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博物馆的地位
浅谈当前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博物馆作为展示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服务质量,还影响到了公众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当前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展示文物的保护不够到位。
由于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众多,加之人力、物力等方面资源有限,导致了一些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不够到位。
一些珍贵的文物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失窃、损坏等风险。
由于展览环境、温湿度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一些文物也可能在展出过程中受到损坏。
这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品质。
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需要一支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保障其正常运行。
目前我国博物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一些博物馆缺乏专业的策展人员、保管人员及展览设计师等,导致了博物馆的展览效果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在数字化展示、创意展览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这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博物馆事业中。
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公众参与度和体验度不高。
由于一些博物馆的展陈方式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展陈手法和互动式展览方式,导致公众对于博物馆的参与度和体验度不高。
一些年轻人对于古老的画、雕塑等文物展览产生兴趣不大,这就需要博物馆进行创新,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青年人参与,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第四,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之四是文化服务和观众引导不够到位。
一些博物馆缺乏专业的讲解员和引导人员,导致了参观者在博物馆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文化服务和解读。
这不仅影响了观众对于文物的理解和认知,也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服务质量。
博物馆需要加强对于参观者的引导和解说工作,提高参观者的体验感和了解程度。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蒙元女子大袖袍研究
历史与文化丝绸JOURNALOFSILK文化交融视野下的蒙元女子大袖袍研究Studyonwomen slarge ̄sleevedrobesintheMongolian ̄YuanDynasty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blending周成飞aꎬ贺㊀阳b(北京服装学院a.美术学院ꎻb.民族服饰博物馆ꎬ北京100029)摘要:蒙元时期女子所着大袖袍ꎬ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ꎮ本文基于古籍文献㊁图像资料和实物标本的三重比对ꎬ对大袖袍领㊁袖缘与衣身材料的组合搭配进行分析ꎬ深入探究其形制渊源ꎬ并阐释服装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ꎮ研究认为:大袖袍是通过用料差异构建了蒙古族女性身份地位的等级秩序ꎬ其形制特征博采众长ꎬ糅合了辽㊁金 团衫 衣身肥阔及南宋 大袖 衣袖宽大ꎮ蒙元时期女子大袖袍在吸收外来服饰文化元素的同时ꎬ更多地保留了蒙古族自身的传统文化ꎬ其形制凸显出民族服饰的历史价值ꎬ丰富了中华服饰文明的文化内涵ꎮ关键词:蒙元时期ꎻ蒙古女性ꎻ大袖袍ꎻ服饰制度ꎻ形制与内涵ꎻ文化交融中图分类号:TS941.12ꎻK892.2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3)12012809引用页码:121302DOI:10.3969/j.issn.1001 ̄7003.2023.12.016收稿日期:20230420ꎻ修回日期:20231113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NHFZ20230010)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计划一般项目(SA20231001200)ꎻ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项目(120205000502)作者简介:周成飞(1990)ꎬ男ꎬ博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服饰ꎮ通信作者:贺阳ꎬ教授ꎬ博导ꎬ1916867097@qq.comꎮ㊀㊀公元13世纪蒙古族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ꎬ域内多种文化交相辉映ꎬ各民族间的物质文化交流空前繁盛ꎬ反映社会生活风貌的服饰所受影响颇为显著ꎮ大袖袍是蒙元时期(公元1206 1368年)女子礼服ꎬ它的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㊁宽长曳地㊁衣袖疏阔㊁袖口紧窄ꎮ目前ꎬ学界关于蒙元时期女子大袖袍多从纺织品保护修复角度做个案研究ꎬ如楼淑琦的«元代织金锦服饰工艺及修复»和«浅谈元代缂丝缘大袖袍的工艺和修复»[1 ̄2]㊁贾汀和杨森的«浅谈元代织金锦袍服残片的修复及保护»[3]㊁李丽莎的«一件元代纳失石大袖袍研究»[4]等ꎮ近年来ꎬ也有对图像中蒙元时期女子大袖袍的研究ꎬ如谢静的«敦煌石窟中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5]㊁竺小恩的«敦煌壁画中的蒙元服饰研究»[6]㊁白茹的«元代皇后服饰研究 以南薰殿旧藏元代皇后御容像为中心»[7]等ꎮ以上研究ꎬ多是对大袖袍实物个案的形制㊁面料㊁纹样进行分析ꎬ或是对敦煌壁画㊁元代帝后像中蒙古族女子所着大袖袍形制简要梳理ꎬ对大袖袍材料㊁形制等体现出的多元化特征分析力度不够ꎬ以及对大袖袍蕴含的游牧文化内涵鲜有涉及ꎮ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ꎬ结合文献㊁图像和实物资料ꎬ从文化交融的视野ꎬ对蒙元时期女子大袖袍的服饰等级㊁形制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分析ꎬ阐释蒙古族服饰的独特性历史价值ꎬ为传承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提供新的视角ꎮ1㊀从蒙元女子大袖袍材料看蒙元女子服饰制度1.1㊀蒙元女子大袖袍制衣材料的转变公元13世纪以前ꎬ蒙古人常年生活在海拔较高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ꎬ夏季炎热㊁冬季寒冷ꎮ他们的服饰十分简朴ꎬ以皮㊁毛制品为主ꎬ史书记载 (蒙古人)旧以毡毳 成吉思汗出现之前 他们(蒙古人)穿的是狗皮和鼠皮 [8]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ꎬ蒙古贵族的生活资料发生了较大改变ꎬ服饰材料由先前的皮㊁毛转变为丝绸制品ꎮ公元1221年ꎬ全真教道士丘处机受成吉思汗召见前往中亚ꎬ见大蒙古国 妇人冠以桦皮ꎬ高二尺许ꎬ往往以皂褐笼之ꎬ富者以红绡 [9]ꎮ1232年出访大蒙古国的南宋使节彭大雅见蒙古人的服饰已经 以纻丝㊁金线 为原料ꎮ1253年抵达蒙哥汗廷的传教士鲁不鲁乞记载: (蒙古人)从契丹和东方的其他国家ꎬ并从波斯和南方的其他地区ꎬ运来丝织品㊁织锦和棉织品ꎬ他们在夏季就穿用这类衣料做成的衣服 富人的衣服用丝棉作铺絮ꎬ穷人的衣服则用棉花或较为柔软的羊毛作铺絮ꎮ [10]118 ̄119以上资料表明ꎬ虽然以材料差异别贵贱的服饰制度尚未建立ꎬ但已初具雏形ꎮ821第60卷㊀第12期文化交融视野下的蒙元女子大袖袍研究精美舒适的丝绸是蒙古贵族的专属ꎬ女性多将它们用于彰显身份的罟罟冠和大袖袍ꎮ1221年ꎬ南宋访大蒙古国使臣赵珙在行记«蒙鞑备录»中载: 凡诸酋之妻ꎬ则有顾姑冠ꎬ用铁丝结成ꎬ如竹夫人ꎮ长三尺许ꎬ用红青锦绣或珠玉饰之ꎬ其上又有杖一枝ꎬ用红青绒饰之ꎮ又有大袖衣ꎬ如中国鹤氅ꎬ宽长曳地ꎬ行则两女奴拽之ꎮ [11]文中蒙古贵族女性穿着的 大袖衣 即大袖袍ꎬ在图像和实物中均可找到依据ꎮ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元代织金绫鸂鶒纹大袖袍(图1ꎬ笔者拍摄)ꎬ衣长158cmꎬ通袖长192cmꎬ胸宽96cmꎮ袍身主体面料原为织金绫ꎬ领缘和袖缘两条窄镶边为两种不同的纳石失ꎮ纳石失ꎬ«元史 舆服志»载 金锦也 ꎬ是蒙元时期对波斯语 nasij 织金锦的音译ꎮ图1㊀元代织金绫鸂鶒纹大袖袍Fig.1㊀Wovengoldsatinpatternedlarge ̄sleevedrobeoftheYuanDynasty笔者对该件大袖袍形制进行了1︰1白坯复原ꎬ请净身高为160cm的模特进行了试穿(图2)ꎬ穿着后衣身疏阔宽松㊁袍裾拖至地面ꎮ据考证ꎬ元代成年男子一般身高多在165~175cm[12]ꎬ女性身高会相对矮一些ꎬ可以证实«蒙鞑备录»所载 宽长曳地 的情形属实ꎮ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的14世纪早期«史集»插图绘本中ꎬ有一幅宴会筹备图ꎬ图中右下方有一位头戴罟罟冠㊁身穿红色右衽大袍的蒙古族女性形象(图3)ꎮ在两名侍从提起袍裾的情况下仅漏出少许里层衣物和尖头靴ꎬ说明图中蒙古族女子所着长袍长度覆盖脚面有余ꎮ该女子的姿态基本是再现了«蒙鞑备录»中的记载ꎬ她穿着的长袍形制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大袖袍实物形制近乎一致ꎬ进而文献㊁图像和实物互证了 大袖衣 即大袖袍ꎮ织金织物因奢华尊贵ꎬ本是大蒙古国贵戚宗亲和近侍大臣们穿着ꎬ但到了元朝中期ꎬ家境富裕的妇女亦服用ꎮ诗人范玉壶在滦阳(今河北承德)见妇人们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穿金纱到城外祭奠ꎬ谓之 赛金纱 [13]ꎬ可见当时社会奢靡风气盛行ꎬ尊卑秩序不甚清晰ꎬ服饰 明等威㊁别贵贱 的标识功能遇到了挑战ꎮ图2㊀大袖袍白坯穿着侧视㊁背视示意Fig.2㊀Sideviewandbackviewofwearingalarge ̄sleevedrobeinwhite图3㊀«史集»插图绘本中蒙古族贵妇形象Fig.3㊀ImagesofMongoliannoblewomenintheillustratedpicturebookofJami al ̄Tarikh1.2㊀织物用金多寡划分等级高低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ꎬ以期 贵贱有章㊁益明国制 ꎬ于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颁定服色等第制度ꎬ规定女子大袖袍: 一品至三品服浑金ꎬ四品㊁五品服金褡子ꎬ六品以下惟服销金ꎬ并金纱褡子ꎮ [14]所谓浑金ꎬ即全金㊁大金也ꎬ就是全部用金线织造而成的ꎬ元末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记载 衣服贵者用浑金线为纳石失 [15]ꎮ金褡子ꎬ是一块块面积较小㊁形状自由的散点饰金图案ꎮ销金ꎬ就是将金块加工成粉末ꎬ作颜料印或绘于衣服ꎬ纹样形式多呈条状或散点状ꎬ块面较小ꎬ即通过用金面积的大小和用金的多寡来区分等级ꎮ大袖袍材料以加金织物为主ꎬ根据现存大袖袍实物资料ꎬ具体可分为金段子和纳石失两大类:金段子是中国传统加金织物ꎻ纳石失则原产于畏兀儿㊁西亚ꎬ比金段子更珍贵ꎮ面料花纹用金面积的大小是判定纳石失与金段子的重要标准[16]ꎮ中国民族博物馆藏纳石失大袖袍(表1中B3)通身材料以捻金做底㊁片金显花ꎬ织金区域近乎覆盖整个袍料ꎻ其他袍身面921Vol.60㊀No.12Studyonwomen slarge ̄sleevedrobesintheMongolian ̄YuanDynasty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blending料为金段子的大袖袍ꎬ织金部分多在成行排列㊁散点分布的纹样上ꎬ或在暗花纹样上织金ꎬ用金区域明显小于纳石失大袖袍ꎮ大袖袍领㊁袖缘多用纳石失ꎬ元代官营机构中有专门掌管织造 御用领袖纳失失等段 的别失八里局ꎬ但级别较低的则使用金段子(表1中B5)ꎮ文献中还有 银妆领袖 的记载ꎬ虽不如御用纳石失领袖和金段子领袖级别高ꎬ但品格依旧不低ꎬ否则统治者不会严禁将作院(元代官署名)管辖的匠人们私自织造ꎬ«元典章 