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记
游感——结论
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不传” 的原因)? 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所 以 不 传
郦 元
——言之不详
(叹)
士大夫 ——不肯夜泊绝壁下 (惜) 渔工水师 ——知而不能言 ——考击以求 陋者 (李渤) (笑)
《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异同:
译文:(至于那些)渔夫(和)船 工,即使知道(这些)却(又)不能 用文字表达。这(就是)世上没有流 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 渤之陋也。
译文:可是(那些)知识浅薄的人, 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 (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以为 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 概叹郦道元(说法)的简略,并且嘲笑 李渤(见识)的浅陋啊。
《石钟山记》通过质疑、释疑得 出事理,事理极其简明,仅为一句话, 不加阐释,也无须阐释。 《游褒禅山记》借记游内容为喻, 对事理作逻辑严密的深入阐释,充分 论说,有更多的说理成分、更强的论 说文特点。
《石钟山记》的记游部分动用了多 种表达方式,从整体来说是记叙,但其 中又有不少描写,既以叙事过程的波澜起 伏取胜,又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叙事描写交相烘托。 《游褒禅山记》的记游部分扼要地 交待游山的经过,概括地叙写景物,以 记叙的简明取胜。
泛舟赤壁
石钟山上的古寺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 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 视考察的精神。 2.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 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培养 文言翻译能力。
3.背诵全文。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子。
石钟山记 (1)
身如已灰之木, 身如已灰之木, 心似不系之舟。 心似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山底巨大石洞
远眺石钟山
关于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 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 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 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多米。 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 多米。石钟 山历史悠久,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 山历史悠久,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 多 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年。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中空如钟,其形奇” 中空如钟,其形奇” (胡传钊《石钟山志序》 蔼。他单 他太伟大,有资格待人温文和蔼。 他太伟大 纯真挚,向来不喜欢装腔作态。 纯真挚,向来不喜欢装腔作态。他活在纠纷 迭起的时代,难免变成政治风暴中的海燕、 迭起的时代,难免变成政治风暴中的海燕、 昏庸自私官僚的敌人、反抗压迫人民的斗士。 昏庸自私官僚的敌人、反抗压迫人民的斗士。 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 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一任一任的 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难怪他快快活活, 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难怪他快快活活,无 忧无惧,像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忧无惧,像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林语堂《苏东坡传》 林语堂《苏东坡传》 林语堂
石钟山记
一词多义
自以为得之矣
崆崆焉
自
(自己。代词)
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从。介词)
(相当于“然”。 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
(兼词,“于是” 即“到那里”)
搏
水石相搏 (击,打。动词)
得
得双石于潭上 (发现,找到。动词)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能够。助动词)
森然欲搏人 (抓,扑。动词)
莫
至莫夜月明 (通“暮”,名词)
译文: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 察它,原来山下面都是石洞和裂缝,不知 道它们有多深,细小的波浪涌进洞穴和裂 缝,波浪激荡便产生这种声音。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 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窽坎 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当:横档。 风水:大风和水浪。 应:呼应,应和。
译文:凡事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却凭主观猜测来判断它存在或不存在,可 以吗? 郦道元看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 是说得不够详细。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 莫能知!
