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神经外科常规操作要求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名目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其次章脑膜瘤第三章脑垂体腺瘤第四章听神经瘤第五章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第六章脊髓肿瘤第七章颅骨凹陷骨折第八章颅底骨折第九章硬膜外血肿第十章急性硬膜下血肿第十一章高血压脑出血第十二章脑室内出血其次部分技术操作常规第一章腰椎穿刺其次章脑室穿刺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间质细胞核神经实质细胞。
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诊断】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2.癫痫发作。
3.脑功能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4.小脑胶质细胞瘤浮现共济失调及脑积水表现。
5.脑室系统胶质细胞瘤较早浮现脑积水表现。
6.脑干胶质瘤浮现颅神经历损、交错性瘫痪及脑积水表现。
7.头颅CT、MRI检查:有助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血运、瘤卒中、瘤周水肿等状况的判定。
8.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血液供给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治疗】1.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并行内外减压术;伴有脑积水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分流术。
2.发射治疗:立体定位发射治疗或常规发射治疗。
3.化学治疗。
其次章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及多发脑膜瘤。
根据性质分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诊断】1.慢性颅内压增高。
2.局灶性体征:如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多有癫痫、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鞍区脑膜瘤有举行性眼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
3.颅骨X线片检查: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大脑凸面脑膜瘤可见脑膜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颅骨增生或被侵蚀而缺损。
4.头颅CT、MRI检查:脑膜瘤征象显然。
5.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瘤周呈抱球状供给血管和肿瘤染色。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操作技术的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
性和安全性。
操作技术规程
1. 准备工作
- 在进行任何神经外科手术之前,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无菌,并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确保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
行性。
- 确保患者已经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获得
知情同意。
2. 术前准备
- 检查和确认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
要的校准和消毒。
- 确保手术区域已经正确标记,并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
准备工作。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3. 操作过程
-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
状态。
- 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确保操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根据手术方案,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 在进行复杂操作时,可以借助显微镜等辅助设备,提高操作
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4. 术后处理
- 手术结束后,及时清理手术区域,并进行必要的缝合和包扎。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
- 给予患者恰当的镇痛药物,并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 给予患者和家属必要的术后指导和建议,包括休息、饮食和
药物使用等方面。
结论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遵守规程,我们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脑、脊髓及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对于正确操作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前准备- 完整收集和审阅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 安排合适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室资源;- 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设备和药物,并确保其质量和可用性;- 在手术前与患者及相关医疗人员进行交流和协调。
3. 术中操作3.1 麻醉管理- 由专业麻醉团队负责全身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并确保麻醉深度和稳定性;- 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3.2 术前消毒- 按照规范操作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无菌巾覆盖患者,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3.3 手术器械和设备操作- 根据手术类型和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和设备,并保证其功能正常;- 进行必要的器械和设备检查,确保无损坏或污染。
3.4 外科操作步骤- 根据手术目的和手术计划,进行精确的手术位置定位;- 根据标准解剖学知识,正确切取组织、缝合或修复损伤,并控制出血及止血;- 尽量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和神经结构,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随时沟通和核实操作步骤和目标。
