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家教故事4篇
家风家教故事4篇【篇一】我小的时候,因为奶奶家在外地,姥姥家又住得远,我是在太爷家里长大的,我和太爷是极其亲热的。
太爷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的八路军。
日本投降后,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处处伤疤足以说明他曾经的光辉历程。
那一块块闪亮的战功章、一张张泛黄的嘉奖令都诉说着他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但他却从不以功臣自居,身为干部,也从没摆过干部的架子,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过好自己平凡的生活就可以。
他虽然只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但在我心里他真的是很伟大、很无私。
记忆里,太爷的房子很小、很暗,不足12平方米,屋子很窄小,而且屋内还有个一米见方的烟囱。
屋子的位置特别靠边,只在阴面有个小小的窗户,终日不见阳光。
一直觉得一进这屋就暗得压抑。
曾经听太爷说过,这房间本就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外国人专门设计来存放杂物的储藏室。
上世纪五十年代,太爷响应党的号召,脱下他为之奋战半生的军装,转业到工厂当了一名政工干部。
当时厂里住房困难,储藏间也不得不安排职工去住。
这间屋子条件如此艰苦,又有谁愿意去住呢,毕竟不是住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可能是一辈子。
太爷当时是厂里的干部,知道厂里有困难,而且这间房间不好分配,便果断地把自己的住房腾出来让给职工去住,自己带着一家四口住进了这间屋。
这样小而暗的屋子最多也就放一个床、一个小桌子,一个人去住可能都难以将就,何况是夫妻和两个女儿共同居住,其中的不方便可想而知。
面对家里人的不理解,太爷毅然决然地搬了进去。
他的想法其实简单,就是:当干部的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既然党有需要,那就应该做出牺牲,既然厂里有困难,职工有需要,当干部的就应该带这个头。
以前战争时期连死都不怕,现在和平年代换个艰苦点的房子根本不算什么。
之后,很多很多年间,职工代表多次提议,上级领导多次协商为他调房、增加住房等都被他拒绝了。
家风家教小故事
家风家教小故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风和家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个家庭的风气和教育方式,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家风家教小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故事一,尊老爱幼。
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他的爷爷奶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们依然非常健康和活跃。
小明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尊敬长辈,照顾老人。
每次回家,小明都会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事情,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倒水等等。
在小明的身上,父母教导的家风和家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故事二,诚实守信。
小红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孩子。
有一次,她在学校捡到了一部手机,她主动交给了老师。
老师找到了手机的主人,主人非常感激小红的诚实。
小红的父母非常为她感到骄傲,他们从小就教育小红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种家风和家教在小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故事三,孝敬父母。
小华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对他非常好,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小华从小就懂得孝敬爷爷奶奶,每天都会给他们倒水、买菜、洗衣服。
他的爷爷奶奶对他非常满意,他们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小华也因此成长得非常健康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小李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勤俭节约。
小李知道父母的辛苦,他从小就不乱花钱,不乱要求。
他知道家里的条件有限,所以他会珍惜每一分钱,不会乱花。
他的勤俭节约的家风和家教,让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让他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就是几个家风家教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家风和家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注重家风家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精选25篇)
关于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精选25篇〕关于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精选25篇〕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篇1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
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
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
我和哥哥那么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
”“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
”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
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
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
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和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
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
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玩耍,似乎想让我和哥哥成为书呆子。
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
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
”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