工部卷一»卷五十八 禁治花样段匹条例 曰: 今后但犯上用穿的真紫银妆领袖 将作院管着的匠人每根底好生的严禁治者ꎮ表1㊀蒙元女子大袖袍实物信息Tab.1㊀Physicalinformationofwomen slarge ̄sleevedrobesduringtheMongolian ̄YuanDynasty031第60卷㊀第12期文化交融视野下的蒙元女子大袖袍研究㊀㊀元代初立国时ꎬ在服饰制度上 近取金㊁宋ꎬ远法汉㊁唐 ꎬ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延续大蒙古国 旧俗 居多ꎮ就蒙元女子服饰而言ꎬ没有完全遵循隋唐以来确立的通过衣服颜色定尊卑的 品色衣 服饰制度ꎬ而主要承袭辽㊁金以服饰材料 辨等威㊁别贵贱 ꎮ大袖袍作为蒙元时期蒙古贵族女性礼服ꎬ服用者根据身份地位高低不同ꎬ所穿大袖袍材料亦有差异ꎮ根据前文分析ꎬ笔者对服用者身份对应的大袖袍材料变化作了归纳(图4)ꎬ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纳石失领袖+纳石失袍身㊁纳石失领袖+金段子袍身㊁金段子领袖+金段子袍身㊁银妆领袖+银妆袍身等ꎮ而且ꎬ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影响其领㊁袖缘饰有无装饰纳石失ꎮ据元代工艺美术史专家尚刚考证ꎬ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15身元代帝后像领缘部位两条窄镶边就是纳石失ꎬ以«元世祖后像»(图5)为例ꎬ可清晰识别出领缘绘有3条装饰镶边ꎬ其中2条较窄的纳石失镶边金线铺满锦面ꎬ仅花纹轮廓线留有间隙ꎮ图4㊀大袖袍材料与服用者身份地位关系示意Fig.4㊀Schematicdiagram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aterialofthelarge ̄sleevedrobeandtheidentitybystatusofthewearer图5㊀元代帝后半身像Fig.5㊀BustofanempressoftheYuanDynasty2㊀蒙元女子大袖袍的形制探源大袖袍形制特点为交领右衽㊁宽长曳地㊁衣袖疏阔㊁袖口紧窄ꎬ与游牧民族传统的长度及膝㊁窄袖长袍形制形成鲜明的反差ꎮ蒙古人常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迁徙生活ꎬ服饰防风御寒㊁便于骑射的实用功能是他们优先考虑的ꎬ贵族服饰亦是如此ꎬ故大袖袍 宽长曳地㊁衣袖疏阔 的特征应是受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ꎮ元末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 贤孝»篇载: 国朝(元朝)妇人礼服ꎬ达靼曰袍ꎬ汉人曰团衫ꎬ南人曰大衣ꎬ无贵贱皆如之ꎮ服章但有金素之别耳ꎬ惟处子则不得衣焉ꎮ [17]文中指出蒙元时期妇人的礼服形制如一ꎬ不因身份贵贱有区分ꎬ但是在服章的材料上ꎬ有用金与否的区别ꎬ与大袖袍的服用制度基本一致ꎬ故此袍应指大袖袍ꎮ有学者指出 蒙元统治者的礼服和汉人并无二致ꎬ只是名称的叫法不同而已 [18]ꎬ这其实是对«南村辍耕录»记载的误解ꎮ服装史专家周锡保先生认为这是因大袖袍的形式与用途类乎宋时的团衫㊁大衣ꎬ言其宽大的式样[19]ꎮ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ꎬ蒙古人建立的 大蒙古国 与金㊁宋两朝长期对峙ꎬ蒙古人㊁女真人和汉族人之间的习俗不可避免地互相影响ꎬ比证南宋大衣和辽㊁金团衫的形制有助于探索大袖袍形制的历史渊源ꎮ2.1㊀南宋大袖对蒙元大袖袍形制的影响大袖是南宋女性衣装生活中较为重要的服饰品类ꎬ其形制特点为对襟直领㊁衣袖宽大ꎬ衣长及膝下ꎬ领㊁袖缘边多有装饰ꎮ相关研究表明ꎬ宋明时期文献中的 大衣 大袖 大袖衫 均指同一种服装ꎬ其两袖无袪㊁袖口宽博肥大[20 ̄21]ꎮ福州茶园村宋墓㊁福州南宋黄昇墓㊁江西德安周氏墓和南京高淳花山墓都有出土大袖(表2[20]46)ꎬ四款大袖袖口宽与前身长之比值分别为0.70㊁0.57㊁0.60㊁0.63ꎮ袖口异常宽大ꎬ其宽度均超过前身长的一半ꎬ体现出大袖形制恒定性ꎻ大袖腰宽在46~61cmꎬ都较为合身ꎬ与蒙元女子大袖袍衣身疏阔大不相同ꎻ袖口宽与袖根宽之比值分别为2.39㊁2.13㊁2.09㊁2.09ꎬ袖口宽度基本是袖根宽度的两倍以上ꎬ与蒙元女子大袖袍袖口窄㊁袖根宽的情况不同ꎮ表2㊀出土南宋大袖服饰尺寸信息Tab.2㊀Sizeinformationforunearthedlarge ̄sleevedclothingoftheSouthernSongDynastycm装一种较为常见的袖型ꎬ早在秦汉时期中原汉地就已出现ꎬ文献记载为 垂胡袖 ꎮ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引«说文解字»: 胡ꎬ牛颔垂也ꎮ 又曰: 胡是颈咽皮肉下垂之义ꎬ因引申为衣物131Vol.60㊀No.12Studyonwomen slarge ̄sleevedrobesintheMongolian ̄YuanDynasty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blending下垂者之称ꎬ古人衣袖广大ꎬ其臂肘以下袖之下垂者亦谓之胡ꎮ 仔细观察便可发现ꎬ垂胡袖最宽处在袖肘部位ꎬ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1 ̄697(图6)所示ꎬ袖口和袖根相对较窄ꎮ蒙元女子大袖袍衣袖最宽在袖根部位(袖根即腋下到肩峰的长度)ꎬ如元代大袖袍衣袖局部(图7)所示ꎬ接袖长39.5cmꎬ袖㊁身连接处宽为49cmꎬ袖根宽为52cmꎮ虽然秦汉 垂胡袖 ㊁两宋 大袖 及蒙元 大袖袍 的衣袖最宽处位置不一ꎬ分别在袖肘㊁袖口和袖根部位ꎬ但是对整个衣袖而言ꎬ宽大疏阔部分是核心主体ꎮ衣袖宽大通常是身份尊贵的体现ꎬ至晚在唐代宽博疏阔的 大袖 就已升级为贵妇礼服ꎬ两宋时期的 大袖 礼服便由唐制承袭而来ꎮ因此ꎬ笔者认为蒙元女子大袖袍赓续了唐宋以来宽大衣袖为礼服的传统ꎬ传承和发展了 大袖 礼服文化ꎮ图6㊀彩色木俑侧视㊁背视示意Fig.6㊀Sideviewandbackviewofcoloredwoodenterracottafigs图7㊀大袖袍袖根㊁袖口宽窄对比示意Fig.7㊀Schematicdiagramofthecomparisonofthewidthofthearmholeendandcuffofthelarge ̄sleevedrobe2.2㊀辽㊁金团衫与蒙元大袖袍形制的交融团衫是辽㊁金女子服饰品类之一ꎬ«金史 舆服志»载: 女真妇人ꎬ上衣谓之团衫ꎬ用黑紫或皂及绀ꎬ直领左衽ꎬ掖缝两傍ꎬ后为双襞绩ꎬ前拂地ꎬ后曳地尺余 此皆辽服也ꎬ金亦袭之ꎮ 金代女真妇女穿着的团衫承袭自辽代ꎬ颜色多为黑紫色㊁黑色和深蓝色ꎬ交领左衽㊁宽长曳地ꎮ内蒙古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辽代绫纹罗夹袍(图8(a)[22]ꎬ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和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金代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图8(b)[23]ꎬ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均为交领左衽㊁宽长曳地的女性长袍ꎬ其形制特征和«金史»所载 团衫 基本一致ꎬ当为 团衫 [24]ꎮ图8㊀辽㊁金时期的团衫Fig.8㊀TuanshanfromtheLiaoandJinDynasties宽长曳地的服装形制本不是女真人的传统服制ꎬ相关研究指出: 女真妇女服装样式ꎬ与中原汉人妇女服装最大的区别是上衣短而左衽ꎬ而汉人妇女是上衣长而右衽ꎮ [25]至12世纪中叶ꎬ女真皇室迁都中都(今北京)ꎬ积极推行汉法ꎬ女真人的宴饮㊁语言文字㊁宫廷丧礼㊁服饰等方面逐渐汉化ꎮ宋孝宗淳熙三年(金大定十六年ꎬ1176年)ꎬ周煇作为贺金国生辰使随员出使金朝ꎬ进入金国统治的睢阳ꎬ云: 入境ꎬ男子衣皆小窄ꎬ妇女衣衫皆极宽大ꎮ [26]可以看出金代中后期ꎬ女真妇女服饰已受到中原汉族妇女服饰的影响ꎬ一改往日窄短之风ꎬ变得日益宽大ꎮ大量出土实物表明ꎬ契丹和女真的民族服装多为 窄袍 ꎬ所谓窄 主要是指袖口和胸宽[27]ꎬ而金代后期妇女衣衫 极宽大 ꎬ很大程度上则是效仿汉文化 宽衣博袖 的服饰风格ꎮ蒙元大袖袍与辽㊁金团衫皆为贵妇礼服ꎬ但形制差异明显:一是前者为交领右衽㊁后者为左衽ꎻ二是前者领㊁袖均有缘饰ꎬ而后者没有ꎮ尽管两者皆宽长曳地㊁袖口紧窄ꎬ但也有差别:大袖袍衣袖宽大ꎬ仅在靠近袖口处做收口处理ꎬ使得袖口变得紧窄ꎻ团衫从袖根至袖口ꎬ由宽到窄呈直线型递减方式ꎬ形成窄小袖口ꎮ可见ꎬ大袖袍与团衫形制虽然异大于同ꎬ但两者的共通之处 宽长曳地ꎬ才是凸显服用者身份高贵的重要表征ꎮ蒙元统治者在对待其他民族服饰的态度上承袭辽代因俗而治的策略ꎬ并择取各民族服饰中可以彰显身份的要素为蒙古族服饰所用ꎬ据«元文类»所载: 圣朝(元朝)舆服之制ꎬ适宜便事ꎬ及尽收四方诸国也ꎬ听其俗之旧ꎬ又择其善者而通用之 [28]ꎮ通过对南宋大袖和辽㊁金团衫形制的对比分析ꎬ可以得知:蒙元女子大袖袍形制ꎬ并非是直接承袭某一种服装ꎬ而是多种服饰文化融汇而成的结果ꎮ其多元化特性ꎬ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受已经融合汉文化的辽㊁金团衫形制的影响ꎬ采用了有别于游牧民族传统着装的宽长曳地长袍ꎬ凸显身份地位ꎻ2)在掩襟方式上ꎬ遵从大蒙古国传统 尊右卑左 习俗[29]ꎬ在尚未接受汉法的大蒙古国时期就已采用了不同于231第60卷㊀第12期文化交融视野下的蒙元女子大袖袍研究团衫的右衽形式ꎻ3)在衣袖设计上ꎬ赓续了大袖作为礼服的传统ꎬ同时保留了蒙古人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形成的窄小袖口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ꎮ3㊀蒙元女子大袖袍的文化内涵3.1㊀区分婚否与性别的显性标识大袖袍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 别同异 ꎬ一方面是辨识蒙古族女子的婚姻状况ꎮ1245 1247年出使蒙古汗廷的方济会修士加宾尼指出: 已经结婚的(蒙古族)妇女穿一种非常宽松的长袍ꎬ在前面开口至底部ꎮ [10]81253年到访蒙哥汗廷的传教士鲁不鲁乞强调: (蒙古族女子)在结婚以后ꎬ穿一件同修女的长袍一样宽大的长袍ꎬ而且无论从哪一方面看ꎬ都更宽大一些和更长一些ꎬ这种长袍在前面开口ꎬ在右边扣扣子ꎮ [10]120可见ꎬ身穿宽长曳地的大袖袍是蒙古族女性已婚的标识ꎮ另一方面是区分服用者性别ꎮ蒙古人以游牧生活为主ꎬ被称为 马背上的民族 ꎬ男女皆擅长骑射ꎬ而且女性和男性一样身手敏捷ꎮ传教士加宾尼和鲁不鲁乞均指出ꎬ未婚女子则穿和男人一样的长袍ꎬ从服饰上将未婚女子与男人区分是较为困难的[10]8ꎬ119 ̄120ꎮ其实ꎬ已婚蒙古族妇女和男子亦会穿相同形制的服装ꎮ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元世祖出猎图»中ꎬ察必皇后(图9(a))和一行男子骑马出猎ꎬ她与同行的红衣官员(图9(b))均穿着腋下开口的海青衣ꎮ但身穿大袖袍的蒙古人ꎬ其性别则可轻易识别ꎬ为已婚女性ꎮ在等级社会中ꎬ大袖袍的标识功能ꎬ对维护政治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ꎮ图9㊀«元世祖出列图»(局部)Fig.9㊀DepartureofEmperorKublaiKhanoftheYuanDynasty(partial)3.2㊀节用惜物的情感表达蒙古族服饰用料长期以来以牛㊁羊㊁驼皮毛为主ꎬ囿于动物毛皮形状多不规则ꎬ大小各异ꎬ人们在缝制成衣物时ꎬ常将多个碎片进行拼接ꎮ当华丽精美的丝织品成为蒙古贵族主要服饰材料时ꎬ蒙古人节用惜物的优良传统并未丢失ꎮ一些零碎的布料没有被丢弃ꎬ而是通过拼缝的方式将他们运用到各种生活用品上ꎮ蒙元女子大袖袍上有多个部位使用碎小布料进行拼合的情形ꎬ如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元代织金绫鸂鶒纹大袖袍右袖接袖使用8片形状各异㊁大小不一的织金面料拼缝而成(图10(a))ꎻ衣服摆角ꎬ即衣服前后片拼缝处的三角形插片ꎬ各使用了3片不同形状的丝绸面料进行拼接(图10(b))ꎮ摆角部位面料的拼接方式较为特殊ꎬ采用了上下错位的拼接ꎬ这本是受限于皮毛硬㊁厚不易拼合时使用ꎬ按照丝织品的面料特性ꎬ可以实现对称㊁不错位拼接ꎮ蒙古人在大袖袍的成衣制作上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ꎬ将丝绸面料进行拼接ꎬ究其原因是纳石失㊁金段子等丝织品贵重㊁奢华ꎬ备受贵族喜爱ꎬ即便是碎小的布头ꎬ亦不曾浪费ꎮ图10㊀大袖袍接袖和摆角面料拼缝示意Fig.10㊀Stitchingdiagramofthesleeveconnectingpointoflarge ̄sleevedrobeandgarmentslit3.3㊀蒙古民族信仰的延伸大袖袍缘饰设计上ꎬ无论服用者身份地位高低ꎬ在领㊁袖缘处多饰有1宽2窄的装饰镶边(图11ꎬ现藏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ꎮ通过比对辽金团衫㊁南宋大袖及高昌回鹘的通裾大襦礼服的领㊁袖缘饰ꎬ可以得知:团衫领㊁袖缘没有缘饰ꎻ大袖及通裾大襦虽然都有缘饰ꎬ甚至是 锦为缘 ꎬ但未见领㊁袖缘均有3条镶边ꎮ据此ꎬ笔者认为ꎬ大袖袍领㊁袖缘均饰有3条镶边的设计可能为蒙古族传统世俗观念的一部分ꎬ是表达蒙古人文化特性的重要方式ꎮ这样的设计ꎬ或源于蒙古人崇奉萨满文化㊁敬畏数字 3 ꎮ在萨满神话中ꎬ有3个主宰云雾的天神 古尔班㊁玛纳恩㊁腾格里ꎬ3个掌管西风的天神 