3.5 术中监测-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监测神经功能,如脑电图、脊柱电生理监测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保护神经结构。
4. 术后护理4.1 术后监护- 通过恰当的临床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包括合理的镇痛和抗生素预防等。
4.2 术后康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提供患者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休息、锻炼等。
5. 总结神经外科诊疗涉及复杂的操作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档总结了神经外科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神经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高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制定和遵守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2. 操作前准备
- 确保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工作已按照规范完成;
- 验证患者的身份,核对相关病历资料;
- 对手术室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手术床、监护设备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药物等。
3. 术前沟通和标记
- 医生、护士和其他手术团队成员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沟通,明确手术目标和操作方案;
- 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标记,以确保手术定位准确。
4. 手术操作流程
- 严格按照手术计划进行手术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细节和顺序;
- 手术器械的使用需谨慎,确保其清洁和灭菌;
- 必要时进行实时显微镜观察,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记录手术进展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术后处理和护理
- 手术结束后,正确处理手术废弃物和器械,严防交叉感染;
- 进行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药物管理和监护等;
- 定期进行术后复查和随访,监测患者康复情况。
6. 术后并发症处理
- 如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 对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手术的改进和风险管理。
7. 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规范对于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生和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神经外科手术服务。
神经外科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2章开颅术第一节术前准备为使开颅手术顺利进行,必须在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病例讨论、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禁食禁水、术前用药等。
1.术前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进行,参加人员不得少于2名,再次复习病史、查体、影像学资料及其他检查结果,制定手术计划,讨论并记录。
2.剃头备皮择期手术剃头最好在手术当天进行,经鼻手术病人须剪除鼻毛。
3.禁食禁水为防止麻醉及手术中病人呕吐、误吸,择期手术前至少禁食禁水6h。
4.术前用药(1)手术前晚适当给予镇静药,以保证病人睡眠充足,可选用地西泮(安定)10mg肌内注射,手术前30min可给苯巴比妥(鲁米那)0.1g肌内注射。
(2)合并脑水肿的病人,术前1~2d可应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水肿较明显者可静脉给药。
(3)垂体、下丘脑功能低下者,术前应根据内分泌化验结果酌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4)有糖尿病的病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癫痫病人应抗癫痫治疗。
(5)术前应用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使手术容易操作。
第二节麻醉开颅手术多选择全身麻醉,过度换气可降低颅内压,因此常选择气管插管,尽量避免使用能使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癫痫的药物。
为了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和开颅时头皮出血,多在全麻基础上附加局部浸润麻醉,选用0.25%~1%普鲁卡因行皮内及皮下注射。
第三节体位手术区域不同,病人的体位也随之不同。
小脑幕上开颅手术常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而小脑幕下手术常取侧卧位、俯卧位或坐位。
原则上尽量使病变位于术野中心,使需要牵拉的脑叶能自然下垂以减少脑损伤,便于手术显微镜的照射等。
第四节开颅操作1.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体位安置妥当,再次核对影像资料无误后,画出矢状线、中央沟投影、枕外隆凸等解剖标志,根据手术入路画出皮肤切口。
幕上开颅要消毒整个头部,幕下开颅消毒范围应包括后颈、顶后、枕、双肩,两侧至耳轮。
成年人采用4%碘酊、儿童采用2%碘酊进行消毒,晾干后均须用70%乙醇溶液脱碘2~3次,以免刺激皮肤。
神经外科规范手术程序
神经外科规范手术程序1. 术前准备1.1 患者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 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手术指征和手术目的。
-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 等)、心电图等。
1.2 手术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等。
- 确定手术器械和药品准备,确保术中使用。
1.3 患者知情同意-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方案、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2. 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 麻醉前进行患者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麻醉禁忌症。
- 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安全。
3. 手术体位- 根据手术类型,安置患者合适的手术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等。
- 确保患者体位舒适、稳定,便于手术操作。
4. 手术操作4.1 开颅术- 按照手术方案,逐层切开皮肤、肌肉、筋膜等,暴露颅骨。
