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
泥石流是什么
泥石流一、什么是泥石流及泥石流的特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具有以下特征:突然性: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来势凶猛。
流速快:泥石流流速快,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流量大:泥石流体积庞大,能够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
物质容量大:泥石流中含有大量固体物质,如石块、泥沙等。
破坏力强:泥石流对沿途的公路、铁路、村镇等造成巨大破坏。
二、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如何产生的)泥石流的产生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其产生机理如下:地形条件: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沟谷深切的山区,这些地区有利于泥石流的汇集和流动。
水源条件:暴雨、洪水等水源是泥石流产生的重要因素,它们能够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形成泥石流。
松散物质来源: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砍伐森林等人为活动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
三、泥石流时如何逃生遇到泥石流时,应该采取以下逃生方法: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沿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跑,跑得越高越好,越快越好。
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不要选择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四、如何减小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为了减小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察,识别潜在的泥石流发生区和危险地段,并建立专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
构造泥石流护岸:在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区域周围建立护岸系统,通过人工修筑岸堤、设置石块、连续墙等结构物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植被恢复和保护:通过大面积的植物覆盖,固定土壤,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的风险。
河道治理和分流:对河道进行治理和分流,设置拦河坝、修建泄洪渠等,将泥石流引导到安全区域或河道外。
泥石流PPT课件
§4泥石流 §4.1概述
二、泥石流的特性
泥石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并以此与挟沙水 流和滑坡相区分: 其中土体的结构性,即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而挟 沙水流的抗剪强度等于零或者接近于零。 其中水体的流动性,即泥石流与沟床面之间没有截 然的破裂面,只有泥浆润滑面,从润滑面向上有一 层流速逐渐增加的梯度层;而滑坡体与滑床之间有 一破裂面,流速梯度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 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地下水泥石流
冰(川)雪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
火山泥石流
地震泥石流
人为泥石流
18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的104国道分水关路段发生泥石流灾害
19
冰川泥石流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 哥华北部滑坡型泥石流 20
2007年3月10日,在印尼东爪 哇诗都阿佐地区的泥火山喷出 的泥浆覆盖了大片土地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现象;
它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是一种饱含大量泥 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 或者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
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 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4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
第四章
泥石流
1
§4泥石流
§4.1 概述 §4.2 泥石流的类型 §4.3 泥石流的成因 §4.4 泥石流的危害 §4.5 泥石流的防治
2
§4泥石流
§4.1 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二、泥石流的特性 三、泥石流的分区构成 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五、泥石流的典型案例
3
§4泥石流 §4.1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强烈的降雨、雪融或冰雹等气候变化,导致土壤松散、岩石崩塌、河流暴涨等自然灾害,使得大量泥沙、石块、水流混合而成的流态物质,沿着山谷、沟壑、河道等地形通道,迅速流动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植被破坏等因素有关。
在地质构造上,山区地带多为地震带,地震活动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从而形成泥石流。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集中、暴雨频发,增加了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植被破坏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不断砍伐森林、开垦耕地、开采矿山等,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松散度加大,从而增加了泥石流形成的风险。
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社会不稳定。
泥石流的流速快、冲击力强,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控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我国,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因此加强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区和时间,从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其次,加强防护措施。
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如设置护岸、挡土墙等,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此外,加强植被恢复,也是减少泥石流危害的重要手段。
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
为了减少泥石流的危害,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防护措施、加强植被恢复等一系列工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章泥石流
也被再塑造。
22
泥石流活动的过程形成—运移—堆积就是地 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 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形成区由条带 状向树枝状发展;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 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进 逼下游大河变形,导致河流改道. 3、水源条件: 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 物质的搬运介质。降雨历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强 度等对泥石流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52
(3)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 分布集中;水土流失、坡面侵蚀强烈。 (4)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滑堆 积、崩坡积、过去形成的泥石堆积、冲洪
积或冰川堆积土层等。
53
2、地形条件
(1)沟谷上游是漏斗姿态、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 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 300m以上,坡面泥石流的相对高差一般200m以上。 (2)沟底平均纵坡降一般在10%以上,泥石流初始起动段 沟底坡降一般大于25%,部分段沟底坡降比较缓,但其 中存在有陡坎和跌水,在横向上多为峡谷。 (3)斜坡面的坡度一般大于25°。
2004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乐清龙西泥石流现场 17