以:利用。 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莫:没有谁。
译文:(那些)读书做官的人终究不愿 驾小船在夜晚停泊在陡峭的山崖下面,所 以没有人能够了解(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 因)。
乃:竟然。 考:敲打。
其实:它命名的真实原因。 陋:浅陋,浅薄。 简:简单。
译文:可是(那些)知识浅薄的人,竟用斧头敲 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还)自以为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 件事,概叹郦道元(说法)的简略,并且嘲笑李 渤(见识)的浅陋啊。
古今异义
1、 空中而多窍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虽:即使。
言:表达,记述。 所以:表原因。
石钟山记
常见文言文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噌洪如钟鼓不绝(名作动,敲钟击鼓) 噌洪如钟鼓不绝(名作动,敲钟击鼓) 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使…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 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作状,乘船)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作状,乘船) 大石侧立千尺(名作状,在旁边) 大石侧立千尺(名作状,在旁边)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名作状,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 用眼睛,用耳朵)
石钟山记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地势险 长江及鄱阳湖 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 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 高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 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 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 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 庐山烟云 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 近睹江湖清浊。 因为水的密度,高低, 可 近睹江湖清浊。(因为水的密度,高低, 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会混成一体) 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会混成一体)如在 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 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 空”。
常见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 扣而聆之(表顺接) 徐而察之(表修饰) 徐而察之(表修饰) 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人而无仪《相鼠》 表假设) 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 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箜箜焉(相当于“ 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此) 微波入焉(兼词,于此) 4、 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 因笑谓迈曰(于是) 因笑谓迈曰(于是)
石钟山——精选推荐
⽯钟⼭⽯钟⼭有上、下⽯钟两座⼭,其实这两座⼭都不算⾼,最⾼处也就海拔61.7⽶。
因其临⽔⽽⽴,崖如⼑削,登临其顶,险峻之势绝不亚于庐⼭。
千百年来,⽯钟⼭因名⽽⽣疑,也因疑⽽吸引⼈们的关注。
早在《⽔经》⼀书中,就有鄱阳湖出⼝处有⽯钟⼭的记载。
缘何称⽯钟⼭,历史上众说纷纭。
北魏郦道元作《⽔经注》,说是“下临深潭,微风⿎浪,⽔⽯相搏,响若洪钟”;唐代江州(现九江)刺史李渤说,“得双⽯于潭上,扣⽽聆之,南声涵胡,北声清越,抱⽌响腾,余⾳徐歇”。
因⽯钟⼭⽯质奇特⽽发声;宋元丰七年(1084年),⼤⽂学家苏轼送长⼦苏迈赴江西德兴县赴任,途径湖⼝,登临⽯钟⼭。
他对上述两种说法⼼⽣怀疑,决定实地考察。
于是在⽉明星稀之夜,带上⼉⼦苏迈乘坐⼀叶扁⾈,出没于绝壁深潭之间,但见“⼭下皆⽯⽳罅,不知其深浅,微波⼊焉,涵澹澎湃⽽为此也。
⾈回⾄两⼭间,将⼊港⼝,有⼤⽯当中流,可坐百⼈,空中⽽多窍,与风⽔相吞吐,有款坎镗答之声,与向之噌宏者相应”。
还对苏迈说,“事不⽬见⽿闻,⽽臆断其有⽆,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予同,⽽⾔之不详。
⼠⼤夫终不肯以⼩⾈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渔⼯⽔师,虽知⽽不能⾔。
……盖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也”。
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钟⼭记》。
苏⼦的《⽯钟⼭记》主要是对⽯钟⼭名字由来的考证探佚,对⽯钟⼭的描述仅限于:⾄暮夜⽉明,独与迈乘⼩⾈,⾄绝壁下。
⼤⽯侧⽴千尺,如猛兽奇⿁,森然欲搏⼈;⽽⼭上栖鹘,闻⼈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有若⽼⼈咳且笑于⼭⾕中者,或⽈此鹳鹤也。
余⽅⼼动欲还,⽽⼤声发于⽔上,噌吰如钟⿎不绝。
⾈⼈⼤恐。
徐⽽察之,则⼭下皆⽯⽳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为此也。
⾈回⾄两⼭间,将⼊港⼝,有⼤⽯当中流,可坐百⼈,空中⽽多窍,与风⽔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百余字中,⽯钟⼭⼭体为岩⽯,巨⼤陡峭峥嵘,临⽔处下有洞⽳。
我以为⽯钟⼭的最⼤特⾊苏⼦已经⾔尽。
⽯钟⼭为⽯灰岩岩体,南北临⽔,临⽔⾯为峭壁。
石钟山记精美ppt
文化产业发展
石钟山地区可以发展文化产业,如艺 术、文学、影视等,将文化遗产转化 为文化产品。
未来展望
1 2 3
可持续发展
石钟山地区未来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 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石钟山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金支持,提升石钟山地区 的国际影响力。
简洁明快
石钟山记的语言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用词精准,表达力强。
意境之美
幽深雅致
