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针对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1. 物质的分离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磁性等。

2. 物体的运动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

运动规律。

3. 风与空气

学习风的形成原因和作用,了解风的分布和性质,培养学生

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宇宙与地球

学习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和天文现象,了解地球与太阳系

的关系。

5. 植物和动物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

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展示实物和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知识讲解和示范

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展示一些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验活动

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5. 检测与评价

通过小测验、练习和课堂表现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展示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和提炼,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A.Unit 1 Plants Around Us

1. 教学目标

a. 掌握词汇:root,stem,leaf,flower,seed,bud,fruit,spore,drug。

b. 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种子、芽、果实、孢子以及药物的相关

概念。

c. 理解植物是其他生物的重要来源。

2. 教学重点

a. 掌握词汇:root,stem,leaf,flower,seed,bud,fruit,spore,drug。

b. 重点知识:一些重要植物类别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3. 教学难点

a. 深入理解植物对其他物种的重要性。

b. 用正确的语言科学表达植物的功能。

B.Unit 2 Conservation(保护)

1. 教学目标

a. 掌握词汇:surrounding,prevention,organic,danger,pollute,derelict。

b. 掌握各种形式的自然资源保护的术语和概念。

c. 掌握野生动物的保护的步骤和程序。

2. 教学重点

a. 掌握词汇:surrounding,prevention,organic,danger,pollute,derelict。

b. 通过参与形式,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

a. 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步骤和流程。

b. 让学生掌握能够有效地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

a.询问学生,他们了解什么是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吗?

b.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此的看法。

2. 活动

a. 使用图片展示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

(一)、布置任务: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

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

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

(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调节螺旋(调节焦

.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0月24日生,

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蓝藻、团藻、金燥

钟形虫、草履虫

细菌等

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其实,显微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文草原》

摘要: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教学准备无锈铁钉、试管、保鲜袋、干燥剂、细线、凉开水、油、砂纸、,浸泡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和使实验失败)、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检测物质用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

肥皂水

单元显微镜下世界.水滴里生物教学目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己观察到水滴里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类体微、多是单细胞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构成生命

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与价值观●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体验到探生命奥快乐与重要义

教学重难重滴水里有什么

难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放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安排课教学程教学容效分析、引导学生观察采集水样.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从熟悉地方采集了水样现请仔细观察下你带水样是什么样?.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镜等进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谈话假如让你进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肉眼看不到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滴水放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显微镜基构造.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做进步观察下面就先了显微镜基构造

.学生认识显微镜基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知道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学习他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活动一:水样、烧杯、放大镜、活动记录一,活动二:光学显微镜、水样玻片、活动记录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观察水样,激发探索兴趣

1.谈话:课前请同学们从自然界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所选水样。学生完成活动记录一并汇报。(后附表)

2.谈话:一杯水中除了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如果要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要借助什么工具?(显微镜)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3.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基本构造,学会使用方法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3.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要正确安放显微镜,距离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防止掉落。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3)保护好镜头,不能用手触摸物镜和目镜。

三、仔细观察水样,走进未知世界

1.谈话: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二上。(后附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8课时 电动机与现代工业》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8课时 电动机与现代工业》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8课时电动机与现代工业》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最后一课《第18课时电动机与现代工业》,主要介绍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以及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并认识到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道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2. 了解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3. 掌握如何使用电动机。

教学重点:

1. 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2. 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2. 意识到电动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相关知识,对科技产品和设备有一定的认知。他们对电动机可能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对其原理和构造还不够清楚。同时,学生对现代工业的应用场景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创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创造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展示一个家庭中使用电动机的场景,如妈妈使用电动搅拌器做蛋糕。

2. 引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使用电动机的设备?”或“你们认为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2: 引入电动机的概念

1. 概念解释:

