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仁①②内地涵位::仁仁就是是孔_子爱__思人__想__的,_包_核_含_心_着__仁,爱是、处关理怀人、际体关谅系、的最_容__高忍__准__则等。一切美德。 (3)中庸① ②目 含的 义: :协 过调 犹不_礼__及和__,仁__恰的到关好系处。。
③原则:“_和__而__不__同___”。
1.背景 (1)社会转型: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_封__建__制___社会转变的时期。 (2)礼崩乐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_人__际__关__系___紧张。
2.目的:孔子决心通过恢复__周__礼___,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
①恢复周礼:恢复周礼的权威,使社会能够_君__臣__有__别___,长幼有序。 ②人际关系:以“_礼___”来规范人际关系,作为_立__国__立__身___的基础。 (1)礼③恪守礼制: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 ④礼 社勿 会秩 动序 ”: 。主张“_克__己__复__礼___”,匡正社会秩序。
(1)对中国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 教__育__内__容___、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__朝__鲜___、日本等国,使这
(2)对世界国②家西实方以:儒明学清为以主后的,开孔科子取学士说。传到西方,《_论__语____》被译成拉丁文、 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论语·颜渊》
史料三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史料二,说明孔子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 (3)史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 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授 课 方案
1.生平篇 自学礼乐
兴办私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思想篇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 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何? 内容:礼、仁、中庸(核心) 礼:即周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节,一种讲究 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社会秩序。它是维系西周分封和 宗法制度的工具。实践的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 政) 5.子曰:“因材施材。”
问题探究:指出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什 么样的人?
材料一: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
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
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 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
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所谓“德”, 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 、敏、惠”。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 和体谅上。
开创儒 家思想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礼与仁的关系
内容 仁 礼
中庸

中庸
孔子
教育 成就
开创私学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后世影响(略)
材料四:“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

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开创了易学。

儒学的经典包括诗、书、礼、乐、春秋。

马王堆帛书易《要》篇说“得一《易》以群毕。

”是说六经中,其他五经的精华都囊括在易经的损益之道里了,《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2。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 (1)时代因素: 创立的?
①处于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出现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3)个人作用:孔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 兴周礼的使命感
1.产生背景
“礼”
2、主要内容:
“仁”
1)“礼”的思想: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A、含义: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B、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 C、主张
------体现了中庸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 请回答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 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关系紧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因和目的。
教育: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教育家: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 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 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政治家:孔子主张“内圣外王”,成为 中国古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 想标准。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 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 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 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 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 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 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 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 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 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 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 性的追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 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 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 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 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内容索引
壹贰叁
基深达 础化标 落探检 实究测

基础落实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 (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_礼__乐__文__化__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_六__经__”,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修《_春__秋__》。
答案
思维点拨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_周__礼__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 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_立__国__立__身__的基础,主 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_德__和__礼__治理社会, 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答案
易错提醒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是由于春秋时期各 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 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 革的需要。
知识 图示
返回

深化探究
主题一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答案 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 (2)史料二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历史选修四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历史选修四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这种两重性作用于孔子以 后的悠悠岁月,造成中华民族 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 务,蔑视权利,以及安贫乐道, 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⑶中庸之道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 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②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历史选修四 第 1课儒家文化 创始人孔子
单元二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 551年——公元前479年), 享年73岁。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 母。生活十分贫困。
“吾少而贫,故多能鄙事。”
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
①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A.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 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 B.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 发展的道德支柱 C.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 服务 D.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 ……
国家)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 重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⑵“仁”的思 想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 ①含义: 美德) ②地位: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宽以待
③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 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 源” ④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 《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 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1: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1: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道德规范方面: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 孝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
教育方面:教育对象(普及教育);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态度,复习,思考)
教学目标(成人,成君子)。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 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 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 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 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 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 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积极: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 响巨大,如中国人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 教育的思想等。
消极:如“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等。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 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 为至圣、万世师表,一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 模式.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政治)
生平介绍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③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冲击


2.主要思想: (礼、仁、中庸)
⑴“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等级名分制度
②目的: 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③方法:“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克己复礼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4

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孔子一生追求礼乐1、少年立志——以传承礼乐为己任2、三十而立——精通六经,开创私学,收徒讲学3、涉足政坛,昙花一现①孔子治鲁:先后出任鲁国中都宰、司寇②政治主张:加强君权、恢复礼治4、率徒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5、献身文教事业、整理和编订“六经”二、大思想家:开创儒家学派1、儒学创立背景①春秋处于奴隶社会瓦解时期,“礼崩乐坏”情况严重②孔子深受周文化影响,以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恢复周礼为己任而开创儒学2、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礼、仁、中庸(1)“礼”的思想——“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仁”的思想——核心含义:爱人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3)中庸之道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做法:“和而不同”4、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三、大教育家1、孔子开创私学、“有教无类”①教育教学目标:前期——培养“人”后期——培养“君子”②教学内容——《诗》《书》《礼》《乐》、治国的本领③教育教学方法(特点)——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④教育教学成果:a//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b//师徒对话录被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2、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六经”,传承古代文化地位和影响:(对孔子的评价)A对中国:①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孔子整理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的五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孔子整理修订的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他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5: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5: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主梳理】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学习礼乐(15岁):苦研《》《》《》《》,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为己任。