石钟山记所描绘的石钟山景色幽深雅 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景交融
石钟山记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融入了 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情景交融,意境 深远。
05 石钟山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现状
自然环境维护
石钟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得 到了有效的保护,植被丰 富,水质清澈,空气清新。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石钟山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让 社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区与旅游业的共 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色景点
钟声悠扬
石钟山最著名的特色景点就是它 的钟声,在特定的时间里,钟声 悠扬,回荡在整个山林之间,给
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云海奇观
在石钟山的山顶,有时会出现云 海奇观,云海翻滚,与周围的峰 林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绝美的
画面。
四季景色
石钟山的四季景色各有特色,春 天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秋 天红叶满山,冬天白雪皑皑,每 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等待着游
当地人的故事
当地人关于石钟山的传说和故事 ,反映了人们对石钟山的敬畏和 崇拜。
文学作品中的石钟山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石钟山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
课件结构清晰,按照引言、主体内容、结论等部分进行组织,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结构
课件突出重点,对石钟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深入剖析;同时针对难点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重点与难点
02
CHAPTER
石钟山地理位置与特色
石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06
CHAPTER
旅游攻略与实用信息
最佳旅游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石钟山最适宜旅游的季节,此时气候宜人,适合户外活动。
住宿推荐
山周边有众多星级酒店、快捷酒店和家庭旅馆供游客选择,其中推荐几家性价比较高的酒店。
餐饮推荐
石钟山周边的餐厅以当地特色菜为主,口味独特,值得一试。同时,山上也有一些小吃摊点和茶馆,供游客品尝当地美食和休闲聊天。
湖泊映衬
历史悠久
石钟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之地,留下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
文化底蕴深厚
石钟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
名人遗迹众多
石钟山上有许多名人遗迹,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碑刻、彭玉麟的梅花石刻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03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
目录
引言石钟山地理位置与特色石钟山主要景点介绍石钟山历史文化内涵石钟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攻略与实用信息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CHAPTER
引言
石钟山作为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遗产,其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
通过PPT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石钟山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8-石钟山记
始:才
越:高扬
独:唯独
访:寻访 得:找到 扣:敲打 而:连词表承接
腾:传播
以:用
徐:慢
名:命名 (名---动)
之:石钟山命名
的真正的原因 得……于潭上:介后
聆:仔细听
然:但是
函胡:通“含糊”
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后
所在皆是也
判断
一、对前人的记载提出质疑,点明游览考察 的缘由动机,为下文作者亲临进行探究提供 依据。(记叙、议论)
后:轻松愉快,有探究得实 情后的兴奋与喜悦
课文 项目
思想内容
《游褒禅山记》
借记游写感想发议论。说明 无论是政治还是处事,除物 质条件外,还要有坚定的志 向和顽强的毅力,要有“深 思慎取”的精神。
《石钟山记》
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 得。说明对任何事物作出判断 ,都必须根据目见耳闻,必须 深入实际亲自调查,不可主观 臆断。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 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 三国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元末朱 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
正音
蠡(lǐ) 郦(lì) 磬(qìng) 聆(líng) 桴(fú) 铿(kēnɡ) 硿硿(kōng) 莫(mù) 栖鹘(qī hú) 磔磔(zhé) 鹳鹤(guàn hè) 噌吰(chēnɡ hónɡ) 罅(xià)窾坎(kuǎn kǎn)识(zhì) 镗鞳(tānɡ tà) 无射(wú yì)
释疑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 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 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ppt课件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 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 使,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 属江西)任县尉。
父子二人途径湖口县,兴之所至,游览 了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进行 实地考察。有感而发,苏轼信手写下了这篇 著名的游记。