教师可以简要解释电动机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例如,教师可以说:“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通过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磁场,利用磁力作用使机械部件运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电能来驱动各种设备和机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生物的遗传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生物的遗传
03
环节一:动物的遗传现象
环节一:动物的遗传现象
1.教师:谁上来玩玩一玩这个“连连看”,帮小狗找到他们的家人。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3.教师:你是根据什么帮小狗找家人的?
4.学生:是因为小狗和大狗往往和大狗长的很像。
5.教师:让我们加大难度试试,请同学们为蝴蝶找一找家人吧。也要说说你的理由。
6.学生活动说明理由。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6.学生活动:樱花花瓣中间有小缺口,右边的花没有,花蕊颜色也不一样。(另一朵为白色的桃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植物同一家族子代和亲代之间也存在相似的特征。]
7.小结:植物和动物一样,同一家族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板书:植物)
环节三:人类外形特征的遗传
1.教师:从小到大,有没有亲戚朋友说你和父母长辈长得比较像,如果有,哪里比较像?
第四部分,通过观察猫的子代特征来推断亲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遗传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归纳出生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生物体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在外形特征上,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初步建立完整的遗
【课标落实】
传概念。
【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部分的内容并不陌生,可能很多学生知道“遗传”这一词语,具体怎样和生物联系起来,和我们联系起来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讨过。对于“遗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有哪些表现,对生物的繁衍带来哪些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六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预习和收集有关资料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所了解,但对此仍然很感兴趣。本课的教学应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已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合作和勤于思考、 总结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标题: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太阳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能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3. 培养对太阳能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材;

2. 小组活动所需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太阳能吗?它有什么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展示太阳能各种应用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感受太阳能的实际存在。

2. 讲解太阳能的定义和特点,如:太阳能是指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它永远不会耗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而可再生的能源等。

三、太阳能的利用方式(15分钟)

1. 按照课本的顺序,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如:太阳

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风扇等。

2. 对每种利用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

其原理和作用。

四、小组讨论(20分钟)

1. 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

保护的意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知识扩展(10分钟)

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和了解。

2. 学生可以借助课外资料或网络进行查找,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口头

报告。

六、夯实知识(15分钟)

1. 分发练习册或作业,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并及时反馈。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能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案一:物质的减少与增加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生减少与增加。

2. 掌握物质变化过程中物质减少与增加的原因。

3. 提高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物质减少与增加的定义。

2.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减少与增加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观察并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减少与增加。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纸张、铅笔、酸、锌片。

2. 图片或实物:一根燃烧的蜡烛。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入学生对物质减少与增加的定义: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平时对物质减少和物质增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了解。

探究:

2. 展示一个燃烧的蜡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蜡烛燃烧后的变化,

思考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物质减少或增加了吗?为什么?

3. 进行实验: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小船的形状,放上一个小石头,然后倒入一些酸,观察石头的变化。请同学们描述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减少与增加情况,并思考物质的减少与增加的原因。

归纳总结:

4. 同学们就物质减少和物质增加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可以通过问题引导,例如“物质减

少的原因是什么?减少后的物质去了哪里?物质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增加进来的?”等。

拓展应用:

5. 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物质变化中的减少与增加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如食物煮沸时水的减少、铁锈的产生等。

巩固练习:

6. 给学生提供几个小问题,检查并巩固学生关于物质的减少与增加的理解。例如:烧纸是否减少了?水沸腾时是否增加了?等。

辅助作业:

7. 布置作业:请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回答几个相关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时 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时 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7课时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第17课时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中的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通过学习本课时,学生将了解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在材料、形制、规模和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不同,并且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材料、形制、规模以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不同。

2. 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成分及作用,知道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起承重、抗压等作用。

3. 培养学生列举钢筋混凝土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的能力。

4. 让学生认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模拟制作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模型,并进行承重对比实验。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的成分及作用,以及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他们对科技和建筑可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成分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建筑物了吗?它们是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你们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古代建筑看起来比较古老,形状也比较简单。现代建筑更高大、复杂,形状各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单元:

1. 单元一: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2. 单元二:恒温和恒温动物;

3. 单元三:生物多样性;

4. 单元四:科学与人类生活;

5. 单元五:环境问题与保护;

6. 单元六:物质与能量。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资源进行呈现和

巩固,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研究、观察记录等。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使他

们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2. 探究与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他们的

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合作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加强互动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的评价:通过实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

问题解决能力,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2. 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总结和自我评价,

提高他们的研究自觉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3. 小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相互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

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

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

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

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四、拓展活动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蓝藻、团藻、金燥

钟形虫、草履虫

细菌等

教后记: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

●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识与技能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鲜奶发酵成酸奶。

难点:病菌的传播途径。

教学准备:

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