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
[基础巩固组](2017·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1.D 2.D(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地下径流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4.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增加,减少了雨水下渗,使得地表径流总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地下径流减少;硬化路面阻断了土壤和大气的直接接触,蒸发量可能会减少;城市化对区域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仅对城市局部地区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整个区域的降水来说,影响极小)。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四)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一、选择题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 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下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解析:渔业资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生存空间即水面面积状况,二是食物即浮游生物的多少,三是鱼的种类多少。
结合材料知水库蓄水主要改变的是鱼类的生存空间即水面面积。
答案:D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
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因,故选C项。
答案:C生物柴油是指植物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造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被称为“再生燃油”。
读世界生物柴油原料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生物柴油大多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德国C.韩国D.马来西亚4.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产生的影响是()A.挤占粮食用地,不利于粮食的稳定供应B.对石油炼化产业形成巨大的威胁C.减少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难题解析:第3题,棕榈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选项中的四个国家,只有马来西亚有棕榈分布。
第4题,由材料可知,生物柴油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的使用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3.D 4.C下图为1979~201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200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6.下列关于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解析: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受灾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复杂度指数波动较大,且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故B正确。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4单元+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称为灾害。
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D.洪水、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题,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
第2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
环境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④属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2.A2018年5月,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持续遭受洪涝灾害。
据此完成第3~4题。
3.南方多地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降水较多③农业用水少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4.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人口、城市密集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3题,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灾害。
第4题,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4.C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推荐学习]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1~2题。
1.气旋()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影响地区位于西经度范围,而南亚位于东经度地区,A项错误;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③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项错误;④生成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太平洋热带洋面,D项正确。
第2题,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A项错误;④移动路径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而极地东风影响高纬度地区,C项错误;北赤道暖流影响赤道地区,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1.D 2.B(2017·长沙模拟)下图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A.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减轻的趋势B.洪灾受灾面积加大、旱灾受灾面积减小C.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大体呈负相关D.该地区洪、灾受灾面积比旱灾大4.下列不属于减轻洪、旱灾害危害的措施是()A.不断改良土壤B.监测预报灾情C.加强植树造林D.兴修水利设施解析: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洪、旱灾害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是洪害受灾面积减小、旱灾受灾面积加大。
而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旱灾受灾面积比洪灾大,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故C项正确。
第4题,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兴修水利设施,在丰水期蓄积一部分水源,在枯水期释放一部分水源,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可以减轻洪、旱灾害危害;及时、准确的发布灾情监测预报也可减轻洪、旱灾害的危害;改良土壤不能起到减轻洪、旱灾害的作用,故选A项。
答案:3.C 4.A(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49毫米B.99毫米C.149毫米D.199毫米6.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第5题,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mm,则甲降水量为700~750mm、乙降水量为800~850mm,两地最大差值接近150mm,故C项正确。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二讲 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1~2题。
1.气旋()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影响地区位于西经度范围,而南亚位于东经度地区,A项错误;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③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项错误;④生成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太平洋热带洋面,D项正确。
第2题,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A项错误;④移动路径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而极地东风影响高纬度地区,C项错误;北赤道暖流影响赤道地区,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1.D 2.B(2017·长沙模拟)下图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A.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减轻的趋势B.洪灾受灾面积加大、旱灾受灾面积减小C.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大体呈负相关D.该地区洪、灾受灾面积比旱灾大4.下列不属于减轻洪、旱灾害危害的措施是()A.不断改良土壤B.监测预报灾情C.加强植树造林D.兴修水利设施解析: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洪、旱灾害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是洪害受灾面积减小、旱灾受灾面积加大。
而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旱灾受灾面积比洪灾大,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故C项正确。
第4题,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兴修水利设施,在丰水期蓄积一部分水源,在枯水期释放一部分水源,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可以减轻洪、旱灾害危害;及时、准确的发布灾情监测预报也可减轻洪、旱灾害的危害;改良土壤不能起到减轻洪、旱灾害的作用,故选A项。
答案:3.C 4.A(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49毫米B.99毫米C.149毫米D.199毫米6.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第5题,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mm,则甲降水量为700~750mm、乙降水量为800~850mm,两地最大差值接近150mm,故C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W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因素.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培养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学生用书P96])一、认识洪水和洪灾及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常见灾种错误!(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洪灾①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②危害错误!3.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①错误!错误!②人为原因错误!(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
人类活动影响洪水的发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洪水调蓄场所、泄洪渠道而影响洪水的发生,既可以加剧洪水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预报工作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1)工程措施(2)错误!错误!一、判断题1.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洪水、崩塌、泥石流等是自然灾害。
()2.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3.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危害范围较大。
( )4.我国不论是在南方和北方,还是在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而酿成过洪涝灾害。
( ) 5.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
( )答案:1。
× 2.√3。
√4。
√5。
√二、选择题6.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7.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答案:C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
2019高中地理 第4单元9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九)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洪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1.C 2.B[第1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集中;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
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2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下图为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3.A 4.B[第3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如图是我国苏南山区某村庄拟开挖的引水渠线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A.①B.②C.③D.④6.夏季该水渠施工时,要注意避免导致( )A.水土流失B.洪涝灾害C.水体污染D.水位剧降5.D 6.A[第5题,根据图示等高线和河流的关系进行判断,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所以图中等高线弯曲处地形部位为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所以图中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_第4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一
二
三
四
一、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 害的事件。 2.种类:按成因可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对人 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 坡、泥石流等。 3.危害: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 的生存与发展。
三
四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1.基本环节
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①强降雨或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②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③自然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
④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
(2)人为原因。
①对流域内植被的破坏;
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③占据河道;
④人为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说出自然灾害的 概念,并能够正确 区别气象灾害与地 质灾害 2.说明洪灾、泥石 流等自然灾害的形 成原因 3.能够列举洪灾等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 施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 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 发生,其中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 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 重。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 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自然 灾害呢?