研
第 一 段
读 文
本
兼词,在那里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 莫能知……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演奏 于是
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知道、认得、
能辨别
判断句
判断句
“汝 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参考译文
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地响着像钟鼓的 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音。船调 转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处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 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 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 “你知道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 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2、苏轼在文中强调耳闻目见、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反对主观臆断, 草率盲从,这是科学的态度。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与苏轼的提倡的科 学态度是一致的。
余音萦耳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 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 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此颧鹤也。
石钟山
石钟山,是由中生代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的海拨60多米,面积有0.2平方公里山体。
千古以来石钟山为什么会叫石钟山?引得数千年以来人们来此寻方究尽。
石钟山襟江带湖,临江湖面山势陡峭。
自古以来这里就“吴楚咽喉、江右冲要”。
是历代军事家关注的战略要地,早在公元420年-479年间的南北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就在这里设有哨所---“湖口戌”。
元朝未年,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以石钟山作为营垒,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并大败陈友谅于此。
清代咸丰时期,太平军在此设防与湘军浴血奋战了迎五个春秋。
这里扼住长江天险,也锁住鄱阳湖的咽喉。
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地方。
因为频繁的战争,给石钟山的建筑也带来频繁的废兴。
现在石钟山的古建筑多是清代的遗存,现在经过多次修复,在这将近九万平方米的石钟山上共汇集亭、台、楼、阁、殿、厅、祠、院、轩、廊等三十多种建筑形式。
山上建筑多以露为主、以涵为辅。
我们从大门进去,看到的第一座亭子“石钟亭”。
亭中有一块大石头,当我们拿其他的石头击撞击它时,就会听到“嗡、嗡”的响声,这是唐代李渤当年探访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沿着台阶而上,我们看到了怀苏亭中的苏东坡。
我们早对石钟山的印象,基本上都是从他的大作《石钟山记》而来。
在怀苏亭中的苏东坡像的背面,就刻着这篇文章的全文。
走进紫云廊中,看左边墙上嵌碑如林,看右边的乱石都变成紫色的了,好一派飞来若紫云。
在琳琅满目的碑刻摩中,大文豪郭沫若的诗特别醒目:偶至石钟山、江天一望宽。
水文黄赤界、峰影有无间.....。
船厅前临陡崖,就象是条正在鄱阳湖上开动的大船,这里视野辽阔,江湖之胜可以尽收眼中。
从左往右、鞋山、五老峰、湖口大桥、梅家州、长江历历在目。
在船厅挂着杜锡蛙的提字“湖山一览”。
在船厅看落日是石钟山上的一桩美事“乌飞千点白,日没半红轮”。
由船厅左下右转,我们就来到了“泛舟岩”,这里是石钟山最险的地方。
也是苏东坡月夜里坐小舟探寻石钟得名由来的地方。
此处以前是没有路的,自1980年开始在这陡壁上修起这条小路。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词[五篇范例]
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词[五篇范例]第一篇:湖口县石钟山导游词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
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
关于石钟山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不混。
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
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第二篇:石钟山导游词(范文模版)湖口县石钟山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石钟山记
因 形 得 名
石 钟 山
3 、 兼 而 有 之 2 、 因 声 得 名 1 、 因 形 得 名
石钟山位于湖口
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 61.8米,相对高度约 40米左右,面积仅0.2 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 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 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 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 下,寻声探源,并撰写 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 而相得益彰。
得 搏 水石相搏 (击,打。动词) 得双石于潭上 动词) 得到,找到。动词) (得到,找到。动词) 森然欲搏人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动词) (抓,扑。动词) 能够。助动词) (能够。助动词) 莫 鼓 至莫夜月明 日落的时候。 ( 通 “ 暮 ” , 日落的时候 。 名 如钟鼓不绝 一种乐器。名词) (一种乐器。名词) 词) 故莫能知 ( 没 有 谁 。 否 微风鼓浪 定性无定指代 名词作动词) (拍。名词作动词) 词)
得双石于潭上, 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音清越,桴止响腾, 渤 余韵徐歇。 余韵徐歇。 余 尤 疑 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而况石乎! 也,而况石乎! 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所在皆是也,而 此独以钟名, 此独以钟名,何 哉?
