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03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学时:51

学分:4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2年级,经济类统计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和审定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之一《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而制定的。本教学大纲是为经济学类专业“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应该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

(三)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其难点在于,用国际经济学要求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定量分析方法阐述这些理论和政策。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导言

在该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并概述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2.1 比较优势理论

2.1.1 理论基础与假设

2.1.2 比较优势的原理及其应用

2.2 绝对优势理论

2.2.1 理论基础与假设

2.2.2 绝对优势的原理及其应用

2.3 移动要素理论

2.3.1 理论基础与假设

2.3.2 移动要素的原理及其应用

2.4 公司国际化理论

2.4.1 理论基础与假设

2.4.2 公司国际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

3.1 关税政策

3.1.1 关税的分类和作用

3.1.2 双边贸易协定和关税的影响

3.1.3 关税配额及其限制

3.2 非关税壁垒

3.2.1 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

3.2.2 技术壁垒和标准

3.2.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3.3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

3.3.1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3.3.2 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3.3.3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政策的实践第四部分:国际金融理论

4.1 汇率理论

4.1.1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4.1.2 汇率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4.1.3 汇率预测和汇率政策

4.2 贸易与资本流动

4.2.1 资本流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4.2.2 资本流动限制和自由化

4.2.3 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4.3 国际金融体系

4.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3.2 世界银行

4.3.3 世界贸易组织

第五部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5.1 区域经济一体化

5.1.1 区域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5.1.2 区域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

一、引言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国际经

济政策,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经

济挑战。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1. 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贸易、汇率、国际投资等;

2.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关注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并提高其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将包括以下主题: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

- 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

- 贸易限制与保护主义政策

- 自由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

2. 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

- 汇率的决定与浮动

-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 汇率政策与汇率风险管理

-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3.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 直接外国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

- 国际投资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与运营

- 跨国公司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体系

- 全球化的定义、动力和影响

- 发展经济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 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

-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

四、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授课与讲解:通过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理论框架

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课程概述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学科,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本课程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理解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3. 熟悉国际金融体系和汇率制度,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

4.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外汇市场调控的基本原理;

5. 培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制定对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单元: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

1.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2.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假设和研究方法;

3.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国际贸易理论

1.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

2. 前沿技术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3. Heckscher-Ohlin模型与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第三单元:国际贸易政策

1.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与影响;

2.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争论;

3.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

第四单元:国际金融体系与汇率制度

1. 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货币体系;

2. 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的管理;

3. 外汇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单元:国际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

1. 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

2. 外汇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3. 国际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明确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例法:引用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世界经济学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学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学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学教学大纲可能会涵盖以下内容:

1. 经济学基础知识:供求关系、边际效益、成本概念等。

2. 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生产要素市场等。

3.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

4.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5.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理论、发展经济政策、贫困和不平等、可持续发展等。

6. 基础数学和统计学:经济学的数学工具和统计方法。

7. 实证经济学:经验研究的方法和应用、数据分析等。

8. 经济政策分析:如何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9. 亚洲经济: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政策和挑战。

10. 新兴经济体: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的特点和发展。

11. 全球经济问题:如金融危机、资源短缺、能源问题等。

12. 经济理论和方法论:不同经济学派别的观点和方法。

以上仅为一个可能的世界经济学教学大纲,具体内容可能根据教授或教育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 理论
指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市场都是不完全竞争 的,存在着垄断、寡头竞争等市场结构。这 些市场结构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如 市场势力、品牌效应、技术标准等都会成为
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03 国际金融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汇率决定理论
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 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解释汇 率的长期和短期变动原因。
IS-LM模型的基本原理
介绍IS-LM模型的基本假设、变量和方程, 以及模型的均衡条件和含义。
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扩 展
引入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分析开放经济下 IS-LM模型的均衡条件、政策效应和传导机制。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 策
探讨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 经济政策对IS-LM模型均衡的影响,以及政 策间的协调与配合。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探讨 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措施, 如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 制、汇率机制以及国际储备的动 用等。
汇率制度与政策
介绍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 优缺点,分析各国汇率制度的选 择以及汇率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防范
国际资本流动类型
区分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探讨不同类型资本流动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01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ZJ030105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总学时:51

周课时:3

学分:3

开设专业:

开课教研室:

开课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经济发展过程

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

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

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

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

※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

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

2.得自分工的利益

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

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

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分为微观(国际贸易)和宏观(国际金融)两大部分。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着重介绍商品和要素贸易的起因、贸易格局的决定、贸易利益及分配,以及贸易政策等内容。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与一国宏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国际收支、汇率决定与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系统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同时,注重讲解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熟悉一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和工具,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

2.能够运用基础经济学理论分析开放条件下的相关内容;

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国际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现象、掌握国际经济规律、提高国际经济素养。本课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政策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能够运用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了解国际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够分析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环境。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合作。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国际贸易: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政策、贸易协定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应用能力。

2. 国际金融:介绍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等,通过模拟交易、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金融分析能力。

3. 国际投资:介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环境、投资风险等,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投资决策能力。

4. 国际经济政策:介绍各国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通过模拟决策、政策制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践、实地考察等。