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
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妙!家风家训家教的小故事篇2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妙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
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如今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优秀5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优秀5篇)家风家训家教作文篇一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家风街访引起社会共鸣。
“家风就是不许欺负老婆”,“家风就是教育孩子学好习,做好人”……老百姓用简朴的言语诠释家风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在生活点滴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有人形象地将父母比喻成青山绿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毋容置疑,在我们身边也有的父母表现出两面性,让孩子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出现焦虑和困惑。
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勾勒出面对跌倒的老人究竟应该选择“扶”还是“不扶”的矛盾心情。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来了!”在金钱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会选择良知。
同时也呼吁:面对人们为自己不受冤枉之灾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让好人有好报。
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把“勤奋、努力、勤劳、节俭、正直、和善”作为家风用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和价值观,并影响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我们夫妇虽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努力和奉献在平凡中诠释人生的精彩。
在视“分数”为至尊、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我们的观点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激发孩子的兴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儿子学习很紧张,可当儿子提出“要参加校学生会干部竞聘”时我们选择尊重的同时提醒儿子要合理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学习和活动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下来,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儿子在搞好学校活动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电视前、餐桌旁,我们也曾谈论一些热点新闻和校园趣事,“在拔河比赛中某某班因作弊导致两班同学大动干戈”,“某某班同学因谈恋爱被开除”……有时我也会将群里看到的“某男生在校遭女同学骚扰,成绩下滑被父母误认为谈对象而离家出走”、“某女孩因讨厌英语老师而罢课”等问题与儿子交流,“如果换成是你,你该如何处理?”“做为家长,我的观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观点,在沟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风,增进了母子感情。
家风家教故事(实用8篇)
家风家教故事(实用8篇)家风家教故事第1篇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家风的作文,一回到家,我就苦思冥想。
什么是家风呢?“盈盈,发什么呆呢?怎么不写作业呢?”正在忙着为我们一家人做饭的妈妈喊道。
听,多熟悉。
赶快写作业……对,这不就是我们的家风吗——今日事,今日毕!我认认真真地写起了作业。
可写到一半,我那不争气的肚子咕咕叫起来,趁妈妈不注意,我偷偷地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准备吃。
耳边又响起妈妈的声音:“爸爸还没有回来,你怎么可以先吃呢?妈妈经常讲的餐桌礼仪呢?”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爸爸妈妈对我是绝对的深情,只要他们不出差,每天都会有半个小时以上的亲子阅读时间。
这是幼儿园养成的习惯,以前是他们读,我听。
现在是我读,他们听,并各自发表对书本内容的见解。
在阅读时爸爸妈妈绝对是全身心的投入,关闭一切电子产品。
这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专注这样一个词语。
我们不是x人,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来到了x。
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妈妈接到了这里。
虽然他们知道带上我,在工作或经济上会有很大的压力,他们婉拒了爷爷奶奶的提议——将我留在老家,毅然决然地这么做了。
爸爸妈妈为了我,选择的工作都是压力较大并相对自由的工作。
爸爸妈妈还经常带我去各地游玩,带我去领悟大自然的美。
妈妈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爸爸妈妈和我在他乡。
他们自然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疏于照顾,我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责怪自己不孝顺。
每到双休,就一定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一通电话,报一声平安。
每次去逛街,看到一些衣服或其他物品就听到妈妈念叨,这个适合爷爷,这个适合姥姥……似乎没有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其实我心里清楚。
妈妈有多久没自己给自己添过新衣裳妈妈是多么爱美的一个人,妈妈就是这么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我的家风,伴随着我慢慢成长。
家风家教故事第2篇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教育已经给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
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家教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教一直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个家庭的风气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家风家教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父亲的榜样》。
小明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小明小时候常常看到父亲对人诚实守信的态度,深受感染。