- 使用颅骨钻头或铣刀打开颅骨,形成骨窗。
- 铣除硬脑膜,暴露脑组织。
4.2 颅脑损伤处理- 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清除血肿、修补硬脑膜等。
4.3 颅脑肿瘤切除术- 按照手术方案,确定肿瘤位置,逐层切除肿瘤组织。
- 妥善处理肿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避免损伤。
4.4 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处理- 使用显微镜和专用器械,进行血管夹闭或介入治疗。
5. 术后处理- 缝合硬脑膜、肌肉、皮肤等,确保无出血。
- 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区积血和渗液。
- 给予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如抗生素、脱水剂等。
6.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
- 观察术区敷料情况,如有无渗血、渗液等。
- 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7. 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术后恢复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药物使用等。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致力于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的学科。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病史采集在接诊患者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加重与减轻的因素等。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过往治疗情况。
病史采集的全面性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神经外科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感觉检查、肌力检查等。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2.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在神经外科临床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辅助检查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
2.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诊断应准确、全面,并尽可能排除其他疾病。
对于复杂的疾病,还可以组织多学科会诊,汇集专家的意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5 治疗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核心环节。
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和病变类型而定。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疗效。
3. 操作规范3.1 手术操作规范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管理员麻醉药物,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
手术中,医生应遵循操作步骤,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卫生要求。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制度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高效和规范。
全部医务人员必需遵守本制度,力求供应优质的神经外科手术服务,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术前准备2.1 术前评估和准备—术前必需进行认真的患者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
—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无禁忌症,并充分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风险和后果。
—与麻醉科医生沟通,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并订立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2.2 术前检查和检测—进行必需的试验室检查,包含但不限于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依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
2.3 术前安全核查—确认手术标识和病例,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应与相关资料全都。
—确认手术所需物品和设备的准备情况,确保无遗漏和失效。
—核查手术室环境和设备是否符合操作要求,包含手术器械、洗消液、洗手液等。
2.4 患者准备—患者应在手术前适当的时间内禁食,并依据麻醉科医生建议进行禁药准备。
—患者应帮助清洗手术部位,依照医生引导进行清洁消毒。
3. 术中操作3.1 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内应保持乾净有序,无异味和杂物,并保持空气质量良好。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应适合,手术灯、吸引器等设备应正常运转和灭菌。
—考虑手术类型和患者特殊需求,准备必需的特殊设备和料子。
3.2 手术操作要求—手术操作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专业技能的医师执行,必需时可搭配团队成员护士等进行手术帮助。
—手术器械和料子应符合规定,使用前必需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无遗漏和失效。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从无菌操作原则,避开污染手术区域。
3.3 术中护理和监测—手术护士应紧密察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部位,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依据手术类型和医生要求,进行术中必需的监测和辅佑襄助操作,如脑电图监测、神经监测等。
3.4 紧急处理和危机管理—手术团队应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和手术并发症,严格依照预定的危机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介绍神经外科是一个专门领域,涉及到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的技术操作规范。