四、课程评估

1. 平时成绩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模型等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成果: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成果,作为课程评估的重要参考。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页眉内容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说明部分

1、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和审定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之一《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而制定的。本教学大纲是为经济学类专业“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

学习《国际经济学》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及模型;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实质;分析国际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机理;论述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均衡过程。

2、教学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讲,通过《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学生要学会吸收、掌握开放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把握和了解国际经济现象;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的经营战略和对外政策;理论联系实际,评价与吸收相结合。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

作为专业基础课,《国际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类各普通本科及专科专业的教学。该课程总学时为54。

4、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要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同时,国际经济学又是一门国际经济领域的导论性课程,所以它与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有密切的前后关系。应该说国际经济学比较概括地阐述了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

5、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其末考试成绩占70%。

《国际经济学》课程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总时数:国际经济法包括54学时的理论讲授、10学时的实训操作、4学时的研究性讨论三部分,共68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部分:由2学时的总论和52学时的分论组成。总论包括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体系、基本原则、法律渊源、主体等模块,分论包括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国际贸易管制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12大模块。

2、实训操作部分:共设计了10个实训单元,每个单元演练1个具体案例,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国际运输纠纷、国际保险纠纷、国际信用证支付争端、WTO争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国际技术转让争端、国际金融争端等。

3、研究性讨论部分:包括4个板块,包括国家财产豁免、跨国公司法律责任、国际货物买卖法、WTO法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

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54学时)

知识模块一国际经济法总述(3学时)

知识点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体系(0.5学时)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

三、国际经济法的体系

知识点二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一、早期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

二、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三、国际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知识点三国际经济法的渊源(0.5学时)

一、渊源的含义

二、国际法渊源

三、国内法渊源

知识点四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0.5学时)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三、公平互利原则

四、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

知识点五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1学时)

一、概述

二、国家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558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学分: 3.0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层次:汉族本科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概论

后续课程:国际金融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分支,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在国内外经济学类教学中,国际经济学也已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学习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包括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区域经济理论和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

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内外平衡理论等。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3.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学时分配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三个方面讨论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大纲。

一、国际贸易

1.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益处,介绍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为什么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都受益。

- 规模经济理论:解释规模经济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介绍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

2. 国际贸易政策

-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介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和作用,讨论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争议。

- 贸易协定和组织:介绍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自由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

3. 国际贸易的影响

-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如技术转移和资源配置优化。

- 贸易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讨

论贸易的输赢者和贸易调整的问题。

二、国际金融

1. 汇率和汇率制度

- 汇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汇率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讨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以及各国的汇率政策。

2. 国际资本流动

- 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介绍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定义和区别,讨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 资本管制和资本流动限制:讨论资本管制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类型和作用,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争议。

3. 国际金融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金融专业本科生,拟于大二第二学期授课。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Teaching purpose:gras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give us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the whole economy. The course’s basic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activity, grasp the basic concept of worldwide business. Teaching requirement:This course trains thinking method of student and uses ability to focus on, adopting classroom teach, case discussion, role act, classroom lec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together. And it encourages student's classroom to make a speech, participate in

discussing actively.

1.The quantity of the case: more than 10 logic cases, 4 comprehensive cases. Demand to

upgrade a comprehensive case every academic year.

2. Multimedia teaching: PPT courseware demand and this syllabus content are totally

matched.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period)

1、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2、This Chapter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 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text.

C h a p t e r2L a b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T h e R i c a r d i a n M o d e l(3 periods)

1、Chapter Organization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One-Factor Economy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Relative Prices and Supply

Trade in a One-Factor World

Box: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actice: The Case of Babe Ruth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The Gains from Trade

A Numerical Example

Box: The Losses from Non-Trade

Relative Wages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Pauper Labor Argument

Exploitation

Box: Do Wages Reflect Productivity?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any Goods

Setting Up the Model

Relative Wages and Specialization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Wage with a Multigood Model

2、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hrough the Ricardian model of trade. This

model shows how trade arises when there are two countries, each with one factor of produc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toward production each of two goods. Key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such a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comparative advantage versus absolute advantage, gain from trade, relative prices, and relative wages across countries. The Ricardian model is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for developing intuition about why countries gain from trading with each other. By using even as simple a framework as the Ricardian model, one can begin to debunk some common misconceptions concern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C h a p t e r3S p e c i f i c F a c t o r s a n d I n c o m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3p e r i o d s)

1、Chapter Organizatio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ssumptions of the Model

Box: What is a Specific Factor?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Prices, Wages, and Labor Allocation

Relative Pri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Resources and Relative Supply

Trade and Relative Prices

The Pattern of Trad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A Preliminary View

Optimal Trade Policy

Box: 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Beginnings of Trade Theor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rade Politics

2、This chapter builds upon the insights from Chapter 2 by developing trade models which allow countries to produce goods when production requires more than one factor of production. On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addition to the model is that this more general framework highlights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first model presented includes factors of production, which are specific to the production of each of two goods. Then, a more general model is introduced, with this latter model allowing for both mobile and specific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is extension provides an even richer analysis of the inco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