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设计》课程设计完全版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3.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和可行性;2.能够运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和规划;3.能够提出创新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的认知和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引言:介绍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地下空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地下空间的利用:介绍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地下空间的优势和挑战;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讲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如立体空间布局、安全性、环保等;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介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如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5.创新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享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价值和可行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3.多媒体资料:地下空间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地下空间模型、沙盘等。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说明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班级:地下13-1班学号:只是传说姓名:许目录第1章总论 (3)1.1 基本情况介绍 (3)1.2 课程性质和目的 (4)1.3 课程设计的自我要求 (4)第2章下沉广场规划设计 (5)2.1 下沉广场简介 (5)2.2 下沉广场的规划 (5)2.2.1满足建筑、环境的要求 (5)2.2.2下沉式广场一侧主体结构的设计 (6)2.3 下沉式广场的设计 (6)2.3.1施工阶段 (6)2.3.2使用阶段 (6)2.4 下沉广场优势 (7)2.4.1将土地利用到极限 (8)2.4.2应对噪音的妙招 (8)2.4.3对会所经营的新尝试 (8)2.4.4为地下商业造势 (9)2.5 结论与体会 (9)第3章地下商业街规划设计 (10)3.1 地下商业街简介 (10)3.1.1地下商业街定义 (10)3.1.2地下商业街的发展 (10)3.2 地下商业街的相关规范 (11)3.2.1疏散宽度的计算单元 (11)3.2.2面积折算值 (12)3.3 地下商场安全疏散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2)3.3.1严格控制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级 (12)3.3.2控制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 (13)3.3.3严格安全疏散设计 (13)3.3.4合理布置安全出口,有效控制疏散距离 (14)3.4地下商业街缺乏人性化设计剖析 (15)3.4.1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规划分析 (15)第4章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 (18)4.1 停车场建设现状 (18)4.2 道路视觉景观 (19)4.2.1出入口设计 (20)4.2.2地下停车道路景观设计 (20)4.3 消防、通风排烟和排水系统 (22)4.4 地下停车库内步行景观 (22)4.5 坡道 (23)第1章总论1.1 基本情况介绍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诸如城市生存空间缩小,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规划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通过对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解决在地下空间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求在老师指导下,结合相应的课本及相关资料,遵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定,按进度独立完成规划设计,并绘制出相应的平面图。
具体内容包括:进行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坡度设计,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地下街的平面布置,绘制地下街平面布置图;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一)课程设计要求(1)任务书要求课程设计资料包括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相应图纸。
查阅图书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对所指定的规划区域进行有关调查,熟悉并了解该地区的地面空间构成情况,分析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地下空间数量,并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地下空间特性和地下空间资源特点等因素,规划地铁车站区域地下空间的城市职能、内部构成和外在形态,绘制地下空间规划图;然后根据规划初步结果进行安全防灾减灾设计和工程量估算,给出有关规划结果和评价指标值。
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专项空间规划设计说明书,其中要清楚的显示本次调查分析、规划决策的全过程以及定性、定量计算分析的结果,并附有区域地下空间分层规划图和地面红线图,和地下空间资源红线图。
提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数据齐全、计算正确、图文并茂;规划图要求图面整洁、尺寸齐全、表达规范。
注意培养自己对现场调查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应针对所考查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都要来自指定区域的调查和文献检索。
(2)课程设计数据1、题目:设计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与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相结合的两层地下建筑。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高水平原创)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学号班级土木地下13-3班姓名刘**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目录1 总体说明 (1)1.1 徐州基本情况 (1)1.2 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1)1.3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 (2)1.4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2)1.5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 (3)2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 (3)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 (3)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6)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 (6)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7)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8)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 (2)4.1主要设计原则 (2)4.2 车站设计方案 (3)4.3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7)5其他 (3)5.1保护原则 (3)5.2保护的主要内容 (3)5.3保护措施 (4)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地下13-3班刘**)摘要:随着徐州市经济连续五年经济发展增速位居江苏省第一的位置,徐州市很快获批建造城市轨道交通。