答案:(1)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降水时间长、强度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 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 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54年、1983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2.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①②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解析:第1题,图示长江流域的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1954年和1983年较为严重,应为大量降水所致。
第2题,④⑤选项属自然原因;③选项是水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
答案:1.A 2.A(2016·安徽示范高中模拟)下图表示某次大地震造成的海啸在太平洋中的扩展情况,图中的数字和曲线表示该灾害发生后扩展的时间(小时)和范围,海水越深,速度越快。
读图,回答3~4题。
3.海啸到达时间相当的A、B、C、D四个海区中,A海区距离最远是因为( )A.表层洋流的加速作用B.海岭附近,摩擦力大C.沿途大陆架宽广,速度快D.途经岛屿少,阻力小4.引发此次海啸的地震( )A.震级小但烈度大B.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C.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解析:第3题,A海区主要位于东太平洋,岛屿少,对海啸阻挡作用弱,导致速度快,在同样时间内,速度越快,传播距离就越远。
第4题,从图中可知,震源位于南美洲西海岸附近,该地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3.D 4.C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
下图是我国某省区轮廓图及图中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
读图回答5~6题。
5.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6.导致图中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该时段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覆盖差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辐射弱,降水少,日较差大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楚雄冬春季节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同步检测 鲁教版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选择题(2016·芜湖质量检测)右图为“我国1961~2004年平均各月沙尘暴日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发生沙尘暴最频繁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与我国沙尘暴形成无关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高压D.反气旋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春季(3、4、5月)是我国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
第2题,冷锋过境、反气旋(高压)边缘的大风都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动力。
答案 1.A 2.B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表回答3~4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B.②C.③D.④4.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D.降水量大小解析第3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③处集水面积最大,能形成水流;坡度最大而且海拔高,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
第4题,泥石流主要的动力是水流。
答案 3.C 4.D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解析第5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第6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措施。
答案 5.A 6.B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
”结合图示,完成7~8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第2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同步练习鲁教版必修1[基础过关]1.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西南地区特大旱灾B.我国北方大范围遭遇沙尘暴C.湖南遭遇强降雨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2.以下关于洪水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降水是形成洪水的重要原因B.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C.滑坡、泥石流不可能形成洪水D.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堤坝溃决也可形成洪水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的年均人数(单位:万人)。
读图和表,回答3~5题。
地震洪涝干旱火山死亡 1.91 1.27 7.36 0.10受伤 2.63 2.07 0 0.03影响168.83 6 004.13 6 069.26 9.43无家可归23.76 324.14 2.27 1.51合计197.13 6 331.61 6 078.89 11.073.由图表可知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A.干旱、地震B.洪涝、火山C.洪涝、地震D.火山、地震4.能给人类带来一定资源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火山C.洪涝D.干旱5.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①影响范围较小②能及时预报③位于山区,人口稀少④持续时间短⑤渐发性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6.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 )①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②气候复杂多样③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④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xx年3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受此次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B.甜菜C.春小麦D.冬小麦8.缓解该区域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工业用水量②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发地下水④实行跨流域调水⑤培育耐旱作物品种⑥迁移人口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⑥ D.②③⑥9.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练习鲁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天气预报天气状况风向风力最高温度(°C)最低温度(°C)8月17日晴<3级40 308月18日多云<3级40 29A.地震B.森林火险C.泥石流、滑坡D.石漠化解析:旱情和高温易导致森林火险,地震与地壳运动有关,泥石流、滑坡、石漠化则与降水强度、植被破坏有关。
答案: B2.下列受旱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是( )A.金融业B.内河航运C.旅游业D.服装制造解析:由于旱情严重,河流水位降低,航运受到影响。
答案: B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D.干热风、寒潮、冻害答案: A4.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答案: C地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灾害种类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酸雨雪灾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干旱洪水水土流失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解析:欧洲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时海洋温度较高,给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冬季海洋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 D6.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灾害,这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B.受西风影响降水过多C.工业化程度高D.跨纬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灾害即酸雨,主要因为两地区工业化程度高所致。