2. 术前准备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之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手术目的和手术方案,并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手术操作规范3.1 麻醉管理麻醉管理是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严格按照麻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2 感染预防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消毒手术器械、保持手术区域清洁等。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3 切口选择和处理根据手术目的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并进行正确的切口处理,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3.4 神经定位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保护神经是至关重要的。
应通过神经监测等技术手段,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5 出血控制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出血控制,包括使用止血钳、缝线等工具,以及对手术区域做好血液吸引和排出工作。
3.6 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处理,包括缝合切口、覆盖敷料等,以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重要一环。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5. 总结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确保神经外科手术过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神经外科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为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简要介绍。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神经外科各项规章制度
神经外科各项规章制度一、值班制度1.1 值班时间:神经外科医院设置有专门的急诊神经外科门诊,开设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患者随时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1.2 值班轮班:医院将不同职称的医生分为不同值班组,轮班负责医院的急诊工作。
1.3 值班安排:医院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量安排值班时间,避免长时间值班导致医生疲劳。
二、手术操作规范2.1 手术准备:医院设立专门的手术室和神经外科手术室,保证手术器械的完整和消毒的严谨。
2.2 手术流程:医生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方案,遵循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2.3 术后观察:手术后,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患者没有并发症和感染等情况。
三、病历书写规范3.1 病历记录:医生要对每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包括疾病的发病过程、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内容。
3.2 病历书写:医生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病历,确保病历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3.3 病历保密: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不得将患者的病历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四、医德医风规范4.1 专业素养:医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保持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2 患者尊重:医生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选择,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建立信任和沟通。
4.3 团队合作:医院要建立和谐的医疗团队,医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五、医疗风险管理5.1 医疗风险评估:医院要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控制,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5.2 医疗纠纷处理:医院要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患矛盾,维护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
5.3 责任追究:医院要建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和医生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操作规程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疾病治疗方法,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般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规程,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患者的手术安全。
一、手术准备1.患者准备(1)患者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2)患者术前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等;(3)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做颅脑CT、MRI等进一步评估。
2.手术器械的准备(1)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功能性;(2)对需要消毒的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并按规定进行包扎和标记。
3.手术间的准备(1)手术间保持清洁,并能提供必要的手术设备;(2)手术台准备好手术材料、器械和药物;(3)手术室内安装和校准必要的监测设备。
二、手术操作1.患者的安全(1)手术前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并进行必要的标记;(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和预防感染措施;(3)保持患者的体温恒定,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手术操作的步骤(1)手术部位刮毛和消毒,用无菌布覆盖;(2)手术区域切皮切口,在暴露需要处理的组织处开人工洞;(3)进行必要的组织分离和牵拉,以暴露病灶;(4)进行手术操作,如肿瘤切除、病灶修复或血管结扎等;(5)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止血和清理;(6)将手术器械、纱布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手术区内外的无菌状态;(7)关闭切口,进行必要的缝合。
