着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不断。
作者听到的是什么的声音?(石穴罅的“噌吰”之声)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 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朗读第一段
1、《水经注》是谁的作品?他认为石钟 山是怎样命名的? 2、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3、作者对两人的说法持何种态度?
研习、思考
得 由 郦 道 元 名 来 作 者 态 度 作 依 者 据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人 常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疑 之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石 钟 山
石钟山上的古寺
泛舟赤壁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 , 开创豪放派词风;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之一。 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作品有《苏东坡全集》。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始:才 访:寻访 得:找到 得…潭上:状语后置 扣:敲打 而:连词表承接 聆:仔细听 函胡:同“含糊” 徐:慢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文人骚客和石钟山
石钟山在历史上使儒家的圣地,是佛家 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 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 宝钟寺修持多年, 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陶渊 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 轼、苏辙、黄庭坚、陆 游、朱熹、文天祥、 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提诗、撰文,以 记胜抒怀。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游记。写于宋神宗元 丰七年夏季,苏轼有黄洲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 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 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的道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 家”之一。在诗、文、书法等各方 面都很有成就独具一格,自成一家。 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散 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 坚合称“苏黄”;他的词,改变了 五代以来的婉约柔靡的文风,开创 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 辛”。书法上有“苏、黄、米、 蔡、” “宋四家”之称(苏东坡、 黄庭坚、 米芾、蔡襄)。
• 自以为得其实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 盖叹郦元之简
盖:表原因、目的
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问题
1.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 说有何不同?
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 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 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渤 余韵徐歇。
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 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 的经过。
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 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 意图。
课文结构 郦说 ——人常疑之 游因——质疑
李说 ——余尤疑之
看法 ——因声命名

游历——解疑 方法 ——实地考察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苏 轼
石 钟 山
石钟山
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世 界文化景观。它像一座玲珑剔透的石钟耸立在鄱阳湖 与长江交汇的江西九江市湖口县双钟镇。 自古有上下石钟山之分,其南临匡庐,北镇长江, 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淼;眺望长江,白浪滔滔,江湖 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 图〉,天工造化,叹为观止。 现开放的下石钟山,海拔57米,全山面积为九万 平方米,是喀斯特岩溶地形,第四纪冰川遗迹。控江 扼湖,为“八省通衢”之地。集亭、台、楼、阁、塔、 榭、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 园林。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 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
游感——结论
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不传” 的原因)? 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所 以 不 传
郦 元
——言之不详
(叹)
士大夫 ——不肯夜泊绝壁下 (惜) 渔工水师 ——知而不能言 ——考击以求 陋者 (李渤) (笑)

石钟山记 (1)

石钟山记 (1)
山底巨大石洞
远眺石钟山
关于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 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 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 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多米。 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 多米。石钟 山历史悠久,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 山历史悠久,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 多 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年。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wk.baidu.com
“中空如钟,其形奇” 中空如钟,其形奇” (胡传钊《石钟山志序》 胡传钊《石钟山志序》
关于苏轼
“他太伟大,有资格待人温文和蔼。他单 他太伟大,有资格待人温文和蔼。 他太伟大 纯真挚,向来不喜欢装腔作态。 纯真挚,向来不喜欢装腔作态。他活在纠纷 迭起的时代,难免变成政治风暴中的海燕、 迭起的时代,难免变成政治风暴中的海燕、 昏庸自私官僚的敌人、反抗压迫人民的斗士。 昏庸自私官僚的敌人、反抗压迫人民的斗士。 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 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一任一任的 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难怪他快快活活, 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难怪他快快活活,无 忧无惧,像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忧无惧,像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林语堂《苏东坡传》 林语堂《苏东坡传》 林语堂
身如已灰之木, 身如已灰之木, 心似不系之舟。 心似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游石钟山

游石钟山

龙源期刊网

游石钟山

作者:钟雨

来源:《老友》2013年第07期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因为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终于揭开了谜底。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从此扬名天下。