父亲告诉他,“做人要讲诚信,不要说谎,不要欺骗别人。
”小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风熏陶,他也一直秉承着父亲的教诲,成为了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故事二,《母亲的耐心》。
小红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对待孩子总是充满耐心和爱心。
小红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因为功课问题和母亲吵架。
但是,母亲从不放弃对小红的教育,她总是耐心地给小红讲解知识,帮助她解决问题。
最终,小红也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故事三,《爷爷的敬老之道》。
小李的爷爷是一个非常尊重长辈的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都会对长辈客气有礼。
小李常常听爷爷说,“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敬老尊贤。
”小李从小就受到了爷爷的影响,他也成为了一个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这些家风家教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往往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家风和家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生观。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在当今社会,家风家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教育成为了塑造孩子品格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家风家教的培养,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益终身,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总之,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的软实力,它不仅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重视家风家教的培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着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这个世界会好吗”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路要靠自己走小时候;我经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锁在家里;通过见方的窗户只能看到窄小的蓝天和细小的风景;我时常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亲戚”妈妈爸爸告诉我;“我们家的亲戚都在山东;爸爸妈妈都从老家过来;没有亲戚;工作很忙;怕你们出去受欺负;养你们四个很不容易;你们要记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赖别人”我记住了这句话;永远的记住了..在学校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自己解决;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纪应该干的;很多老师喜欢我;他们喜欢我的独立自主小学的学校生活因为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学全班移到了明泽;很多同学都在哭泣;他们喜欢那所曾经相处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和众多的校友;而我却很淡定;安慰着眼前不可以改变现实的同学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接受这所贫穷的学校;明泽小学成了我的母校..这所艰苦的学校;没有操场;厕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异常艰苦;冒着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里学习;楼内的雪花和寒风可劲的下着;挂着;温暖已经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在家里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小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自己解决困难;因此我的进入状态要比其他同班同学要快一些..妈妈说;“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是优秀的;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我也相信这句话;喜欢了我们的新班主任;也喜欢了这种简单而又丰富的学习生活..冬天每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承担了班级的生炉子工作;我从家里抱来捡拾的木头;用斧头把他们劈成小块;把同学使用过的废本做引子;点上火柴;然后迅速的从炉子下面引火;把细长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炉子的火就升起来了;当火稳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块的煤放到炉子里;然后让炉子保持一定的温度;迎接同学们和老师的到来..班级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担当着;我从来不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委屈;相反我觉得我很乐意做这样出力的工作..妈妈知道我做这些;鼓励我说;“一定要帮助老师搞好班级;让老师好好的工作;多教你们知识;你们也会多学知识”母亲善良的支持和善意的叮咛;让我干得很起劲;使老师和同学很喜欢我;同时学校也把上夜课的生炉子任务交给了我;夜幕即将降临;我抵挡得住寒冷;独自一人来到学校;自己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为上夜课的成人们生火;在成人们上夜课之前;我已经为他们创造了最温暖的教室;一个冬天过后;我得到了学校的第一笔薪水2.45元;用这笔钱我买了最喜欢的书;妈妈知道了;高兴地说;“真了不起;孩子能挣钱了路要靠自己走;钱就是这样辛苦挣来的自己花着才舒服..”这笔来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从那以后成为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资本;也带我走入更独立的人生..很快在这所学校;虽然仅仅两个班级;虽然我们是外来的;因为不卑不亢;因为敢爱敢恨;因为敢说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干敢干会干;干的放心;干得圆满;不但保护了我们的班级;爱护了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在这所学校里得到更多的老师的认识和认可..因为独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学习生活中;在妈妈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为我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学会了宽容和豁达;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至今成为了我生活的闺蜜和永久的朋友..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权贵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会为生活创造更美更高的价值西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纸屑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从车窗抛物不翻越栏杆不无序乘车不破坏公共设施花草树木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篇一】“陈大妈,儿子又带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气啊!下辈对您这么好。