二、泥石流分类 1.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①泥石流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②泥流 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石块、粘度大、 呈稠泥状。 ③水石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18
2.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两类: ①粘性泥石流
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
产造成很大危害。
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
沟谷型泥石流;
坡面型泥石流 。
8
坡面型泥石流示意图
什么是泥石流
半泽/文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特有的地质灾害,是由于暴雨或者冰雪融水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的一种高速流体。
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冰雪消融,以及沿海地区的台风造成的强降雨,也可能引发泥石流。
泥石流暴发突然,从暴发到停止一般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
是不是所有山区都会发生泥石流灾害呢?那倒未必。
产生泥石流需要三个条件:多土石、多雨量和较陡的地形。
泥石流的形成是特定的地理外形、地质构造和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些地区山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岩土破碎,但未必容易发生泥石流,比如西北的部分戈壁地区,由于常年干旱少雨,缺少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
而西南很多L1J区的泥石流灾害多发,除了地形和地质条件外,降雨量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水能浸软土壤,使其摩擦力减小,更容易滑动。
水流的冲刷和流动,不但使砂土、石块等固体物质聚集,还可能引起Ll」体的滑坡和崩塌,增加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所以,雨季最好不要在泥石流易发区进山,更不宜在山谷留宿,万一遇到泥石流,千万不能往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低处跑,应迅速跑到高处躲避。
泥石流
• 十六、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 遇泥石流 • 专家提示 • 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 宿。 • 自救互救要领 • 1.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 积物的山坡下面。 • 2.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 • 一定不要: • 1.在山谷中露宿。 • 2.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 风、休息。 • 3.在河滩上露宿。
• 专家提示 •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 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 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 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 般的声音; • ●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 有轻微震动感等。 •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 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 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 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 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 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 的发生。[3]
• 一定不要: • 1.住进房屋前不做任何 检查。 • 2.错把人为原因造成的 门、墙裂缝以及电线 杆倾斜当做滑坡前兆。
• 十四、 如何选择撤离路线 • 专家提示 • 必须经过实地勘察,确定 正确的撤离路线。 • 自救互救要领 • 由地质专家实地进行考察 勘测后再行撤离。 • 一定不要: • 1.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 • 2.不听从统一安排,自择 路线。
自救互救要领
• 一、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 变化[1] • 专家提示 • 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 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 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 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 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 并较为平直。 •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 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 面的控制。 •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 可能发生滑坡。
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 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 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 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 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 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 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 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 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石流
泥石流读书报告土木142陈炜(14134203)一、概述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条件,对泥石流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方面在于地形形态和坡度是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和产生快速流动。
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
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3.泥石流发生的水文气象条件是指暴雨给沟谷区域带来大量的汇聚水。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
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充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结构破坏,摩阻力降低,流动性增大,从而与水一起流动形成泥石流。
春夏季节高强度的暴雨使得沟谷的水流和泥石混合形成泥石流,且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沿沟谷喷发出来,冲毁下游的建(构)筑物,造成泥石流灾害。
三、泥石流的分类及地貌1.分类1)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水石流型泥石流;泥石流型泥石流;泥水流型泥石流3)按泥石流体性质分类: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2.泥石流的地貌1)泥石流侵蚀地貌:破碎坡;基岩谷;角峰2)泥石流的堆积地貌:泥石流堆积扇;堆积垄岗;堆积龙头;堆积斑3)泥石流的侵蚀-堆积地貌:阶地;葫芦谷;多变谷;缝隙堆积基岩谷四、泥石流的防治1.泥石流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6-5 泥石流
萨尔瓦多地震引发泥石流1200多人遇难
85-80
地基效应 地震使建筑物地基的岩土体产生振动压密、下
沉、振动液化及疏松地层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导 致地基失效、建筑物破坏。
85-81
地基效应
地震引起砂土液化(台中港1-4码头)
85-82
85-83
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力是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惯性力。地 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面强烈的水平晃 动造成的。
85-84
思考题:
1.我们学过哪些地质灾害?它们是怎样定义 的?
