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
河北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_题库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GDP折算指数二、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40万$。
×11. 199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3.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14. 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三、选择题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C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CD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B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 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BC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BC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B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 ABCDA GDPB NDPC NID PI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ABCD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 M=1.8亿,则 CA NDP=8.7亿B GDP=7.7 亿C GDP=8.7亿D NDP=5亿10.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A GDP=C+I+G+(X-M)B GDP=C+S+G+(X-M)C GDP=C+I+T+(X-M)D GDP=C+S+T+(M-X)11.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BD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BDA 折旧B 间接税C 出售股票的收入D 工资13.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BCDA 政府转移支付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 企业投资D 政府购买14. NI包括的项目有 ACA 利润B 间接税C 业主收入D 企业转移支付15. 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1.2.3.5.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
• 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 效的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 标准,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按照这一价格 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 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 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用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real GNP),而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nominal GNP)。见图12-1。
21
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 映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很好地衡量精 神收入。 •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只能比较最终数值 大小,而无法说明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和 什么劳务。 • 第三,国民收入核算不能反映出生产技 术的进步。
22
三、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 福利状况
• 人均的实际消费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 福利状况的比较好的指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三、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5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 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 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 支出。 • 净出口是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16
表12-3 A国国民生产总值,200×年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
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 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
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答案1.C2.B3.C4.A5.A6.C7.C8.B9.D 10.A 11.C三、计算1.据表13-1提供的某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该国相应年份的GDP、NDP、C、I 和In(净投资)。
解:第一年各指标数值为:C = 消费掉的消费品=90亿I= 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5+10+50-30=35亿In =I-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35-10-10=15亿元GDP=C+I=90+35=125亿元NDP=GDP-(I-In)=125-20=105亿元同理可得第二年各指标的数值为:C=110亿元,I= -5亿元,In= -25亿元GDP=105亿元,NDP=85亿元2.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开采了50千克银,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产品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12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 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 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 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 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家 厉
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 以 宁
(3)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
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 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
教 授 叫 屈
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7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0
2. 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
国民经济帐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 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 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 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1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 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 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 基础上, 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Hale Waihona Puke 二、国民收入帐户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 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然它 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 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 如何相互联系。因而,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 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 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 帐户知识。
GNP 所有常住公民创造的产值
GNP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产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产值
GDP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GDP与GNP的区别之处: 例如,在美国,GDP剔除了美国公民因拥有
外国资产所获取的工资和利润,但包括在美国 境内的外国人的利润和工资收入。 以B代表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W 代表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则二者 关系式为: GNP=GDP+B-W 如果 B>W ,则GNP>GDP;如果 B<W,则 GNP<GDP。
请以下列数据测定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份 名义GDP 物价指数 实际GDP 增长率
1972 1975 1977 1979
1171 1529 1890 2369
100 127.2 141 165.5
通常把名义GDP折算成实际GNP所用的价格指数,称 为GDP的紧缩指数。
6、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 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 关系。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GDP而不是GNP作 为衡量本国经济总量的指标? 在现行国民收入统计中,通常区分国民原则和国土 原则。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 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NP; 国土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 否本国国民,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DP。 二者统计内容一致,差别就在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与GDP有关的其它宏观经济学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
三、教学难点: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4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从绪论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反方法。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面加以论述。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这把尺度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如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另外,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鸿业《西⽅经济学》第⼗⼆章国民收⼊核算知识点总结第⼗⼆章国民收⼊核算⼀、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的诞⽣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产总值GDP:是指⽤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平同基期物价⽔平的⽐率,⽤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作的劳动⼒的⽐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失业者占劳动⼒的百分⽐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者的联系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为的分析⾃然也离不开个体⾏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般价格⽔平和产出⽔平。
(2)⼆者的区别第⼀,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问题。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 60年代“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
的局面
❖ 90年代开始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使得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 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迅猛、应用最广泛、最重要 的经济学学科
2020/8/30
14
人物简介: J. M. Keynes(1883—1946)
2020/8/30
16
❖ 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 的、暂时的现象,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 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变动使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 给决定的自然水平,从而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 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 从古典学派看来,只要微观经济的市场是有效的, 整个经济就不会出现问题,宏观经济问题的专门研 究就不那么重要了。按照古典理论,价格、工资等 都具有伸缩性的,经济活动有其内在的调节机制。 经济大萧条是不可能产生的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简称《通 论》,(经济学中的三部 “圣经”之一)是国家干 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 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5
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的演化
➢ 古典经济学派: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的研究 基本都集中在微观领域。古典经济学派认为, 在一个社会中,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供给 决定需求,因此生产什么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问 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 业决定的,这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因此, 经济运行的关健在于微观领域,也就是在企业 这个层面上。无数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企业通过 竞争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有序的经济活动,构 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经济学将告诉我们什么?