三、术后处理1.出血和感染的防治(1)术后对伤口进行观察,防止伤口出血;(2)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3)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
2.患者康复和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2)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抗炎治疗;(3)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3.手术记录和术后随访(1)及时记录手术过程、操作方法、使用的药物和器械等;(2)建立患者的病历档案,包括手术信息、术后处理和随访情况。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一)腰椎穿刺一、适应症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
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
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
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
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
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
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
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皮肤,铺孔巾。
4、局麻。
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规范详解
考核标准与方式
理论知识考核
通过闭卷考试或在线测 试,评估护士对神经外 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程度。
操作技能考核
在模拟环境中或实际病 例中,考察护士对神经 外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掌 握和应用情况。
考核方式
结合平时表现、阶段性 考核和综合考核,采用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或模拟病例演 练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 率和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特殊护理操作详解
引流管护理
01
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
脱落、堵塞或感染。
预防并发症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
预防褥疮、肺部感染等。
药物治疗
03
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确保药物准确、安全地
案例四:癫痫患者的护理操作
总结词
心理支持与生活指导
详细描述
癫痫患者的护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在护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癫痫的发作。
05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规范培训与 考核
Chapter
培训内容与方法
特点
神经外科护理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精度的特点 ,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 应对各种复杂的病情和紧急状况。
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帮 助患者减轻病痛,促进康 复,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 并发症的风险,减少二次 伤害的发生。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颅内动脉瘤栓塞
一、适应症1、破裂的动脉瘤如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行栓塞治疗。
Hunt-Hess分级I-IV级应积极治疗,V级应酌情处理。
2、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行栓塞治疗。
二、禁忌症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
2、目前栓塞技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3、病人和(或)家属拒绝栓塞治疗。
4、其他不适合进行栓塞治疗的情况。
三、术前准备1、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2、CT、MRI或MRA、脑血管造影。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动脉瘤囊内栓塞(1)栓塞材料:5—7F软头导引导管,导丝引导,微导管(10、14、18系列),与微血管配套的微导丝(10、14、18系列),可控解脱弹簧圈和解脱系统,液态栓塞材料及其栓塞系统。
(2)栓塞要点:尽可能采用全麻,也可局部麻醉、神经安定或辅以静脉麻醉。
全身肝素化(蛛网膜下腔出血4h之内除外)。
①根据造影结果选择1-2个最佳工作角度,使颈和瘤体均显示最清楚;②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及形态进行微导管塑性;③微导管的操作要缓慢平滑的行进,不能跳跃式前进;④微导管头端不能顶在动脉瘤壁上;⑤弹簧圈的选择要根据动脉瘤测量结果,第一个弹簧圈的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瘤颈;⑥瘤体最小经,尽可能长一些,使其在瘤内紧贴瘤壁盘成篮状;⑦对于新近出血的小动脉瘤应该尽可能选择柔软的弹簧圈;⑧弹簧圈的位置合适后要进行造影证实,确信无正常血管闭塞后再解脱;⑨弹簧圈的填塞要尽可能致密。
2、球囊再塑性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的保护球囊。
(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
栓塞时必须使用液态栓塞剂。
尽可能缩短球囊闭塞载瘤的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5min。
弹簧圈栓塞须尽量致密。
3、支架辅助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的自膨式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
必要时使用保护球囊。
(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例。