作业题:
1.试论述滑坡的形成条件、防治原则及主要 防治工程措施。
2.试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 3.试论述岩溶形成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
85-85
(五)泥石流按发育阶段分期 1. 发育初期;2. 旺盛期;3. 间歇期
85-21
四、泥石流地区道路位置选择 及防治措施
掌握泥石流的独有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 选择好线路的位置是防治泥石流的最有效措 施。
85-22
一般来说,道路工程通过泥石流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泥石流 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85-54
2.跨盖 采用梁式基础或
拱形结构跨越溶洞、 沟槽等,或用刚性大 的平板基础覆盖沟槽、 溶洞。
隧道边墙下溶洞处理
85-55
3.灌注 对于埋深大,体积也大的溶洞,可通过钻孔
向洞内灌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以堵塞洞穴。 4.排导 在查明水的来源情况、实地的地形、生产条
件和场地情况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排导方法, 使水流改道疏干建筑地段;对洞穴或裂隙涌水可 用粘土、浆砌片石或其它止水材料堵塞等。
6.3 泥石流
(2)按物质组分分为: 1)泥流:以粘性土为主,砂粒、石块少量,粘度大,呈稠泥状。 2)泥石流:由大量的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块石组成。 3)水石流:以大小不等的石块、砂粒为主,粘性土含量较少。
(3)按物质状态分为: 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粘性大,固体 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仅是组成物质,石 块呈悬浮状态。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堆积物在堆积 区不散流,石块堆积成“舌”状或“岗”状。 2)稀性泥石流: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 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 前进,有强烈下切作用。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似“石海”。
当上游大量弃渣或进行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供排平衡条件 时,应重新判定。
2.泥石流的防治 防治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防治方法: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1)预防措施:a.上游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种植草皮,以巩固土壤不 受冲刷、不使流失(即改善生态环境);b.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修筑排水 沟系,以疏干土壤或不使土壤受浸湿;c.修筑防护工程,如沟头防护、岸边 防护、边坡防护等,在易坍塌、滑坡地段设支挡工程,以加固土层、稳定边 坡。
6.3.3泥石流岩土工程评价
1.建筑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6.3.3泥石流岩土工程评价
1.建筑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Ⅰ1类和Ⅱ1类泥石流沟谷规模大,危害性大,防治工作困难 且不经济,故不能作为各类工程的建设场地。
Ⅰ2类和Ⅱ2类泥石流沟谷不宜作为工程场地,当必须利用时, 应采取治理措施。
Ⅰ3类和Ⅱ3类泥石流沟谷可利用其堆积区作为工程场地,但 应避开沟口。
6.3 泥石流
6.3.1概述
水灾害 7 泥石流
二、泥石流分布的时间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特征 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之后,出现多雨 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
泥石流爆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爆发频率
(%)
1 0
2 0
3 0
4 2
5 9
6 18
7 34
8 24
9 10
10 2
11 1
12 0
三、中国泥石流分区及概述 为概括反应泥石流灾害生成,发育的区域大环境条件 及灾害总体特征的异同,我国对泥石流进行了灾害分区。
二、泥石流的形成过程 一般有三种形式: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
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固体物松动、
失稳,被猛烈铲刮,并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2. 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侵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 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 的坡面泥石流。(3)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带动沟 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形成泥石流。
5.根据预报的灾害结果分类 根据预报的灾害结果分为泛滥范围预报和灾害损 失预报。泥石流泛滥范围预报是泥石流流域土地利用 规划,危险性分区,安全区,避难场所划定和选择的 重要依据。 6.根据预报方法分类 泥石流预报方法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分为定性预 报和定量预报。 三、泥石流预报中存在的问题 泥石流预测存在着不确定性,预报模式推广尚有 难度,灾害规模预报难度大。
二、泥石流的危害
1.对城镇和居民点的危害。 川滇两省坐落在泥石流堆积扇上的县城便达50余个。
7月11日深夜,特大泥石流袭击巴底乡 邛山沟一山庄,造成50人失踪、1人死 亡。邛山一村、二村16户80人被围困。
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南部,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在等 多个村庄失去联系,其中小林村至少 约有600人被泥石流掩埋,生死不明。
什么是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又称泥石流、土石流、山洪崩等,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通常在陡峭的山坡、溪谷和高原上发生。
泥石流以其剧烈的破坏性和令人震惊的力量而闻名。
那么,什么是泥石流?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灾害现象。
一、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 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由沿着河岸、山坡或陡峭的溪谷流下的土石流、雪崩或山崩并带来了大量碎石、泥沙和石块的一种灾害性现象。