❖ 以经济学的眼光描述个人和组织是如何决策的, 告诉人们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
❖ 作为经济学核心的市场理论证明了一个完美的市 场制度如何带来效率,为讨论各种现实经济制度 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 对核心市场理论的修正(例如不完全竞争和不完 全信息等),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确立,为政府 干预经济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 难点 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0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 ❖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1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 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认为通 过顺差的对外贸易增进财富。斯密1776《国富论》系统地 提出劳动价值论,并提出“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稳定了货币供给,就稳定了经济。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等)认为由于行为人的理性预期,政府的
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2021/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 提出。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二战后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 应用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简称《通 论》,(经济学中的三部 “圣经”之一)是国家干 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 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5
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4.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增长源泉
❖ 劳动人口增长 ❖ 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2020/4/28
经济增长与波动
国 30
民
收 入
20
增
长 10
率
(0
%
)
-10
-20
-30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年份
2020/4/28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
2020/4/28
举例:上衣的生产过程
工序 种棉 纺纱 织布 制衣
销售
产品 棉花 纱 布 成衣
价值 15 20 30 45
成衣售卖
50
增值 15 5 10 15
5
2020/4/28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含义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 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 品用的产品,如棉花、纱、布等。
年份
5.开放经济问题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2020/4/28
中国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年平均增长率14.15%
6.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财政政策 ❖ 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 ❖ 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 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2020/4/28
四、两个重要等式
上衣生产的例子不仅说明了产出等于 新增价值,而且还说明产出总是等于 收入,以及产出总是等于支出。 1. 总产出=总收入 2. 总产出=总支出
第12章 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导读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第六节附录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名义GDP和实际GDP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2.掌握GDP和GNP、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和区别。
3.掌握国民收入的两种核算方法。
4.掌握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
5.理解国民收入的流量模式。
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法。
四、宏观经济分析的历史发展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五、宏观经济学鸟瞰产品市场短期决定及对策总需求曲线货币市场国际市场国民收入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宏观经济学鸟瞰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二、对定义的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折旧 3.(狭义的)国民收入(NI)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津贴 =工资+利润+利息(+企业主收入)+津贴
4.个人收入(PI):
出口
政府
进口
国外 进 口 出 口
要素收入 居民户 消费开支 厂商
储蓄
金融机构
投资
2.四部门经济的均衡实现
AD: C+I+G+X 其中C:消费者需求;I:厂商的需求;G:政府需求;X:出 口(国外的需求)。 AS: C+ S+T+M +Kr 其中C:厂商的供给;S:消费者的供给;T:政府的供给;M: 进口(国外对国内的供给);Kr:本国居民对国外的转移支 付。 AD = AS 推出:C+I+G+X = C+ S+T+M+Kr I+G+(X-M-Kr)=S+T I=S+(T-G)+(M+Kr-X) 其中I:本国投资;M+Kr-X:国外储蓄;S:私人储蓄;T-G: 政府储蓄 从而得到了四部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政府津贴 +转移支付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均衡国民收入(Y): 指的是AD(总需求)=AS(总供给)所对应的Y。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 二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总体的居民户
购买产品劳务 购买生产要素提供产品和劳务 C C 总体的厂商 金融机构 投资I
储蓄S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一、
生产法: 通过核算各行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 值来求得。
二、
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 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或者说,把所有的产品和劳务都买完的总支 出。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谁就是 最终的购买者。
1.三个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政府 转移支付 个税 购买产品和劳务、转移支付 所得税 厂商
居民户
储蓄
金融机构
投资
2.三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购买产品和劳务 C AD 总需求 厂商对投资的需求I 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 G
厂商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AS (总供给)消费者的储蓄S 厂商和消费者缴纳的税
第三步:计算每年一篮子物品的费用
续上表 第四步:选择一年作为基年(2001年)并计算每年的消费物价 指数 年份 消费物价指数 2001 2002 2003 (8美元/8美元)×100 = 100 (14美元/8美元)×100 = 175 (20美元/8美元)×100 = 250 第五步:用消费物价指数计算自上一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 年份 2002 2003 通货膨胀率 (175-100)/100×100% = 75% (250-175)/175×100% = 43%
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
学以价格为中心可称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 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 论。 四、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 五、微观经济学是用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 学是用总量分析方法。
第二节
一、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指⑥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⑧一定时 期内运用生产要素④现期所③生产的⑤全部 ②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⑦市场①价值。
二、 GDP的特征: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格,中间产品价值不 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 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并不包 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5.GDP是全部的最终产品,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 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看 病、听音乐会)。 6.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7.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8.GDP指的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进行的生产的价值。 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
1.