答案: C7.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 )①地势低平②位于赤道,全年多雨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解析:孟加拉国位于南亚地区恒河三角洲上,地形平坦,本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受山地阻挡降水较多,另外本区是印度洋影响的主要地区,降水较多,所以孟加拉国水患严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五单元第2讲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第 2 讲自然灾祸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48 分)(2019 ·徐州阶段性测试 )以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祸指数和限电指数散布图,读图回答1~2 题。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则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2.地质灾祸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域,天气分别可能是()。
A.暴雨、高温B.暴雨、低温C.干旱、台风D.沙尘暴、寒潮分析图中西部地域地质灾祸指数大而华东地域限电指数大,能够理解为夏季暴雨多,高温使用电量大造成的。
答案以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局依据常年水文数据 (1875~ 2019 年)绘制的“洪水频次曲线图”。
若依据 1975~2019 年的水文数据计算,洪水频次有增大的现象。
读图回答 3~ 4 题。
3.从开始出现灾祸的水位看,在1975~2019年的洪水频次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 1875~1975 年的洪水频次曲线上大概缩短了()。
A.1 年B.3 年C.5 年D.7 年4.假如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色没有变化,那么造成最近几年来洪水频次增大的原由最可能是()。
① 疏导河流②退耕还牧③城市化④林地转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分析第 3 题,开始出现灾祸水位,在 1875~1975 年的洪水频次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 5 年,而在 1975~2019 年的洪水频次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 2 年,大概缩短了 3 年的时间。
第 4 题,假如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色没有变化,那么致使洪水多发的主要原由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损坏。
林地修养水源,能够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林地的面积减小,所以洪患的频次增大。
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特别差,雨水变为径流很快进入河流,使洪患频次大增。
答案以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祸多发原由表示图”,读图回答5~6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1.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1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8 分,共 64 分 )读淮河水系图,达成1、2 题。
1. 以下相关淮河水系和水文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水系呈树枝状对称散布B.河水注入长江和黄海C.南岸支流结冰期较短D.南岸支流较长,流速较慢2. 以下举措中,不合适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行的是( )A.上游植树造林B.中游修筑蓄洪工程C.下游开挖人工入江水道D.全流域防治凌汛(2012 ·济南模拟 )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 月发生洪水灾祸,其特色为“一日一峰” ,白日流量很大,夜晚减退。
联合资料,回答3、 4 题。
3. 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A. 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 冰川融水D.湖泊决堤4.“一日一峰”反应的当地环境特色是 ( ) A.天气大陆性强 B. 降水变率大C. 冰雪消融快D. 自然灾祸多程。
(t 1期间→ t 4期间天气变化甚微,可忽视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 回答 5、 6 题。
5.t 4期间,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段年内径流量变化状况与t 1期间对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B.年内径流量分派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次减少D.夏秋天流量减少,冬春天流量增大6.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域洪涝灾祸多发的主要人为原由是( )①过分放牧以致草场修养水源、调理径流的功能降落②围湖造田以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分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聚集的速度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11 ·江苏地理 ) 以下图为日本及其邻近海疆震源深度散布表示图。
读图回答7、 8 题。
7. 日本及其邻近海疆震源深度的散布特色是( )A. 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 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8.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以东海疆发生了9 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到损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 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二、非选择题( 共 36 分 )9. 低温冻害频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①______________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气象灾害:如② 飓风、干旱、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③ 、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④ 、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水与洪灾(1)概念: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⑤______和生活带来损害。
2危害⎩⎪⎨⎪⎧直接损失:⑥ 伤亡等方面的损失间接损失:⑦ 、电力、⑧ 、能源等 供应中断,以及城乡⑨ 的停止和⑩ 的紊乱等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 1.基本环节:一是⑪______的形成,二是对⑫______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 (1)自然原因⎩⎪⎨⎪⎧ 气象因素:⑬ 、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和冰 凌堵塞河道地质因素:⑭ 、泥石流堵塞河道其他因素:流域汇水速度大于河道⑮(2)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大规模⑯建筑物⑰三、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⑱______________工作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1)工程措施措施 功效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提高对洪水的⑲______能力修筑⑳______ 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 加快○21______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降低○22______水位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洪水和洪灾1.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