两座钟山又以下石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石钟山主要名胜古迹有30余处。其中,昭忠祠在石钟山顶,是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彭玉麟等奉上谕建造,是石钟山的主体建筑。祠分前庑、后庑,面对江湖,视野开阔。曾国藩、彭玉麟均有手书碑刻存此,曾、彭等为祠撰写的长短联达百余副。另一景点忠烈祠。又名太平遗垒、昭忠祠。太平军曾在此驻扎,建造营房堡垒。1956年,为还历史本来面貌,这里被改名为太平遗垒,1986年又被改名为忠烈祠,现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忠烈祠的西面是报慈禅林,它由僧房、戏台、大雄宝殿、海岛、前院、后院组成。报慈禅林始建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是彭玉麟为报答慈恩请僧侣诵经敬佛之所。在石钟山的西北面是浣香别墅,它分为前后两幢,前幢名“听涛眺雨轩”,后幢名“芸芍斋”。前幢有座空院,院内两廊墙壁上镶嵌着魏征、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贺寿慈等名人碑刻。此外,石钟山著名游览景点还有英雄石、碑廊、梅花厅、上谕亭、桃花涧等。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虽:即使。
言:表达,记述。 所以:表原因。
译文:(至于那些)渔夫(和)船工, 即使知道(这些)却(又)不能用文字表 达。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 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 渤之陋也。
预习:把注释的重要实词用蓝笔写到原文上
蠡(lǐ) 郦(lì )磬(qì ng) 聆(lí ng) 桴(fú )铿 (kēnɡ) 硿硿(kōng) 莫(mù )栖鹘(qī hú ) 磔 磔(zhé zhé )鹳鹤(guà n hè ) 噌吰(chēnɡ hó nɡ) 罅(xià )窾坎(kuǎnkǎn)镗鞳(tānɡ tà )识 (zhì ) 无射(yì )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 2、 自以为得其实
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 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
词类活用
⑴微风鼓浪:鼓,吹起,名词作动词. 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名词作状语.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亲眼;耳,亲耳,名词作状语. ⑷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译文: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 察它,原来山下面都是石洞和裂缝,不知 道它们有多深,细小的波浪涌进洞穴和裂 缝,波浪激荡便产生这种声音。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地势险 长江及鄱阳湖 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 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 高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 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 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 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 庐山烟云 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 近睹江湖清浊。 因为水的密度,高低, 可 近睹江湖清浊。(因为水的密度,高低, 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会混成一体) 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会混成一体)如在 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 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 空”。
常见文言文知识积累
省略句: 省略句: 1、郦元以(之)为下临深潭 郦元以( 2、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今以钟磬置( 3、(余)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余 4、(余)独与迈乘小舟 、(余 5、磔磔(于)云霄间 磔磔( 6、(余)徐而察之 、(余 通假字: 四、通假字: 1、南声函胡(含糊) 南声函胡(含糊) 2、至莫夜月明(暮) 至莫夜月明(
常见文言文知识积累
判断句: 判断句: 1、 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2、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3、 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二、倒装句 1、得双石于潭上(状后) 得双石于潭上(状后) 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而大声发于水上 2、石之铿然有声音(定后) 石之铿然有声音(定后) 3、古之人不余欺也(宾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前) 余是以记之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词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词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词

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惟独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觉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觉绝壁下基本上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

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对于石钟山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筑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集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别觉神钟脱肩降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亮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别混。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蜿蜒,名篇手书,古迹甚多。要紧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江西井冈山导游词·南昌市导游词·九江市导游词

石钟山别仅风景秀媚,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石钟山记精美ppt

石钟山记精美ppt
客的到来。
03 石钟山的传说与故事
历史传说
石钟山得名传说
相传石钟山是由一对金童玉女用金钟玉磬相撞而形成,因此得名石钟山。
古代文人墨客的传说
石钟山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传说,如苏 轼的《石钟山记》等。
民间故事
石钟山的神话传说
石钟山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如 神仙下凡、妖魔鬼怪等,这些传 说为石钟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 彩。
简洁明快
石钟山记的语言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用词精准,表达力强。
意境之美
幽深雅致
石钟山记所描绘的石钟山景色幽深雅 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景交融
石钟山记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融入了 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情景交融,意境 深远。
05 石钟山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现状
自然环境维护
石钟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得 到了有效的保护,植被丰 富,水质清澈,空气清新。
02 石钟山的美景
自然风光
01
02
03
湖泊与河流
石钟山周围环绕着美丽的 湖泊和河流,湖水清澈, 河岸风光秀丽,给人以宁 静和舒适的感觉。
山峦与峰林
石钟山本身是一座秀丽的 山峦,周围还有许多峰林, 峰林之间相互映衬,形成 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奇石与怪石
石钟山上的奇石和怪石也 是一大看点,形态各异, 妙趣横生,给人以无限的 想象空间。

《石钟山记》ppt课件

《石钟山记》ppt课件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 莫能知……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隔绝难通,陡峭
阴森的样子 扑,击
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
省略句(于)