我们看着都羡慕呢!”每每和邻里街坊们一起闲谈的时候,陈大妈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不为别的,只因为陈大妈有个和睦的好家庭。
陈大妈的儿子——老藏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县衡山镇古城社区居民。
说起老藏敬老孝老,可谓有口皆碑,可他常说:“没什么好夸赞的,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本分。
只要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边。
这也是给下辈做表率,言传身教嘛。
”家庭和睦,他对父母尽心侍奉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可是老藏却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句话。
老藏的父亲有腿疾,不能走远路,终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动,吃饭也要家人搀扶,母亲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顾。
为了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他和妻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事无巨细尽心侍奉。
20多年来,一家人没有红过一次眼,没吵过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
2016年老藏的父亲去世了,老藏更加明白了“尽孝要及时”的道理,只要是母亲想要的,老藏都尽量满足,生怕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兴。
老藏说,如今只有母亲一个,他更要好好孝顺,不留遗憾。
做饭、洗脚、剪指甲、聊天、带母亲出去玩……早已成了老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孝心传承,他为子女做好榜样老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邻居们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妻子说他是“好丈夫”,女儿说他是“好父每当看到我家老藏忙前忙后伺候婆婆,我就知“。
他妻子常说:”亲.道自己嫁对了人。
他的细心、耐心、孝心,都感动着我,作为妻子,我必须和他并肩站在一起,好好侍奉婆婆,教育女儿,不能给我们家老藏丢脸”。
他女儿告诉我们:“每次回家听到别人夸赞爸爸和妈妈,我都感到无比光荣。
作为他们唯一的女儿,我一定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好品质、好行为,做个他们的孝顺女儿”。
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和气气,妻贤女孝,邻里亲善。
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对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精选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家家教故事八篇【篇一】“ 大,儿子又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分啊!下您么好。
我看着都敬羡呢!”凡是和里邻居一同的候,大都是大家敬羡的象。
不的,只因大有个友善的好家庭。
大的儿子——老藏是个近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衡山古城社区居民。
起老藏敬老孝老,可交口称誉,可他常:“没什么好夸的,孝敬父亲母亲是子女的安分。
只需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
也是下做楷模,言身教嘛。
”家庭友善,他父亲母亲悉心服侍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是老藏却用行反了句。
老藏的父有腿疾,不可以走路,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吃也要家人扶,母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
了老人度一个安、祥和的暮年,他和老婆向来陪在父亲母亲身,事无巨悉心服侍。
20 多年来,一家人没有一次眼,没吵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邻居居敬羡的象。
2016 年迈藏的父逝世了,老藏更为理解了“尽孝要及”的道理,只假如母想要的,老藏都尽量足,惟恐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
老藏,此刻只有母一个,他更要好好孝,不留憾。
做、洗脚、剪指甲、聊天、母出去玩⋯⋯ 早已成了老藏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孝心承,他子女做好榜老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在内心,居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老婆他是“好丈夫”,女儿他是“好父”。
他老婆常:“每当看到我家老藏忙前忙后服侍婆婆,我就知道自己嫁对了人。
他的仔细、耐心、孝心,都感人着我,作为老婆,我一定和他并肩站在一同,好好服侍婆婆,教育女儿,不可以给我们家老藏丢人”。
他女儿告诉我们:“每次回家听到他人夸赞爸爸和妈妈,我都感觉非常荣耀。
作为他们独一的女儿,我必定继承和弘扬他们的好质量、好行为,做个他们的孝敬女儿”。
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随和气,妻贤女孝,邻居友善。
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关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
“有次家里来小偷,就我一个在家,吓得我不敢在家里待了。
那几日,都是模俊每日来陪着我,还给我做饭,真的不简单。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1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2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
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