古尔班㊁哈尔欣㊁腾格里ꎬ3个掌管东风的天神 古尔班㊁埃门尔申㊁腾格里ꎬ3组魂灵主神在萨满神话中化身为各种大气现象ꎬ形成天气或气候的特征ꎬ对畜牧经济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30]ꎮ因而ꎬ 3 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ꎬ被看作是具有强大神秘力量的数字ꎮ331Vol.60㊀No.12Studyonwomen slarge ̄sleevedrobesintheMongolian ̄YuanDynasty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blending图11㊀大袖袍领缘(局部)Fig.11㊀Collaredgeoflarge ̄sleevedrobe(partial)数字 3 在蒙古人社会生活和风俗中广泛地使用ꎬ如人们在祭敖包时要围着敖包转3圈ꎻ蒙古族妇女出嫁回娘家时ꎬ进入帐幕中要持羊尾油3片ꎬ对灶3叩头ꎻ招待宾客时ꎬ以乳㊁茶㊁酥油3种食品为上等招待品等ꎮ蒙古权贵特别重视领㊁袖缘饰ꎬ从元代官营机构中有专门织造领袖纳石失的匠局㊁蒙古后妃礼服的领缘均有3条镶边可见端倪ꎬ说明具有宗教内涵的数字 3 文化与政治权威有了关联ꎮ衣领㊁袖口作为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与领导力有着密切的联系ꎮ«蒙古秘史»中有多处记载用人体头部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作比喻[31]ꎬ通过论述衣领对服装的重要性来强调首领对人群的领导意义ꎮ4㊀结㊀论蒙元女子大袖袍为蒙古贵族礼服ꎬ其材料奢华㊁富丽ꎬ象征身份㊁地位ꎮ通过对蒙元女子大袖袍的材料㊁形制㊁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研究ꎬ结合古籍文献㊁图像资料和实物标本ꎬ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蒙元女子大袖袍材料以织金锦为主ꎬ是受到了中㊁西亚审美影响的结果ꎬ纳石失在大袖袍上的使用ꎬ是蒙元时期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例证之一ꎮ2)蒙元时期蒙古族妇女所穿大袖袍无论身份高低形制无差异ꎬ主要靠材料 辨等威㊁别贵贱 ꎬ具体而言则是通过领袖材料和袍身材料的组合加以区辨ꎮ3)大袖袍是农耕文化㊁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ꎬ其中宽博疏阔㊁衣缘锦饰的特征更是证实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ꎮ4)大袖袍虽在服装材料和形制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成果ꎬ但蕴藏着深厚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ꎬ具有鲜明的文化独特性ꎬ丰富了中华民族绮丽多样的传统服饰艺术ꎮ«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楼淑琦.元代织金锦服饰工艺及修复[J].内蒙古文物考古ꎬ2006(1):109 ̄110.LOUShuqi.TheTechnologyandrestorationofYuanDynastygoldbrocadeclothing[J].InnerMongoliaCulturalRelicsArchaeologyꎬ2006(1):109 ̄110.[2]楼淑琦.浅谈元代缂丝缘大袖袍的工艺和修复[J].文物修复与研究ꎬ2009:273 ̄277.LOUShuqi.DiscussiononthetechnologyandrestorationoftheYuanDynastykesilargesleeverobe[J].CulturalRelicsRestorationandResearchꎬ2009:273 ̄277.[3]贾汀ꎬ杨淼.浅谈元代织金锦袍服残片的修复及保护[J].文物修复与研究ꎬ2014:267 ̄276.JIATingꎬYANGMiao.OntherestorationandprotectionoffragmentsoftheYuanDynastygoldweavingbrocaderobeclothing[J].CulturalRelicsRestorationandResearchꎬ2014:267 ̄276.[4]李莉莎.一件元代纳失石大袖袍研究[J].北方文物ꎬ2015(1):46 ̄49.LILisha.AstudyonaYuanDynastyloststonelargesleeverobe[J].NorthernCulturalRelicsꎬ2015(1):46 ̄49.[5]谢静.敦煌石窟中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J].敦煌研究ꎬ2008(5):20 ̄24.XIEJing.ResearchontheclothingofMongoldonorsinDunhuanggrottoes[J].DunhuangResearchꎬ2008(5):20 ̄24.[6]竺小恩.敦煌壁画中的蒙元服饰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3ꎬ12(1):59 ̄64.ZHUXiao en.ResearchondressadornmentoftheMongol ̄YuanperiodinDunhuangmurals[J].JournalofZhejiangTextileand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ꎬ2013ꎬ12(1):59 ̄64.[7]白茹.元代皇后服饰研究:以南薰殿旧藏元代皇后御容像为中心[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ꎬ2022.BAIRu.CostumeResearchontheEmpressoftheYuanDynasty:CenteringonYuanEmpressPortraitOnceStoredinNanxunHall[D].Beijing: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ꎬ2022.[8]阿老丁 阿塔蔑力克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M].何高济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18.JUVAINIAA.HistoryoftheWorld sConquerors(Part1)[M].TranslatedbyHEGaoji.Beijing:CommercialPressꎬ2018.[9]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ꎬ2015.LIZhichang.NotesontheJourneytotheWestofChangchunImmortals[M].Beijing:ChinaMinzuUniversityPressꎬ2015.[10]克里斯托弗 道森.出使蒙古记[M].吕浦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1983.DAWSONC.TheMissiontoMongolia[M].TranslatedbyLÜ431。
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浅谈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浅谈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以教育推广为重要目标,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办展质量的提升,博物馆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博物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通过博物馆的典型文物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历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多,我们可以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及史迹遗存等。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要如何有效的利用历史遗存呢?博物馆是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最好的帮手了。
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发挥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一、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认识博物馆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如何有效的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博物馆?我们到底要如何认识并发挥博物馆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呢?当今大多数的国家地区认为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
其中收藏是基础,研究作手段,最终目的是为教育服务。
教育正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主要功能,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其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所以其渐渐地发展成为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具有的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特点,正好可以弥补课堂历史教学中的某些缺陷。
博物馆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其中的文物藏品也能补充,完善历史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立体的审视历史;全面深刻的掌握历史知识。
最终我们要利用博物馆,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二、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由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于平面化,所以要想活跃学生的历史学习气氛,我认为可以利用博物馆,它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最好媒介。
浅谈少数民族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与。
建立合作机制
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 展教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文
化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科研合作的深化与加强
加强科研合作
01
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少数民族文
03
举办学术会议
定期举办有关少数民族文 化研究的学术会议,邀请 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研究 成果和经验。
建立学术网站
建立专门的学术网站,发 布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相 关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 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设立学术期刊
与相关机构合作,设立专 门的学术期刊,刊登有关 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优秀 论文和研究成果。
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社区参与能够激发新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推动当地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传承的多元化方式
建立文化传承基地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 建立专门的文化传承基地,用 于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