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

为了实现恢复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削弱,抑制,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

2、内容:(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就是,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主张以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要恰到好处“”。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礼、中庸思想核心思想基础中介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开创,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人教版选修四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选修四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年)导入: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出生贵族: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没落贵族。

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

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在72岁时娶18岁的颜征在。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2、15岁学习礼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每事问,好古敏求。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孔丘《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主题2 孔子思想的影响 【史料研析】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 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提示:(1)观点:仁,礼,仁政。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儒家学派观点不适合富国强兵的需要,必然遭到统治 者的冷落。
“仁者爱人”
体现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社 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中庸思想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谐完美,有利 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类别
教 育 思 想
思想主张
评价
“有教无类”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断文 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成人”“君 子”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因材施教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2.局限性: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带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 后性。
【深化点拨】孔子思想地位及影响 1.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 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 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 2.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 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点拨】孔子核心思想的“新”“旧”色彩 (1)春秋时期的伦理观念和伦理思想,新旧杂陈,相互更替,体现了 “过渡时期”的特点,孔子的思想也具有这种鲜明特色。 (2)“仁”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潮,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伦理关 系认识的升华,是道德认识史上的重大发展,就其理论构想的“仁” 的社会状态,是进步的。但却以“礼”作为外在规范和表现,体现了 鲜明的守旧色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美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对华盛顿及美国影响不大 。 (2)思想因素: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广泛传播。 (3)个人因素:正直诚实,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
返回
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
四、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 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 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 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 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政权。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2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2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钟笔鹏《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孔 子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两则材料在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 法及得出的不同结论。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1)开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官府垄断教 育的局面;明确了教育的目的,立足于“成人”教育;提出了包括因材 施教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
——《论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仁”的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及其倡导“仁”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孔子“仁”的思想在春秋时期 能否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指出其思想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探究点
当堂检测
解析: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孔子“仁”的思想是春秋时代 社会变化的反映。回答本题,要紧密结合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重大 变化,从时代的高度并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孔子“仁”的思想及其价值。 参考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社会动 荡;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学术下移。目的:调节和协调社会 人际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2)在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主要是因 为争霸战争愈演愈烈,“仁”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现实意义:“仁”的 思想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推而广之,仁的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世界的和平 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政治上是落后的;材 料二认为孔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政治上是进步的。 综合上述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历史地看问题,辩证地看乐成《中国通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
⑴“礼”的思想
2007.8 ZDH 6
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地位: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③方法: “克己复礼”(个人、社会) ④评价: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⑵“仁”的思 想 ①含义: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②地位: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方法: “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007.8 ZDH 17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 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 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 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 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 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 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 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 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7.8 ZDH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007.8 ZDH 15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 原因和目的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孔子的教育成就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②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 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 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 最基本的教材
2007.8 ZDH 12
②对韩国: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A.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 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B.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在20多所 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奉儒 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 C.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 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
2007.8
ZDH
13
③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 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④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 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 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2007.8
ZDH
14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3
单元二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
2007.8
ZDH
4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2.追求礼乐的一生

①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儒士?) ②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③从政失败(中都宰、司寇) ④周游列国(思考:教材P21资料回放?) ⑤整理典籍(“六经”)
2.思考:教材P23"学思之窗"?
2007.8 ZDH 10
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 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 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 发展下来。
(
( ) ( )
(
) ( )
(1226-1274)
2007.8
弗 兰 西 斯 培 根 英 2国 · ( )
)
(1694-1778)
(1809-1882)
伏 尔 泰 法 国
达 尔 文 英 国
(1764-1804) 康 德 法 国 ( )
2007.8 ZDH
(
)
(
)
(1642-1778) 牛 顿 英 国 ( )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2007.8
2007.8 ZDH 1
孔 子 中 国 (前427-前347) 托 马 斯 意 大 利 (1473-1543)
ZDH
柏 拉 图 古 希 腊 (前384-前322) 哥 白 尼 波 兰 (1561-1626)
(前551-前479)
亚 里 士 多 德 古 希 腊
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何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
2007.8 ZDH 5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②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2.目的: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07.8 ZDH
“忠”
7
④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 主
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稳定社会秩序。) ⑤意义(积极、消极)
2007.8 ZDH 11
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
①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A.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 民主之路的桥梁 B.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的道德支柱 C.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 D.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 ……
18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2007.8
ZDH
19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2007.8
ZDH
20
《圣人孔子》轰动维也纳老外看戏学论语?
2007.8
ZDH
21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2007.8
ZDH
22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2007.8
ZDH
23
2007.8 ZDH 16
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 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 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 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 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 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2007.8 ZDH 8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⑶中庸之道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 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②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2007.8 ZDH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