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经典的二岁儿童睡前故事有趣的三岁儿童睡前故事七岁儿童睡前故事经典的宝宝睡前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1七月的普洱,炎炎夏日中附带着丝丝的细雨,而我却沉浸在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中,看着书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读书时代早已认识,却仅仅认识其本人及其优秀〔事迹〕,但对各位名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对后代的〔教育〕也知之甚少,但通过阅读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我从中看到了司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看到了苏洵三兄弟的团结共患难,看到了司马光告诫子孙贪婪多欲身必败,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钱为本等等,其中包含了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及处世之道四个大道理,但其中我受到的启发不仅仅于其中,生活中先做人后做事,作为一名基层工程管理员,需要协调各方参建单位工作,对内对外都必须合理安排,提前筹划,为人、为管理员、处事必须学会,必须严于律己,善于学习。
首先,为人之道,作为一名基层工程管理员,在工程的日常管理中,必须学会为人。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这段话出自颜氏家训,大意是古来圣贤书,教人老实孝顺,谨言,经常检讨自己的行为,立足于养成良好的家风,修身齐家。
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细小琐碎的事情繁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而且工程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对外交流中要慎言,把握好语言的尺度。
在苏洵的:兄弟团结共患难一文中,更是要我们学会团结,工程参建单位众多,配合难度颇高,因此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各方配合才能完成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室外施工,土建管道,绿化、智能化及市政配套,并不是单独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每一家单位各做各的,那最后将会造成无休止的返工,费时费力,这就表达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而我们甲方现场管理员,正是作为合作团结的桥梁出现的,链接各单位完成此工程工程,可想而知,我们首先要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才能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以及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中华民族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向来重视家教,经过一代一代相传,家训就演变成了“家风”。
家风培养出了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家风的好坏。
自古以来,先人们就极重视家风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熹写给他儿子的家书,让他好好读书,还有《傅雷家书》等等。
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勤奋努力;尊师重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便自己盛好一碗开始吃。
只听妈妈说,“可以这样吗?”我恍然大悟,拍拍脑袋,把大家的饭盛好,等长辈上座了才开始吃。
老爸看见了,便夸我说“对嘛,这才是懂礼貌、孝顺的孩子。
”我笑了笑。
还有一次,家里的水管坏了,我们打电话让人来修,可是等第二天,我们都忘记了这件事,到外婆家去了。
走到半路,我忽然想到今天不是有人来家里修水管吗?我立即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拍脑袋说道:“呀,我怎么忘记了,快回家吧。
”妈妈立刻往家赶,我追上妈妈说:“都走这么远了,还要回去吗?叫他下次再来吧。
”“当然要回去了,跟人家约好,就不能失信于人,别让人家等着了。
”等我们刚到家,修水管的师傅就来了,热情地把家里的水管修好了。
这些就是我家的家训,孝敬长辈不仅仅是我们的家风家训,更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
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虽然他们平常工作很繁忙,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购物。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通用6篇)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通用6篇)家风rdquo家风,又称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即一个家庭的氛围。
家风是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员的价值标准。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家教家风故事的文章6篇,欢迎品鉴!我的家教家风故事篇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规则不成方圆。
家风与家教是一个家庭拥有健康环境的核心。
在此,我所理解的家风和家教,是家庭予以树立的一种道德标准和个人成长的初始化教化。
浅谈生活中的家风与家教,并不能用文字去定义它的正解,也不能随意评判它的对与错,它们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于家人树立一个主动向上的价值观标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气。
而我家的家风与家教体现出:俭,仁,孝,勤。
是爷爷教会我: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在小时候爷爷教会我的第一首古诗。
爷爷是一个退伍老兵,也是我最敬重崇拜的长辈,小时候我总喜爱跟着爷爷去地里干活,听他讲那些英雄的故事,听他道那个年头的穷苦,告知我那个时代每天吃不饱饭,更没有现在的生活三餐有肉。
这也让我知道有许多自然的食材(野菜,野果子等等)是可以做食物的。
当然,我成长的这个时代并没有很理解爷爷所说的贫苦,但是我看到的是他脸上满满的知足感,而现在生活渐渐改善,他依旧保持着节俭的淳朴民风。
所以,从小爷爷就教育我不行以霸占,不行以奢侈,不行以挥霍。
至今,我们家吃完饭的碗里都不会留下一粒米,这个好习惯始终跟随我至今,因为爷爷让我懂得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
俗话说成由勤俭破由奢细细品品这句话在结合现在社会现象来看,勤俭节约的人和奢侈奢侈的人的确是有品行上的差异化,所以又说lsquo;俭以养德rsquo;。
这些代代流传的名句总是精辟的总结,肯定是通过许多实例论证过的。
将来,我会秉承爷爷的优良品质,始终发扬下去。
是奶奶教会我:仁孔子说过:仁者,爱人也。
我觉得用这个字来形容我的奶奶是最合适不过的,在我的心里她是慈爱的仁爱的。
从小,因为父母工作的缘由,我跟着奶奶长大,从来也没有见过奶奶跟谁红过脸,与亲人,我妈妈婶婶姑父这些后天亲人,奶奶对谁也不偏心,有什么问题须要解决也都以她们为主,不争不怨,包涵着每一个孩子。
优秀家风小故事(精选6篇)
优秀家风小故事(精选6篇)优秀家风小故事1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