化。
开展文化培训课程
博物馆可以与当地社区合作,开 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课程,如 传统手工艺、民族语言等,以促 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博物馆的未来 发展趋势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少数民族博物馆现状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一:数字化与智能化 • 未来发展趋势二:社区参与与文化传承 • 未来发展趋势三:教育与科研功能拓展 • 未来发展趋势四: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少数民族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具 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
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意义1.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 提升观众素养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可以提升观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公众对文化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3. 促进社会和谐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并通过教育普及,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 举办特色展览博物馆通过举办特色展览,向公众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艺术品,引导公众了解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2. 开展教育活动博物馆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讲座、主题沙龙、亲子互动等,吸引公众参与,增强体验感,丰富知识和视野,促进文化和艺术教育的传播和普及。
3. 建立教育基地博物馆可以建立教育基地,针对不同类型观众进行教育服务,导览员通过导览、解说等方式,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增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4. 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博物馆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教育服务,借助网络平台传播博物馆资讯,进行教育推广,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 配套活动策划博物馆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可以策划一些配套活动,如文化创意市场、手工DIY等,提高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群体参与。
1. 资源匮乏目前一些博物馆的展品、资料、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源匮乏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展品储备,提高展示品质,增强教育性和吸引力。
2. 教育活动单一一些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更多受众参与,需要加强活动策划,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趣味性,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3. 教育服务不够普惠一些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尚未覆盖到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人群,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需要加大政策支持,推动教育服务的普惠化发展。
浅谈博物馆对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积极意义
浅谈博物馆对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积极意义作者:丁竹芸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4期摘要:博物馆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目前社会及教育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与青少年成长教育的背景、博物馆与青少年成长教育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博物馆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成长教育;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而教育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因此博物馆与青少年成长教育这一课题研究格外的重要和有意义。
一、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的背景据统计,现今全球的博物馆多达上万个,每个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气息,对青少年成长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中,博物馆早已经开始大众化、免费化,博物馆已然成为了青少年学习历史、国家文化的重要社会化平台,博物馆教育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习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对西方国家,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的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多少存在或馆内展物不全、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颁布,利用博物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计划已被提上发展日程,博物馆教育将是未来重要的社会教育手段,但到目前为止,受限于国内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尚不能与青少年的兴趣诉求相契合。
二、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一)博物馆是青少年的另一种形式的学校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时,有工作人员为其讲解文物是一种实物性的教学方式,与学校的照本宣科不同,这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
例如海洋馆的标本,通过实物展示让青少年学习海洋生物的特点、习性等等。
这些直面标的物的教育体验是课本里是学不到的,博物馆的教育弥补了书面教材纸上谈兵的缺陷,对青少年而言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互补,也可以理解成是“学校”外的学校。
浅谈如何搞好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
浅谈如何搞好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作为文物藏品的重要收藏机构和存在基础的博物馆,它承担着对藏品整理和保护,以及管理的任务。
由于博物馆藏意义的加深与馆藏品价值的提升,馆藏品不只是博物馆业务上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见证人类历史传达与展示信息的重要工具。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博民族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影响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原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馆藏品保管工作原因措施由于民族博物馆藏品属于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以及艺术观赏性。
因此,注重对每个藏品保管工作的加强是民族博物馆必须要重视的工作。
假如博物馆在馆藏品保管管理上失误,没有很好的完成藏品的整理与研究工作,那么就会对博物馆日后展开的业务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馆藏品所存在的实质价值和作用的发挥。
这样一来,博物馆具有科学性的馆藏品保管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一,民族博物馆藏品入馆登记账目要清楚,藏品的鉴定要准确。
藏品的登记入账是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程序之一。
所有通过初步鉴定确认,入馆的藏品都要依照严格的规定由专门的记账人员根据入库凭单,在核对藏品卡片与藏品实物后进行及时的总账登记,确认账簿与藏品登记编写的号码、内容一致、字迹清晰,并装订成册妥善进行保管。
尤其是在藏品入馆之前,还要进行准确鉴定,看其藏品是否具有博物馆收藏的价值,对无法难以定论的藏品要通过多方专家共同讨论后,记录到该藏品的档案中,方便日后更深入的研究。
其二,民族博物馆对馆藏品的编目要详细,并且要妥善的保管。
博物馆在完成藏品鉴定后,要制作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并根据藏品的种类和性质等特征进行分类后填写在卡片中妥善保管。
由于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在藏品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保管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对参与保管工作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具有敬业精神,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浅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浅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摘要】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藏品,博物馆提供了跨学科的知识,帮助观众全面了解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知识。
博物馆也促进了文化传承和创新,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结合,推动文化的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引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
最重要的是,博物馆通过传递知识和启发思考,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培养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载体、跨学科、知识、文化传承、创新、观众兴趣、社会进步、发展、不可替代。
1. 引言1.1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传播知识信息、培育公民素质等重要使命。
其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平台。
