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曹刿论战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

18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理解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

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2.相关背景。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刿.(guì)公与之乘.(chéng)又何间.焉(jiàn)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遍.(biàn)玉帛.(bó) 辙.(zhé) 小信未孚.(fú)4.词语的特殊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重点词语:(1)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2)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将鼓之.(助词,无实义)(3)古今异义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或放弃一方的利益)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重点句子翻译:(1)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曹刿论战》教案4篇

《曹刿论战》教案4篇

《曹刿论战》教案4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是一篇名家散文,我根据教材要求制定了一份语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曹刿论战》的作者及背景,明确文章主题和观点;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能够准确解读文章内涵;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能够运用散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曹刿论战》的精髓部分,理解文章的立意和写作目的;2. 能够准确解读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寻文章背后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解: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和句子,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用意和目的;4. 总结: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总结文章中的主题和论点,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5. 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散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6. 反馈: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指导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式1. 导入采用图文结合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理解和分析阶段采用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3. 提升阶段采用写作练习和作品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4. 反馈阶段采用评价和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总结提高。

五、教学资料1.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2. 课堂教学PPT;3. 学生作文材料及范文。

通过上述教学安排,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曹刿论战》的精髓,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愿每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不断进步,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和才华。

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曹刿论战》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曹刿论战》的基本内容。

2. 人物形象分析。

3. 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曹刿论战》文本。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结合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曹刿论战》与其他相关历史事件的异同,如春秋时期的其他战役等。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课文知识点。

初中曹刿论战教案

初中曹刿论战教案

初中曹刿论战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运用。

2. 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知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 学会对比分析,深入理解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和聪明才智。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运用。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

2. 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2. 提问: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会称赞齐鲁长勺之战?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做好注解。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

2. 深入分析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解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板书设计:曹刿论战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曹刿的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有远见鲁庄公的性格特点:平庸、自私、缺乏远见战争胜利的原因:曹刿的正确战略、战术。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通过分析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曹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2. 引导学生从曹刿的论点中提炼出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曹刿论战》。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刿的论点,并提炼出启示。

5.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曹刿的论点和启示。

6. 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曹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曹刿、鲁庄公等角色,模拟论战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运用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逻辑思维。

七、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角色扮演和辩论赛,评价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升。

2. 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深入了解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实感体验。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曹刿论战教案2 语文版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曹刿论战教案2 语文版

曹刿论战
课题:18、曹刿论战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
2、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手段自学、合作、研讨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三)第三部分(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可以分为几层?
3、从曹刿的论战中,你可以知道战争要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归纳
分析人物形象:
①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曹刿认为“肉食者鄙”在文中能找到根据吗?
③相比之下鲁庄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④庄公除了见识鄙陋之外,就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吗?
⑤对于人物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方法?
重点提升
1.用原文回答,曹刿“请见”的原因是,同意鲁庄公跟齐国打仗的原因是。

2.结合原文,请分析曹刿的性格特征。

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4.长勺之战是古代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著名战役?请你谈谈战争中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15篇《曹刿论战》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衷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

这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战的。

透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1、《左传》2、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3、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曹刿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ì)弗敢专也(fú)旗靡(mǐ)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2、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3、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依两条线索概括: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奋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四、合作交流,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讨探究下列问题: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

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

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学生学习经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预习设计: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检查预习,介绍《左传》。

部编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论.战()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望其旗靡.()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既克弗敢加也必以信忠之属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虽不能察必以情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

,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

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

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四、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曹刿论战第1课时教学流程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曹刿论战第1课时教学流程语文版

《曹刿论战》
流程内容与目的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分) 导入
内容:故事背景导入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法师用3´
预习检测内容:字词检测,作者作品简介
目的: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作

①前一天晚修自学完成;②简
单对答案;强调易错点。


生4´,师2´
初读感知自主探究内容:读通文本,自行翻译,同
桌合作
目的:古文知识点积累,探究文

①学生翻译,交流,老师指
导;②整理归纳。

25´
生15´,师10´
当堂练习内容:课文内容理解
目的:巩固本节课重难点知识
①展示内容,学生回答;②师
点评

生3´,师2´
布置作业导学稿课后巩固老师布置1´,师用
合计生´,师18´。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3、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5、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刿,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了解背景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

下面我们了解《左传》。

2、关于《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1)重点字注音: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刿谋间帛辙竭靡(2)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曹刿论战》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3.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分析《曹刿论战》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学习《曹刿论战》的具体案例及分析;•建设团队合作,提高判断和领导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曹刿论战》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学习《曹刿论战》的具体案例及分析。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传授、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活动一:引入1.准备一张《曹刿论战》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曹刿论战》的简介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活动二:教学1.分析《曹刿论战》的文化内涵和思想。