郦说 —— 游因——质疑 质疑 游因 说 ——
疑 疑
记 游历——解疑 解疑 游历
看法 ——因声命名 因声命名 法 ——
游
——
因事说理的游记
{
据
依
事 ——
目 的 <——— ——— ———› ———
怀疑前人说法而夜游石钟山 探察其得名由来。
理 —— 事不目见耳闻, 不可而臆断其有无。
江西湖口县石钟山介绍
江西湖口县石钟山介绍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西湖口县石钟山介绍,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
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
关于石钟山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不混。
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
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石钟山记》苏轼描写鄱阳湖石钟山景色的古诗
《石钟山记》苏轼描写鄱阳湖石钟山景色的古诗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描写石钟山风景的古诗鉴赏。
【石钟山记】宋代: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
”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
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
石钟山
石钟山【湖口县石钟山】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邮政编码: 332500,电话区号: 0792。
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
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
(因为水的密度,高低,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会混成一体)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
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
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
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游罢石钟山可东去彭泽县境内的龙宫洞溶洞群,相距43公里,可乘汽车到达。
景点:昭忠祠:建于石钟山顶。
清咸丰八年(1858)彭玉麟等奉上谕建造,是石钟山的主体建筑。
祠分前庑后庑,面对江湖,视野开阔。
曾国藩、彭玉麟均有记,并手书碑刻,曾、彭等若干人为祠撰写的长短联达百余幅。
祠前辟有广场,祠两侧古樟也是彭玉麟等手植。
祠内新创编钟古乐演奏项目,所用编钟系按湖北曾侯乙古墓出土编钟仿制。
英雄石:在上石钟山麓,昂踞岩石之巅。
相传为明代朱元璋大将常遇春与陈友谅交战时,用枪挑放于此。
石上,至今还留存着枪剌的痕迹。
碑廊:从绿荫深处至锁江亭,沿长廊壁间,陈列着历代与石钟山有关的名家简介、浣香别墅、唐魏征手书碑刻及全山宋、元、明、清历代碑刻及石刻,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厅:位于全山最高处,又名六十本梅花寄舫,四周原有梅花60株。
上谕亭:位于山之北面,为两层八角,又名八角亭。
原在通济门(北门)内孝感坊。
《石钟山记》
回顾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 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 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 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 州画派。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读思考
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第一段写了几种说法?在 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
人物
得名由来
作者
作者
态度
依据
人物
郦 道 元
李
渤
得名由来
作者
作者
态度
依据
下临深潭,微风 人 常 鼓浪,水石相搏, 疑 之 声如洪钟。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得双石于潭上,扣 而聆之,南声函胡, 余 尤 北音清越,桴止响 疑 之
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
可分三层。第一层(“元丰七年……得观所谓石钟者”),点 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 第二层(“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写访问 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表明他们相信李渤 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 第三层(“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写月夜考察 游石钟山的经过。
疏通词句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于此)。”郦 元以为下临(靠近)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 石相搏(撞击,拍),声如洪钟。是(这个)说也,人常 疑之。今以(把)钟磬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 (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同“含糊”),北音 清越,桴(鼓槌)止响(响声,声音)腾(传播),余韵 (余音)徐歇(消失)。自以为(认为)得之矣。然是说 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 (用)钟名(命名),何哉?
石钟山风景区
石钟山风景区石钟山风景区位于县城双钟镇老城区,屹立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东南岸,半临湖水半依城。
西望匡庐,北枕长江。
与鄱阳湖对岸的梅家洲、长江对岸的江洲和安徽省宿松县的老洲隔水相望,素有“江湖锁钥”之称。
石钟山之名,始见汉代的《水经》。
自古以来,对石钟山的定名有以声命名,以形命名,或以声形兼备而命名之争论。
宋文学家苏轼月夜泛舟探访,留下千古名篇《石钟山记》。
石钟山分上石钟山和下石钟山两处。
上石钟山倚南,滨湖而立;下石钟山靠北,面江而屹。
两山对峙,形成犄角,相距1200米。
上、下石钟山的大小、山势、形状等,甚是相似,均为海拔67米,面积10万平方米。
明代以前,上石钟山殿宇参差,十分繁荣。
后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毁坏山上建筑和明代大地震使临水山体崩塌,遂逐渐衰落。
清咸丰年间,清军水师长江巡阅使彭玉麟驻守下石钟山,陆续修建亭台楼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石钟山在驻县海军仓库基地的管辖区内,未进行旅游开发。
而下石钟山经四次集中修建,其中最全面、最具规模的修复,是从1978年开始的一次。
政府拨款、上级支持、社会捐助、名人解囊,在石钟山管理处处长袁作的主持下,集中县内建筑精英,在全县范围及邻县大量搜集古建筑材料,经精心拼嵌修补,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建成第一个旅游景点。
下石钟山于1979年10月1日开始对外售票,正式开放。