通过展览、教育活动、讲座等形式,博物馆可以向公众传递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博物馆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于培养公民素质、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场所。
2. 正文2.1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博物馆所展示的丰富藏品和展品,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科技发明等,为观众提供了直观而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观赏展品,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激发对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兴趣和好奇心。
博物馆常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讲座、讲解、体验活动等,为观众提供了亲身参与和学习的机会。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可以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浅谈博物馆展览宣传的重要性
199作者简介:张二军(1981— ),男,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
主要研究方向:展览策划。
鄂尔多斯博物馆有自己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样貌,是一个有个性特色的、能够反映我们地域文明的这样的一个馆,鄂尔多斯博物馆精选了七个展厅和两个对外交流展览,把不同的展览多元化地展示给市民,其中,常规展有四个,其中,《鄂尔多斯通史展》、《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鄂尔多斯古生物展》主要是以考古研究院的成果作为学术支撑,汲取鄂尔多斯历史发展中有特色的史实和文化成就,按时间线索追溯鄂尔多斯先民,陈列设计上讲究厚重与大气,参观流线一气呵成,方正格局下变化朝代,使文物得到了历史的有效烘托,它们集中体现了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古生物演进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瞬间,向世人展示鄂尔多斯36亿年来的自然沧桑变幻,14万年以来人类社会的漫漫历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跌宕起伏,两千年来北方草原文明的恢弘印记。
精品临时展有三个,它们是应新时期展陈需求衍生的产物。
临时展览一般具有小型多样、展品选择自由、陈列内容和艺术形式灵活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延续观众探索博物馆的好奇心和热情。
对于一座建立时间相对较长、基本陈列相对固定的博物馆来说,在本地观众群基本固定的情况下,为了吸引这些观众再次甚至多次进入博物馆,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意义,经常举行一些不同主题、不同受众群感兴趣的临时展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
这也是博物馆与一般旅游景点的区别所在:除了不断探索和挖掘本馆藏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意义,逐渐将远离博物馆的社会成员转变为博物馆的观众之外,还需要与部分核心观众群体建立密切的联系,达到令观众感到“常去常新”的标准。
鄂尔多斯博物馆每年引进多个不同风格的外展,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多种展品特性,在策展人的主导下,效果上追求极简主义,把器物的美发挥到极致但又并不着力装饰,清雅、亮丽、极具画面感和美术感,带给观众另类的视觉体验。
一、博物馆对外交流展览宣传的重要性对外交流展览有两个,其中,《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是由百余件独具特色的蒙古族精品文物,缘起元、明、清、近代四代,共同汇聚成一束烛照历史之幽微的光芒,为各地观众构出鄂尔多斯地区草原民族敦厚包容、瑰丽多样的文化积淀,掀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鄂尔多斯地区遗俗遗风的面纱。
浅谈中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浅谈中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基因。
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活态传承”的角度来探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期唤起更多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
一、中华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具有浩瀚的内容与丰富的形式,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一些传统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地位,甚至濒临失传。
一些古老的传统习俗、技艺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传承中华文化遗产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活态传承,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二、活态传承的内涵与方法所谓“活态传承”,是指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具体而言,活态传承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的“活态”展现。
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的博物馆中,而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得以活态展现,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以数字化、虚拟现实等形式呈现出来,使之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2. 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活态传承还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之中。
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改编、再创作等方式,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氛围。
结合当代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学进行舞台剧、影视剧的改编;通过对传统美食进行创新,推出符合现代口味的美食产品等。
3.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
活态传承还需要将传统文化贯穿到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使之在当代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旅游业领域,可以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旅游,使游客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谈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
The world fair ◄文博天地浅谈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张蕾(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江苏淮安223200)【摘要】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而我国如今对文化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博物馆中馆藏的文物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保藏好我国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文物 被人们找到,也代表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数量急剧上升,博物馆的各方面也要随着馆藏文物的增加去完善,这也是博物馆的一 个机遇,但是在机遇的背后将是非常大的困难,对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所以,博物馆需要重视文物 藏品档案,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保障文物藏品档案的完整性,最大化减少人为或者自然对 文物藏品挡案造成的损伤,让文物藏品档案更完整的保存下来。
而这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博物馆必须要尽全力去保护文物 藏品档案。
本文主要对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探讨【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3-193-03【本文著录格式】张蕾.浅谈博物馆(纪念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 (03) :193-195.引言一个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能够决定该博物馆的性质,比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博物馆,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博物 馆,该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文物数量非常多,并且大多数文物 都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该博物馆具有非常深厚的 文化底蕴。
而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档案并不只是表明该博物 馆的文化底蕴,也是众多档案管理人员传承下来的精神,对 博物馆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而且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档 案管理工作地开展情况与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是相关的,如果 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博物馆的整体工作 情况也会下降,不利于博物馆的发展。
浅谈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1. 引言1.1 民族博物馆的重要性民族博物馆是一座珍藏着民族文物和历史遗迹的宝库,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是我们了解历史、重温传统、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
民族博物馆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各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民族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文化遗产的宝库,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传承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当今社会,民族博物馆的作用愈发重要。
它不仅仅是一座展示民族文物的场所,更是一座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精神殿堂。