神经外科临床技能技术总结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一) 腰椎穿刺一、 适应症1、2、3、 4、 5、 6、7、 8、 9、 二、 1、 2、 3、 4、 5、 6、 7、 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 术前准备1、 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2、 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四、 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
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
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皮肤,铺孔巾。
4、局麻。
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
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6、7、8、五、1、2、六、1、2、脑疝。
3、低颅压反应。
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
(二)脑室穿刺一、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造影检查。
(2)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
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
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2)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3)(4)(5)二、1、2、3、4、5、三、1、(1)(2)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
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科常规操作规第一节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适应证】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且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包括:1.垂体微腺瘤。
2.大型垂体腺瘤,但肿瘤主体位于鞍并向蝶窦侵犯者。
3.大型垂体腺瘤瘤休主要位于鞍,鞍上扩展部分不呈哑铃形,未向鞍旁扩展,最狭窄处>1cm。
4.巨大垂体腺瘤须分期手术,可首选经蝶窦人路手术切除部分或大部分肿瘤以减轻或缓解视神经压迫,为二期再经蝶或开颅手术创造条件。
【禁忌证】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彝咽及彝旁窦各种慢性炎症.3.肿瘤主体位于鞍上且呈哑铃状,最狭窄处<1cm。
4.蝶窦气化不良,如甲介型蝶窦为相对禁忌证。
5.肿瘤向鞍旁、鞍后或颅前窝扩展为相对禁忌证。
6.病人及家厲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分泌检查:包括垂体各种分泌激索的放射性免疫学测定。
影像学检查:应尽可能进行蝶鞍部薄层CT及MRI扫描。
头颅冠状CT扫描有助于显示蝶鞍发育状态、蝶窦鼻中隔位置及鞍底骨质有无破坏。
3.药物准备:术前有垂体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于术前3d适当补充所需激索。
4.术前3d用抗生索溶液滴鼻、漱口,术前1d剪鼻毛。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与体位全麻下手术。
气管插管固定在口角。
口咽腔填塞纱布条以防止液体吸入气管。
病人半坐位,头后仰25°,右旋15°〜30°,术中应用C形臂X线机神经导航定位。
2.剥离鼻中隔黏膜经鼻蝶窦入路(鼻孔较小者可用经唇下入路),常规消毒铺巾。
在左侧鼻前庭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切开,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黏膜至蝶窦前壁,离断鼻中隔软骨与骨性部分连接处,沿筛骨垂直板右侧继续分离直至蝶窦前壁。
安置手术显微镜,沿筛骨垂直板两侧置入扩器,牵开双侧黏膜。
咬除筛骨垂直板,显露蝶骨嘴。
3.切除蝶窦前壁切除蝶窦前壁以充分显露鞍底。
蝶窦前壁的前端两侧可见蝶窦开口,是蝶窦前界,勿超出此界,防止进人颅前窝。
切开、剥离蝶窦黏膜,可用双极电凝使其皱缩,以免不必要的出血。
4.切开鞍底鞍底骨质开窗围不可超过颈动脉隆起的缘。
5.切开鞍底硬脑膜先用细长穿刺针穿剌硬脑膜中心,以除外鞍动脉瘤或误入蛛网膜下隙的情况。
尖刀“十”字切开硬脑膜,硬脑膜切开的围应小于鞍底骨质开窗,以免损伤海绵间窦引起出血(有出血时勿用双极电凝止血)。
6.肿瘤切除少数微腺瘤生长于腺垂体(垂体前叶),应在垂体硬脑膜下和垂体表面之间探查有无微小肿瘤,再“十”字切开垂体寻找肿瘤,发现后用标本钳切除或吸引器吸除肿瘤。
微腺瘤与正常垂体无明显界限,应同时切除肿瘤周围薄层垂体组织,以防肿瘤复发。
大腺瘤可用刮圈、吸引器去除。
另外,要防止蛛网膜破损。
若蛛网膜已经破损,应取自体脂肪或肌肉块填塞,并用生物胶封补鞍底。
充分止血后,可用适当大小的鼻中隔软骨片或骨片置于鞍底骨窗上,再用生物胶加固修补。
蝶窦充分止血,鼻腔用油纱条填塞。
7.术后处理根据手术中出血情况,可在术后第1〜3天拔除填塞的油纱条。
术后给予抗生素3d至1周。
给予甲泼尼龙8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持续1周后逐渐减量或改口服补充激素,如甲泼尼龙龙片或泼尼松片。
一般不用甘露醇等脱水药。
有尿崩者应及时给予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并注意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术前有糖尿病者应注意血糖变化。
【注意事项】1.尽可能充分暴露鞍底。
2.蝶窦前壁的切除围勿超过蝶窦的开口,以防伤及颅前窝重要结构。
3.不宜过分牵拉、剥离蝶窦黏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4.鞍底骨质开窗时,其外界勿超过颈动脉隆起的膜。
5.肿瘤与大动脉及其分支粘连紧密而难以分离时,可残留部分肿瘤组织,以防动脉损伤或严重痉挛。
6.对于老年病人,如果病灶手术困难(如大型肿瘤或瘤体与重要结构粘连紧密)可以采用次全切。
7.肿瘤侵犯海绵窦但症状轻微时,探查海绵窦或切除肿瘤应慎重。
术中使用抗生素。
【手术后并发症】1.损伤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等脑神经或海绵窦结构。
2.瘤床止血困难,止血材料填塞引起视神经和周围结构受压。
3.脑脊液漏、颅感染。
4.鞍或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5. 残留肿瘤不能全切除。
6. 腺垂体功能不全。
7.尿崩、水及电解质紊乱、下丘脑功能紊乱。
8.鼻出血。
9.鼻旁窦炎。
10.鼻中隔穿孔。
第二节经颅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适应证】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可选择经颅入路,在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且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以下情况宜于用经颅人路:1.肿瘤明显向鞍上扩展。
2.巨大型腺瘤向鞍上发展且蝶鞍扩大不明显者。
3.肿瘤呈哑铃型。
4.肿瘤向鞍旁、鞍后、颅前窝扩展。
5.鞍上肿瘤呈分叶状生长。
【禁忌证】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肿瘤累及海绵窦、颈动脉和下丘脑等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手术应慎重考虑。