该流体通常在暴雨、雨雪、地震或泥石流前期形成的滑坡活动的影响下运动。
2. 形成原因泥石流是由于陡峭山坡上的大量泥土和石头被冲走,形成流体而引起的。
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自然因素如陡峭的山坡、溪流,强烈的暴雨等。
人类活动因素如过度采矿、大规模的伐木、建筑开发等。
这些活动可能破坏大面积的土地覆盖,造成过度侵蚀和脆弱的土壤,从而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二、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1. 泥石流的特征泥石流是一种高速流体,速度可高达几十公里每小时,具有以下特征:(1)泥石流粘稠黏滑,流速快,紊流强烈,可携带卵石、沙子和块状物等,阻力大且破坏性强;(2)泥石流的规模大小难以预测,有时形成小型泥石流,有时形成巨型泥石流,影响范围较大;(3)泥石流的发生频率难以预测,常常突然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
2. 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1)对人员安全的危害: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泥石流可摧毁耕地和农作物,损坏水源和生态环境。
(3)对基础设施和房屋的危害:泥石流容易在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房屋里造成裂缝和破坏,导致建筑坍塌和道路塌陷。
三、泥石流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避免和减少泥石流灾难,防范措施十分重要。
以下三点是预防泥石流灾害的方法:1. 开展科学的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恢复,修建实用的防护工程,包括植树、种草和造型不规则的地面,以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应急处置案例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在发生泥石流灾害时,迅速启 动应急预案,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开展抢险救 援工作,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小江流域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当地政府迅速组织抢险 救援力量,采取紧急排险和应急处置措施,避免了次生灾 害的发生,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06
2023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 施》
目录
• 泥石流概述 • 泥石流形成条件 • 泥石流危害及影响 • 泥石流综合治理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定义
泥石流是一种山地沟谷地貌现象,由暴雨、冰雪融化或地震 等诱发,形成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常发生在山区的沟谷或坡度较大的河流上游,具有突 发性、高流速、高能量的特点,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 较大危害。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的生物治理工程:通过恢复植被、退耕还林等措施, 实现了对泥石流的有效治理,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预测预警案例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建立了泥石流预测预警系统,实 现了对泥石流灾害的及时预警和防范,有效减少了灾害的发 生和损失。
云南小江流域建立了泥石流预测预警平台,通过对小江流域 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泥石流灾害的准确预警和防范 。
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01
泥石流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
02
泥石流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
影响。
泥石流还可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阻碍当地经济的
03
可持续发展。
04
泥石流重塑
通过改变沟谷地貌,如修建拦砂坝、挡土墙等,以减缓泥石流流速和防止大规模泥石流发 生。
泥石流
泥石流1. 什么叫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由泥沙、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组成的流体。
泥石流与一般洪水不同,它暴发时,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稠的流体或依着陡峻的山势,或沿峡谷深涧,前阻后拥,冲出山外,往往顷刻之间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我国不少山区都发育有泥石流,但各地的叫法颇不一致:有些地方称“山洪”,西北地区称为“流泥、流石”或“山洪急流”,华北和东北山区称为“龙扒”、“水泡”或“石洪”,川滇山区称为“走龙”或“走蛟”,西藏地区则称为“冰川暴发”。
2、泥石流沟道有哪些特点?常见的泥石流沟有2类,即沟道(谷)型泥石流沟和山坡型泥石流沟。
(1)沟道型泥石流沟典型的沟道(谷)型泥石流流域,象一条头大腰细尾巴散开的金鱼一样。
从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分为三个区段。
流形成区:一般位于流域的上游区段,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低地),呈漏斗状,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水源主要由此区段供给。
这里滑坡、崩塌、岩锥等不良地质现象很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山坡极不稳定。
泥石流流通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沟的中游地段,多为峡谷地形,谷坡急陡,沟床纵比降大,多陡坎或跌水。
泥石流堆积区:是泥石流固体物质停积地段,位于泥石流沟的下游,多呈扇形或锥形,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地面垄岗起伏,坎坷不平。
典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图Ⅰ.泥石流形成区Ⅱ. 泥石流流通区Ⅲ.泥石流堆积区Ⅳ.泥石流堵塞大河而形成的湖1. 流域界线2. 分区界线3. 无水沟床4. 有水沟床5. 峡谷(2)山坡型泥石流沟山坡型泥石流一般指发育在尚未形成明显沟谷的山体上的小型或微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通常发育在坡度陡峻(20~40°),坡面较长,较为平整,坡积层较薄(一般<3m ),下伏基岩透水性较差的斜坡上。