本方案立足于近期(2020年)对徐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作了较为详细可行的规划方案,该方案中共规划了三条线,并且从总体说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以及其他方面对本方案作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对徐州的详细研究分析表明,该方案的实施将为徐州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长久不衰的动力,通过重点分析线网规划以及车站设置,认为此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心城区城市走廊纵断面设计功能分析1 总体说明1.1 徐州基本情况徐州,古称彭城,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地下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措施。
3. 引导学生掌握地下空间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地下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建筑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下建筑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建筑在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建筑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基本概念: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特点,包括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地下商业街等。
2. 地下建筑设计原则: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地下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介绍地下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新技术应用。
4. 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运用CAD等软件,教授学生进行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5. 地下空间利用:探讨地下空间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认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地下建筑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下建筑设计原则第三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第四课时: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第五课时:地下空间利用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地下建筑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系统讲解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结构施工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二、设计主要内容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用地4.02平方公里,东靠钱塘江,南至清江路,西临秋涛路,北至庆春东路,在完成的地面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体说明1.1 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1.2 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1.3 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想1.4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2 地下交通规划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说明重点、核心,注意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步行系统的关系2.2.地下铁路规划在核心区,规划经过两条相交的地铁线,说明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车站设置原则的考虑(人流量计算、车站间距的计算),地铁车站换乘站布置方式(换乘时间的计算等),地铁过江的方法。
2.3 地下公路交通地面交通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分析,地下公路的交通方案,公路过江隧道的规划的原则。
2.4 地下停车系统地下停车场的需求分析,地下停车系统的规划,基本原则的体现。
2.5 地下步行系统解决人流的方法,核心区人流的分析,设置步行系统的作用,地下步行系统的方案。
3 主要节点地区规划3.1 市民广场的地下空间规划基本原则,地下空间的功能分层、出入口的设计3.2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解决城市交通节点。
地下商业街的基本模式,与地铁站和地铁换乘站的结合,与人行通道的结合。
4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4.1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重点,目标,规划的主要作用4.2共同沟规划核心区内共同沟的分级,共同沟内管线的布置4.3地下雨水收集和水处理系统规划雨水收集系统的规划,4.4 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相应的规划原则和步骤,5 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5.1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的原则5.2 地下防空系统规划5.3 地下防灾系统规划6其他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1基础资料见h t t p://ww w.hz c bd.co m/。
2地下规划和设计的相关规范。
地下空间课设
地下空间课设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空间,包括地下建筑、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
地下空间的利用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还能有效缓解地表交通压力和改善城市环境。
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
而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将城市的三维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例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设施的建设,既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又节约了地表空间。
地下空间的利用还可以有效缓解地表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许多大中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而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将交通流量转移到地下,减少地表交通拥堵。
地下通道、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减少了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
地下空间的利用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将污染源转移到地下,减少地表环境的污染。
例如,将垃圾处理设施设在地下,可以有效地解决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地下绿化带的建设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绿地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然而,地下空间的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是地下空间的施工和维护。
地下空间的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工程技术和设备,而地下空间的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人力成本。
最后是地下空间的管理和监管。
地下空间的管理和监管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确保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安全运行。
地下空间的利用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地表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等。
然而,地下空间的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规划设计、施工维护以及管理监管。
只有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潜力,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下课设隧道 完整版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盾构管片设计计算院部:工程技术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组员及学号:一、设计功能:该段隧道为城市地铁区间段 二、称砌方式:根据设计要求盾构管片类型为平面型。