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
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
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
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
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
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她)。
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优秀家风小故事2在我印象中,父母提到过最多的是勤俭节约,小时候每一次吃饭,我把饭粒掉在餐桌上都会被父母训斥,每一次吃完饭碗里剩下饭粒,妈妈就会说:“吃饭要吃干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说完我既知道了吃饭不能剩下饭粒,还学会了一首诗词。
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
3、不能翘腿……每次洗手,我都喜欢玩水,水龙头开着我在玩香皂,妈妈总会说我,要节约用水。
喝完饮料的瓶子我总是习惯性的扔掉,爸爸教育我,饮料瓶属于可回收能源,攒起来作为废品卖掉,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使我们得到回报。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6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6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
而我家的家风,则是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有诚实的人。
我在家里的桌子旁看到了一张50元的纸币。
是谁的呀?管他的呢,只要被我捡到,就是我的啦。
我拿着钱坐在椅子上盘算着如何用这笔钱。
“呃,我不是在超市看到一套精美的图书,妈妈一直没给我买吗,哈哈!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正当我起身要去买的时候,看了一下时间,啊,不早了,还是吃完饭再去买吧!吃饭时,妈妈突然说了一句:“我傍晚放在桌子上的50元钱不见了,你们谁有看到?”妈妈说完后,我心里不禁揪成一团,手心直冒冷汗:“怎么办,怎么办,那钱是妈妈的,要还给妈妈吗,可要是还给妈妈,买那套书的希望就泡汤了……”这时爸爸摇头,妹妹摇头……妈妈见我精神恍恍惚惚,便问:“怎么了,你看到了吗,还是你不舒服?”“我没看见,我没看见,我吃饱了,我先去看书。
”我捏紧口袋里的那让我心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50元钱,匆匆忙忙从餐桌逃脱,进了房间。
我躺在床上,翻弄着那50元。
怎么呀!还是还给妈妈吧!我心中犹豫不决。
妈妈推开房门进来了,我连忙将钱塞进口袋,从床上坐起来。
妈妈坐在旁边,关切地问:“你今天晚上怎么了,有心事吗?”“我……我……”我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回答,“妈妈,对……对不起,我看到了那钱,拿走了想用这钱买书,没还给您,真是对不起,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我鼻子有些发酸。
“傻孩子,你能勇于承认错误,说明你还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那50元本来就是准备给你买书的……”什么,原来妈妈早就看出来是我拿的,只是想让我自己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做回一个诚实的自己。
家风家教故事精选四篇
家风家教故事精选四篇家风家教故事精选四篇下面是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家风家教故事精选四篇,请大家参阅!篇一一日,读《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读完,感觉其中很多对于我来说都是亲切自然的场景,有些话更是耳熟能详,莞尔一想,这种感觉竟是来源于外祖父从小对我们严苛的管教……外祖父是一位老会计,在那个年代能识文断字、算术记账实属不易,听外祖父说,是他的父亲去教书先生家打长工,才换来他求学的机会。
那时外祖父读书肯定很用功,先生的品行作派和授课方式也必定对外祖父影响深远。
所以,假期里我和姐姐回农村老家,最快乐的事是可以在田野广阔的天地间玩耍,最不开心的事,就是外祖父对我们严格的“管教”。
早上是不能睡懒觉的,七点即起,虽不是黎明,但对于假期贪睡的孩子来说,真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大扫帚“洒扫庭除,内外整洁”,完毕再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踩着草尖上的露珠去菜地里摘菜,准备当天的吃食。
晨曦初上时,我们背对着太阳开始剔菜,菜青虫、小窝牛被从菜叶上抖下来,慌慌张张地蠕动着逃跑。
当炊烟升起,从读小学开始就学做饭的我和姐姐已经切好了菜、潎好了米。
“园蔬胜珍馐”,那时的新鲜肥嫰、自种自足真是远远地胜过了山珍海味。
老家饭桌上的规矩是很多的。
首先盛饭,要先盛给长辈,要顺着饭甑的边缘慢慢刨,让米饭在甑子中间堆成一个小山包的样子,寓意“五谷丰登”。
长辈在上座坐好端起碗,晚辈们才能动筷,要左手端碗右手执筷,食不多言,闭紧嘴嚼咽,不能扒菜翻菜,不能用筷子捞汤菜……现在想想,我的吃相不难看全是归功于此。
外祖父家里没有剩饭剩菜的说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隔顿隔夜的菜出现在饭桌上是最自然的事。
饭后,外祖父读书看报,外祖母衲鞋垫绣花,有时也去田间地头做做农活。
外祖父读书,读到好段落,就会叫我们念,念完再抄在烟壳的背面,集成一沓,教诲不忘!我最喜欢外祖母做针线活,因为我喜欢画画,她就让我画,画好了再沿着线条绣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作者王跃无眠的夜,总想起我的母亲:她面对困境的那种坚强,乐善好施的那份善良,对家庭对工作的那种担当,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她一生都在践行着忍耐与坚强,宽容与善良,奉献与担当。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我家的传承。
忍耐与坚强母亲66年结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唯成分论,富农成分的母亲嫁给了贫农成分的父亲。
看着那间只有十三四平米刚用石灰水刷过还弥漫着刺鼻石灰水味的婚房,看着家徒四壁只有两个铺盖卷堆在床上的婚房,母亲没有嫌弃和抱怨,从此开始了为这个家终其一生的劳作与奔忙。
那是何等的艰苦啊,没有水了,下班后疲累的爸爸要去五里外的王龙沟,挑两担水要一下午的时光;没有煤了,妈妈要在上班前的四五点钟去白羊墅车站的铁轨旁,把货车落下的煤面扫进筐;那是怎样的付出啊,小姑子饿了,妈妈快去做饭,小叔子病了,爸爸快去照看。
爸爸一个月37.5的工资是一大家子人全部的预算。
两个人为了一家子心无旁骛地付出,无怨无悔地奉献。
最艰难的是,孩子们多了,六口人挤在一间十三四平米的房间。
在其他兄弟妯娌们为爷爷奶奶的几间房屋争得面红耳赤,谩骂争吵时,我的父母不争不靠,自力更生,省吃俭用,终于修下了自己的两眼窑洞。
在母亲被生活挤兑的满腹委屈,疲累不堪的时候,她就给我们讲姥爷的故事:姥爷是在日本人占领了大西庄村的时候,被一个外号叫“油葫芦”人告密被日本人抓去的。
当时姥爷参加了一个抗日组织,专门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日本人白天架起电线电缆,晚上就被我姥爷他们绞断,如此反复。
一日晚间,姥爷出去再没回来。
后来多方打听,被告密关进了日本人当时在下白泉的监狱里。
放狗咬,严刑打,让钻进一个半米的狗洞里直不起身,受尽折磨而死。
母亲总说,“姥爷在日本人的严刑拷打下都不屈不挠,这点困难又算什么?”