泥石流形成区发育在斜坡的中、上部有一定汇水条件的凹型坡面。
山坡型泥石流规模较小,流域面积一般≤0.4km 2,堆积物多为一次性搬运,泥沙输移量为数10m 3至数1000m 3。
什么是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mudflow; debris flow)在山区由于暴雨、冰雪强烈消融或冰湖溃决,使山谷中积存的松散岩土体向下游开阔地倾泻的一种突发性洪流,又称山洪泥流。
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一般超过15%,最多可达70%~80%,是碎屑与水组成的高容重两相混合流体。
泥石流具有爆发突然,历时短暂,冲击力大等特点,往往直接危害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结构泥石流形成需具备3个基本条件:①沟谷斜坡地带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②沟谷中具有陡峻的谷坡地形和较大的纵坡,有利于松散堆积物与水流汇集,并使之迅速下泻;③沟谷上、中游必须有充沛的急(剧)水源,如暴雨、冰湖溃决,并因地形陡峻可产生强大的水动力。
泥石流多分布在断裂或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率高、烈度强,岩体风化破碎,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在干旱多年的暴雨季节,或高山冰川与积雪强烈消融时期最易发生。
目前有些地区的泥石流,并非是完全由自然条件所造成,而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如不正确的开挖边坡、毁林开荒、劈山造田、人工爆破和开矿弃渣等,破坏了地表原有的结构和平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大面积的崩塌和滑坡,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的来源。
典型的泥石流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形成区,大多为高山环抱的扇状山间凹地,植被不良、岩土体疏松,滑坡、崩塌发育。
②沟通区,位于沟谷中游地段,往往呈峡谷地形,纵坡大,长度一般较形成区为短。
③堆积区,位于沟谷出口处,地形开阔,纵坡平缓,流速聚减,形成大小扇形、锥形及高低不平的垄岗地形。
泥石流的分类①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原因,可分为冰川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融雪型泥石流,暴雨—融雪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火山喷发型泥石流。
②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结构与流态特征,又可分为紊流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层流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
前者主要由水与沙、碎石和砾石所组成,粘土成分少,水起搬运介质作用,固体物质含量与容重比后者少而低;后者水与固体物质混为一个整体,作等速流动,大石块在泥浆中呈悬浮状态。
泥石流(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泥石流【知识点分析】一.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太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速度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如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
①时间分布特点: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②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如太行山、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4.我国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我国山区面积广太,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流水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等。
二.泥石流的危害1.爆发特点:突发性和历时短。
2.危害:(1)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2)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3)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泥石流发生的前兆:(1)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2)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2.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如图所示的逃生路线),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3.防御措施:(1)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2)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应及时搬迁和疏散;(3)植树造林;(4)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时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地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
泥石流
山高谷深,地形陡峭,沟床纵坡大。上游多是三面 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圈谷。 3. 水文气象条件
强降雨、冰雪融化是诱发泥石流的主导因素。 4. 人类活动的影响 破坏植被、矿山剥山、工程弃渣
7
泥石流的分类
1. 按固体物质组成分类 泥流:以粘土和粉土为主 泥石流:由粘土、粉土及石块、砂砾所组成 水石流:主要由石块、漂砾、岩屑及砂组成,粉土 和粘性土含量少。
8
9
2. 按照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 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
3. 按泥石流的流域形态特征分类 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
10
河谷型泥石流
形成区:位于流域上游,包括汇水动力区和固 体物质供给区;
流通区:位于流域的中、下游,多为沟谷地形, 沟壁陡峭,河床狭窄、纵坡大。
堆积区:多在沟谷的出口外,地形开阔,纵坡 平缓,固体物质大量堆积,形成规模不同的堆 积扇。
5
6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 地质条件 岩软弱,风化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