平面型管片的抗弯刚度和强度相对较大,且管片混凝土截面削弱小,对盾构推进装置的顶力具有较大的抵抗能力。
故决定采用C50钢筋混凝土平面型管片,管片厚度的选择,取决于土质条件、覆盖土层的厚度、施工荷载状况、隧道的使用目的及管片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
本工程的管片厚度选择为300mm ,管片内径为(2350+100*16=3950)mm ,管片的每环长度为1000mm 。
三、管片类型:平面型;管片外直径:D=3350mm ;管片型心半径:Rc=1975mm;管片宽度:B=1000mm ;管片厚度:t=300mm ;管片截面面积:)(2cm 30001000300=⨯=A ;管片单位重度:3c m /26KN =γ;管片的弹性模量:a 1030.37KP E ⨯=;管片截面的惯性矩:44-m 106276.1⨯=I /m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a 43f c MP =;混凝土抗弯刚度有效系数η=1.0;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比n=c s /E E =15;混凝土弯矩增大率ζ=0.0.构件的容许应力见下图。
四、场地条件:土层条件:沙质土;土的单位重度:3/5.18m KN =γ,土的单位浮重度;3/5.8m KN ='γ,土的内摩擦角:︒=21ϕ,土的粘聚力:kpa c 12=;土的侧压力系数:5.00=k ;超载:kpa p 100=;上部土层厚度:m H 5.7=;潜水位:地面水平线-3.0m ,m H w 5.40.35.7=-=;N 值:N=30;地基反作用系数:3/10m MN k =;水的单位重度:3/10m KN =γ五、 构件容许应力:混凝土标准强度:; 2ck =32.4MN m f 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2ca =16.2MN m σ;混凝土抗弯刚度有效系数:η=1.0;钢筋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5s 4c 2.010===5.803.4510E n E ⨯⨯;混凝土弯矩增大率:ξ=0.0;钢筋(SD35)允许强度:2sa =200MN m σ; 螺栓允许强度:2sa 240MN m σ=;六、盾构千斤顶;盾构千斤顶轴推力:1000kN T =10⨯片。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 二次衬砌内力计算1.1基本资料结构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围岩级别为V 级,容重3/18m kN =γ,围岩的弹性抗力系620.1510/K kN m =⨯,衬砌材料为C45混凝土,弹性模量为Kpa E 71035.3⨯=容重3/25m KN =γ图1.1 结构断面图2.计算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主动荷载 2.1隧道深浅埋的确定坍落拱高度按下式计算:[])5(1245.01-+⨯⨯=-t s qB i hⅤ级围岩,s=5;B>5,i=0.1[]m h q 299.14)586.14(1.01245.04=-⨯+⨯⨯=浅埋隧道分界深度:m h H q P 748.355.2=⨯=因为m H m H m h p q748.3534299.14=<=<=,所以是浅埋隧道2.2竖直和水平荷载垂直力:取00246.0,40,86.14,34=====g g t m B m Hφθφ744.2445.0839.0839.0)1704.0(839.0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2=-⨯++=-++=θφφφφβg gg g[]283.0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θφθφββφβλg g gm kN B H H q t /567.435)445.0283.086.14341(3418)tan 1(=⨯⨯-⨯⨯=⨯⨯-⨯=θλγ水平力:mkN H e /196.173283.034181=⨯⨯==λγ()m kN h e /094.238283.03474.12182=⨯+⨯==λγ()()m kN e e e /645.205094.238196.173212121=+⨯=+⨯=3.半拱轴线长度3.1衬砌的几何尺寸内轮廓线半径:m r m r 5.265.621==,内径21r r ,所画圆曲线端点截面与竖直轴线的夹角:0201140,109==ϕϕ拱顶截面厚度:m d 5.00=, 拱底截面厚度:m d n 6.0=。
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下空间规划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地下空间规划案例,提出优化建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地下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规划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树立绿色、环保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与分析。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建筑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空间规划基本概念与原理- 地下空间规划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原则2. 地下空间规划步骤与方法- 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步骤- 地下空间规划的方法与技术3. 地下空间规划相关技术- 地下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地下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4. 我国地下空间规划政策与法规- 我国地下空间规划的政策体系- 地下空间规划的法规与标准5.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分析与评价- 国内外典型地下空间规划案例-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评价体系6. 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操作- 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 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地下空间规划基本概念与原理第3-4周:地下空间规划步骤与方法第5-6周:地下空间规划相关技术第7-8周:我国地下空间规划政策与法规第9-10周: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分析与评价第11-12周: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城市规划原理》第十章: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全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旨在确保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地下室课程设计
地下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室的建筑结构与功能,掌握其设计原理及施工要求。
2. 学生能够描述地下室防水、排水、通风、采光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3. 学生了解地下室在建筑群中的作用,及其与地上建筑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下室设计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建筑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规范、具有创新性的地下室方案。
3. 学生能够利用软件工具,绘制地下室平面图、剖面图,并进行必要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下室建筑奥秘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批判性思考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对地下室建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地下室建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地下室建筑的设计与分析,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建筑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室建筑概述- 地下室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地下室建筑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2. 地下室建筑结构与设计原理- 地下室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 地下室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 地下室建筑防水、排水、通风、采光技术3. 地下室建筑与地上建筑的关系- 地下室与地上建筑的连接方式- 地下室建筑在建筑群中的作用及影响4. 