民族博物馆通过展示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让人们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民族博物馆也通过保护民族文物的物质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与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启示与指引。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博物馆还扮演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角色,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促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各民族的文化艺术。
可以说民族博物馆在传承与保护民族文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2. 正文2.1 展示民族文物的历史价值展示民族文物的历史价值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物,民族博物馆可以向公众展现出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这些文物可能是古代器物、服饰、工艺品等,它们记录了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方面。
展示民族文物的历史价值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可以启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通过展览和解说,民族博物馆可以向观众传递丰富且生动的历史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展示民族文物的历史价值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对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造物宜人”:浅谈民族类博物馆的当代性
认识, 引起 对 问 题 的关 注 与 思考 时 , 受 众 与 展 览 的互 动 才 进 入 到 一 个 较 高 的 层 次 。 通 过 多媒 体 技 术 应 用 , 将“ 静态” 转为“ 动态” 展示 , 将 单 一 陈 列 变 为 多角 度 展 示 , 使 展 示 由 被 动为 主 动 参 与 。 因此 , 适合的 、 适 度 的 互动参与方式设计 , 获 得 因 人 而 异 的 满 意 体验 之旅 。 才 能 真 正 使 受众 达 到 设计 目的 。 3 . 3“ 活态” 展演 在展 示中 的运用 民族 类 博 物 馆 展 示 内容 不 能 局 限 于 物 质本身, 还 要 考 虑 物 质 文化 遗 产 背 后 的 深 层非物质文化的 内涵。 南京 云 锦 博 物 馆 中 运用“ 活态 ” 展演方式 , 把 熟 练 技 术 的 织 锦 织 手请 进 来在 花 楼 机 、 云锦 机 、 壮 锦机 上 提 出来。 听、 摸、 看、 嗅 和 尝等 整 体 给大 众 综 合 花 、 编织 , 加上悠扬的琵琶琴声 , 营 造 了 一 性 全面的意识 , 他 们 相 互 关 联 同时 得 到 结 种 历 史场 景 , 这 里 不 只 是单 纯 的 展 演 而 是 果。 这 个 外 界 的 刺 激 会 唤 醒 人 内 部 的 储 存 工具 、 原料 、 手 工技 艺 传人 的 “ 活态” 展 示 方 记忆之门 , 人 们 通 过 想 象 并 思 考 展 示 不是 式 。 在 展 示 期 间 受 众 可 以 看 到 手 工 传 统 技 指 向怀 旧 , 其 给 人 带 来 的 思 考 直 接 指 向未 艺 的现 场 演 示 , 将 展 品 从 展柜 中 解 放 出 来 , 来。 大 众 对 民 族 类 博 物 馆 的 解 释 不 仅 基 于 将 其 放 在 原 本 的 存 在 条件 下 , 营造不脱 离 新 的信 息 , 而 是新 信 息 与 丰 富 记忆 的 比 对 , 实际存在背景下的“ 活化特征 ” , 摆 脱 那 种 手 中的 感 觉 认 知 持 续 不 断 的 汇人 大 脑 , 通 中 规 中 距 的 静 态 展 示 , 把动态的 “ 活” 的 民 过混合 、 互联 、 消化 了展览的内容, 从 而 达 间 艺 人 请 进 来 , 展现 自身的 “ 绝活 ” 这 种 形 到 了展 示 的 目的 和 意 图 。 大 众在 民族 类 博 式 对 当代 人 的 智 慧 、 情感、 心 理 产 生 感 应 和 物 馆 中能 体 验 到 作 品和 人 物 、 时空 环 境 、 氛 共 鸣 。 这种“ 活 态” 的 原汁 原 味演 示 , 使 其具 围, 感 受到 其 所要 表 达 和 承 载 的深 刻 意 义 , 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 借 助 环境 、 声、 光、 电等 多 媒体 手 段 , 使观 众 随 着 科 技 的进 步 , “ 活态 ” 与 当 代 高 科 从视觉、 听觉、 触觉 、 嗅 觉 等 全方 位 的体 验 , 技 的“ 声、 光、 电” 展 示 技 术 机 密 结 合 在 一 从而达 到与民族文化的共 鸣、 进 而 升 华 为 起 , 通过 音 效 、 数 字 化 多媒体 等 当代 传 媒 工 情感的共 鸣, 达 到 信 息 有 效 传播 和 长 效 影 具 , 以 展演 的 方 式 , 营造 出逼 真的 历 史现 场 响。 效果 , 对历史原貌进行真实 、 系统的再现 。 3. 2 互 动参与体 验 的运用 同 时增 加 互 动 手 段 , 拉 进 受 众 与 互 动 舞 台 生 动 的 展 示 形 式 还 包 括 应 用 当代 技 术 距 离 , 使 受 众 在 现 代 化 的 艺 术 氛 围 中 获 得 与 参观 者 自己 动 手 参 与 多 种 互 动 , 如 通 过 强 烈的 历 史 感 受 , 这 种 切 身 体 验 自然 的 增 当代多媒体数字技 术, 让 受 众 自助 点 击 屏 加 了 民 族 文 化 的 情 感 , 使受 众尽 情 的 饱 览 幕 来了解民族文化的 相关信息 , 数 字 模 拟 民族 传 统 风采 、 直观 、 形象 的 了解 民族 文 化 参 与传统文化情境等 。 互 动 参 与 的 运 用 会 历 史。 实现 了 民族 类 博 物 馆 展示 方 法 的 ・ 使展示信息传播更加 符合当代人的感 官, 种 创新 、 变 革和 发展 , 为 博物 馆 展 示 形式 开 达 到 受 众 的 最 大化 接 受 。 展示的环境 中 辟 - ・ 条 新 途 。 尽 量 多层 次 、 多 角度 、 多种 科技 设 备 交 运 用, 达 到 j 受 众建 上 . 和 惜 的 双 向性 , : 动 关 参 考文 献 系。
浅谈民族类博物馆的文化自觉及传播的独特性——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中国是一个拥有 5 6个民族的国家 , 各 民族历经沧桑 ,以各 自的智慧和劳动共同创 造 了人类发展史上优秀灿烂 的中华文 明,推 动了中国历史 的发展进步。然而随着社会的 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 一些民间文化遗 产正逐渐 消失 、消亡 , 这需要我们通过有效 途径将其保护起来 。民族类博物馆正是顺应 这一时代 需求建立起来的文化机构 , 它身负 历 史使命及重任 , 用其文化 自觉将 民族文化 保护、传承起来 , 并用独特的方式将 民族文 化有效 的传播 。目前 , 对于 民族类博物馆的 相关课题多以文物安全 、收藏职能、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为主 , 少有就 民族文化 传播独特性进行概括 , 笔者 以广西 民族博物 馆为例 ,对该 问题进行探索 希望可 以抛砖
陆续在各高校 、 地 区创建民族类博物馆或研 究机构 , 对后来各 民族类博物馆的建设具有 重要 意义。特别到了八十、九十年代 ,国家 和政府 加大 了对 民族地区建设的重视 , 民族 类博 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民族 地区。进 入2 1世纪 。全国各级各类 的民族博物馆的 规模 空前巨大 , 民族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 得 到了保护 , 同时为宣传党的民族 政策 , 弘
探索争鸣 2 0 1 4年 4月 ( 中)
浅谈 民族类博物馆的文化 自觉及传播的独特性
以广西 民族博物馆 为例
程 晖 ( 广西 民族博物馆 ,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8 )
摘要 :民族类博 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近年来博物馆的新探索,在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 渐走 向消失和 消亡的时候 ,民族 类博物馆主动承担 着3前 - 民族文化的 ' 保护和传播的历史重任。本 文试 以广西 民族博物馆为例 ,浅谈 民族类博物馆 的文化 自 觉及传播的独特性 。
浅谈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民族博物馆是一个专门收藏、展示和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机构,它在民族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民族博物馆通过展示和研究民族文物,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本文将就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物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进行浅谈。
一、民族博物馆展示文物的作用民族博物馆是一个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它通过收藏、整理和展示各种民族文物,向公众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这些文物包括传统手工艺品、服饰、建筑、乐器、宗教器物等,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独特文化。
通过民族博物馆展示的文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族博物馆展示的文物也对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的民族博物馆经常举办文物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展示自己的文物,加深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一些跨国合作的文物展览也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
民族博物馆是民族文物的重要保护机构,它承担着对传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责任。
各种民族文物在长期的保存和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时间和自然因素而出现老化、破损甚至丢失的情况。
而民族博物馆作为专业的文物保护机构,拥有专业的保护人员和设备,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存,确保民族文物能够得到长期的保存和传承。
民族博物馆还可以通过研究和鉴定文物的真伪和价值,对市场上的文物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假冒伪劣文物的流入和蔓延。
有些文物可能会被私人或机构恶意窃取和收购,而民族博物馆可以通过鉴定和登记文物的信息,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保护,防止文物被侵害和流失。
这样一来,有效地减少了对民族文物的损害和破坏,保护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民族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和展示者,更是文物的亲历者和传承者。
南宁民族博物馆介绍
南宁民族博物馆介绍
南宁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青环路11号,是一座以展示广西12个
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的自治区级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包括铜鼓、纺织品、金银器、纸质品、石器、竹木器、陶瓷器、老物件等八大类别,共计5万余件(套)。
其中,古代铜鼓收藏量居世界之最,纺织品涵盖广西12个世居民族,特色鲜明、体系完整。
此外,博物馆还收