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A .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B .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2.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C.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小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越严重考查点二洪灾的成因和防治据新华社报道:来自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的统计,xx年贵州16个县、市、区遭受洪水灾害,受损房屋6 1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万余公顷10多条国、省干道因塌方、滑坡中断,85个乡停电,36万用户供电受影响,河道损坏护岸33处,灌溉设施812处,冲毁塘坝9座,16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1~2题。
1.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影响地区位于西经度范围,而南亚位于东经度地区,A项错误;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③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项错误;④生成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太平洋热带洋面,D项正确。
第2题,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A项错误;④移动路径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而极地东风影响高纬度地区,C项错误;北赤道暖流影响赤道地区,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1.D 2.B
(2017·长沙模拟)下图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
A.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减轻的趋势
B.洪灾受灾面积加大、旱灾受灾面积减小
C.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大体呈负相关
D.该地区洪、灾受灾面积比旱灾大
4.下列不属于减轻洪、旱灾害危害的措施是()
A.不断改良土壤
B.监测预报灾情
C.加强植树造林
D.兴修水利设施
解析: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洪、旱灾害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是洪害受灾面积减小、旱灾受灾面积加大。
而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旱灾受灾面积比洪灾大,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故C项正确。
第4题,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兴修水利设施,在丰水期蓄积一部分水源,在枯水期释放一部分水源,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可以减轻洪、旱灾害危害;及时、准确的发布灾情监测预报也可减轻洪、旱灾害的危害;改良土壤不能起到减轻洪、旱灾害的作用,故选A项。
答案:3.C 4.A
(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A.49毫米B.99毫米
C.149毫米D.199毫米
6.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
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解析:第5题,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mm,则甲降水量为700~750mm、乙
降水量为800~850mm,两地最大差值接近150mm,故C项正确。
第6题,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地形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带,图中显示乙区域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故B 项正确。
答案:5.C 6.B
7.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
解析:台风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海岸受侵蚀后退会威胁到“海景房”;沿海地区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塌陷会危及到“海景房”;南方沿海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并受重重山岭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答案:B
8.(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城市应建在地震破坏程度小,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小的区域,同时不能建在断裂带附近;图中丁处符合,故选D项。
答案:D
(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2016年5月13~14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图中实线表示能见度等值线(单位:千米),虚线表示沙尘暴的位置和时间。
读图,回答9~11题。
9.沙尘暴最强时间发生在()
A.13日02时B.13日08时
C.13日20时D.14日20时
10.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最显著风向是()
A.偏南风B.偏北风
C.偏东风D.偏西风
11.乌鲁木齐没有受到此次沙尘暴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河网稠密B.植被覆盖率高
C.山地阻挡D.距沙漠远
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该区域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13 日08时,则该时段沙尘暴最强。
第10题,图中日期由西向东推移,则沙尘暴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能见度等值线也是大致向东弯曲、延伸。
说明最显著风向为偏西风。
第11题,从图中喀什、和田,以及敦煌等城市可看出,此次沙尘暴主要影响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地区,而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受天山阻挡而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
答案:9.B10.D11.C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将根治淮河水患作为一项重大国家工程。
多年之后,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少将再一次将关注焦点投向淮河治理。
他在提案中提出,必须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建管并重,进一步做好治理淮河工作,统筹解决好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材料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
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
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等,均发源于大别山。
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河、颍河、涡河等。
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
(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
(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
解析: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征分析。
第(2)题,针对洪灾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
(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墒情,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下图为我国春季某时段农用天气预报图。
(1)说出甲、乙区域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2)说出丙地区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背景材料对“墒情”的解释可知,墒情较差的乙地区是土壤水分含量低,面临旱灾;应对措施是引水灌溉,并采取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保墒。
甲地区墒情优,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适合播种和作物生长,因此其面临的灾害不是旱灾;背景材料中说图示为“春季”,此时,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仍然比较强大,受其影响,春季低温或寒潮是甲地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可从保温、育苗两个角度归纳。
第(2)题,强对流天气往往带来大风、暴雨;此时正值春播、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大;受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影响,春季我国普遍雨季尚未来临,丙地的春旱较严重。
答案:(1)甲:低温(或寒潮)。
地膜(或秸秆等)覆盖;大棚育苗。
乙:干旱。
引水灌溉;适当深播,播后适时覆膜保墒。
(2)危害:暴雨、大风。
有利影响:增加墒情(或土壤湿度增加);缓解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