状后后置 有的人
判断句
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
参考译文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 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僧人让小 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挑选一两块敲打,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觉得很好 笑,并不相信。到了夜晚,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到了绝壁下面。巨 大的山石大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 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隼,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磔磔地鸣叫;又 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 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作用:①渲染阴森恐怖、冷清凄厉的氛围。 ②突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③与后文“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相照应。

第 三 段
读 文

名作状,用眼睛 名作状,用耳朵 凭借主观想象去推断

石钟山——精选推荐

石钟山——精选推荐

⽯钟⼭

⽯钟⼭有上、下⽯钟两座⼭,其实这两座⼭都不算⾼,最⾼处也就海拔61.7⽶。因其临⽔⽽⽴,崖如⼑削,登临其顶,险峻之势绝不亚于庐⼭。

千百年来,⽯钟⼭因名⽽⽣疑,也因疑⽽吸引⼈们的关注。早在《⽔经》⼀书中,就有鄱阳湖出⼝处有⽯钟⼭的记载。缘何称⽯钟⼭,历史上众说纷纭。北魏郦道元作《⽔经注》,说是“下临深潭,微风⿎浪,⽔⽯相搏,响若洪钟”;唐代江州(现九江)刺史李渤说,“得双⽯于潭上,扣⽽聆之,南声涵胡,北声清越,抱⽌响腾,余⾳徐歇”。因⽯钟⼭⽯质奇特⽽发声;宋元丰七年(1084年),⼤⽂学家苏轼送长⼦苏迈赴江西德兴县赴任,途径湖⼝,登临⽯钟⼭。他对上述两种说法⼼⽣怀疑,决定实地考察。于是在⽉明星稀之夜,带上⼉⼦苏迈乘坐⼀叶扁⾈,出没于绝壁深潭之间,但见“⼭下皆⽯⽳罅,不知其深浅,微波⼊焉,涵澹澎湃⽽为

此也。⾈回⾄两⼭间,将⼊港⼝,有⼤⽯当中流,可坐百⼈,空中⽽多窍,与风⽔相吞吐,有款坎镗答之声,与向之噌宏者相应”。还对苏迈说,“事不⽬见⽿闻,⽽臆断其有⽆,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予同,⽽⾔之不详。⼠⼤夫终不肯以⼩⾈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渔⼯⽔师,虽知⽽不能⾔。……盖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也”。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钟⼭记》。

苏⼦的《⽯钟⼭记》主要是对⽯钟⼭名字由来的考证探佚,对⽯钟⼭的描述仅限于:⾄暮夜⽉明,独与迈乘⼩⾈,⾄绝壁下。⼤⽯侧⽴千尺,如猛兽奇⿁,森然欲搏⼈;⽽⼭上栖鹘,闻⼈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有若⽼⼈咳且笑于⼭⾕中者,或⽈此鹳鹤也。余⽅⼼动欲还,⽽⼤声发于⽔上,噌吰如钟⿎不绝。⾈⼈⼤恐。徐⽽察之,则⼭下皆⽯⽳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为此也。⾈回⾄两⼭间,将⼊港⼝,有⼤⽯当中流,可坐百⼈,空中⽽多窍,与风⽔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解说词参考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解说词参考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解说词参考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解说词参考

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

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关于石钟山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不混。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石钟山记精美ppt教学教材(2024)

石钟山记精美ppt教学教材(2024)
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剥蚀, 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石怪 岩,如石钟、石鼓、石笋 等。
地质构造
石钟山位于地壳运动活跃 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岩 石层理丰富。
8
植被分布与生态环境
植被类型
石钟山植被繁茂,包括常 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等多种类型。
2024/1/29
生态环境
石钟山生态环境优越,生 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 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
游客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了解游客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旅游产 品和服务。
旅游安全管理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游客满意度和 忠诚度。
2024/1/29
18
05 石钟山生态环境 保护
2024/1/29
19
生态保护理念与政策法规
2024/1/29
生态保护理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
历史背景
石钟山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就有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墨宝。北宋大文学 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
2024/1/29
4
景点特色与文化内涵
景点特色
石钟山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 文景观著称。山势险峻,洞穴幽深, 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昭忠祠、英雄 石、梅花厅、苏轼像等。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探究
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感 想?
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 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游因——存疑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求证、否定李渤观点
游历——释疑
夜游见闻 游感——评疑
大石侧立
禽鸟飞叫
Fra Baidu bibliotek
水声轰鸣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结论)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游因——存疑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字词·第二段】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
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 窾
坎镗 鞳 之声,与向之噌 吰 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

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关于石钟山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不混。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