3.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分泌检查:包括垂体各种分泌激索的放射性免疫学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尽可能进行蝶鞍部薄层CT及MRI扫描.头颅冠状CT扫描有助于显示蝶鞍发育状态、蝶窦鼻中隔位置及鞍底骨质有无破坏。
3.药物准备:术前垂体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于术前3d补充激素,一般给予甲泼尼龙片4〜8mg或泼尼松5〜10mg甲状腺素20〜40mg,1日3次,口服,必要时可静滴补充激素。
大型催乳素腺瘤术前可给予溴隐亭2〜4周,每日5〜7.5mg。
4.术前30min静脉给予抗生素。
5.术前静脉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与体位。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上半身抬高15°〜20°。
经额下人路时,头位略向对侧偏15°〜30°,并使头过伸15°。
经翼点入路时,头向病变的对侧旋转30°〜40°,以暴露翼点区域。
2.经额入路采用冠切单侧额下中线旁入路。
常规消毒铺巾。
皮切口在发际,从耳屏前1cm到对侧颞上线,皮瓣翻向前,颞肌从颅骨外板分离,单层向下翻, 以保护在颞浅筋膜走行的面神经支。
在颧骨和眶缘的连接处钻关键孔,平行于眶板及矢状窦铣下骨瓣(如果肿瘤较大,须行双侧额下入路)。
3.平行于颅前窝下壁,从中线到蝶骨翼外侧弧形剪开硬脑膜,悬吊硬脑膜,并用湿敷料防止硬脑膜干燥。
硬脑膜剪开后,用自动脑板向上轻轻抬起额叶,显露外侧裂,沿蝶骨嵴向侧直达外侧裂根部,显微剪刀剪开侧裂池根部蛛网膜,释放脑脊液,也可用过度换气帮助降低颅压。
4.肿瘤切除。
继续向侧探查,充分显露两侧视神经之间的鞍膈,双极电凝鞍膈硬脑膜,并用细针穿刺鞍膈硬脑膜,以除外鞍动脉瘤。
确定为肿瘤后,用尖刀或显微剪刀在鞍膈硬脑膜上开窗,开窗围不应超过两侧视神经及其后面的视交叉前缘。
吸引器吸除鞍上部分肿瘤,再用适当大小的刮圈伸人鞍刮除鞍肿瘤。
5.术后激素治疗量递减至停止约1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h。
使用弹力袜,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抗癫痫药物持续应用3〜6 个月,如有癫痫病史者则须延长。
【注意事项】1.细针穿刺深度以稍穿透鞍膈硬脑膜为宜,避免过深误伤颈动脉。
2.向两侧刮除肿瘤时要轻柔,避免损伤海绵窦侧壁。
3.注意保护颈动脉发出的数支穿动脉。
4.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压迫和牵拉。
5.尽量避免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
6.肿瘤与大动脉及其分支粘连紧密而难以分离时,可残留部分肿瘤组织,以防动脉损伤或严重痉挛。
7.对于老年病人,如果病灶手术困难(如大型肿瘤或与重要结构粘连紧密)可以采用次全切除。
8.肿瘤侵犯海绵窦但症状轻微时,不推荐探查海绵窦或切除海绵窦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1.损伤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等脑神经或海绵窦结构。
2.损伤被肿瘤包绕的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等。
3.损伤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组织。
4.脑挫伤、脑血肿。
5.脑水肿和脑梗死。
6.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血肿。
7.癫痫。
8.脑脊液漏。
9.伤口及颅感染。
第三节颅咽管瘤切除术【适应证】1.伴有视力、视野障碍的颅咽管瘤。
2.伴有颅压增高的颅咽管瘤。
3.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可耐受手术。
【禁忌证】1.病人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对失明很久的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后视力已无望恢复且无颅压增髙者,不宜手术治疗。
3.临床上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明显时,手术应慎重,尤其是成人颅咽管瘤。
【术前准备】1.CT或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质地、大小等。
2.术前行全套分泌检查和血清电解质检查,根据结果在术前予以纠正,以防术中或术后因该并发症而加重病情。
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除需急诊手术外(可术中静脉给药)应在术前1周左右口服补充甲状腺素,剂量为20〜40mg/d。
对老年病人须谨慎给药,否则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肾上腺功能低下者,在诱导麻醉时易发生皮质醇激索不足的危象,因而当肿瘤的生长明显影响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轴的功能时,须在术前补充激素,每天给药剂量为体日产量的3倍[年龄>4个月的正常生理量为13mg/(m².d)].对小儿应注意其身髙、体重、骨龄及第二性征发育状况,对成年人还应行性腺功能检查。
3.必要时术前行特殊的功能检查,以备与术后对照,进行疗效评价。
如有轻度尿崩症的病人,可行釙部分脱水试验,测定血管升压索轴的功能。
一般病人应做详尽的视力、视野检查。
【操作方法及程序】1.脑积水的治疗较大的颅咽管瘤,特别是长入第三脑室的颅咽管瘤,常常因阻塞室间孔而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以往的治疗方法是在手术切除颅咽管瘤之前先做脑室-腹腔分流术。
现在认为这种术前分流术是不必要的,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肿瘤是疏通脑脊液通路最好的治疗方法。
对于术前高颅压可行暂时性脑室外引流,如术后脑积水没有得到解除,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2.肿瘤囊腔穿刺仅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可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做囊腔穿刺,吸取部分囊液,同时注人放射性核素行照射治疗,但每次穿刺抽出的囊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导致下丘脑功能进一步损害。
3.肿瘤切除术在可接受的低死亡率和低致残率的前提下,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咽管瘤的最佳选择,全切除后大部分病人可达痊愈。
手术效果与以下条件有关:①肿瘤的大小;②肿瘤的性状是囊性还是实性;③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粘连程度;④手术医师的显微操作技术和手术经验;⑤病人的一般状况等。
根据肿瘤的位置、扩展方向、质地以及与邻近结构尤其是下丘脑、第三脑室、视路、垂体柄、大脑动脉环、脑干等的关系,选择适当人路。
(1)翼点入路:适合位于视交叉下后方,以及向一侧鞍旁发展的颅咽管瘤。
手术一般选择非优势半球侧或肿瘤偏向明显侧人路,过程如下:病人仰卧,肩部垫高30°,头偏向对侧20°〜30°,头顶下垂头架固定头部,让手术平面呈水平位。
头皮切口从耳屏前1cm开始,由颧弓中点垂直向上5 cm,沿发际弧形向止于中线。
切开并游离帽状腱膜1〜2cm,切开颞肌筋膜、颞肌和骨膜,分离骨膜,暴露眶上缘、额骨颧突、颧弓和颞骨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