4. 拦挡工程:拦挡工程是用以控制组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 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 游经济建设工程冲刷、撞击和淤积等危害的工程设施。
13
拦挡墙
格栅坝
14
生物措施
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主要有:
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对生态环 境有重要影响的农、牧业管理方式等。其主要作用是: 保护坡面、减少坡面物质的流失量、固结土层、调节坡 面水流、削减坡面径流量、增大坡体的抗冲蚀能力等。
11
山坡型泥石流
名词解释泥石流
名词解释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指的是由于大量降雨、雪融或其他地质原因导致的土石混合物从山区流动而形成的泥浆体。
泥石流通常在陡峭的山坡上发生,其含水量较高,粘稠度较大,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流动性。
在泥石流发生时,泥浆体往往带有大量的岩石、土壤和植被,沿着山谷或河道迅速流动,对周围的建筑、农田、道路等产生严重影响,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泥石流的形成与山区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区的陡峭地形、不稳定的地质构造以及雨水的侵蚀,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条件。
在山坡上发生的降雨,由于地势陡峭,水流很快汇聚形成溪流,同时带走大量的土壤和岩石。
当溪流的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水流冲刷力将土壤和岩石拖曳起来形成泥浆体。
而这些泥浆体由于体积庞大、粘稠度较大,很容易冲击和摧毁河道两旁的堤坝,进而造成更大的水灾。
泥石流的形成不仅受地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高山地区,雨雪较多的季节容易引发泥石流。
大量降雨和融雪会将山坡上的土壤和岩石溶解,并形成流动性较强的泥浆体。
而泥石流还可能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如洪水、山体滑坡等,这些灾害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破坏力更为巨大。
泥石流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对于人类来说,泥石流的发生往往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可能造成居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泥石流的流动会严重破坏土壤质量、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针对泥石流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泥石流发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获取并传递信息,提高对泥石流的应对能力。
其次,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修复工作,防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泥石流发生的风险增加。
此外,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提高对泥石流的认知和自救能力,也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总结起来,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其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加强对泥石流的研究和监测,加大减灾工作的力度,同时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共同努力减少泥石流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的基本知识
泥石流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泥石流
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而下,山谷犹如雷鸣,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破坏性极大,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典型泥石流示意图
2、泥石流主要类型
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沿沟谷形成,流域呈现狭长状,规模大。
山坡型:为坡面地形,沟短坡陡,规模小。
沟谷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
3、泥石流发生前兆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
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入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4、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方,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多个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庄,造成巨大损失。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同样,植被的减少也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
世界上有五十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危险,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危险。
泥石流发生前常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
例如,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当出现这些现象时,河谷的上游一般已经形成泥石流。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地,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建立预测、预报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人员;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强险救灾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
防范与治理泥石流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而且要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