耐用消费品 : 电视、洗衣机、小轿车 等 居民个人消费 C 非耐用消费品 : 食物、衣服等 劳务 : 旅游、医疗、听音乐会 等
2.
固定资产投资* : 厂商、设备 私人国内总投资 I 存货投资 : 年底存货 年初存货 居民住房* :
3.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G): 政府购买支出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 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都不计入GDP。原因是政府给公务员、教师发 工资时,这些人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 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 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 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即不是市场活动, 而且接受转移支付的人没有提供服务,没有 创造价值。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 GDP与实际GDP
GDP的折算指数=
名 义 GDP 实际 GDP
100%
名义GDP:即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 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 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989年名义GDP 香蕉 15万单位×1美元 =15万美元
2.二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购买产品和劳务 AD(总需求): 厂商对投资的需求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AS(总供给): 消费者的储蓄S
厂商提供产品和劳务来
购买生产要素C
从而得出了二部门经济储蓄——投资恒等式
AD AS C I C S I S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区别: 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三、 生产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PPI)(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
生产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企业而不是消费者 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 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过生产物 价指数的变动可以预测消费物价指数。
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
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 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 业水平)进行分析。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 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
二、任何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都可
以通过一些指标加以测量。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内 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即物价水平的变动)。另外还有政府财政 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53 . 5 %
实际GDP增长了:
260 215 215
20 . 9 %
GDP折算指数=330/260=126.9%
二、 消费价格指数: CPI (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价格指数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 总费用的衡量标准。选取一组固定的物品和劳务, 当期价格购买的支出与基年价格购买的支出之比。 计算步骤如下: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1.固定篮子; 第二年的CPI 第一年的CPI 100% 第一年CPI 2.找出价格; 3.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 4.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每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 的价格除以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再乘以 100。 5.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指从上一年以 来物价指数变动百分比。
C T
AD=C+I+G, AS=C+S+T I S (T G ) I G S T T:政府的净税收,G: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 即政府储蓄,可正可负,得出了三部门的储蓄(私 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四部门经济收入量循环模型:
4.净出口: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NX=X-M 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
式为: GDP=C+I+G+NX
三、收入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或者说,把所有产品都卖完 的总收入。
1.雇员的收入(工资):酬金、津贴、福利(含所得税 及社会保险)。 2.企业主收入:这些人使用自有资金、自我雇用,其工 资、利息、利润、租金混在一起,统称为企业主收入。 3.个人租金收入:地租、房租及专利、版权的收入。 4.净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不含政府 公债利息、消费信贷利息。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GDP
公 司 利 润
未分配利 润
股息 公司税
工资及薪金 利息 租金 企业主收入
国 内 生 产 净 值 NDP
支付 减:未分 配利润、 公司所得 税、社会 保险
个人购买 商品劳务 (C)
国 民 收 入 NI
个 人 收 入 PI
减:个人 所得税 个人 个人 可支 储蓄 配收 个人购买 入 商品和劳 DPI 务
1999年名义GDP 20万单位×1.5美元 =30万美元
1999年实际GDP 20万单位×1美元 =2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