地下室建筑设计与实践- 地下室建筑方案设计步骤与方法- 小组合作设计地下室建筑方案- 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地下室建筑绘图与计算5. 地下室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地下室建筑案例介绍- 分析案例中的设计亮点及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包括地下室建筑基础知识、设计原理、实践操作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下室建筑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地下空间与规划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与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掌握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地下空间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 帮助学生掌握地下空间规划的法规、政策和标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空间规划案例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图纸绘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地下空间规划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规划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城市规划领域的热情。
2. 增强学生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城市规划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学生设置,旨在让学生掌握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际案例分析和设计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空间概述- 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 地下空间功能与优势- 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2. 地下空间规划原则与方法- 地下空间规划基本原则- 地下空间规划策略与设计方法-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分析3. 地下空间规划法规与政策- 我国地下空间规划相关政策- 地下空间规划法规体系- 地下空间规划标准与规范4. 地下空间规划实践- 地下空间规划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 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 地下空间规划图纸绘制与表达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地下空间概述- 第二周:地下空间规划原则与方法- 第三周:地下空间规划法规与政策- 第四周:地下空间规划实践6. 教材章节与内容列举- 教材第一章:地下空间概述- 教材第二章:地下空间规划原则与方法- 教材第三章:地下空间规划法规与政策- 教材第四章: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案例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
城市地下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了解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
3. 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程等知识,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城市地下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建设与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定义、功能及分类,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 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功能- 地下空间的分类与特点2.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讲解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参考教材第三章。
- 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 地下工程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管理原则及政策法规,结合教材第四章。
- 地下空间利用原则与策略- 地下空间管理政策法规4. 城市地下空间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案例,借鉴教材第五章。
-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 实地考察与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城市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第二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第三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第四周:城市地下空间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地下空间建筑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空间建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地下空间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结构安全、空间利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能掌握地下空间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地下空间建筑案例的能力,能对其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运用设计原则,独立完成小型地下空间建筑的设计方案。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地下空间建筑的施工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建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项目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地下空间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下空间建筑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空间建筑基本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空间建筑概述- 内容:地下空间建筑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功能。
2.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内容:结构安全、空间利用、环境保护、采光与通风、防火与疏散。
3. 地下空间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空间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 内容:地下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新技术应用。
4. 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分析- 内容:国内外典型地下空间建筑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优缺点。
5.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实践-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实践- 内容:小型地下空间建筑设计与施工实践,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绘制及模型制作。
地下空间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地下空间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下空间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地下空间设计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术。
3.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我国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4.地下空间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地下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