藏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俗文物3758件(套),为研究相关国家民
族民俗提供了物证。
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多样,包括实物陈列、场景复原、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相结合等,并配以多媒体音像展示和观众参与活动,加上声、光、电的艺术烘托,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馆内分为钟鼓文化、壮美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等九个展厅,全景式地展示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
南宁民族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广西民族文化的窗口,也是一个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地方。
闲暇时来这里逛一逛,可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与风俗,丰富知识储备,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情趣。
广西民族博物馆介绍词
欢迎各位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这里是您了解广西民族文化的最权威、最生动的窗口。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收藏、展示和研究广西民族文化的宝库,感受八桂大地的韵味与魅力。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于2003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作为我国第一座大型民族博物馆,它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向世人展示了广西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厚的广西民族特色。
外墙以铜鼓图案装饰,寓意着广西是铜鼓的故乡。
建筑内部则巧妙地运用了天然采光和通风,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生态和环保的气息。
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收藏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壮族服饰。
这些服饰或华丽、或素雅、或庄重、或活泼,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文化。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有大量的铜鼓、崖葬文物、古代陶瓷和民间艺术品等,每一件都充满了故事和历史的痕迹。
在展示方面,博物馆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使得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广西民族文化的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广西民族村”,这里还原了广西各个民族的传统村落风貌,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八桂大地的山水之间。
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它的研究团队由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致力于广西民族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
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民族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出版学术著作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广西的民族文化。
感谢您选择来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希望您在这里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您参与我们的各项活动,一起为传承和发扬广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浅谈中国博物馆的英语讲解
人类社会发展从古至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博物馆就是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博物馆收藏文物,并加以保护和研究,对公众展示文物,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并了解历史文化。
近年来,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也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博物馆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中国,走入博物馆,让更多不同国家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博物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听讲解是最为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讲解在与外国游客交流沟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语言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技能。
然而,当前中国博物馆的英语讲解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在深度上都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所以培养英语讲解人才,提高博物馆的英语讲解水平应引起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视。
现今的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在文化上,我们不仅输入西方文化,还将中国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
许多西方人开始关注中国并积极学习中国文化。
博物馆是传播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而参观博物馆就是他们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语言是一个让世界认识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浅谈中国博物馆的英语讲解河南博物院 李 营要途径,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大都能用英语沟通交流,因此英语讲解成了宣传中国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概念的界定1.博物馆博物馆是了解各地方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2015年,《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对博物馆的定义为:“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
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
”2.博物馆英语讲解的重要性1906年,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首次设立讲解人员,称为多森特(讲师)。
浅谈文博类数字藏品的提升路径
浅谈文博类数字藏品的提升路径摘要:最近两年,随着大量的政策和法律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年中,文化数字化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高度,而数字文化行业也将进入到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藏品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从2021年后半年起,我国的数字藏品市场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文博单位与各大数字藏品平台发布的数字藏品备受瞩目。
在此背景下,文博文创产业的发展应以数字化为切入点,提升其质量,提高其效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藏品;博物馆;文创;提升路径引言在数字化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博物馆中的文物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具有独特密码的数字艺术品,从而使其变成个人在自己的网上账户中拥有的独特的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创新形式,它的崛起与普及,不仅将博物馆中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的内容展现出来,同时也满足了当前人们对数字消费的需要。
民族博物馆包括民族类博物馆和民族地区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中是数字藏品开发的“富矿”。
数字藏品可以改变民族博物馆的传统服务观念,并促进民族地区的数字消费,它是一种可以让民众与博物馆及民族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的一种方式。
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发展与设计角度探讨了提高数字藏品的内容与外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专业标准、掌握设计要领、制定发展理念等对策,以促进国家藏品馆的数字化发展。
一.藏品的数字化一般而言,博物馆数字化指的是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包括博物馆藏品管理、陈列展示、社会教育、文物研究及博物馆行政管理等有关业务工作在内的所有信息,以电脑可辨识的方式进行转化和存储,进而建立起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让博物馆的各种工作功能和各业务单位都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日常工作和沟通。
现在,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地搜集、加工并储存了与文物藏品有关的信息,最终构成了包括文物的全部原始数据在内的数字化资源信息,并将其构建成文档或图像等格式,并将其纳入到博物馆数字化系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 所 有这 些
,
,
都可
立 完整 的 具有 中 国 特 色 的博物
以 利 用 博物 馆 这 样 的形式
发 挥 其社会 教 育
馆体 系 的建 设
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忽视 民族 博物 馆
,
作用 育
, ,
使各 个 少 数 民族人 民受 到 直 观 的 教
,
从 而开 发其 智力
促 进 社会 生 产 力 发
,
新 中国建 立 以 来 点
。
民 族 色 彩 使 我 国 社 会主 义 博 物 馆 的 百 花园 更 绚 丽 多姿
面 积 的百 分之 六十 以 上
,
各 民 族在 长期 历 史
。
都逐 渐 形 成 了一 定 的居 住 区 域 全 国 杂 居 散 居 的 民族 也 很 多
, ,
。 。
不
应建立 哪 些 类 型 的博物 馆 呢 ? 我 认 为大 致 有如 下 几 种
,
除汉
民 族地 区
,
特 别 是 在 西南 和 西 北边疆地 区
,
,
。
这 些 民 族都 有着 自
博 物 馆 的数 量 就 很 少 连 一 座博 物馆 都 没 有 博 物 馆事业 落后
。
有 的 地 区 和 民族 甚 至
对 这 些 地 区 物质 文 化
,
I 日 甲 r 阿
i
; !