2.讲解《曹刿论战》的传统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

3.分析《曹刿论战》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活动三:小组讨论1.按小组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建一个小组;2.要求小组讨论并总结《曹刿论战》的核心思想,进行展示。

第二节课活动一:回顾1.通过教学之前提供的资料和知识,进行回顾,巩固学生对《曹刿论战》的理解。

活动二: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1.教师提供一个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2.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展开讨论;活动三:小组讨论1.要求小组以类似的形式讨论如何应用《曹刿论战》的思想,促进团队合作和提高判断能力。

第三节课活动一:组织性活动1.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团队合作的作业;2.要求学生快速完成作业,要求团队合作和沟通。

活动二:展示1.小组负责人展示作业成果;2.教师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并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判断和领导能力;2.通过快速完成作业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和调整;2.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果。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内容;(2)能够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论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论战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内容;2. 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3. 如何运用文中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战争策略的理解;2. 曹刿论战思想的深度解读;3. 将文中观点运用到现实问题中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曹刿论战》;2. 参考资料:关于《曹刿论战》的背景资料、战争策略分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曹刿论战》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背景和内容,标记生字词,初步感受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探讨如何运用文中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战争策略和曹刿的思想。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现实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观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能力。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曹刿论战》故事的理解、曹刿论战策略的掌握以及现实问题分析的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考察彼此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参与度以及论战策略的应用。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指挥若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善于捕捉战机、勇敢果断的作战指挥者形象。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详略恰当的剪裁技巧,领会文章结构严谨,叙事情节完整、紧凑的能力。

3.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的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善于捕捉战机、勇敢果断的作战指挥者形象。

2.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字、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字、词、句。

2.学习本文详略恰当的剪裁技巧,领会文章结构严谨,叙事情节完整、紧凑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争,比如: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时期的一次战争—长勺之战(板书)。

关于这次战争在《左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左传》中的文章《曹刿论战》。

(投影)(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起止时间与《春秋》一致,可能是孔丘明所作,但它绝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由鲁国的史官修撰的。

有关《左传》作者的其他信息可查阅教材注解和教师用书。

(三)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2.学生结合注释理清文章结构。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分组检查注音及难懂的词句)。

5.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背景及人物情况(分组回答)。

6.学生概括人物形象(分组回答)。

7.教师检查预习中的字词句(分组检查)。

8.学生质疑(分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9.教师点拨讲解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分组进行)。

曹刿论战 教案

曹刿论战 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2.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曹刿的形象特点。

2.分析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

2.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

请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曹刿这个人物。

2.学生分享对曹刿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3.学生跟随教师,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曹刿在论战中表现出了哪些特点?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回顾感受,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曹刿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理解曹刿的论战策略。

(三)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分析:曹刿在论战中是如何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的?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战、论、曹刿、鲁庄公。

(2)分析曹刿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回顾感受,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曹刿的论战策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2.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2.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

《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的:1、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检查预习作业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曹刿(guì)又何间焉(jiā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三、研习新课1.解题。

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

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

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3.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理解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

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2.相关背景。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刿.(guì)公与之乘.(chéng)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遍.(biàn)
玉帛.(bó) 辙.(zhé) 小信未孚.(fú)
4.词语的特殊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重点词语:
(1)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一词多义
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无实义)
(3)古今异义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
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或放弃一方的利益)
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重点句子翻译:
(1)十年春,齐师伐我。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

(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读完本文,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
明确:本文通过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

(二)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1.曹刿的身份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于爱国君子,“位卑未敢忘忧国”。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3.“何以战”这三个字引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小结: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的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四、板书设计
战前见之原因:肉食者鄙
问其准备:取信于民政治远见
五、教学反思
这一课关于作者的教学强调两点,即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我们学习过的春秋时期作品有《论语》《晏子使楚》,也就是要牢记最早的几位春秋时的作家是孔子、晏子和左丘明。

还有一点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便区分《战国策》的国别体。

在理解内容上,我的做法是先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尤其注意理解词语古今义的演变过程。

通假字特别强调要写出通哪个字,再解释其意思。

还有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带“者也”的判断句式,还有否定句中的提宾等。

特殊词语的意义、特殊的语法现象都明确以后,让学生自己来翻译句子就简单多了。

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来领会作者的意图、人物的特点,学生就能自然领会。

不足之处:有些对学习文言文没兴趣的学生,上课时是勉强听,等到课后再测,脑子里就空空如也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以后教学时在保证专心听讲的学生有兴趣、长知识的前提下,也一定要增加反复练习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学懂并且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