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 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 生产要素报酬 •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公司税前利润 •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 资本折旧 • GDP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和间 接税+折旧
• 一、两部门经济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 • 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 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 供要素报酬。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
C
消费支出C
产品市场
最终产 品和劳务
企业
劳动、资本
家庭
生产要素 报酬Y
Y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 • • • • •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法 静态分析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均衡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及对策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国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 民 收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入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GDP的内涵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实际GDP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 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进行分析。 • 例如: 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周 期波动、货币贬值问题、经济增长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 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 核算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 基本公式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目录
目录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对宏观经济学的鸟瞰
GDP的定义; 产出与存货; 名义GDP与实际GDP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起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 国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现代宏观经济 学则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936)出版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迄今有四个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古典宏观经济学;19 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30年 代,奠基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建立 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二、产出与存货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二 产出与存货
产出指的是增值,等于新增价值;产出总是等 于收入,产出总是等于支出。
存货投资是本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报表 单位:美元
(Net Domestic Product)
国民收入
NI=NDP - 间接税
(National Income)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9.最终产品10.中间产品二、选择题: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
农民生产的小麦;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
政府的转移支付.4。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
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
个人购买的住房.6。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
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8。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
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D。
个人所得税。
9。
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
净出口;B。
折旧;C。
转移支付;D。
国家债务.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B。
转移支付;C。
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
政府购买支出;B。
转移支出;C。
税收; D.消费。
12。
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
租金收入; B。
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S
(Y) (
I r)
M0
(
L Y) L
(r)
P
把Y和r当做未知数,而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做参数来对这两个方程联立求
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析式一般包含P这一变量。该解析式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
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LM'
r
LM
E2
r2
O
P
P2
E1
r1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与之相反。
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扩
张
型
财
政
政
策
变
动
对
A
D
曲
线
的
影
响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r
′
IS
r2
r1
O
LM
E
Y
(a) IS-LM模型
P
′
P1
E
AD'
AD
O
Y1
Y2
(b) 总需求曲线
Y
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 货币政策变动对AD曲线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消费、投资、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
击的反应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类型
主要内容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
击的反应
对总需求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
对总供给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西方经济学之国民收入核算
(如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占GDP一半以
上。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 投资(I)
即,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 增加。增加或更换资本产品(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 备及存货)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住房投资
折旧: 资本物品由于 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物质磨损和精
• 为什么所有国家都存在经济高涨和衰退? 政府的政策可以怎样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 率和减轻其程度?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二.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三. 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 何谓价值增值?
二.
三. 思考一下:
四.
假定某企业在上个季度生产的产
品售价500万美元,其中为此而消耗的原
材料、折旧、能源等要素价值为300万美
元。请问:是否可以说这500万美元的产
值都是该企业创造的?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500-300=200(万美元)才是企 业的在该年真正生产的,即价值增值。 二.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产出(收)
20000 生产出成品(纱) 15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5000 10000 50000 产出(增值)
200000 150000
50000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西方经济学12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 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 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 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 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家 厉
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 以 宁
(3)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
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 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
教 授 叫 屈
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7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0
2. 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
国民经济帐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 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 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 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江苏大学陈银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1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 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 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 基础上, 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略。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略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是一个时点概念,而流量是一个时间概念;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公司债券的利息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要计入GDP。
政府的公债利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
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public goods):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
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与GDP有关的其它宏观经济学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
三、教学难点: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4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从绪论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反方法。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面加以论述。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这把尺度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如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另外,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二章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鸿业《西⽅经济学》第⼗⼆章国民收⼊核算知识点总结第⼗⼆章国民收⼊核算⼀、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的诞⽣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产总值GDP:是指⽤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平同基期物价⽔平的⽐率,⽤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作的劳动⼒的⽐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失业者占劳动⼒的百分⽐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者的联系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为的分析⾃然也离不开个体⾏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般价格⽔平和产出⽔平。
(2)⼆者的区别第⼀,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问题。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经济学将告诉我们什么?
❖ 以经济学的眼光描述个人和组织是如何决策的, 告诉人们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
❖ 作为经济学核心的市场理论证明了一个完美的市 场制度如何带来效率,为讨论各种现实经济制度 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 对核心市场理论的修正(例如不完全竞争和不完 全信息等),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确立,为政府 干预经济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 难点 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0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 ❖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1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 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认为通 过顺差的对外贸易增进财富。斯密1776《国富论》系统地 提出劳动价值论,并提出“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稳定了货币供给,就稳定了经济。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等)认为由于行为人的理性预期,政府的
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2021/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 提出。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二战后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 应用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简称《通 论》,(经济学中的三部 “圣经”之一)是国家干 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 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简称NN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额。把国民生产总值减去资 本消耗就得到了国民生产净值。
•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也是一个衡量产 出的概念,它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现期商品和 劳务的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总额。
领土为统计标准,换言之,无论劳动力和பைடு நூலகம்他生产要
素属于本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
品和劳务的价值,就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国 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暂住国外的本
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 暂住本国的外国
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12.1)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 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 (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 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最终产 品(final goods)是指现期生产出来的产 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是指虽然也是现期生产的但是进入了其 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和劳务。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表12-1 A国国民收入构成(200×年)
国民收 入
雇员 收入
公司 利润
财产 所有者 收入
个人 租金收
3 214 2 214
300 250
18
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 雇员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和雇主在养老金与社 会保障体系中的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12.2)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
• 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 效的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 标准,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按照这一价格 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 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 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用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real GNP),而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nominal GNP)。见图12-1。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表12-2 A国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200×年)
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
国民收入
3 214
减:
加:
等于: 减: 等于: 减: 等于:
公司利润 净利息 社会保障支出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的利息收入 个人股利收入 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 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支出 个人储蓄
• 公司利润的确定与公司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的 会计处理方法有关。
• 财产所有者收入是指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 和生产合作社等非公司制企业的收入。
• 财产所有者收入是指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 和生产合作社等非公司制企业的收入。
• 净利息包括厂商支付的利息减去厂商获得的利 息的差额,再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净利息。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图12-1 名义GNP与实际GNP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 可以根据某一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来计算价格指数,即国民生产总值 隐含折算数(implicit price deflator for GNP)。 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名义国民生产
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12.3)
• 用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的 方法是:
t年的通货膨胀率=(t年的GNP隐含折算数 -(t-1)年的GNP隐含折算数)÷(t-1年 的GNP隐含折算数)×100%
(12.4)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300 432 350 450 420 100 20 3 122 500 2 622 2 400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2十2二2章国
民收入核算
•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净 利息、社会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对个 人的转移支付、个人的利息收入、个人 股利收入、企业的转移支付,就得到了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二、收入法 三、生产法(增值法)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一、支出法
• 私人消费支出总额是指由家庭和非营利机构购 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以及他们自己 提供给自己消费的产品和劳务折合的收入。
• 私人国内投资支出总额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 资。固定投资是指非居民购买的新生产的建筑 和耐用生产设备的市场价值总额加上居民购买 的新建造的住房的市场价值。存货投资是指厂 商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动。重置投资是指弥补 当期资本设备的生产消耗和意外损坏的投资支 出,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就是净投资。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
• 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或者在 比较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时,用实 际国民生产总值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 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大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很可能比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小国的国 民生产总值要多。因此,应该用人均的 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 达程度。
• 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 就可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是指在本国领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以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2020/11/6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二章国 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三、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