1959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将石钟山列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79年,石钟山成为庐山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的景点之一。
1996年12月,石钟山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考评,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景观名录》。
2002年,石钟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点),2011年7月,石钟山正式申报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
2013年3月,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景观石钟山之石具有透、瘦、皱、漏特点,奇岩怪石,千姿百态。
深度讲解景点
深度讲解景点景点深度讲解:湖口石钟山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深入探索湖口石钟山的魅力。
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峰,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是湖口县双钟镇的一部分。
石钟山分为上下两部分,镇南的称为上石钟山,镇北的称为下石钟山,虽然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但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却十分深厚。
首先,关于石钟山的名字由来,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玉皇大帝在建造灵宵宝殿时,使用了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
当力士在搬运途中,因为贪看景色,神钟从肩上脱落,一个落在了鄱阳湖畔,一个落在了长江之滨,因此形成了上、下石钟山。
然而,更为人们所熟知的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源于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考察。
苏轼曾亲自乘舟探索石钟山的奥秘。
他发现,由于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当风浪冲击这些洞穴时,会发出如钟声般的声音。
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石钟山得名的谜团,也使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
除了它的名字和历史背景,石钟山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鄱湖长江交汇处,烟波浩渺,湖光山色相互映衬,而石钟山上则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可以领略到人类智慧和历史的沉淀。
在游览石钟山时,建议大家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参观。
首先可以参观上石钟山,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然后可以乘坐渡船到下石钟山,参观那里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可以留意一些重要的景点和文物,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碑刻、古代战场遗址、以及各种历史文物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石钟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议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听取专业的讲解。
景区内有专业的讲解员和导游,他们可以为大家提供详细的讲解和导览服务。
通过他们的讲解,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石钟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加你的游览体验和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湖口石钟山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山峰。
无论是它的名字由来、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体验。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够对石钟山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湖口石钟山
湖口石钟山登名山读名篇——游湖口石钟山从九江沿长江顺流而下30多公里就是古彭蠡口,现称湖口。
湖口顾名思义就是鄱阳湖流入长江处。
湖口有一处因苏轼写《石钟山记》而名闻天下的奇特景点叫石钟山。
7月25日上午,我们驱车来到石钟山。
这是一处座落在江湖之滨的石灰岩山崖。
据当地人介绍,石钟山有上、下石钟两座山,其实这两座山都不算高,最高处也就海拔61.7米。
因其临水而立,崖如刀削,登临其顶,险峻之势绝不亚于庐山。
千百年来,石钟山因名而生疑,也因疑而吸引人们的关注。
早在《水经》一书中,就有鄱阳湖出口处有石钟山的记载。
缘何称石钟山,历史上众说纷纭。
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说是“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唐代江州(现九江)刺史李渤说,“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涵胡,北声清越,抱止响腾,余音徐歇”。
因石钟山石质奇特而发声;宋元丰七年(1084年),大文学家苏轼送长子苏迈赴江西德兴县赴任,途径湖口,登临石钟山。
他对上述两种说法心生怀疑,决定实地考察。
于是在月明星稀之夜,带上儿子苏迈乘坐一叶扁舟,出没于绝壁深潭之间,但见“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款坎镗答之声,与向之噌宏者相应”。
还对苏迈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予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
苏东坡一篇文章引出历代文人雅士对石钟山不竭的探索。
南宋丞相周必大于乾道丁亥年(1167年)十月十七日,“泛舟至湖口县,下临钟石”,时发现“岩洞中多熙、丰、崇、观以来士大夫题字,其中一石高四尺,扣之崆崆然,东坡所笑者此也”。
“次到下钟山广福院,亦有一石,阔丈余,可扣击。
然则李渤所谓南声北音,亦未为无据”。
周必大似乎无意卷入论争,只是极赞上、下石钟山之奇岩怪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
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
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
关于石钟山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不混。
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
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国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