;
己 悠久 的历 史
,
长期 以 来他们在 各 自不 同 的
6 座 民 族 博物 馆 立5
。
在 民族 地 区建
都 在 少 数 民族 地 区
0 个 2
。
如 云 南有 2 3 个
,
新 疆有
,
这 样全 国至 少 要 建
,
保 护 生 物 资源
特 别是 保 护 珍 贵 和 濒
。
实际 上有 的民 族 居 住 分
,
危 物 种 生 活 有着十 分 密 切 的 关 系
建 立博 物馆 的 好地 方
,
化 特点
抓 住 这 些 特 点建立 起 来的博 物 馆 必
。
1 9 8 6 年底 止
全 国共 建立 了 3 3 个 自然 保
顷
,
然 有 白 己 的特 色
如果 在首 都北 京 建 立 一 座
,
护区
,
总 面 积有
1 9 3 3 万多 公
,
其 中大部 分
,
国 家级 的综 合性 民族博 物 馆 立 各 自的 民 族 的 博 物 馆
1
.
仅 如此
我国
:
已 有 的博物 馆
大多 集 中在东 南沿海 和江 浙 类 型 比 较齐全 但 在少数
单 一 民族性 型 的博物 馆
,
及 中原 发达地 区
,
我 国除 汉 族 外
现 已 确认 的 有 5 个 少数
石4
,
民族
。
每 个 民族都 有 它 自己 悠久 的 历 史 和 文
。
5
.
自然 保 护性 型 的博物 馆
,
。
民 族 自治 地方 综 合 性 型 的博 物 馆
,
我 国少 数民族 地 区 还蕴 藏 着丰 富 的 自然
,
具 有建 设 各 种 类型 博 物 馆 的 天 然 良好 条件 我 国 少 数 民族 地 域 辽 阔 光秀 丽
, , ,
近 发 展 起 来的 民族博 物 馆 的 但是
,
这是 令 人 高 兴
,
由于我 国地 域 辽 阔
,
各 民族 地 区
,
民族 众 多
风
经 济 文 化 发 展 不 平 衡等 多种 原 因 论 从 类型还 是 分布 地 区 少 数 民 族人 口 虽 少
, ,
我 国根 据 自 己 的 特
、 、
展
加 速 经 济 发 展 的步 伐
,
。
提 高 少 数 民族 人
已 经建 立 了 一 批 以 全 面反映 我 国历史
民 的 物质 文 化 生 活水 平
缩小 同 全 国 发 展 的
,
文化 特色 的 博 物馆 文 物 文 献丰 富
、
抓 准 了我 国历 史悠久
。
差距
富 于 革命 传 统 的特 点
。
看 到发 展
较落 后
、
因此
,
仅 仅 对 少数 民 族 地 区援 款 救
、
民族 博物 馆在建 设有 中国 特色 的博物 馆 中 的 重 要 地位
一
,
济 是不够 的
必须 根据 少 数 民 族 的 历 史
,
现 提
状
建
民族 习惯
用 本 民 族 的 语 言 和 形式
。
,
从我 国多 民 族 的特 点 出发
,
高 他们 的 文 化科 学 知 识
。 ,
加 强 这 些 地 区 的 博 物 馆建 设
,
对
。
民族色 彩
,
于 这 些 地 区 的 发 展 和 进步 有积 极 的 意 义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经济 不 发 达
, ,
十 分 丰富 的 资 源
因此
必须 充 分 肯定 各少
,
主 要 是文 化 上 比
数 民 族博 物 馆建 设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发展 中
, ,
博 物馆 无
。
民族 文 化丰富 多 彩
, ,
,
对发 展 多种 类
。
仍不 尽合 理
型 的 博物 馆
,
有着 得天独 厚 的条件
若 能将
6 个 民 族 成份 的大国 我 国是 一 个有 着 5
博物 馆 发 展 起来 加 丰富 多 彩
,
它 定 能 以 其 独特 而 浓郁的
。
但分 布地 区 却 占全 国 总
。
社 会 条件下 的文 化
,
,
创 造 了 本 民族 独具 特 色 和 风格
,
充 实和丰 富 了 中华 民族 光辉灿 烂的
。
遗 存 的 保 存 和 人 们 的智力 开 发 利 的影 响
必 然 带 来不
,
文 化宝库
少 数 民 族文 物 以 其 独 特而 浓 郁 的 为我 国社 会 主义博 物 馆事业 提供
,
这些 都 是
散
,
分布 到 几 个省 区
, ,
而且 每 个 省 区 内
,
都
若建 立 起 博 物 馆 又 是
有 他们 的聚 居 区
别 设立 几 座
2
.
并具 有 自 己 的 特 点
若分
。
别具 一 格
6
.
。
这 样博 物 馆 数 量 还 会更 多
物 产 资 源 性 的博物 馆 所 有 这 些 自然 资 源 和 物 产
浅 谈 民族 博 物 馆 的地 位
石
. .口 . . . . . . . 曰 . . . . .
. 润 . r . .
建中
.
.
.
.
.
.
. . .
,
.
. .
. .
.
.
. .
. 曰.
.
.
J.
. .
.
.
我 国 是 一 个统 一 的多 民族 的 国家 族 外还 有 5 个 少 数 民 族
T. 川 护 引 碑 甩 汤 口 ē . f 州 ` 引 一 日 曰 囚 川 而 ó 饱 陌 以 , r l . “ |
,
。
因此 二
,
从社 会发展 需 要 出 发
我们 应 当
,
进入 八 十年 代 以 来 总 数 已 达八
。 、
博物 馆 事业 在过 去
现 在全 国博 物馆
注 意民族 地 区博 物 馆事 业 的 发 展
。
的基础 上有 了 较快 的发展 九 百座
,
少 数 民族 地 区 文物 资 源 牢 富
其 中有 一 小 部分 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