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2-secre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整治工程B标(广州大桥~黄埔涌西)土建工程污水管管径d=1000mm,坡度i=0.001,污水沿滨江东路往西排,其下游接入滨江东路现状污水管道。并排入5号泵站,经提升最终进入沥窖污水处理厂。管道处于松散、稍密、中密砂层中,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械施工方式,管材采用F型Ⅲ级钢筋砼管。

1.2.地质条件

本工程顶管主要穿越在砂层,各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2.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耕植层(Q4ml)

(1)、杂填土:分布大部分场区,呈层状分布。褐红色、褐黄色、深灰色、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为20~30%。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0.5~5.3米,平均2.75米。

(2)、素填土:分布于部分场区,呈透镜状分布。褐黄色,松散。主要由人工填砂及亚粘土组成。层顶埋深0~4米,层厚0.80~6.10米,平均2.93米。

1.2.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 mc)

主要揭露为淤泥:分布于部分场区,呈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部分地段由于含砂量偏高,相变成淤泥质亚砂土或淤泥质细砂。深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层顶埋深0~6.1米,层厚1.00~10.10米,平均3.44米。

1.2.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 al)

总厚度2.00~13.20米,按岩性及状态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松散~稍密细砂:分布较为广泛,呈透镜状或层状分布。成分以细砂为主,局部相变成粉砂、粗砂、砾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为中密。质不纯,含少量淤泥,局部夹薄层淤泥质,粒径较均匀。层顶埋深2.00~11.20米,层厚0.60~12.20米,平均3.80米。

(2)、中密细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呈层状分布。局部相相变成中砂、粗砂、砾砂。灰色,饱和,中密。质较纯,粒径较均匀。层顶埋深3.50~12.90米,揭露厚度1.00~10.00米,平均4.45米。

1.3.水文地质条件

1.3.1、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层孔隙水。

(1)、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人工填土层分布广,厚度较大,结构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不大,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入补给。

(2)、孔隙水:赋存于3(1)、(2)细砂层孔隙中。砂层分布广,厚度大,透水性良好,含丰富的地下水。孔隙水一般为潜水,局部为承压水。砂层孔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珠江河水的侧向补给,由于邻近珠江,补给来源充足。

第2章.施工部署与安排

2.1.施工组织机构

2.2.施工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规定,熟悉本工程执行的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

开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对施工用设备、材料及时组织进场检验。顶管设备提前在地面进行整备、试运行,确保顶进过程中故障为零。

2.3.施工区域划分

本工程由于受征地影响,场地不能一次性移交,因此,采用分区施工。根据本工程征地情况,分为三个施工区,分别为新电视塔施工区(K0+880~K1+274)、电视台施工区(K0+420~K0+880)、新理想华庭施工区(K0-125~K0+420)。其中,新电视塔范围长度280m(W1~W4);电视台范围长度440m (W4~W8);新理想华庭范围长度494m(W8~W13)。

2.4.施工顺序

根据征地情况,先对电视台范围的顶管进行施工,再对新电视塔范围

内的顶管进行施工,而新理想华庭范围到最后施工。

2.5.劳动人、机械设备投入

1、劳动人投入计划表

2、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2.6.施工进度计划

附:《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整治工程B标顶管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

第3章.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原设计,顶管段总长度1214m,分为三个施工区。管材采用

D=1000mmF型Ⅲ级钢筋砼管,管节长200cm,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机。

3.1. 顶管顶力计算书

混凝土管的口径D=1000 mm ,壁厚t=100mm ,管外径B C =1.2m ,每米管的重力W=8.63 KN /m ,土的容重γ=18 KN / m 3 ,内摩擦角 Ф=15º,土的内聚力C= 10 Kpa ,管与土的粘着力C ′= 10 Kpa , 标准贯入数 N = 4 ,复土深度H = 7 m ,顶程L = 100m 。

1、总顶力为初始顶力与各种阻力之和

F = F 0 + [(πB C q + W ) μ′+ πB C C ′] L

F — 总顶力 ( KN ) F 0 — 初始顶力 B C — 管外径

q — 管周边均布载荷 ( Kpa ) μ′— 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2、初始顶力 F 0 = 13.2πB C N =13.2×3.14×1.2×4 =198.95( KN )

3、挖掘直径 B t = B C + 0.1 =1.2 +0.1 = 1.3 m

4、管顶的扰动宽度 B e = B t [

)

2

45cos(245sin(1Φ

-︒Φ

-︒+)

] =1.3×(79

.061

.1) = 2.65 m

5、土的摩擦系数 μ = tg Φ=tg15º= 0.268

6、土的太沙基载荷系数

Ce = )21Be

K μ([ 1-e )2H Be k μ

-]=

⨯202.01[1-0.243] = 3.748 m 7、管顶上方土的垂直载荷 W e = ( γ-

Be

C 2 ) Ce = (18- 65.2102⨯)×3.748 = 39.18(K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