我们姐弟四个就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成长。
或是我们的血液中就奔流着不屈与坚强,或是我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都不怕困难与挫折。
我的弟弟,大学毕业独闯青岛,为省钱,打地铺,吃剩饭;为立足,搞推销,做应侍生;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都不叫屈不抱怨地走了过来,终于在青岛站稳了脚跟,事业也小有成就。
母亲面对病痛,也有异乎常人的忍耐与坚强。
在她五十岁的那年,晚上天天咳嗽喘不过气来,胸闷睡不着觉,白天照样撑着病体伺候姥姥,照看姐姐家三岁的孩子,给一家子做饭,工作也没有落下。
直到躺在医院才得以歇息。
想起这些,我总会泪流满面。
母亲因骨质增生腿疼得厉害,却也要拖着疼痛的腿干家务。
不仅把自己家打扫的一尘不染,而且还要拖着病腿把楼梯一级一级地洒水扫净。
至今母亲已75岁,仍坚持不懈地打扫楼梯。
我们几个子女在母亲的影响下,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要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
母亲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宽容与善良。
母亲的善良在我们村子是有口皆碑的。
记得小时候穷,吃上玉米面窝窝头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那时候,母亲总是畅想,“什么时候能天天吃上白面馍馍就好了。
”一次,一个讨饭的到了家门口时已过了饭点,衣衫褴褛的他走了好几家都没有讨到吃的,饿得已经说不出话了。
母亲没再多言,二话没说捅开了火,给他做了碗玉面疙瘩。
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我流出了口水,母亲平时都舍不得给我吃啊。
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吃食施舍给别人,这何止是善良?
母亲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都能如此的好,对自己家人就更不用说。
奶奶50
多岁眼睛失明,那时我家都搬离了村子,住在了城里。
母亲下班后要给奶奶带些好吃的,做好饭,扶她去厕所,陪她聊聊天才往家里赶。
看见奶奶的衣服旧了,就亲自给奶奶裁衣缝裤。
奶奶的家产父母未分半份,母亲却从不计较这些,一如既往地孝敬奶奶。
在农村的老人们都羡慕乃你啊有这样的媳妇。
宽容与善良已经成为母亲的习惯,如今传承给我们,也已成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
我们姐弟几个不仅孝顺,而且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在那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母亲从未屈从于落后,从未向愚昧妥协。
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知识的崇拜,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母亲在山村务农后几年就成了我们村的民办教师。
记忆中母亲的身后总是簇拥着十几个要背书的学生,暑假给学生免费补课那是常事。
在得知民办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转正的消息后,母亲人在哪儿,书就在哪儿。
洗衣时背书,做饭时背书,上厕所背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转正,我们家的生活才开始有了改善。
我们姐弟四个在母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学习刻苦,接二连三都考上了大学,跃出了农门,母亲长长的舒了口气。
不仅如此,当姑姑家的孩子第一次高考失利,因家贫想放弃学业时,是母亲一再劝说,并拿出200元钱做学费,鼓励他复读。
九十年代初的贰佰元对我们家来说是巨资啊。
如今姑姑家孩子研究生毕业做了外科医生。
每每思之,我都暗自庆幸,在那个落后的小山村,有这样伟大而明理的母亲。
我庆幸我生于逆境中不屈的家庭。
我的家庭,给我的不仅仅是衣食的富足,而是一种融入我血脉的精神的传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如果每个家庭都有正确的家教观,有良好家教的传承,我们的社会是否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