5.创新性地下空间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地下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下空间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下空间设计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二、设计主要内容徐州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进行徐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体说明1.1 徐州基本情况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人口、经济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规模等指标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设计考虑的年限(近期、中期、远期),编制的依据。
1.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1.5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规划几条线,何时开始实施,施工顺序,具体年限。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目前的经济情况、(近期、中期、远期)预测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空间结构规划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概况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交通发展规划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线路基本走向、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4.1主要设计原则4.2车站设计方案车站组成与功能分析、车站型式与规模、换乘设计、不同类型车站设计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车辆的选型及运行指标等。
5其他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年)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1年)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5徐州市《统计年鉴》(2009)6其他相关资料及轨道交通有关规范。
7相关论文和资料四、设计要求1通过设计,熟悉所学过的知识。
2学会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知识和资料。
3提交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提交的成果全部使用A4打印纸打印并装订成册,基本格式参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要求。
地下空间设计
2 地下车库设计
2.1 设计基本要求
(1)停车库类型
1)公用和专用 2)单建式和附建式 3)自走式和机械式
(2)停车位数
附建的专用停车库容量: N=A/40(台) A—地下车库面积 40—每台车所占面积
根据车型满足车辆停放要求。
(3)车位排列
(4)柱网尺寸
柱断面400时:8000x7500 柱断面800时:8000x8000 根据停放2~3台车的要求,柱网以6--8米为宜
2 地下车库设计 3 地下空间防火 4 地下设备配置 5 地下人防设计
1 地下空间规划
1.1 地下空间概况
1.1.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1) 基本概念
1) 地下空间(underground space) 2) 地下建筑(underground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3) 地下工程(underground engineering)
4)主要辅助设施
洗车,加油,修理
5)车库层高确定
层高 = 净高 + 结构高度 + 通风管高 + 喷淋设备高 2400 600~700 400 300 停车净高:小型车2.2m,轻型车2.8m。
2 地下车库设计
2.2 汽车库防火设计 2.2.1 汽车库防火分类 名称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
Ⅰ
>300辆
>15车位 >400辆
2.3.2 汽车疏散出口
地下室设备配置
(1)水池水泵
1)生活储水:储水量与使用人口有关 2)消防储水:储水量与建筑功能和高度有关 3)水泵房:与水池平行布置,空间4~5m。
(2)变电配电
1)高低压变电室 2)配电室 3)柴油发电机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车站位于道路一侧出入口布置方式
(2)升降口:
升降口起到连接站台和上部大厅及出入口的作用,出于疏散和防灾需要,升降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井应使其对旅客的处理能力能满足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实际客流需求量要求,
即:
——保险分数,一般取1.5~2.0;
——平均高峰时间客流量;
2.2.2地铁路线的设计
第一条线路是:从新城区外开始沿清江路向下铺设地铁,然后右转沿之江路铺设,一直向右,直至与庆春路交汇处,然后转向上沿庆春路铺设,至与新塘路交汇处向右转,出新城区。理由:改成区总面积不是太大,如果在城区中心铺设过多的线路,会使地铁车站间距很小,浪费土地、空间和金钱。同时也正是因为空间面积有点小,所以将路线向外移到混合发展区,商业中心还在地铁的服务半径之内。并且,还沿之江路路走,既方便了购物主轴上的人流,又方便了景观主轴上的旅客。第二条路线是:沿灵江路从上到下连通供人们休憩用的绿地公园、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理由:使得右上角方向的周边居民同新城两大中心和绿地公园联系的更加紧密。第三条路线是:环绕整个市中心铺设一条线路。理由是:施工时方便,不会太多影响到市中心的正常商业,行政等,其次,它把城市的商业区,居民区,行政区,联系在了一起,方便了郊区人们的正常工作。这条线路还与外面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综合效应。
过江通道:现状西兴大桥和规划庆春东路过江大桥(或隧道)。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有220KV城南变电站及其高压走廊、 杭州煤气储配站用地,它们对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新中心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1.2
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绝非要割断城市的历史,而是今后杭州整个城市建设中心的转移,再造一种先进的、现代的、国际的文化,形成未来杭州大都市的“心脏”。通过建设杭州CBD,提高杭州的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的基础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新城规划及未来发展定位,我们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首先应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对核心区地下空间进行保护性开发,为以后的开发留下开发空间;其次,我们应将地下与地上空间看出一个整体,使地下空间规划同地上部分相协调一致,促进杭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再次,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很强的前瞻性,而且由于其与城市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还需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次之,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各个专业协调合作,对交通系统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共同沟对市政管线进行综合开发,兼顾防灾要求,使地下空间为城市的防灾服务;最后,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现代文明CBD,更要保持住杭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美风景的江南名城的独特韵味。
5、区域内绿化空间主要功能是提供游乐和休闲的场所,在密集度高的建筑群中起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环境特色:滨江绿带与高架城市阳台结合,既为人们提供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又成为整个核心区的沿江绿色基座;楔形绿地则是高层建筑群之间的主要缓冲空间,将滨江绿带引入城市内部;而主轴线空间内通过建筑、广场、绿化空间的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处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
6.2生态环境规划……………………………………………………………………32
7.参考文献……………………………………………………………………………34
8.图…………………………………………………………………………………35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1.
1.1
由于基地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
3、结合轨道交通站场使地下空间向周边地块延伸,并通过地下、地面与临街裙房的二层以上空间处理形成完整的商业立体开发系统。主要的商业零售空间设置在与轨道交通站场垂直的区内支路两侧和环境优美、宁静的楔形绿地周围,尽量避免对城市主交通流向的干扰,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空间。
4、步行系统与商业零售、绿化开敞空间系统结合设置,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城市空间的同时,也为土地开发商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1.总体说明………………………………………………………………………………1……………………………1
1.2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2
1.3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思…………………………………………………………2
1.4地下空间开发模式…………………………………………………………………3
(1)出入口:
出入口作为地下与地面空间的转换处,在地下空间人流集散与安全保障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出入口应能比较直捷地联系地面室外空间和内部地铁车站。每个车站直通地面室外空间的出入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车站内的全部人员疏散出去。
出入口布置原则: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布置通常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结合各个车站所在位置的地面建筑及街道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置。一般都把出入口位置选择在吸引客流量大,与地面交通换乘方便的地方,或者直接利用附近商场,地下人行通道等设施,以节省工程造价。事实上,对出入口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其交通疏散功能、经济引导功能,还要考虑在紧急状态下,对人员安全疏散和救援实施的影响。
2.5地下步行系统……………………………………………………………………11
3.主要节点规划………………………………………………………………………12
3.1市民广场地下空间规划…………………………………………………………12
3.2地下商业街规划…………………………………………………………………20
4.地下市政设施规划……………………………………………………………………22
2.地下交通规划…………………………………………………………………………3
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3
2.2地下铁路规划……………………………………………………………………4
2.3地下公路交通……………………………………………………………………8
2.4地下停车系统……………………………………………………………………10
6、增强地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并主要由轨道交通与常规地面公交结合,共同承担大量人流的疏散。为地区提供充足的停车空间。
7、充分考虑各街道景观和钱塘江天际线,沿富春江路形成硬质街道景观,整合高层建筑与标志性建筑的关系。既要考虑现状高层建筑周围地块与之组合关系,又要强调整个核心区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8、充分利用城市地标的标志性作用,以市民中心为核心空间,向四周辐射组织若干条视线通廊,它们或为建筑围合形成的硬质景观通廊、或为绿化为主构成的街道通廊,或以标志性建筑作为视线的另一个焦点,从而丰富城市空间。
2.2
2.2.1地铁线路规划原则
地铁路网的规划是城市全局性的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地铁路网规划优劣的本质在于是否能充分发挥地铁交通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是否能既最恰到好处的处理城市交通矛盾,又能充分发挥地铁的高速,大容量的运送的功能特点。地铁路网规划应考虑以下原则:
(1)贯穿城市中心区,分散和力求多设换乘地点并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分散和力求多设换乘点的目的,一是避免换乘点过分集中带来这些换乘点过高的客流量压力;二是尽量缩短人们利用地铁的出行距离和时间。
地下交通线网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交通线网布线重点要满足城市主要客流的交通需求,并且通过地铁等地下交通方式使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上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交通规划以地铁规划、地下公路与发展地下步行系统为重点,着重以地铁站和高层建筑的地下部分为依托,以地下步行系统相沟通,并且以地下公路来协调,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解决未来人流集中的问题;我们根据交通需要将地下公路和地下铁路规划成一个“花蕾状”,象征着杭州未来的发展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注意控制停车场的位置以及数量,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车辆的大量涌入,为本区域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出入口位置与车站的关系:出入口设置的位置不同,对乘客在地下通道的步行时间有显著影响,如何使乘客在最短时间内从地下走到地面,这对于在火灾等情况下,乘客逃生有着决定意义。原则上,作为地下与地面的连接口,所选位置应使乘客从站台到出入口步距最短。当出入口在道路正下面,且沿路平行时可能的布置如图1。
图1车站位于道路正下方出入口布置方式
(2)尽量沿交通主干道设置。目的在于接收沿线交通,缓解地面压力, 同时也较易保证一定的客运量。
(3)加强城市周围主要地区与城市中心区、城市业务地区、对外运输终端、城市副中心的联系。
(4)避免与地面路网规划过分重合。当地面道路现状或经过改造后能负荷规划期内的客流压力是,应避免重复设置地下铁路线。
(5)与城市未来发展相适应。
——处理旅客能力。
而升降口处理升降旅客的能力可由右式算得:
式中: ——台阶单位密度的升降旅客的流动速度
1.3
1、城市设计将为钱江新城核心区创造一个完整和谐的视觉形象:沿钱塘江以致密的高层塔楼群界定疏散开敞的以市民中心建筑为主体构建的主轴线空间;高层群之间通过楔形绿地形成空间分隔与缓冲。
2、通过沿灵江路和新安江路所形成的风格协调的的建筑塔楼形成韵律界面,群房有统一的退界形成连续界面,界定主轴线空间,其中钱江路东南高层建筑临街并直接落地,形成挺拔的视觉感受;而钱江路西北侧高层建筑适当后退,使市民中心的形象更为突出。
5.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29
5.1防空体系规划……………………………………………………………………29
5.2城市灾害预防……………………………………………………………………31
6.环境规划……………………………………………………………………………32
6.1人文环境规划……………………………………………………………………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